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精】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精】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由圖片生髮豐富的聯想

2.能把聯想到的事情寫具體

3.能夠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習作五教學設計

1.能把聯想到的事情寫具體

2.能夠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同學們好,今天老師能在這裏給大家上課感到很高興(--板畫笑臉 )

真的,上課之前,老師看到你們又是蹦又是跳,又是打又是鬧,渾身上下無一不散發着生命的活力,看着你們這樣無憂無慮地生活,真的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啊!

二、由圖聯想

1.同學們看到這張笑臉(指板畫),是否想起了最近發生過的令你開心的事情啊?有人說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一個人就會有兩份快樂,那麼你願不願意讓我,讓其他同學來分享你的快樂呢?那麼就請你看着這張笑臉,回憶一下這件令你快樂的`事情,然後講給大家聽,讓我們也高興高興。

2.生思考發言談令自己快樂的事(適時指導學生講述語言、思路)

師過渡:我發現這位同學在講的時候一直面露微笑,就像這張笑臉,可見這真是一件令你快樂的事情。同時,我還發現有的同學在聽時候都笑得合不攏嘴啦,就像這樣(--板畫大笑臉 )

但是,要知道我們生活中不光有快樂,有時我們也會這樣--板畫怒臉與哀臉

還有人說,一個他擔你的痛苦,你的痛苦就會減輕一分,在這裏,楊老師很願意分擔你的痛苦,你願不願意把你曾經經歷的令你憤怒或傷心的事說給我聽呢?

3.生思考發言談令自己憤怒或傷心的事(適時指導學生講述語言、思路)

師過渡:老師真的很爲你難過(或氣憤),不過不要再傷心了(或生氣了)那都是過去的事了,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或吸取這次教訓,以後再不犯同樣的錯誤就行了),我們應該積極地、開心地面對生活不是嗎?

小結:經過同學們剛纔的講述,相信你對這四幅表情一定有了別樣的體會。下面,就請同學們從這四個表情中選擇一個,看着它回憶曾經歷過的一件事,以“令我 的一件事”爲題寫一篇記敘文。--板書:令我 的一件事

注意要把事情寫具體,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板書:寫具體 真實感受

三、學生寫作

師巡視指導

四、交流評議

1.誰願意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大家聽

2.師適時指導

五、課堂小結

我發現大多同學的習作情感很真切,但還不夠具體,沒有把事情的前因後果交待明白,希望同學們課下根據課堂上老師的修改意見再修改一下自己的習作,把需要補充的細節補充上,這樣你的文章纔會豐富起來,然後再把作文謄抄到作文本上,楊老師期待零錢的精彩故事。下課。

板書設計: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4.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爲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二、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學習鄭和爲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四、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

2.揭示課題,質疑。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爲主人公的'。補充板書:26鄭和遠航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呢? (鄭和是什麼樣的人?鄭和遠航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帶着剛纔的問題自讀課文,試着從課文中找找答案。 (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2.組織反饋交流,瞭解課文內容。

3.逐段指名朗讀(同學之間相互評議)

4自學生字,認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1)學生自由組合,展開交流,教師巡視,參與學習。

(2)反饋學習體會。

5.練讀詞語。(出示投影片)指名讀,小組讀,抽讀。

6.這篇課文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你讀書時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7.反饋理解詞語的情況。

8.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課文也讀得通順、流利了,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和鄭和一起經歷一次遠航。

(三)精讀課文

1.自學第1-3自然段,思考: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麼?

(2)爲什麼把遠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饋,交流。

②指導朗讀。出示投影片:將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羣告別,接着高舉起令旗,大聲喊道:“起航!” a.練讀,體會應該讀出什麼語氣。 b.角色表演。

2.自學第4、5自然段。

(1)分組討論: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們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導朗讀。

①練讀第4自然段,在讀中體會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詞語表現了航行的兇險?找出來讀一讀。

③面對危難,鄭和有什麼表現?

④組織討論,反饋。

(四)略讀第6、7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思考體會:讀了這兩個自然段,你對鄭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瞭解?

2.討論:爲什麼略寫其餘六次遠航?

3.鄭和遠航有什麼重要意義?

4.組織學生反饋、交流。

(五)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的主要內容

2.你能試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嗎?

3.分小組反饋,交流。

4.總結:我們和鄭和一起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遠航,在衆多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我們還感受到以鄭和爲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作爲炎黃子孫,我們爲此而感到驕傲。

六、教學結束:

1.完成習字冊上的練習。

2.寫一則200—500字的讀後感,互相交流。板書揚帆起航第一次遠航友好交流26鄭和遠航(詳寫)戰勝兇險其餘六次遠航(略寫)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析詞句,體會文中所蘊藏的江月美景的神奇迷人。

2、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激發學生,對月亮的喜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朗讀、品味描寫月夜江景和小外甥的句子。

2、理解月光產生幻想的句子。

三、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今天,繼續分享趙麗宏的優美散文(齊讀課題)

2、寫的是誰在哪兒望月呢?(一個人嗎?)

3、同學們注意有時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有時未必是本人。【板書“我”和小外甥生】

4、文章寫了“我”和小外甥在江船甲板上望月。接下來發生了哪些事?文中寫了哪些內容?(機:就這一個內容嗎?)

(結合回答板書:江景、背詩、幻想。)

過渡:這篇文章啊,仔細讀可以濃縮成這三幅畫,這堂課讓我們走進這三幅畫生動的畫面中,一同來品味、欣賞!

二、學習第二節:

1、自由讀課文第二節,想想你看到了怎樣的江景圖。

2、(出示§2)指名讀,要透過文字看景色畫面,看哪些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交流:

①“閃爍的光斑”你懂嗎?爲什麼一閃一閃?(因爲流動的江水,波光粼粼,纔會有“讀”“千萬點——跳動。”

②“安詳”柔美、靜諡的感覺。

③、“~~剪影”沒有月光就沒有剪影,給你什麼感覺?(神祕)出示“月夜剪影圖”

④、“鍍”月光均勻地灑在這些景物上。

(配樂齊讀,感受月夜江景的靜謐美好)

4、小結:是啊,月灑清輝,江中有月,這幅畫面中有江,有月,如果讓你給它取個名字,什麼名字比較恰當呢?(板書:江中月)

過渡:在這輪美好的江中月下,引發了作者與小外甥背誦的興致那麼他們背了哪些詩呢?

三、學習第3——13自然段

1、自由讀§3——13節中帶“月“的詩。

2、(出示詩句)請兩位同學讀,分角色讀。

3、讀得很好,可是文中是背誦,給你們一分鐘試背。

4、指名配樂試背。(剛纔背誦的意境不太和課文中吻合,你想背誦要什麼?下面,想象在月光下,月光沐浴着“我”和小外甥一起背誦比賽。

5、寫月詩就這6句嗎?文中哪些告訴你的?(兩個省略號,爲什麼要用兩個省略號?你還能說說寫月的詩嗎?

6、老師這裏也有一些寫月的詩。(出示課外詩邊上配月夜圖二幅)。“我“和你們一起來對吟一下吧!(配樂)

7、同學們,吟誦了這麼多寫月的詩句,你有什麼感受,有什麼發現?

