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和11個詞語,認識6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讀課文知道課文中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麼,從而瞭解一些自然現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法】:談話、引導

【學法】:朗讀、交流、感悟

【課前準備】

1.課文及有關大自然的課件、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2.到郊外等自然景區遊覽:看有關大自然的電視節目等。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新課

世界上誰有語言?今天向大家介紹一種神奇的語言,那就是——大自然也有語言,它的語言是怎樣的?我們能讀懂嗎?帶着這些疑問,讓我們共同去學習、發現吧!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靜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自學課文。

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認讀生字。

(2)、自由讀課文,讀後在課文中找出9個生字和6個要求會認的字,反覆拼讀,讀準爲止。

(3)、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用序號標出節次。

(4)、這首詩有沒有總說的小節?其他小節是怎麼排列的?能不能顛倒順序?“大自然的語言”有哪些特點?

3、檢查自學情況

四、指導讀好一、二、三節

1.學讀第一節。

(1)教師範讀。看課件:以春天爲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動;大魚躍出水面;雪山、三葉蟲化石……等自然現象揭示自然奧妙的.片斷。

(2)學生自由練讀。

(3)小組討論:通過看插圖、結合課前的郊外觀察,你發現了什麼是怎麼知道的

(4)全班齊讀第一節。

2.學讀第二節。

(1)先自由讀,再指名讀。

(2)看課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來游去。

(3)指名讀一句,(貼小蝌蚪圖)範讀,齊讀。

(4)啓發學生想像討論:小蝌蚪在說什麼呢(相機進行口語訓練)

師:這是大自然的語言:

生:春天已經來到人間。

(5)學生反覆練讀,同桌互讀,從讀中知道這一節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人們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會知道春天到了。

(6)看課件:春、夏、秋、冬各季節特徵的片斷,加深擴展學生的感受,以幫助突破難點。

(7)齊讀一、二節。

3.學讀第三節。

(1)指名讀第三節。

(2)看課件:真實圖像:大魚及其魚鱗的特寫。動畫:小魚漸漸長成大魚,魚鱗上的圈圈逐漸增多。(配以簡單講解)

(3)自由練讀,思考:這一節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麼它告訴了我們什麼.

(4)討論: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

(6)看課件:樹的年輪與年齡。

(7)齊讀一至三節。

五、堂清檢測

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總起:大自然是有語言的

大自然的語言 具體介紹:

歸納全文: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瞭解《論語》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詞語

2、 理解前五則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 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由《論語》和孔子直接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二、誦讀感知

1、 學生範讀,讀畢師生評點,明確文言文的朗誦要求

2、 教師範讀

3、 學生齊讀

 三、研讀分析

1、“學而時習”章

(1)“學”指的.是孔門弟子要學的功課——詩、書、禮、樂等,學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嗎?

不行,還要“時習之”,“習”是實踐,是練習,《〈論語〉十則》簡案,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論語〉十則》簡案》。拖得太久也不行,還要經常、按時練習。這裏的“學”與“習”有什麼區別?

好比游泳,先學道理,然後下水,等到學會了,會有什麼感覺?(說,高興,同“悅”)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從遠方來,爲什麼會感到快樂呢?(自由作答,適當引導與學習聯繫起來)

孔子有門徒三千,來自全國各地,來的時間也不一樣,有早的有晚的,孔子這句話是對門徒說的,有什麼用意?

(3)“君子”指的什麼人?孔子認爲,什麼樣的人才配稱作君子?

(4)這段話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譯時要譯做“不也……嗎”

(5)這一則談的是什麼問題?

2、“吾日三省”章

(1)這段話是誰說的?“曾子”是什麼人?

(2)曾子說,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講了三件事,同學們能把三句話翻譯一下嗎?(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3)學生翻譯,教師糾正問題

(4)講述“曾子殺彘”的典故,問,這個故事大致能照應哪句話?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第四課《貓》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這篇文章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首先是表達了作者真摯的感情。老舍先生對家裏的貓愛同兒女,因此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

,在他眼裏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人與貓之間互相信任,和諧相處,創造出一個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實無雕琢的語言風格。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只是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學目標:

1. 認識生字,會寫十三個生字,能正確理解並運用“貪玩”、“盡職”、“任憑”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並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

4. 激起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 瞭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貓的性格特點的。

2. 在閱讀中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教學準備:

生---預習課文

師---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

伴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課題研究勢在必行,學校確立了“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教師點撥,解決問題——鞏固訓練,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本課設計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思維訓練爲主線,爲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發展空間。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價值體現在教學關係上是教服務於學,師生關係上是師服務於生,從而造就了充滿生命活力,和諧高效課堂。

教學過程:

一、 學法導課。

1、 同學們,當你遇到一段話,一篇文章的時候,你是怎樣讀懂它的?

2、

3、 學生交流,教師隨機板書。(讀,圈,畫,批等) 你們可真會讀書呀,有這麼多好的讀書方法。這節課,我們就試着用大家說的這些方法來學習第15課《貓》。(板書課題)

二、 出示預習題。

1、 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老舍先生筆下的貓與衆不同,它給你

留下了什麼印象?

2、 學生交流,隨機板書。(古怪、淘氣) 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近這隻貓,瞭解它的特點吧! 我們一起讀讀預學題。(出示幻燈片2) 請大家拿起手中的書和筆,用這些方法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吧!

三、 學生自學。

1、安排學生自主學習。

2、 教師巡迴指導。 同桌互相檢查對方的學習情況。

四、 彙報交流,教師點撥。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設身處地、展開想像,於不知不覺中進入文本對話與交流,感受積累文本的語言;

2、創設情境、積極體驗,於投入地朗讀中感受小露珠樂觀無私的品格,體味着對生命的感悟。

基本理念:

以童真引動,設身處地,展開想像;以童趣引導,和諧共生,感悟意境,於不知不覺中進入文本,積極的引導學生與文本、情境、思想對話,引發情感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體現文本內涵理解的無痕;在朗讀指導上引導學生帶着生活的體驗去讀書、去感悟,不作生硬朗讀指導,體現朗讀指導的無痕;在詞語的教學上注重體味、感受,以反覆的呈現、使用中學習和掌握,體現教學的無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文本和積累語言,培養學生語言的靈性,綻放語文的無窮魅力。

學習目標:

1、設身處地、展開想像,於不知不覺中進入文本對話與交流,感受積累文本的語言;

2、創設情境、積極體驗,於投入地朗讀中感受小露珠樂觀無私的品格,體味着對生命的感悟。

基本理念:

以童真引動,設身處地,展開想像;以童趣引導,和諧共生,感悟意境,於不知不覺中進入文本,積極的引導學生與文本、情境、思想對話,引發情感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體現文本內涵理解的無痕;在朗讀指導上引導學生帶着生活的體驗去讀書、去感悟,不作生硬朗讀指導,體現朗讀指導的無痕;在詞語的教學上注重體味、感受,以反覆的呈現、使用中學習和掌握,體現教學的無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文本和積累語言,培養學生語言的靈性,綻放語文的無窮魅力。

學習過程:

一、激情引讀 感知文本

1、同學們,老師帶來了昨天認識的夥伴——出示課件:露珠和小露珠。有什麼不一樣?(引導體驗小露珠的可愛)親切地和它打招呼吧!(讀題)讓我們一起走近小露珠吧。打開課文,自由地讀課文,看看哪個小朋友把小露珠讀得最投入,讀得最生動。(生自由讀文)

2、同學們讀得多投入啊!讀了課文,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小露珠啊?(美麗、可愛、黃豆大的、閃亮、珍珠一樣、圓潤、透亮……)學生書寫四個最滿意的詞。

二、設身處地 進入文本

1、過渡(結合課件):夜幕降臨了,小露珠出現在草葉上、花朵上、禾苗上了。露珠就這樣爬呀,滾呀,越來越大,越來越亮,到黎明的時候,已經有黃豆粒那麼大了。

2、一度感受:這時候,小露珠遇到了哪些小動物啊?(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小動物們是怎樣向小露珠打招呼的?(指導讀好三句話)我現在就是一顆小露珠,哪個小動物主動和我打招呼。

“早哇,像鑽石那麼閃亮的小露珠。”

“早哇,像水晶那麼透亮的小露珠。”

“早哇,像珍珠那麼圓潤的小露珠。”

3、二度感受:這三個小動物在誇小露珠的什麼呀?板書:閃亮、透亮、圓潤

4、三度感受:還有哪些小動物和小露珠打招呼了?有創意地按句式說話。(拓展:小螞蟻、小兔子、小麻雀、蚯蚓……)所有的小動物都喜歡小露珠,這是爲什麼?

三、感性復現 深入文本

1、過渡:除了小動物們喜歡小露珠,植物們也喜歡小露珠呢!認真地充分地讀一讀,看看誰來了?(生自由讀文)

2、讓我們叫出它們的名字吧!(演示課件)金黃的向日葵。板書:金黃。有了小露珠,金黃的向日葵就更加金黃了。(抽生說)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指導讀:喜歡的語氣)

3、引:什麼叫光彩熠熠?還想到哪個詞語,比較和光彩熠的異同(結合圖片)是啊,你看這是白天的小花,它怎麼了?而小露珠來了,它又怎麼樣了?(感受:格外精神、生機勃勃)指導讀文:讀出植物們在小露珠的幫忙下格外精神、生機勃勃的景象。

4、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們,你得到了露珠的滋潤,要感謝誰呀——小露珠。那我們就當一回花草樹木,給小露珠寫幾句感謝的`話吧。(配樂書寫)小結。

四、拓展遷移 昇華文本

1、植物們都感謝了小露珠,但是太陽公公散發的熱量越來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來越輕了。她漸漸地變成了水蒸氣,向空中飄去了。你身上的小露珠不見了,是什麼樣的心情啊?(遺憾、可惜……)帶着這種感覺把心情讀出來。

2、金黃的向日葵你捨得小露珠去嗎?碧綠的白楊樹你捨得小露珠去嗎?各種各樣的植物們你們捨得小露珠去嗎?你來挽留吧!(感情朗讀:設身處地的挽留)

向日葵向它點點頭、白楊樹向它招招手、喇叭花吹奏着樂曲,大家多麼想把小露珠留住。

3、大家深情的挽留還是留不住小露珠的腳步啊。自由讀小露珠的話。拓展想像:小露珠在想什麼呢?

4、老師也寫了一首露珠贊:(配樂聽一聽)。

夜幕降臨,我靜悄悄地來了,

附在樹梢上,落在草叢裏,

躺在荷葉上,懸在風鈴中……

黑夜漫漫,我慢慢地長大了,

像鑽石那麼閃亮,像水晶那麼透明,

像珍珠那麼圓潤,像羣星那麼燦爛。

黎明時分,映着五彩的霞光,

我將悄悄地消逝。

你——不要悲傷,不要惋惜,

經過一個黑夜,我又會重新凝聚,

清清爽爽地出現在你的眼前,

一樣的光彩熠熠,

一樣的晶瑩透明,一樣的秀麗神奇!

5、積累練習: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句子;自由選擇背誦你喜歡的課文段落。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5

一、教材依據: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2課(世說新語二則第一則)《期行》

二、教學目標:1、順暢翻譯全文,並能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2、領悟故事情節所包含的積極意義:誠信是爲人處世的重要原則。3、引導學生學習評價人物。

三、教學重點:1、個別重點詞句的.翻譯。2、誠信在社會生活中的現實意義。

四、教學難點:激勵學生創造性地閱讀和感悟文本。

五、教學方法:活動型閱讀教學法。

、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1、講故事:《狼來了》。

2、討論: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3、引入:我們探討一篇關於“誠信”話題的文章——《期行》。

(二)、學法引導:

1、清除障礙,順暢朗讀。

2、理解字句,整體感知。

3、複述故事,推究內涵。

4、審美評價,勇於創新。

(三)、組織探究:

活動1、清除障礙,順暢朗讀。

(1)互動求助,讀準字音。

(2)合理停頓,讀準節奏。

A、教師範讀:(學生劃停頓符號“/”)

B、分組朗讀:(糾正其讀音與停頓的不當之處)

C、全班齊讀,教師點評。

活動2、理解字句,整體感知。

(1)生生互動,理解詞句。

(2)整體理解:逐句理解,積累文言詞語。

(3)梳理情節:

這是一篇文言小說,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各寫了什麼?

開端:期行不至,太丘捨去。

發展:客問元方,怒罵太丘。

高潮:元方反駁,無信無禮。

結局:客慚下車,元方不顧。

活動3、複述故事,推究內涵。

(1)小組複述:組長複述,其餘同學補充。

(2)探究: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3)小結:誠信是立世之本,我們都應當講究誠信。

活動4、審美評價,勇於創新。

(1)人物評價:你喜歡或者不喜歡哪一位?爲什麼?談談你的想法。

(2)情境體驗:假如你是太丘,回來知道故事裏的情況,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元方,父親回來後,你將怎麼做呢?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友人,太丘回來後你又將怎麼做呢?

(3)感悟討論:學習本文,你懂得了什麼或你明白了什麼?

