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熱》教學設計

《熱》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本模塊《熱》是廣東教育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安排了《冷與熱》、《溫度計》、《熱往哪裏傳》、《熱脹冷縮》、《熱對物質狀態的影響》五課。在設計中,我們安排了學生許多探究活動,如,用手感知水的溫度、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哪顆豆子先掉下來、會升降的水柱、會變大小的氣球、蠟燭燃燒等等。每次實驗過程我們都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思維論證——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進一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樂趣。

《熱》教學設計

【學生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孩子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改變,孩子自身心裏和能力的發展都會表現出比較明顯的變化。

四年級學生在技能、能力等方面已經具有一定的水平,具有較強的認識事物、感知事物的能力;抽象思維已經在逐漸發展,學習的興趣日趨廣泛並且開始分化;對事物充滿好奇,願意主動探究,並且有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視角。

四年級的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積累,也學會了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同時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對觀察得來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教材分析】:

熱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內容的學習主要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對一些常見的現象提出問題,然後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有意義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並進一步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樂趣。

本單元由“冷與熱”、“溫度計”、“熱往哪裏傳”、“熱脹冷縮”、“熱對物質狀態的影響”5部分13個活動組成。在教學中,我們十分關注引領學生們親歷探索科學、建立科學概念的過程。如,第一課《冷與熱》,主要是讓學生親身感知水的冷與熱,再讓他們尋找身邊的冷與熱,從而使學生認識溫度的概念;第二課《溫度計》的幾個活動中,主要是突出科學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在認識溫度計的基礎上,通過測量氣溫、測量體溫,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技能;第三課《熱往哪裏傳》,安排了《水溫的變化》《哪顆豆子先掉下來》《保溫與材料》3個活動,突出思維、技能的訓練,幾個活動圍繞“從猜想——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數據分析——結論”這一線索展開,使學生經歷較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第四課《熱脹冷縮》,安排了3個活動《會變化的杯子》《會升降的水柱》《會變小的氣球》,使學生知道固體液體氣體物質都有熱脹冷縮的現象;第五課《熱對物質狀態的影響》,安排了“蠟塊的變化”“水的變化”兩個活動,活動注重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自主學習,讓學生探究生活中熟悉的水的三態變化,認識物質狀態在熱的影響下是可以改變的。

【單元總體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一些物體冷與熱的現象。

2.認識溫度計的構造,會正確地使用溫度計,正確讀讀寫溫度計。

3.知道熱能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瞭解熱總是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直到物體溫度相等。

4.瞭解常用的傳熱和隔熱的方法。

5.知道固體、液體、氣體都有熱脹冷縮。

6.知道有些物質的狀態會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二)能力目標:

1.會用不同方法研究水的冷與熱。

2.學會測量空氣的溫度和人體的溫度,掌握一些科學的技能。

3.會製作簡易保溫瓶,探索不同材料的保溫性能。

4.能對固體、液體、氣體的熱脹冷縮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歸納。

5.學會使用酒精燈給水加熱的步驟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親歷用感覺器官研究物體冷與熱的過程,體會到科學研究僅憑感覺是不夠的。

2.親歷一系列測量物體溫度的活動,逐步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3.通過實驗活動,體會實驗記錄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如實記錄實驗數據,學會尊重事實,尊重科學。

4.掌握進行獨立探究的必要技能,並嘗試着把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

【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的重點是使學生正確使用及讀寫溫度計,掌握物質間熱傳遞的方法,知道物質的熱脹冷縮現象和水的三種狀態。

本單元的難點是指導學生通過實驗、蒐集信息、分析歸納等方法進行研究,瞭解熱脹冷縮的現象和物質的三種常見狀態。【相關教學策略】:

1.教師要堅持學生爲主體,老師爲輔助的學習方式,讓他們主動動手參與實驗,發展他們的創新科學精神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和實驗能力。

2.樹立科學、開放、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務求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務必爲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

3.注重學生的動手實驗和探究精神,促進他們學習方式的變革。

4.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發展、創新意識以及上網查找有關資料的能力,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5.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實驗法。

【單元總體教學設計意圖】:

本單元學習內容安排了《冷與熱》《溫度計》《熱往哪裏傳》《熱脹冷縮》《熱對物質狀態的影響》五課。

《冷與熱》是《熱》單元中的第1課,藉助安排的兩個探究活動“哪裏熱哪裏冷”、“感覺水的冷與熱”,要求學生先用眼睛觀察、再用感覺器官實踐,最後以“使用溫度計進行測量”作爲拓展與提升,知道一些物體冷與熱的現象。

《溫度計》是《熱》單元的第2課,主要都是通過讓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操作,觀測、記錄和分析,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上課伊始教師先講解溫度計的有關知識,然後安排學生動手做實驗,測量水的溫度、人的體溫,觀看課前學生到戶外測量氣溫的圖片等,使學生正確掌握溫度計的使用,學會測量空氣的溫度和人體的溫度,掌握一些科學技能。

《熱往哪裏傳》是《熱》單元的第3課。在本課的驅動頁中,利用卡通主題人物引出了一個話題這麼熱的水怎麼喝呀?怎樣使水涼得快一些?從而引出“熱可以往哪裏傳”的探究任務。帶着探究的任務設計了三個活動。通過“哪顆豆子先掉下來”的實驗使學生了解熱傳導的規律,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導熱性能不同;通過“保溫與材料”這個製作活動,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溫性能;從而知道熱能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熱總是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直到溫度相等爲止,瞭解常見的傳熱和隔熱的方法。

《熱脹冷縮》是《熱》單元的第4課。本課着重通過學生的活動突出學生動手能力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在經歷一系列有趣的實驗中認識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我們採取了激趣導入“如何復原被踩扁的乒乓球?”爲題引導學生從日常知曉的常識入手,學會科學學習的方法,促進科學思維的形成。課文中呈現的三個活動實際上是讓學生對固、液、氣態物質熱脹冷縮現象進行探究。在設計中對於熱脹冷縮知識點的呈現是發生在探究之後的,所有的活動教師可以用小實驗、“小魔術”的形式出現,從而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使他們進一步地深究下去。整個活動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的新課改基本理念爲指導,讓學生自行探究,親身經歷發現的過程,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精神。

《熱對物質狀態的影響》是《熱》單元的第5課。本課將着重通過學生的活動突出學生動手能力方面的培養,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知道有些物質的狀態會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水的三態變化,瞭解冰點和沸點;初步學會使用酒精燈給水加熱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課時安排】:

本單元我們安排5個課時:第1課《冷與熱》用1課時;第2課《溫度計》用1課時;第3課《熱往哪裏傳》用1課時,“網上學”不需要特意安排一個課時完成;第4課《熱脹冷縮》用1課時,“網上學”不需要特意安排一個課時完成;第5課《熱對物質狀態的影響》用1課時,“網上學”不需要特意安排一個課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