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

教學完《麋鹿》,反思的時候我忽然對教學對話又有了一些認識。

對話是課堂教學的部分過程,也就是說教學過程並非每一個環節都是用了對話的方式,也不需要每一個環節都用對話的方式進行。對話的內容、目的、方式、進程等,主要是由教師主導的。這些因素,教師還可以預設。

例如《麋鹿》一課(蘇教版六A上),同樣的內容麋鹿的外形、生活習性、神奇的經歷,可以教簡單的內容(知識性地瞭解麋鹿,學會生字詞,讀讀課文),可以教中等難度的內容(不僅瞭解知識性內容,還知道作者怎麼寫的,學習部分寫作方法),還可以教學生最難理解的內容(生活習性和麋鹿外形的關係,寫傳奇經歷的作用,麋鹿命運與祖國命運的關係等)。這些是由教師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選擇和決定的。我的選擇是中間者。因爲採用對話的方式,是爲了學生更主體地學懂內容,而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教師預設的,因此說對話的目的是由教師主導的。對話的內容、方式、進程等,是由教師主導的,也是這個理由。

本課我教的內容是:麋鹿的外形描寫,描寫的順序和層次,寫傳奇色彩目的是爲了突出神奇。第三部分的內容涉及的時間跨度大,麋鹿的經歷複雜,學生要深究,會花費很多課堂時間,對學生語句表達能力的訓練點似乎也不是很好找。但是可以讓學生懂得怎麼將習作寫得吸引人。這在實際作文的構思中會有較大引導作用,屬於開拓學生最近發展區作用的內容。而前面一些內容是直接有益於學生習作能力提高的練習。

教學寫作的順序是讓學生讀完課文中外形描寫之後通過對話實現的。以下是片斷:

師:馬騁遠,你能介紹一下麋鹿外形上的特點嗎?

生:麋鹿角似鹿面似馬尾似驢蹄似牛。

師:不夠順暢,那是因爲對麋鹿外形的介紹順序不是很明白,請大家分析一下,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它的外形的?

生:是按照角、面、尾、蹄,從前到後,從上到下的順序來寫的。

師:是的。這是寫作介紹動物人物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們應該培養的語文基本素養。同學們在寫作的時候,不要提筆的時候就忘記了。再請大家練習說一遍。

生:麋鹿角似鹿,面似馬,尾似驢,蹄似牛。

描寫有層次的教學,我抓住了介紹麋鹿的生活習性這一段,在介紹繁殖能力的時候,將雄麋鹿的角生長情況介紹得很清楚。兩歲長角,六歲長成。但是,角的形狀,在上一個自然段寫麋鹿的外形特點中就有介紹,爲什麼不在那時候一起介紹呢?

生:這裏是介紹麋鹿的小時候,上面是介紹成年鹿的情況。

師:這有什麼不一樣呢?

生:這是重點講生長情況,上面師介紹成年鹿角。

師:上面是介紹麋鹿角的特點。這裏是介紹麋鹿的生長髮育情況。說的是兩種情況,因此分開寫。可見,作者的寫作層次很清。

理解傳奇經歷的時候,我總覺得沒有什麼好教的,就是一個經歷,一個故事。琢磨的結果是,寫經歷是爲了進一步突出麋鹿的神祕特點,增強文章的可讀性。於是讓學生注意時間和麋鹿數量的'那些數據,懂得一個故事大概。讓後探討這部分內容的寫作目的。

教完之後覺得還是挺滿意的。一篇文章可以教學的語言訓練點是很多的,針對我班學生寫作順序、層次不夠清楚,寫作時對方法的運用不夠自覺的特點,將這兩點作爲相對重要的內容來教,是目中有人的做法。時間也顯得緊繃繃。

但是,當看到別的設計,看到教參上的提示:教傳奇色彩中具體內容,分3000年前,1865年,1900年,1967年,讓學生理清課文內容後,進行講解,我覺得教得粗糙了。

再思考覺得那樣的教法也值得分析。也許那樣教,學生是很容易理解的,也會省力一些,對於內容的瞭解也多一些。但是,教的時間可能會多花一些,課時就會更加緊張。

從以文爲本的角度,那樣教是更加文本的。通過講解,練習學生的表達能力。但是從時間角度,從學生寫作理念角度教,應該取我的教法。

不管怎樣,不同於我的教法又告訴了我一個道理:教師覺得簡單的內容,學生卻未必簡單。看似簡單的內容,卻是學生提高朗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好材料。教師要選好練習的點。

以後教學的時候就是要看學生的需要。一個重在知曉寫作目的;一個重在練習具體的表達能力。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2

教學背景及理念: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作爲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大理念之一,這是適應時代發展,進行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是語文教學的歷史的必然迴歸。的確,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課堂上,教師把微笑帶進教室,爲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思維無拘無束,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敢於展開想象的翅膀,敢於探索未知的領域……另外,在語文教學中,在立足文本的同時,更要突破文本的束縛,開放語文課堂,讓學生聯繫生活、聯繫實際,增加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大環境中學習,從而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美麗的小路》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鴨先生小屋前小路的變化及居住在附近動物的不同感受,告訴大家只有人人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纔有整潔幽雅的環境,纔有美好的生活。文中情境優美,語言生動活潑,每個動物的語言、動作都富有性格特徵和戲劇化的效果,適宜分角色朗讀,在演讀課文中加深體驗。因此,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童話世界,與各種小動物面對面接觸,努力調動學生的情感。另外,我還抓住文章的特點,以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不斷調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採用自由讀、個別讀、表演讀、評析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中,從中感悟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我給了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讓他們自讀自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珍惜學生的思維火花,充分利用課堂的有效生成,進行說話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還開放了語文課堂,讓學生課前調查“我們校園的垃圾從哪裏來?這些垃圾到哪裏去了呢?”,再在課中交流,使得語文課堂開放而又有活力。

