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3篇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3篇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1

教材把握與目標確定

本文選自林海音小說《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部分。文章塑造了一個可親可敬的“嚴”在其外,“愛”在其內的爸爸形象,他期望“我”長大、懂事,卻含而不露,在“我”的成長曆程中起到了留下了深深的記憶,對“我”的成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爲如此,在畢業時“我”成了優秀學生;聽到爸爸辭世的消息時,“我”表現出驚人的“鎮定”、“安靜”。這何嘗不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所結出的碩大果實呢?全文充滿了“我”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而又深深的眷念之情。文章的內容很貼近學生的生活,是激發學生的情感,正確對待成長過程中師長的教育的極好材料。

從藝術上看,文章至少有三點值得欣賞:

一是雙線並行,交相輝映。文章以爸爸愛花和畢業典禮兩條線貫穿全文,一主一副,副線對主線進行烘托、映襯,推動情節的展開,使“我”和“爸爸”兩個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輝;

二是題目語帶雙關,含而不露,哀而不傷;

三是前後照應,恰當埋下伏筆。對爸爸的病危、瀕死,多次運用伏筆進行暗示,把即將喪父的感情一步步推向極致。

基於教材的分析,按照新課標“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和“語文教學要注意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要求,本文的教學擬從內容的把握到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進而通過感悟文章的表現形式,而達到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點,因而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爲:

1、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悟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提高對成長過程中正確對待師長的教育的認識。

3、探究文章的寫作特色,領悟語言的含義,培養自主探究和質疑的習慣與能力。

教學時數

課前預習

1、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從網上查找《城南舊事》或找《城南舊事》影碟進行觀看。

3、蒐集作者的資料,瞭解作者。

教學環節與策略

第一課時

一、預習檢查

1、學生談《城南舊事》看後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2、交流課前蒐集到的作者相關資料:學生交流後,師作簡要概括總結。(將《城南舊事》簡介、作者簡介配上相關圖片投影在屏幕上,讓學生閱讀)

二、導入

1、媒體播放朱自清《背影》中“望父買橘”片段,創設情境。

2、導語:母愛如和煦的春風,溫暖而輕柔,讓人誇讚和難忘,而父愛是“平靜的水波深處的激流”,同樣讓人產生心靈的震撼,《背影》中的父親如此,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一位父親也是如此。

三、整體感悟

1、標題初探,屏幕出示問題:你在沒有讀文之前,看到標題產生了哪些感想與疑問?(此環節只要求學生有疑並存疑,以激發對文章感悟的動機。教師只在積極思考方面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帶着問題讀書)

2、感知全文: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疑問通讀全文,讀後交流自己疑問解決的情況,並且提出新的問題。(學生交流後給予適當的總結,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視具體情況告訴他們隨着下面的學習,一部分問題可以在課堂上領會,課堂上沒有領悟到的問題在課後再予以解決)

3、引導感知:

快速朗讀全文,投影出示引導問題:

⑴談談你對文中爸爸的印象,說說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⑵文中哪些內容體現出“我”長大了?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爸爸”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結合相關內容作些具體分析。

提示問題的解決方法:

⑴問題:先讀出與爸爸有關的事,逐個分析,再歸納起來。

師生一起找出第一件事:“我”賴牀不起時,爸爸打“我”。“我”上學去,爸爸給“我”送衣服、送錢。

分析:爸爸表面嚴厲,實際上充滿愛心。由此示例引導,其他方面由學生自己解決。教師總結出“重感情、特別愛花”。

⑵問題:先思考“爸爸”與“我”之間發生了哪些事?再思考這些事與“我”的成長有哪些聯繫?最後把這些內容歸納起來。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幾個人一組合作,共同討論完成。

學生討論交流後,教師作歸納總結:“我”長大了,是爸爸嚴厲背後的愛的結果。

4、體驗深化。

投影出示:以“重新認識父親”爲話題,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通過上述探究後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導引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嚴中有愛的父親,得到了不少的教益,這只是完成了對課文內容的領悟。這篇文章在寫法上也有不少值得欣賞的地方,我們何不來欣賞一番呢?請大家自己先談談對文章寫法上的一些初步感受,讓大家學習學習。

二、研讀賞析,自主合作探究

1、投影出示研究問題,自由讀文,進行探究:

⑴怎樣理解課文的標題?“花”在文章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⑵文章既寫了眼前的事,又寫了過去的事,文中回憶的事是怎樣引出的?

⑶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不久於人世的?