8、那麼,“我”和小外甥此時背誦了那麼多詩後,他們有什麼感受啊?(提示:用原文)(出示§13)

①拿筆找找這幾句話中有幾個詞直接寫出了他們的感受?

②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沐浴、沉醉、清幽、曠遠的.感覺。

9、我看,不是我和小外甥兩個人沉醉,我們所有認真讀書的也沉醉在其間,同學們,在背誦這幅畫面中看一看有詩還有月,那你說給它起個名字叫(板書“詩月中)

過:當我還沉浸在詩中月那醉人的風韻中時,小外男生卻已展開幻想的翅膀!

四、學習第15——20節

1、好,請你看一看小外甥望月的幻想有哪些詞句,一處不落地畫下來。

2、學生交流。

3、文中啊,有這麼三處。(出示內容)

①請一位學生連起來讀。你用心體會,請你說說對小外甥的幻想有什麼感受?哪些語句你喜歡,最吸引你。

②非常好,聆聽了小外甥的幻想以後,你有什麼感受,最吸引你的是什麼地方?

A、眼睛,不僅形象而且非常神奇。

B、每個月都要爭開一次(相機:月變過程)

C、“把月亮寫的可愛、活潑”、充滿了童真、童趣。

帶着感受練讀,這些幻想看似不成段,其實分明是一首兒童詩啊,

③不信,你瞧(出示小詩)。配樂朗讀

是啊,聽了小外甥生動奇特的幻想,簡直就像聽了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難怪作者說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④同學們,你們呀和小外男生一樣的年齡,一樣的聰明愛學,愛幻想,每個人讀這段話以後,都自己“我”心中的月亮,你心中的月亮像什麼呢?也寫上兩三句話,能不能也象小外男生一樣,有天的眼睛般的什麼樣的比喻?

⑤“交流”。

⑥是啊。作者也久久凝視着月亮,消失的地方,展開了幻想的翅膀,在這幅畫面中,小外甥、我們、作者都一同展開了遐想。我們給它取個名可以叫(心中月)

五、總結

這節課,在趙麗宏宏優美的語言引領下,一同領略了江中月的美麗,詩中月的醉人,江中月的美妙,相信此刻你們和俞老師一樣,產生了望月的衝動,有機會請你走進大自然好好地望一回月。

六、作業

1、背誦文中寫月的詩句2、課外積累一些寫月的詩句。

板書: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一是積累詞語,感受語言藝術的豐富;二是知道同一意思可用兩字詞語和四字詞語分別表達,體會語言藝術表達形式的多樣性.

2.知道”誇張”是民間文學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感受這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初步認識古文,感受中國古文化的魅力.

4.告訴學生默讀的方法,並在平時閱讀中運用.

5.用恰當的音量說話,能體現一個人的良好修養.

6.學習<格列佛遊記>的寫法,讓學上進行大膽而合理的想象。

教學時數:

六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

1.先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詞語

2.想一想,你明白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3.請小組合作,讓學生用形象的動作解釋詞語的意思

4.請學生談一談自己發現了什麼

小結:這組詞語雖然意思相近,但不是近意詞,因爲每組詞語的字數不等.

二.讀一讀,說說下列句子的表達效果

1.學生初讀句子,感受三句話表達的意思.

教師簡單介紹”誇張”:誇張是爲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2.再讀句子,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並提出疑問.(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別使用縮小誇張和擴大誇張.第二句也使用了誇張,讓我們知道了燕山原來有這麼冷,讓人難以想象)

3.學生品句子,請說一說誇張的作用是什麼?

誇張的作用:

A.揭示本質給人以啓示

B.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C.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教師提醒應該注意的`地方.

A.誇張不是浮誇,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

B.誇張不能和事實距離過近.

C.誇張要注意文體特徵,如科技說明文,說理文章就很少使用誇張手法,以免歪曲事實.

三.讀一讀,記一記

1.激情導人.

我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

,古代許多賢人學士寫了許多爲人處世方面的警句,激勵我們博愛廣敬。

2、學生自由誦讀,注意讀準字音.

3、嘗試理解:學生交流對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第一句:一件事情不親眼看見只光聽說,而根據猜測判斷,可以嗎?

第二句:親眼看見纔是真,傳言未必是真.

4.背誦名言.

5、交流其他收集的以及老師推薦的,拓展積累.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6、鼓勵學生課後將自己喜歡的讀書名言製作成書籤.

第二課時

一.讀一讀

1.默讀短文,讀文章後知道了什麼?

學情預設(1)剛纔不出聲的閱讀形式叫默讀.

(2)默讀的方法是眼到,心到.

(3)默讀的習慣該如何養成?

2.教師補充默讀的方法

二.口語交際。

(一)創設情境,激發口語交際的熱情

在學校圖書室裏,同學們在安靜的看書,兩位同學在一旁高談闊論.你正在看書,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二)合作討論,豐富話題

1.小組內交流.組織小組成員輪流發言,相互啓發,提問,評價,推薦說得好的同學到班上交流.

2.指名試說,教師點評.

3.想一想,同學們在哪些場合要小聲說話?

4.全班交流.

第三、四課時

習作:《荒島生存記》

一.回顧原文,激發興趣

請學生將課外閱讀的《格列佛遊記》摘抄內容小組內討論.

二.課堂討論,揭示規律

你認爲要寫好此文,必須把握那幾點?學生歸納,教師小結.

(1)要結合荒島的環境來寫,讓自己置身其中,當成格列拂寫在荒島上的種種經歷.

(2)想象要大膽,合理,假設的推測是有理有據,情節要生動有趣.

(3)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要描述清楚,特別是在荒島上遇到的困難的過程要重點寫,幾件事之間要注意詳略得當.

三、全班交流,由說到寫

1.小組推薦一位

同學介紹,師生共評。

請這些小組派代表上臺發言,每個代表發言完畢,教師組織學生對代表的發言做適當的評價或補充。

2.擬訂提綱,起草。

3.片斷展示,組織評價

教師請幾位同學讀出自己所描寫的片斷,然後說出自己是否滿意自己的片斷習作,爲什麼?其他同學要認真聽,然後給與適當的評價和修改意見,同時,也要對自己的片斷習作進行自我修改。

4.獨立撰寫,完成寫作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成功的爲你們的習作進行選材,並且還寫出來精彩的片斷。老師已經隱隱約約的看到你們筆下家庭中的趣事了。現在老師想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師希望你們筆下的人物能夠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形象,好嗎?就請大家拿起你們的筆,完成習作。

第五、六課時(習作講評)

一、集體評改

1.選擇優秀習作,請習作者上臺朗讀展示。以“你欣賞這篇習作的哪些地方”或“這篇習作有什麼地方值得你學習”“你對這篇習作還有什麼建議”等引導語,引導學生展開互相評價;老師亦可指出寫得好的地方和修改建議。

2.投影或宣讀一篇中等水平的習作。

(1)說出這篇習作哪些地方寫得好?

(2)哪些地方要修改?

(3)應該怎麼改?

