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八年級語文上冊《蟬》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上冊《蟬》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蟬》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上冊《蟬》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上冊《蟬》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理清說明思路,概括課文內容。

2.品味語言,學習作者用文學筆法來加強說明生動性的寫作方法。

3.學習作者鍥而不捨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細緻、深入的觀察方法。

一、導入新課

由虞世南的《蟬》“垂

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導入本課學習。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通讀全文,理清說明順序

1.法布爾從哪些方面向我們介紹了蟬?說說每一部分說明的內容及其說明順序。

明確:全文分爲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蟬的地穴”,介紹蟬從幼蟲到成蟲的生長過程。

雖然這一部分的小標題爲《蟬的地穴》,但內容並不僅是介紹蟬的地穴的情況,只是表示對蟬的考察從地穴開始。這一部分可分爲三個層次。

第一層(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蟬的習性的很好環境”,並介紹考察蟬的季節和自己生活環境中的蟬的情況。

第二層(第2—7段),寫蟬的地穴和幼蟲的地底生活。(這一層寫對蟬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內的觀察順序進行的。第2—3段說明對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說明蟬建穴,第5—7段說明蟬伺機出穴)

第三層(第8—11段),寫蟬出洞蛻皮的過程。(這一層寫對幼蟲蛻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對事物的觀察順序進行的。第8段寫對蟬的幼蟲初次出現在地面上的活動情形的觀察,第9—10段寫對幼蟲蛻皮情形的觀察,第11段寫對剛脫殼的蟬的情形的觀察)

第二部分“蟬的卵”,介紹蟬從產卵到幼蟲的`生長過程。

雖然這一部分的小標題爲《蟬的卵》,但內容並不僅是介紹蟬的卵的情況,只是表示對蟬的產卵、孵化和成蟲的考察從介紹產卵開始。其說明順序和“蟬的地穴”一樣,也是按照對事物觀察的進程進行說明。這一部分可分爲六個層次。

第一層(第12—13段),介紹蟬的產卵,分別說明了產卵的地方、過程和數量等。

第二層(第14—17段),寫蟬卵遇到的危險,首先說明產卵的數量多是爲了在遭到破壞時能有幸存者,然後介紹蚋對蟬卵的破壞和蟬對此的茫然無知。

第三層(第18—20段),介紹蟬卵的孵化和幼蟲出殼。

第四層(第21—23段),寫幼蟲落地。

第五層(第24段),寫幼蟲挖穴隱藏。

第六層(第25—26段),概括蟬的生活歷程。既照應了“蟬的地穴”的介紹,又結束了對蟬卵生長過程的說明,也是對全文形象化的總結。

目標導學二:默讀課文,品味說明語言

思考:這是一篇說明文,但我們讀起來並不覺得枯燥無味,爲什麼?

明確:《蟬》實質是科學觀察筆記、考察報告,屬於科學著作的範疇。但是,作者在表達上採用了一些文學性語言對說明對象的科學資料進行綜合介紹,因此有一定的文學色彩。其文學色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把蟬人格化,賦予它人的情感和行爲。如寫蟬產卵,寫出了“可憐做母親的”生兒育女所付出的艱辛,同時也寫出了蛹殘害蟬卵的可恨。而由卵發育成蟬所經歷的漫長艱苦的歷程,更使我們爲這個小生物的成長慨嘆,多麼不易啊!從而對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產生共鳴。再比如最後一個自然段裏的“苦工”“享樂”“歌聲”“穿起”等。

二是運用文學的語言表達。如運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爲人知的科學現象表現得具體形象,以“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來比喻蟬的脫殼過程。它“在空中騰躍,翻轉,使頭部倒懸,折皺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後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並用前爪鉤住它的空皮。這個動作使尾端從殼中脫出”。整個動作順序有它自身的規律,其中的“騰躍”“翻轉”“倒懸”等動詞用得非常準確,把蟬脫殼的整個過程準確而又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三是把自己的觀察過程寫得富有波折,有情節,有描寫,就像是小故事一樣,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目標導學三:感知內容,瞭解作品精髓

思考:作者爲什麼能把我們熟視無睹的蟬的成長過程說明得這樣清楚明白?

