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描寫人物的方法。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學習藤野先生正直熱忱、治學嚴謹的高尚品格。

教學重點

作者留學過程中的幾件事。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選自《朝花夕拾》(魯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xx版。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一)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讀後思考,文章記錄了作者留學過程中的哪幾件事?

(二)自主解決生字詞,讀音和默寫都要正確。

挾 櫻花 緋紅 宛如 掌故 落第 畸形 不遜 匿名 詰責 嗚呼

悽然 教誨 油光可鑑 杳無消息 抑揚頓挫 正人君子 深惡痛疾

三、精讀課文

(一)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看看文章可以分爲幾個部分,各部分主要寫了什麼?

文章可以分爲三個部分:1-3自然段爲第一部分,主要寫作者在東京的見聞和感受。

4-35自然段爲第二部分,主要寫作者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離別。

36-38自然段爲第三部分,寫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二)請同學們齊讀第6-10自然段,再看書上的插圖。看作者初見藤野先生的情況。

(三)請男生齊讀課文,看文章記錄了作者留學過程中的.哪幾件事,試爲每件事擬一個小標題。先在小組交流,然後請3位同學在全班交流。

1、離開東京的原因

2、在仙台求學受到優待

3、認識藤野先生

4、添改講義

5、關心解剖實習

6、匿名信事件

7、看電影事件

8、“我”與藤野先生惜別

(四)請女生齊讀課文中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請同學們說說爲什麼他“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

藤野先生治學嚴謹,做事認真,爲人正直,矢志於醫學事業;用公正之心對待作者,在學習上給予作者極大的關心和幫助。

(五)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

本文題爲《藤野先生》,可是作者還用了大量篇幅寫和藤野先生無關的見聞和感受,你認爲寫這些內容有什麼作用?

這篇回憶性散文主要寫的是”我“的生活經歷和感受。這篇散文的另一條線索是“我”的愛國之情,也就是“我”棄醫從文的歷程。“我”從東京到仙台留學,這一段經歷在作者一生中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思想在這一階段發生了重要轉變,而藤野先生與“我”的交往,是這段歷史中最讓“我”感懷的片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本文寫的是作者“以藤野先生爲中心的一段人生經歷”,而非簡單的“我與藤野先生交往”。

(六)魯迅非常重視文章的修改。仔細比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談談這些修改的好處在哪裏。

1、“清國留學生”成羣結隊到上野公園去。

2、地板前加“有一間的”,使地點更爲準確;加了一個“咚”字,說明聲響更大。

3、加上兩句,表現了作者更加堅定鬥爭的決心。

四、課堂總結

本文寫了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幾件事,通過這些事,表現了藤野先生嚴謹治學,對工作一絲不苟,公正待人,在學習上對作者給予極大的幫助。本文內容真實,所寫的事件非常典型、作者注重細節描寫。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課外閱讀《<吶喊>自序》。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在情節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結構特點

2.發揮豐富的想象力,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3.讓學生學會理解父母,培養他們對父母、親人、生活的熱愛之情

重點:理解文章一波三折的結構特色,學會揣摩人物心理

難點:理解作者濃濃的愛心下面籠罩着的淡淡的哀愁的風格特點

一、自主學習

1.查找資料完成下列填空

川端康成___________(國籍)現、當代小說家。幼年父母雙亡,後祖父母和姐姐

又陸續病故。孤苦憂鬱伴其一生,這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篇多於長篇。作品重抒情和主觀感受的描寫,富抒情性。主要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按原文填空

①有一位四十歲上下的男人,他______________,那副___________在人羣中也十分顯眼。

②該是父母和兒子分手的時候了,這對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走出了艙房。

③財主夫人一聽是女孩,有些_____________,但是看見那位媽媽_______________的樣子,

除了答應也沒別的辦法了。

④您給的.錢我們_______________,請把女兒還給我們吧。與其舍掉一個孩子,還不如爹媽兒女一家六口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釋下列詞語:

①襤褸(lán lǚ):

