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集合15篇)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集合15篇)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1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兒童詩,詩中以兒童的口吻說話,以一株紫丁香爲寄託,從一個側面塑造了老師勤奮工作、心牽學生的美好形象,表達了少年兒童尊師愛師的真摯感情。詩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意境優美,是值得反覆吟誦的好教材。在指導他們有感情朗讀課文這塊,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借關鍵詞揣摩朗讀。抓住了關鍵詞,就找到了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詩歌的朗讀挺難把握的,所以,我也找詩歌的關鍵詞。比如,第一小節的關鍵詞是“踮起腳尖兒”,我問孩子們:爲什麼要踮起腳尖兒?孩子們通過想動作,結合平時經驗,知道是學生悄悄地、在老師不知道的情況下給老師栽紫丁香。我問:所以怎麼讀這一小節?孩子們就知道了讀得輕點、慢點,再配合音樂,孩子們一邊想象場景一邊朗讀,效果就明顯好了很多。第二小節的“老師,老師”,讓孩子們體會平時自己喚老師的語氣,感受這裏孩子們對老師的親切;同樣的.,第三、四小節中的“你聽,你聽”、“你看,你看”的欣喜,第五小節中的“快放下、準是”的急切、真誠,都是體會關鍵詞語所找到的感情。關鍵詞語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條至情朗讀的大路。

其次,入境表演表達生動故事。理解了詩歌,我和他們一起表演着,我是在窗前備課、改作業的老師,孩子們就是那羣可愛的學生。大家都進入了角色,玩得挺高興的。這種表演,讓孩子們更放開了,他們時而躡手躡腳栽樹,時而激情唱歌,時而張開笑臉,時而急切呼喚,表演讓理解更爲深刻,讓朗讀更到位!我認爲低年級的朗讀教學如果能讓孩子在有情有趣的活動中體會文本內涵,朗讀教學才能更有生趣,達到更好的效果。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2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豐富、意境優美的詩歌。 教學中我重視朗讀,以讀爲本,在情境中引導學生體會詞句的意思:使學生樂於學習。如:在理解“踮”字的意思時,我化靜爲動,激發興趣,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踮起腳尖來理解文字的內涵。並交流孩子們踮起腳尖的原因。又如:“疲倦”和“牽掛”,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在理解“讓花香飄進老師的夢裏”時,我啓發學生想象,老師又香又甜的夢裏會夢到什麼?讓學生體會到這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表達了師生之間的互愛之情。

在課文的2、3、4、5自然段的'教學中,我也嘗試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重點內容,“我們在老師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心中裝滿美好的願望,是希望——”我要求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在小組中互相讀讀,討論討論,讓學生互相啓發,共同學習,從而體會到學生對老師的熱愛。最後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孩子們種下紫丁香的同時,也種下了對老師的關心對老師的熱愛。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3

《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文辭非常優美,作者創設了一個美好意境。是一篇非常好的指導朗讀的文章。

文章開頭:幾個小夥伴踮起腳尖走到老師窗前,種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滿全株。那就是一張張學生的笑臉在向學生致意。一陣微風吹來,伴隨着濃濃的花香,同學們真誠的愛送進了老師的心田。剛剛開始讀的時候,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感覺,讀得平淡乏味。我在想,怎樣調動起孩子們的情感勃發呢?於是我開始抓住我們平時的點滴小事,講述我們師生之間的關懷愛護。因爲是寄宿生,孩子們對老師的感情是很深厚的。經過師生之間的互相回憶,情感基調馬上就出來了,感情鋪墊也已經完成。因此,朗讀表現也就自然而然成了一個突破口。

這時,我把背景音樂——鋼琴曲《秋日私語》緩緩調高,再進行一次範讀。整個教室瀰漫在師生的款款深情中,沉浸在柔美的`鋼琴曲聲中。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調動起來了,從他們稚嫩的童聲中,我聽出對老師的熱愛真情。讀得那麼投入,讀得廖英、羅冠羽等幾個小朋友都流淚了。

讀着這首清新活潑的小詩,我們覺得心裏很甜很甜。這樣的詩情畫意滋潤着我們的心。這熾熱的童心,將激勵着我們把這綠葉和花香的情誼,化成無盡的關愛送給天真可愛的孩子們。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4

