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集錦15篇)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集錦15篇)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明白中心的含義及其作用。

2、理解並掌握一種突出中心的方法:詳略得當。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細緻描述的能力。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並掌握以詳略得當來突出中心的方法。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升格病文,讓他們在升格中體會細緻描述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這麼多年,我們的作文一直被老師批改。今天,老師想邀請大家做做小老師,幫一位同學的作文升格,好不好?(好)同學們的聲音這麼洪亮,老師對同學們接下里的表現充滿期待。

爲了做好小老師,我們得給自己充充電,加加油。所以,我們要先從第四單元寫作課《突出中心》裏學習一點理論知識。

 二、藉助課本,學習知識

1、瀏覽知識短文,快速圈點勾畫

①說一說,什麼是中心?

②每篇文章都要有一個什麼樣的中心?

③中心對於文章有什麼作用?

④寫作文如何才能突出中心?

2、回顧重點課文,怎麼突出中心

課題中心句怎樣突出中心

《貓》

《鳥》

《狼》

總結:怎樣才能突出中心

歸納:觀點單一,明確中心;精心選材,緊扣中心;巧用技法,凸現中心。

三、學以致用,升格作文

1、整體感知作文,評析中心思想

紙飛機

①在我臥室的牀邊的書桌上,放着一個紙飛機。雖然它很普通,雖然它曾經帶給我很深很深的失望,但現在卻是我最喜愛的寶貝之一,永遠放在離我最近的地方。

②九歲那年,媽媽帶我到宜昌的小姨家玩。到了小姨家,除了第一天去兒童公園劃了船,後幾天一直呆在屋裏看電視,很無聊。小姨見我整天悶悶不樂,就爲我報了一個親子游戲——搶“寶”。

③遊戲規則就是將家長的左腿和孩子的右腿綁在一起,奮力奔跑,誰先跑到終點誰就可以搶到一個寶貝。比賽前,我早已看中那個布娃娃和積木,但比賽規定只能搶一個“寶”。比賽中由於我的猶豫不決,儘管媽媽不斷地爲我加油,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比賽結束時,我嚎啕大哭,爲我的猶豫不決而後悔。我要求再參加一次,但工作人員說一位小朋友只能參加一次,並給了我一個紀念品——紙飛機。

④我傷心到了極點。於是,我生氣地扔掉了那個紙飛機。但在媽媽的要求下,我還是把紙飛機帶回了小姨家。我恨這個紙飛機,因爲它永遠代替不了那個漂亮的洋娃娃和好玩的積木。但是,媽媽的話使我從此改變了對它的看法。

⑤這架紙飛機之所以成爲我最喜愛的紀念品,就是因爲它告訴了我三個道理:一、遇到任何事情都不可猶豫不決,猶豫不決是你的敵人,要學會場戰勝它。二、要懂得取捨,捨棄壞的一方面,這樣才能取得累累碩果。三、要將失敗作爲恥辱,就如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才能奪回自己的國家。將失敗作爲恥辱,激勵自己,使我擁有不竭動力,最終成功。

⑥從此,那架紙飛機就掛在我的書桌上,每當我因不懂得取捨而猶豫不決時,它便會使我回想過去,做出正確的選擇。

⑦一架紙飛機,不昂貴也不精美,但它卻告訴我許多人生道理,使我學會堅定不移,懂得如何取捨,做出人生的`正確選擇,使自己永不後悔。

◇中心句癥結:

2、濃縮過多議論,提煉明確中心

(提示:原文中用來揭示中心的三段文字中反覆強調了兩個詞——不懂取捨、猶豫不決,所以濃縮中心句時要關注這兩個詞)

◇提煉的中心句:

3、品析敘事主體,找出問題所在

◇敘事主體癥結:

4、小組通力合作,升格突出中心

①號同學:請描敘一下讓“我”難以取捨的洋娃娃和積木分別是什麼樣的。

②號同學:請描敘“我”在比賽過程的心理、動作、神態等,以很好地展現“我”的猶豫不決。

③號同學:請描敘一下賽終“我”嚎啕大哭時,別的小朋友拿着洋娃娃和積木時開心玩樂的樣子,通過對比,以此突出“我”的傷心與懊悔。

④號同學:請根據全文,寫出媽媽到底對“我”說了些什麼?可以伴有媽媽的動作與神態描寫。

5、展示升格成果,品嚐勞動之樂

每小組①②③④號同學上臺展示連綴成篇的作文,看看哪個小組修改的最好。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1、學生歸納總結:寫作文時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四點,才能寫出中心突出的好作文。

緊扣(一個)中心

詳略一定(得當)

(詳寫)細緻描述

(略寫)概括簡明

2、課外作業:請同學們運用這節課所學的突出中心的方法,課後以寫作實踐三的作文題“走出校園”爲話題,寫篇作文。祝同學們寫出中心突出的像花兒一樣引人注目的好文章。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安靜的神奇之處,感悟盲童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教學的重點: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請同學回憶校園春景圖,說說大家是通過什麼來感受這明媚的春光的?

2、體驗盲人的黑暗。(請同學閉上眼睛,想想假如自己失去了光明,會有怎樣的感受?)

3、生交流感受後揭題

師:正如大家所說的那樣,假如我們失去了光明,我們就看不見美麗的校園,看不見敬愛的老師和同學,更看不見色彩斑斕的春天,我們的眼前將永遠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可是,有個8歲的盲女孩,她 雖然不能用眼睛去觀察春天,但她眼中的春天依然是多姿多彩的,這節課,老師就帶大家去認識這個盲女孩。

板書課題:觸摸春天

4、讀題,理解"觸摸"後再讀題。

5、質疑。

二、合作交流

(一)自讀課文,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同桌互相檢查詞語。

2、思考,課文寫了誰用什麼觸摸春天?你認爲她是個怎樣的孩子?

交流:

1、說說課文講了什麼?

2、說說你眼中的安靜是個怎麼樣的孩子?(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安靜是神奇的女孩。)

(二)自學

1、提出自學要求:安靜的神奇體現在哪裏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到讓你的心靈怦然一動的地方劃劃點點,多讀幾遍。

2、學生自讀,教師巡視。

3、同桌交流自學情況。

過渡:在這個春天的早晨,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鏡頭?

三、品讀感悟

重點句子一:

"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磕磕絆絆。"

1、生所說自己的體會。

2、找個學生蒙上眼睛,從後面走到前面,大家說說這個同學走路時的樣子,然後讀好這個句子。

3、師:同學們,安靜爲什麼能走得那麼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4、出示:"安靜整體在花香中流連。"理解"流連",說說爲什麼?(熱愛生活)

5、讀第二自然段,用讀把春天的美麗景色告訴安靜。

6、小結:安靜就是這樣愛生活,才能夠在花園裏神奇般地穿梭!

重點句子二:

"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1、生說說從哪裏看出安靜的神奇?

2、出示句子,比較:

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A 自由讀句子,體會這兩句有什麼不同,哪一句更好?爲什麼?

B 帶着自己的'感覺(驚訝、讚歎等語氣)讀第二句。

3、小結:多麼愛生活的安靜啊,竟然能準確地伸向月季花,真是一個奇蹟!

重點句子三:

"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掙着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1、生談體會

2、師:同學們,一個盲童居然能抓住一隻蝴蝶,你們覺得怎麼樣? 請你通過朗讀把你的這種心情表現出來--自由讀--齊讀

3、師:同學們,安靜是個盲童,她是憑什麼抓住這隻睜着眼睛的蝴蝶的?

4、學生交流,教師點撥--理解"神奇的靈性"。

5、師歸納引讀:

這靈性來自安靜對春天,對大自然的熱愛,當她抓住蝴蝶的那一刻是多麼高興啊,讀……

安靜抓住的不是靜靜開放的花朵,而是撲騰翅膀的蝴蝶,多麼激動人心啊,再讀……

6、師:同學們相信這個奇蹟的發生嗎?讓我們來聽聽盲人海倫凱勒的切身體會吧。

出示:"我是個盲人,但是我光憑觸覺就能發現數以百計的有趣的東西。我能摸出樹葉精巧的圖形,或者松樹凹凸不平的硬皮。在春天,我感覺到花朵美妙的絲絨般的質地。如果我幸運的話,在我把手輕輕地放在小樹上時,還能偶然感到小鳥在枝頭謳歌時所引起的歡樂的顫動。"

7、小結:上天是公平的,他使你失去視覺,便會讓你的嗅覺和觸覺非常靈敏,安靜雖然不能用眼睛看春天,卻會用心靈觸摸春天,她就是這樣 一個神奇的女孩。

重點句子四:

"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1、師:自己讀讀,想想,這句話中哪些描寫感受到了安靜的神奇?"張望"這個詞放這裏有問題嗎?