教學片段:

師:一條幹乾淨淨的小路變成了一條這麼骯髒的小路,大家走在這條路上,心情肯定很糟糕。這時,兔姑娘、鹿先生和鴨先生也走來了,(課件出示)他們會怎麼說?我們先自由讀讀他們的話吧!(自由讀)

師:誰來做兔姑娘?(指名讀、評議)

生1:他讀得很有感情,“不見了”聲音讀得很重。

生2:他讀的時候,眉頭也皺起來了。

生3:他讀出了驚訝的語氣。

師:讓我們的女生一起來做兔姑娘吧!(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6自然段。)

師:這時,鴨先生也趕來了,他怎麼說的?(指名讀)

生:他“天哪”還可以讀得重些。

師:你能試試嗎?

生:(鼓掌)

師:讓我們分角色來讀讀5、6、7自然段吧。

師:(展示課件)鴨先生看着看着,忽然一拍腦袋,說:“這都怪我……”

生:(突然插話,情緒激動)這不能怪鴨先生一個人!

師:你爲鴨先生打抱不平,爲什麼呢?

生:這不是鴨先生一個人扔的垃圾。

師:那垃圾是誰扔的?小朋友,你們調查過我們學校的垃圾是從哪裏來的?到哪裏去了?

生1:學校的垃圾是小朋友扔的。

生2;是不講衛生的小朋友的扔的。

生3:有的小朋友扔了垃圾,其他小朋友看見了,不撿起來。

生4:學校裏的垃圾有的是落葉。

生5:我看見有一位同學的爺爺來接他時,扔了一個菸蒂。

……

師:這些垃圾又到哪裏去了呢?

生1:被值日生掃乾淨了。

生2:像菸蒂、廢紙,我們看見了,可以撿起來扔進垃圾筒。

師:是呀,整潔的校園是小朋友們共同打掃,共同努力的結果。小路上有那麼多垃圾,你說,鴨先生有責任嗎?

生:(齊)有。

生1:他沒有清掃過垃圾。

生2:我從圖畫上看,他沒有在路邊放垃圾筒。

生3:鴨先生也沒有提醒別人不要亂扔垃圾!

師:可骯髒的環境,能全怪鴨先生一個人嗎?整潔的環境能靠一個人嗎?而是要靠大家齊心協力地行動。鴨先生說“這都怪我”是出於他對自己沒盡到自己一份責任的自責,所以,他下定決心,一定——(學生讀得信心十足,十分到位)

師:美麗的小路找回來了嗎?(分別指名讀10、11、12自然段)

師:怎樣找回來的?(生自由讀第9自然段,師展示課件)

生:老師,我有辦法使小路一直保持乾淨!我要在路邊豎一塊牌子,寫上“請保護環境!”

師:你的主意可真不錯,大家想想,這塊牌子上還可寫些什麼,來提醒大家?

生1:小路是我家,衛生靠大家。

生2: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生3:請不要弄髒我的臉!

……

教學反思:

一、 創造民主、激發思維

首先,我在課堂上創造了民主和諧的氛圍。這種氛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其不由自主地積極開動腦筋,真正地參與學習,而不是靜止地旁觀。這位學生大膽地提出“不能只怪鴨先生一個人”,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正是由於我平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帶給每一位學生的結果。

二、 朗讀感悟、體驗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朗讀。如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學生評議讀等,朗讀非常到位。可以看出,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學生在閱讀中情不自禁地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而正是這些豐富多樣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行爲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勝過平時嘮嘮叨叨地說教。

三、 開放設計、突破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語文要利用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本課中,通過讓學生交流課前佈置的調查“我們校園的垃圾從哪裏來?這些垃圾到哪裏去了呢?”這種開放式的教學設計,既聯繫了生活實際,增加了學生實踐的機會,也使學生能用自己獨特的心理去感受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又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學難點,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整潔的環境要靠大家齊心協力地行動。同時,也讓課堂成爲社會、學校的連線,又給學生提供了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舞臺,增強了他們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意識。

四、 有效生成、創新思維

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他們的腦子裏裝着許許多多奇異的火花,只要得到一個小小的思維空間,他們就會發揮想象,開始創新。在上述案例中,當一個學生提出要在牌子上寫警示語時,我就抓住了這一閃光點,引導學生思維,進行說話訓練。其實,這就是課堂教學不斷生成的課程資源,我們老師應充分利用。因爲有效生成能撞擊思維,催發情感,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遷移,能力得到發展,人格得到完善。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語文學習不應該僅是讀與背、問與答,更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在大環境中學習語文,在學習中不斷探索,自行發現,鼓勵孩子不斷創新。這樣,我們的課堂纔會開放而又有活力。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3

學習目標:

1、就身邊的垃圾進行交流,能說清楚垃圾是從哪裏來的?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2、就如何處理生活垃圾,展開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具有自覺美化環境的行動。

課前準備

1、生活小調查:我們身邊有哪些垃圾?這些垃圾是從哪裏來的?這些垃圾到哪裏去了?(學校、家附近。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校園的垃圾進行觀察。)

2、佈置蒐集資料:垃圾的處理方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義烏正在創建全國文明衛生城嗎?那你覺得義烏城乾淨嗎?(可以播放義烏的風光或校園風光,讓學生感受城市的整潔美)

城市裏的垃圾到哪裏去了呢?今天我們的口語交際課要談的話題是:

我們身邊的垃圾

二、小調查的彙報交流

(1)每人在小組裏彙報自己的調查結果,互相幫助,互相補充。

(2)每組派代表交流。

(3)教師小結:

垃圾的果皮紙屑、塑料袋、各種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園垃圾)

廚房垃圾。

三、開展活動,處理垃圾

小朋友在學習生活中,少不了出現垃圾,但是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城市仍然這麼美麗乾淨,你們知道這些垃圾到哪裏去了嗎?

