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課教學設計(15篇)

語文課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課教學設計(15篇)

語文課教學設計1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往往有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課堂教學一開始的導語設計上很用心,很巧妙,很動人,但在課堂收束時卻草草收場,大多以重複課堂教學內容爲主,以佈置作業和自習直接收束。其實,在課堂教學中,總結語也很重要,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起到對課堂教學內容完善、補充、強調的作用,既是對課堂教學重點、難點的凝練收束,也對後續學習起到一定的提示、引導作用,如匠心不施,就顯得整個課堂虎頭蛇尾。其實,語文課堂教學總結語設計貴在提升延伸,即通過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總結提升,對文本學習內容的延伸解讀,進一步提醒學習的重點難點,明確下一步學習的方向思路,給學生留下回味無窮的空間。

一、總結提升凝要義

根據心理學研究,在課堂教學的最後幾分鐘,往往是學生精神力最爲渙散的時候,如果這一時間段放之任之,就會造成時間浪費、課堂鬆散的結果。針對學生這一特定心理現象,語文教學更應該做好總結語設計,利用最後幾分鐘總結課堂學習的重難點,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回味思考。這種總結語一般是對課堂教學內容作一個提要式的歸納,突出教學的核心,幫助學生明晰學習的要點,凝練要義、加深印象。

如執教史鐵生《我與地壇》,我將“感悟我、地壇、母親三者之間的關係,我對地壇和母親的情感”作爲教學的主要目標,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這樣總結:

同學們,對於史鐵生而言,是地壇與母親給予他第二次生命,因此,多年以後,即使他離開了地壇,久久不曾回到地壇,也始終忘不了地壇給予他的啓示,筆下文中多次寫到地壇。地壇已經成爲精神憩息的家園,那裏雖然頹敗卻並不荒蕪,充滿了勃勃生機;同樣,多年以後,即使母親也離開了他,他也依然不曾忘記最初寫作的初衷,爲了讓母親驕傲,爲了告訴母親他找到了屬於自已的路,母親已經成爲其寫作的動力源。此時此刻,地壇即母親,母親即地壇,地壇與母親告訴他,你應該活下去,以自己的方式走好自己的路。這就是地壇與母親對史鐵生最好的撫慰,也是史鐵生收穫的第二次生命。希望同學們課後在文中感悟作者更深層次的情感,下節課大家共同分享。

在總結語中,我再次將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內容重申了一次,通過比照說明,將地壇母親對於作者的意義進行了重申,幫助學生理清三者之間的關係,也幫助學生明晰作者的情感,突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樣的總結語,可以說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提煉總結和指導歸納的效果,必將引起學生的注意,自然會明確學習的重點難點。

二、延伸勾連留餘味

不少教師往往很注意課堂的開始和主要教學環節,卻忽視了課堂結束語。這就像一個故事,開頭很有懸念,中間情節也非常生動,而結尾卻不了了之一般,讓人感覺不是滋味。其實,課堂教學的結尾正如精彩故事的結尾一般,也需要精心設計,豐滿課堂教學的結尾。在具體設計中,可以將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內容或者文學作品進行介紹延伸,引導學生在課後加以學習,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使得語文學習不僅僅侷限於課堂,更多的是生活的積累。

如在教學《報任安書》這篇文言文時,我感覺這篇文章在風格上很有特色,將太史公的那種怨氣、情緒表達得含蓄且耐人尋味,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總結語: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看似回覆任安的要求,其實直白地表達自己著作《史記》、不願流俗世人的宏願。在諸多不解、鄙視的眼光中正道直行,這是一種勇氣,體現在文章中就是文氣縱橫、氣勢昂揚;這樣的文章同樣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還有其外孫楊惲《報孫會宗書》中,同樣的不屈於淫威,不計較世俗,正道直行,爲幾千年的中國文人壯了膽氣、樹了榜樣。同學們課後可以將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讀,在領略這種文氣的傳承中,蘊文膽、養文心。

相信在這樣總結語的提示下,會有學生在課後找來這兩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這就實現了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的效果。

三、關注現實見行動

課堂結束語不同於導入語,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也不需要生動的言辭,需要的是真正讓學生在內心接納文本傳遞的'人生哲理、思想情感,在共鳴之餘能在行動中有所體現。

如執教《品質》一文時,懷着對老鞋匠的尊敬,設計總結語:

文中的老鞋匠爲我們詮釋了什麼是職業道德,什麼是真正的品質;而這些看似很傻的卻可貴的品質正蘊藏在街道邊、巷弄裏,正如羅蘭所說,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如果我們能利用週末等閒暇的時間,走街訪巷,帶上幾瓶礦泉水,帶上自己需要縫補的衣物鞋子,帶上尋找誠信、樸素等可貴品質的真誠內心,尋訪我們周圍被忽視的散發光芒的人們,以此來洗滌我們的內心。希望大家認真記錄下來,既作爲一次社會實踐,更作爲一次心靈的洗禮,發現自己眼中的美吧!

結果,到了週一語文課,不少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言,講述自己在尋訪中發現的美,發現的可貴品質,還有對他們的幫忙,雖然是微不足道的一瓶礦泉水,但是從他們真誠的笑臉中我也發現了這些年輕的學生們最爲可貴的品質,我想這樣的學習纔是真正的語文學習。

語文課教學設計2

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爲我們譜寫了一曲人與動物之間愛的頌歌,本文語言自然清新,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濃濃的愛意。因此在教學時先借助多媒體視聽材料喚起學生的興趣,然後讓學生在反覆閱讀中細細品味作品所蘊含的豐富、細膩的情感。在師生互動、對話交流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目標:

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美、深刻的語句。

進一步強化學生朗讀、默讀、快讀、精讀等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分析“我”與“珍珠鳥”建立相互信賴關係的過程和原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理解文章內容,把握全文感情基調,領會作者的情懷。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引導學生初步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

教學重點與難點:

①重點:分析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②難點: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涵義

教學準備: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

1、在第二單元裏,我們學了《挑山工》,同學們還記得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馮驥才)

2、簡介作者。(出示幻燈片)

3、這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作家,在他的作品裏往往通過一件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請你們回憶一下,在《挑山工》裏,作者說明了什麼道理?

4、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

二、初讀課文

1、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述了一件什麼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2、學生交流、彙報。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珍珠鳥)

(課文主要寫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後到與人融爲一體的經過。並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三、細讀課文

1、“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創造了怎樣的境界?是用什麼創造出這樣的境界呢?讓我們再來仔細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用“———”畫出描寫“我”照料與呵護珍珠鳥的句子。

(2)用“~~~~~~”畫出描寫珍珠鳥變化的句子。

2、體會“我”是怎樣照料與呵護珍珠鳥。讀1—7自然段,找相關的句子。

(重新爲它們加工鳥籠;按時添食加水;按捺住好奇心不輕易打擾)

3、我對珍珠鳥關心愛護,珍珠鳥跟我的關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起先如何,後來又怎樣呢?(先怕人→熟悉)

體現這一變化過程的動詞有哪些呢?

