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通用5篇)

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篇精讀課文通過介紹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之情。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通用5篇)

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 篇1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語言優美,內容詳實的課文。作者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課文的主旨是要使學生了解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作者爲了生動描述神祕的西沙,大量運用了書面語言,如: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交錯、五光十色、綻開、蠕動、威武、千奇百怪、無所不有、龐大、成羣結隊、棲息等。這些文字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但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西沙是個遙遠、模糊、神祕的地方。如何讓三年級的小學生也走近西沙羣島,與西沙羣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呢?我認爲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在指導學生瀏覽西沙羣島圖片的同時,進行文字介紹,幫助學生建構起對西沙羣島感知認識,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增強感性認識。在教學設計中,要設計並製作課件,先讓學生欣賞海水的奇妙,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看的十分認真和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看完後他們能大膽發表自己的感想。接着讓學生看海底的各種產物,非常形象直觀,學生猶如身林其境,感受深,有話可講。多次在結合多媒體演示的幫助下,讓學生在視覺上提前感知到了事物的特徵,助學生理解的更透徹、更全面。然後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和感受文章語言的精練和優美,從而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靜態的東西鮮活了,課堂效果非常好。如在第3自然段介紹西沙羣島海底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張張圖片的出示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魚在眼前遊動起來,將他們帶入一個奇異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另外,許多相關資料的瀏覽使學生開拓了眼界,課文內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在此基礎上,我再抓住了這篇課文的本身的有利因素:抓重點語句,引導遷移。

1、練習用“因爲…所以…”說句子。把“因爲海底高低不同,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作爲第2自然段的重點句,進行反覆練習,讓孩子們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2、比喻,是本課用得最多的修辭。教學比喻句不要只滿足認得什麼像什麼,而要引導學生準確地認識比喻義,這樣的教學纔到位。

3、運用誇張,可以生動、形象、深刻地表情達意。

也許,就像人們常說的想象總是完美的,現實總是殘缺的。我們能在說課時,暢談我們美好的教學設想,但要嫺熟地駕馭課堂,完美地展現預設,是不容易的。

一節課,讓我看到了自己的許多不足,駕馭課堂能力有待提高,既然孩子們對課件畫面產生那麼大的興趣,老師卻不能捕捉這個機會引導學生探討西沙羣島的富饒,而只是會跟着自己的教案走,錯失教學良機,導致課堂效率低。一節課,着重處理了“海底”這一段,學生能夠背誦,能夠理解,也瞭解了作者的寫法,但課堂容量太少,西沙羣島的富饒不僅僅體現在“海底”一個片段上。所以,留給學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時間還是顯得少了。如評價不到位以及不善於抓住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這一點也是平時的課堂中困擾我們的地方,對於學生的回答,不能很好地給予評價,往往使一些精彩之處或者說疑難處進行深入地剖析,課堂造成課堂資源的流失。

由於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學生的預習不夠充分,所以本節課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只有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堂上纔能有的放矢。

雖然也嘗試建構一種多層面的課堂,希望能通過一節課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但是,許多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周全,補充素材在課堂上經常被當成一種形式,成爲一種資源的浪費,浪費了一些寶貴的時間。

雖然平時非常注重學生自信的培養,但大部分學生還是不夠自信,不敢或者說不願談自己。

確實,教學設計可以是預設的,但課堂教學卻是無法預測。而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只有運用自己的教學機智把種種“無法預測”變成自己的教學亮點,才能讓自己的教學目標很好達成。我們的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老師應該從關注設計轉變成關注學生,相信到那時,教學纔是“完美”的。

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 篇2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很優美的寫景文章。我在教學中用一“讀”字貫穿自己整個課堂,讓學生通過讀能體會和感受文章語言的精煉和優美,從而感受西沙羣島的美。本文介紹了西沙羣島的優美風景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喜愛和讚美以及昇華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文章在寫作上最大特點是首尾呼應,全文的結構“總——分——總”是學生學習寫法的最佳課文。

我在修辭方法上作了一些點撥。因爲修辭是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沒有思想情感,就無法體會出語言的優美。比如:“海底的岩石上長着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這一句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展示出了珊瑚的形狀是千姿百態的。“”海蔘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地蠕動。“這一句是擬人的修辭方法,把海蔘蠕動慢的特點形象地表現出來。”“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一句採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海里魚多的特點。學生要理解句子中所含修辭的作用應該不是很難,但要求自己能寫上這樣的一段話,就有點難度了。特別是誇張句有點難度,今後還要加強練習,爲習作打下基礎。

寫作法是我在本課中必須落實的重要環節,專門拿出一節課來訓練。文中寫海底的魚,先總述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再分別敘述魚的樣子,最後又總結魚多。在瞭解了課文寫作方法後,接着出示習作訓練題目讓學生學着文章結構去寫一段話,開始學生說的話都很籠統,不夠具體。通過引導,學會運用一些修辭方法,寫出來的內容就好多了,學生完成還不錯。相信這一單元的作文,學生會交出一份優秀的答卷的。

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 篇3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底”幾個方面描寫了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通過學習要讓學生從這幾個方面具體感受、欣賞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並瞭解文章構段上的一些特點。本文所描寫的南國風光雖然很吸引人,對於遠離海域的學生來說,可能缺乏實際的感受。課前我就準備了中國地圖,西沙羣島的圖片等等,邊授課邊讓學生感知學文。

課上完了,回顧課中比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這麼幾個:

1、教學環節連接自然順暢,師生配合默契。我緊緊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帶領學生去遊西沙羣島,學生通過讀、說、議體會到西沙羣島是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