二、同桌互改

1.導語:根據剛纔同學們的修改意見,同桌之間互相交換讀習作,進行互相修改。

學生互改,教師巡視,發現修改較好的例子。

2.展示改得好的典型。

(1)修改後的文章比原文好嗎?

(2)好在哪裏?

三、指導自改

1.通過互改後,請學生歸納出修改這一類習作應注意的問題:

(1)敘述過程是否具體,是否突出“趣”。

(2)詞語的使用是否恰當、生動?文章是否通順?

(3)文章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書寫是否規範?

2.學生自改。

請每位同學根據大家總結的修改注意事項及老師、同學的修改意見,再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讓家庭趣事能夠更加活靈活現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四、總結課堂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不僅修改了自己的習作,還掌握了一些修改的方法,請大家牢牢記住這些方法,用以指導今後的習作,爭取每次的習作都能更上一層樓。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汛、挽”等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間”,讀準“間隔、懶惰、俗語、理所當然”等詞語。

2、速讀課文,發現美、欣賞美,感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純樸的民風,體會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作者難忘的鄉情。(重點)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難點)

教學準備:

拍攝搭石圖片,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渲染情境,揭開文本之面紗。

(出示課件)師:我們看這個美麗的地方,那連綿起伏的山巒,那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過的小溪,非常美麗。可是作者每每回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麗的搭石。看老師寫課題(板課題:搭石),齊讀課題。

二、初讀文本,相約便民之搭石。

1、自由閱讀課文,要求: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文中寫搭石的句子。

2、組織交流。

(1)師:同學們讀書都非常認真,知道什麼是搭石了嗎?誰用文中的句子來說說?(請一生說)你找得很準確。

(2)師質疑: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又是怎樣過小溪呢?誰還能用文中的句子來說一說。

生: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

大屏幕出示:“挽”。“挽wǎn”是個生字,什麼意思呢?(生:捲起來的意思。)那脫鞋挽褲呢?(生:脫掉鞋子捲起褲子。)

師:那就是說,如果小溪裏沒有搭石,人們來來往往都必須——脫鞋挽褲。

師:從這一次又一次的脫鞋挽褲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預設生:我覺得總要脫鞋挽褲,家鄉的人過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我認爲會很辛苦。

生:還會很麻煩。(師評價:都有自己的體會)

師:如果沒有搭石,人們過小溪很不方便,甚至會感覺辛苦,那些都在夏天,可到了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就必須靠搭石過小溪了。有了這樣的理解,我們再來讀讀什麼是搭石。

師:瞭解什麼是搭石後,讀了課文後,搭石又留給了你什麼樣的印象?(預設生:我覺得有了搭石,人們過小溪就很方便了)

三、細讀文本,欣賞美麗之風景。

1、出示搭石的圖片,師:搭石——普通的石頭——成爲一道風景(給予很高的評價)這麼不起眼的石頭,也會是一道風景嗎?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去發現、欣賞搭石的美吧!

2、默讀第二至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寫風景美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3、指名讀自己畫出的句子。

師:同學們找到了好多寫風景美的句子,老師和你們一樣也感到這裏的風景很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走搭石的美吧!請看大屏幕;

(1)大屏幕出示: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邊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2)自由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3)發出的踏踏的聲音像什麼?(輕快的音樂)那就讓我們和着這輕快的音樂再來走一走搭石吧!(播放音樂齊讀。)這美妙的音樂中,僅僅只有踏踏的聲音嗎?你還聽到了什麼聲音?引導學生展開聯想。(人們的歡聲笑語、嘩嘩的流水聲、嘰嘰喳喳的鳥叫聲……)這是一曲多麼美妙的音樂呀!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感受,美美地來讀一讀。

(4)文中除了能聽到音樂,還能看到什麼?(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漾”在字典中有兩個義項,在文中應該選第幾項?“綽”在字典中有三個義項(大屏幕出示),在文中是什麼意思?明白了詞語的意思,誰來讀一讀這兩個詞。

(5)這哪裏是在欣賞一幅美麗的圖畫,這是在吟唱一首輕快的小詩!看大屏幕齊讀。

總結:同學們,讀到這裏你覺得這是一道怎樣的風景?(美麗的,漂亮的,優美的……)指名板書:美麗。

過渡: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美麗的風景,那面對面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四、演繹文本,感受純樸之民風。

重點句子:

1.經常到山裏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麼?(謙讓)這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可對我們來說,做起來是多麼不容易呀!你們會怎麼去讀呢?(指名讀)

2.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1)“伏下”是什麼意思?從這裏你又感受到了什麼?(板書:尊老)

(2)請兩名學生上臺表演年輕人背老人過河。師現場採訪。

師:你在揹人的過程中有什麼具體感受?

揹人者:揹着人,我覺得有種責任感。雖然身上很沉,但是心裏卻非常快樂。

師:在他背上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被背者:在他背上,我感到非常踏實,心裏充滿感激。

師:說得多好哇!年輕人背老人無需感謝,老人接受年輕人的幫助後也無需感謝。都認爲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是什麼?這是故鄉的一處民風。板書:一處民風。

(3)假如遇到的是一位殘疾人,故鄉的年輕人又會怎麼做呢?大屏幕出示:假如遇到的是,年輕人總要________________。

師:故鄉的年輕人又是跟誰學的呢?(老人、父母)文中也有一段話是寫老人的,誰來讀一讀?

大屏幕出示:“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4)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老人的負責)作者又是通過哪些詞語來描寫老人的?(無論、只要、一定、直到、才)

(5)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我來採訪你:老人家,你爲什麼要這樣做?你需要人們感謝嗎?爲什麼?(理所當然)這種以老帶小,以老傳小,以小學老逐漸形成了一種傳統,形成了作者家鄉一處獨特的、純樸的民風,請學生板書:純樸。

過渡:我在閱讀課文時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風景,感受到了純樸的民風,還隱約感覺到作者想表達些什麼?

五、齊讀文本,感悟難忘之鄉情。

1.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大屏幕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2.從這一段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搭石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精神)

3.作者僅僅是在表達對搭石的讚美嗎?(作者同時還表達了對故鄉純樸民風的嚮往,對故鄉的一份思念。這份思念就叫鄉情)板書:一份鄉情。

4.作者時隔多年還在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搭石,同學們,這是怎樣的一份鄉情?(難忘)

5.作者在這不起眼的搭石中發現了美,同學們請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美。(教師點評)請同學們在課後也寫一寫平凡事物中的“美”。

小結: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賞了作者劉章故鄉的這道美麗的風景,感受了這一處純樸的民風,回味了這一份難忘的鄉情。同時也成爲了你們學習之路上的一塊搭石,希望你們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踏出你們的亮麗人生。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通過情感渲染,引導學生回味親身經歷的或者看到、聽到的感動的事,解決“寫什麼”的問題。

2.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動情點,對人物的特點進行細節描寫,解決“怎麼寫”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如何動情點,通過細節書寫“感動”,體驗真情。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 板書:感動

2.播放視頻《交易》

3. 在剛纔的這段視頻裏,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地方?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你的感受。

二、互動交流,感受真情

1.回憶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令自己感動的事,想想先說什麼,再說什麼,準備與大家交流。

2.學生交流:請幾位同學講述自己的故事

點撥:根據學生髮言,幫助學生拓展思路。

3.引導評議:哪位同學講述的事情打動你?爲什麼打動了你呢?