(四)、結束:

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合作很成功,但願我們明天的合作更精彩。請以“誠信”爲話題寫一首詩歌或短文。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6

一、教材說明、分析:

本篇課文爲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節課的講授內容是第二課時的內容,着重講授"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該篇作爲魯迅的短篇小說名篇,具備了寫作賦形思維訓練中"起、承、轉、合"的寫作思路,作爲短篇小說的典範之作。該課書首先要求學生進一步掌握小說的相關知識及對小說的簡單鑑賞分析,學會併力求掌握從人物分析推知小說主題的鑑賞原則,再通過後面幾課的學習,構建小說鑑賞的基本框架,具備小說鑑賞的基本能力,爲以後學習、鑑賞,乃至創作小說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該篇小說中多次用到"重複"和"對比"的手法,熟練掌握這兩種手法對於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勢必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瞭解、掌握小說的基本知識。

(2)情感目標:理解人物形象的複雜感情。

(3)重點:人物形象特徵及其形成原因。"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分析。

(4)難點:從分析人物到提升主題的思維訓練。"重複"、"對比"手法在實際寫

三、程序設計說明:

1、回憶舊知識,導入新課:

問題1:我所認識的魯迅。(幻燈展示)

問題2:什麼是小說?小說鑑賞應注意些什麼?(幻燈展示)

2、點明學習目標和重點,進入新課。

3、講解"重複"和"對比"的含義。(不要求學生背下來)

重複:就是在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意思、情調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來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句、行文,以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手法。

對比:就是在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意思、情調相反、相對、相背的文章因素來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句、行文,以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手法。

4、找出《故鄉》中運用反覆與對比的地方。(看前四個自然段)

問題3:前三個自然段分別講什麼?

問題4:"我初到故鄉看到了什麼?想起了什麼?"(教師示範分析圖表的前一小部分,重複、對比的例子各一,剩下部分由學生獨立完成。)

問題5:試根據剛纔的分析方法自己從文中選取材料分析"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做針對性指導)(旨在讓學生獨立體會、理解重複、對比手法。)

4、檢查、實際操作:問題7:請根據自己的.

體會,自選內容,運用"重複"、"對比"手法寫幾句話(可以運用其中一種或兩種綜合運用)。(教師巡迴指導、點評)

5、小結:通過上面的講解分析和操作,我們瞭解了重複和對比手法的正確運用能增加文章的立意、表達效果,關鍵是在運用時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整體立意和主題內涵,選擇好要運用的材料對象的本質和主題內涵的相關、相似或相反、相對。這更多的是在以後的寫作實踐中加以運用,並在運用中仔細揣摩、體會。

6、作業佈置:(旨在把理論知識轉變爲實際運用能力。)

分析下面這一幅對聯中重複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7

課文內容分析:

《中國石拱橋》選取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我國石拱橋的傑出代表,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詳盡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歷史及特點,說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和施工上的獨特創造以及不朽的藝術價值,讚揚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學情分析:

《中國石拱橋》作爲八年級學生初中階段系統學習說明文的首篇文章,這體現了它的重要性。從縱向看,學生小學已經接觸過說明文,掌握了關於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語言、說明順序等基本的知識,從橫向看,學生學習的課文絕大多數是記敘文,平時寫作都以記敘文爲主,對說明文的學習和運用還是比較陌生的,並且覺得說明文比較枯燥,那麼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時會有一定難度。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以學定教,創設情境、靈活採用學習方法激發積極性並鍛鍊思維。

教學目標:

1.學習概括、篩選關鍵信息瞭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學習通過恰當的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及結構層次更有條理地來介紹說明對象。

2.選擇合適的材料和順序,通過仿寫、點評、修改等方式進一步理解,並學會運用說明文相關知識。

3.通過對比閱讀感受中國橋樑建設的偉大成就,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學習概括、篩選信息及如何抓住事物特徵進行介紹和說明,理解文章通過恰當的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及結構層次更有條理地來介紹說明對象的寫作要點。

教學難點:

選擇合適的材料和順序,通過仿寫、點評、修改等方式進一步理解,並學會運用說明文相關知識。

教學創意:《中國石拱橋》是統編版八年級上冊的第一篇,也是初中階段第一篇說明文。本課的設計思路是:1.通過小組探究、模擬導遊等方式在把握本文內容的基礎上,以問答互動的形式瞭解學生對說明文知識的理解。2.通過對比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關注到本文的人文情懷。3.通過補寫現代石拱橋的典型例子的方式,考察學生對說明文知識的運用。由課內到課外,由古代到現代,由知識到人文,由學習到實踐,希望能以文本閱讀爲支撐,以口頭表達與寫作訓練爲落腳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賞橋,瞭解橋之義

學生活動:(展示各種各樣橋的照片)這些橋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你能結合自己的觀察和理解,用一句話說說“橋”是什麼嗎?(生交流)

明確:架在河上、陸地上、峽谷上的連接兩岸可供人們通行的建築物,就是橋。

二、說橋,領悟橋之理

學生活動:本文約1700多字,請大家用三分鐘快速默讀全文,邊讀邊勾畫關鍵語句,再組合文章的關鍵句爲大家介紹本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①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在世界橋樑出現得比較早。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發揮作用。

②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它們幾乎到處都有,且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其中最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臺區的盧溝橋。

③爲什麼我國的石拱橋會有這樣光輝的成就呢?首先,在於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其次,我國石拱橋的設計有優良傳統,建成的橋,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再其次,我國富有建築用的各種石料,便於就地取材,這也爲修造石橋提供了有利條件。

④兩千年來,我國修建了無數的石拱橋。解放後,全國大規模興建起不少石拱橋。近幾年來,全國造了總長二十餘萬米的這種拱橋,其中的一孔,長達150米。我國橋樑事業的飛躍發展,表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學生活動:以小組爲單位,任選一個角度討論:這篇文章爲什麼會放在初中階段第一個說明文單元的第一篇?

提供以下四個思考角度:

①從說明方法的角度思考:通過組合關鍵句已瞭解本文的主要內容,那其他內容是不是可以刪除?爲什麼?

②從說明文語言的角度思考:本文的說明語言準確嚴謹,但是一些不確定表述,如“大約”“可能”“幾乎”等詞多次出現,你如何看?請結合具體語句作簡要分析。

③從說明順序的角度思考: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例子能調換先後順序嗎?爲什麼?文中還有這樣的例子嗎?

④從說明結構的角度思考:文章的題目是《中國石拱橋》,那麼開頭兩段講石拱橋的特點是否多餘?最後一段又有什麼作用?

