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 》教學反思(4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 》教學反思(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 》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 》教學反思(4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 》教學反思1

最近,我與學生一起研討課文《驚弓之鳥》時,有意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在大多數學生根據課文後面的思考題,對射箭高手更羸的經驗之談表示認可和讚揚後,也有少數同學談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我們應該從這隻可憐的驚弓之鳥身上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我們不能像這隻大雁一樣,只因爲被箭射傷過,後來一聽到弓弦響就驚惶失措地墜落到地上。我們班上不是有的同學曾經因爲某次考試不理想,受到家長的批評,現在一聽說考試就害怕嗎?這個學生由落地的驚弓之鳥談到了當前的一個熱門話題:要注重培養青少年經受挫折的能力;這是本課教參書上並未涉及到的內容。我帶頭爲他的見解鼓掌。

還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更羸的`所作所爲不值得稱讚,因爲他不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明明知道那隻受傷的鳥不能再受驚嚇了,但爲了在國王面前顯示自己的高明,又故意拉動弓弦,使那隻可憐的鳥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擊,摔落在地上。鳥是人類的朋友,更羸的惡作劇有點殘酷無情了。──這位學生獨闢蹊徑,居然能從保護鳥類的角度來談感受,體現了孩子們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體驗特徵。同樣,這樣的感受內容也是教科書上沒有的。雖然有的學生認爲此說法有點牽強附會,但她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且言之有理,這一點就值得充分肯定。我又一次帶領全班學生熱烈鼓掌。

小學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 》教學反思2

《驚弓之鳥》是一則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的一位叫更羸的射箭能手,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隻大雁後,只拉一下弓弦,大雁就從天上掉了下來。這篇課文語言大多是以更羸與魏王對話的形式出現的,指導好學生讀好人物對話並進一步分角色朗讀課文這是本文的情感目標。要重指導學生讀好兩個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讓學生找出表示魏王神態的幾個關鍵詞,體會人物從懷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大吃一驚”的情緒變化,而更羸的語氣多爲鎮定、胸有成竹。讓學生練習帶着語氣自讀後,再進行分角色朗讀。通過朗讀不僅讓學生弄清了事情的經過,還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一、以詞爲線,在具體的語言環境採用多種形式品詞。

1、以詞爲線。本課的學習主要以魏王神態語氣的變化(疑惑——大吃一驚——奇怪)這三個詞爲主線,展開教學,先讓學生找到這三個詞,依次提出這三個詞,先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讀懂課文,理解魏王神態語氣變化的原因,從而讓整個教學有條清晰的線索。

2、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採用多種形式品詞。“驚弓之鳥”一詞分爲本義和喻義在文中一前一後理解,在整體感知時,學生說到本文主要講了更羸只拉弦就射下大雁的事,老師順勢說明這隻聽到弦響就嚇得掉下來了鳥,就叫“驚弓之鳥”瞭解了詞語字面意思,在學到課文最後一段時,分析這隻鳥爲什麼聽到弦響就會掉下的原因, “能手”之詞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 “大吃一驚”一詞采用比較的方法和驚訝作比較,體會這個詞語想不到的程度更深一些。“悲慘”採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不敢相信”採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在詞語的理解中加深了對文本的感悟,有效地指導了朗讀。

句段訓練結合,體現訓練的層次性。課文的第八自然段更羸說的一段話是本課學習的重難點。這段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句段的訓練點。怎樣讓句段的訓練層次清晰呢?我先讓學生按照閱讀提示自讀本段話,標出本段有幾句話,對這幾句話有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再還着學生一句一句地讀懂每句話,最後把這四句話的意思串起來概況出本段的主要意思,把句和段的`訓練結合起來。

二、在這個過程中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1)練習用因爲……所以……說句子,理清文中的因果關係。

(2)瞭解驚弓之鳥的比喻意義。

(3)知道更羸爲什麼只拉弦,大雁就掉下的原因。

(4)知道更羸爲什麼有這樣大的本事的原因。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同時注意了學生朗讀指導。我想如果每篇課文教師都能找到一兩個恰當的訓練點,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地進行詞句段的品讀,學生一定能有所獲。

三、自身不足

(1)情景創設不夠,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走進文本,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課堂顯得有些沉悶,發言學生白麪不寬。