《一株紫丁香》(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是滕毓旭寫的一首歌頌師生情的兒童詩。詩中蘊涵着濃濃的師生情。本文選擇了“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的窗前。”這個新的角度,運用想象和比擬,將對老師的愛化爲看得見,摸得着,聞得到的紫丁香。這首詩共有五節。起句用一個“踮”字,把孩子那種怕打擾老師,做好事怕被發現的複雜的心情通過輕盈的動作準確地表達出來,第二節至第四節是詩的主體,分別以枝、葉、花自比,將孩子對老師的那種真情,淋漓盡致地抒發出來。詩的最後一節達到了感情的昇華,我們彷彿聽到了孩子關心老師的聲音以及孩子殷殷的美好祝願。

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意或句意,在學習課文內容時,先由教師扶着走一程,再讓學生自己學習,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學習,逐漸學習自學的方法。這篇課文篇幅雖短,卻情深意長,一般的讀讀很難讀出詩中蘊涵的情,還必須抓住幾個關鍵點作爲切如口,細細地剖析與想象,才能真正體味出詩中的情味。我給每節課安排了教學的側重點。

第一課時的側重點在於激發學生讀的興趣,把課文讀通順。

我是這麼導入課文的:有一天,一羣學生送給他們的老師一株紫丁香。

請你們猜一猜,紫丁香會是怎樣的一種花?結果許多學生猜測是紫色的,很香。接着讓學生看圖,直觀認識紫丁香,感受到紫丁香的美。印證他們的'猜測是否有根據,另外文字介紹紫丁香花的特點。至此,學生已經對紫丁香有了全面而感性的認識,而且激發了學習課文的興趣,然後馬上問:爲什麼要送“一株”而不是“一束”呢?在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不知不覺地牽涉到了詩中的有關內容。這才進入對課文的初讀。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也隨之縮短了許多,學生自然讀得興趣盎然,爲深入解讀文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課時的教學,側重點在通過研讀詞句,體會學生對老師的愛,讀出真情。

抓住一個“踮”字,討論和朗讀,把孩子那種怕打擾老師,做好事怕被發現的複雜的心情體會出來。再用一個大問題“爲什麼小朋友要把這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把課文串起來,進行2、3、4自然段的教學。理解這三段的文字,並能用“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是爲了( )”練習說話,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這三段的朗讀指導。結果時間緊湊,效果也不錯,再朗讀時,學生的真情基本上出來了。

反思:在課文的教學中,我運用了圖片等直觀的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還讓學生和課文中的小朋友互換身份,在現實生活中感受老師對小朋友的愛,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這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徵,又能調動學生認知的積極性,觸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動力,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發展能力。另外我在練習說話這個環節中,讓學生依照“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師窗前,是爲了——”練習說話,這個方式我安排的用意是規範學生的語言,豐富學生說話、寫話的句式,同時也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理解文章的能

但在最後小節教學時,由於一時疏忽,匆匆走過場,沒有讓學生髮揮想:這位老師又香又甜的夢裏有些什麼內容呢?讓學生再去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激發學生尊師愛師的情感。這對學生朗讀情感的進一步激發自然有一點影響。留下一點遺憾。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5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豐富、意境優美的詩歌。讀着這首清新活潑的小詩,我們的心裏會覺得很甜。孩子們爲老師種下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與感激,那葉綠和花香,代表了孩子們對老師真誠的愛。這株紫丁香,不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師久久吟誦的師生情意的頌歌。

這篇課文的特點是語言淺顯易懂,然而意境卻是優美動人、耐人尋味。所以我就將如何引導學生進入意境中去朗讀作爲我整節課的重點。具體表現在:

一、以讀爲本。

教學中,我多處設計了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引讀等環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師生情,在讀中陶冶自己的感情,感受詩歌語言的優美。首先由老師提出引領全文的問題:孩子們爲什麼要在老師的`窗前栽這株紫丁香?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自由讀書。學習二、三、四、五小節時,引導學生通過幾個詞語體會。如學習第四小節時,抓住“掛牽”,“比如下課的時候,老師再三叮囑你們不要打鬧,上下樓梯要慢行,是因爲老師在掛牽你們的——安全。”再讓學生聯繫生活說說實際的例子,劉卓林說::“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學校安電線,劉老師讓我們離遠點,還專門派了同學守着,我覺得也是老師在掛牽我們的安全。”再讀課文,學生理解了文本,也體會到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我們常說要“有感情朗讀”,能調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情感帶入文本,無須老師更多的言語,水到渠成。