1、讓學生自由說說,交流自己所蒐集到的資料。(學生可能會說扔到垃圾桶裏、垃圾房裏去了,那麼老師就追問:“垃圾房裝滿了怎麼辦?)

2、該怎麼處理垃圾呢?今天我們來成立“點子公司”,爲處理垃圾出出點子吧。

(1)學生自由組合,成立公司,動腦子,想辦法。

(2)分組彙報。注意評議:

誰聽的認真?誰的點子好?好在哪裏?

你認爲還有哪裏不夠好?可以提出問題要求解答。

四、介紹科學的'垃圾處理方法

1、義烏的處理辦法:塔山垃圾填埋場。

2、焚燒法。

3、積肥法。

五、討論質疑,求真創新

1、你認爲哪種方法最好呢?請說出理由。

引導學生從環保、廢物利用等方面談談看法。

2、介紹美科學家研製出用人造閃電出來垃圾的新方法。

六、導行

我爲創建出力,攜手共建全國衛生城。

成立環保小衛隊。

資料:

處理垃圾的方法:

衛生掩埋法:顧名思義,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來。

焚燒法;將垃圾分類後,送入焚化爐裏燃燒。

積肥法;把垃圾堆疊起來,使廢氣物的纖維質和有機質腐化,變成肥料來改良土壤。

美馬薩諸理工學院等離子物理實驗室宣佈,他們成功利用人造閃電所釋放出來的巨大熱量能將垃圾熔化,待冷卻後,有害廢物可以變爲沒有毒害的巨大玻璃。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4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踐證明,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它是一種在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教師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審視、回顧,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最終實現教師學會教學反思、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教學。其實施的基本路徑以發現問題爲基點,以提出解說爲起點,以制訂計劃爲中介,成反思性日記或論文爲目的。走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筆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問銀河》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教學《烏鴉喝水》時,我們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爲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爲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引領孩子去讀書。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反思二語文的功能到底是什麼。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於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對於學生應該從中借鑑什麼,學習什麼、批判什麼……新課程則提出了“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爲教師的教學行爲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爲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5

在《荷葉圓圓》這一課的教學中,看着學生童趣盎然的表演,聽着學生琅琅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髮自內心的快樂。反思這一課的教學,我認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在這節課中得到了體現。具體表現如下:

一、激發情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這堂課中,我以自己飽滿的'教學激情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熱情。因此有了學生爭先恐後自主學習的`體現。

二、合作讀演,共享閱讀的快樂

在課堂上,我轉變角色成爲學生的學習夥伴,與學生合作讀書、表演、實現了師生零距離。我還抓住各種機會培養學生互相交往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合作精神,如引導學生邀請夥伴一起讀書,創設導演導戲的情境,開展“最佳合作小組獎”評比活動等。

三、開放拓展,讓快樂走出課本,飛身課外

本課節改變傳統的語文課只憑教材進行教與學的現象,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自我調節,變封閉爲開放,讓學生的閱讀快樂從課本延伸到想象的空間,從課堂飛到課外,多形式多渠道地發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不足之處:這節課中我感到小組合作學習訓練尚欠到位,小組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今後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訓練。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6

[設計理念]

《 語文課程標準 》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的教學以讀爲主,通過個性閱讀、合作學習,在師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對話中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讀重悟。教學中,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爲學生張揚個性、激揚靈性服務。

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長曾祥芹教授指出:閱讀乃是向課文提出問題並通過朗讀、體悟解決問題。從作品中獲取信息,憑藉自己的經驗去兌換課文的思想感情。按照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我讓學生充分閱讀,讀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在交流中,尊重學生“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斷”、“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問”。然後聯繫實際,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圖式與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經驗圖式進行同構。這就是“解文——察己”的過程。這樣一種閱讀教學模式纔是尊重學生個性心理千差萬別這一具體事實的。

如果能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學會發表自己的看法,那麼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是成功的。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彎曲、反彈、完好無損 、依舊、蒼翠挺拔”等詞語 ,藉助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品詞析句能力,學會自主學習。

3、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行字詞句的訓練。

教學難點: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和最後一個自然段:“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強烈的探究慾望。

1、導語: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這個山谷有了哪些瞭解?

2、交流

3、過渡:現在,讓我們跟隨旅行者再次走進山谷。打開書 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節,你發現山谷裏有什麼?請在你的發現旁做上記號。

二、學習第三節。(藉助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品詞析句能力,樹立雪松的.抗爭形象)

1、自由讀

2、交流

A、雪

①山谷中西??(板書:西坡雪小,東坡雪大)

②山谷中雪很大 (你來讀,你再讀,齊讀)

③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讀這個詞你發現---,你發現這句話還有哪些詞也讓你感受到雪大,讀的時候注意表現出來。

過渡:山谷中有雪,雪很大,你還有什麼發現,誰再說。

B、雪松

①指說(你不僅會讀書,還很會聽,你看我才說了一句,你就學去了。)

(課件出示句子)

②再讀讀這句話,從字裏行間裏能發現出雪松什麼?