(2)讀的還不夠落實。很多地方只是讓學生個別讀、齊讀了一下,有些語語氣沒有讀出來,教師並沒有進一步引導。教學中,我們沒有真正落實課堂民主,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享受主動思考、自由傾聽、相互評價的權利。隨着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小組合作學習已被越來越多的課堂所採用。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與評價。,不斷比較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變化,以增強學習信心。 針對這些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注意給學生創設一個大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實而活。對於學生讀書的指導還要多下些功夫,特別是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培養。

小學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 》教學反思3

《驚弓之鳥》教師這樣開課”這件事已經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關注,就連動物報小雁子也給我發了一封報道:本報訊,昨天我一同胞飛過魏國,被該國射手更羸一箭射死,死者的母親已經告上法庭,狀告更羸殺害野生動物,法院已受理此案,將擇日開庭審理。”

然後教師故意很嚴肅地說大雁國已經對更羸治罪,責成我這個法官把更羸抓住,判處死刑。學生情不自禁叫起來:不行。看來教師從課文特點出發,從孩子年齡特點出發,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情境,孩子們都願意到課文中給更羸找證據開脫罪證,孩子們在這種強烈的閱讀需求中的的確確讀進課文中去了。

但是我一直有個疑問:爲什麼孩子們都這麼一致認爲更羸沒有罪呢?是對更羸喜愛的感情驅使?是教師語言的暗示?這兩者都是可能的原因。但不應該沒有一個孩子有不同看法呀,課堂上這樣同一的聲音讓我感到困惑和不安。我問老師:怎麼沒有一個孩子會認爲更羸有罪呢?老師笑了,說:有,小組討論時,有孩子提出,被同學按下去了。哦,原來如此。孩子們和老師真是“心心相印”啊,知道老師需要什麼樣的`聲音,就發出什麼樣的聲音,真會“配合”老師啊。我提出這個問題時,有人不以爲然,認爲這個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創設這個情境讓孩子讀書。我卻始終難以釋懷:教師創設情境的目的是讓孩子們更好地讀書,讀得有趣味,讀得主動。如果爲了這個目的,犧牲掉孩子們獨立的人格培養,我以爲是因小失大。我想之所以有孩子會按下其他同學的發言,說明孩子們已經不是全身心真正投入學習,而是在配合親愛的老師在表演。孩子們這樣做肯定也是以前積累下來的習慣。可見,我們的課堂還沒有真正轉變觀念,還是在爲老師的教服務。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張揚學生的個性,哪怕那樣的課堂會失控,會難以操作,但是孩子們是在用自己的心說話,敞開心扉說自己想說的話,沒有任何顧忌。

小學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 》教學反思4

在學習《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時,我先用成語引入,這些成語都包含着一個故事,順理成章的揭示課題,並板書:驚弓之鳥。然後我就讓學生自己去讀故事,看誰可以用自己的話把課題說明白。這樣大家都充滿渴望的去自由讀課文。學生讀完後,我問學生,課題是什麼意思?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知道驚弓之鳥就是受到驚嚇的鳥。然後我問這裏的鳥之誰?學生馬上說是大雁。接着我讓學生再和夥伴一起分角色去讀課文,看文中有幾個人物,你最喜歡誰?爲什麼?這樣學生通過讀書後,不僅知道了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還知道了他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來了。在學生知道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射下大雁後,我問學生,更羸真的爲什麼會這樣自信呢?然後再引導學生讀第九節,這樣學生就能夠邊讀邊思考,知道更羸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加以分析,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這隻大雁因爲受過一次箭傷還沒有好,很害怕再次受到同樣的'傷害,所以只要它一聽見弓箭的響聲,就會拼命往高處飛,這樣傷口一裂開就掉下來了。其實它不是箭射下來的,而是被嚇下來的。學生理解了更羸的分析,然後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談談有無類似的經歷。有學生就說,自己以前被狗咬過,所以只要一看見狗就感到很害怕,還有的說怕蛇,有的說怕馬蜂等等。學生會用這個成語了,在讓他們自己歸納這個成語的意思和它現在的喻意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這節課,我在想,只要老師在課堂上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去掌握,學生在充分讀書以後,就可以把書中的知識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