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1

《海上日出》現代著名作家巴金寫的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順序重點描繪了晴朗天氣和有云時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這一自然現象的'偉大奇觀。文章筆觸清新,文情並茂,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熱愛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抒寫了光明戰勝黑暗的“偉大”。

教學中,爲了完成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做的:一、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抓住中心句“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麼?”二、緊扣中心問題“爲什麼說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呢?”展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三、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感受日出雄渾壯觀的生命之美,體驗衝破一切阻礙的追求之美、愉悅之美,懂得烏雲遮不住太陽,光明戰勝黑暗的“偉大”,並努力將這些昇華爲一種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偉大精神。四、利用課件,再現日出的壯麗景象,讓學生感受到日出的確是偉大的奇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領會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五、加強了重點段的朗讀指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六、注重了課文的拓展延伸。

但是,我在教學本課時,引入課題顯得不夠簡潔,還有就是整體迴歸課文並指導學生全文朗讀的環節沒有時間實施。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2

由於《海上日出》這篇科文是新學期的第一篇課文,彼此之間的習慣還不太熟悉,所以總覺得有好多的地方要指導要教。

單說指導朗讀課文,記不清花了多上時間,兩節課基本上都在度,每天得早讀時間也在讀。先是範讀,再是指導重點句子讀法,最後是指導學生背誦……雖說讀書要強調整體理解地讀,這樣才能做到有感情,但我覺得有時候形式也是必要的。

重朗讀重吟誦,是漢語教學的特點決定的。葉聖陶老先生把朗讀稱之爲“美讀”,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了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能與作者心靈相感通。散文大師朱自清認爲對語文內容的理解,其意義的獲得,一半在聲言裏頭。“先由教師範讀,後由學生跟着讀,再由學生聯繫着讀,有時還需背誦”。不錯,三分文章七分讀,特別是像《海上日出》這樣文質兼美的課文。

教學《海山日出》,除了讓學生好好地讀,我都想不出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不讀簡直就不算學,不讀就不能領悟文章的要義。抑揚頓挫的語調,聲情並茂的情感,起到一種先聲奪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讀”,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思想感情。更能體會到作者當時內心感受。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海上日出》教學反思4

《海上日出》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寫景抒情的優美散文。課文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順序重點描繪了晴朗天氣和有云時海上日出壯麗景色,將日出這一“偉大奇觀”展示在我們眼前。結合時代背景,不難讀出文章字裏行間,作者對的大自然熱愛,以及年少的他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一、選擇上這節課的原因

在第一次看這本教材選課的時候,我就選擇了《海上日出》,因爲就我而言,我非常喜歡寫景的文章,講這樣的文章,自己也會陶醉其中,有一種美的感受。我選擇了第一課時的教學,是因爲以前我一直教低年,這是第一次教高年,所以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上有時會存在一些疑惑,比如第一課時高年的生詞怎樣講解,課文講到什麼程度等。這回上《海上日出》第一課時就是想和有經驗的老師一起探討,看看我這回安排的第一課時的教學怎麼樣。

二、感受

我的這節課安排主要以讀爲主,因爲現在學文,主要是以讀促思,學生連課文都沒讀通,沒讀懂,我認爲就沒有再繼續教學的必要,再教也只是硬灌而已。所以這節課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多的內容,都是以各種形式的讀來貫穿全課的,爲下節課詳講做鋪墊。但我也瞭解四年教科書上的文章有很多篇幅很長,在課上像我今天這麼練讀可練不完,練不好,我認爲像《海上日出》這種篇幅較小而且比較重要的文章可以像我這樣拿出第一課時的時間來練讀。

這回上課的形式有點特殊,是把老師當成學生來上課,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原先很擔心,但反過來想,我還年輕,這也是我積累經驗的一個機會,所以硬着頭皮上的。我很瞭解我自己,認識我的人也知道,我有時就缺少那麼一些自信和勇氣,但是今天,我能站在講桌前處事不驚,我對自己是非常滿意的。對於課來講,當然還有很多欠缺。比如課堂氣氛的調動還應加強。我想如果是真實的學生在場,效果會好點。但是在這裏我要非常非常感謝在場的老師,是你們的配合給了我勇氣,和一定要把課上好的信心。謝謝大家!

