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反思(通用6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反思(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草船借箭》是三國赤壁之戰裏的著名橋段,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反思(通用6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1

故事以“借”爲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弗如。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此,文中的許多內容還前後呼應,如,結尾與開頭照應。這樣嚴謹的結構,大大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嚴密性。開頭部分周瑜與諸葛亮軍中議事,周瑜步步緊逼,其毒計可謂蓄謀已久,大有天衣無縫、諸葛亮必死無疑之感。諸葛亮沉着應對,還出乎常理地將造箭時間降至三天,使得周瑜都認爲在開玩笑。借箭時,曹營萬箭齊發,諸葛亮飲酒取樂,完後還大呼謝謝,使故事情節曲折生動。

一、教學時,從題目入手,讓學生圍繞題目質疑,如,“草船借箭是什麼意思?”“爲什麼用草船借箭?”“怎樣用草船借箭?”“結果怎麼樣?”根據質疑,學生自主讀書,讀熟課文,理解文章的脈絡,大體瞭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然後,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如,周瑜爲何設造箭之計來爲難諸葛亮,諸葛亮爲什麼能借箭成功,採用讀、議、演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節。最後,引導學生對文中的幾個人物進行評價,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並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三國演義》。

二、感受人物形象,特別是諸葛亮、周瑜的形象,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先概括人物特點,再圍繞初步概括出的人物特點,開展閱讀活動,不斷深化對特點的認識,如,感受諸葛亮的形象。先在學生充分閱讀,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借課文中周瑜的話概括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然後引導學生緊緊扣住文本,抓住“神機妙算”一詞進行研讀:你從哪兒感受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學生研讀中穿針引線,通過教師的精當的點撥來深化研讀,比如,諸葛亮在跟周瑜立軍令狀之前,到底想過些什麼?爲什麼選擇在“第三天”?爲什麼把船連起來,“一字擺開”?從諸葛亮的“笑”中可體會到什麼?通過研讀來豐富學生對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認識。

三、課文中人物對話較多,特別是第2自然段,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特別能反映兩人的特點,被稱爲經典之筆,對這一段的理解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讓學生們分角色朗讀爲主,進入情境,揣摩內心,加深理解。先把諸葛亮和周瑜兩人的對話畫出來,再邊讀邊想邊議:他倆每次對話時,各人心裏可能會想些什麼,是什麼表情,可能會怎麼做,還可想象一下當時帳內的情景和旁人的言行。通過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讓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學生頭腦裏立起來,豐滿起來,鮮活起來。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2

這節課結束之後,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時,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串講串問,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一點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每次涉及質疑問題,都是“蜻蜓點水”,有時甚至牽着他們走。可今天課堂上這兩個小插曲,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那麼,我們如何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呢?

一、創設安全的學習氛圍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曾說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裏自由自在呼吸。心理學研究還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裏,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境裏,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夥伴關係,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如當學生提出第一個疑問“借”用得不對時,我就進行糾正,他也許會有苦惱,也許會有被批評的不悅,而我並沒有這樣做,這就還給了學生學習的充分自由,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參與的樂趣,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於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於發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能力比較強。大文學家巴爾扎克說過,打開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一般地說,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歸功於“如何”二字。現代心理學認爲: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疑問,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新接受的信息發生了矛盾,在心理上就會出現一種力求統一矛盾,使心理狀態趨於平衡的要求,促進了思維的展開,一旦這種矛盾統一了,便得到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慾,變被動接受爲主動追求。“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學生由疑而問,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三、張揚兒童創造的天性

“疑”是創新學習課堂的主軸承,思維是創新學習的核心,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是發展學生智力與能力的突破口,而創造性是良好思維品質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徵之一。在過去,教師往往只注重教育學生確信書上寫的、老師講的,如果有學生提出異議,就很生氣,即使學生的意見是對的,也要頂回,其實這樣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我直接批評了那位學生:“明明是草船借箭,有什麼不對?”那樣,學生就不會發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通過這個“借”字表達得淋漓盡致,當然更不會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如果我先告訴那個學生:“曹操就是生性多疑,是比不上諸葛亮的。”相信這個學生會很受打擊,以後可能只會循規蹈矩地遵循所謂的“正確與否”,從此扼殺了兒童創造的天性。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那種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3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爲了切實落實好“生本高效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我在備課時深刻領會教材,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爲出發點,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儘量考慮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活動的開展。