三、遊橋,欣賞橋之美

學生活動:這麼多例子裏面,作者將趙州橋和盧溝橋重點介紹,那麼趙州橋和盧溝橋是怎樣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徵的?請大家按照自己的興趣分成兩個導遊小組,組員進行如下分工:

①說明圖繪製:根據課文內容,畫出趙州橋或盧溝橋的示意圖,在相應的位置上標出數據。

②導遊詞整理:根據課文內容,大體按照以下格式有條理地梳理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導遊詞,可在書中相應位置批註。

如:歷史悠久——趙州橋修建於公元605年左右,是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

③趙州橋(盧溝橋)介紹:根據課文內容、導遊詞以及自己的合理發揮,有條理、有重點、有詳略、有趣味地爲大家介紹一座橋。

(兩個組分別派代表上來在黑板上邊畫圖邊介紹這座橋)

四、佈置作業

①請在積累本上完成本課重要字詞字音詞義的積累。

②根據文章內容,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題的表格。

③文中還有哪些沒說全的說明方法?請課下批註,並交流。

第二課時

一、比橋,體會橋之情

學生活動:看【積累拓展】五的材料(一),與文中第6—8自然段對比閱讀,看看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會有這種不同?

明確:《中國橋樑史料》選段集中介紹盧溝橋本身的情況,分橋拱、橋墩、橋面、橋欄等幾個部位,列舉大量數據與事實,一一介紹。課文則重點介紹盧溝橋的結構特點、橋欄上的石獅子,也介紹盧溝橋的審美價值和歷史意義。因爲《中國橋樑史料》是部橋樑學的專業著作,所以主要從學科專業的角度,介紹盧溝橋作爲一座重要建築物的技術細節;課文是一篇科普文章,要讓普通讀者在有限篇幅內比較全面地瞭解盧溝橋,自然不能過多聚焦技術細節,但又要讓讀者對盧溝橋的建築特點有所瞭解,所以選擇結構特點和最的石獅子作爲說明重點。

二、寫橋,領略橋之韻

世界跨徑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貴州省羅甸縣大小井特大橋即將在今年建成,當地人民都非常開心,其中有個同學想把這座橋補寫到說明文《中國石拱橋》裏,以此告慰我國橋樑專家茅以升爺爺的在天之靈。在準備寫作的過程中,這個同學產生了疑問,你們能幫他解決嗎?

學生活動:看鏈接資料,想想大小井特大橋適合補寫到《中國石拱橋》裏嗎?爲什麼?

補充資料:大小井特大橋資料及圖片

【資料一】:大小井特大橋的簡介

大小井特大橋始建於2016年6月29日,工期38個月,全長1.5公里,主橋主跨爲450米,2018年6月30日橫跨在貴州省羅甸縣大井河上的大小井特大橋順利合攏,大小井特大橋是平塘至羅甸高速公路關鍵性工程,是世界跨徑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

全橋共58個吊裝節段,節段淨吊重達160噸。橋臺所在山坡峯頂與河底相對高差約250米。上百噸重的節段被一節一節吊到200多米的高空後再精確移動到位拼結起來合龍。

【資料二】:大小井特大橋的施工環境

作爲我國典型的高山峽谷大跨度鋼管拱橋和世界同類型橋樑之最,大小井特大橋結構、技術複雜,質量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大橋拱座施工現場地形陡峭,邊坡開挖高度高,開挖方量大,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技術難度大,拱腳預埋件安裝精度要求高。纜索吊機安裝施工主塔拼裝高度高,主索安裝跨度大,施工安全風險高。主拱安裝施工拱肋縱向運輸距離長,吊裝重量大,主拱對接精度、線形及高程控制要求高,主拱懸拼施工時間長,斜拉扣掛施工難度高。山區機制砂C60自密實混凝土技術難度高,混凝土頂升高度高。

同時,大橋本身也將成爲當地景區的一道風景線。大小井特大橋建在布依族居住的大小井風景區。景區河水碧綠清澈,兩岸古榕參天蔽日,翠竹亭亭玉立,農田阡陌縱橫。還有鬼斧神工的溶洞,神祕莫測的天坑。已合龍的大小井特大橋,與景區相互襯托,遙相呼應,成爲景區又一道風景線。遠處觀望大橋,整個大橋猶如一座"天橋"。橋樑建設者們在"空中"修起了"天路",在"天路"上建起"天橋"。

【資料三】:大小井特大橋的修建意義

該橋是貴州本地企業完全自主建設的第一座大橋。大橋預計2019年8月全部竣工,年底實現通車,通車後從平塘縣到羅甸縣只需1個小時,比走省道快2個小時,對打通貴州的"斷頭路",加快黔南地區橫向連接運輸大通道的形成,加快貴州建設交通強國西部示範省,助推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脫貧攻堅有着重要意義。

明確:材料選擇符合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可以補充進去。

學生活動:試着將大小井特大橋補寫進課文裏。之後選一篇代表習作集體修改、點評。

引導學生學會蒐集、取捨鏈接資料,運用所學的說明文知識進行片段寫作,綜合提高語文素養。

三、尋橋,領略橋之新

勤勞智慧的中國古代人民創造了石拱橋建設的無數奇蹟。以茅以升爲代表的現代橋樑專家開創了中國橋樑建設的新局面。今天,有“基建狂魔”之稱的中國當代橋樑建設者們,不斷開創新的造橋技術、刷新橋樑建設的世界記錄,大小井特大橋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還有更多創新的橋樑工程等着我們去了解、介紹和讚頌。

四、佈置作業

課後請同學們觀看紀錄片《超級工程2》第二集《中國橋》,蒐集2018年中國新建大橋的相關資料,試着再給其中的一類或一座橋寫一段說明文字。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敘事有詳有略的寫法。

2.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等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的寫法。

3.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4.瞭解農家少年高尚純樸的優秀品質和聰明才幹,瞭解課文所表達的對勞動人民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敘事有詳有略,圍繞中心選材。

2.刻畫人物形象。

3.景物描寫與中心的聯繫。

教學難點:

課文最後一段的含義及在全文的作用。

教學過程:

本文爲現代文學作品中的精品,在充分備好課,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的基礎上儘量把課上得生動。

課前提示:

閱讀課文,查閱《新華字典》,給生字詞注音。瞭解作品的時代背景。

第一課時

側重點:

1.熟悉課文,理清結構。

2.記敘的詳略。

過程:

1.簡介作品時代。(因對魯迅的有關常識已有所瞭解,講此課時可讓同學們回憶,重溫,以求加強鞏固)

2.朗讀課文。(本文爲文學的精品。課文用第一人稱敘述“我”看戲前後的一些事情,魯迅把這些事情寫得十分生動有趣,使人讀後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因此第一次接觸課文,一定要強調朗讀效果,或教師範讀課文,或找朗讀程度好的同學來讀。可播放錄音。)

3.從情節入手,理清本文結構。

作者用筆講究濃淡疏密,即敘事有詳有略的`寫法,值得我們認真學習。老師可引導學生體會,巧妙設題,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4.看戲全過程(包括看戲前的風波),按着事情的發展過程,可以分爲幾層?