2、指名讀。

師:同學們,安靜是個盲童,她仰起頭來張望,此刻她會張望些什麼呢?

3、語言訓練:安靜仰着頭張望着,她望到了……望到了……望到……了。

4、配樂讀上面研讀的四句話。(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

師:這是一個多麼愛生活的女孩,這是一個多麼神奇的女孩!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能創造奇蹟的還有許多人。教師講述:

(1)海倫凱勒: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的女性,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

張海迪姐姐:身體高位疾癱,卻會說四個國家的語言。

(2)21位聾啞姑娘: 平均年齡才17歲,卻在20xx年的春節晚會上爲全國的觀衆朋友們表演了精彩的節目《千手觀音》。

(3)少年指揮家舟舟:加減法只會算一位數,卻用一根小小的指揮棒揮出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

(4)培智學校的兩男孩:剛從北京領回了第二屆全國聽障兒童才藝繪畫大賽優秀獎。

(5)許村青年周月峯:5歲失去雙臂,卻成爲我省第一位殘疾人博士研究生。

師:聽了這些故事,你有什麼感受?學生有感而發,自由交流。

師小結:同學們,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人,他們都有權利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出光和熱,體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在生活中我們要像他們那樣珍惜生命。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們同作者一樣感動,感動安靜創造的奇蹟,我想,我們一定有很多的話想說,或者你想對安靜說點什麼,或者你想對作者說點什麼,或者你想對自己說點什麼,或者你想對家人、朋友、同學說點什麼,那麼,就拿起筆,把你想說的寫下來。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3

精彩開篇詞

人和世間萬物都屬於自然,地球是人和一切生靈的共同家園。正是因爲有了千千萬萬的生靈,地球才生機勃勃,才風情萬種,才姿態萬千!所以人們在享受自然的同時,別忘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愛護一切生靈!

學習目標

1.初步瞭解狀物散文的特點。

2.把握文章的情感和主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微風燕子斜,細雨魚兒出。”詩人筆下的大自然鳥語花香,充滿歡樂,充滿靈氣,生機勃勃。而梁實秋筆下的鳥卻帶給人悲苦,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梁實秋的《鳥》的世界一探究竟吧!

二、自學指導(一)

1.朗讀課文,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羽翮(hé) 瞵視(lín) 摶搖(tuán)

鳥囀(zhuàn) 曳着(yè) 斑斕(lán)

豐腴(yú) 穠纖(nóng)(xiān) 倏地(shū)

鳶鷹(yuān) 跼蹐(jú)(jí) 感喟(kuì)

戟張(jǐ) 襤褸(lán)(lǚ) 窗櫺(líng)

鴟梟(chī)(xiāo)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孤苦伶仃:孤獨困苦,沒有依靠。

佇立:長時間地站着。

戰慄:竭力剋制因過分激動而引起的顫抖。

迷惘:由於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

乾癟:幹而收縮,不豐滿。

3.作者鏈接

梁實秋(1902—1987),原名治華,字實秋,浙江杭縣(今杭州)人,生於北京。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譯著《莎士比亞全集》等。

三、自學指導(二)

(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給文章劃分結構並概括內容。

【交流點撥】

第一部分(1-2):自己愛鳥而感受到鳥的苦悶。第二部分(3-5):描寫了鳥悅耳的鳴叫和優美的形體。第三部分(6-7):鳥在帶給人喜悅的同時也給人悲苦。

2.輕聲朗讀課文,整理出描寫鳥的聲音和外形的詞語。

【交流點撥】

清脆、嘹亮、圓潤、和諧;斑斕、玲瓏飽滿、細瘦而不幹癟、豐腴而不臃腫、穠纖合度、臨風顧盼、高踞枝頭、俊俏、輕靈。

3.以上詞語在感情色彩上有什麼共同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交流點撥】

都是褒義詞;表示作者對鳥的濃濃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4.這篇散文的文眼是哪一句?

【交流點撥】

我愛鳥。

(二)深層探究

1.第5段“我對鳥並不存任何幻想”中“幻想”的'含義是什麼?“我”對其不存幻想的原因是什麼?

【交流點撥】

含義:指歷代詩文在杜鵑、夜鶯、雲雀等身上長期形容、渲染而形成的象徵意蘊。原因:作者愛鳥只愛其聲音、形體,並不受人們賦予鳥身上的各種文化意蘊的影響。

2.作者在文中寫了哪幾種鳥?作者對這些鳥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

【交流點撥】

作者寫了令人觸目驚心的籠中鳥、令人喜悅的鳥、豪橫無情的鳥以及令人悲苦的鳥。看到觸目驚心的籠中鳥,作者是無比的關注;在四川欣賞到令人喜悅的鳥的聲音、形體,作者對這些鳥是充滿“愛”的;對豪橫無情的鳥,無法幻出詩意;看到那些令人悲苦的鳥時,作者則是充滿同情。

3.前面四節寫作者對鳥的喜愛,爲何後面兩節卻寫了“悲苦”“傷感”之情?這兩種矛盾的感情出現在同一篇課文裏是否不太協調?

【交流點撥】

如果說前面四節真實而生動地體現了作者“喜愛着鳥的可愛”的話,那麼後面兩節卻是訴說了作者“悲苦着鳥的悲苦”,同樣反映了作者對鳥的關愛,這種愛比前面四節要顯得更深刻更豐富。

四、板書設計

關注籠中之鳥

我愛鳥 欣賞喜悅之鳥

同情悲苦之鳥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正確讀寫 “盤旋、城磚、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瞭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 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觀察順序和寫作思路。

教學準備:

中國地圖,重點詞句的出示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生展示課前兩分鐘

一、默讀本組“導讀”,瞭解本組內容,明確訓練要求。

二、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見過長城嗎?長城給你的印象怎樣?

2、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學了這篇課文從內心深處來體會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後找出相對應的插圖。

學生朗讀課文。

2、師生交流:

第1自然段:遠看長城,蜿蜒盤旋,如同長龍。(第一幅圖)

第2自然段:近看長城高大堅固。(第二幅圖)

第3自然段:由長城聯想到我國古代偉大的勞動人民。

第4自然段: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

四、再讀課文,認讀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生字,認讀生字。

2、用橫線畫出不理解的詞,聯繫上下文或藉助字典理解它們。

3、重點點撥:垛口、瞭望口、射口等詞語。

4、寫字:

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進行書寫。

五、練習朗讀課文。

要求:準確、通順。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師: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徵,華夏兒女的驕傲,它以其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你能用書中的一句話來評價一下長城嗎?

學生交流。(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板書: 長城 氣魄雄偉

偉大奇蹟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出示: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指生讀,齊讀。

師:請同學們讀課文一、二自然段,看看那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長城氣魄雄偉?

(1)學生朗讀課文後交流彙報:

長:像長龍,蜿蜒盤旋,一萬三千多裏。

寬:城牆頂上平整得像馬路 ,五六匹馬可以並行。

高大堅固:城牆外沿的垛子有兩米多高,長城用巨大條石和城磚築成……

作用: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每隔三百多米就有城臺,打仗時……

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鼓勵學生從所蒐集的資料中選擇相應內容進行補充。

(2)朗讀課文,讀出氣勢。

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指生讀第一自然段。

(3)觀察插圖

學生仔細觀察插圖,以小導遊的身份,試着介紹長城的雄偉氣勢。

學生在全班介紹,學生互動評價。

2、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

師:長城僅僅因爲它的雄偉氣魄就被稱爲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嗎?你用書中的一句話概括出其他原因嗎?