二、讀出層次

讀要有目的,有層次。在學習第一小節時,先指名讀,再理解“踮”的意思,我化靜爲動,讓學生通過做動作親身體驗來理解文字的內涵。再追問:“爲什麼要踮起腳尖?”學生說:“怕驚擾了老師,因爲小院特別的安靜。”理解了這些再讀,學生就讀出了韻味。

師再充滿感情的引讀:我們彷彿看到了這幾位小朋友悄悄地走,輕輕地栽——齊讀,他們輕輕地走,小心地栽——齊讀。學生讀得很到位。

又如“消除一天的疲倦”,讓學生想象一天中老師會做些什麼,有的說要備課,要批作業,要看眼操,放學要送隊,這麼多的工作,老師真的很累,從而理解了“疲倦”。更多的孩子從中體會到了老師的辛苦。聯繫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助於學生深刻地體會文章的感情。

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如果閱讀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詞語理解上,那這樣的教學是蒼白無力!只有引導學生完全進入課文的意境當中,且個性化地指導朗讀,很好的關注學生朗讀的情況,才能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6

1、《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描繪了黃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麗,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文章構思清晰,意境優美,想象豐富,情趣橫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薰陶。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再創設好一定的活動情境,就會使課堂教學處於和諧、融洽、興趣盎然的氣氛中。

2、讓學生自主選擇,激發其自主探究的興趣。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發現的學習。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創造性問題情境中,學生個體主動地去發現問題,並從不同地視角,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它最終表現爲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權利,追求人性化、個性化,儘可能變教師的“指令性”爲學生的“選擇性”,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在這節課上,我首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內容,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奇石研讀,然後根據學生的愛好,如有的同學喜歡朗讀,有的同學喜歡抓重點句體會句子蘊涵的意思,等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節課中,學生用感情朗讀、畫、抓重點詞、動作表演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產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3、注意學生的誦讀。我在課上首先讓學生範讀,然後用“誰能比他讀得好”引起學生比一比的興趣,激發讀的.動力,我還用配樂讀以及齊讀等的方式,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悅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於參與,急於體驗,急於模仿,達到了我讓學生“想讀”的目的。

4、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在教學中,老師應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進行交流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圈在一個固定的範圍裏。相信學生,講學生不懂的,教學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可別小瞧了這些孩子!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如果我們給孩子們一根槓桿,說不定他們真的能撬起地球!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7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以一株紫丁香爲襯托,從一個側面塑造了人民教師勤工作,愛學生的美好形象,表達了少年兒童尊師愛師的真摯感情。實施這一教案學習,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意或句意,在學習課文內容時,先由教師扶着走一程,再讓學生自己學習,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學習,逐漸學習自學的方法。

我這堂課的最大失敗處是沒有引導學生完全進入課文的意境當中,且個性化的朗讀還不夠關注。《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課文語言雖淺顯易懂,然而意境卻是優美感人,如果閱讀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詞語理解上,那教學真可謂蒼白無力!在最後一小節教學時,沒有讓學生髮揮想像,這位老師又香又甜的`夢裏有些什麼內容呢?讓學生再去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激發學生尊師愛師的情感。

詩貴在讀品,用“以讀代講,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的教學形式。如何讓孩子去喜歡語言,進入語言,從而理解語言,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形成個性化的朗讀,這是一直困擾着我的問題。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8

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節奏美

採用各種形式的朗讀,發揮音階的優勢。

如:

1、你喜歡哪一段,上臺表演朗讀並表演給大家看,其他同學欣賞,有快慢、有輕重、有節奏像音樂那種朗讀。

2、老師率先範讀時,好像聽音樂,也請學生欣賞,老師怎麼讀,哪裏讀得好,爲什麼這樣讀。讓學生感到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在老師入情入境的朗讀中接受語知和語感。

當老師讀《一株紫丁香》時,讀着讀着彷彿自己真的看到了幾個小夥伴踮起腳尖走到老師的窗前,種下了一株紫丁香。那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那微風吹來的濃濃的'花香,無不把孩子真誠的愛送到了老師的心田。自然老師的語調也就會像抒情的音樂,把學生帶進課文的情景之中。讓學生在聽的同時體會情感和聲音的和諧統一。至於讀時的停頓、輕重、快慢、升降以及聲音的虛實,要靠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把握。