②風度:

③寒酸:

④酬謝:

⑤如數奉還:

⑥失魂落魄:

二、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課文,概括故事情節

小說共____段,按照小說情節發展的基本規律,可分爲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1—2)破題(文章開頭用一二句話說破題目的要義)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3—6)開端。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7—12)發展。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13—16)高潮。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部分:(17)結局。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主題

本文通過一對窮夫妻最終拒絕___________________,不願把自己________________送給富人的故事,表現了______________對自己____________的一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鋪直敘,簡單平淡,讀者就會生厭。而跌宕起伏,峯迴路轉,就會產生無窮的魅力。這就是情節的曲折性。本文的故事比較平淡,但作者卻能組織曲折的情節,採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筆法,把故事寫得波瀾起伏,曲折動人。你能說出故事中的一波三折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川端康成的作品一般不以情節取勝。他擅長寫人物的感情和心理活動。仔細體味文中所寫的“當爹媽的心”,根據下面提供的情境,寫出那位父親和他妻子的心理嗎?

①財主富人要求送一個孩子給她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送走長子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次子換回長子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女兒換回次子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要回女兒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1.積累一些有關父母愛子女的名言: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愁”是川端康成作品的風格。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課文如果一開始就寫貧窮父母一個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現父母愛子女之心?現在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寫句子

例句:父愛是一座山,有山的偉大和崇高;母愛是一種祝福,一切盡在不言中;父母的愛是沙漠中的綠洲,因爲它永遠讓女兒看到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學(教)後收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對《大道之行也》教參要求,背誦全文並理解孔子的大同思想。

此文是《禮記。禮運》開頭的一段話,主旨在於闡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孔子生活在變亂紛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儘管他的理想在當時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爲現實,但兩千多年前他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標。

學習本課,可嘗試比較共產主義社會的終極目標,並讓學生有所感受兩者的異同點;

學習本課可結合21課《桃花源記》體現的思想,比較兩者的異同點。

學情分析

由於現在的90後學生對社會經驗體驗不足、再加上文中所述的理想社會和現在的生活差別太大,學生理解和接受都有困難。

對字詞的理解和識記應該問題不大。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一些重要的詞語。

2.瞭解先賢聖哲關於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3.背誦並默寫全文。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重視誦讀,提高朗讀和背誦能力,力求讀得好,誦得快。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儘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3.聯繫實際,探求未知,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學習古人敢於衝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爲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最好當堂成誦。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

1.聯繫《桃花源記》,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社會生活與文中“大同”社會相比,有無相似之處?

2.聯繫實際,引導學生思考“孔子的社會理想實現了嗎?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這個問題。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4

《故宮博物院》是按照參觀順序,採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讚頌,歌頌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創造了。

教學本文,應引導學生理清說明順序,重點研討太和殿相應段落,體會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瞭解以空間爲序的文章必須確定立足點和準確使用方位語言,培養學生按空間順序說明覆雜事物的寫作能力,體會說明文中用詞的準確性,理解作者的讚美之情。

一、導入

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築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看圖片,更能讓學生直觀的體會到故宮博物院的宏偉壯麗,建築精美,有利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1)在文中畫出故宮博物院特徵的句子。

(2)根據課文說明順序填寫故宮示意圖。

(3)思考課文按什麼順序介紹的故宮博物院。

(設計意圖:有目的地閱讀能有效地提高閱讀效率,所以提出閱讀要求。

說明文首先要明確說明對象以及說明對象的特徵。總括故宮的特徵的語句是本文的中心句:宏大壯麗、建築精美、佈局統一、風格獨特。下文對故宮建築羣的介紹就是圍繞這幾個特點來寫的。

畫出故宮示意圖,便於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通過直觀再現課文所介紹的故宮的主體佈局,幫助學生去繁就簡地把握課文內容,並初步認識到課文采用的說明順序。

2、你有什麼疑問?

老師整合探究問題

(1)本文爲什麼運用空間順序說明事物?