生交流句子。

師出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學生朗讀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交流感受,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血汗”,補充資料,結合《孟姜女尋夫》的故事及當時的勞動條件,體會勞動的艱辛。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生讀。

師:讓我們包含着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讀這句話。

三、再讀課文,昇華情感。

1、爲什麼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

學生交流。(指導學生整合認識,感悟情感。)

2、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

四、課後延伸:

1、抄寫課後生詞。

2、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

五、板書:

17.、長城

氣魄雄偉

偉大的奇蹟

血汗與智慧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5

一、單元課文特點

本單元學習先秦諸子散文。四篇課文分別選自《論語》、《孟子》、《荀子》和《莊子》,反映了先秦諸子散文不同階段的特點。《論語》、《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典籍。《論語》爲語錄體散文,簡樸直捷、用意深遠,《孟子》是對話體論辯文,長於雄辯,重形象性和感染力。它們都類似談話記錄,但《論語》簡括而《孟子》詳明。《荀子》類似系統的理論著作,很重視邏輯推理過程。道家著作《莊子》接近專題論文,善用藝術形象來闡明哲學觀點,文章汪洋恣肆,想象豐富。

《季氏將伐顓臾》是孔子就季氏將伐顓臾一事跟學生冉有、季路的談話,主要表明他維護魯君地位、反對季氏吞併顓臾的立場,又藉機闡明瞭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的治國主張。《寡人之於國也》是記孟子與梁惠王的談話,孟子通過設喻暗示梁惠王好戰殘民與鄰國之君無異,故民不至,又因勢利導,勸梁惠王發政施任,行王道。《勸學》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中心論點,依次談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態度。《秋水》以河神見海神爲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瞭解本單元課文涉及的孔子、孟子、荀子、莊子亦即儒家、道家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治學思想的基本內容。

2.教育學生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增強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強刻苦學習、提高自己、培養自己的意識,同時感受先秦諸子散文生動、優美、各具特色的語言,增強對我國古代漢語言文學的熱愛之情。

3.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掌握一定數量的實詞、虛詞,瞭解常見的文言句式,進一步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4.學習比喻、對比、類比等寫作手法。

5.背誦本單元四篇課文。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放在理解掌握文言常用詞語和句式上,放在熟讀背誦課文上,這樣可使學生有效地積累語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語感。此外,課文不同的寫作手法也是教學的重點。

2.孔子、孟子、荀子、莊子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各自的哲學觀點、政治主張和治學思想,即每篇課文的思想性、邏輯性是教學的難點。

四、單元教學設計

1.指導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認真完成預習作業,初步理解重點實詞、虛詞和常用句式,然後通過課堂點撥、完成課後練習以及熟讀、背誦,切實掌握。

2.通過提問、課堂討論等教學方法,使學生理清課文思路,瞭解文章的思想性、邏輯性以及寫作特點。

3.學習本單元后,可指導學生對四篇課文不同風格作一番比較,爲他們閱讀諸子散文打一定基礎。

4.課時安排:本單元共用9課時。其中《季氏將伐顓臾》3課時,《寡人之於國也》3課時,《勸學》2課時,《秋水》1課時。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6

教材解讀:

《元日》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二單元一篇主體課文,是首節奏明快、語言流暢、雅俗共賞的七言絕句,作者是宋朝著名改革家、詩人王安石。

題目《元日》。元日,本意爲吉日,我國古代以正月初一爲元日,爲一年的第一天。“爆竹聲中一四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說的是在歡快的爆竹聲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風中,閤家歡飲屠蘇美酒。“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說在守夜中,千家萬戶迎來了曈曈紅日,然後用新的桃符來換去舊符。詩歌最後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總”和“換”字,表達除舊佈新不可逆轉的規律和王安石對推行新法的堅定信念。

設計理念:

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鼓勵學生自學古詩,不懂的地方通過查字典、查詞典、看畫面、討論、閱讀開卷有益等方法解決。

教學目標:

1、讀準生字讀音,並認清字形,正確地朗讀/有感情。

2、通過查工具書、閱讀開卷有益、看圖等方法理解生詞。

3、感受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瞭解過節的各種習俗,初步學會欣賞春聯。

教學重難點:

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氣氛,體會人們的美好願望。

教學準備:

1.關於春聯、詩配畫的課件,音樂。

2、蒐集關於“年”的傳說、屠蘇酒、桃符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解詩題,展開聯想

1、字典裏“日”字可以指太陽,也可以指時間,如:一日是指一天,“元日”是哪一天?

2、說到大年初一,就想到過年,你的腦子裏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3、古時人們怎樣過年的,讓我們走進王安石的《元日》去看看。

二、讀古詩、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

2、全班檢測彙報,誰願意來讀一讀?

3、看屏幕抽讀,看看自己能不能讀懂,不懂的'想辦法解決:

4、教師範寫生字。

5、把聽音樂的感受帶進詩裏讀,男生讀——女生讀——打着節拍讀

三、看畫面,明詩意,悟詩情

再看這首詩,你都看到哪些畫面,讓我們大家和你分享吧!

爆竹聲中一歲除,

1、你看到了什麼?一歲是指?

2、除是什麼意思?除夕之夜還能聽到什麼?

3、相機補充除夕之夜放爆竹和守歲的故事。

4、讀詩句,感受除夕的熱鬧。

春風送暖入屠蘇。

1、你看到了那一幅畫?

2、相機補充屠蘇的相關資料。

師:酒是暖的,還有什麼是暖暖的?(閤家團圓、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心裏暖洋洋的)

3、體會“入”字再讀,這幸福的時刻,如沁人心脾的屠蘇酒,人們沉醉在節日的喜悅中。

4、再讀,把你的體會送到詩句裏。

千門萬戶曈曈日,

1、你給我們看的這幅圖是?

2、“千門萬戶”還可以說……瞳瞳日是什麼樣的日?

3、這幅畫帶給你的感受是——美好、詳和、充滿生機、希望……

4、感受着美好、充滿希望的瞳瞳日!

齊讀,總把新桃換舊符。

1、桃符是什麼?金鑰匙找到答案勾出來。

2、教師隨機補充桃符資料。

3、換桃符還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走進王安石。從哪個字眼能體會詩人心中的企盼抽讀——總把新桃換舊符

4、學生抽背——齊背——

5、這首詩描繪的是人們歡度春節的喜慶情景,每行詩句都寫了過年的一種儀式,

放爆竹——飲屠蘇——迎紅日——換舊符。

四、欣賞春聯、拓展延伸

1、貼春聯:(隨即滲透春聯知識)

上聯:一夜連雙歲 下聯:五更分二年 橫批:辭舊迎新

2、對聯

上聯:鶯歌燕舞春無限 下聯:雨調風順歲有餘

3、師生對對聯

4、作業:

認真書寫“爆”、“蘇”、“換”、“符”四個生字。

把這首詩背誦給爸爸媽媽聽。

收集春聯,和同學交流欣賞。

板書:

12、過年 元 日

爆 蘇 美好喜悅

換 符 辭舊迎新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交流、總結寫人的基本方法。

2.能列出表現家人特點的典型事例,試着用學過的方法寫一寫。

教學重點

1.知道選用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2.瞭解通過人物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特點的基本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聚焦寫人的基本方法

1.回顧總結:我們剛剛學習的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什麼類型的文章?

預設:寫人記事的文章。

2.談話導入:寫人的文章是以記敘爲主要表達方式,通過客觀地描寫人物的典型事例及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表現人物特點。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交流平臺”“初試身手”,學習閱讀方法,試着運用學習的方法描寫身邊事物的特徵。板書(寫人的基本方法)

出示課件1:

二、交流平臺。

出示課件2:

1.回顧《兩莖燈草》

教師引導:回顧我們本單元學過的課文《人物描寫一組》一組中的《兩莖燈草》,說一說從課文中都認識了誰?他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表現人物特點的?

出示課件3:

預設1:我認識了一個愛財如命的嚴監生。

預設2:我認識了一個在可笑又可悲的嚴監生。

追問:在這個片段裏,每位同學都認識了吝嗇的嚴監生。這個片段裏,有沒有哪些描寫讓你印象深刻呢?

預設3:我對文中三次描寫嚴監生動作的部分印象深刻,動作描寫刻畫了嚴監生視財如命的性格特點,非常逼真。

預設4:“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斷氣了”這部分的動作描寫也很精彩,目的達到後嚴監生最終把氣嚥了,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追問:同學們,剛纔你們都關注到了這篇文章裏對於嚴監生非常細緻的動作描寫,體會得非常到位。那麼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在現實生活中,是否真的有嚴監生這種人呢?(沒有)是否真的會因爲多點一跟蠟、多點一個燈而遲遲不肯嚥氣的人呢?(沒有)那爲什麼作者要通過這樣一件事去塑造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呢?

預設5:我覺得可能作者是希望通過一件小事去把一個人的吝嗇塑造得很極致。

預設6:越是這樣不可能的事,才能突出這個人的不可思議,這樣寫比較有代表性。

教師小結:通過《兩莖燈草》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嚴監生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這件事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不太常見,但是足夠典型。選用典型事例,把它寫具體是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人與事是分不開的,一個人往往在做事情、與別人相處時,才顯出自己的特點,習作時應該選擇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典型事件表現人物形象。

出示課件4:

板書(選用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特點)

2.回顧《人物描寫一組》

教師引導:回顧我們本單元學過的課文《人物描寫一組》一組中的《他像一棵挺脫的樹》,說一說從課文中認識了誰?他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表現人物特點的?