自己先想想,想好後跟同桌說說,然後我們集體交流。

③有彈性,會彎曲,會反彈,總是蒼翠挺拔。

a、演示:理解反彈下面,老師做一個反彈的動作給大家看看!這小尺是有彈性,你們看 ——假如這小尺是雪權的枝丫,那這就是——(對,雪給了它外力)你們看,雪越積越厚,開始向下彎曲,

這時雪便??(滑落?怎麼落的!)

b、雪松依舊??“身姿”,從這句中你能發現什麼?(簡單的一個詞竟有如此豐富的內涵)c、引讀:“就這樣,反覆??”你讀懂了什麼(標點符號也是一種語言)

d、作者用上了關聯詞

e、“反覆積、彎、落、彈??”含義

f、順序不能顛倒。 g、完好無損 再讀,齊讀。

小結:剛纔,我們通過一句話,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了解了山谷中的雪和雪松,現在,讓我們也來看一看它們。

H、動畫,配音: 過渡:當這一景象被旅行者看到時,謎底揭開了。

①、齊讀 ②、出示句子,說說(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③、大家注意:這句話的“終於”和這句裏的“始終” 謎底終於被揭開,課文第二節說:“??”揭開這個謎底真不容易啊!

三、學習第4—6節 (聯繫實際,感悟寶貴的人生哲理。)

過渡:謎底被揭開了,旅行者們深爲自己的這一發現而高興,其中一位說

1、指讀 2、你們看,這位旅行者不僅揭開了謎底,還由此分析、推斷出——。(評價:這位旅行者可謂智者!) 3、另一位旅行者呢?(這啓示是從前一個旅行者的話受到啓發來的齊讀,只是他分析的是雪松能存下來的原因。一種景象,兩種分析!)

4、學習第五、六節 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讀讀這兩句話,看看你能讀出什麼?(出示兩句話)

(1)交流第一位旅行者的啓示 (2)交流作者的啓示 (3)這裏彎曲還是指雪松的彎曲嗎?(那指誰?) (4)從古到今,以有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你聽過或注意過嗎?(指名說) (5)齊讀:(這句話堪稱格言,警句,讓我們將它牢牢記記在心中)

(6)聽寫(這兩句話富有哲理,我們應牢牢記記)下面,請大家拿來讀書筆記本,完成一項作業: 旅行者的啓示—— 作者的啓示—— “我”的啓示—— (前兩句聽寫)

交流

四、總結

在人生的旅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外界的壓力或意想不到困難,我們首先要勇敢面對,但老師也希望你們記住這幾句話: 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7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教育學生遇事要善於動腦筋,培養創新意識。

學習重點:

學習他人遇事要善於動腦筋,培養創新意識。

學習時間: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根據自學提示,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想,文中寫了一件什麼事?用筆畫出三個徒弟各是怎樣畫的句子。

3、說說小徒弟的一爲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二、彙報交流

1、同桌互相檢查

3、指旬讀,想機指導讀流利。

交流思考問題: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說說爲什麼師父誇小徒弟畫得好?好在哪裏?

(根據交流,重點讀師父說的話,體會好在哪裏?)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讀好三徒弟各是怎麼畫的.,以及師父的話。

四、總結,隨文閱讀

總結:一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數的,兩小徒弟不公畫法簡潔,而且利用山路轉彎,只畫了兩頭行走的駱駝,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纔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創新。你通過讀書或在生活中發現還有沒有這樣的事?(自主談,教師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隨文閱讀《踏花歸去馬蹄香》,畫一畫,看看誰想別人沒有想到的。

五、課外拓展。

課外收集一個這樣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把課文中的事像畫師那樣考考家人,看他們誰想得更妙。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8

在本學期中,我所帶的兩班語文,在期末考試中均未考好,在反覆思考後,現總結如下:

一、雖然重視語文基礎,但未能及時跟上檢查。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較爲注重的語文的基礎知識,但是雖有佈置,但是沒有及時跟上檢查,以至於不少學生的作業也做了,但是質量不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會及時檢查,當天作業當天完成,今天需要掌握的知識絕不拖到明天。

二、過分注重語文基礎知識,忽視了閱讀、作文的教學與指導。

語文的基礎知識很重要,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佔用過多的時間,不僅語文基礎沒有提上去,反而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降低。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會把語文的基礎知識在平時語文教學中,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學好基礎,課後檢查、督促。把更多時間用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下一學期,我將制定較爲完善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計劃和作文寫作指導計劃,切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三、由於對教材較爲熟悉,反而造成課堂的隨意性嚴重。

對教材熟悉是好事,但是忽略課堂的嚴謹性卻是大忌。教材是熟悉了,課堂嚴謹性忽略了,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對教材的不熟悉。下一學期,我會靜下心來認真研讀教材,認真研讀學生,把每一節課都當作公開課來上,真正的去上好每一節課。

四、重視師生關係,但過猶不及,造成了放任自流。

我教育學生向來來注重平等,對學生寬而有餘,而嚴之不足。以“寬”對待學生是對的,但絕不能因“寬”而不“嚴”,在平時教育學生時因該做到“寬而有度,嚴而有格”。在下學期中,我不僅會平等對待學生,但我會注重對學生的“嚴”要求。明確什麼時候應該寬,什麼時候應該嚴,要努力做到該寬時寬,該嚴時嚴。

總而言之,我將會在下一學期,傾盡心力把一(2)一(5)兩班語文教好。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9

教材內容: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第二冊《棉鞋裏的陽光》。

教材分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時,也有年老之日。《棉鞋裏的陽光》是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這是繼《胖乎乎的小手》之後又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通過對小峯母子給老人曬棉被、曬棉鞋過程中人物的動作、對話及心理活動的描寫,讚揚了尊老敬老的好風尚,讓學生懂得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文章貼近兒童的生活,是兒童身邊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事情。文章語言樸實純真,深受學生喜愛。但文章散發出的濃濃親情,關心長輩與現在獨生子女的行爲有一定的差距,學生一下子難以領悟。另外,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對話較多,且第一次出現了敘述語置後的形式,學生也難以理解。

學情分析:

家庭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本文選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學生易進入情景,所以在教學時要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的教育才會更富有意義。在朗讀時也更易激發學生的感情。本文生字也較容易掌握。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3.通過學習課文,有關心長輩的願望,學會體貼長輩。

教學重難點:

認字和自讀、自悟課文。

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板書“陽光“問:同學們知道陽光有什麼作用嗎?