討論點撥:

⑴問題:從課文內容上看,標題的“花”僅僅是指花嗎?文中哪些地方寫到了花?細細思考一下它們的作用。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探究結果:標題一方面指爸爸中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點出了爸爸離開人世,語帶雙關。“花”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⑵問題:共同讀出眼前的事和回憶的內容並進行分析。

示例引導:

由衣襟上的夾竹桃想到住院的爸爸引出探望爸爸的情形。剩下內容由學生自由討論解決。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歸納明確(投影出示具體內容)。

⑶問題:提示:運用伏筆的方法進行暗示。

2、語句品析。

⑴細讀“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呢!”聯繫課文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理解。

⑵讀文章末尾“我”默唸的話,說說它的含義。

⑶回顧課前疑問的領悟情況,討論解決尚未明白的問題。

3、跳讀課文,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談談體會,把自己發現的一些新問題提出來讓大家討論討論。

三、課堂小結

談談本課學習後的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後,師從內容、情感和寫法上進行總結。

四、延伸拓展

以“我成長中的師長”爲話題,完成一篇小作文。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2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

這篇小說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抒寫了成長的體驗,文中童年的故事、成長的感受能很快激起學生共鳴。教學時不必囿於課文分析這分析那,宜通過反覆朗讀讓文章的情、理自然注入學生心田,再引導學生以“長大的感受”爲契合點銜接課內外,從他人的故事和文章中獲得有益的啓迪。

【教學步驟】

一、反覆朗讀課文

速讀,圈出生字新詞,查閱工具書,落實。

再讀,理解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全文內容。

細讀,體會文中爸爸對女兒的深情,體會作者文字中滲透懷戀童年之情。

自由讀,領悟文章情韻。

二、深入課文,看變化

英子的成長,是通過她的變化看出來的。

請同學們深入到文中找一找,她有哪些變化表明她由一個少不經事的孩童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大人”。

學生結合課文敘述,自由發言,大體上明確英子的長大主要表現爲:

行爲上的進步:過去懶惰,現在勤勉了;過去不會做事,現在會做許多事了……

心理上的成熟:過去膽小,現在勇敢了;過去懦弱無能,現在獨立而堅強,甚至能處亂不驚遇事從容了;過去愁悶,現在開朗了;過去不聽勸導,現在善解人意了……

三、關聯課內外,說體驗

1、結合英子的成長曆程談談你對成長的體驗:

學生討論,自由發言,與課文所述吻合即可。

從磨練角度:“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不經事,難成人;不闖練,難成才……

從父母角度:父母是孩子成長途中最重要的啓蒙老師。父母的鼓勵和希望是孩子成功之路上最重的砝碼。愛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饋贈。愛能化解一切怨恨。給子女一罐蜜,不如逼他去釀蜜。嚴格的要求和溫暖的'關懷對孩子來說,一樣都不能少……

從苦難角度:苦難是成長的催化劑。苦難是成長路上的仙果。“苦難是人生的老師。”(巴爾扎克)……

成長感受:長大不是年歲的增長,不是年級的增加,長大意味着進步與成熟,意味着更多的責任,更強的能力……

2、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談談你對成長的體驗:

每個人的成長史都是一篇動人的童話、一首怡人的歡歌。想一想你成長經歷中最重要的人,給你影響最大的幾件事,讓你一直銘記在心的幾句話,說說他(它)們是怎樣促進並伴隨你成長的。

學生用“簡單敘事+體驗”的形式說。可從與課文相同角度說,也可說不同的,如自身修養、成長環境、師長教育等。

四、回想發言,集素材

回想同學們的發言,把你認爲有價值的東西寫下來,爲寫作蒐集一點素材。

五、完成一則練筆《成長的感覺》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

本設計用換位改寫的方式,換小英子自己的回憶爲她身邊人關於小英子成長的見聞感受,對課文內容以事件爲分界線作分散改寫處理,訓練學生變換看問題的角度、變換敘事的方式。這一設計意在把繁瑣、機械的教學程序簡明化、靈活化,豐富學生的表達體驗,促進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

【教學步驟】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理解課文內容,概述小英子的成長足跡。

2、體會文中豐富的情感,尤其是父女深情。

二、換位改寫

通過朗讀課文,我們知道課文是以小英子的回憶爲線索串起她成長的經歷的,作爲她身邊的人,溫柔善良的媽媽、性情質樸的爸爸、親愛的韓老師、她要好的同學、一直在她家做事的廚子老高,目睹小英子的成長與遭遇,他們的心理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對課文作換位改寫。

1、選擇改文的敘事者和所敘事件:

提示:所敘事件可是單一事件,如爸爸鼓勵“我”獨自參加畢業典禮、爸爸逼“我”去上學、畢業典禮、爸爸愛花、爸爸鼓勵“我”獨自去銀行寄錢、聞聽爸爸死後“我”的鎮定,也可是以上某幾件事件的組合。

2、確定敘事的方式和側重點:

提示:是沿用倒敘?是敘議結合?是敘親見還是敘耳聞?側重於家庭裏的英子還是校園裏的?或是父女情?