出示課件5:

學生自由發言。

預設1:我覺得祥子是一個體格健壯的人。

預設2:我覺得祥子比一般的人都要強壯。

追問:那麼作者是如何表現出祥子這些特點的呢?

預設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是從整體寫的祥子的外貌,讓我們感到他是魁梧的,高大的。第二自然段又進行了面部的細節描寫,比如他臉上的疤。

小結:無論是對祥子整體的刻畫還是細緻地描寫,我們都能從外貌描寫獲取一個人最重要的信息。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什麼叫外貌描寫。外貌描寫即肖像描寫,描繪人物的面貌特徵,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飾、打扮以及表情、儀態、風度、習慣性特點等。肖像描寫是指描繪一個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頭部,比如說描寫他的眼神。而外貌描寫的範圍要大一點,着重描寫一個人的氣質、穿着以及言談舉止。所以肖像描寫不同於外貌描寫。

出示課件6:

板書(通過肖像描寫表現人物形象)

3.回顧《摔跤》

教師引導;回顧我們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摔跤》,說一說從課文中你都認識了誰?他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表現人物特點的?

出示課件7:

學生自由發言。

預設1:小嘎子是非常機靈的,比如“三抓兩撓”、“猴兒似的蹦來蹦去”,這些動作描寫可以看出來他的機靈聰慧。

預設2:小胖墩兒是一個摔跤慣手,“推拉拽頂”、“別住”、“扳”等動詞都能看出來他很擅長摔跤,摔跤的場面也很激烈。

小結:同學們在談到這篇課文的時候,都不約而同的說到了動作描寫,可見動作描寫的作用是很大的。動作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在寫作中爲了表現人物特點,突出人物形象,可以抓住人物動作進行細緻描寫。

出示課件8:

板書(通過動作描寫表現人物形象)

出示課件9:

教師引導:《摔跤》還夾雜着對嘎子心理活動的.描寫,比如,“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着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鉤他的腿”。心理描寫也是刻畫人物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什麼叫做心理描寫吧。心理描寫是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內心感受、意向、願望、思索、思想鬥爭……),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畫人物形象內在性格特徵的一種描寫方法。這些描寫從另一個側面豐富了人物性格。

板書(通過心理描寫表現人物形象)

4.回顧《刷子李》

教師引導:回顧我們本單元學過的課文《刷子李》,這篇課文中塑造的刷子李形象,相信大家都已經瞭解了,請同學們,認真閱讀這些句子,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出示課件10:

學生自由發言。

預設1:這些句子都是通過曹小三的視角來寫的,主要是寫了曹小三的心理變化。

預設2:這些心理變化是曹小三由“半信半疑”到“失望”再到“敬佩”的一個過程,從側面寫出了刷子李的技藝高超。

出示課件11:

小結:是的,同學們,以上句子是對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的描寫,通過曹小三心理活動的變化從側面表現人物刷子李的“奇”。在寫作中爲了表現人物特點,突出人物形象,可以描寫周圍人的反應,簡潔寫出人物的特點。

板書(通過描寫周圍人的反應表現人物形象)

(設計意圖:緊扣語文要素“具體地表現一個人的特點”,梳理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避免“踩雷”;知道從哪幾個好入手的地方,提升寫“人”作文的寫作水平。)

三、初試身手

出示課件12:

1.同學們,通過以上分析和交流我們瞭解了很多描寫人物的方法。請你從下面給出的內容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試着運用多種方法來說明它的特徵。

課間十分鐘,觀察一位同學,試着用學過的方法寫一寫他。

你的家人有什麼特點?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表現他們的特點。

(1)學生再次回顧“交流平臺”,鞏固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方法從不同的方面來表現人物特點。

①小組成員輪流發言,用幾句完整的話向大家進行介紹。

②不發言的同學要認真聆聽別人的發言,評出小組內最有趣、最與衆不同的發現。

(2)小組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預設1:我想寫張曉明,他課下最活躍了。下課鈴剛一響,他就像野馬一樣衝出教室,滿走廊都能聽到他的腳步聲。

引導:你剛纔運用動作描寫,告訴我們張曉明衝出教室的速度很快,那他衝出教室的時候,心裏在想什麼,又是怎樣的表情呢?

預設2:張曉明心裏一定在想,我一定要第一個衝到乒乓球檯旁邊,佔住這個位置。想到這,他的臉上樂開了花,甚至還能聽到他興奮的笑聲。但是,只聽老師大喊一句:“張曉明,你的作業還沒交,跑哪兒去?!”張曉明聽到後,失落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不得不把作業完成,望着窗外同學玩耍的背影,張曉明簡直痛苦死了。

小結:真棒!不僅增加了心理描寫,故事情節還有了波折,讓我們更願意聽了。那麼接下來,你可以把你的語言進行整理,這就是一個很有趣的片段。同學們,如果我們在描寫時,運用更多的描寫手法,這樣的人物會更加飽滿,讀者會更有興趣。

(3)引導學生對小組同學介紹內容的描寫方法進行分類。

(設計意圖:回顧所學“交流平臺”總結的寫人的基本方法,小組合作交流,口語表述,提高寫作效率。)

教學反思

如何寫好人物,一直以來都是作文教學的一大難題。在寫人的文章中,學生筆下的人物形象往往千篇一律,缺乏個性。

有效的作文指導一定要讓學生覺得他寫成功的可能性很高,而且這個過程可以給自己帶來愉悅感。教師,需要給學生習作提供必須的準備技能,就是寫作方法。

回到本單元,我們都知道,一提到寫人的基本方法,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是法寶,但法寶怎麼用,很多學生其實並不是很清晰。於是,本次“交流平臺”我抓住學生的這個“痛點”,對症下藥。在學生現有認知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學生在運用寫人基本方法時存在的“通病”,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不僅讓學生明晰,更重要的是容易上手實踐練習,抓住細節描寫爲筆下人物“提”神。

只要我們指導學生按照章法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行(不停地練習寫作),由“入格”(瞭解章法)到“定格”(掌握章法),再由“定格”到“變格”(變化創新章法)地創新練習,就一定會取得作文教學的顯效、速效和實效。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由四篇課文組成:《說勤奮》、《李時珍夜宿古寺》、《維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國際互聯網》。如何通過這四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有所提高,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啓迪薰陶?在研讀文本,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強烈感受到,教一篇課文眼光絕不能只盯着這一課,課文學習本身並不是目的,目的是駕文本之舟駛入孩子們的生活: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生活領域,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二、教材文本解讀

學生要達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第二學段的閱讀階段目標,併爲第三學段的學習打下基礎。按照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閱讀階段目標,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四個方面:

1.學習默讀,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能複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初步感受文章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文章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4.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讀教材,可以看出本單元四篇課文後的練習都圍繞着上述目標。《說勤奮》課後練習4“抄寫句子,並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爲的是訓練學生“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課後練習5“給課文分段,說說段落大意”既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也暗示着說理文的一般寫法。《李時珍夜宿古寺》課後練習1“朗讀課文,複述課文”,《維生素C的故事》課後4“默讀課文,說說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奇妙的國際互聯網》課後練習5“默讀課文,想想爲什麼說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這些練習設計的目標無不指向學生朗讀、複述、默讀能力的培養,並由此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奇妙的國際互聯網》課後練習4“找出課文中加引號的詞語,說一說這些詞語爲什麼要加引號”其實是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變化,進而體會引號的用法。《李時珍夜宿古寺》課後還要求學生用上課文中的一組詞語練習“說一段話,描寫夜景”,這是語言的積累與運用。看得出,這樣的安排頭緒簡單,重點突出,方便教師教,也方便學生學,語文閱讀實踐落在了實處。

三、本單元教學目標

1.聯繫上下文理解、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能說出課文中關鍵詞句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

2.抄寫、聽寫詞語,用詞語說話,積累語言。

3.通過朗讀、默讀、背誦、複述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4.通過對語言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體驗人物內心世界,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對理想、成功、勤奮,有初步的感受和體驗。

四、教學理念: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五、教學措施:

1.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

2.走進文本,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

要注意的是,不管採用哪種方式,都應該以讀爲本,在反覆的朗讀、默讀中理解感悟。

3.適當教給學生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本單元課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可以適當教給學生一些理解句子的方法,如聯繫背景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抓住關鍵詞理解等。

4.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嘗試讓學生提出問題。

六、課時安排:

每節課二課時,作文一課時,單元練習1課時。共10課時。

16、說勤奮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

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的意思。

養成教育訓練點:

教育孩子從小養成做任何事情都要下苦功夫的習慣。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簡介匡衡“鑿壁借光”的故事

2.師板書“勤奮”,學生齊讀“勤奮”一詞,說說自己的理解,併爲它找近義詞。

板書“勤”字(書寫認真),我們從小就應當要認認真真寫好中國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國人。請生讀(正音:qín)。

3.解題:題目中的“說”就是談、講的意思。

二、初讀感知,理清文路

1.自由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先拼讀生字。注意翹舌音、前鼻音。

2.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用最快的速度讀課文《說勤奮》一課,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找一找作者對勤奮的觀點是什麼?用橫線畫出來。

指名說。

3.出示投影: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生齊讀以上兩句話。

4.默讀,思考:課文又怎樣證明這個觀點的?最後又講了什麼?