又如:朗讀中"一""不"等的變調,輕聲、兒化韻及語感等,師生都是共同欣賞。欣賞美的音階的朗讀,細細品昧文章語言文學的美。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9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字裏行間吐露出小朋友們對老師的濃濃問候與感激。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引領着同學一起去感受了那份師生間的深切情誼,因此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以鞏固複習的形式教學本篇文章的生字和朗讀。

在生字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集中識字,以和漢字娃娃交朋友的形式將文中的生字集中出現出來,開展自讀,糾正;指名讀,糾正;小組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鞏固生字的準確認讀;接着以教師說謎語,同學猜字的形式識記生字的模樣,同時也讓同學自身想方法識記,同學方法多多,識記得興致高漲;而後我出示了一首兒歌讓同學認讀:踮起腳尖,走進小院,放下書包,給樹除草。牽牽小手,唱唱兒歌,笑聲甜甜,不覺疲倦。本首兒歌中涵蓋了本課所要認識的6個生字。在有趣的朗讀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復現與鞏固,同學學得不亦樂乎。最後,讓同學將生字放回到課文中再次朗讀。整個生字教學過程,節奏緊湊,而且同學的熱情始終處於高漲狀態。

《新課程規範》提出:要在語境中識字,加強生字的再現與刺激。在本課教學中,那首兒歌的'出示,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一個生字在課文中同學能準確認讀,放到另一語境中同學照樣能準確認讀,我想,這應該就是生字教學的勝利之處吧。將生字放到不同的語境中進行認讀,不只可以鞏固漢字,同時還可以鍛鍊同學的閱讀能力,何樂而不爲呢?

但是在引導同學的深情朗讀中,我覺得還是有所欠缺。同學的情感始終激發不起,老師的深情朗讀帶動不了同學的激情,因此在朗讀教學這一環節中,整個課堂氛圍不是很好,同學不夠投入,顯得有點乏味。到底該如何去引導同學的朗讀呢?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競賽?還是……我曾經做過很多嘗試,可效果都不是很好,能響應你的永遠是那幾個朗讀基礎好的同學。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10

學校聽課,從我開始。正好上到《一株紫丁香》,就決定講這一課了。

講課前,還是仔細備了課。上課前囑咐學生,課堂上要積極舉手,大聲朗讀。

我講這一課的目標就是:認會生字;把課文讀熟就行,不必進行細緻的講解分析。然後指導寫字。

上課了,我首先出示課本中的圖畫,讓孩子看看:圖上有誰?在幹什麼?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這一點,學生說的較好,能用完整的話表達圖意。我接着增加難度,提示:如果能加上時間就更好了。接着又有孩子完整的表達了出來。接着,我又聯繫生活,問:“如果是你看到老師還在看作業,你會怎麼做?”本想引導學生能爲老師做點什麼,比如:給老師沏杯茶、給老師捶捶背等。可是學生沒有卻沒有說出來,有個學生竟說:“我幫老師批改作業。”此處我沒有引導好,我應該再提示:老師批改作業這麼辛苦,你能爲老師做點什麼呢?而在檢查認字的環節我讓學生自己讀讀本課的生字,沒成想他們都齊刷刷的讀下來了,我以爲本課生字少,可能就都預習記住了,就沒有再重點強調。可是,在後面的讀課文時,出現了問題:“踮”是三聲,總是讀錯,以至於我糾正了好幾遍,效果都不好。由此看來,不能被學生的表象迷惑,生字詞要掌握紮實,一個都不能放過。自己最不滿意的就是指導讀好課文的處理,我指導的很淺,就是停留在讓學生讀正確讀熟的.目標上。“踮起腳尖”我沒有抓住“踮”字,讓學生體會體會,並且指導朗讀。歸根結底,這都是因爲我把目標定得太簡單。指導寫了“除”“院”兩個字,可是,因爲我的疏忽大意,竟然寫錯字的雙耳旁。這是教學以來第一次出現這樣的錯誤,想想真是對不起學生,覺得自己不可原諒。正確的應該是:橫撇彎鉤一筆寫成,我卻寫成了兩筆。回想,自己一直是這樣寫的,一直是錯誤的。明明去年教過的,卻沒有真正的記住。這是最不應該的錯誤。以後備課時要更加仔細纔好。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11

這篇課文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讀後大家一定覺得心裏很甜很甜。這樣的詩情畫意,在滋潤着我們的心。這熾熱的童心,將激勵着我們把這綠葉和花香的情意,化成無盡的關愛送給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這株紫丁香,不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師久久吟誦的師生情意的.頌歌。