(躲——伸出小嘴——伸出小腦袋瞅)

4、後來小鳥發生了什麼變化,我是怎樣對待它的?默讀課文8-9自然段,按課文內容填空:

起先,小鳥只在()活動,隨後在()飛來飛去,落在()、()、(),啄着()、撞()。可作者卻(),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

(1)有感情地朗讀。

5、鳥兒的膽子變大了,它一步一步接近我,它又會有哪些驚人的動作呢?默讀課文10-12自然段,按課文內容填空:

鳥兒膽子()。它蹦到(),繞着我的筆尖(),用小紅嘴啄()而我卻(),默默享受這小傢伙(),以至我用手()它也不怕。

(1)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索性”的意思,體會“反而”“再三”說明的含義。

6、這時鳥兒已經完全信任我了,直到有一天,發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是什麼事呢?默讀課文13-15自然段,按課文內容填空: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我停下手中的筆,怕(),過了一會,它竟扒在“我”的()睡着了。作者寫下一時的感受()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愛——()。

(1)有感情地朗讀。

(2)體會“居然”“竟”的意思。

(3)你是怎樣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創造了怎樣的境界?是用什麼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體驗與反思:

1、結尾說:“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在你看來,要想在人與動物之間創造這種美好境界,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2、要想在人與人之間創造這種美好境界,我們又應該做些什麼?

五、品讀文章

作者對小鳥的神態、動作描寫融入了自己的喜愛之情,你喜歡這些句子嗎?說說看,誰說的多,用句式:“我喜歡……,是因爲……。”說話

六、課堂小結:

真好!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教會了我:

提示:在寫作上,學到了仔細觀察生活的點點滴滴,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並通過精心的描繪來表達的表現手法。在情感上,我們頓悟了善待生命,關愛生命的理念。

七、佈置作業:

1、摘抄精彩的含鳥的成語和詩句。

2、爲我們的校園設計一些保護鳥類的標語。

3、試着接觸一種不熟悉的小動物,努力使它成爲你的新朋友,並盡力記錄這一過程。

八、板書設計:

語文課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繫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的字的意思,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繫在一起的,教育學生髮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時間:共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麼聯繫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或聯繫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爲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然後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聯繫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的字的意思,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繫在一起的,教育學生髮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複習詞語(指名讀齊讀)

鑰匙 (輕聲) 日新月異 堅持不懈

翱翔 瞬息萬變 (翹舌音) 相輔相成

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接着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要點:先寫“問”的'重要性;再寫向誰問;接着寫怎樣問?最後教育學生要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二)、精讀課文,深入悟解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

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後看看這道填空題,把它完成。

填空:知識就是指有(),知識是學來的,也是()。

(指名讀一讀練習的答案,教師相機理解後評點,(重點講比喻,明確問的重要性)最後齊讀)把什麼比作什麼?

2、師:對於整篇文章來說,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它是文章的總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觀點。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來證明第一自然段所說的道理,那麼我們就先看看其中的一個事例。

讓我們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們瞭解哥白尼嗎?(生自由回答)

(學生根據自己的瞭解情況介紹指名說)

介紹資料:傑出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是波蘭人。他從小熱愛科學,大學讀書時萌發了地球是運動的思想。20多歲去意大利留學,攻讀數學、天文學、法律學、哲學和醫學,並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大部分時間是潛心於天文學的觀察和研究,不論寒暑,每天,都用自己製造的天文儀器來觀測、計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據豐富的觀測資料和細緻的計算研究,寫出了劃時代的鉅著〈天體運行論〉。哥白尼的“日心說”,第一次衝破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是啊,哥白尼能成爲偉大的天文學家是和他小時侯的學習好習慣分不開的,讓我們繼續走進哥白尼。看課文第二段。

3、師:請大家先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讀了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麼?作批註,及時記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從小愛問問題;他什麼都愛問;他問的問題都跟自己的生活有關……)

(板書:好問)

4、師:你從這段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問的?

(小時候就喜歡問、經常纏着、世界、問這問那、省略號)

(相機讀句子,注意讀出哥白尼的好奇、好問。指導朗讀。)

(指導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聯繫哥白尼提出的問題,理解後補充省略號中省略的內容再指名讀、齊讀這一自然段,要求讀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語氣。)

不懈探求(理解“懈”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5、師:小小的哥白尼和咱們差不多大,老師相信在平時,你也一定提過問題吧?能說說你提過哪些問題嗎?(指名回答)

6、師: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麼?(問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學會問,才能取得成功……)

7、師:我想大家對這些話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齊讀)

8、師: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這是一篇說理性文章,議論文就是要通過大量的例子來證明作者的觀點。這篇文章中作者的觀點就是第一段,那麼列舉哥白尼的例子就是爲了證明第一段。

2、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教師導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離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又該怎麼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哪幾個詞最能概括我們面對的世界的特點?(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1)具體舉例子說明對這兩個詞語的感受。

(2)是啊,對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有新奇,有疑惑。那麼,有了問題,我們該怎麼做?

3、自由讀3自然段。問:讀了這一段,你們知道可以怎麼做嗎?(我們應該多提問題)

4、是呀,古人云:“能者爲師”,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書上是如何來解釋它的意思的?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啓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爲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指名回答,然後齊讀一遍)

5、誰能結合剛纔我們讀的這句話,想到什麼名言?說說是什麼意思嗎?

投影出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

7、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爲師,只有這樣,我們纔會愉快地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板書:勤學)

3、自學第4段

過渡:剛纔我們學習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請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簡介,詳見附錄二)師讀簡介。讀了介紹後你有什麼感受? (沈括很有成就、了不起)

師:沈括是多麼優秀呀,咱們一起回到沈括小時候生活的那個年代吧,看看他小時候是什麼樣的?

2、師: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第4自然段,試着完成屏目上的題目。(出示閱讀訓練題,詳見附錄三)

題目:

(1)、沈括小時候對什麼產生疑問?(理解詩句)

(2)、後來沈括是怎樣解開這個疑問的?

(3)、從這個事例中,你受到什麼啓發?

3、(勤學好問;留心觀察;愛動腦筋……)是呀,課文中列舉了沈括的事例都是爲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讀第一句話)

六、總結

1、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那就是:(勤學、好問)

2、那學與問是什麼關係呢?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板書:學與問結合)

3、怎樣才能成爲“學習的主人呢?”(板書:養成習慣)

4、你知道以後你怎麼做了嗎?