交流,並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文,畫出中心句,並齊讀。

理解第一句:生讀,這裏的“橋樑”是什麼?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換一種說法可以怎麼說?

2.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討論:“鮮花”在這裏是比喻什麼?“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麼?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鮮花”是指獲得的成就或成果,“汗水和心血”是指付出的辛勤勞動。)

比較: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四、學習事例

學習司馬光的例子

(1)出示句子: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書就去玩了,他卻躲在屋裏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爲止。

抓住“一遍又一遍”、“滾瓜爛熟”、“稍微”詞,讓學生體會司馬光的勤奮。

(2)出示句子:爲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後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對“警枕”的理解,進而體會司馬光的勤奮。

齊讀大屏幕上的兩句話,好好體會司馬光的勤奮。(生自由讀、齊讀)

(3)齊讀本段

(4)小結。再讀句子:“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5)總結學法

五、指導生字的書寫:“枕”、“慣”。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抽讀生字卡片

2.檢查第一自然段的背誦

二、運用前一段的學法自學童第周的事例。

1.回憶前一段的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2.交流:童第周的故事又說明了什麼?童第周的“鮮花”是什麼?他又是怎樣取得成功的?

3.齊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並理解“勤能補拙”的意思,說說童第周的“拙”的表現在哪裏?他是怎樣做到“勤能補拙”的?

4.生讀相關句子。(引導學生抓住“毫不氣餒”“名列前茅”等詞,體會童第周的勤奮。)

5.把司馬光和童第周的“勤奮”放在一起讀讀,比較異同。

再讀句子:“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6.小結:對於時間,有人說過: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力量;對於時間,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擠擠總是有的;對於時間,老師想說:勤奮的人總覺得時間那麼短,懶惰的人總覺得時間那麼長。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思考本段主要寫什麼?

2.這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四、總結全文

五、延伸與拓展

1.請看幾句名人名言。

出示投影: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發明家愛迪生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數學家華羅庚

無論你有多麼聰明,也不論你基礎有多麼差,只要勤奮,都能獲得成功。

(生自由讀,說說自己對這些名言的理解)

2.小結:但願我們每位同學都能通過自己的勤奮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

3.生齊讀名言

六、課外收集中外名人勤奮好學的事例和名言。

板書:

說勤奮

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

汗水和心血→鮮花

司馬光(天資聰明)滾瓜爛熟警枕→編成《資治通鑑》

童第周(基礎差)毫不氣餒→完成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

17、李時珍夜宿古寺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李時珍爲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認真作風。

教學重難點:

抓住課文重點詞句,體會李時珍爲編好《本草綱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認真作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文生字,理解生字新詞。

3、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理清課文脈絡。

4、品讀第一、二部分,感受李時珍爲編好本草綱目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本書嗎?(出示:《本草綱目》圖,並板書:《本草綱目》)。這部《本草》是一部藥物著作,但原先並不完善,存在很多錯誤,於是,李時珍決心重新編寫一本藥物書,糾正那些錯誤。經過二十七年的時間,李時珍終於完成了。一起看看它的影響力(出示:著作簡介)

3、這就是著作的作者——李時珍(出示圖像、板書:李時珍)

4、通過課前的預習,你們對李時珍瞭解多少呢?(學生簡介,教師再出示李時珍的簡介)

5、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李時珍在創造本草綱目過程中發生的故事(板書:夜宿古寺)齊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有什麼想知道的嗎?(學生質疑:李時珍爲什麼要夜宿古寺?)

6、那麼就請大家帶着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看看有什麼收穫

(出示讀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上小節號,並根據事情發展的順序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二、初讀課文

1、檢查生字情況

①誰來讀讀這些詞?

出示:

飢餐渴飲曉行夜宿藥材師徒

灰塵斷垣殘壁青苔破廟

呃逆生嚼涎滑生嚼無涎

2、指名回答分段(爲了察訪藥材而一心趕路,所以錯過了客店)

3、那現在誰能說一說李時珍爲什麼要夜宿古寺嗎?三、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出示第一自然段

重點理解感悟“飢餐渴飲、曉行夜宿、好幾個月”,體會李時珍吃苦耐勞的精神。

問:他爲什麼這麼做呢?(爲了編寫《本草綱目》)從哪兒看出來的?(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讀

他爲什麼說,在破廟例過夜要比住在家裏苦多了呢?(指名說)

出示第四自然段:

學生交流,重點體會“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長滿青苔、厚厚的蜘蛛網”

指導朗讀,體會李時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教師板書:住破廟

2、除了住得苦,你還感覺他有什麼苦?(學生交流)

教師板書:喝泉水、吃乾糧

指導朗讀

面對這些磨難,李時珍是怎麼看的呢?出示李時珍和徒弟的對話。

指名學生分角色讀

重點體會“長年累月”並板書,讓學生想象李時珍這麼多年是怎麼過來的。

(教師可出示冬天、夏天的圖景,讓學生充分感受,發揮想象)再指名學生想象說

這麼多年,他都挺過來了,當遇到哪些困難的時候,是什麼想法支持他堅持下來呢?(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指名朗讀這句話

分角色朗讀

再次感受他的偉大(讀“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板書:萬民得福值得

再指名讀這句話,齊讀

他認爲一人苦,而使萬民得福,值得(板書)

四、想象拓展

此時,瞻仰着他的像,你想說些什麼呢?

四、作業

1、生字描紅

2、課後第四題:分段、寫段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通過重點詞句,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李時珍的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啊?(指名學生說)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爲百姓經歷生活上的困苦已讓我們對李時珍生起敬佩之情,然而更讓我們感動的卻不止這些。

默讀第8-13自然段,畫下讓你感動之處,在旁邊寫出你感動的原因。

2、交流。

“龐憲,趁着大好……記下來吧。”(放棄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記錄)出示他在月光下記錄的圖片,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若有所悟。”

李時珍爲什麼要嘗藥?指導朗讀

嘗藥會存在怎樣的危險?想象,並指名說

從這幾句話中,你讀懂了李時珍的內心了嗎?指名學生說

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着,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空,但李時珍還在認真辨別着,記錄着。(天已晚,李時珍依舊沒有放棄工作)

3、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上列句子。

三、拓展說話

1、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的這個故事(朗讀課題),僅僅是發生在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中的一個故事,你還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兩個學生說)

2、正是由於李時珍這種不畏艱辛,認真踏實的作風,才發現了很多有用的中藥,例如課文講到的:

忍冬花初開時,……消暑解寒。

胭脂草……治蟲咬傷。

刀豆子……治呃逆。

雞腸草……

3、你還知道哪些中藥?說說它的藥效!

4、中國醫藥學的史冊上要永遠記着這個名字——李時珍;世界醫藥學的史冊上也要永遠記着這個名字——李時珍,他創造出了舉世聞名的醫藥著作《本草綱目》(出示圖片)

四、總結課文

讓我們永遠記着這位爲了人民,行程一萬餘里,傾注畢生心血和精力,足跡踏遍大江南北,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完成醫學著作《本草綱目》的李時珍(齊讀)!