一、我首先“從題入手,因題質疑”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展開思考,設疑。師:看了《草船借箭》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質疑:“草船借箭”是什麼意思?“誰用用草船借箭”?“爲什麼用草船借箭”?爲什麼說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騙”箭?等等。用這一環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題的能力,教師從中尋找有價值的問題,確定教學活動的重點。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學生的積極性高漲,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二、課堂中我利用導學案教學,小組合作研讀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學生彙報到通過三天之後的漫天大霧,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時,我讓學生探究,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說說看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那麼,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從而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魯肅的老實忠厚。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

此時,課堂的氣氛達到了最高點。學生不但對曹操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認識。最後引導學生總結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中體會到的。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通過語言,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心。

三、在“自主閱讀,合作探究”這一環節,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還採用了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有預設的問題,如“草船借箭爲什麼能夠成功?”“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哪?”如果這些問題學生能夠提出最好,如果學生提不出我就一此問題作爲切入點,引領全班學生交流。突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我覺得這是體現生本高效課堂的個關鍵所在。

反思自己的教學最大的疑惑是:對於這片篇幅較長的課文來講,如何把握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深度與朗讀訓練到位的統一?這還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學中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總之,我認爲課堂上應該力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語文綜合素養,重視探究性閱讀過程的引領和指導,並抓住幾個主要問題,適時,適當,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內涵,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透徹,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更準確。只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使學生在每一節課堂都有所收穫,有所提高,“生本高效”纔不會是空話。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4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有關章節改寫而成的。課文主要寫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十萬支箭來爲難和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過人的膽識和才智。我這節課上的主要資料是諸葛亮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這一部分。

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學重點突出,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求知慾望比平時旺盛,好奇心和進取性也能被我調動起來,師生配合比較默契,教學目標基本完成。我覺得主要亮點表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挖掘文章的資料,發展學生的語言本事。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而語文的工具性對聾生來說尤爲重要,是他們學習語言和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在課堂中,我抓住文章中每一個與學生生活學習密切關聯的詞語句子,讓學生進行讀說寫的訓練,來豐富他們的詞語積累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本事和運用本事。

例如這節課中,對誰一邊做什麼一邊做什麼這樣的常用句子,把字句改寫成被字句這樣的句式,還有比喻句用什麼比喻什麼,反問句改成陳述句這樣的資料,我都挖掘出來,穿插在課堂中讓學生進行說寫訓練,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二、緊緊抓住課文的主要資料,設疑激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熱烈活潑的教學氣氛不會自然構成,也不是永恆不變的。教師應當運用行之有效的手段來製造和烘托課堂教學的氣氛,使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和強烈的求知慾,從而自然融入教學主題。抓住課文的資料設疑激趣,就是最好的手段之一。

在這節課中,我對文本進行了深入解讀,對教學過程進行了深入思考:是讓學生從草船借箭的過程中自然得出如期交箭的結果,從而感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是先從結果出發,再去探求借箭的過程?結合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了後者。讓學生從周瑜的長嘆中體會周的心境,進行朗讀、模仿,從而感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時,在學生情緒高漲的時候及時提出問題: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此刻哪裏?他的借箭計劃又是怎樣取得成功的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實物教具,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注意,是學生進行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前提條件,在課堂中,我十分注意運用多種手段來引起學生對課堂資料的注意。

如複習借箭準備的環節,我出示了一隻“草船”,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再讓學生根據“草船”說說借箭的準備工作,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本事。又如教到諸葛亮下令“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一字兒擺開”這一句時,我畫出簡筆畫,讓學生把準備好的紙船擺一擺,學生的興趣都很高,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也更高。存在不足:

一、教學資料的具體化是否科學。

草船借箭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爲諸葛亮懂天文,識人心,曉地利,有膽略,會計謀。要讓我們班的學生從草船借箭的過程中概括出這些原因,是相當難的。結合學生的特點和課文的資料,上課時我試圖引導學生總結出“懂天氣、識曹操、曉地利、有勇氣”幾點更加具體,更加表面的原因。

課後一推敲,覺得原因具體了,學生容易理解,但內涵也變窄了,並且和前後文資料有點“脫節”。如識人心,它就包括了前文的識周瑜,識魯肅。從這點來說,“識曹操”作爲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能夠,但作爲一種“概括”顯然有所欠缺。

