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季》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篇1

《四季》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詩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讀來琅琅上口。四幅插圖色彩豔麗,是一篇適合朗讀且體現新課標合作學習爲主的,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教材。它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本節課我有兩點感覺不錯:

一、導入自然

講課開始時,我採用出示優美的秋天的景色圖片,配樂朗誦的形式:聽,這悠揚的笛聲;看,那滿山遍野充滿了紅色和金色,這裏簡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樺樹,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更加挺拔。

金燦燦的葉子隨風擺動,那一片片楓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耀眼。瞧,那鮮紅的山楂多麼可愛!葉子紅了,果實也熟了。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愛。還有這不知名的果實也掛滿了枝頭。這不,就連那小小的蘑菇也被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陣風吹來,一片片金色的葉子慢慢地飄落下來。來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看了畫面上的景色你們想說點什麼呢?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季節嗎?

二、在遊戲中識字

做遊戲識字,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識字方式。我首先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能夠明顯體現四季特徵的事物的帶字圖片(柳樹、荷葉、菊花、梅花、雪人、草芽、穀穗、桃花、橘子、麥苗、楊梅等),讓認識的學生上來說說這些事物是屬於哪個季節的。再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卡片上的生字。並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還重點學習了多音字“地”的讀音和不同用法。

然後再開小火車認字讀:每個同學和每個生字打個招呼,先開小火車讀,適當給予評價,以鼓掌鼓勵爲主。再記憶比賽:以課件的形式快速出示生字,一次四個,看誰記得準,讀得好。孩子們都高高舉手,搶着認字。

最後進行擴詞比賽:以四人小組爲單位,對每個生字進行擴詞練習,重點用“尖、說、彎、春”擴詞。目的是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孩子們注重詞彙的積累,爲今後的寫話打下基礎。

這節課就這樣,在愉快、高興、搶答中很快地度過了。孩子們各個都學得不亦樂乎。我心裏也充滿了喜悅。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篇2

課文《四季》的教學過程中,我啓發學生思考:“爲什麼草芽是尖尖的?”這時有位同學舉手站起來,卻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出乎意料地提出了另一個問題:“老師,小草爲什麼只對小鳥說話?”在教學設計過程當中我曾經準備了許多出現意外情況後如何處理的預案,但是沒有想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在經歷了短暫的驚愕後,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有質量的問題,當場對這位同學進行了表揚,肯定他善於思考,能夠敏銳地發現問題,然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你們覺得草芽是不是隻對小鳥說話?”這時學生們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爲不能,這種意見的學生被書上的圖畫所侷限,認爲只能說書上有的;另一種意見認爲能,因爲春天還有別的動物。看着一張張因爲動腦思考急於表達的紅通通小臉,看着一雙雙閃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是的,美麗的大自然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五顏六色的。學生能夠透過書本,緊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獨立思考,開拓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這樣一個過程是多麼不簡單哪!

我抓住這一契機,及時引導,再次提問:“那還可以怎麼說呢?”此時,讓學生聯繫自己平時的情感體驗和在上課開始所瞭解及在課前學生了解的,馬上想到:“桃花對小鳥說……”“油菜花對小鳥說……”

但是至於桃花怎麼樣,則一時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形容述說。我在此時進行適當提示:桃花是什麼顏色?可以怎麼說?學生馬上根據顏色說出:“桃花紅紅,它對小鳥說:‘我是春天!’”我繼續引導:“誰能把書中的‘小鳥’也換掉?”這時設置一個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答,互相啓發思維,充分展現自我。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獨特體驗。不同的學生對同一語言文字的理解會有不同,沒有正確與否的絕對標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學科應該是開放的,問題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承認多種答案的正確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運用自已的知識、生活經驗去主動體驗語言文字的內涵,正是學生自主學習、培養能力的過程。