5、同學們,剛纔你們大膽地暢談了學習〈學與問〉這一課後,自己學習的收穫,情真意切。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課文,不難發現,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爲什麼還要在文中插入兩個小故事呢?好好想想,與周圍的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是有力的證據,證明的作者的觀點。)

是啊!這兩個故事對於這篇文章很重要,這就是說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寫作特色,大家今後講故事或教育幫助別人時可要多想想這篇課文的寫法。

七、拓展:

1、講故事,學生討論,怎樣幫助老二。

(可用搜集的名言、用文中的語言、用名人的事例)

2、爲感謝大家的幫助,老師蒐集了幾句名言共享。

八、課外:結合四年級學的《說勤奮》和五年級學的《談禮貌》,尋找說理性文章的特點。

語文課教學設計4

一、激發學生興趣,創造快樂課堂

在教學中,要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去學,而不是在教師的逼迫下被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學生如果喜歡學語文,在語文課堂上感到快樂,那麼很多好的習慣不用教師提醒,學生自己也能養成。比如可以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和逆向思維,以及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可是,教師怎樣做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呢?首先,應該營造一個歡快愉悅的課堂氣氛。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堂知識,不同的難重點,精心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

其次,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讓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獲取相關知識,例如,通過網絡或課外書查取獲得,把他們覺得有用的知識通過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篩選出來,讓學生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他們的知識面。真正地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知一點能串一串,徹底掌握知識。所以,輕鬆愉悅的教學氣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條件,要把握好這一條件的適度問題,就爲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學會如何學習打造好了初步條件。

二、情景創設,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在新課改的要求中,課堂教學應當加強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時,教師要努力爲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走入語文學習的情景中,發散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語文教材的涉及面較廣,教師可以選擇恰當的切入點。例如一些故事性、情節性比較強的課文,教師可以依照學生的'特點,展開相關話題的探討,讓學生感受文章中的語境和情境。

在多媒體教學廣泛應用的今天,教師可以利用的素材是豐富多彩的。許多資料都可以在網上找出。而且通過多媒體的放映,學生對課本中的內容會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但是多媒體的應用應當把握好度,因爲有時候它會過多分散學生注意力,反而不利於教學。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上課內容來自由選擇教學地點,並不一定要將學生拘於教室裏。比如帶領學生參觀動植物園和博物館,感受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在切身的體驗中讓學生懂得語文。要讓學生明白,語文不僅僅是存在於書本中,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生活裏處處有語文。

三、大膽質疑,激發求知慾

因爲創造的起點是從問題開始的,所以,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我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我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地追求問題罷了。”因此,要想獲得成功,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刨根問底的提問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前提條件。當今的課堂教學,教師應該鼓勵、啓發學生主動求知,學會提問問題,應該作爲現今課堂教學的導航。教師應重視啓發學生對任何問題都保持疑問的態度。

例如,在講到《雨中》這篇課文時,教師先讓學生熟讀這篇課文,讓學生看黑板上教師書寫的問題,並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問題。如果教師這樣做的話,既能夠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而且又能夠增強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例如,“在雨中發生了一件什麼樣的事情?”“雨中的人物有誰?”“事情爲什麼恰巧發生在雨中?”……通過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可以知道學生對哪方面問題比較感興趣,對哪方面問題還不夠重視,這樣的話就可以使教學有的放矢,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四、品德兼修,塑造良好審美情趣

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學生的心靈是單純的、美好的。作爲教師就應該教給學生如何感受美、體味美、弘揚美,進而陶冶學生的性情,他們知道什麼是真善美。打開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會發現裏面有動人的故事、優美的詩歌、神奇的寓言、美麗的童話,以及很多純真的心靈,善良的品質,優美的景色以及一些催人淚下的情境。學生幼小的心靈極易感動,因此通過一些情景很容易激發他們的情感。

比如當他們看到壞人猖獗,好人遭殃的情節就會產生憤慨之情;當他們看到描寫祖國錦繡山河的句子就會產生讚賞之情;當他們看到書中的主人公有個完美的結局時就會留露出會心的微笑……這都是緣於情感驅動所產生的體驗。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喚起學生對於美的追求,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真善美的培養。

語文課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 瞭解荀況及其主張。

2、 瞭解本文的條理性及運用大量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具體、明白、生動的寫法。

3、 瞭解荀況對於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等的論述,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必要,須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道理。

4、 理解幾個文言虛詞和通假字的用法。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 第一、三兩自然段的教學。

2、 難點:以生動、通俗的比喻爲論據。

教學時數:

一課時

一、 導入:

1、新課導入:同學們,也許我們有的同學不能真正理解學習的重要性;也許我們有的同學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頭看書,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今天我們學習荀子的《勸學》,它將告訴我們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度。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鑑。

2、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于山東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爲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爲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爲有標題的論文,標誌着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二、 課文賞析

1、 師範讀課文。

2、 生自由朗讀,掃清字音障礙。

3、 生齊讀課文,師點撥指導。

4、 生藉助註釋工具書梳理課文。

5、 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已,停止,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鬆,不可以半途而廢。)

開門見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揭示了題旨。

第2段,闡明學習的重要意義。分三層連用比喻,證明學習的重要意義。

(1)青,取之於(從)藍,而(卻)青於(比)藍;冰,水爲(凝成)之,而(卻)寒(冷)於(比)水。(也說明學習可以使人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2)木直中(合乎)繩(墨線),輮(烤彎)以(把……)爲(作成)輪,其曲(曲度)中(合乎)規。雖有(又)槁暴(曬乾),不復(再能)挺(直)者(的原因),輮(火烤)使之(它)然(這樣)也。(說明學習可以改變人的習性,使之向好的方面發展變化。)

(3)故(所以)木受繩(經墨線量過)則直,金就礪(放磨石,上磨過)則利,君子博學而日(每日)參省(檢查省察)乎(於)己,則知(智)明而行(行爲)無過矣。(說明學習可以使人增長智慧,提高品德修養。)

正因爲學習有這樣的重要意義,所以“學不可以已”。

第3段:闡明學習的重要作用。這一段運用比喻,從三個側面證明只要善於學習,善於假物,就能使人成爲有才德的君子,然後得出結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1)吾嘗(曾經)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片刻)之所學也;吾嘗肢(踮起腳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看得廣)也。(學、思對比,強調了學習的作用;跛望與登高對比,登高的收穫大。兩例證明利用學習、利用外物的作用。)

(2)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長也,而見者(看的人)遠(遠也看得見);順風而呼(呼喊),聲非加疾(快)也,而聞者(聽的人)彰(聽得更清楚)。(兩例證明利用自然條件的作用。)

(3)假(藉助)輿馬者(的人),非利足(快腳)也,而致(達到)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善遊)也,而絕(橫渡)江河。(兩例證明利用工具的作用。)

(4)君子生(性)非異也,善假(利用)於(對)物(外物)也。

連用比喻,得出結論: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來本性與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生非異也),只是由於他善於利用學得的知識和本領,善於利用處界條件彌補自身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所以才成爲君子的。

正因爲學習有這樣重要的作用,所以“學不可以已”,不可放鬆。

第4段,闡明學習應持的方法和態度。這一段也分三層,論述學習必須不斷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

(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於此);積水成淵(深潭),蛟龍生焉;積善成德(形成良好的品德),而神明自得(自然獲得),聖心(聖人思想)備(也就具備)焉。(積土積水兩喻,從正面強調學習要靠積累,並引出結論:聖人是靠“積善成德’’培養了“聖心”。)