明確:這是因爲作者經過了長期細緻的觀察。從文中看,比如蟬四年一個生命週期,在陽光下歌唱只有五星期,都說明作者對蟬的觀察是長期而細緻的。有時,還要經過多次的反覆,正像作者自己說的那樣:“我經過多次的觀察,才知道這種危險是什麼。”必要時,還要藉助觀察工具,“我從放大鏡裏見過蟬卵的孵化”,“我從放大鏡中見它揮動‘鋤頭’,將泥土掘出拋在地面”。正是作者嚴謹認真、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和全面細緻深入的科學觀察,讓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從而寫出這樣生動而又準確的文章。

推薦閱讀:《昆蟲記》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

本文在教學過程中着力關注如下幾個方面:劃分文章層次,把握說明順序,從而把握文章內容。同時,本文具有較強的文學性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文學性語言的分析,引導學生認識文學性語言在說明文中的融合應用。最後從作者的研究精神出發,進行突破。本文的教學點,基本全部覆蓋。

不足之處

文學色彩極強的說明文,儘管想通過本文的教學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多樣性,但要學生學習作者用文學筆法來加強說明生動性的寫作方法仍然有一定難度。

八年級語文上冊《蟬》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介紹的關於蟬的鮮爲人知的科學知識。

2.體會作者所說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月陽光下的享樂”所包含的感情。

3.學習本文生動活潑、輕鬆詼諧、充滿情趣的語言。

(二)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作者爲了獲得第一手材料,鍥而不捨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細緻、深入的觀察方法。

2.學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地說明事物特徵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對動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探索自然界的奧祕,認識生存和進化的規律,維護生態平衡,建立與自然相和諧的新文明是我們的使命。今天我們來學習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蟬》,試着對蟬這種昆蟲有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二)作者介紹:

法布爾(1823-1915),法國生物學家、昆蟲學家、文學家。身爲現在昆蟲學與動物行爲學的先驅,法布爾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的研究而聞名,雨果稱他爲“昆蟲界的荷馬”。作品有《昆蟲記》《阿維尼翁的動物》《橄欖樹上的傘菌》等。

(三)寫作背景介紹:

法布爾買下了塞里尼昂的荒石園,並一直居住到逝世。這是一塊不毛之地,但卻是昆蟲鍾愛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兒還有他的書房、工作室和試驗場,能讓他安靜的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的投入到各種觀察與實驗中去,可以說這是他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這兒,法布爾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札記,完成了《昆蟲記》的後九卷。

(四)字詞積累:

1.語音

金蜣巷道臃腫塗墁徘徊皮鞘纖維喧囂媲美

2.語義

臃腫:形容身體或衣着過分肥大,轉動不靈。

小心謹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小心,留心。

龐然大物:指高達笨重的東西。現也用來形容表面上很強大實際上很虛榮的事物。龐然,高達的樣子。

滅頂之災:指被水淹死。比喻毀滅性的災難。滅頂,水漫過頭頂。

無動於衷:心裏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衷,內心。

胡作非爲:不顧法紀或輿論,毫無顧忌的做壞事。胡,亂;非,不對。

喧囂:叫嚷,喧鬧。囂,喧譁。

媲美:美好的程度可以相比。

來之不易: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財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來之,使之來。

轉瞬即逝: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瞬,一眨眼、轉眼;即,就;逝,消失。

(五)通讀課文用簡介的語言列出一張蟬從產卵到成蟲的生長過程表

明確:成蟲產卵------蟬卵孵化-----幼蟲走出殼外-----幼蟲落在地上-----到地下尋覓藏身之處-----幼蟲鑽進地裏-----幼蟲從地穴爬出-----幼蟲爬上灌木枝或草葉-----變爲成蟲------成蟲離枝飛去