五、作業

板書設計:

17李時珍夜宿古寺

住破廟

一人苦喝泉水

吃乾糧萬民得福值得

長年累月

不怕吃苦,工作嚴謹、認真、踏實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9

一、單元教學目標:

1、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同一對象。克服單一片面的慣性思維。

2、在閱讀鑑賞文學作品時,能有獨到的感受,能提出個性化的見解和評價。

3、能借助相關評論等資料加深最作品的理解。

4、能準確概述文章內容,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句,理解語句豐富深刻的內涵。

5、能有理有據的發表自己的意見觀點,能嘗試寫簡單的文學評論。

二、單元教學構思:

首先,學生曾學習過《海燕》等課文,對於散文詩這一體裁應不陌生;其次,學生於九年級上半學期有一個單元文學評論學習,對於文學評論的基本方法應有所瞭解。排除體裁障礙,則可以將注意力放在本單元的特色上。

首先,本單元最大特色即圍繞同一文章選取四篇評論,分別從不同角度提出見解。蘇軾在《題西林壁》中說“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現象,其原因正是選取了不同的角度進行考察。這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事物纔在不同的人眼中呈現出不同的樣貌,世界也因此豐富多彩起來。對於文學作品的解讀同樣如此,有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習本單元,正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人云亦云是毫無價值的,重要的是有屬於自己的獨到的富有個性的感受和見解,從而克服單一片面的慣性思維。由於這樣的選材,使得本單元較之一般單元更具有整體性。可以考慮不必採取逐篇教學的方式,而是進行整體規劃。四篇評論之間可以比較閱讀,從而鍛鍊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異同總結規律的能力;散文詩與評論之間可以相互作用,彼此觀照,以引導學生參照評論資料閱讀文學作品,或將自己觀點與他人對照,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其次,《雪》在魯迅作品中較爲特殊,形象鮮明豐富,語言優美,思想內涵深刻。之前學生接觸魯迅作品以散文、小說較多,初次接觸他的散文詩,宜多咀嚼,反覆誦讀,深入瞭解探討背景知識。並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野草》等其它相關作品,擴大知識面。

三、教學過程:

第1課時單元學習準備

學習目標:

1、瞭解單元內容及單元結構特點及單元整體學習目標。

2、制定單元學習計劃。

學習過程:

一、整體把握單元內容。

1、瀏覽單元內容。藉助工具書解決字詞。瞭解文章大致內容。

2、說出本單元包括哪些課文,體裁是什麼,作者是誰。

3、說說看,本單元的結構特點是什麼?本單元希望大家達成的學習目標是什麼?

二、制定單元學習計劃。

1、回顧此前有無類似學習經歷?從體裁、內容、單元整體結構等方面比較。回顧之前所學散文詩、文學評論以及魯迅的相關作品等。看舊知能否對新學有所啓示。

(如《海燕》、九年級上第四單元“學會讀書四――閱讀有獨特的感受”、《故鄉》、《藤野先生》等。從散文詩體裁、文學評論方法、對魯迅的瞭解等方面尋找啓示。)

2、確定方法。如四篇評論可以進行比較閱讀。散文詩與評論之間可以參照閱讀等。

3、知識準備。爲更好的學習本單元,我們應該進行哪些方面的知識準備?如對魯迅的瞭解,對寫作背景的瞭解,閱讀《野草》以及相關評論等。

三、課後學習。

分小組制定具體計劃,並着手蒐集相關資料,製作知識卡片。

第2課時《雪》

學習目標:

1、能品析本文的兩幅雪景圖,掌握對比表達情感的方法。

2、學習藉助自然景物描寫抒情表意的技巧。

學習過程:

一、導入課文:

1、齊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述了壯麗雄奇的塞北雪景。大家還知道哪些寫雪的詩詞作品?背一背。

二、整體感知:

1、配樂朗誦課文。同學們邊聽邊展開想象聯想。

2、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在聽朗誦時腦海中浮現出怎樣的圖景?大膽地發揮聯想想象。

3、文中描寫了幾幅雪景圖?主要特點是什麼?歸納本文所寫的兩幅雪景圖。(滋潤美豔的南方的雪、如沙如粉的朔方的雪。)

三、探究學習:

1、文中分別從哪些方面去描寫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質地、顏色、生氣、活動;神韻、氣勢、精神等等。)

2、用圈點勾畫法讀課文,找出你認爲最能體現兩種不同雪特點的描寫。從語言運用,表達效果等方面進行賞析。

(從語言入手品析課文中對雪景的描寫。鍛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3、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言之成理即可,要求學生有自己的獨到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1、試描述自己經歷中曾親見過的雪景,以及感受。

(要求:有較爲生動細緻的描繪和自己的富有個性的感受。)

五、課後學習:

1、有感情的誦讀文章,背誦相關段落。

第3課時《雪》

學習目標:

1、能通過文中描寫以及兩幅雪景圖的對比理解作者的情感。

2、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礎上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句,理解語句豐富深刻的內涵。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說說你印象中的魯迅先生。

(可以簡介生平,可以簡述事蹟,可以評介個性,可以品評人物,可以結合作品等。)

2、說說你所理解的《野草》。

(課前應引導學生閱讀《野草》並蒐集相關評論等,課堂上進行交流。)

二、整體把握:

1、作者對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分別有着怎樣的感受?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滋潤美豔,生機有趣然而不能持久令人嘆息;如沙如粉,決不粘連,獨立鬥爭。

有這樣的感受一方面源自自然景物本身特點,更多與寫作背景與作者個性有很大關係。)

2、學生介紹寫作背景,結合背景分析作者情感。

(作者當時生活在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北京。在黑暗中渴求光明,在寒冷中渴求溫暖。卻絕不頹喪,仍保持堅毅的鬥爭精神。)

3、結合作者個性分析作者情感。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魯迅個性中有柔軟善感與剛強堅毅的兩面。可以引用魯迅事蹟及其相關作品。對南方的雪顯示其柔軟善感一面,對北方的雪顯示其剛強堅毅一面。)

三、質疑探究:

1、運用聯繫題目質疑法,聯繫主題質疑法,分析修辭質疑法,關鍵詞質疑法,聯繫上下文質疑法等方法細讀課文,劃出難以理解的語句。

2、小組討論語句內涵,全班交流。

四、歸納小結: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優美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雖然不長,卻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照描繪了“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兩幅雪景圖,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往事和現實的種種複雜感情,情感委婉含蓄,寓意隱晦深邃。

第4課時《雪》四人談

學習目標:

1、能分別找出四篇評論的評論角度及其基本觀點。

2、能瞭解文學評論的一般創作手法。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現象,原因是什麼?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二、整體感知:

1、自讀四篇評論文章。領會大意。找出每篇文章的基本觀點,及其依據。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三、質疑探究:

提出閱讀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

四、比較閱讀:

1、比較四篇文章的異同,

完成下列表格:

題目

觀點

角度

不同點

相同點

讀《雪》需要聯想

靈魂的柔軟和堅硬

簡潔精純的《雪》

《雪》的獨到之處

文學評論的方法

五、總結歸納:

1、通過比較,試談談文學評論應當注意哪些問題?歸納出文學評論的一般方法。

(研讀作品、佔有材料、真知灼見、角度適當、語言簡潔、觀點鮮明。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2、這幾篇評論是否對你更好的理解《雪》有所啓示?談談感受。

(哪些觀點是你在讀《雪》的時候同樣想到的?哪些是你沒有想到的?哪些是你贊同的並能繼續佐證的?哪些是你不太贊同的並要加以反駁的?注意發言應該有理有據。)

六、課後學習:

運用文學評論的一般方法,根據你對散文詩《雪》的理解,寫作一篇文學評論。

第5課時寫作訓練

學習目標:

1、能寫作一般的文學評論。

2、能學習《雪》進行生動細緻的景物描寫。

學習過程:

一、交流上節課作業“關於散文詩《雪》的評論”。集體交流評價,將優秀作品傳上班級網頁。

二、當堂創作以景物描寫爲主題的文章。

三、互相交換所寫文章,針對別人的文章寫一篇簡短的評論文章。

四、作者與評論者交流,修改作文。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習作5:“××的自述”,內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習作例文《小鬧鐘》和《小溪流的自述》片斷的閱讀提示。第二部分是學生的兩篇習作片斷。第三部分是習作要求,要點有二: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紹一個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要求寫得具體生動。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通過讓學生比較對鬧鐘的不同介紹,感知自述的形式,並在層層深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寫好自述形式的習作。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小鬧鐘》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斷,學會用擬人化手法介紹生活中常見事物的方法,並領悟到這樣寫的好處。

2.領會本次習作的要求,採用“××的自述”的形式,用擬人的手法來寫熟悉的事物,要能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得具體、生動。

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課件

學生:每人帶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初讀例文,感知寫法

1.學生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

2.幻燈出示課本中的小鬧鐘插圖,教師口述介紹《小鬧鐘》。

3.議一議:老師的介紹和你的介紹有什麼不同?引出“自述的形式”。

4.教師小結:把小鬧鐘當作人來寫了,像這樣的寫法,叫做“自述的形式”,(板書:自述),也就是以第一人稱“我”來介紹自己的特點,這樣可以使文章更生動,更有趣。

【通過學生說、聽、議,組織學生交流感悟,明確本次習作片斷最值得學習的是讓被介紹的事物開口說話,自己介紹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形式”來介紹熟悉的事物,使文章生動有趣,讓學生在交流中感知自述的寫法。】

二、研讀例文,學習寫法

1.學習例文《小鬧鐘》。

(1)其實,老師介紹的《小鬧鐘》就在你們的書上,請同學們翻開書第99頁,默讀例文《小鬧鐘》,想想:它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自己的?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生:介紹了小鬧鐘的大小。

師:請你讀一讀描寫的句子(學生讀)。

師:寫小鬧鐘的大小就是介紹它的外形(板書:外形)。

生:還介紹了小鬧鐘的顏色是天藍色的。

師:寫小鬧鐘的顏色也是介紹它的外形。

生:介紹了小鬧鐘的時針、分針、秒針,調節時間的旋鈕和改變報時音樂的操縱桿。

師:這是介紹小鬧鐘的構造,(板書:構造)還有哪句話也介紹小鬧鐘的構造?