4.小結

(1)每個人講的故事都是令自己感動的,但爲什麼有的同學講的就能更打動別人呢?

(2)在我們剛纔的交流中,你認爲哪位同學評議得最好,好在哪裏?

三、從述到寫,說寫結合

1.揭示本次習作題目—— 一件令我感動的事

2.從題目上看,我們的習作要以什麼爲重要的寫作內容?

3.閱讀範文

夜已經很深了,繁星灑滿了天空,它們不停地對我眨着眼睛。我並沒有睡覺,而是在牀上眯着小眼,仔細地觀察媽媽的一舉一動。只見媽媽悄無聲息地走進來,用她那細膩而光滑的雙手輕輕地把我的被子蓋好,然後撫摸着我的臉蛋,那感覺好似一陣春風輕柔地撫過我的臉頰,頓時感覺心情無比舒暢。忽然一種想法油然而生:人世間的母愛竟是如此偉大,如此溫暖!

深受感動的我思考着:天色已經這麼晚了,媽媽並沒有睡覺,爲了讓我睡得更加溫暖,更加舒服,媽媽犧牲了她的睡覺時間,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了我這裏。母愛竟是這樣無私!

想到這兒,我再也忍不住“裝睡”的感受了,從牀上猛得站起來,媽媽帶着一絲詫異看着我,我說:“媽媽,你爲什麼不睡覺,而來給我蓋被呢?”“原來你沒睡着呀,媽媽以爲吵醒你了呢。你睡踏實了,媽媽才能睡踏實呀”。媽媽笑了,笑得格外燦爛,那笑容是多麼慈祥啊!

4.交流寫法

5.寫一段令你感動的事的片段,圍繞中心,說你想說的,不用寫開頭和結尾。

四、習作講評與修改

1.請幾位同學朗讀自己寫的片段,並說出自己寫的最滿意的地方與同學交流。

2.對習作提出建議

文章是否令你感動,感動在哪?

板書設計:

感動

寫法

抓住人物的動作 語言 神態 心理活動

敘事中抒情,寫出真實情感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爲名忙,爲利忙,忙裏偷閒,飲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尋樂,拿壺酒來!”這副對聯的妙趣。

3.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瞭解有關對聯的知識,激發學生對“對聯”這一漢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的'喜愛。

教學準備

蒐集帶有趣味故事的對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我國古代文學殿堂中,有一支瑰麗的奇葩——對聯。我們對對聯並不陌生,前幾天我們已經學習了《對子歌》《鄭板橋題聯贈漁民》等文章,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與對聯有關的文章《茶酒聯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一)讀文識字。

1.師範讀課文,生聽準字音,做好標記。

2.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

3.出示生字詞拼讀。

4.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測讀。

5.讀準“懸”“賜”“吩咐”等詞語。

6.齊讀課文。

(二)練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生仔細聽,強調讀準字音。

2.學生試讀課文

①自讀;

②教讀節奏(生個讀,點評)——讀準節奏

③生自由讀——讀出味道(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情感)

④生競讀;點評。

三、複述課文,鍛鍊口語表達。

1.再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小組內先練習講一講,看看誰講故事語言流暢,有條理。

3.試着用3——5句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再試着用1——2句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四、發揮才智,探究對聯的妙處。

(一)讀了這則對聯,你想到了什麼?

(二)這個辦法是怎樣幫助了富商的?

(三)從這則故事中,你覺得富商是怎樣一個人?

(四)猜測一下,這個學者長什麼樣子?可能有着怎樣的經歷?

五、蒐集這樣與對聯相關的小故事,開一個“故事交流會”。

六、佈置作業:背誦“積累”中提供的對聯。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

2、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3、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積累詞彙。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重點:瞭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能按不同方面把課文分爲兩部分,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各部分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有關松鼠的資料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這裏有一個謎語: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像把傘?(學生回答:松鼠)

二、學生交流資料:

你喜歡松鼠嗎?爲什麼?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松鼠》。(板書課題)

三、自讀課文,說說松鼠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學生們談感受:

美麗的小動物討人喜歡。四肢靈活、行動敏捷、閃閃發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能談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強調統一)

從哪幾方面體會到小松鼠美麗和可愛?

當學生談到小松鼠的特點時讓孩子從文中去找,切入到文中去學習課文。

學生談到小松鼠美麗,就讓學生到文去找,你從哪看出小動物美麗的?引導學生學習描寫小動物外形特點的部分。

學生談到小動物談到靈活或機靈時,引導學生到文中去找:你從哪感受到小松鼠的機靈的。

喜歡吃的東西、如何做窩……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學習,並指導學生在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的同時,學習描寫動物的方法。)

四、學生通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全文共4個自然段,可分爲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從外形上介紹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紹了松鼠的生活習性。

松鼠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機靈。

學生總結:並板書:

1、活動:喜歡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十分的'機靈。

2、住的: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松樹上,窩暖和安全。

3、吃食:松子、榛子、橡慄、鳥蛋。

四、交流:學文後你有什麼想法?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及特徵。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生在體會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的同時,學習小作者描寫小動物的方法。

一、繼續學習課文:喜歡小松鼠嗎?

把你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學生朗讀課文。

二、看看小作者爲什麼能把小松鼠寫的讓我們都非常喜歡呢?

學生談並學習寫好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先要從外形特徵去觀察小動物,再要觀察小動物的生活悄習性,如:小動物吃食時的樣子,睡覺時的樣子,遊戲時的樣子,喜歡做什麼……並學會把小動物寫活。(生動、形象)

結合語文天地的讀一讀,找出表示順序的詞語。讓學生學習用表示順序的詞語來練習說話。從而進一步感受作者對於小松鼠的喜愛之情。

回顧課文內容,填一填: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雙的小眼睛。身上的毛,的好像搽過油。一條的大尾總是,顯得格外。

讓我們再來看看一篇寫小動物的文章《帶刺的朋友》語文天地中的開卷有益。

三、指導本課的字:

捷 遮 蔽

四、習作:認真觀察動物:

1、外形特徵

2、吃食物時的樣子、神態動作。

3、睡覺時的習慣和樣子。

4、做遊戲時的特點。

五、開卷有益:《帶刺的朋友》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第二課時教學

目標1.默讀課文,想象描寫的場景、細節,體會“慈母情深”。

2.體會文中反覆出現的詞語的表達效果。

3.能聯繫生活實際,寫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經歷。

教具

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

(2)分鐘環節一、複習導入

回顧上節課的內容,課文分別描寫了哪些場景?

初到廠房、尋找母親、找母親要錢、母親塞錢給我

新課

教學

(36)分鐘環節二、深入品讀(21分鐘)

1.默讀課文6到34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章中的場景,說說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重點講解:

(1)初到廠房

引導學生思考:想想“我”看到、聽到、感受到了什麼?“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讀了這幾段,你又有怎樣的體會?