多些疑問又何妨,不是每個問題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又何妨,世界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獨特的視野、美麗的幻想、探索的慾望是人類生命中最美麗的花朵,也是語文學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最高境界。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篇3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二課《四季》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兒歌,通過描述一年四季的代表性事物,生動的表現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下面是我對《四季》這首兒歌的教學反思:

《四季》這篇課文中採用了排比的形式,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親切生動,讀起來很順口,能引起小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課本中的四幅插圖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對小學生的觀察和想象很有利。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落實新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教學理念。

1、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讀《四季》

帶着拼音跟生字寶寶打招呼、去掉拼音開火車讀、摘桃子游戲。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隨語言環境整體自然復現,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2、課堂上我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

一開始我創設情境,介紹大自然媽媽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兒,激發學生學習《四季》的興趣,進而欣賞春夏秋冬的四幅圖,欣賞圖片;接着讓學生讀準讀通《四季》這首兒歌,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最後學文時讓學生學會了兩種朗讀方法,想象讀和表演讀,這樣能讓學生很有興趣的讀,在讀中又能掌握了朗讀的方法。

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在上《四季》時着重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一是在識字時讓學生利用生字魔方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然後全班交流總結方法,對識字方法進行總結,並板書,如編兒歌,加一加,形象識記等方法。

二是在指導課文朗讀時,讓學生先觀察教師朗讀時的表情,然後總結,這就是想象讀;接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演,並告訴大家這是表演讀。設想得總是比較好的,實際操作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學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課,比較新鮮,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在學生開火車讀生字時,居然有個學生不敢站起來讀,這讓我覺得很爲難。由於課堂沒把握好,預設中有一個環節沒來得及進行,即以說促讀,說中激情。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因此我在預設中是讓學生欣賞完大自然媽媽禮物後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四季還有什麼會說,也來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例如:“桔子紅紅,它對人們說我是秋天”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覺得語文教學不是讓學生被動地獲得知識,而應是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去發現知識。識字教學中要注意識字方法,注重培養識字能力。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篇4

《四季》這篇課文以兒歌的形式呈現,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並且四幅插圖色彩豔麗,文中要求會認字有10個。我設計的這節課以識字爲主,同時也加了朗讀訓練。反思本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隨文識字,滲透識字方法

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培養學生識字興趣。我在課堂中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分散識字、分散難點,生字多次復現,在不同的語境中反覆識字,注重識字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和能力。在課初,我問學生:“現在是什麼季節?一年中除了冬季,還有哪幾個季節?”隨着學生的回答,我出示了寫有季節名稱的詞卡,然後讓學生讀讀。這幾個字,大部分學生都認識,很容易讀出來,於是我便問:“你們都在哪認識的?”有的學生是在人名中認識了“冬”和“夏”字,有的通過讀課外書認識的,還有的是別人教的,有的學生先記“禾”再記“”火“和起來就是“秋”字,熟字加熟字也是一種識字方法,學生識字的途徑很多,除了從課堂中去學,只要認真觀察,做個有心人,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認識到漢字,漢字無處不在。這樣在隨同識字等多種形式識字時,分散了識字量,從而降低了難度。

二、展開想象,讓朗讀富有個性

學習語文,重在讀中感悟。朗讀是感悟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同時也是教學的基本任務。但讀要選好時機,恰到好處。在學生生成情感的時候,帶着感情去讀更有利於進入境界。因此在學生讀文之前,我先引導學生看圖,把看到的說出來。有的同學說:“我看到小草剛從地下長出來,很嫩,很綠。”有的說:“我看到小鳥嘰嘰喳喳地飛來飛去。”學生們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把春天的美景表達出來。這時再引導學生讀課文,體會文章語句的優美,讀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詞所蘊涵的春季特點。

到這裏我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又進一步挖掘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沉睡一冬的草芽從地下鑽出來,當兩隻小眼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時,它的心情怎樣?會對小鳥說些什麼?”同學們的想象力進一步豐富了文章,昇華了情感,這時再來讀課文,春天味道更濃了,感覺更深了。”此時,我又做了範讀,我的朗讀超越了文本內容,語氣也不同,在我的啓發下,學生的讀法也各式各樣,從而使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啓迪,美的薰陶,真是百花齊放,讓朗讀富有了個性。