5.文中有幾處景物描寫,你喜歡哪一處,爲什麼喜歡。(引導學生掌握景物描寫與表現中心的關係和景物描寫的方法。)

第二課時

側重點:

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行爲的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

對結尾一段的理解。

過程:

1.本文成功地刻畫了衆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你最喜歡哪幾個人物?他們具有怎樣的品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同樣是吃豆,爲什麼文章最後二段寫當天的豆沒有昨夜的豆好,又爲什麼說“我實在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

3.《社戲》按題目所示似乎應該寫戲,但文中大量的篇幅寫了戲外的天地,是不是離題了?

4.歸納中心思想。

5.圍繞中心選材。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社戲》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選材進行比較。)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9

寫作水平的高低是語文綜合能力的表現,而初中階段是培養寫作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肩負着非常重要的任務。現實中,很多教師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寫作教學上,但效果並不理想,不少學生仍然談“文”色變,懼怕、厭惡寫作文,寫出的枯燥乏味,無病呻吟,缺乏真情實感。面對現狀,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重新審視以往的教學方法,從培養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入手,對寫作教學進行系統化的研究。

一、培養學生真情實感,倡導真情寫作

學生的作文之所以出現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爲缺乏真情實感,而缺乏真情實感的原因是學生遠離了生活。繁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奔波於學校和家庭,單調的直線生活導致他們無暇觀察和體驗生活,無法從生活的土壤裏吸取養料。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讓作文迴歸生活。

首先,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生活。一直以來,很多初中語文教師爲了應付升學考試,只是一味地強調寫作的技巧、章法,更有甚者竟然要求學生背誦範文,這樣的教育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從而出現大同小異、蒼白呆板的。“情感是的生命”,寫作靈感正是於生活,所以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四季輪迴和生命的力量;走進社會,體驗人情冷暖和生活的真諦。教師要經常帶領學生進行實踐調查,深入社區,深入農村,並把觀察到的新鮮事物一一記錄下來,豐富自己的經歷,這樣寫出的作文才能細膩、詳實,有真實的'生活,有真摯的情感。

其次,加強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往往集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人性之美於一體,無一不是作者真情實感的結晶,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將整個身心融入作品中,身臨其境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將“作者情感”與“自我情感”自然融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二、合理利用博客,彌補傳統教學方式之不足

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易於理解和接受新鮮事物,喜歡追趕潮流,尤其是現代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學生以往的交流方式和學習方式,因此語文教師應針對學生熱衷網絡的特點,將博客引入寫作教學中,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時下博客作爲一種流行的網絡寫作方式,越來越成爲現代社會理想的寫作工具。博客內容可謂包羅萬象,能夠給讀者帶來方方面面的文化知識,它開放性強,能夠有效地實現資源共享,同時讓作者與讀者的交流更加便捷。因此將博客引入寫作教學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諸多不足:首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寫作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學生的作文之所以空洞枯燥,很大原因是他們對寫作沒有興趣,怕寫作文,厭寫作文,爲了應付而不得不“無病呻吟”,而博客的運用迎合了學生熱衷網絡的特點,他們可以隨時把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發表在博客上與別人分享,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博客來豐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識,久而久之不僅能夠激發寫作興趣,還能養成寫作習慣。其次,將博客引入寫作教學還能爲師生的互動搭建一個平臺,以往學生的寫作訓練都是通過週記、命題作文的形式進行的,師生之間的溝通也僅僅是通過老師對紙質作業統一批改進行的,反饋信息滯後,交流渠道單一,師生很難盡情地交流,而在博客平臺這樣一個開放的環境下,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情緒隨時書寫,教師作爲參與者可以隨時閱讀與評論,雙方的交流完全不受時空的限制,形成良好的互動;再次,將博客引入寫作教學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課外知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閱讀、轉載和評論,在這個開放、共享、互動的環境裏獲取課本里沒有的信息,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寫作能力。

三、運用同伴評價,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同伴評價,就是同學之間互相批改作文,寫評語,給成績,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作文評改活動中來,這既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相互激勵的過程。比如寫作能力稍差一點的學生通過批改寫作能力較高同學的作文可以得到一個學習的機會,對於自己寫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積極作用。另外初中階段的學生都有着強烈的自尊心,很多同學不願意讓別人看自己的作文,尤其是寫作能力不好的同學,他們往往覺得難爲情、丟面子,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運用同伴評價,目的之一就是爲了激勵這部分同學,爲了保住“面子”,不被同學笑話,他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寫好作文,而不只是應付,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在批改作文的時候都比較細緻,尤其是對錯別字的修改和近義詞的選擇比較準確,可見通過同伴評價還能加深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因此,在作文教學中運用同伴評價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有效方法,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作文評改活動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互學習,相互激勵中調動起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

四、加強教師修養,分享寫作經驗

除了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訓練之外,語文教師加強自身的修養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寫作文不單單是學生的事,也是老師的事。當老師給學生出了一個作文題目之後,應該與學生一起思考如何構思,如何行文,老師不但要發號施令,還身體力行,只有這樣,才能和學生分享寫作的經驗與樂趣。

如果教寫作的老師不會寫就如同教游泳的老師不敢下水一樣,是無論如何都教不好學生的,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老師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的做法頗具借鑑價值:如平時經常在個人博客上練筆,當學生作文出現較多問題的時候,就自己動手,並且同一題目寫好幾篇,跟學生的作文放在一起進行討論評析。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方法,不斷總結經驗,努力運用各種技巧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三國演義》,把握整體內容。

2.掌握小說中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徵。

3.體會烘托這一寫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體會小說情節發展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徵。

2.小說情節發展的特點。

教學難點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方面:

瞭解《三國演義》的相關知識及“三顧茅廬”故事梗概。

教師方面:

1.準備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影音資料片段。

2.閱讀《三國演義》中關於“三顧茅廬”這一情節的前後內容,查閱關於劉備及諸葛亮的評價,以便給學生以適當的指導和補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片段“三顧茅廬”。

剛纔我們觀看的“三顧茅廬”的故事是歷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話,是導演根據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片段改編而成的,生動地再現了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麼,小說是如何表現這一情節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作,共同去體會和感受其感人之處。

二、研讀課文。

1.朗讀,教師可安排學生以分角色的形式進行朗讀。強調加點字字音。

拜謁嘔心寰宇荷鋤篡逆猝定斡旋

匡扶朔風邂逅不省慵懶千仞不棲熟諳

薰沐鄙悃悒怏荏苒揲蓍愧赧存恤

2.學生概括主要情節,要求說出每一個情節的'主要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劉備拜訪諸葛亮之前,司馬徽贊諸葛亮。

劉備一顧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論天下事。

劉備二顧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書信。

劉備三顧諸葛亮,孔明隆中對策,感其誠,出山輔佐。

三、作業。

熟讀課文,分析諸葛亮、劉備二人的形象。

第二課時

一、繼續研讀課文。

1.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分析劉備、諸葛亮的形象特徵及作者塑造人物採用的手法。

劉備:謙虛、禮賢下士、不恥下問、求賢若渴、氣度寬宏。

手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襯托(張飛、關羽)。

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羣、超拔不凡、不出門便知曉天下事、足智多謀。

手法:語言描寫、外貌描寫、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襯。

(此處具體分析見教參。)

2.文中詩詞對於表現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麼作用?