(六)思考:作品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蟬的生長過程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作者並沒有按昆蟲一般的生長過程:、“卵---幼蟲---成蟲”的順序來介紹,而是從中間的一環“幼蟲”入手,介紹蟬循環往復的生活史。這樣安排順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1.幼蟲建築地穴,這比成蟲產卵要生動、豐富、有趣得多,以此開頭,容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進而跟隨作者去進一步探究蟬的世界的奧妙;

2.使行文新穎活潑,不落俗套;

3.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蟬“四年黑暗的苦工”這一重要特點。

第二課時

(一)閱讀課文第一部分“蟬的地穴”思考回答問題

1.蟬的地穴的位置在哪裏?

“在陽光曝曬、人來人往的小路上,出現了一些手指頭粗的圓孔”“它們喜歡特別乾燥、陽光充足的地方”

2.蟬的地穴的外部形態是怎樣的?

“約兩釐米半口徑的圓孔,四周一點被清理出的雜物都沒有,也沒有泥土堆積在外面”

3.這裏作者爲了說明地穴的外部形態,用到了什麼說明方法?

列數字(兩釐米半)、舉例子(金蜣的洞穴)、作比較

4.請概括蟬地穴的內部結構。

蟬的隧道大都深達四十釐米左右,圓柱形,根據土質而略有彎曲,但總近於垂直,上下暢通無阻,底端卻是完全封閉的,形成了略爲寬敞的地穴。

5.蟬在建築隧道時,泥土都搬到哪裏去了呢?對這個問題,作者在文本中有交代嗎?

在幼蟲臃腫的身體裏儲存有一種粘液,當它掘土的時候,將黏液噴塗在泥土上,使你不成爲泥漿,於是牆壁就更加柔軟了。它再用肥重的身體壓上去,便把泥漿擠進乾土的縫隙裏,這樣就建成了以泥漿塗墁的、不易崩塌的牆壁。

6.根據課文內容說說蟬是怎樣蛻皮的。

學生自己概括,老師點撥。

(二)閱讀課文第二部分,思考回答問題

1.概括說說蟬的產卵的地點、數量

2.蟬卵會遇到怎樣的敵害,對於這個敵害,蟬是怎樣面對的?從課文中能體會到作者對這種生命怎樣的感情?

3.蟬卵孵化後,幼蟲會遇到哪些危險?

4.請用一句話概括蟬的一生。

(三)聯繫文本,閱讀下列句子,回答問題。

1.它要踏扁這些傢伙是非常容易的,不過它竟不能改變它的`本能來拯救自己的家族。

那麼,蟬是用什麼辦法來拯救自己的家族的?

2.未長成的蟬的地下生活,至今還是偉被發現的祕密。對於這個祕密,作者真的是一無所知嗎?

(四)分析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作用,體會說明文的語言表達要求。

1.蟬的幼蟲就通過這些圓孔從地下爬出,來到地面,蛻變成了完全的蟬。

2.它那柔軟的身體,在還不具有足夠的力氣和漂亮的顏色以前,必須好好的沐浴空氣和陽光。

3.但這可憐的母親一直一無所知。

4.這個脆弱的小生命現在迫切的需要隱蔽,所以必須立刻鑽到地下去尋覓藏身之所。

(五)法國劇作家羅斯丹評價法布爾說:“這個大學者像哲學家一般的去思考,像藝術家一般的去觀察,像詩人一般的去感受和表達。”請你結合文本,分別舉例說說你對法布爾這些特點的理解。

三、總結提升

1.主題思想:

課文通過對蟬的諸多習性的介紹,使我們瞭解了蟬的生長過程。文章中不僅僅浸溢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精神。

2.總體特色

觀察細緻準確,語言詳細科學。

文藝筆調

生動傳神的語言。

擬人手法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