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3

終於上完了《海上日出》。由於是新學期的第一篇課文,彼此之間的習慣還不太熟悉,所以不是很順利。單是指導讀課文,記不清化了多少時間,兩節語文課基本上都在讀,每天的早讀時間也在讀。先是範讀,再是一句一句地領讀,後來又是當堂背給學生聽……雖說讀書要強調理解地讀,這樣才能做到有感情,但我覺得有時候形式也是必要的。這也是我們班的實際情況。學生來自好幾個地方,最麻煩的是有些農村孩子,他們的朗讀我實在是不敢恭維,整篇課文一個調子,沒有根本輕重快慢的變化,特別是該讀輕聲的地方,不知怎麼的,不但不輕,反而讀得特別重,倒也是別有風味,常常惹得同學陣陣歡笑。我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學生的笑聲也是善意的`,我只是越加覺得肩上的分量。

重朗讀重吟誦,是漢語教學的特點決定的。葉聖陶老先生把朗讀稱之爲“美讀”,“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了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能與作者心靈相感通了。”散文大師朱自清認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意義的獲得,一半在聲言裏頭。“先由教師泛讀,後由學生跟着讀,再由學生練習着讀,有時還須背誦”。不錯,三分文章七分讀,特別是像《海上日出》這樣文質兼美的課文。

教學《海上日出》,除了讓學生好好地讀,我都想不出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不讀簡直就不算學,不讀就不能領悟文章的要義。抑揚頓挫的語調,聲情並茂的情感,起到一種先聲奪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讀”,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思想感情。

課文後面有四個思考練習題,第一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和第四題“把你喜歡的詞句抄下來”我沒什麼意見,第二題要求說說描寫了海上日出的哪幾種景象和“這不是偉大的奇觀麼”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純屬多餘,可以不要。第三題摘錄了四句話,“(1)轉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要求說說這些句子那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裏。呵呵,自己去體味吧。

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4

《海上日出》是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使學生了解課文按一定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本篇文章作者依次描寫晴朗天氣的日出和天邊有云情況下的日出,表達了作者對這一自然奇觀的喜愛之情。其中,作者重點介紹的是晴天時的日出景象。課後習題第一題:默讀課文,說說海上日出的景象。旨在引導學生整體感受情景,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瞭解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描述日出景象的方法。同時,抓住描寫日出過程中的重點句:太陽好像負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後,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以及其中的重點詞組“努力上升”“衝破雲霞”“跳出海面”,讓學生感受作者按照太陽位置變化的順序把日出的過程描寫具體清楚的方法。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由於缺乏生活關注度,絕大多數沒有觀察過日出的景象。對於其中顏色、位置和光亮的變化比較木然,由於沒有實踐經驗,也很難理解太陽上升的動態過程,和期待已久的太陽出現時的喜悅。如果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能夠先讓學生觀察身邊的日出景象,再來對比着讀這篇文章所描述的景象,對比當時的心情,以及自我口頭表達的不同來學習,應該會更有趣。

本週週末也恰逢五一假期,早上觀察日出的實踐活動安排上。期待學生們用自己的文字描繪出來的作品。

觀察日出的實踐活動作業一經佈置,孩子們下課便議論紛紛。“老師,早上幾點出太陽呀?”“我們去哪裏看日出比較好?”……對於日出的時間,觀看日出的地點,如何安排作息時間早上看日出。同學們能有這樣的思考,也許就是曾經職評考官提出的“課本就是一個例子”的解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點帶面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關注身邊的生活,發揮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讓學生們也能從實用性的角度,告知語文學科的魅力。感受語文帶給他們生活的變化,觀察生活視角的變化,內心情感的豐盈。

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5

由於這是一篇散文,在講授的過程中,我重點通過品讀來代替文章的講解。

自由讀、賽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課堂中,我先指名試着讀一讀課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安排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合作朗讀相互找優劣,並推薦其中讀得好的範讀,整堂課學生自讀有自由的讀,有嘗試的讀,有合作的讀,有在音樂配合下有語氣的讀。

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堂上沒有煩瑣的分析,而是通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品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踊躍,每一名學生都搶着讀,學習氛圍既輕鬆又熱烈。以讀代講打破了以往教師問,學生答的陳舊教學思想,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2

《海上日出》選自當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海上雜記》,是作者1927年1月從上海乘船赴法留學,途徑紅海觀賞海上日出奇景後寫下的觀感。這是一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短小凝鍊、精湛優美的`抒情散文。教學時,要抓住課文的特點,通過探“實”、“現”、“形”、“寄”、“情”、“賞”、“奇”,再觀作者的藝術形象,從而淨化字裏的感情,陶冶字裏的情操,美化字裏的心靈。對這篇課文教學的思考是:

一、着眼於“讀”