(2)本文爲什麼運用這種空間順序說明事物?

(3)本文是怎樣運用這種空間順序說明事物?

(設計意圖:爲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主動質疑。老師整合學生的問題,給學生確定探究方向。學生會有濃厚的興趣探究問題。)

二、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小組討論

(1)本文爲什麼運用空間順序說明事物?

友情提醒:A如果用邏輯順序、時間順序怎麼寫?

(結論的結果:如果運用邏輯順序,寫故宮的特點則有主有次,選感興趣的方面來詳寫,對故宮沒有清晰全面的認識。如果運用時間順序寫,則寫明清、解放後故宮的修建和維修,也不能全面認識)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體察信客的語言、行動和心理。領悟他的品格和精神。

⑵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標

學會新的描寫人物的方法,培養學生正直無私的品格。

3、教育目標

培養學生潔身自好、待人寬容、任勞任怨等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感受本文的語言。抓取人物的品格。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大家回想一下,有什麼職業是過去有而現在已逐漸消失了的?爲什麼?(因爲我們現在已經不需要他們了。或者他們已經落伍了。)那麼,我麼今天要講的`《信客》,也正是這樣一種職業。大家就來看一下,“信客”到底是做什麼的?

二、整體感知

1、這篇課文比較長,我們就不讀了,提前讓大家回去預習了。現在再給大家一點時間,快速瀏覽一下本文,並且找出信客是做什麼的?這行職業有何特點?

⑴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誠信無私

⑵終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勞任怨

⑶收入微薄,生活貧窮──待人寬容

⑷最痛苦的是蒙受懷疑、欺凌、憎恨。但是信客的閱歷又讓他增長才幹。

2、從上面大家的總結可以看出,信客的爲人如何?(或信客這一行所需要的品質是什麼?)

誠信無私、任勞任怨、待人寬容、潔身自好、恪盡職守、善良厚道等。

3、那麼分別從文中找出相對應的事例來!

4、可是,有個很奇怪的現象。爲什麼作者再寫信客之前,還寫了一個老信客?

險些老信客,實際上說明了信客這一職業的兩個特點:路途艱苦;強調職業道德──“就在一個信字”,而且這個“信”字要做到一絲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豐富經歷,給年輕信客以具體切實的指點,他的慘痛的教訓,又時時警惕着年輕信客。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爲可以信賴的信客。

5、那麼,信客成長起來後,作者重點寫了信客的什麼事蹟?爲何要重點寫?

重點寫了兩個事蹟:概括寫遇到謀生者客死他鄉,信客充當代理人的事蹟;具體寫一次遭人誣陷、說明信客職務的兇險和信客仁義熱心、任勞任怨、寬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6、總結信客這一生,他在哪裏是一個轉折?

回鄉教書。

7、他這一生正好驗證了那一句話?

好人有好報。

社會總是有良心的,奉獻者終究會贏得敬愛和懷念。人們常送些關懷與溫暖。發財的同鄉回來道歉,並請他代辦郵政事務,後來大家又推舉他當老師,當校長等等。等到臨死時,又來紛紛弔唁。

8、信客死後,爲什麼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爲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9、請寫出一段話,作爲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10、本文的語言有何特色?

《信客》:質樸典雅;警闢而暢達。

《背影》:樸素平實。

《臺階》:十分口語化。

原因:題材不同,作者個性氣質語言習慣不同。

三、作業

1、把課後詞語加意思寫一遍,並且背過。

2、把自己的墓誌銘整理在本子上。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6

一、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章用幾個小標題的形式,按照邏輯順序,有條理的介紹了什麼是克隆;克隆的試驗;以及克隆的應用、發展。文章緊緊圍繞文題中"奇妙"兩字,生動、通俗的向讀者介紹"克隆"這一最新的尖端科技的知識。

二、教學目標:

1、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瞭解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學習文中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提高閱讀現代科學文的能力,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瞭解掌握科學知識;學習一定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對克隆問題引發的倫理、道德、法律問題的認識。

四、教學準備:

學生:上網或圖書館收集有關克隆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設備。沒有條件的`地方可準備《西遊記》的VCD、錄像機、錄音機、音樂磁帶,關於"克隆"的圖片資料。

五、設計思路:

教學一篇課文,讓學生理解內容不是最終目的,而是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多方面的能力。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課前讓學生自己利用圖書館,網絡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在授課中,採用讓學生讀、說、寫、練結合的方法,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教學,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主動參與意識,激發學生愛科學的熱情。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新課開始,放映《西遊記》中孫悟空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羣猴子的片段,然後講述導語:

孫悟空在緊要關頭總能逢凶化吉,同學們也想不想有這種本領呢?這是什麼本領呢?在現代科學的發展下,我們能實現這個夢想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帶着這些夢想來學習一篇新課《奇妙的克隆》(在"克隆"的圖片上出示課題)

(設計這一導入語,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渲染營造一種氛圍,激發他們的一種求知慾、好奇心,爲新課的講授作鋪墊,激起學生的熱情,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進入本課學習。)

(二)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問題:用簡潔的話條理清楚地介紹什麼是克隆?克隆的作用?(學生讀課文時,以輕音樂陪襯,出示克隆綿羊、魚、牛等動物的圖片)

(認識一個新事物應由簡到繁,由易入難。同時用音樂是爲了陶冶學生,語文課不僅是文字語言的載體,樂曲也是對學生進行美感的薰陶的一種方式。)

(三)研讀探究,知識搶答:

用知識搶答的形式,確立一個主持人,一個記分員,一個記時員,學生分成5-6個組,確定小組發言人,針對問題,合作探究,解答疑問,教師提供若干問題,學生主持也可針對文章內容隨機確定問題。

教師提供的問題逐一出示爲:

1、文章說明"克隆"這一科學知識時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舉例說明。

2、"克隆鯽魚出世前後"一節的說明順序是什麼?爲什麼不以時間的先後來寫"克隆試驗"呢?

3、"克隆羊"的誕生,爲什麼在全世界"轟動"?

4、克隆技術好處?

5、克隆的危害?

6、文中哪些語句體現了科學家的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

(設計這一環節,體現了新課標要求學生具有團結合作,主動探索的精神,寓教於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瞭解現代科技的知識,也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教學重點進行了突破。)

(四)拓展討論,注重人文:

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隨着"克隆"技術的發展,科學家進行了"克隆人"的試驗。你對"克隆人"的問題如何看待?

要求:1、觀點明確,理由充足。(利用自己收集的資料)

2、表述清晰、流暢,有條理性。

(新課標確定語文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工具,它還具有人文性,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引導,可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同時,此環節很好的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課堂小結,歸結板書:

今天,我們跟隨作者進行了一次克隆之旅,一路上走來,我們在作者這位導遊的講解下,通過大家的探求,知道了有關克隆的許多原先不瞭解的科學知識,也學習到科學家們鍥而不捨的精神,這都是我們求知路上的寶貴財富。願同學們去努力探索更多的未知領域,來造福人類。

(六)作業設計

搜索整理有關"電腦"的知識,用一定的說明方法,按邏輯順序寫一篇"電腦"的科學小品,字數500字左右。

(對學生進行所學知識的鞏固,並舉一反三,學以至用。)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熟讀文章,把握文章大意,熟練地背誦及默寫文章;

2、掌握“蕃”“染”“植”“鮮”等詞的意義,總結蓮花的特點;

3、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4、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潔脫俗的情懷。樹立自身高潔品質。

二、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蓮花形象描寫,襯托的寫法。

3、課文註釋中必須掌握的詞語。

教學難點

1、學習託物言志的手法。

三、 教學思路

猜謎導入新課,激發興趣—熟讀課文,基礎鞏固—全文解讀,描繪蓮花—重點分析,能力培養—拓展延伸,知識歸納—佈置作業,能力測試。

四、教學方法

1、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採用朗讀法、點撥法。

五、教學手段

板書教學

六、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七、 教學步驟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1、設迷導入