從不同的方面表現了諸葛亮的才華和人生追求。(具體分析見教參。)

3.小說在塑造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時情節是如何變化的?有什麼特點?

情節曲折,懸念迭起,結構精巧,跌宕多姿。(具體分析見教參。)

4.怎樣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話?

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內容是:“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意思是現在的天下形勢是歷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變,這與司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後來小說的結局的確如二人所預料的那樣。

5.分析司馬徽所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的深意?

一方面是肯定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輔佐之人——劉備;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臥龍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即使得到劉備這樣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時,縱使再怎麼努力,都只能是“嘔心血”,卻不能改變天命,即不能如劉備所願“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雖然是對諸葛亮的才華得以施展感到一絲慰藉,但更慨嘆他多舛的命運。(具體分析見教參。)

6.概括歸納文章主題。

小說通過劉備“三顧茅廬”,既表現了他爲興蜀漢大業而禮賢下士的寬宏氣度和不恥下問、求賢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曉天下事的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作業。

課下查找諸葛亮、劉備以及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三國人物及故事,下一節課同學間進行交流。

第三課時

一、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關於諸葛亮的故事?怎樣評價諸葛亮出山以及他後來的失敗?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劉備的故事?怎樣評價劉備?

3.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後來得此二人,蜀國爲什麼最終還爲晉所滅?

4.介紹你喜歡的《三國演義》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談談你對這些人物的認識。

5.教師補充其他重點知識,如《三國演義》的作者、思想內容、藝術成就等等,給學生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二、總結。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名著之一,走進其中,不僅能讓人認識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更能從中認識到歷史的規律和進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發展的規律並按規律辦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學們能認真品讀《三國演義》,品讀名著,做一個認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

三、佈置作業。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讀懂文章,掌握文言知識,理清文章結構。

【過程與方法】

藉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文意,掌握重點字詞,品味文章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本課的文言字詞,理清文章結構。

【難點】

認識我國口技藝人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洛桑學藝》中洛桑用嘴摹仿各種聲音的表演片斷。提問你知道洛桑採用的是什麼表演方式嗎?引出課題。(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參看註釋,疏通文意。

2.找出難懂的字詞,分享交流。

明確:

(1)一詞多義

坐:衆賓團坐(坐下),滿坐寂然(同“座”,座位)

(2)古今異義

走:古—跑,今—行走

3.談談你讀完文章的感受。

明確:

(1)口技表演者的記憶非常高超;

(2)作者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後的順序寫的。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1.再讀課文,概括段意。

明確:

第一部分:

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的時間、地點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氣氛。

第二部分:

第2、3、4段,描繪口技表演的`精彩場面。

第三部分:

第5段,寫表演結束,再次強調所用道具的簡單。

2.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爲“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說明表演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3.“滿坐寂然,無敢譁者”一句說明了什麼?

參加宴會者無不是京城的名門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聲撫尺,使滿坐寂然,無敢譁者”,暗示表演者名聲之大,技藝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服。

(五)小結作業

口技藝人究竟營造出什麼樣的精彩場面呢?課下研讀文章剩餘部分下節課交流分享。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12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的人才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要培養高質量的人才,語文教學承擔着極其重要的任務。只有構建開放創新的語文教學環境,才能不斷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新精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構建開放創新的語文教學環境。

“開放”是語文綜合性學習魅力之所在。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中必須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觀,要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溝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教學渠道,形成立體式、交互式、網絡化的語文教育環境,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綜合多種教育方式,藉助課外閱讀、社會調查、觀察體驗、專題交流會等形式來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中可開展多彩的活動,如對對聯、開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詩歌朗誦會、自編課本劇表演、辦手抄報等,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這樣就將課堂教學跟實踐活動結合了起來,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引入活動課程理念,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性。

活動性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突出特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思想;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解放學生的嘴巴,使他們能問;解放學生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裏擴大知識和眼界,獲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使他們有時間學一點他們渴望要學的知識,幹一點他們高興乾的事情。”陶行知先生關於“五大解放”的思想對當前的教學改革有很大的指導意義。爲了真正使語文課堂“活動”起來,我們廣大的教師應敢於打破“唯語傾向”,樹立“大語文”觀念,不僅指導學生抓好文本,還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努力拓展知識面,還要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活動課程是以親身實踐爲主的體驗性學習,學生在實踐中要注意學習和運用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強調理論與實際、知識與社會生活和生產實際之間的聯繫。活動的主要目的並非追求統一完美的答案,而在於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行爲習慣和積極參與社會、勇於實踐的情感態度。

三、自主設計活動,體現學生地位的主體性。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可以參與從活動設計到評價的全過程,既是學習者也是活動的組織者。首先要自己確定活動專題,制訂活動計劃,利用課餘時間按制定好的計劃具體實施。主要採用查閱資料、觀察、考察、訪談、討論或社會調查的形式,獲得感性認識和體驗;然後分析整理資料,形成最後成果,用自己獨特的形式進行展示,最後參與活動的評價。從學生的這些活動看,學生的主要角色是活動實踐者、活動體驗者、成果展示者和評價者。這樣的角色定位就要求我們把學生作爲活動主角,把學生看成是處在不斷髮展中的學習者。在“實踐”中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充分發揮了學生自身的探索和創造精神。

四、對話——生成:知識體系的主動建構。

教師在活動中擔任傾聽者的角色,慎於發言,適度參與。活動課的目標則在於使學生獲得主體意識、行爲能力、情感態度的綜合發展。因此,活動課程不以單一的學科知識爲中心,而是以學生的心理水平、學習興趣、社會生活以及跨學科的綜合性知識爲基礎設計學習內容;強調學科間的聯繫、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要與課本對話,與學生對話,與老師對話。教師要留給學生時間,創設對話環境,讓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允許學生質疑。“生成”是一種價值追求,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使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產生了不同的情感取向,在質疑的過程中就會主動生成知識。

五、突破單一評價模式,建立多元和諧的教學評價體系。

傳統的學科教學評價是以教師爲主體、學生爲客體的,其評價目標和內容主要是學科知識點,評價的標準是統一的',主要方式是教師實施的書面考試或測驗,其性質是靜態和終結性的。與之相比,在活動課中,學生既是評價的客體,也是評價的主體。活動課的評價應體現多元性和和諧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是看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和態度。評價採用以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與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的多元性方式進行。通過這樣多元性的評價機制,使我們的評價機制更完善,對學生激勵性更大,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更好地發揮教育的作用。學生和諧發展的教學評價不僅重視知識、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對學生的品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個性與情趣等方面的評價。語文綜合性學習評價以開放性評價、激勵性評價爲主,評價的最終目的不在於分出成果的高低,而在於通過評價,引導學生重視探究學習的全過程和目標的達成,重視方法的掌握,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13

教師設計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爲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成功的教學設計方案中凝聚着教師個人的經驗、智慧和風格。在教學設計中,要創新教學設計方案,在已有的豐富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積極汲取和吸收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成果,使得教學設計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即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創新教學設計對於我們剛起步的教師而言,可以簡單理解爲“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設計”。那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設計呢?