文章以兒童的口吻,淺顯的文字,表達了濃濃的師生情。文章雖然是從兒童的角度寫,但教師的形象也躍然紙上:爲工作而疲倦,時時把學生掛牽,夜深了,還在寫教案。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本課中學生對老師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這樣互融的情感,不知我們班的孩子們能否體會呢

上課了,我深情的範讀了課文,讓孩子們說說感受。讓學生感受到在這篇課文中有一種美好的情感。現在不能體會,等到課文學好後,你們一定能體會。

接下來,我引導孩子細讀課文。第一節,我用動作表演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理解"踮",爲什麼要踮腳走路感受孩子的細心。第2,3,4節我先請學生自己讀通讀順,深入感受老師工作的辛苦和學生對老師的感恩。第5節,我提了一個問題,老師會做一個怎樣又香又甜的夢學生回答"老師的夢裏會有一大片紫丁香。老師會夢見自己班的學生個個考100分。老師會夢見學生個個上課認真聽講,作業認真完成。這是我連忙反問:這些美夢會實現嗎?孩子們大聲回答,會的!小宇的回答更讓我激動。老師會夢見學生一起送一首歌給她,每個學生會送一束紫丁香給她。這時,我猛然想起教師節,那個甜蜜的早晨,我們班的孩子唱了一首歌送給我,那麼,就讓我成爲課文中這個幸福的老師,於是,在孩子們認真的有感情的朗讀中,我又一次被深深感動了。

最後,我再問:現在,你們體會到課前老師的提問,這種美好的感情了嗎?僅僅是老師對學生的愛嗎?全班學生都大聲說:“不是。”這是一種美好的師生情,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並且拓展到平時的生活中,讓學生理解在生活中也應該時時帶着這種感恩的心去對待每一個關心和愛護自己的人。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12

第一課時

先說第一課時,突發狀況班裏有小朋友吐了,勉強也上下來了。整個流程走的還算順利,下面反思一下幾個問題:

1、教師用語不規範。

在開小火車環節時,我把一列小火車,說成了一輛小火車。“輛”是汽車的固定搭配量詞,而不是火車的。如果長此以往必然會給孩子留下錯誤的印象。而且上課時因爲緊張,平翹舌音總是出差錯,越說越錯,到後面臉都紅了……

2.關於作業本習題。

爲減輕負擔,在去拼音識字的環節中,讓學生們完成作業本第10頁的第二題,即選擇正確的拼音。在這裏,我忽略了低段學生的特殊性,讓他們做完後直接對答案,這樣的結果是:做題目時,他們不知道做哪裏;對答案時,也不知道在講哪裏,不管對錯,我問時都說自己是對的。這樣一來,這個練習的落實度就不高,效率也不好。葉老師告訴我,在穿插書上練習時,一定要把書上的練習做到課件裏或者使用實物投影,讓學生明確看到自己要做哪道題;在對答案時,哪個選項是正確的也一定要明確地勾出,不能光說選第一個或第二個這樣,因爲總是有很多小朋友是聽不見你在講什麼的。

3.要好好揣摩學生的心理,儘量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和表達欲。

摘蘋果環節是本課的高潮,氣氛熱烈,很多小朋友都舉着手要摘蘋果讀詞語,我的做法是一個蘋果一個人,到最後只剩兩個蘋果時,還有很多小朋友沒有摘到,他們很急切,但我還是按部就班地一個個摘了蘋果,使得很多孩子內心充滿失落感。這裏,葉老師指出,留下最後兩個或三個蘋果時,可以讓大家一起摘,比如說全體女生站起來摘一個,全體男生站起來摘一個,再全班同學一起摘最後一個最大的蘋果。雖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單獨站了起來獲得蘋果,但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了,他們的內心依舊會有自豪感和滿足感。

4.不要讓朗讀走過場。

在賽詩環節中,課文一共5節,我請了五個小朋友朗讀,但朗讀質量不高。雖然在朗讀過程中我有進行糾正,請那位小朋友再讀一次,但僅僅就請了這五位。感覺上就是在走過場,趕進度。其實,一節並沒有規定只能一個人讀,可以讓多幾個人讀同一節,第一個朗讀的一般是起示範作用,後面的自然會越讀越好。讓朗讀走過場,指導不到位,是我這兩個課時裏最大的問題。