生:陽光使人暖和,陽光可以幫助萬物生長……

師繼續板書“棉鞋裏的”,請大家齊讀課題《棉鞋裏的陽光》

師:當你讀完課題時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棉鞋裏怎麼會有陽光呢?陽光怎麼會進棉鞋裏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對課題的好奇入手,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故事,進入課文情境。)

二、感知閱讀,自學生字

師:大家有這麼多的疑問,要想弄懂這些問題我們該怎麼辦呢?

生:認真讀課文。

師:好!那我們快打開書讀一讀課文吧。請同學們先自由讀課文,讀通句子、讀準字音,把不認識的字畫出來。

生讀文,教師巡視。

師:大家讀得真認真,誰願意站起來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學生起來讀)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並注意字的讀音。

師:讀得比較通順,大家的意見呢?

生:他讀的聲音小,有些字音沒讀準,不注意停頓。

師:哪些字的讀音不準?

生:“曬”是翹舌音,還讀的落了“這麼”兩個字。

師:哦,那你把那個句子讀一讀。

生讀:“咦,棉鞋怎麼這麼暖和?”

師:很好,這說明剛纔大家聽得很認真。接下來老師也想讀一讀。請同學們邊聽邊標出自然段序號,再想想還有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注意?

師範讀,學生邊聽邊找。

(設計意圖:⑴自主識字,通過自己讀,看看哪些會讀,哪些不會讀,對生字有初步的認識;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後進生學習的機會,突出學習的重難點;⑶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的興趣,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張正面教育的理念,不管你會讀幾個,只要能讀出幾個,都是有收穫,都是好的)

三.集體交流,鞏固識字效果

師:誰來說一說?

生:“照”和“收”也是翹舌音。

師:對,還要注意“暖和(huo)”不能讀成“暖he”,跟老師讀一遍。

師範讀,學生跟讀。

師:還有“一點兒”要讀出兒化音。

師範讀,學生跟讀。

師:注意了這些字詞的讀音,同學們會讀得更好。(讓學生再讀一讀課文)

師:詞寶寶們來了,看看你認識他們了嗎?

(出示:棉花照到曬被蓋上中午收起脫鞋躺下閤眼眼睛擺一擺)

學生先自己讀一讀。

師:誰能說一說,哪些字的讀音要注意?(找出翹舌音的字再讀一讀)

師指名讀,學生領讀,齊讀。

師:看來,同學們回家預習得非常好。接下來請大家在小組中給其他同學讀一讀本課的生字,並說一說你是怎麼記住這些字的。

(學生小組內合作交流,教師在各組中巡視,解答疑難。)

師:下面,我們要做一個遊戲,把字寶寶送到陽光下。

(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太陽,誰讀的準、講得好就把對應的字寫到太陽下。教師出示字卡,學生講一講識記的方法,教師鼓勵不同的識字方法。學生每講完一個字就把字寫到黑板的太陽下。)

生:棉,左右結構,木字旁。左邊是木,右邊是帛,合起來念棉。

生:曬,左右結構,日加西就等於曬,曬被子的“曬”。

生:……

師:大家講得真好,下面聽老師猜幾個字謎吧。“一條白手巾,掛在木頭旁。”(棉)“日落西山”(曬)“家有人一口”(合)“羊尾巴進鍋了”(蓋)

師:爲什麼是“蓋”字呢?羊尾巴一進鍋就被鍋蓋蓋住了。這個字是上下結構,上邊的羊沒了尾巴,被下面的器皿蓋住了,所以下面是個皿字底。

師小結:識字的'時候,我們不僅可以用加一加、換一換的方法來認字,還可以猜字謎,但要注意編得字謎要合理。

教師出示形近字,學生認讀組詞:

曬—灑被—披午—牛

脫—說眼—很睛—清蓋—盒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這部分教學是本課的重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自主識字,教師適時的指導、解疑,並注意激勵性評價,更好地形成課堂生成,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展。)

四、再讀課文,感悟真情

師:認識了這些字寶寶,大家再讀課文的時候會讀得更好,快試試吧。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桌間巡視。

師:大家讀的真用心,下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都給大家聽一聽。(學生自願舉手展示讀。)

師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問:你能找出對應的段落讀一讀嗎?(學生看一看,找一找,讀一讀。)

師指名讀課文,要求:最好能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設計意圖:這部分學習爲下節課指導朗讀打下基礎。)

師:你有過關心家裏人的事嗎?說出來,讓我們大家學習學習。

學生說一說,教師適時表揚,並提出更高的希望。

(設計意圖:通過再讀課文,一方面體會人物品質和文章語言,另一方面感悟尊老敬老的好風尚。)

五.教師提問,深化內涵

(1)小峯做了一件什麼事?他是向誰學的?

(2)奶奶感到幸福嗎?爲什麼?

(3)你喜歡小峯嗎?你喜歡小峯的媽媽嗎?如果你是奶奶,你會對小峯說什麼呢?