(學生讀:“在我的頭頂,有一處精緻的小房子,上面有精美的花紋,看上去像是古代帝王的宮殿。”)

師:小作者看到鬧鐘上精緻的小房子,就聯想到古代帝王的宮殿,這是作者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板書:展開想象)。

生:還介紹了小鬧鐘的作用,它可以到點報時和定時鬧鈴(板書:作用)。

師:在介紹小鬧鐘的作用時,用了幾個這樣的詞,請大家認真聽,老師來讀這些詞,你覺得這些詞用得怎麼樣?(師讀:告訴、伸出、拿着、敲、唱)

生:交流。

師:用擬人的手法,展開了想象,把小鬧鐘寫成了會說、會動、會唱的人,使文章顯得形象生動。

2.學習例文《小溪流的自述》。

(1)指名讀《小溪流的自述》,其餘學生邊聽邊想:《小溪流的自述》這篇文章又是怎麼寫的?

(2)學生交流。(板書:心理)

3.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兩篇例文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紹自己熟悉的事物時,是從事物的形狀、結構、作用、心理等方面去寫。那是不是介紹一個事物,這每一個方面都要寫到呢?對,我們要抓住這個事物的一兩個或兩三個方面的特點去寫,把它寫得具體、生動。(板書:抓住特點)

【通過學生細讀、思考、交流以及教師的點撥,使學生明白: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紹自己熟悉事物的時候,可以從事物的形狀、色彩、結構、功能以及心理、願望等方面來寫,寫的時候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

三、明確要求,練寫自述

1.明確習作要求。

學生齊讀書上第100頁習作要求。教師強調:今天要用“自述的形式”介紹事物,就是要把這個事物當作“我”來寫。

2.開拓選材思路。

(1)師:在我們身邊,除了你今天帶來的東西以外,還有哪些熟悉的事物?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歸類板書。如:玩具、家用電器、學習用品……

3.指導寫作。

在這麼多的熟悉事物中,你準備選哪個熟悉的事物寫?打算從哪些方面來寫?(學生之間交流)。

4.學生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拿出作文紙,趕快拿起手中的筆,替自己最熟悉、最喜歡的一個事物寫個自我介紹吧。注意寫的`時候不要看別人的,也不要說話,一個勁地往下寫,遇到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從親身體驗中選擇材料,組織材料,發揮想象,進行合理的、大膽的寫作,讓學生從中自由發揮。寫作的時間完全交給學生,教師不多說一句話。這段時間看似寂靜,實際上是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活動都高度緊張的時刻,是決定這節課能否收到效果的基礎。】

四、賞讀習作片斷

請兩位學生分別上臺讀自己的習作,師生圍繞習作要求來對照習作,共同評改。

(如果學生是寫帶來的物品,交流時可出示物品進行指導。)

【通過賞讀習作片斷,學生參與評價、修改,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教學反思

1.例文引路,感知寫法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自述的形式是四年級學生學寫習作的一種新形式。對新知識的學習,本課教學沒有采用“填鴨式”,而是讓學生先興趣盎然地介紹事先帶來的小物品,再聽老師對例文《小鬧鐘》的介紹,然後比較師生的介紹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自述的形式”。教學中通過學生說、聽、思,組織學生交流感悟,讓學生在交流中感知自述的寫法。這樣的教學,既讓學生輕輕鬆鬆就學會了寫作新知識,也克服了學生畏懼習作的心理。

2.例文引路,學習寫法

“例文是最好的示範”。通過兩篇例文的學習來探究內容,瞭解例文如何進行“自我介紹”,使學生明白: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紹自己熟悉事物的時候,可以從事物的形狀、色彩、結構、功能以及心理、願望等方面來寫;介紹時用上了哪些好詞好句。從而明確自我介紹”時不但要把內容說清楚,還要把句子寫具體、生動。如此層層遞進,無形中把寫作方法滲透到交流之中,充分將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3.例文引路,自由表達

葉聖陶說過:“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通過例文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寫作是生活的需要,幫助學生打開寫作的思路,讓學生明白可寫的事物很多後,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觀察、認識事物,明確不同的事物要抓住它們不同的特點來寫;鼓勵學生自由、有創意地表達,並激發想象。課堂中學生願寫、會寫、樂寫,寫出了自己的童趣、童情,從而培養學生的作文創新能力。

蘇教版中年級段“習作訓練”大都安排了“例文”。例文有助於學生在理解與表達、學習與運用之間架設起一座橋樑,從而降低起步作文的難度,讓我們恰當地用好例文,努力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積累本課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後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3. 學習作者一家人正確對待死亡,自願死後捐贈器官,爲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後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教學用具:

圖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探究

1、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題目是《永生的眼睛》。齊讀課題。 本文爲什麼要用"永生的眼睛"爲題?你怎麼理解"永生的眼睛"?要求 學生初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

2.指名讀課文,並糾正讀音。

3.練習複述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 詳細地複述課文

(2) 簡要地複述課文

(3) 提示:文中都有誰捐贈了角膜?

(母親 父親 女兒)

(4) 用幾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作者的三位親人死後捐獻角膜,使他人重見光明的感人故事)

二、合作交流

1.分別指名讀"母親、父親、女兒"捐贈角膜這三部分內容。

2.自由讀課文,分組討論:爲什麼寫女兒溫迪捐獻角膜的經過要簡略地寫?

3.指名回答。

4. 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讓學生認讀

2.指生認讀。

三、品讀感悟

1.學習第一部分:母親捐獻角膜

(1) 默讀課文,找出"我"對父親同意母親捐獻眼角膜這件事態度的句子,體會一下當時"我"的態度是怎樣的?(不理解)

(2) 畫出父親說的話,並出示投影:

父親平靜地摟着我,"你所能給以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① 自由讀父親說的這段話,思考:父親認爲怎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我們的死亡之軀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② 聽了父親的話,"我"的情感有了怎樣的變化?

③ 指導背誦這段話。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2.學習第二部分:父親捐獻角膜

(1) 自由讀課文,畫出父親的心願。

交流:

他愉快地告訴我:"我去世後要捐贈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個盲童能夠藉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並像你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

①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② 體會父親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愉快)

③ 指導背誦這段話

(2)"我"將父親的心願告訴了溫迪,溫迪有什麼表現?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出示句子:孩子熱淚盈眶,過去緊緊地擁抱外公。

(體現出溫迪對外公的敬佩之情。)

(3) 父親也遵照遺願捐贈了他的角膜,這使溫迪有了怎樣的認識?

體會最後一句話: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還有輝映在我女兒眼睛裏的一種驕傲!自己默讀這句話體會"驕傲"指的是什麼?

(4)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部分

3.學習第三部分:女兒溫迪捐贈角膜

(1) 齊讀"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來信的內容"

(2) 理解句子,並出示投影:

我那金髮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① 指名讀句子

② 結合題目"永生的眼睛"來理解這個句子的意思。

③ 請同學說自幾的理解。

四、擴展延伸

1.請你結合實際說說,你是如何看待"死後捐贈角膜"這件事的?

2.指名說

1.請你課下寫一件給你感觸最深的事情,要求內容要有詳有略。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以“保護文物”爲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文物保護意識。

2、學寫介紹“世界遺產”的導遊詞,提高書面與口頭表達能力。

3、領悟並在習作中運用“比照”的寫法。

4、背誦“日積月累”中的詩句。

教學重難點:

學寫介紹“世界遺產”的導遊詞,提高書面與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與中國的“世界遺產”有關的音像圖文資料。

學生蒐集有關文物保護的資料,蒐集泰山風景圖片資料。

教學時間:4課時

教學過程:

學生展示課前兩分鐘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激情引入,揭示話題

1、長城,是華夏兒女的驕傲!然而,她卻正在遭受毀滅性的破壞。課件出示相關報道。

2、你有什麼感受?