故(所以)不積跬(半步)步,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步、小流兩喻,又從反面強調了積累。正反對比,闡明學習必須不斷積累。)

(2)騏驥(駿馬)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劣馬)十駕(拉車走十天),功在不捨。鍥(刻)而舍(放棄)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雕刻)。(騏驥與駑馬對比,朽木與金石對比,從反正兩面論證學習取決於後天努力,要靠堅持不懈。)

(3)蚓(蚯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泥)土,下飲黃泉(地下泉水),用心一(專一)也。蟹六跪(腿)而二螯(蟹鉗),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居住存身)者,用心躁(浮躁不專)也。(蚓蟹對比,從正反兩面論證學習要專心致志。)

全段由強調“積”,到論證“不捨”,最後歸結到“用心一”。層層遞進,表明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度。進一步證明“學不可以已”,不可鬆散,不可半途而廢。

6、 老師引導學生歸納知識點。

青,取之於籃,而青於藍。(於,介詞。前者引進動作的處所,作“從”講;後者引進比較對象,作“比”講。)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於,介詞,引進動作對象,作“對”、“向”講。)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者,代詞。組成名詞的“者字結構”,作“的人”講。)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助詞,錶停頓,並提示下文要說的原因。)

知明而行無過矣。(而,連詞,表並列,可不譯。)

吾嘗終日而思矣。(而,連詞,表修飾,可譯作“地”。)

假輿馬者,非利是也,而致千里。 (而,連詞,錶轉折,相當於“卻”、“可是”。)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而,連詞,表順承,相當於“就”、“於是”。)

雖有(又)槁暴(曝),不復挺者(通假字)

君子生(性)非異也 (通假字)

則知(智)明而行無過矣 (通假字)

7、 學生討論,老師引導歸納文章寫作特色。

①大量運用比喻闡明事理,是本第一大特點。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體,深入淺出,使人易於瞭解和接受,提高表達效果。第二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重要意義;第三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個比喻,說明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些比喻有的用同類事物相襯托,如:“登高而招”與“順風而呼”,“假輿馬”與“假舟楫”,“積土成山”與“積水成淵”;有的用相反情況相對比,如“騏驥一躍”與“駑馬—卜駕”,“朽木不折”與“金石可鏤”等。比喻說理明白透徹,深入具體,使人信服。

②論證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後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後歸結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於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後反,有時先反後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③語言特點:多用對偶,夾用排比,也是一個特點。排比句使文章氣勢充沛,說理流暢。本文中排比句與大量對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齊對仗、節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反映了苟文議論透闢、筆勢雄健的特點

語文課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委、補”等8個生字,會寫“員、青”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願意爲他人服務。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理解爲什麼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裏就響起一片掌聲。

【教學設想】

本課識字量不大,可以在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採用交流讀與評價讀相結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識字。“我選我”,這是多麼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說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小學生,“我選我”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選勞動委員這件事情本身。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對自己要有信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質疑課題導入

1、板書課題,學生質疑,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

2、學生暢所欲言。

二、初讀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互相正音。

3、小組分自然段朗讀。

4、全班齊讀。

三、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想一想,“我選我”這句話是誰說的?我選我幹什麼?

2、再自由讀課文,告訴大家自己讀懂了什麼?

3、指導有感情朗讀。

4、討論交流:

爲什麼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裏就響起一片掌聲。

⑴自由發言。

⑵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進一步體會。

四、創造性的演讀課文

1、師生表演。

2、小組內表演。

3、各組推選優秀“老師”、“王寧”上臺表演。

五、認讀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已經和生字成爲好朋友的大聲叫出朋友的名字。

2、找一找:

師出示生字卡片,生從文中找出它的朋友,並叫出他們的名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出示帶有生字的`短文,引導學生讀一讀,鞏固生字。

二、讀課文,回憶課文內容

1、齊讀課文。

2、發表見解:你認爲王寧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三、找優點

1、小組內互相說說同學的優點。

2、集體交流。

3、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優點。

4、教師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因此,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

四、句子訓練

1、課件出示:

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

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是李小青。

2、學生練習讀。

3、仿照例子說句子:

課件出示:

劉爽是我的好朋友。

小明是我的同桌。

4、學生練習。

五、學寫生字

1、小組討論課後“我會寫”中的生字,應該怎樣寫才能寫得漂亮一些。

2、集體交流,互相提醒,教師範寫點撥。

3、學生描紅仿寫。

【板書設計】

愛勞動

王寧有禮貌我選我

關心集體

【教學後記】

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較感興趣。識字放在熟讀課文之後,學生掌握較好。在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時,也是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爲主,從效果上看,二年級的孩子對課文的理解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還應適當進行引導,逐步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從課文延伸到實際生活,讓學生髮現自己以及別人的優點,增強自信心。課後的讀讀說說,在讀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有的同學有時會出錯,應多加練習。

語文課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熟悉“棗、淺、禿、忍、唄、雖、乘、思”8個生字,會寫怎、思、穿、彎、比、服、淺、漂、啦、啊“10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3、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優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學難點: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優點。

教學過程:

一、感知生字:

(1)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文,邊讀邊畫出生字。

(2)師:現在我出示字卡,同學們找出帶這個字的詞和句讀給大家聽。

(3)師:指導學生看清聲母讀:棗、雖、思、乘。提示:“思”在“意思”一詞中讀輕聲,看清韻母讀:忍。

(4)師:現在聽老師範讀課文(聽課文錄音),注意老師的口型。

二、識記生字:

(1)出示要求認識的生字,讓學生自主識字,說說自己認識了哪個生字,是用什麼辦法記住的。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黑板上這8個生字,現在同桌之間說說在老師教之前你認識了哪幾個字,告訴同桌你是怎樣記住的?

(2)師:誰來說說你最喜歡和哪個生字交朋友?爲什麼?目的'是讓學生在組詞說話中識記生字。

(3)師:現在呢我們來開火車認讀生字。讀之前,先以小組爲單位做準備,特別是要幫助不會認的學生想辦法認字。

三、鞏固生字:

(1)鞏固會認的字: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已經學習了許多的字,現在就讓我們來回憶一下已經認識的生字,看誰說得多。

遊戲1:聽音出示字卡。(老師讀生字,學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誰找得又快又對。)

遊戲2:組字。

禾+幾=(禿)口+貝=(唄)口+蟲=(雖)田+心=(思)

(2)鞏固會寫的字:

師:本課要寫的字較多,其中,左右結構的有六個,上下結構的有四個。因前幾課要求寫的字大多是左右結構的字,所以,本課左右結構的字老師就不再詳細指導了,重點教一下上下結構的字。

“怎、思”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導,重點指導“心字底”的寫法。左點不能寫成撇,中間一點要寫在豎中線上,右點要寫在臥鉤的外邊,臥鉤一定要“臥倒”,不能寫成“豎彎鉤”。“穿”字的特點是上寬下窄,上短下長。“彎”字的特點是上寬下窄,下面比上面略長一些。教師在示範書寫時,要提示學生先仔細觀察然後再仿寫。