(設計意圖:深化學習,昇華思想。發展學生思維、發展學生語言、發展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反思:

1.在教學中我發現一年級孩子雖然已經聽到過一些詞句,但是,看着書面語言,要準確、連貫地讀出來、讀好它是很難的。因此,我在指導朗讀時,注重了詞、句、段、篇以及標點符號的指導。

2.《棉鞋裏的陽光》這一課,通過對小峯母子給老人曬棉被,曬棉鞋的描寫,讚揚了尊老敬老的好風尚,讓學生懂得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學習課文後,我讓孩子們說說你有過關心家裏人的事嗎?說出來,讓我們大家學習學習。這個問題雖然簡單易答,也確有孩子能列舉出一兩件事出來,但都千篇一律。當我準備把自己的生活結合教學適時地展示給學生時卻突然發現竟然也就如此。

細細想來,這兩年,我結婚後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塊兒,平時生活成了兩點一線,學校裏忙完,忙家裏,哪裏還有心想父母,照顧父母。我已想不出“爲老人做了什麼”?啊!這難道就是一個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生活嗎?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們爲人師表,應以身作則,不光是在課堂上用書本上的內容去薰陶教育學生,教孩子做人,更應該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潛移默化,去感染學生。

想到這兒,我知道了下節課該怎麼上,更明白了生活中該怎麼去做……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瞭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神奇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慾望。

2、學習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探究,瞭解植物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後所發生變化、變化的原因及變化後的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慾望。

【教學難點】

探究種子變化的原因,領悟“魔力”一詞的深層含義。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收集關於太空蔬菜、花卉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鏡頭回放,激發閱讀期待

1、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讓我們一起重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觀看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射的錄像。

2、回憶鏡頭,想想這些科學術語你理解嗎?

第一組:

載人航天、神舟飛船、返回式衛星

你知道三者的區別嗎?簡介“神舟飛船”幫助理解。

這句話你能讀懂嗎?“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其實,它們已搭乘過先前發射的.神舟飛船和返回式衛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

欣賞句子,哪個詞用得特別準確?

補充資料:1987年我國開始在衛星上搭載植物的種子,先是蔬菜、糧食,1996年纔開始搭載花卉種子。

第二組:

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

飛船裏的楊利偉和在地球上一樣吃飯、睡覺嗎?

(失重,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麼是“宇宙射線”?讀這個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國“阿波羅”號的宇航員們飛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類從未見到的宇宙奇景。他們看到了美麗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時他們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適。回到地球后,他們患了白內障。從那時開始,有39位宇航員已經患了這種疾病。科學家說,這是宇宙中的射線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線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們像子彈一樣射擊宇航人員的眼睛,使人的大腦產生錯覺,好像是看見面前不斷有閃光一樣。受到宇宙射線打擊後,人的眼睛被傷害的程度是很嚴重的。

3、預習課文了嗎?你知道“神舟五號”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誰?經過太空旅行後,發生了哪些有趣的變化?爲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學們能夠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4、指讀、齊讀課文,梳理文路:

課文有六個自然段,開頭和結尾請全班同學讀,中間請四位同學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用一個詞語概醫這一段的內容。

讀後梳理,板書:

種子的變化、變化的原因、變化後的用途

二、探究課文,感受科學的魅力

1、出示中心句: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麼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聽說過“魔力”嗎?在什麼情況下用?

(童話中的魔鏡、魔法師的神奇力量)

你怎麼理解“魔力”?

2、自讀課文2~5自然段,看看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後,有了哪些“魔力”,自學、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⑴有哪些魔力?

產量高、品質好、生命力強(展示圖片:太空水稻、黃瓜、番茄、辣椒、花卉等)。

你能想象太空種子還有別的“魔力”嗎?

⑵這些“魔力”有什麼用途?

(食用、藥用、他用……)

綠色蔬菜、治病良藥、美化生活、綠化祖國……

⑶太空種子爲什麼具有這樣的“魔力”?再讀第3段,重點引導:

“在浩瀚的宇宙中,由於宇宙射線的輻射,由於處於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環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種子內部的遺傳物質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結合課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變化?

如:外形、味道、顏色、營養、抗病性……

“科學家對經太空遨遊的植物種子進行選育,不斷地選擇優良的變異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變異植株,並將優良的變異植株經過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狀穩定,最終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種。”

讀得懂嗎?變異植株什麼意思?

聯繫兩句話,說說太空種子的“魔力”來自哪裏?

大自然、科學。

三、回扣主題,激發探索慾望

1、再現中心句,齊讀: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麼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這是科學的魅力!

2、真正的“魔法師”是誰?

補充中心句:

真正的魔法師是聰明勤勞的科學家們,是他們的知識和工作創造出一個個奇蹟!

3、科學創造着一個又一個神話,科學改變着人類的生活。科學家們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2007年,我國的“神舟七號”不但要上天,還要實現讓宇航員走出座艙、行走太空的目標!