一、設計教學環境,給學生輕鬆愉快的氛圍

學生是有情感的,只有積極、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發揮,學生的思維才能活躍起來。營造和諧的師生關係,師生之間的思維才能夠產生共鳴,師生之間的動靜搭配才能恰到好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學生的靜心聆聽與主動思維才能處於同步發展之中。嚴謹的課堂上不乏歡歌笑語,緊張的學習中也有活潑互動,課堂上的民主氣氛是促進學生創新思想成長的陽光和雨露。

帶着師生民主的教學理念,設計一段創新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大大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科學知識。

如學習詩歌《漁歌子》,我事先叫學生準備好畫筆、顏料。正課開始後,我就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比賽畫畫,請根據詩歌《漁歌子》內容,畫一幅畫,看誰畫得又快又好。”學生一聽,可來勁了,勾描的勾描,塗彩的塗彩,忙得不亦樂乎,整個課堂氣氛被調動起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青少年的思維活動往往是從動作開始,經常動手,可以刺激他們的思維發展,提高智力水平。

二、設計教學手段,給學生積極創新的慾望

教法靈活,引導學生創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來源於教師的創新意識。教師能靈活地運用教學機制,在教學中敢於提出種種“假設”,敢於“冒險”,教學手段有獨創性、新穎性,自然而然地就會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有一次,我在上《五人墓碑記》起始課時,拿了一架托盤天平走進教室,學生大惑不解,語文老師又要搞什麼新花樣?上課一開始,我在天平兩端各放上一張白紙,天平保持平衡。接着,我問學生,如果在左邊紙條上寫上週順昌等五人的名字,在右邊紙條上寫上衆多凡夫俗子或高爵顯位卻貪生怕死者,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嗎?

學生各抒己見。這樣,就有效地啓發學生研究課文,學生不僅很快掌握了教學內容,而且從教師這一富有創新意識的教法中領悟到許多有益的成分,萌發了創新的種子。

三、設計教學流程,給學生大膽質疑的時機

學生敢於提出問題的行爲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學生的質疑水平是在老師的鼓勵中不斷提高的。“你要提倡什麼,就讚美什麼”“好孩子是誇獎出來的`”。

在學《〈論語〉十則》時,同學們因解釋“何有於我哉?”而爭論了起來。有的說:“它是孔子的自謙之辭,意思是‘哪一樣是我能做的到呢?’”有的說:“其意是孔子說,哪一樣我做不到呢?是說孔子全都做到了。”兩種解釋截然不同,我鼓勵學生去查閱完資料後,大家再共同探討。令人欣喜的是有一位同學查閱各種資料後,專門寫出了一篇題爲《“何有於我哉”之論》的小論文。

這充分說明了學生中蘊藏着何等可貴的潛力,而我們的教學缺少的就是對學生質疑水平的鼓勵和珍愛。有了學生大膽質疑的課堂,將會是高質量的課堂,充滿活力的課堂,它能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善於思考,觀察力、想象力,聯想和頓悟等各種能力,尤其是創新和求異的能力。此處,它還會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會變得越來越善於提問,勇於提問,創造性地提問;而且,學生不但會質疑,還會獨立解決問題,尤其是會在諸多問題中發現它們聯繫,尋找到新的突破口。

四、設計教學方式,給學生親身實踐的空間

課堂上教師們必須千方百計地爲學生創設各種有利於實踐、體驗的環境,還要關注實踐的結果,但不要很在乎學生最後“作品”“成果”“彙報內容”的質量高低,更重要的是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們要及時瞭解學生在開展研究活動時將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需要怎樣的指點……針對這些來提供信息、啓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探索和創新,而不是將學生的研究引向結論,更不能將自己的主觀經驗和已有經驗強加給學生。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節課我們將換一種方式來學習課文。大家有興趣嗎?是什麼方式呢?在這之前,大家有沒有嘗試過“編演課本劇”,自己當編劇、導演、主演呢?(沒有,那今天我們就牛刀初試;有過,那今天我們再一展才華。)

……

請同學們注意,剛纔老師寫出的這個場景,只是老師結合課文內容編寫的一個例子,同學們可以借鑑它,但更需要大家去創新,在編寫中要結合課文內容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寫出我們自己的個性風采來。

在語文課堂實踐中,解放了學生的頭腦、眼睛、嘴巴,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孩子們在自由、自主的環境中學習、創新,讓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健康成長。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14

授課人:

一、導入

在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老師朗讀一首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詩是誰寫呀?(杜牧<<山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裏行間蘊涵的情味。

3、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三、自學指導

1、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是什麼朝代的詩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呀?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是誰呀?(李白、杜甫)後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稱爲“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還有“小李杜”,你們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兩位詩人嗎?(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長寫情詩的唐代詩人李商隱。爲了有別於“大李杜”,後人把李商隱和杜牧一起合稱爲“小李杜”。杜牧生活於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條河的名稱。有誰知道這條河在哪呀?(江蘇省)秦淮河

由城中穿過,流入長江,兩岸酒家繁多,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遊宴的地方。

《後庭花》據傳是南朝陳後主所作,由於陳後主整日尋歡作樂,不理朝政,最終丟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後庭花》也就成爲了亡國之音。

如今詩人杜牧夜泊秦淮,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下又聽到此曲,他的心情應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杜牧的《泊秦淮》。(板書:泊秦淮)這是一首絕句還是律詩呀?(五言絕句)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整體感悟。

3、學生示範朗讀再全班齊讀。

 四、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反覆品讀,賞析詩歌。

1、賞析一、二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這兩句是寫什麼的?(寫景)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寫詩人夜泊秦淮所見的景物:淡煙寒水,夜幕朦朧的悽迷景象。)

誰來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一說?(如煙的水汽籠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邊的沙岸。寧靜的夜裏把船停在岸邊,*在酒家。)“籠”是什麼意思?(籠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麼?(天氣寒冷,表明這是深秋時節)除了季節的冷?有沒有別的方面的冷?(心的冷)2、賞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請同學們看一下註解。(指以賣唱爲生的歌女。)

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誰來說一說?(這時,從江對岸傳來歌聲,這是不知亡國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樹後庭花》。