師:現在同學們可以嘗試着抄寫課後“讀讀抄抄”中的詞語,同桌互相檢查、訂正。

四、佈置作業

課後抄寫今天學的所有生字,一個寫一行。

語文課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本課生字8個:竿、葡、萄、紗、藤、獎、勤、爽;積累詞語6個:爬竿、葡萄架、綠藤、勤勞、涼爽;能正確書寫5個漢字:竿、葡、萄、獎、勤,並記住字形。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嘗試讀出人們對夏天的喜愛之情;能背誦全文。

3、能瞭解詩歌內容,從詩的字裏行間中體會人們對夏天的喜愛。

重點和難點:

1、獨立認識8個生字,用有效的方法識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中透露出的對夏天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揭示課題

1、比較組詞:復—夏

2、直接出示課題:夏天

3、指名讀,齊讀。

4、師:在你的眼中,夏天是什麼樣的?請你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形容你眼中的夏天。

5、課文是一首兒童詩,採用擬人化的寫法。這樣的.夏天又是怎樣的呢?

二、感知課文

1、聽課文錄音,你見到夏天了嗎?它到底在哪裏?

2、交流、板書:樹上、葡萄架上、牆上、小山坡上

3、學習生字:葡萄

三、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有能力的同學,試着讀流利。

2、學習生字:竿藤獎爽勤。

注意:勤,前鼻音;

爽,知道筆順;

比較:藤——騰。

3、把詞語送入課文,指名分節讀課文。

4、讀了課文,你找到夏天了嗎?它到底什麼樣?

5、交流:我像一個活潑的愛爬竿的綠孩子。

6、我愛爬竿,爬到了哪兒?發生什麼變化?

(1)輕聲讀2、3小節,注意讀出活潑的語氣

爬呀,爬呀,

給樹添上綠葉,

給葡萄架披上綠紗。

爬呀,爬呀,

給牆繞上綠藤,

爬呀,爬呀,

給小山坡穿上綠衣。

說明:

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很重要。目前,學生朗讀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拖音。而本篇課文的文字琅琅上口,又都是簡單句,充滿童趣的場景非常適合朗讀。所以,圍繞“活潑”兩字,教師要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朗讀指導。

7、你喜歡這個活潑的孩子嗎?爲什麼?

8、大家都喜歡這個活潑的孩子,都在誇獎他。學習第4節。

注意朗讀指導:我們看她不見,摸她不着。

四、複習與拓展

1、再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背一背。

2、在你的眼中,夏天像什麼?它給你帶來了什麼?

語文課教學設計9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9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王二小是爲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光榮犧牲的小英雄。教育學生熱愛小英雄,學習小英雄。

【教學重點】

重點是通過課文學習,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機智、勇敢地和敵人作鬥爭的。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記本課生字。

難點是有些詞語學生不容易理解。

【課前準備】

1、掛圖或投影片。

2、生字詞卡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八路》講的是一個勇敢的、愛學習的小八路。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講兒童團小英雄王二小機智勇敢地和敵人作鬥爭的課文。

你們知道什麼是兒童團嗎老師告訴你們: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建立的少年兒童的組織,叫兒童團。參加兒童團的孩子叫兒童團員。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兒童團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1、藉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要看清拼音,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己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讀音。讀過以後,在課文中畫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讀音,提醒學生注意“王”的韻母是後鼻音。“常”的聲母是翹舌音,韻母是後鼻音。“軍”、“前”、“面”三個字的韻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和指導長句子的停頓。

四、教師範讀:(或放朗讀課文的錄音)

討論:

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只要意思大體上說正確就行。)

五、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提問:

王二小正在幹什麼?

(板書:放牛、放哨)

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兩件事同時做,書上用了什麼詞把它們連起來(用“一邊……一邊……”連起來。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兩件事同時做。這麼做不耽誤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護,幫助八路軍放哨,監視敵情。)

4、指導朗讀:

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要讀出讚揚的語氣。

5、輕聲自由讀第2自然段:

討論:

敵人爲什麼叫王二小帶路(敵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敵人以爲王二小是個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給八路軍放哨。)

結合學生看過的影視片,理解“掃蕩”。

6、指名朗讀第1、2自然段。

7、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第3、4自然段。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幾個問題:

⑴ 哪個詞語最能體現王二小機智勇敢的精神(“順從”是聽從的意思。“裝着順從”是假裝聽從。這是爲了讓敵人想念他。這樣就能把敵人帶進八路軍埋伏圈,然後消滅掉。)

⑵ “埋伏圈”是指周圍有八路邊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說明周圍都是八路軍,敵人被包圍了。

⑶ 爲什麼稱王二小是小英雄(他爲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而光榮犧牲了,所以稱他是小英雄。)

8、指導朗讀:

“王二小裝着順從的樣子/走在前面,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加點的詞要重讀。要表現出王二小暗中喜悅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殺害了……”要讀得低沉,表達出沉痛、惋惜的心情。

9、齊讀第5自然段,要讀出八路軍取得戰鬥勝利喜悅的心情。

六、朗讀全文(齊讀、指名讀)

語文課教學設計10

【方案一】

〖教學角度〗

說讀──以多角度的“說”促進對課文的理解。

〖主要教學步驟〗

1、播放配樂朗讀,凝神、靜聽、感受。用概括性語言說感受。

2、自由誦讀:

教師導引:本文是一首抒情散文詩,也是一幅富有流動感的畫。用描述性語言說畫面。要求展開聯想和想像,具體描繪暴風雨孕育圖、暴風雨迫近圖、暴風雨來臨圖。

3、教師提出“我爲課文配插圖”的創意。學生分組給三幅圖配畫。

4、展示優秀插圖:

用解說性語言說“圖”。解說中,教師設疑探討,如不畫海鷗、海鴨、企鵝怎樣?畫面色彩、比例調配有何特點?三幅圖主體與背景有何變化等,以領悟畫意,探討手法,挖掘海燕形象的典型意義。

5、在理解內容、把握形象、明確手法基礎上誦讀回味。用抒情性語言表達對海燕的讚頌之情。

【方案二】

〖教學角度〗

寫讀──獨立感知課文材料,將個性化閱讀體驗用“寫”進行表達。

〖主要教學步驟〗

1、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激發朗讀興趣。

2、自由朗讀。要求放聲動情,讀出詩情、詩意和詩味。

3、組織“寫”的層進訓練。分塊操作:

⑴引導對朗讀技巧、語言妙要、手法運用作“賞析式”評寫:

①讀評重點字詞句段,就重音、語速、停頓、層次、情感作標註,寫朗讀要領提示。

②選讀喜愛的語句,揣摩品味,寫“一句話的品評”。

③研討對比、烘托、象徵手法的'妙用。寫“一段話的手法評析”。

⑵就課文內容進行創造性的“寫”:

①給本文擬寫副標題;

②寫一句話的海燕素描;

③發表一則“海燕的宣言”;

④抒寫海燕(或其他海鳥)啓示錄。

4、寫作,交流。

語文課教學設計11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麼,有什麼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就隨着作者的介紹去認識一種動物。請看錄像,提問: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板書課題“鯨”。)

3、你們知道它爲什麼叫“鯨”而不叫“鯨魚”呢?看上去明明是魚,怎麼又不叫魚呢?你們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解這個謎。

二、自由朗讀,自主學習

1、按要求自讀、自學:讀課文,要求正確、通順;生字會讀、會認、會寫;理解字義、詞義,不會的;想一想課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問題。

2、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你知道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有待探討。(教師巡視點撥,根據需要可出示學生所需資料。各小組歸納整合不懂的問題。)

3、全班交流自學所得:

(1)生字的讀音及書寫:(“肺”的右半部不要寫成“市”)

(2)聯繫上下文理解部分詞語:垂直、捕獲、寬敞、傾斜、適應、比較、胎生哺乳動物、鰭、吞進。

(3)朗讀課文:(師生探討某些句段的讀法。)

(4)整體感知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鯨的形體、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可以用詞語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4、各小組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教師小結,完成作業

自主讀課文,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聽寫本課生詞,同桌互相批改,錯的訂正一遍。

2、指名說一說本課大意後,引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就用自學的方式來了解鯨的形體、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

二、自學、小組交流、全班探討,突破重難點

1、自學,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自學提示:

(1)課文從哪幾方面講鯨的特點的?具體說說每一方面的內容,可用結構圖表示。

(2)作者爲了說明鯨的某一特點,用了怎樣的方法,用什麼好處?

①鯨的特點:形體大:兩千──十六萬公斤。

②進化過程:“陸地”──“淺海”──“海洋”。

③種類:鬚鯨、齒鯨。

④生活習性:食物、呼吸、睡覺、繁殖。

2、把你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和小組同學交流。

3、全班探討,突破重難點:

(1)探討一:鯨的形體很大

①從哪裏可以看出鯨的大?

②作者用怎樣的方法說明鯨的形體很大?有什麼好處?用了舉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的方法來說明這個特點,具體清楚,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③把你的感受讀給大家聽。

(2)探討二:鯨爲什麼不是魚

①鯨是哺乳動物。

②爲什麼形體像魚?進化過程:“陸地”──“淺海”──“海洋”。

③鯨是怎樣由陸地生活逐漸適應了在海洋生活的?

④從鯨的進化過程可以看到什麼?想到什麼?鯨的進化過程與人類由類人猿進化而來一樣需要了很長時間,找出描寫時間的詞。

⑤課件出示鯨進化過程示意圖,讓學生看圖複述鯨的`進化過程。

⑥聯繫上下文還從哪看出鯨是哺乳動物?用腮呼吸、胎生、用母乳餵養。

(3)探討三:鯨的種類與食物

①說說鯨可以分幾類,是根據什麼來分的?齒鯨:大魚和海獸;鬚鯨:蝦和小魚一頓兩千公斤

②鬚鯨、齒鯨的區別。(課件出示)

(4)探討四:鯨的生活習性

①文章中介紹了鯨的那些生活習性?食物、呼吸、睡覺、繁殖。

②請你用不同的形式向大家介紹:呼吸出的水珠形狀可以描述,可以畫圖。看課件認識鬚鯨和齒鯨呼氣噴出的不同形狀的水柱。鯨睡覺的方式也可以用圖畫表示。

③作者用哪些方法來說明鯨的生活習性?數字法、舉例法、對比法。

④再讀課文:想想鯨有哪些特點。讀課文的時候,通過語氣、速度的變化,突出和強調鯨的這些特點。

三、你還知道鯨的哪些知識?介紹給大家

四、回顧總結全文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選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背下來。

2、自己整理筆記。

3、根據課文內容和自己蒐集的資料,以“鯨的自述”爲題寫一篇短文。

語文課教學設計12

一、明確小組分工

合作學習需要小組成員對自己的學習和小組內其他成員的學習一樣的負責。這種精神對小學語文的教學還有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都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這樣的思想,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

其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語文成績、學習能力以及每個人的性格提前分好組。每個小組中差生和優生應該分佈均衡,這樣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從而共同進步。教師還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特點來分配職責,這樣讓學生在感受不同角色不同職責帶來不同體驗的同時,也可以鼓勵小學生積極主動的加入到活動中去。

比如,在學習《田忌賽馬》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四人一組的形式進行表演,在討論之前選出一個人作爲導演。在全班討論之後,分組表演時,提醒其他小組和導演,仔細觀察別人的神態和語言。通過這樣安排,教師就能給每個學生安排適合自己的角色,時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去。

二、合理把握合作學習的時間和內容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鼓勵學生獨立、主動的'進行學習,合作的前提要求學生學會自己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在很多時候,學生還沒有充分的思考、交流、表達和學習,甚至學生的思維還沒有交流,教師就結束了合作學習活動。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學生在進行討論、合作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建議,讓學生從中提升自己的知識與能力。

在平時的時候,教師也應該重視培養學生去自主學習,主動的去學習,感受課本課內和課外的知識。這也是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的一個前提。

小學生是一個剛剛接觸知識以及認知的時候,對於很多的事物不瞭解,或者很片面,對於交流學習有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存在,當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與意見的時候,老師應該進行一定知道,怎樣進行討論,應該從哪些方面,定一個打的基調,這樣使得學生的討論目的更明確,這樣鍛鍊幾次,就會使得學生找到技巧,對於之後的學習任務能夠非常好的完成。

三、培養小組長

小組學習和合作必須有一個小組長,以防小組合作學習時過於盲目,使合作學習流於形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小學生在課堂上自制力較差,容易坐立不安,活潑好動。因此如果小組活動中沒有紀律,就會導致組織渙散,沒有合作的氛圍,從而學習事倍功半。

教師們不難看出,在一個小組的團隊當中選出一個小組長是很重要的,小組長在整個的活動中應該擔當很多方面的責任:第一,組織組員進行相應材料的按時蒐集;第二,對於大家的材料進行梳理,這樣確保材料在一個可控的範圍之內,避免跑題;第三,能夠很好地起到溝通作用,使得小組的動態能夠及時的與老師交流;第四,督促職責,小組長應該知道自己的責任,對於每個認得學習進行監督幫助。

小組長的在教師們的學習當中非常的重要,老師應定要選對人,並且針對於教學需要,以及自身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一個好的小組長的成長需要的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閱歷的成長,對於整體的教學,以及孩子日後的成長都是很重要的,目前很多地方的教學都已經開展起了針對於學生的能力,以及這樣的模式,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語文課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瞭解與作者有關的文學常識,識記並理解文中的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結合時代背景,通過初讀讀內容,精讀品語,朗讀悟情感三個環節來理解主旨,品味感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作者對生命的熱愛與讚美,逆境之中也要堅強與樂觀,體會自己生活中生命的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主旨,品味文中富有感情的句子和段落,體會作者對生命的態度。

教學難點:

生活中理解生命的意義。

教法及教學手段:

1、教學法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開頭以創設情境先聲奪人,調動學生的情感。整節課將以“自主、合作、交流方法最終完成教學任務的重難點。

2、教學手段:以多媒體課件爲輔助教學手段,用視覺和聽覺調動學生裝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明析教學環節。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語:一個時代一首歌,今天的我們是“陽光總在風雨後”歷史的昨天了有一個歌,讓我們來聽一聽,看一看,你有什麼感想?