三、聯繫生活,積累運用

新課標強調:“要聯繫生活教語文,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要求學習的不僅是文本,還有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學習了兒歌以後,我設計了一個拓展練習,出示了幾幅有關四季景物的圖片,引導學生仿照課文說一說。這樣處理教材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較好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同時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不足之處

“()是()”採用的是擬人的手法。多數學生把它說成陳述句。我在指導時不夠具體。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事先親自帶學生多觀察一些季節中常常出現的景物。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課堂中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還需對文本以及新課標作深入細緻的鑽研。多以學生爲主體,以學生的思維去設計課堂教學方法。走進學生的內心。才能使學生愉快地學習,快樂地接受,學生有所獲,所得。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篇5

《四季》是一首富有意趣的詩歌,它通過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語言親切,富有童趣,所配的四幅圖畫,形象優美、色彩明麗,便於給學生留下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在教學時,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讀,積極主動地說,有個性創造地演,把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理念落到實處。

一、暢所欲言聊四季

第二課時教學時,我以問題“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爲什麼?”引起學生思考,暢所欲言。孩子的世界和語言總是充滿了童趣,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喜歡春天的孩子說“春天花開了。”,有孩子一聽就想到了之前提到過的“百花齊放、春暖花開”這樣的成語,給人驚喜。說到秋天,就有孩子想到了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果園裏的果子都成熟了,校園裏前一陣的桂花香,還有在學《秋天》一課時提到的小松鼠、小螞蟻準備過冬的糧食。孩子的語言天真中充滿想象力,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中的語言,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夏天的枝繁葉茂,秋天的碩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皚皚。

二、賞讀文本學語言

這首詩歌語言親切而富有童趣,使用疊詞,朗朗上口。各小節句式、結構大致相同,便於學生仿說。教學時,我陪學生一起朗誦一起發現課文中使用了“尖尖、圓圓、彎彎”這樣的疊詞,配合着課文的插圖讀出“草芽、荷葉、穀穗”的可愛。冬天雪人大肚子一挺的樣子特別生動形象,我就讓孩子做一做這個動作,評選出表演得最可愛形象學生,讀出冬天的有趣。

這篇課文文本語言比較簡單,但通過教學也發現孩子們的生活常識還是比較缺乏的,什麼季節有什麼特色,有些孩子還是不太瞭解的。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實際,今後教學中要多聯繫生活,也需要家長配合在生活中幫助孩子學習語文。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篇6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詩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歌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而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通過情境創設、感情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與課文一起走進春夏秋冬四季之美,從而感受語言的韻律美,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思本課的教學:

一、創設教學情境,以讀爲本

低年級閱讀教學應以讀爲主,以人爲本,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實踐。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朗讀,把自己當成草芽、穀穗、雪人來體驗,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出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興奮與自豪。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讓他們感受到四季的美麗與可愛。同時充分利用媒體的效果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有圖、有聲、有色的教學場景。

二、感受四季美,模仿說詩句

是的,美麗的大自然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五顏六色的。學生能夠透過書本,緊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獨立思考,開拓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

在教學《四季》時,我注重安排遷移練習,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仿照課文中的詩句,當一回小詩人。由於學生在這方面有較多的生活積累,通過啓發,生活中許多景物很快在學生腦中再現。“柳樹綠了,它對藍天說:?我是春天?。”“雪花飄飄,它對雪人說:?我是秋天?。”……在學生表述時,我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恰當運用語言,使語言更加規範,學生通過不斷的語言實踐,逐步內化語言、豐富語言,進而正確、熟練、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正因爲有了前面語言的積累,情感的體驗,學生纔有了這些精彩的創新和運用。