(2)尋找母親

重點解讀:“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

①再帶着感受讀這句話。

②如果你是樑曉聲,面對這樣一位眼神疲憊的母親,你讀懂些什麼?

③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極度需要休息的母親卻一刻也不肯休息,你看到了嗎?

(3)找母親要錢

語言描寫,省略號的作用。

(4)母親塞錢給“我”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

①從哪個詞最能體會母親的辛苦?(龜裂)

②怎樣的手才叫“龜裂”的手?母親的手爲什麼龜裂?

③儘管手已龜裂,但母親還在任勞任怨,爭分奪秒地忙碌着:

三次引讀“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再讀這句話,你還讀懂些什麼?“皺皺的毛票”說明了什麼?

⑤讀,小結:

貧苦不吝嗇。

環節三、觸景寫情(10分鐘)

打開記憶的閘門,敞開心扉,回憶媽媽暖心的話語,擔心的眼神,選取你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寫下來吧!

環節四、深入主題(5分鐘)

是的,就在那一刻,我在心底裏一遍又一遍地呼喚我的母親,那一刻,我想起了母親那雙龜裂的手掏出的那捲揉得皺皺的毛票......【設計意圖:在深入品讀這個環節中,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子,並通過對重點句子充滿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設計意圖:通過填空的形式展現人物內心,體會人物的情感,從而達到對“母親”這一形象的把握。】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2)分鐘

五、作業。

1.蒐集表現“母愛”的古詩句。

2.用充滿感情的文字來寫一寫自己的母親。【設計意圖:作業這個環節,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寫一寫更是鍛鍊了學生,讓他們把自己的情感進行梳理並表達出來。】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重點詞句、聯繫提示語、分角色朗讀等感悟課文。

2、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課文內容,感受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體會八兒一家其樂融融。

3、學習文中人物對話的描寫,通過讀文及拓展閱讀,感受親情給人帶來的溫暖。

重點: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難點: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認字,說出帶有生字的成語

2、回顧課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 2——19是按怎樣的思路來寫的?(板書)

二、精讀感悟

過渡:美味的臘八粥會讓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饞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兒正是這衆多喜愛臘八粥中的一員,那麼面對甜甜、膩膩的一鍋粥,他的表現如何呢?我們首先來學習盼粥這一部分。

1、盼粥

(1)默讀2——8自然段,要求: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於對人物的哪種描寫,品讀你畫出的句子,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2)學生彙報

①“喜得快要發瘋了”這屬於對人物的哪種描寫?你能換一種說法來表達八兒喜悅之情嗎?

②“眼睛可急紅了”說明什麼?八兒真的餓了嗎?從對八兒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此刻八兒一種怎麼樣的心情?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板書迫不及待)

③省略號有什麼作用?指導朗讀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對話,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④怎樣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問句?八兒對臘八粥雖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書苦苦等待)

過渡:八兒多麼想讓媽媽早點給他端上一碗噴香的臘八粥啊,那麼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麼吃呢?下面我們來學習想粥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讀9——11自然段,思考:八兒開始計劃粥怎麼分?後來想怎麼分?爲什麼變卦了?(理解八兒的討價還價、得寸進尺)

(2)“孥孥”是什麼意思?從媽媽的.的話中你能看出什麼?

(3)再分角色讀,要讀出八兒的天真可愛和媽媽對他的寵愛。

過渡:這讓小小的八兒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我們來學習猜粥這一部分。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柺杖》是京版實驗教材第9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屬於敘事性文章,全文以柺杖爲線索,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講述了“我”帶着爲丈夫買的柺杖乘車,一位小姑娘以爲“我”是腿腳不便的人給“我”讓座並一路照顧“我”,“我”爲了不傷害小姑娘的愛心提前三站下車並在再次上車時高舉柺杖的故事。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讀後引人深思。文章把“讓座”這個老舊的題材寫得很有新意:1、誤會連生,一波三折。2、幾處出人意料3、立意新:不是旨在讚揚小姑娘,更是表現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

學情分析:

剛剛升入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了初步的閱讀能力,積累了一些閱讀方法,能初步把握主要內容、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情感。學生有讓座的生活經歷也有幫助他人的意識。在第一課時學生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理清了層次結構,感知到了小姑娘的樂於助人,但對“我”的做法和感受缺乏理解。

教學目標:

1、在體會小姑娘表現的基礎上理解“我”的表現,感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

2、體會文章是怎樣把老題材寫出新意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我”的做法和感受,體會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

教學方法:

本課時的教學以學生的學習經驗讀書感受爲基礎,以語言爲立足點,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體驗作者的情感;在討論啓發中體會文章寫作特點。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憶對小姑娘的印象歸納小姑娘對“我”的幫助。

1、回憶課文主要寫了幾個人物?小姑娘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瀏覽課文,說一說小姑娘是怎樣幫助“我”的。(要求以情況、做法爲要素進行表述)

設計意圖:初讀後學生對小姑娘特點的把握並不難,本環節設計目的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學生初讀認知的基礎上,整體回顧課文,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條理清晰的表達能力,同時爲下一個環節做好鋪墊。

二、理解“我”的做法和感受體會互相關愛之情。

過渡:把學生的視角轉向“我”:小姑娘純真善良、熱心真誠令人稱讚,可課文僅僅是在寫小姑娘嗎?

(一)“我”是怎樣爲小姑娘考慮的?畫出相關語句。

(二)理解“我”的做法體會“我”爲小姑娘着想之心

過渡:“我”直接向小姑娘說明自己是健康的人豈不是更爲她着想嗎?

1、默讀課文,聯繫小姑娘的做法和我的表現,思考:“我”爲什麼要這樣做?

2、彙報交流順學而導。

導學。

第一步:在什麼情況下“我”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我”明白自己在享受特殊照顧後做出的決定)

第二步:抓住“恍然大悟”,聯繫小姑娘的表現,想象“恍然大悟”的內容。

“恍然大悟”是什麼意思?“我”突然明白了什麼?

意圖:引導學生結合小姑娘的表現:站在文中“我”的角度進行想象,體會“我”的感受。

出示。

結合小姑娘的表情理解:由於“我”製造誤會還“婉言謝絕”辜負小姑娘的好意,造成了小姑娘“尷尬”的自責心理。

結合小姑娘的語言動作並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小姑娘的好意被拒絕,卻還是對我發自內心的真誠幫助---所以我感動。

第三步:創設情境回扣釋疑。

換位思考走進“我”的內心。對話:這位手拿柺杖的阿姨,您明白了小姑娘把您當成了“腿腳不便”的人來熱心照顧。您爲什麼不直接向她說明,反而作出了提前下車和下車裝瘸的舉動呢?