2、能夠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有關羣島景象和海產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課文中所描寫的海龜、貝殼、魚類、海鳥等生物,作爲遠離海洋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但他們又對這些充滿了好奇,多媒體的運用幫助學生對這些生物有了更直觀的瞭解,也使得他們對課文抓住生物特點寫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教學本篇課文,給學生更多的主動權。如,學習內容的選擇:你最喜歡西沙羣島的什麼?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那一段讀一讀,讀出喜愛的感情。

4、課堂上,能夠與學生互動,演繹課堂,教學內容有漸進的過程。

課已經結束,但留給我思索的地方仍有許多,下面是我在教學時欠缺的方面:

1、要加強詞在句中的教學,應該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找,作爲教者不應在課件上已經把一些重點詞語顯示出來,直接讓學生理解詞語。以後在這點上我要注意了,應該大膽放手,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詞語的妙用。

2、缺乏個性化的朗讀。其實課文語言優美,用詞生動準確,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朗讀。可以採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如、自由讀、小組讀、同桌讀、教師範讀。讓學生通過朗讀從感官到內心體會到西沙羣島的景色優美、物產豐富。

3、遷移寫法,讀寫結合方面做得不完整。本課在寫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怎樣把中心句寫具體。在前面學過的課文《趙州橋》、《秋天的雨》中,學生已經初步體會到中心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聯繫自己熟悉的事物,先用一句話概括地說出這種事物的特點,再用幾句話集體說明這個特點。由於時間關係,在課堂上是佈置了,但沒有完成。只好留到課後去完成吧。

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 篇4

《富饒的西沙羣島》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該組課文專題爲“壯麗的祖國山河”。課文主旨是讓學生了解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意在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結合三年級學生特點和本文特點,我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

一、精心設計導語。

本文是寫景課文,我就把導語的風格定爲“風景遊覽”,引領學生進入特定情境,激發欣喜、讚賞之情。(映示“中國地圖”)在距海南島東南約180海里處,有一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島嶼羣,像顆顆明珠灑落在三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那就是神祕而美麗的西沙羣島。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去遊覽——(讀題)富饒的西沙羣島。

二、關注語言段式。

在《富饒的西沙羣島》中,第4自然段先總寫魚成羣結隊穿來穿去,顯得很多,再連用四個“有的”及比喻的手法分述魚的各種形態,突出“好看極了”,最後用誇張的手法表現魚多得數不清:“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樣的段式構思縝密精巧,是學生寫作的極好範例,教學時,我們應重點關注,才能帶領學生真正走進課文的意境中去。

我們可以這樣引導:

(映示第4自然段內容)好好讀讀這段話,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魚很多呢?

在學生回答後,教師映示海底世界魚兒暢遊的視頻,配上悅耳歡快的樂曲,將學生一下子帶入魚的樂園。

讓學生邊觀察邊仿說:

魚成羣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

在學生仿說以後,我們可以接着引導學生關注句式:“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提問:“在西沙羣島的海里,真的是水和魚各佔一半嗎?爲什麼這樣說呢?”當學生感悟到這是用誇張的手法來體現西沙羣島“富饒”這一特點後,追問:“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表示某個地方某樣東西很多麼?”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三、注重“以讀悟情”,努力強化文章的感情色彩。

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必須通過朗讀傳達出來。所以,首先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聽課文的配樂朗誦,給學生們以美的享受,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在整個地學習過程中,“讀”貫穿了全課時的始終,採用個別讀、齊讀、默讀、配音樂配畫面讀、互相聽讀,自由讀等多種方式,把學生帶進文章意境中,讓學生在讀文中去體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瞭解作者說什麼,而且要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感情色彩。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理解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學生們在帶着濃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圍中去學習和體會,更加深了對西沙羣島的印象,也更增加了孩子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引領着學生們去欣賞,去朗誦,去體會,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說教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口去讀,用自己的腦去想,給了學生自由感受的空間。同時,還以鼓勵爲主,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起來。這樣才更有利於對知識的領悟,同時更能激發學生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當然,這堂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和不到之處,如我因怕時間不夠,給學生思考和朗讀的時間不充分,還有教完後,覺得沒有聯繫第四自然段的段式結構及時安排一個小練筆也是一個遺憾,今後還有待改進。

語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 篇5

這節課的教學已經結束,但留給自己的思索卻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課前就以遊戲的形式複習字詞,並給學生創造展示蒐集資料的機會,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課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們展現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種各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到閱讀中。課後又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出中心句,讓全班學生嘗試把這句話表達具體,學生很有成就感,都想當個小老師考一考別人。這樣,處處創設情境,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被調動起來,學生也就真正有了主動學習的慾望。

二、鞏固生字、正確讀文、在讀中熟悉課文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在課前以闖關遊戲的形式,檢查學生生字的認讀、四字詞語的積累以及“參、劃”兩個多音字的區分情況,並在學生讀文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從而讓學生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瞭解字詞的意思,最終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遷移寫法、讀寫結合

本課在寫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怎樣把中心句寫具體。在前面學過課文《趙州橋》《秋天的雨》中,學生已經初步體會到了中心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礎上,由體會全篇中心句的寫法到了解段落中心句的寫法,由課文的理解到閱讀資料的分析,由教師舉出的例句再到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舉出例子,一環扣一環,教師由扶到放,雖然看似難度逐漸加大,但是學生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下,已經能很輕鬆地把句子寫具體。我覺得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大亮點。

四、質疑問難,培養思維能力

宋代朱熹說:“讀書無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爲長進。”一個勤于思考的人,總是善於質疑,讀書有所疑纔能有所思,繼而纔能有所得。質疑已成爲現代化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在本課教學中就重視了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在自主讀文時,就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鼓勵學生想辦法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新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