語文課堂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學生的思維應該是活躍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體驗。不同的學生對文字的理解體會不同,對語句的感悟也會不同。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對學生多鼓勵肯定,允許他們有不同的發現與體會。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肯定的語言鼓勵學生,課堂上會收穫許多意外的精彩!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篇7

《四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二課,它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詩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作爲初次接收一年級教學的我來說,反思本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激發興趣,促進學習動力。課堂上豐富的閱讀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創造積極的讀書氛圍,培養學生樂意讀書的習慣。學生在興趣盎然的趣讀中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同時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學會觀察,感受四季的不同特徵和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讀中感悟,加強個性色彩。朗讀是感悟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同時也是教學的基本任務。但讀要選好時機,恰到好處。在學生生成情感的時候,帶着感情去讀更有利於進入境界。因此在學生讀文之前,我先引導學生看四季圖片,讓學生們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點表達出來。這時再引導學生讀課文,體會文章語句的優美,讀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詞所蘊涵的春季特點。此時,我又做了範讀,還加上了動作,在我的啓發下,學生的讀法也各式各樣,從而使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啓迪,美的薰陶,朗讀也有了。

三、聯繫生活,重視積累運用。新課標強調:“要聯繫生活教語文,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在學習了第一節後,我設計了一個拓展練習,引導學生說一說春季中,除了草芽之外,還有哪些特點。這就把文本引向了生活,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累積,有的說冬眠的動物出來了,樹發芽了,燕子飛回來了,花開了?此時,春天的景物更充實了,更顯出了生機勃勃。接着,我又問:“這麼多動植物,想像一下誰會對誰說些什麼呢?”這樣處理教材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較好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同時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本課教學結束了,回想起來,有好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識字還不夠實,對學生全面關注不夠,還需要繼續努力。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篇8

四季這篇課文充滿自然的氣息。通過春、夏、秋、冬四種代表性的季節景物,展現出大自然的美麗。在教學設計上,主要讓學生在有趣的遊戲、小組合作、美麗的圖片、豐富的想象、巧妙的內化、適度的延伸中學生字、學語言、學詩歌,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通過擬人化的導語使學生產生了對四季探究的好奇心,同時利用多媒體中美麗的四季圖讓學生感知四季給大自然的美,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貼出草芽、荷葉、穀穗和雪人這4位課文角色擬人圖讓學生認識,並激趣說話引出《四季》課題並相機出示課題。這樣就把文中的角色從文中“跳”出來,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使學生初步瞭解課文,也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針對低年級的學生的注意力持久性不長的特點,在教學內容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讓學生做1分鐘有趣的輕鬆操。這樣放鬆了學生的心情,使學生很快地把精神集中起來,爲接下來的學習環節打下基礎。既注重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篇9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的事物的描述來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歌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語言親切,富有童趣,讀起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所配的四幅圖畫,形象優美,色彩明麗,便於給學生留下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讓他們感受到四季的美麗與可愛。

一、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情感

創設情境,誘發興趣,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基礎,輕鬆愉悅的情境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爲低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佔主體,採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爲下面的教學打下基礎。因此,上課一開始,我就通過多媒體課件依次呈現美麗的春、夏、秋、冬景色,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輕鬆愉快地走進課堂,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有圖、有聲、有色的教學場景。在上課過程中,以學生的感受爲主,從他們的感受出發,讓他們以一種輕鬆的心態來學習,樂在其中。利用多媒體裏出現美麗的四季景色,我和他們邊看邊交流感受:“春天,小草芽是什麼樣的?”“你爲什麼最喜歡冬天?”學生在看和說的過程中,對四季有了更多的感性認識,語言表達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訓練。

二、在情境中識字,提高生字的復現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讀:帶着拼音跟生字寶寶打招呼,去掉拼音開火車讀,摘蘋果遊戲。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隨語言環境整體自然復現,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三、體驗閱讀、讀中見情

低年級閱讀教學應本着以讀爲主,以人爲本,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實踐。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朗讀,把自己當成草芽、穀穗、雪人來體驗,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出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興奮與自豪。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系列有層次的讀:初讀正音——再讀認字——熟讀理解——選讀朗誦,通過變換各種形式進行朗讀,幫助學生儘快地熟悉課文,理解和運用語言。