4、課後作業:

未來的科學家是誰呢?是你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收集關於太空蔬菜、花卉、糧食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設想出你心中的新產品,還要用一段話簡要介紹一下。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1

目前,有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訓,給不堪重負的小學生留下了沒完沒了的作業。僅僅是小學階段要掌握的那2500個漢字就足夠讓孩子手忙腳亂了。一個漢字一定要寫上幾十遍嗎?這是一項極爲枯燥的作業,小學生因此就足以對語文課產生牴觸情緒了,再加上那些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條文,段落等,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說嚴重點,這甚至對孩子們是一種摧殘。

對作業問題認真反思,我們認爲應該考慮以下幾點:首先,漢字有漢字的特點,也一定有其記憶特點和記憶規律。其它語文知識也一樣。心理學界對記憶規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證實記憶是需要重複,但重複的數量是有規律的。超過這個量的規律就成爲過度記憶,對記憶是有負面影響的。我們的小學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廣泛實驗,研究一個合理的練習量和練習間隔。搞清楚想通過某一次課外作業就使學生終身不忘是有悖記憶規律的。如果這種研究得以進行和推廣,那麼再剔除掉那些無謂的作業負擔,減負就會按照教育規律真正落到實處。反過來,這一問題不解決,那麼桌面上的負擔減了,但這些負擔會轉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長再給補上這一“課”。靠手段去劃一地減負,必將走入另一個極端。如取消掉所有的家庭作業是否合理也需商榷。第二,要研究作業與學生對語文課興趣的`關係,要使作業既能激發學生思維,保持學習興趣,又不加重學生負擔。這不但有作業量的因素,也有作業方式的因素。這種研究極有價值,卓有成效,也非一日之功,需要的是老師們精心研究。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蠕動”、“瑰麗”等詞語的意思,體會語言文字之美。

能力目標:

1、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2、提高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生熱愛西沙羣島,熱愛祖國的情感。

重難點:通過理解詞句,瞭解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

教學方法:讀悟結合。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5、可愛的西沙羣島,誰能簡單介紹一下西沙羣島或說說西沙羣島給你什麼樣的印象?

過渡:同學們說得真不錯,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究學習。

二、探究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文,其它同學想: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主要寫什麼?

2、交流彙報。

3、出示西沙羣島圖,生進一步瞭解西沙羣島所處位置,同時從圖上整體感知西沙羣島的美麗。

三、探究2-5自然段

1、自由讀文,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從哪幾方面介紹的?

2、交流彙報。

3、師總結板書:海水、海里、海灘、海島。

A、探究海水段(2自然段)

(1)指名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2)交流彙報讀文所得。

(3)找出文中表現顏色的詞,並理解“五光十色”、“瑰麗”等詞語。

(4)想“五光十色”能換成“五顏六色”嗎?爲什麼?

(5)想象海水還有哪些顏色。[進一步體會海水顏色之多,之美]

(6)理解海水爲什麼會呈現如此多的顏色,用“因爲……所以……”說一說。

(7)根據理解感情朗讀,體悟海水這美。

(8)出示西沙羣島海水圖。[讓生進一步感受海水之美]

過渡:剛纔我們欣賞了西沙羣島的海水,感受到了西沙羣島的美麗,接下來讓我們再到海底是什麼樣的,給你什麼感覺?

B、探究海底段(3、4自然段)。

(1)先請同學們看書上的插圖,看看圖上有什麼?[從圖上初感海底的美麗、富饒]

(2)指名讀3、4自然段,想西沙羣島海底有什麼?它們有什麼特點?從什麼地方看出來?讀文後你體會到了什麼?

(3)交流彙報

(4)師總結板書

珊瑚多各種各樣有的……有的……

海蔘多到處

大龍蝦威武全身披甲

魚多數不勝數有的……有的……

物產豐富

(5)理解“蠕動”、“威武”,引導生邊做動作邊理解這幾個詞,同時進一步體會它們的特點。

(6)展開想象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話體會西沙羣島海底魚多。

(7)用一句話概括西沙羣島的海底給你的印象。

(8)生根據理解體會感情朗讀昇華的理解。

(9)對生朗讀不到位的地方師聲情並茂地範讀。[用自己的情感染學生,讓生無形中模仿着讀,加深理解[

C、用同樣的方法探究海灘段(5自然段)。

讀——想——找——悟——讀

讀文寫了什麼找特點體會到什麼感情讀

有什麼特點有何感受昇華理解

過渡:五顏六色數不清的貝殼很吸引人,龐大的海龜也特有趣,西沙羣島好玩的地方很多,下面讓我們再去“鳥的天堂”看看吧。

D、探究島上段(6自然段)

(1)發揮想象,說說你想象中的鳥的天堂是什麼樣的?

(2)讀文看課文中是怎麼寫的?課文中“鳥的天堂”是什麼樣的?找出相關詞句,進一步體會鳥多。

(3)根據理解感情朗讀。

(4)師範讀後生感情朗讀。

(5)用最簡略的話說出西沙羣島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E、齊讀最後一段,學習作者先總寫,再分寫,最後再總寫的寫法。

四、訓練設計“課文內容我知道”。

我知道西沙羣島在,是我國的,課文從、、、這幾個方面介紹了西沙羣島,海水寫了多,海底寫了、、、和

,主要寫多,海難上寫了和多,島上寫了多。

五、作業超布

1、以導遊的身份向大家介紹西沙羣島。

2、課外閱讀《美麗的小興安嶺》或《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3、積累用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詞語。

板書設計:

25、可愛的西沙羣島

總說分說總說

風景優美海水:顏色多

海底:珊瑚、海蔘、龍蝦、魚(多)

物產豐富海灘:貝殼、海龜(多)

海島:鳥(多)