二、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不夠深入。

草船借箭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基於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麼,他的“神”表此刻哪裏?“妙”又體此刻何方呢?能夠說借箭的過程中處處體現着他的這一特點:算到三天後江面必有大霧,算定曹操不敢出兵應戰,算到船隻的排列,算到歸程的順風順水.......能夠說文章處處體現着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只是根據教學的目標,設計了爲目標服務的幾個問題,牽引着學生去思考、分析。顯然,這樣的分析還不夠全面深入。

三、事情的前因後果點到即止。

這篇課文很多地方很多事情都是有前因後果的。研究到學生的理解本事,我只是把問題設計成讓學生去尋找原因,而忽略了“結果”。比如當諸葛亮的船隻逼近曹營時,我只是引導學生理解諸葛亮爲什麼下令軍士擂鼓吶喊?而沒有追問:擂鼓吶喊的結果會怎樣呢?就轉到另一個問題去了,雖然另一個問題也回答了這個結果。

總之,這節課有亮點,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留待以後去改善。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5

在上完這課後,我對我的教學進行了反思,我發現有一些在教學中閃光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教學中的不足。

一:在教學中我注重了對課堂教學的設計

在這方面我做得較好,在本課的教學中,先從課文的結果入手,讓學生思考草船借箭的結果怎麼樣?學生得出結論:諸葛亮神機妙算,獲得草船借箭的成功。抓住關鍵詞神機妙算,從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這三個方面來理解神機妙算。在教學中注意通過對關鍵詞的理解,來理解課文,諸葛亮笑着對魯肅說的這句話,抓住關鍵詞笑,提問:笑的時候心情怎樣?你覺得是什麼樣子的笑?讓學生用不同的笑來讀這句話。在教學中注意育人教育,教師不但是教會學生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周瑜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學生做了兩方面的比較後,提出疑問:做人應該做哪種人?這時候就做到了育人的工作,諸葛亮心胸寬闊、顧全大局、神機妙算我們應該做像諸葛亮那樣的人,周瑜心胸狹窄、妒忌心重,我們不應該做周瑜那樣的人。

二、教學經驗不夠,在這方面我吃了很大的虧

在上第二課時前,我怕孩子們不能對船頭船尾的朝向這一知識難點進行突破。在課前我就給學生講了一下,結果導致了他們對課文不感興趣了,但孩子們並沒有真正的理解課文,只是對課文面上的理解。就因爲這樣孩子們對本課本來充滿的濃厚的興趣,但因爲沒了教學的難點孩子們在上課的時候似乎興趣就不那麼濃厚了。

三、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作爲年輕教師在這方面把握得

不夠好。特別是深入的理解課文這方面作得不好,怎樣抓住一個關鍵點來來把文章學得更深一些,怎樣讀?怎樣提問?使孩子們更有興趣,我覺得自己還很困惑,比如:當講到船頭船尾的朝向等問題時,成績好的孩子一下子就回答出來了,我這時候就急了,不知道怎麼辦,我知道有一些孩子並沒有理解,我就把自己畫的船頭船尾朝向那幅圖拿來展示,自己進行講解,我覺得這些都是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得不夠妥當的地方。

四、在書寫板書上面也存在着一些問題

我的板書在設計上本來是不錯的,但是在書寫過程中,我自己沒有排好版,字寫得有點大,佈局不太合理,主板書和次板書挨在了一起。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6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的情節而改編的,文中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羣。課文的重點是體會諸葛亮得神機妙算。由於學生之前就對《三國演義》耳濡目染,因此對諸葛亮有些模模糊糊的印象。所以我對學生學情、教學目標和課標要求進行了充分的考慮,並據此設計出了教學思路。

首先是老師要有課改的新理念。就是要求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應該有充滿詩意的課堂語言,藉此爲學生營造學習語文的語言環境,從而讓學生們愛上學語文,愛上祖國的語言文字。而要達到詩意,挑戰的就是作爲一名語文教師的文化底蘊了,這就要求我們多讀書,廣泛汲取名家典故中的精華,爲自己輸送知識的營養,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其次是分配好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角色,將大量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真正落實語文教學“聽說讀寫”的目標任務。我們常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要讓學生拿起筆來,動起手來,真正調動起學生的五官,表達、思考、傾聽、朗讀,還學生一個激情四溢的課堂,一個真正屬於他們自己學習的課堂。另外是課堂學習要照顧到全班大多數的同學,不要侷限於那常常回答問題的十幾二十幾個同學,即使同樣的想法也要鼓勵其他人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再說一次。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同學都把自己當成課堂的主人,有所收穫。

“向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要質量”,“使每一個同學都能愛上語文學習”就是我們的教學目標,我會在今後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摸索,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