(預設:我怎麼會讓這個善良的小姑娘再次陷入尷尬呢。自己一個健康的人不能再享受這份特殊的關愛,還有三站纔到達目的地,“我”一定要提前下車,爲了把戲做足,保護小姑娘的愛心,“我”還要在下車時裝瘸。)

設計意圖:以上這幾個層次的學習採用了聯繫上下文、抓重點詞,換位思考揣摸人物內心的方法一步步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從初讀時對 “我”的想法的懵懂認識逐漸清晰,更好地體會“我”的情感,進一步感受“我”對小姑娘的關愛之心。

(三)感悟互相關愛之情。

1、出示:讀一讀:你從中感受到什麼?(“我”和小姑娘互相爲對方着想的美好情感)

2、回顧第二部分,朗讀體會:師引讀“我”的表現。

當我拿着柺杖剛上汽車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我不明就裏,婉言拒絕她的好意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汽車再次啓動,我的身體前仰後合,本能地握住柺杖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我被小姑娘的真愛所感動,謊稱自己馬上要下車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我爲了保護小姑娘的愛心,佯裝殘疾,拄着柺杖一拐一拐地下車時,小姑娘---生接讀。

當目送汽車遠去時,我……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我”爲小姑娘考慮的角度抓住“我”的做法上鉤下聯,從探尋“我”做法的原因,回溯到“我”的心理活動----抓住“恍然大悟”—結合小姑娘的表現理解“我”的情感----回扣對做法的理解,感受互相關愛的一幕。使學生在老師適時引導中層層深入,從而感悟到“我”和小姑娘的'互相關愛之情。

(四)理解“我”再次上車時的舉動體會“我”爲他人着想之心。

1、結尾這樣寫:你怎樣認識“我”的表現?出示。

點撥一:“傷害”指什麼?

來自起初“我”的不領情;來自我的無意“喬裝”,使小姑娘幫助一個健康、不需要別人關照的人;來自讓出的座位被一個小夥子佔去……

點撥二:是什麼讓我於心不忍?我會想什麼?

(別人這樣關心我,我不該再傷到別人的心,我更要爲別人着想)

理解“我”這樣做的目的:“我”想以這樣的舉動告訴大家:我是一個健康的人,是一個不需要特殊的照顧的人。

2、帶着理解再次朗讀結尾,體會“我”的愛心。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在感悟“我”與小姑娘互相關愛的美好的情感後,引導學生結合“我”再次上車之舉把認識提升到“我”對他人的關愛上。

三、讀寫結合,表達所想所感

(一)讀完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有許多感受。在生活中,面對來自他人對自己的幫助,我們該有怎樣的思考呢,請結合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寫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設計意圖:現在的學生多爲獨生子女,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比自己相應付出的要多得多。這樣的練筆旨在使學生能結合對文本的體驗,對生活中問題進行思考,受到情感教育,同時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若有學生沒有內容可寫,可指導。

1、面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時你有什麼感受?

2、你該想什麼?怎麼做?

(三)發現個別問題及時指導。並選出有代表性的內容展示,集體評價,及時修改。落腳點在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特別是“該如何面對別人對自己的幫助”這一層面上。

設計意圖:使學生把從對文本的感悟中提高到對身邊人或事的思考,從中受到教育。

四、總結全文,體會寫法。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1、體會題目的作用。

課文明明寫讓座風波,以“柺杖”爲題好在哪兒呢?

※事件是由柺杖引發的。

※給人以新鮮感,讀題目會使人產生一連串問題,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體會課文的“老題材出新意”。

(1)我們的作文中一般寫“讓座”是爲了表現助人爲樂的人,本文有什麼不同?

不是讚揚讓座人的品質而是表達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之情。---目的不同

(2)課文爲什麼吸引我們?(寫了許多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內容)

※一般給腿腳不便的人讓座,課文中被照顧的“我”卻是個正常人。

※給“我”讓座“我”不但沒坐反而提前下車還下車裝瘸,並且再次上車時把柺杖提得高高。

設計意圖:在討論交流中使學生關注課文的寫作寫作目的和選材,爲學生的習作提供借鑑。

3、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4、結束語。

一根柺杖引發的讓座風波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也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思考:愛人者,人恆愛之。因爲有愛,所以感恩,因爲感恩,所以有愛。課文的寫作方法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需要我們在今後的習作中慢慢揣摩。願同學們能用心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用筆寫下人間的真情。

板書設計:

柺杖

小姑娘:讓座 照顧

互相關愛

我:提前下車 裝瘸

上車 高舉柺杖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邊聽錄音邊瀏覽課文,瞭解相聲的藝術特點和語言特色。

2.指導學生通讀課文,體會故事中的人說話囉唆的特點,明白簡潔明快地說話的重要性。

3.指導學生了解相聲是以說、學、逗、唱爲主要表現形式的語言表演藝術,培養其對相聲藝術的興趣。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笑聲中得到啓迪,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還要說得簡練得體。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相聲的表現形式,感受幽默風趣的語言帶給我們身心的愉悅;練習說這則相聲,增強對相聲藝術的理解。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相聲嗎?相聲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春節聯歡晚會、大型文藝晚會上是必不可少的節目。我國也涌現出了一批傑出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你們都知道哪些呢?(學生七嘴八舌地發言。)今天,我們就要來欣賞一則由馬季、郭啓儒合說的相聲《打電話》。

二、學習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2.再次默讀課文,思考:這則相聲講了一件什麼事?(講了一個人打電話約朋友看戲,卻很囉唆,最後甚至還耽誤了看戲的時間。)

3.請同學們和同桌的小夥伴一起合作讀讀這則相聲,看看兩個人的分工有什麼不同。

說說你們各自讀不同的角色的體會。(甲主要是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說的話也特別多,也比較好笑,他的語言推動故事的發展;乙是在一旁針對甲的每一句話發表感慨或作補充的,他的話比較短小,就像一個尾巴似的,但他的話使甲的語言更富感染性。兩個演員的'對話互相配合,才能呈現相聲的藝術性。)

三、拓展練習

1.剛纔同學們是“讀”相聲,那麼,怎樣纔是“說”相聲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則相聲的原創者——相聲大師馬季、郭啓儒的精彩表演。(多媒體播放相聲《打電話》。)

2.看了相聲演員的表演你有什麼體會?(說相聲的時候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動作,可以誇張一點,配合語言表現出它的感染力;兩個人的配合更要默契。)

3.找自己要好的小夥伴合作說說這則相聲。

4.集體交流,評選“最佳搭檔”。

四、總結

今天,我們瞭解了相聲這種語言表演藝術,從同學們的笑聲中我們體會到幽默風趣的語言能帶給我們身心的愉悅。當然,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化是相當豐富的,同學們可以在學習中積累語言,在學習中運用語言,感受祖國語言的魅力。

五、板書設計

打電話

語言表演藝術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縷縷、幽芳、漂泊、唯獨、頓時、稀罕、離別、大抵、精神、品格、靈魂、骨氣、民族、氣節、磨難、欺凌、境遇、畢竟、梳理、衰老、珍藏、華僑、能書善畫、風欺雪壓、頂天立地、低頭折節、淚眼矇矓”等詞語。讀讀記記“頗負盛名、玷污、秉性、涼颼颼、眷戀”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思鄉意,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並進行語言積累。