板書:口語交際――保護文物

二、 展開討論,提出建議

1、4-6人爲一組,圍繞保護長城的問題展開討論,提出建議。一人主持,一人記錄,人人發言,充分討論。教師巡迴傾聽,引導學生打開思路。

2、各組推薦代表在全班發言,並組織評議。教師適當板書要點,引導把建議相同或相似的歸爲一類。

3、自由發言:由保護長城開始,交流各人瞭解的其他文物古蹟被破壞的'情況,說說怎樣加以保護。

三、創設情景,模擬交際

交際過程中,教師要通過點撥、組織評議等方式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具體。

四、課堂小結,表揚激勵

第二、三課時 (習作)

學生展示課前兩分鐘

一、創設情景,

1、有一批外國遊客專門到中國遊覽“中國的世界遺產”,我們要成立“導遊團”評選十佳導遊,大家願意嗎?

2、要求:

(1) 熟悉景點風光,瞭解有關故事,明確注意事項;

(2) 寫出並熟悉導遊詞。

二、交流資料

1、你想介紹哪一處“中國的世界遺產”重點介紹什麼?

2、說說你最有特色的內容;

三、閱讀範文,借鑑寫法

教師出示一篇導遊詞,讓學生自主發現如何寫,再默讀教材中的揭示語,進一步明確寫法與要求。

四、自主完成習作

五、修改習作,謄抄。

第四課時

學生展示課前兩分鐘

一、 學習“我的發現”

1、學生自由朗讀“我的發現”中的句子。

分角色朗讀小林和小東的話。

2、說說小林和小東發現了什麼。

3、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發現運用於自己的作文中。

二、學習“日積月累”

1、學生多種形式朗讀四句詩。

2、學生展示讀,教師相機補充關於四句詩的資料,指導學生朗讀。

3、學生練習讀,並拭着背誦。

4、指名展示——點評——再背。

三、展示臺:

1、明確任務

指名讀,說一說本次資料蒐集的範圍。

2、交流方法

你是採用什麼方法蒐集資料的?遇到困難是怎麼克服的?

教師隨機板書:

隨時摘抄、剪貼、或複印;

查閱或購買書籍、雜誌、碟片;

查找相關古詩;

登錄網站查找;

調查訪問親朋好友;

觀看有關的電視節目。

3、資料展示會

展示蒐集的圖片、文字資料,簡要談談蒐集的過程。

4、老師的建議:

(1) 建立資料袋,分類收藏;

(2) 組成合作小組進行收集與整理;

(3) 要糾正一些不當作法。

四、課後延伸:

抄寫“日積月累”中的詩句。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學習伽利略不畏權威、勇於創新的精神。

2.整體感知課文,演示實驗過程。

課前學習:

在家準備文中所提到的兩個實驗。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語:

學生介紹伽利略的生平和在科學史上的貢獻。教師可作補充,指出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的實驗是伽利略一生最自豪的實驗。

二、創設情境:學生活動,做實驗。

1、按文中所介紹的條件,學生上臺模擬演示比薩斜塔上的實驗過程。

2、教師可以變換文中所介紹的條件,要求學生再做一個實驗。

(如利用學生現有的學習用具做實驗:一張紙和一本書)

要求學生觀察實驗結果。

三、學生討論:

1、你認爲伽利略的實驗結論是否正確?

2、就上述的第二個實驗的結果你覺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3、假如當時伽利略用“雞毛和鐵球”做這個實驗,結果會如何?

四、教師展示實驗過程:

1、可以設計斜塔上的實驗的.課件,使教學形象化、視聽化。

2、和物理老師共同完成“毛錢管”實驗。

五、學生說說觀看實驗後的體會。

六、文中還介紹了伽利略做的另一個實驗——“擺”的實驗,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實驗過程。

七、課後學習:

給伽利略寫一段50字左右的評論。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14

【學習情境與任務】

中國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費孝通先生,留給我們豐富的社會學研究成果。他的家鄉江蘇吳江在他曾二十六次考察訪問的江村設立了費孝通紀念館。紀念館主要圍繞“差序格局”“志在富民”“文化自覺”三個主題詞布展,以圖片和實物爲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觀性和教育性,但這種展出方式較難激起參觀者對其相關作品的閱讀慾望。學者陸也夫曾說過,“研討一個學者的著作是對他的最高禮節”。

而《鄉土中國》作爲費孝通先生的重要代表作,在館中只有一本書陳列。我們可否嘗試爲紀念館策劃一次《鄉土中國》特展,設計幾塊展板,把這部作品介紹給大衆,讓觀衆有興趣進一步深入瞭解費老的作品,實現對他的真正紀念。

【學習內容與目標】

1、閱讀與鑑賞。

通讀《鄉土中國》14章,通過對各章內容的概括和概念提煉,把握整本書的理論架構;重點研讀部分章節,理解章節的內在邏輯,如概念與概念間的差異,概念與材料間的關聯,材料的調查與選擇,以及作者的論述思路等;通過閱讀序言、後記等相關的背景材料,理解本書的學術價值。

2、表達與交流。

能夠運用簡潔語言概括作品內容和本書的學術影響;能夠運用簡明而富於個性化的方式呈現所負責的展板內容;在策展討論過程中,能夠把對作品的理解、自己的研究

成果和設計方案清晰而完整地表達出來,能夠在小組交流中傾聽並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學會撰寫解說詞,並能流暢地進行口頭表達。

3、實踐活動。

在展覽主題的確定過程中,學習用表格形式梳理各章節內容和核心概念;在展覽大綱的編制過程中,學習運用思維導圖表現研讀內容的內在邏輯;在展板圖文設計的過程中,學習運用PPT、PDF或手繪形式呈現個性化的展板設計;在相互評價中,學習如何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

【學習活動概述】

本活動圍繞“爲《鄉土中國》策展”,設計了擬定主題、編制大綱、圖文展示三個任務,分別對應通讀、重點研讀和遷移拓展三個學習層次。通過任務式學習,探索學術類著作的閱讀方法,形成和積累自己閱讀學術類著作的經驗。

具體包括“通讀了解,擬定展覽主題”“深入研讀,編制展覽大綱”“圖文展示,交流評估”三組學習活動。在通讀基礎上理解書中關鍵概念,把握全書邏輯思路,理解全書圍繞“鄉土中國”這一概念所構建的理論體系,從“鄉土”上看中國的過去和現在,探尋民族的基因,看清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烙印,明瞭民族運行的內脈,進一步認識我們的祖國。在策展的過程中,瞭解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作家的智慧、情懷。學會根據不同閱讀目的選擇閱讀方法,綜合運用概括、比較、分析、評價等方式,培養閱讀學術著作的能力。在任務完成過程中,融閱讀鑑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於一體。

【學習活動設計】

一、通讀了解,擬定展覽主題

1、梳理作品內容。

在通讀整部作品的基礎上,將作品內容進行簡要梳理,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並提煉出每章的核心概念。

2、瞭解作家及作品地位。

通過閱讀本書序言、後記,以及書籍查閱和網絡搜索,瞭解費孝通先生的學術成就,以及《鄉土中國》這部作品在其學術研究中的地位和影響,形成300字左右的概述。

3、選擇章節,擬定主題。

以小組爲單位,交流上述兩項研究成果,從而確定展板的主題和涉及的內容。可聚焦某一章節,也可綜合幾個章節,並解釋主題擬定的依據和理由。

設計說明:

這組活動意在通讀《鄉土中國》。該書圍繞“鄉土中國”提煉出了很多概念,這些構成了本書的理論體系,明晰這些概念,是讀通這本書的關鍵。活動1旨在對全書14個章節的內容逐一梳理,通過梳理概括,明確各章的核心概念,從而對本書有一個整體把握。

由於是在已有的費孝通紀念館中布展,在有限的空間內,究竟選擇什麼樣的主題和內容進行展示,還需瞭解作家成就和作品地位,而且學術著作的閱讀也需要了解其學術價值,在瞭解其背景和價值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領會作品的內涵,活動2的設計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之所以要形成文字,就是希望培養學生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概括的能力。活動1和活動2是每個學生獨立完成的,活動3則要求在前兩項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因爲最終的布展是以小組爲單位完成的。

此活動旨在讓每個學生根據各自研究的成果,充分表達,共同探討,從而選擇一致認可的具有代表性的主題內容。表格中要求填寫“依據和理由”是爲了不讓此討論流於空泛,且養成有理有據的表達習慣。至此,完成了第一大項任務即“擬定展覽主題”。在此過程中,通讀了作品,並梳理了作品的核心概念和理論體系,明確了這部作品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