我也重點抓了“讀”這一方面。課堂上我安排了自讀和範讀等,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課堂中,先是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指名讀一讀課文……整堂課自讀有學生自由的讀,有學生嘗試的讀,有學生合作的讀,有老師有層次指導的讀,有在音樂配合下的有語氣的讀。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堂上沒有繁瑣的分析,有的只是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通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者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潛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最後教師或學生邊誦邊背全文邊配放樂曲,使全體學生輕聲跟讀,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的烙印。

二、入手”尾句“

在引導學生對課題和首段的分析之後,可採用“潛底反浮”的散法,直插尾句“這不是偉大的奇觀麼”這牽一髮而動全文的句子,引導學生理解“這”和“奇觀”各指什麼。接着指出:海上日出究竟有什麼“奇觀”呢?用這個懸念把學生的思維集中在“奇觀”上帶回到課文中。

三、再現於“形象”

圍繞“奇觀”引導學生品詞嚼句,再現“奇觀”之形,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中要抓住的一個特點。教學時應把握好幾點:

1、引導學生在“動詞”上着墨,想象太陽上升時形狀及過程。

2、引導學生在“紅”字上着筆,感悟顏色的可愛。

3、引導學生在“亮”字上落筆,體會光亮的變化。

四、昇華於情感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從這幅日出圖得出:太陽都使勁上升”、“衝破”雲彩,突破“黑雲”把光亮送向大地,進而引導學生體會在文章的字裏行間都熔鑄着作者對光明嚮往的濃重思想感情。

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6

初步學習了《海上日出》第一課時,我們進入了課文中的精彩部分學習。在學習前,我通過課堂練習的形式,和學生一起回顧了本文的寫作思路——即圍繞日出時的時間、顏色、形狀、亮光的變化來寫海上日出。

其次,我們注重對文本語言的品味,這裏,我們先以晴天時的日出爲品讀重點,我讓學生通過閱讀文本,找到描寫最精彩的部分,他們紛紛把目光放到了第三自然段,我提示他們可藉助關鍵的詞句,於是在他們閱讀過後,“負着重荷”、“一步一步”、“努力上升”、“衝破”這些明顯帶有動作的詞語被學生們牢牢抓住,他們甚至在書本上畫出了這一動態變化的圖片;又有學生談到“忽然”、“一剎那”這兩個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讓我們看到太陽升起的宏偉景象。在他們的`互動中,我於是再次讓他們通過有感情朗讀這段課文,感受日出情景。

藉助上述學習方法,我們進入了“多雲”和“天邊有黑雲”時的學習,他們關注到的是文段中的具體場面。“這時候要分辨出哪裏是水,哪裏是天,倒也不容易……”、“然而太陽在黑雲裏放射的光芒,透過黑雲的重圍,替黑雲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受到學生的關注,他們談及更多的是文字中所描繪的畫面感。如何呈現他們口中的畫面感,我於是藉助視頻輔助,這樣,他們的感受也更加形象。

注重對文本特別是精彩語句(段)的朗讀。在多方式的朗讀中,學生對文本的內容更加熟悉,藉助圖片、視頻、音頻資料,讓朗讀更加有氛圍,通過課堂反饋,充分的朗讀,學生學習效果也更爲高效。

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學反思7

由於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在課的設計上我也重點抓了“讀”這一方面,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課堂中有學生自由讀,有學生嘗試讀,有學生合作讀,讀完之後再讓學生說說感受。三分文章七分讀,通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者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潛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課文描繪了作者乘船時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麗景色,抒發了作者對海上日出景色的讚美之情,全文采用了大量比喻、對比、擬人、反問等說明方法,如何讓學生真正讀懂它,感受到日出的偉大、壯觀,體會作者的情感?我首先讓學生帶着問題:“從哪些句子或者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去自讀,接着創設情境,有時候學生想像興趣的激發,需要一定的情境。如:我播放了一段海上日出的視頻,讓學生去感受海上日出的雄偉、壯闊,爲學生創設一種情境,使原本單調的學習過程變成了一個充滿樂趣、充滿想象、過程。最後讓學生體驗想像,想像後讓學生積極地描述着自己的想像。這樣做,效果很好,大部分學生都能走進作者的心裏,能感受到作品語言文字的.魅力!可見,想像作爲小學生學習的重要心裏因素,在語言教學中佔據着極其重要的位置。

但本課教學,我發現自己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如:讓學生髮言的時間沒有控制好,影響了教學的時效。對個別重點詞語的解釋不夠透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