四、自主選擇,開闊思維

經過識記,練讀,體會的過程,學生已經對課文琅琅上口了,怎樣使他們對課文印象更深刻呢 於是,我打破一貫從頭到尾按順序,一成不變的教學傳統,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來讀,學生們很主動,很樂意去選擇,把要我讀變成了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提高了閱讀質量。

五、激活生活積累,進入課文意境

《四季》描述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景。就小朋友而言,他們對四季已非常熟悉,看到過春天之絢麗,聽到過雷雨之聲,感受過雪後之歡。這爲他們從課文語言中感受四季的美麗提供了先決條件,而《四季》課文中的生動描述,又爲喚起學生的回憶、加深感受提供了依附。在這裏我捕捉住“空白”點延伸,由文本引向生活。如讓學生談出生活中的春天, “春天裏還有哪些美麗的景物?”在學生感受到春天之美后,老師問道:“小草爲什麼說我是春天?” “因爲春天,小草長出來了,很快活。”再讓他們帶着這種高興的、自豪的心情,重點讀好:“我是春天。”學生讀後,及時評價:多高興的小草芽啊,誰還是?既表揚又暗含朗讀指導,激起更多學生的朗讀慾望。

學習夏天的兒歌時,孩子們更加高興了。因爲夏天有他們愛吃的西瓜,有他們愛好的運動項目游泳,還有最長的假期暑假。從這些生活實際出發,學生立刻能找到情感體驗的依託,入情入境。當我提問:“誰是美麗的荷葉?”時,教室裏立刻響起快樂的讀書聲,彷彿自己就是那圓圓的荷葉了。

秋天,孩子們更是向大家展示了豐收的秋天:“秋天,楓葉紅了。”“秋天,果園裏蘋果、橘子豐收了。”“秋天,稻子成熟了。”??學生的思維一步步深入,讓生活一幕幕再現。在這裏,生活體驗被激活,與課文語言發生了聯繫,激發了學生的情思,就能誘使學生產生新的言語作品。而這些作品又會重新存入學生的“存摺”之中。不過,這時的貯存,又有了新的意義和形象。

不足之處:設想得總是比較好的,實際操作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學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課,比較新鮮,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回答問題時聲音不夠響亮。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篇10

上完《四季》一課,心裏不知道是喜多一點還是憂多一點。課後來反思一下自己的收穫,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讀四季詩,找四季景,編四季詩,畫四季景等四個環節,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 課始提問,激發讀書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然而,興趣不是學生自發產生的,它有賴於教師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去激發。

在片斷一的教學中,我先提問:“一年有幾個季節?”學生的回答引出了課題—四季。“春夏秋冬”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接着板書出春夏秋冬四個字,並提出帶領學生去找四季,學生都踊躍地要參與到活動中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於是我檢查了本詩的生字,出示帶有拼音的生字指名讀,齊讀,再去掉拼音認讀,開火車讀,效果很好。

二、在片斷二“讀四季詩”中,主要是以讀爲主;我設計了自由讀、指明讀、體會讀、師生接龍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如讓學生示範“鞠着躬”和“大肚子一挺”的樣子,從而讓其體會到穀穗成熟了和小雪人的頑皮。在重點教學“彎彎”的時候,先讓學生結合生活中彎彎的物品說一說並體會彎彎的感覺,其次再讀課文的秋天片段。又如讓學生先體會穀穗的心情,再結合心情來讀一讀。由於讀的方法多樣,所以孩子們積極性很高,課堂十分活躍,達到了熟讀成誦的效果。

三、在片斷三“找四季景,編四季詩”中,出示了“春夏秋冬”四季圖片、指導學生看圖,自己找四季來進行學生語言訓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緊接着讓學生嘗試編四季詩,擴展訓練:

這樣有梯度的練習,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引導學生將課文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運用獲取的知識向課外延伸,也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

四、在片斷四“繪四季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熱情,用畫畫來表達對四季、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缺憾的藝術。課後我也進行了思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課堂內容較多,有的內容設計難度較大。中途學生沒有休息的時間。

2、調控能力不足,應變能力還需大大地提高和改進。課堂調控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一名老師,若是缺乏了課堂調控能力,就好比一個軍隊失去了將領,會變得一盤散沙。由於內容較多,前半節課中,我採用了拍手開火車,師生接龍、誇誇自己等形式來調控課堂紀律,但後半節課我爲了完成任務,對於一些學生的差錯也未能加以很好的引導等等。學生畫四季就沒有時間了。

3、對學生的評價還是缺乏感染力。在多讀感悟這一環節中,評價語顯得尤爲重要。缺乏了有針對性的評價。如在教學冬天的片段時,未能通過評價語來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從而顯得比較單調。

4、缺少對個人表揚。在低年級階段,表揚是極爲重要的。到位的、及時的表揚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在整節課中,缺少及時的個人表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在從一年級開始,兒童的語言,兒童的心理,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接受磨練。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篇11

一、激發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本課採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導入課題的方法,美麗的秋景動畫,加上教師充滿激情,詩情畫意的配樂朗誦,把學生帶進了碩果累累的秋天,吸引了所有的學生。學習本課時,正值秋季,所以安排秋季圖片導入,自然、親切。通過自然的導入,揭示了課題,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上課伊始,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就被充分調動起來,爲下一步學習課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在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我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注重學生詞彙的積累、說話的訓練、語感的培養,體現以讀爲主,讀中感悟的教學原則。注意體現讀書的層次性,讀熟課文,讀懂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贊可夫認爲,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讓學生在讀通全文的基礎上自由選讀便是“觸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學生的讀必定是從內心體驗出發,結合生活經驗,展開豐富想象,從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的點撥,旨在再現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促使學生對語言有細膩的感悟。另外,課中春、夏、秋、冬幾幅動畫的插入,不僅再現了當時不同季節不同景色的特點,而且充分利用了多媒體這一資源,突破了難點,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使孩子瞭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徵。

三、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項不忽視的內容。針對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每節課上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即使是寫1-2個字。既體現了讀寫結合的教學原則,又將課外作業在課內完成,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真是一舉兩得。

四、課前安排的收集資料,以及課中安排的畫一畫、唱一唱、背一背、說一說這些環節,不僅幫助學生積累了知識,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讀美了課文,讀懂了課文,從而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年級《四季》教學反思 篇12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課文,它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並且四幅插圖色彩豔麗,適合朗讀且能很好地體現新課標理念。

一、實施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設計

1、以學生有層次的讀課文,代替教師的講解: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系列有層次的讀。初讀正音──再讀認字──熟讀理解──選讀朗誦,通過變換各種形式進行朗讀,幫助學生儘快地熟悉課文,理解和運用語言。

2、在情境中識字,提高生字的復現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讀:讀圖上的字、讀詞組、讀句子、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從有拼音到無拼音,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3、以情帶學,自然地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欣賞四季優美的圖片,接着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然後設置如下情境: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季節中的一處景觀或其它事物自己編兒歌進行擴展練習,使學生體驗大自然的美麗和奇妙。

二、經過了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卻並沒有想象中的好,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吸取教訓

1、過分注重朗讀教學:

本次教學中的較大失誤,是上《四季》之前就高估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對學生的朗讀水平沒有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數。以至教學時沒有真正讓學生通過有層次的讀課文來理解課文,運用語言。

2、課堂環節不緊湊,未能真正做到抓住學生的興趣教學:

學生對讀的不感興趣,再加上本節課的其它環節不能及時跟上輔助,使得教學節奏過慢,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語言的興趣,更談不上讓學生在情境中識字。

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一年級教學的年齡特點與教材特點,在課堂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實效的結合上下更多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