2、播放視頻《英雄讚歌》,讓學生從視覺與聽覺上產生共鳴。

師語: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寫到“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好,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回顧歷史,展現在我們眼前的英雄們爲了人民,爲了革命,爲了一個正義的信念,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取人民的勝利,哪怕失去自由也會樂觀面對,保持一個革命樂觀的心。堅定正義一定會打敗邪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羅莎.盧森堡的《獄中書簡》,聆聽她心聲。

二、展示教學目標,明確本課任務

三、預習交流

1、字詞交流。

2、資源交流。(對作品、作者及時代背景進行簡介,在此教師強調特定的時代背景)

(設計理念:本課設計爲一課時,所以字詞、資料收集整理由學生預習時完成,教師只起一個輔助檢查作用,時代背景要強調,這樣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及主人公思想的理解)

四、讀、品、悟

(一)初讀。

生默讀課文,概括內容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二)品讀。

生根據問題提示,精讀課文,畫出三個畫面經典語句。

1、“拯救了這條生命我多麼高興啊”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2、楊絮飄飛的景象,此美景在革命者羅莎眼中具有怎樣的特殊含義?

(三)研讀。

1、師生找出作者情緒最高漲的段落進行賞析。

2、師範讀課文,創設閱讀情境。

3、生朗讀體會作者高尚情操。

4、小組合作探究下列問題。

(1)“它要壓倒雷聲,唱亮昏暗”是鳥的感覺還是人的感覺?作者失去人身自由,爲什麼沒有陰鬱的感覺?

(2)“夜鶯的歌聲,像燦爛的銀光,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爲什麼可以這樣形容?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情境地創設有許多,但最有效的莫過於教師示範讀,爲學生引路,指導學生讀出作者要表達的.內心情感。合作探究問題只起拋磚引玉作用。爲第三小題:學生質疑引路,學生只有發現問題纔會有所思考,有所收穫。這一環節,也有很大風險:

(一)生沒有問題,

(二)問題過於刁鑽,師答不出。但不管怎樣都要給學生一個機會,給自己的一個挑戰,讓學生明白,只有善於提問,發現問題,才能更好的學習。過程的價值遠遠大於結果)。

五、小結

作者這樣一個革命者雖然身陷囹圄,卻不悲觀失望,以其細緻的觀察、生動的語言、細膩的情感,以一個革命者博大的胸懷和女性的愛去感受生命的可貴,並寄託了其堅強不屈的性格和堅定不移的信念,這些無不是革命樂觀主義的體現。

六、拓展延伸(任選其一)

1、展示一下你收集到有關作者的名言。

2、請寫出羅莎盧森堡給你的感想。

3.以“生命”爲開頭,寫一段話,展示你對生命意義的理解。

七、作業(任選其中二個)

1、積累: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續寫拓展中的第3題。

3、收集有關革命英雄的事蹟。

語文課教學設計14

一、“自讀、自悟、自主表達”是教學中的主要活動模式

這幾項活動,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相互滲透,彼此相關。自讀是培養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重要形式。它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地閱讀,包括自主地選擇閱讀方式、閱讀的內容。教師通過激發興趣、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策略選擇閱讀的方式:個人讀、集體讀、分角色讀,朗讀、默讀,邊讀邊思,邊讀邊問、邊讀邊交流等。自悟即自我感悟,指在大量感觸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領會蘊含語言文字之中的奧妙、韻味、言外之意。小學語文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必須強調大量地感觸語言文字材料,培養語感,領悟文章的含義、作者的感情及表情達意的方法等。語言學習是以形象思維爲主,教師的提問、分析、講解不能代替學生的領悟,每節課必須留有足夠的時間“空白”,讓學生靜思、自悟,還要常常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啓發,在研討探究的情境中有所領悟。

語文課堂教學的自主表達方式是讀、說、寫、唱和畫。自主表達是在教師的點撥、啓發、引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對學習成果運用不同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中進行表達。如感情朗讀,口頭表述,寫學習心得,表格、提綱,甚至是體態語言、音樂、圖畫等各種方式表達學習成果。

自讀、自悟、自主表達是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三項基本活動。由讀開始,以讀促悟,由讀而引發表述,以述啓讀,以述引悟,三者既是相對獨立的活動,又是和諧統一的學習思考過程。

二、激趣、巧導、樂學課堂教學模式

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處於9到12歲。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動、愛表揚、愛模仿等特點。一些新鮮的.事物最能引起他們的注意。重視別人的表揚,不怕犯錯,模仿能力比成年人強。記憶力好,愛玩,愛唱,愛遊戲,愛活動。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特點,激發學生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開口說的習慣,提高聽說的能力,把一些枯燥無味的知識融入到唱歌、遊戲、情景對話、表演等學生喜歡的活動中。

課堂教學強調全體學生作爲主體的投入和參與,理想的目標是:在教師的巧妙引導下,全體學生興趣濃厚地參與教學活動,十分投入地進行語言的“四會”訓練。師生在一種教、學、玩的氛圍中進行知識的教授和學習。那麼,怎樣使語文課堂教學達到這種境界呢?根據主體教育思想的要求,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學習認知規律,在教學中我們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即“激趣”。興趣是人對事物積極探究認識的心理因素,有了興趣,纔會認真地學和研究。巧妙地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即“巧導”。巧妙的引導能使複雜的知識變得容易理解,學生不會有厭煩的情緒。“樂學”即快樂地學習。這種學習境界是通過各種活動,例如唱歌、遊戲、情景對話、表演等,讓知識在良好的師生互動交際中融會貫通。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互動過程。學生學習的興趣一方面來自於本身對新知識的好奇的心理,另一方面是受老師與外界的刺激。課前,老師首先要安定學生的情緒,營造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把學生引導到主動學習境界之中。在課堂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軟件、人物表演、動作、圖片、實物、幻燈、錄音、簡筆畫等多形式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在溫故知新的過程中,與要學習的新知識之間作巧妙靈活的銜接,讓學生多歸納總結,並正確使用。

三、自主、協作、探索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新的教育思想呼喚與之相適應的新的教育模式,特別是語文課堂教學,要堅決摒棄學生對知識現成接受的傳統模式,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動探索知識,爲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合作探索、勇於創新的天地。爲此,我們探索的自主、協作、探索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衝破以傳授知識爲主的先講後練的傳統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嘗試爲核心的先練後講的現代教學模式。教學中教師先提出嘗試問題,讓學生嘗試解決,由於沒有現成的答案,沒有思想束縛,學生可以這樣試,也可以那樣試,爲學生創新留下空間。