反思:本篇課文篇幅較長,要掌握的東西較多,所要培養的能力也較多,故在教學中必須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採用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我力求通過讓生體會語言文字的美,讓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掌握一種吸收、處理,運用知識的方法去拓展生的學習領域,發展新的思維、語言,提升多方面的能力,通過教學我自認爲教學設計較爲合理成功,尤其是在第3、4自然段的教學中有幾個詞需要生理解,如“蠕動”、“威武”這幾個詞生理解起來較抽象,在教學中爲了節省時間,並且形象具體地讓生理解,我引導生借用肢體語言,通過做動作來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樣把抽象的東西直觀化了,降低了生的理解難度,還有一點感觸較深的是朗讀的指導,不能注重朗讀技巧的指導,而是讓生在有所悟的基礎上自已體會,自已感情朗讀,同時教師的示範性朗讀也不能忽視它能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讓生通過聽老師的感情朗讀,再結合自己的理解,然後模仿着讀,效果很不錯,我認爲教師的範讀有時能勝過錄音朗讀的效果,這種方法雖原始,但值得借鑑,美中不足之處是課上給學生留的思考時間不太充足,致使個別學生髮言不太積極。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3

鄒靜之在《女兒的作業》一文中指出:“她的作文幾乎是假話,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的同學幾乎都寫過扶老婆婆過街,給老師送傘,借同學橡皮那類故事。”有調查表明,某班對某一作文題目,大多數同學寫的都是同一題材,格式都一樣,都是在遇到某情況後,先作一番思想鬥爭,最後如何如何,然後再喊幾句口號。在現行的作文教學中,由於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套題,程式化,抹殺學生真實感受的現象仍很嚴重。小學雖無升學壓力,但對教師的評估主要還是要通過考試。老師便把一些《兒童作文經典》之類的程式塞給學生去套,甚至讓學生整篇整篇的去抄寫作文,說什麼“抄的多就記的多、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飛躍”之類的話來錯誤的引導孩子,代替學生的真實感受,這確是語文教學長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誤區。

要走出這一誤區,尋找良好的改革途徑,我認爲,一定是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領悟能力,讓他們從中學會獨立表達,寫出發自內心的話語;二是加強語文課的'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聯繫,講課文時教師要善於引導孩子去欣賞,充分發揮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課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講赤壁之戰時,在讓學生閱讀有關資料之後,按照他們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續寫,也不失爲一種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師分析課文,也一定要確認學生是在主動地欣賞課文的語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你的灌輸。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4

以往的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正確的軌道。主要表現在:1、沒有擺正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關係。教師是主宰,主宰着學生和文本。師生之間是一種控制與被控制、不平等的關係。2沒有真正的對話。有的是在教師的牽引下,往往是爲了迎合老師的、言不由衷的答問。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特感受。3、沒有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閱讀教學都是串講串問,是繁瑣的課文內容的分析。那麼,在新課程的要求下,新的閱讀教學應該是紮紮實實抓好課堂內的閱讀教學。

1、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個人知識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樂趣;二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兒童是否能培養起閱讀的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如果老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優點,那麼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老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低年級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培養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教學儘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遊戲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嚐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能增加興趣。

 2、學會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1)堅持“以讀爲本”,引導學生學會“讀書”。閱讀教學以讀爲本,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讀的次數多、內容多、形式多,有利於感悟和積累,有利於廢止繁瑣分析,有利於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

各個年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默讀、背誦。小學階段特別要加強朗讀和默讀的指導。要重視指導朗讀和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用培養語感和感悟力的方法來理解課文。默讀,要指導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想,知道在什麼地方想,想什麼。怎麼想。學過的詩文,要提倡多背誦。背誦是語言和文化的儲存、積累,學生不僅得益於當前,而且受益於一生。那麼,四年級的學生應該怎樣讀好書呢?

首先說說朗讀。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許多課文提出了朗讀的具體要求,進行閱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並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

其次是默讀。默讀的練習在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三四年級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五六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默讀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要通過反覆實踐,使學生逐步學會默讀。教材中有多篇略讀課文明確要求通過默讀了解課文內容。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默讀的要求,但是許多練習必須在認真默讀的基礎上完成。默讀能力的提高有個訓練的過程,要求學生默讀應留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使學生能切實地默讀課文,並按要求認真思考,默讀以後要注意檢查效果,決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讀的環節流於形式。

略讀課文的教學,一是內容上,理解內容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爲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以後的大量閱讀中進一步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提示語中的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2)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爲。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教師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學生的閱讀時間。尊重學生的想法注重體驗不僅是語文教育的特點,而且是語文教育的目標,是語文教育的實施方法。所謂體驗,就是人們在實踐中親身經歷的一種內在活動,體驗更多是指情感活動,是對情感的種種體會和感受。語文教學使學生、文本、教師的多邊互動、融合、提升的複雜過程,而學生主體的體驗,正是使這一過程能進入最佳狀態的重要保證。這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如此強調體驗的價值所在。當然,個性化閱讀也需要價值引導,不能任由學生亂髮揮。老師要及時發揮自己的作用,雖然說教師是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但這個夥伴應該做到“高於學生之上,融於學生之中”的。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5

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過程中,我有不少收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第一次理解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課改就像一把鑰匙,開啓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課改需要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探討。課改,當前來說,缺少成功的經驗、樣板。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應對共同的處境,教師們應當羣策羣力,加強課改經驗的交流。例如: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此刻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怎樣去上好一堂課,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有效教學的一點反思。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怎樣使我們的教學更具有有效性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就應讓學生覺得極富。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透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用心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誰的本領大》這篇課文時,我畫了張太陽和風的圖片貼到黑板上,讓孩子們站起來,跟我一齊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又把圖片拿到同學們中間,讓孩子們繼續跟着我做。反覆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齊說,一齊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歡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那裏。“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我”。

“教學不僅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向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我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爲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並且務必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爲口渴了個性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必須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就應是超多的實踐,僅有在實踐中,學生的潛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青松》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春雨》等幾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並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透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向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我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述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透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我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我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我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我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我,感悟自我,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我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歡樂的時光!能夠在課堂上那短短几十分鐘之內,傳給孩子更多知識!以到達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