3、給改文擬一個新穎而有情味的題目:

如:《孩子,別怪你爸》(媽媽)、《我的愛,你可能明白》(爸爸)、《一路芬芳的孩子》(老師)、《令人羨慕的英子》(同學)、《我眼中的大小姐》(老高)等。

4、改寫、交流、互評。

三、總結改寫要領

(注:改寫可以換位,當然也可不換位,就以英子的口吻來寫,用內心獨白的形式寫,有側重地寫。如《愛花的爸爸》《我和爸爸的花兒》《雨中情》《驚聞噩耗》《我的畢業典禮》等。)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

有人評說林海音的小說“技巧完美”,本文就是一個例證。何不把此文當作學生學習小說的啓蒙課,以美點欣賞帶動學生探究?即使全是老師分析給學生聽,做個啓蒙的例子也不賴呀。

【教學步驟】

一、反覆朗讀課文,充分理解課文內容

二、美點欣賞與探究

有人說林海音的小說“技巧完美”,你能針對本文作一點美點欣賞與探究嗎?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可適時用問題將探究引向深入,可明確如下一些角度:

一語雙關的文題──一方面實指夾竹桃的敗落,一方面象徵稟性愛花的爸爸的辭世。

插敘的手法──時而寫眼前的事,時而又回憶往事,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

雙線並行的結構──一是以花爲線索貫穿小說始末,二是畢業典禮,兩線相互輝映,既有利於情節的展開,又使兩個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輝。

圓熟的過渡──課文有回憶有現實,但每次憶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發的,因此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

巧妙的暗示──文章沒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瀕死,但文中處處有伏筆,事事有照應,沉鬱的氛圍和喪父的傷痛一直籠罩着全文。

凝練的語言──文中有簡潔而富哲理的話語,有生動而傳情的語詞。

鮮活的形象──文章雖不是以寫人爲主,但人物性格都非常鮮明,媽媽溫柔慈愛,爸爸性情質樸、充滿愛心,“我”聰明懂事、惹人喜愛、卓爾不羣。

三、知識小結與遷移訓練

小結小說欣賞相關知識。

《城南舊事》部分篇章賞析。

(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觀看電影《城南舊事》)

【資料整合平臺】

1、作者簡介(見《教師教學用書》)

2、練筆借鑑:任真妮《長大的感覺真好》(見《作文通訊》2003年第7期)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把握父女之間真摯、深沉的情感。

2、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內容。

3、瞭解記敘的敘事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把握父女之間真摯、深沉的愛。

2、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內容。

[設計思路]

“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滲透在每個教學環節。該設計從探究問題入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幾個思考題的設計,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啓發學生怎樣透過現象看本質:爸爸的責打蘊含着深沉的愛。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取人生的體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給了我們無限的關愛,可用“三春暉”來比喻。我們都會唱《世上只有媽媽好》,不錯,(母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母愛是一泓清泉,讓你在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淨。)

但父愛也是深沉的,(父愛就像那直插雲霄的`山峯,高大巍峨,讓人在孤寂之中有了依靠;父愛就像那一望無際的大海,博大深沉,他能包容兒女的美醜真假。)(父愛是一座山峯,讓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風霜雨雪也沉着堅定;父愛是一片大海,讓你的靈魂即使遇到電閃雷鳴依然仁厚寬容。)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可敬可親的父親吧!與英子姑娘去感受人生的悲涼悽苦,一同體味父親的愛意。

(課前播放錄音帶,創設濃濃的親情氛圍,在悅耳悠揚的樂曲聲中,讓學生產生聯想,引起大家的共鳴,奠定學好該文的感情基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複述故事梗概。

(讀和說的能力是語文的基本功,也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此題的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的朗讀與概括能力,同時幫助學生熟悉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3、出示思考題。

(1)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爲題有什麼含義?

(2)爸爸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3)花在文章結構中起着什麼作用?

(本題旨在讓學生了解象徵手法,雙關修辭。通過對爸爸性格的分析,體驗濃濃的親情,感知父愛的深沉。)

小組討論明確:

該文題目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一方面指爸爸種的花兒凋零了,另一方面指愛花的爸爸離開了人世。爸爸是個教子有方的人,在嚴厲中寓含關愛,鼓勵孩子堅強;很重情感,雨中送夾襖,聽到弟弟遇害急得吐血;情趣高雅,非常愛花。文章多處寫到花,花是作爲線索貫穿全文的。

三、研讀課文,分折欣賞

1、分角色朗讀13—30段,要求讀出角色的性格特點。

2、出示思考題。

(1)、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2)、爸爸責打表明了對“我”怎樣的態度和情感?

(3)、這件事對“我”的成長有何影響?

(本題旨在讓學生掌握刻畫人物常見的幾種方法。鑑於學生情智發育尚不健全,此設計使他們學會透過現象去把握本質,從嚴厲中感悟父愛。)

討論明確:

這段文字作者主要運用了心理描寫(13、14、28段)、語言描寫(18—20段)、動作描寫(22—24段)等,描寫細膩,聲情並茂,人物性格栩栩如生。爸爸的責打,表現對“我”的嚴格要求,從小要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爲“我”上了一堂生動的家教課,對我的關愛也體貼入微,雨中送衣送錢,都是爲了愛。這件事對“我”的成長影響重大,從此後“我”再不賴牀,成爲每天早晨最早到校的學生之一。

四、佈置作業,思考練習

1、思考“研討與練習”一。

2、抄寫生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