自覺參與課堂教學模式,如“自主參與,自能讀書”小學語文精讀課文教學模式;“本生活自表達互交流”習作教學模式;自主發現,自覺探索,合作學習拼音教學模式;“自覺探索,認識發展”語文概念教學模式;“引、探、議、用、創”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自學、整理、應用語文複習課教學模式;“激趣、巧導、樂說”語文教學模式;引導、感受、自主教學模式研究;“愉快參與,自覺實踐”的教學模式;自主實踐,拓展想象,培養創造力教學模式,等等。豐富的課堂教學模式,爲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輕負擔、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在我校得到了廣泛應用。

語文課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1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是: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

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思想貫穿於初中語文的六冊書,三個階段。《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品,也是“五四”以

來的散文名篇,是表現父子間相憐相愛的感人之作.2 這篇文章講述了多年前父親在浦口車站送兒子北上讀書的情景 ,卻永遠

的烙印在讀者的心中,永生揮之不去。

學情分析

優勢 :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

弱勢:課堂聽講精力集中不會超過15分鐘,回答問題較少通過大腦思考。

措施:精講多練,講課時間不超過15分鐘,練習以讀爲主,穿插口語、書寫訓練。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抓住通過“背影”這樣感情聚焦點,展現人物心靈的寫法。

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本文表現的父子情深,聯繫自身,淨化心靈,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透過文章細緻的人物描寫,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難點:品味樸實無華的語言,體會深情無限的意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絕大部分的人對自己的父親是有相當深厚的感情,天下最親的莫過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每個父母對子女都具有真摯的寵愛之心,精心養育子女,殷切盼望他們長大成才,望子成龍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他們對子女的愛具有無比高尚的情懷。由此,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父母印象是深刻無比的。那麼,作家朱自清先生對自己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描寫父親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樣刻畫其父親形象的。

《背影》作於1925年10月間,屬於一篇回憶性散文,他介紹了八年前與父親在浦口火車站分別時的情景,表現了父親愛護兒子的深摯感情,抒發了自己在生活貧困、精神壓抑的境況下,對父親的倍加懷念之情。

(二)學習正文

1.打開課件,放範讀錄音,然後再讓學生自讀課文

聽讀要求:

(1)放錄音時,學生注重聽課文抑揚頓挫的變化,特別是“父親”說的話。

(2)讓學生自讀課文一遍,要求學生把自己扮成作品中的“我”想象父親當時的言語、行動、神態,體會“我”的心情(悲痛、自責、感動、懷念),在朗讀中將此景此情表現出來。

2.師生共同活動,分析文章結構

學生在朗讀課文後,分組討論文章結構;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明確。

第一部分:寫自己懷念父親,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一部分只有一句話,直抒胸臆,開宗明義。

第二部分:回憶往事,追述與父親在火車站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護兒子的真摯感情。

第三部分:寫自己與父親分別後對父親的懷念之情,與開頭相照應,直抒胸臆,表達情懷。

3.學習第一部分(討論式)

提問:本文開頭爲什麼說“我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呢?學生思考後作答。

明確:

文章開篇點題,開宗明義。作者對自己的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背影。“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說明父親的背影印記着其一生的勞碌,他一生的奔波都從其背影上展現出來。父親爲兒子前前後後地忙活,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護之情,蘊含着千絲萬縷的父子溫情。全文從這個“最”字上引發故事,追述了作者對父親終生難忘的往事,給人印象較爲深刻。

4.學習第二、三部分,這是全文的重點(採用講析式與討論式)

這兩部分是全文的主體部分,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分組討論,然後教師進行點撥總結。

(1)提問:文中所刻畫的那個肥胖的、穿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行路蹣跚的父親的背影,給人留下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印象。用語不多,爲什麼會有這樣強烈的藝術效果呢?這主要是作者善於捕捉特定情景中最富有表現力的細節來刻畫形象,抒發感情。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後請同學們畫出文中四次寫到的背影、四次寫到的流淚及兩聲的唉聲嘆氣的句子。

四次背影:

第一部分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有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我看見父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去,再也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四次流淚:

那年冬天,我從北京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去,再也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兩次唉聲嘆氣:

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2)提問:講析四次描寫到的背影、四次流淚、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探討:四次描寫背影的意義

第一次,開宗明義,引起下文,懷念父親的濃重氣氛籠罩全文。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細緻具體描繪背影,着力突出了真摯深厚的愛子疼父之情。第三次,是父子分別時,望着父親的背影而生悲哀不捨之情。第四次,讀父親的信,浮現父親的背影,進一步抒發對父親的真摯情感,照應開頭,結構嚴謹,使文章顯得完美極致。

探討:四次流淚的意義

每次流淚的境況不同,作者的心情不同,抒發的感情也不同。層層深入,把感情一步步推深,更進一步增強了其感染力。第一次,徐州見父,祖母去世,父親交卸了差使,家境貧困加劇,禍不單行。流的是悲痛的淚。第二次,目睹父親爲自己買橘子,年老體笨,步履蹣跚,衣着寒傖,爬上攀下,情真意切,流的是感動的淚。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時,難捨難分,悲痛難言,難過得流下淚,流的是悲哀不捨的淚。第四次,北平讀信,想念父親,浮現出父親的背影,流的是懷念的淚。四次流淚,四次抒情,輕輕加深,逐步推進。

探討: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第一次,敘述父親反覆叮囑我要小心並好好注意自己的處境,“我”認爲父親有點迂。並且用了一句反語,其目的是欲揚先抑,更好地展現了父親對自己的關愛之心。第二次,懷念父親之情較急切,不能控制自己。更進一步抒發了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三)總結

從全文來看,父親處境淒涼艱難,內心悲痛難過,苦不堪言。但仍沉着平穩,還勸慰兒子不必難過,卻偏要到車站送兒子,他體笨蹣跚,樣樣事情還要自己幹。心甘情願爲兒子做一些瑣屑之事,老境頹唐卻惦念兒孫。作者起初對父親缺少理解,抱怨並暗笑他有點迂,後來才轉變到對父親的理解,認識到父親對自己的疼愛,進而抒發了對父親的真摯感情。

【板書設計】

背 影

朱自清

四次寫背影:

一次:懷念父親,總領下文。

二次:車站買橘,表現愛子疼父之情。

三次:車站分別,表現對父親眷戀之情。

四次:北平讀信,表達懷念之情。

四次寫流淚:

一次:悲痛之淚。

二次:悲哀不捨之淚。

三次:感動之淚。

四次:懷念之淚。

兩次唉聲嘆氣:

一次:對父親認識的變化。

二次:對父親倍加懷念。

明線:到徐州見父親──回家奔喪──南京分別──北平讀信。

暗線:思想感情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