3.全力以赴,激情參與,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圈點勾畫、批註及編寫文段序號。

2、通過獨立思考、深情朗讀、小組合作,抓住文中的具體詞語和句子,通過聯繫生活來想象。

3、認真研究學案,獨立思考,限時30分鐘完成;規範書寫,運用好雙色筆;小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識鏈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全詩是: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山中送別》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全詩是: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浣溪沙》北宋詩人秦觀的詞。全詞是: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自主學習】

1、我能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字新詞。還能看拼音寫詞語。

yōu fāng piáo pō ci xiáng xī hǎn mó nàn qi líng

( ) ( ) ( ) ( ) ( ) ( )

shuāi lǎo zhēn cáng fēng qi xuě yā ding tiān lì dì

( ) ( ) ( ) ( )

我要把學習目標中的詞語再抄一遍

2、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梳( ) 撩( ) 玷( ) 祥( )

流( ) 燎( ) 沾( ) 樣( )

琉( ) 潦( ) 貼( ) 洋( )

3、給帶點的字選擇合適的解釋,在被選答案的序號處畫“√”。

(1)、能書善畫

①善良,慈善;②善行,善事;③友好,和好;④擅長,長於;⑤容易,易於。

(2)頗負盛名

①背;②擔負;③依仗;④遭受;⑤享有;⑥失敗。

(3)、獨在異鄉爲異客

①有分別,不相同;②奇異,奇特,特別;③另外的,別的;④驚奇,奇怪;⑤分開。

(4)、愈是寒冷

①(病)好;②較好;③疊用,跟“越……越”相同。

4、句段推敲

1、“看見慈祥的`外祖父大發脾氣,我心裏又害怕有奇怪”

我害怕,是因爲

我奇怪,是因爲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獨書房裏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這兩句話前後對比,更說明了

【合作探究】

問題一:課文圍繞着梅花寫了外祖父的哪幾件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課文的哪些語句體會到的,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問題二:朗讀第2自然段,體會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畫出使外祖父傷心落淚的詩句。朗讀並討論:怎樣理解這幾句詩的意思?外祖父爲何讀到這些詩句時就會落淚?說說從這些詩句你體會出外祖父怎樣的思想感情?

問題三:朗讀課文,用“──”劃出表現外祖父非常喜歡梅花的句子,讀一讀並說說體會。討論: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麼?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用~~畫在書上。②外祖父爲何珍愛梅花?這說明什麼?③外祖父保存這幅墨梅圖是爲了什麼?現在把它送給外孫女又是爲什麼?

問題四:本文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說說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練練測測】

1、我能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分(fēn fèn )

①書房裏那一幅墨梅圖,外祖父分( ) 外愛惜。

②外祖父十分( )愛惜那幅墨梅圖。

卷 (juǎn juàn)

①外祖父給了我一卷( )白杭綢包的東西。

②那些書被保存得很好,沒有一頁書角是卷( )起來的。

2、選字填空。 竟 境 競

,梅花魂導學案4

(1) 想不到外祖父( )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2) 智力( )賽使同學們的思維更加活躍起來了。

(3) 一箇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 )遇裏,總要有梅花的秉性纔好。

(4) 雖然熱帶是無所謂隆冬的,但臘月天氣,也( )涼颼颼的。

(5) 保護環( ),人人有責。

3、想一想,填一填。

“梅花魂”的“魂”指一種精神。我們還可以說

( )魂 ( )魂 ( )魂 ( )魂

“縷”作量詞常用於細而長的東西。我們可以說

一縷( ) 一縷( ) 一縷( ) 一縷( )

4、閱讀全文,把下面答案補充完整。

課文的字裏行間都表達了外祖父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件事情上:一是常教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讀着讀着就_______________;二是對一幅墨梅圖分外愛惜,因我的一次不小心弄髒了它,受到_________;三是因不能_________,而難過得嗚嗚哭起來;四是在離別前,_________,五是船快開時_________。

5、抄寫課文中的詩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情感。我還能背出這三首詩。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理解“拮据、沾手、適度、搗亂、破天荒、稀罕、花招、大吉大利、頭頭是道”等詞語,讀準兒化音。正確認讀多音字“和、調、系”。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抓關鍵詞句進行朗讀,感悟“我”與母親之間深沉的親情,懂得回報親情,學會感恩。

4、學習作者用對人物神態、動作、語言的具體描寫來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文章蘊涵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題質疑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特別重視民俗風情的民族,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並且每個節日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食物。你能說說你知道的節日和這天有什麼代表的食物嗎?

對,剛纔提到的餃子是中華美食的代表,現在已成爲一種不可缺少的佳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餃子的文章。(板書:餃子)這麼多形形色色,品種繁多的餃子,誰能說說餃子有何象徵意義呢?

餃子本是平常物,但是文中的餃子加上了花邊(板書:花邊)以後,便不再平常了,這個花邊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趕緊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文,把課文讀通讀順,注意文中的多音字,畫出不理解的詞。注意讀準兒化音,如:調餡兒、擀皮兒、糖餡兒、花招兒、腦瓜兒、玩兒、勁兒;認識多音字:看火中的“看”(kān)、和麪中的“和”(huó)、繫上圍裙中的“系”(jì)。

2、分段朗讀課文,分步交流閱讀成果。

(1)花邊餃子是什麼樣的呢?(找出句子讀一讀)

出示課件: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媽媽把餃子邊兒用手指輕輕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狀的花邊,就像小姑娘頭上戴了一圈花環,煞是好看。

(2)我和媽媽之間圍繞花邊餃子發生了哪些事情?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把課文分成小時候、長大後兩部分。引導學生藉助課題和人物之間的關係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內容。生:小時候媽媽給我包“花邊餃子”和長大後,我給媽媽包“花邊餃子”的故事,表達了“我”與母親之間的親情。

三、走進童年,體會母愛

1、默讀課文1至3自然段,思考:花邊餃子爲何能給小時候的我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你能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出來?

2、交流後出示課件:

花邊餃子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我們卻不知道媽媽是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裏,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1)理解“花招”是什麼意思(花招的原意是欺騙人的狡猾手段、計策,本課中的“花招”是借用,帶有褒意),媽媽的“花招”是什麼?

(2)媽媽爲什麼要耍這個小花招兒?仔細讀讀第3自然段,結合文中的“挨”“每月幾十元工資”“養活”“破天荒“等詞語,體會當時生活的`拮据。課件:拮据:缺少錢,生活境況窘迫。

媽媽的“花招”裏,你感受到了什麼?如果你就是那位媽媽,你能想象一下當時她心裏在想什麼嗎?