“猶唱”就是“還在唱”。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最後二句作者是在斥責歌女嗎?(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賣唱爲生,既然是賣唱,就要有聽衆,有點歌者。沒有聽衆,歌女也無意唱這個曲子。

大家想一想,這些聽衆可能是哪些人?(在內憂外患的情形下,還有金錢、有時間、有心情聽曲子應該是些豪門貴族)

這些豪門貴族明知是亡國之音,卻偏要聽,而且是在國難當前的情況下,可見他們是一羣怎樣的人?(沉湎酒色,尋歡作樂,過着醉生夢死,燈紅酒綠的生活)作者面對這樣的一番景象,這樣的一羣人,他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感慨、鄙視、憂傷、悲憤)簡介作者:杜牧:唐代的詩人,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人。出身於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他喜讀兵書,爲人剛直不阿,後來,由於捲入黨派紛爭的政治旋渦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張未得施展。著有《樊川文集》。那麼唐代還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呀?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是誰呀?(李白、杜甫)後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稱爲“大李杜”。除了“大李杜”還有“小李杜”,你們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兩位詩人嗎?(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長寫情詩的唐代詩人李商隱。爲了有別於“大李杜”,後人把李商隱和杜牧一起合稱爲“小李杜”。杜牧生活於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五、當堂檢測

1、背默本詩

2、本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六、抽查清

介紹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15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一的學生一進入新的學校,往往是充滿美好的憧憬與嚮往的,但也不排除對語文學習的誤解。我們教師在與學生接觸時,如果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心,點燃其求知的火種,激發其求知的興趣,帶着他們順利跨入求知殿堂的大門,就能爲今後的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上第一堂初中語文課應注意些什麼呢?我採用了這樣三招來開始初中語文的教學之旅:

第一招、以生動的開場白吸引學生

第一次和學生接觸,的確是非常關鍵的。老師的這一個亮相要是博得了滿堂彩,下面的教學就會順暢些,圓滿些,要是講砸了,當然還有彌補的機會,但是,實際彌補起來卻是很困難的。打個不很恰當的比方,就像年輕人找對象,第一次見面沒有給人留下好印象,十有七八要散夥。因此,第一堂課的開場白一定得精心設計,讓其能達到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興趣的效果。我曾引用了這樣一段開場白作爲初中語文學習的導入語:

語文是什麼?是一筆好字,是龐中華;是一張鐵嘴,是晏嬰;是秦漢明月,是先秦諸子;是歷史的見證,是司馬遷;是壯美的山河,是李白;是對百姓的同情,是杜甫;是愛國的情懷,是岳飛;是開闊的胸懷,是蘇軾;是田園的閒逸,是陶淵明;是對社會的解剖,是曹雪芹——是燦爛的中華文化。

多讀胸中有本,多寫筆下生花。讀得多才能寫得好,寫是讀的運用,讀是寫的基礎。寫真事、描真景、抒真情,寫下豐富多彩的生活,寫出生活的豐富多彩;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努力使文章情文並茂。

愛好語文吧,同學們!他能使你腹滿詩書,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歷史,志存高遠;他能使你心靈純潔,感情豐富;他能使你聰明智慧,善思善辯;他能使你文思如泉,筆下生彩。

這樣的開場白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學語文興趣呢?等到看學生的日記時,我心中就有底了。學生史志雯寫道:老師的幾句開場白就讓我更加喜歡上了語文,愛上了那絕妙的語言文字,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語文。趙飛寫道:過去我一點也不喜歡語文,所以我的語文成績不好,今天的語文課才上了幾分鐘,我就喜歡上了語文。

第二招、以親切的形象感染學生

因爲是第一節課,學生對老師還不熟悉,會充滿好奇感神祕感,所以老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爭有一個漂亮的出彩的亮相,讓學生敬佩你、喜愛你、親近你。我注意了這樣三點來塑造自己的形象:

第一:先入爲主誇自己。介紹自己的姓名、求學從教的經歷,適當放大自己的優點。這是最吸引學生的,有助於學生了解老師的過去,促進師生友誼的建立,讓學生在你的介紹裏去感受到智慧之美、拼搏之美、進取之美,讓學生以“師“爲榮。這就爲“愛師”奠定了基礎。

第二:揮灑自如展形象。先把自己修飾一下,做到容光煥發,情緒飽滿,突出自己儒雅親切的形象。講課時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做到吐字清晰、聲音洪亮。書寫時既精心設計板書內容,又着意展示書法的藝術。課堂上,保持微笑,多些幽默,語氣溫和,鼓勵學生參與,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距離。

第三:真心實意愛學生。教師愛學生,應當向像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出於真心和真情。我時而送學生一個讚許的目光,時而給學生一個輕輕的撫摸,或是遞上幾句真誠的讚美,或是傳達一些殷切的期勉,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間把我的愛傳遞給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因愛而產生親近老師、學好語文的動力。

第三招、以明確的目標引領學生

第一節課不宜照本宣科,抓着課本就講。這會讓學生因好奇心不能滿足而索然寡味,感受不到新學期新老師新知識的新鮮勁,所以我安排了這樣的內容:

首先,講清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強調語文學習是其他各科學習的基礎,要想學好其他各科知識,就必須學好語文,我引用了原上海復旦大學校長、數學家蘇步青教授的一句話:“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的話,我建議第一堂先考語文,然後再判其他卷子。”許多同學事後談論:“我還真不知道語文這樣重要,看來是要花些工夫好好學習。”

其次,樹立語文學習的榜樣,我從小升初考試中選出語文成績在前三名的,讓他們談談學習語文的'方法。被點名的同學異常興奮,他們從知識點的積累談到作文的訓練,從課內的學習談到課外的閱讀,口若懸河,喜形於色(當然這是事先通知準備)的。他們紮實的知識基礎、豐富的知識閱歷、刻苦的求學態度是那樣的可信可學,同學們聽得入神,都能認識到:態度決定一切,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學好語文。

最後,授以語文學習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傳授學習方法是必要的,我強調了語文學習的重點:仔細聽、大膽說、廣泛讀、勤奮寫。結合自己所掌握的學習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現身說法,傳授了一些竅門和絕招,讓學生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學、怎麼做,怎麼配合老師的工作。針對時下學生語文學習的現狀,我抄了一首語文學習歌訣給學生:

練好語文基本功,優秀詩文勤記誦。

報紙雜誌常翻閱,買書看書做書蟲。

語文筆記貴堅持,課外練筆不放鬆。

生活處處皆學問,他山之石把玉攻。

基礎知識早複習,課本學習貫始終。

總之,初中語文的第一堂課,應以激發學習興趣爲起點,用親切的師表形象、精湛的教學藝術、真誠的關愛態度感染每一個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這是變“要我學”爲“我要學”的重要一步,對以後的語文教學工作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