5.生字教學尤其是筆順,要反覆強調。我們在範寫生字時,一般都寫在小小的田字格里,對於一些重要筆畫的強調,用紅色粉筆着重即可,如“歌”中坐上部件中小“可”的那個豎提要變豎。但對於筆順,僅僅在田字格內範寫一遍是遠遠不夠的。我先範寫了一遍再引領學生書空了一遍,但還是很多學生沒有掌握,對於“甜”的筆順會搞錯。這時候要寫在黑板上,大大地再引領學生書寫,多次強調筆順後,會寫錯的就會少很多。

6.我在教學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然後說一說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這個問題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超前的,學生根本說不出來也無法概括完全。在低段,最好採取填空的方法,要給個梯度幫助概括。

第二課時

有了第一課時做鋪墊,第二課時似乎沒有這麼緊張了。整節課學生的積極性較高,師生互動良好,氣氛也不錯。依舊反思不足之處如下:

1.首先是自己的引導和提問指向不明,直接導致了我課堂預設的完全紊亂(雖然聽課的小夥伴們都表示沒注意到不妥之處……)在第一節講解完畢後,我有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們希望紫丁香能給老師做什麼呢?請你們讀讀詩歌的第二到第五節。”原來的'預設是請孩子們回答第二節和第三節的內容,這兩節比較簡單直觀,學生很容易找到第四第五節則由我引導講出。如果按原來預設,課文內容講解的這一部分,應該是流暢且豐富的…可不幸的是,我毫無意識的一個口誤,把“第二到第五節”說成了“第二、五節”,於是,在順利地講解完第二節後,小朋友直接回答了第五節的內容,概括沒概括出來,還把我之前預設的勸老師休息的環節直接跨過去了,這樣一來這一小節的講解就顯得空洞且無趣。而後依舊沒按預設來,孩子們完全打斷順序,先說了第四第五節的內容。因爲完全走出了我的預設,導致我腦子一懵,又默默地跳過了很多內容,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一階段講解地過快。只能說,課前預設也沒做足吧。

2.低段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爲了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可以多增添一些全班參與的活動,讓全班起立一下,是一種很不錯的集中注意力的行爲。在演示踮起腳尖兒的環節中,我只請了兩位學生在上臺演示,更好的選擇是,讓全班同學都站起來體驗和做一做,這樣的話參與度高了,對“踮”這個動作的理解就更直觀更深刻。課堂並不一定要規規矩矩的,偶爾放一放,收放結合,效果會更好。

3.在學完詩歌讀課文時,我有一個師生接讀的環節。我只是強調了兩遍規則,但孩子們還是搞不清楚,總是讀得很亂。不能高估他們的理解能力……這裏最好在課件上把老師要讀的和學生要讀的用不同的顏色區分和標明,這樣他們纔不會讀錯,讀起來就不會亂。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13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優美的詩歌。孩子們爲老師種下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與感激,那葉綠和花香,代表了孩子們對老師真誠的愛。

課前,我讀了好幾遍。越讀越感覺它的美。第一節,一個“踮”字,“一羣調皮可愛的孩子,悄悄地潛入老師的小院,爲老師栽種丁香花”的動人形象,活脫脫躍然紙上。下面幾節:“讓那綠色的枝葉,夜夜和你作伴”“幫你消除一天的疲倦”“老師,休息吧”,無不表達了學生對教師的濃濃的愛。課堂教學上要使得學生在思想上有所感悟,教師自身首先要有所感悟;通過課堂的互動交流,師生彼此走入了對方的心靈,這樣,孩子們對老師的工作更理解了,對老師也更尊重了。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較好地體現了低段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具體表現在:

第一、重視朗讀,以讀爲重點:教學中,我多處設計了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引讀、還作了範讀。爲提高朗讀水平,我適時組織評價,讓學生體會到如何讀得正確、讀出感情。

第二、重視學生提問題:學生讀了二、三、四、五節詩後,讓學生針對詩句、詞語提出不懂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探究心理。

第三、正確引導學生體會詞句的意思:字詞的教學紮實有效。能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樂於學習。如:在理解“踮”字的'意思時,激發興趣。又如:“疲倦”和“牽掛”,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在理解“讓花香飄進老師的夢裏”時,我啓發學生想象,老師又香又甜的夢裏會夢到什麼?讓學生體會到這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表達了師生之間的互愛之情。

第四、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重點內容2、3、4、5小節:

“我們在老師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心中裝滿美好的願望,是希望——”我要求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在小組中互相讀讀,討論討論,讓學生互相啓發,共同學習,從而體會到學生對老師的熱愛。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14

很早就聽同事上過《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一直記憶猶新。這是一首情感豐富、意境優美的小詩,字裏行間吐露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濃濃問候與感激,讓人過目不忘。

課前,我對着自己不到兩歲的小女兒讀了很多遍,越讀越能感覺它的美。“一羣活潑可愛的孩子,悄悄地潛入老師的小院,爲老師栽種丁香花”的動人形象,活脫脫躍然紙上。“踮起腳尖兒”“夜夜和你作伴”“幫你消除一天的疲勞”“滿樹盛開的花兒,是我們的`笑臉”“休息吧”“讓花香飄進你的夢裏”字字句句無不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濃濃的愛,深深的情,讓人不禁覺得心裏是那麼的暖,那麼的甜!

要想打動學生,首先得打動自己。在我飽含深情的朗讀中進入了本課的學習,孩子們被深深地感染。在朗讀教學指導中我緊緊扣住打動了我的這些字詞讓孩子們反覆品讀,並圍繞字詞讓學生想象情境,如:什麼是“踮起腳尖兒”?孩子們爲什麼要踮起腳尖兒?孩子們紛紛發言:“老師正在批改作業,他們怕打擾了老師!”“孩子們想給老師驚喜,不想被老師發現。”“院子裏太安靜了,已經很晚了,他們怕驚動了老師。”……孩子們在自己的理解中很自然地改用很輕緩的語氣朗讀第一小節,情感蘊涵其中。又如:有學生問道“什麼是掛牽?”我首先回答“你呀,經常上課因爲玩橡皮耽誤了聽課,讓老師怎麼能不掛牽?”順勢再問孩子們“老師還會掛牽你們什麼呢?”孩子們面面相覷,互相笑笑,不少孩子不好意思的舉起了手,“我下課總愛追跑打鬧,還受了不少傷,李老師總是掛牽着我提醒着我。”“現在正流行紅眼病,我們總不記得及時洗手,老師時刻掛牽着我們,一下課就催我們去洗手。”“我寫作業總是三心二意、拖拖拉拉,不能按時完成,老師總是掛牽我,一到寫作業就會站在我的旁邊提醒我。”“上回我生病了,請了一個星期的假,老師很掛牽我給我打了好幾個電話。”…… 想說的孩子越來越多,通過這樣真實的生活情境再現,孩子們的情感一下子受到了觸動,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讀起來自然聲情並茂。再如:在理解“讓花香飄進老師的夢裏”時,我啓發學生想象,老師又香又甜的夢裏會夢到什麼?讓學生體會到這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表達了師生之間的互愛之情。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非常的輕鬆,不需要過多的指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感悟已深深體會到了濃厚的師生情,真正做到能有感情的朗讀。通過這堂課,也讓我再一次有了深刻的感悟:只有自己吃透教材,才能發現文本中別人不能發現的東西。只有自己讀好,才能充分發揮範讀的作用,給學生以示範。以情激情,教師要善於將自己對教材的感悟及體驗傳導給學生。只有把學生帶入教材所描寫的情景時,纔可能激起學生對文本的情感,學生的朗讀纔能有聲有色。

語文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15

《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詩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與感激。這株紫丁香不僅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的熱愛和尊敬,更是一首師生情誼的頌歌。

這首小詩恬靜、深情,讀起來琅琅上口,回味悠長,這便決定了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在閱讀課文時,讓孩子選擇喜歡的一段爲大家讀一讀,然後說一說他喜歡的理由,在說的過程中,通過引導,聯繫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有時讓孩子們把自己當成枝葉,有時讓孩子成爲課文中的小朋友,走入課文,有時又讓他們走出課文,說說他們自己對老師想說的話。

這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徵,又能調動學生認知的積極性,觸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動力,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發展能力。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使朗讀有聲有色,使理解與感悟也頗具特色。

詩貴在品讀,用“以讀代講,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的教學形式很適合詩歌的教學。

但是在引導學生的深情朗讀中,我覺得還是有所欠缺。學生的情感始終激發不起,老師的深情朗讀帶動不了學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讀教學這一環節中,整個課堂氛圍不是很好,學生不夠投入,顯得有點乏味。如何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將是我今後教學中要加以探索的問題,我將爲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