指導朗讀。(此刻你對那一個個花邊餃子有了什麼新的感受?帶着這種感受再來讀讀句子。)

(3)引讀課文。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在這樣拮据的日子裏,——(生接讀)即使不逢年節破天荒包上一回餃子,媽媽也總是要包上兩種餡兒:一種素的,一種肉的。這時候,圓圓的蓋簾上分兩頭碼上不同餡兒的餃子。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在我和弟弟常常搗亂,把餃子弄混。讓媽媽只好混在一塊煮時——(生接讀)媽媽不生氣,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小腦瓜兒說:“來,媽教你們包花邊餃子!”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捏出了漂亮的花邊餃子——(生接讀)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媽媽把餃子邊兒用手指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狀的花邊,就像小姑娘頭上戴了一圈花環,煞是好看。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才使得媽媽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生接讀)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裏,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正是這濃濃的母愛,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雖然生活艱難,有媽媽的呵護,我們依然是快樂的。

(4)有感情朗讀課文。

小小的花邊餃子,包的不僅是肉餡兒,還包着母親對孩子的愛。這種親情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蘊藏在字裏行間。讓我們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表現這一份濃濃的愛。

四、研讀課文,親情回報

小時候,媽媽的花招兒,讓我感受到了那份無聲的濃濃的母愛。長大以後,我也耍了個花招,我們認真讀讀課文4至8自然段。

1、默讀課文4~8自然段,想想我耍了什麼花招?

2、反饋交流。

(1)她不知道我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兒:用糖餡兒包了一個花邊餃子。

我爲什麼耍這個花招?因爲媽媽對餃子是情有獨鍾。(媽媽一輩子最愛吃的是餃子。每逢包餃子的時候;媽媽最爲得意,而且這種花邊餃子是媽媽教會我包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媽媽對餃子的特殊感情。)

(2)“每逢見我拎回肉餡兒,媽媽就立刻繫上圍裙,先去和麪,再來調餡兒,絕不讓其他人沾手。那麻利勁兒,那精神勁兒,又像回到了她年輕的時候。”(她年輕的時候是什麼樣?聯繫第2自然段體會。)

軟硬 綿香 盆手

1、餡兒調的又(香)又(綿),面活的不僅(軟)(硬)適度,而且(盆)(手)兩淨。

擀皮兒送皮兒看火

2、只有到包的時候,媽媽才叫上我們,讓爸爸(看火),我(擀皮兒),弟弟(送皮兒),指揮得頭頭是道。

以上兩句話,表現了母親幹活不但——,而且——。

文章2處寫到母親包餃子不重複嗎?(小結文章的表達方式:前後呼應。)

(3)“我明白了,媽媽只喜歡吃餃子,那是她幾十年來的食品。”餃子對媽媽來說意味着什麼? (對母親來說,包餃子是她在艱苦的生活中帶回給她和孩子們的是無限的快樂的,他永遠都難以忘懷這種困苦的快樂,所以日子好了母親對山珍海味不感興趣,而對餃子情有獨鍾。)

媽媽花招給我的童年帶來了樂趣,那我的花招給媽媽帶來的是什麼?(快樂、驚喜)你能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引領學生從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來體會感受花邊餃子給母親帶來的無比驚喜,如:媽媽連連搖頭笑着說:“這麼一堆餃子,哪兒能那麼巧就讓我吃着這個餃子呢?”等句子。)

從這個糖餡兒的花邊餃子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兒子對母親濃濃的愛)

分角色朗讀生日這天的對話,我們一起來感受“我”對母親的愛。

五、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默讀全文,然後出示句子:

(1)花邊餃子給我們的童年帶來樂趣,我們卻不知道媽媽是耍了個小小的花招兒:她把肉餡兒的餃子都捏上了花邊,讓我和弟弟連看帶玩兒地吞進肚裏,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餡兒的餃子。

(2)她不知道我也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兒:把糖餡兒包到了花邊餃子裏。

思考:這花邊餃子裏到底包的是什麼?這花邊餃子裏包的不僅僅是素餡、肉餡、糖餡,更是濃的化不開的親情和默默的、深沉的母愛。

(小結文章的表達方式:託物寄情。)

2、通過比較,引導學生初步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

是呀,媽媽教會了我包花邊餃子,讓我在艱難的年代裏感到幸福和快樂,同時也讓我學會了如何用心去回報別人去愛別人,讓我們帶着一顆感恩的心動情地讀一遍最後一句話

生:齊讀最後一句話

出示課件:

這種花邊餃子是媽媽教會我包的。

媽媽教給我的僅僅是花邊餃子的做法嗎?

教給我了做人的道理教給我懂得回報使我懂得了餃子裏有濃濃的母愛我學會了如何用心去愛別人我知道了如何感恩

師:披衣細數來時路,歲歲年年脈脈香,現在讓我們用心地對媽媽說一句心裏話吧!(放歌曲《燭光裏的媽媽》)

師:你從這節課中學到了什麼?

謝謝作者也謝謝同學們,這節課讓我收穫,讓我感動,花邊餃子濃縮了母親一生一世的滄桑,鐫刻着母親撫育兒女的滿腹辛酸,雖然時代在變,包餃子吃餃子的人和心情有在變,但唯有母親對我們的情與愛不變,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大聲向媽媽說句:媽媽,我愛您!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

活動內容:

綜合學習六包括“我的採蜜集”、“讀讀背背”、“口語交際”、“我的小筆頭”四項學習內容。

活動目標:

1、通過“我的採蜜集”,瞭解有關《三國演義》人物、故事的歇後語,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語言和詞彙量。

2、在“讀讀背背”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讓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3、通過“口語交際”,培養學生圍繞主題蒐集、選擇、處理資料的能力,提高找準論據、闡明觀點的能力。

4、學生在“我的小筆頭”中學會自由表達,寫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感。

活動策略:

通過看一看、寫一寫、做一做、背一背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手腦並用,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加強古詩詞的誦讀與積累,爲學生積澱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通過交流自己的看法,爲學生創設課堂口語交際的氛圍,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習作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活動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我的採蜜集

1、走進三國:作品簡介。出示相關課件

2、話說三國:談人物故事。

3、我來讀一讀:品讀歇後語。學生熟讀這些歇後語。

4、試着寫一寫:補充歇後語。

5、學着用一用:讓學生收集歇後語,分類整理,並嘗試運用。

6、抄寫在採蜜集上。

讀讀背背

1、出示相關課件讀一讀古詩。

2、看一看作者簡介。

3、念一念寫作背景。

4、自讀自悟,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5、背一背,熟讀成誦。

口語交際

1、出示相關課件口語交際內容:你怎麼看待過春節“放鞭炮”這一習俗?

2、蒐集資料,找一找有關春節燃放鞭炮的資料,如習俗的由來、鞭炮造成的浪費、危害事例等。

3、論證觀點:燃放鞭炮利大於弊或弊大於利?

(1)獨立思考,確定自己支持的觀點。

(2)結合具體事例論證。

4、討論辯論,完善觀點。

(1)根據所持觀點的異同自由結組。

(2)進行討論或辯論,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觀點。

5、全班交流。要求:

(1)要注意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

(2)觀點可以針鋒相對,但要注意交流中的禮貌。

我的小筆頭

1、出示相關課件明確習作要求: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寫成一篇習作。

2、教師引導。

(1)回憶自己經歷過的感觸最深的人或事,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2)可將文章題目變換成《我好想……》《我希望……》。

(3)要深入觀察生活,思考問題,寫出有真情實感、有深度的文章,切忌草草“描繪”,而沒感觸、沒真情。

(4)寫作時要有針對性,寫成後希望把文章拿給誰看。切忌空發感想,無病呻吟。

3、同桌交流,互相評價。

4、自己修改。

5、全班交流。

6、交流評改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