(1)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襖,陣陣放清香。

(2)泥裏一條龍,頭頂一個蓬。身體一節節,滿肚小窟窿。

師:同學們知道謎底是什麼嗎?生:蓮花。師:大家回答得非常好,看樣子大家對蓮花並不陌生,自古以來蓮花就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描寫蓮花的詩句相當之多,比如說:《江南》江南可採蓮……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淨慈送林方子】)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王昌齡【採蓮曲】)等等。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優美的文章《愛蓮說》。

(二)、瞭解本文的體裁和作者。

1、題解

大家看到這個題目可能會有些疑惑其實這個“說”是一種文體的象徵。本文的體裁是“說”,“說”就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用於描寫、議論與抒情但偏重於論述道理。那麼我們課文這個標題“愛蓮說”就可以解釋爲:說說愛好蓮花的道理。作者究竟爲什麼愛蓮呢?作者想通過“愛蓮”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懷呢?這都是我們等一會將要討論的問題。我們再來看一下本文的作者。

2、作者簡介

周敦頤,注意頤字的寫法,字茂叔,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教師補充:周敦頤非常博學,而且人品很高,胸懷磊落,爲官清正,深得民心,爲百姓所愛戴。《愛蓮說》是他在公元1068年擔任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曾帶領屬下在官署的一側挖池種蓮,後人稱爲“愛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時,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三) 熟讀課文,掌握基礎

(1)示範朗讀

首先我想請同學們聽一遍文章的配音示範朗讀,注意個別字的讀音及句子停頓,把握文章節奏。(放錄音)文中有些字的讀音需要大家注意:蕃(fán)濯(zhuó)蔓(màn)褻( xiè)鮮( xiǎn)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停頓把握。

(2)指名朗讀

下面請一位同學讀一遍。評:字的讀音與停頓之處都沒有問題,但是節奏感還不太到位,第二段在讀描寫蓮花的句子時是充滿喜愛之情的,節奏可適當的加快,(老師範讀)最會一段的會半部分還應讀出感嘆之情來(老師範讀)。

總結: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的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讀書經驗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去讀。

(四) 結合註釋,講解課文

學習第一小節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甚:很,蕃:多。“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晉朝的陶淵明惟獨喜愛菊。自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李唐就是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成爲李唐。作者先寫陶淵明與世人的愛好目的就是要突出自己的愛好,突出了蓮花的與衆不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句就在着重描寫蓮花,爲了讓大家對蓮花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我這裏有一幅圖,大家可以好好欣賞一下。(將蓮花圖貼在黑板上)我只喜愛蓮從淤積的污泥里長出來卻不受沾染,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豔;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枝蔓,(將圖撕下來給同學們指出來)不長枝節;香氣遠播,越發清芬;筆挺潔淨地立在那裏,只能在遠處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染:沾染、污穢,濯:洗滌,妖:美麗而不端莊,蔓、枝在這裏都是動詞,不生枝蔓,不長枝節,植:立,褻玩:玩弄。

(2)好,下面我們具體地來分析作者筆下的'蓮花是什麼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從淤泥裏出來卻不被沾染,在碧波盪漾的河水裏洗滌過卻不顯得妖媚,這主要是從蓮花的生長環境來寫蓮花,是說呀,它不因污濁或優裕的條件而絲毫改變自己的本質。師:那麼通過對其生長環境的描寫表現了蓮具有怎樣的品質?生答……總結到:在艱苦的環境都可以忍受突出了它的堅貞對不對,優裕也不失淳樸突出了它的質樸。好蓮花堅貞、質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梗中間是貫通的,而外部挺直不彎曲,它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權。這句話表現了蓮的什麼品質?豁達、,正直(就像竹子一樣中通外直,很多詩人在詩詞也多用竹子這一意象它中多爲“堅貞”,“高雅”,“氣節”的象徵。詩人常借竹言志,託竹寓情。)“香遠益清”香氣傳得遠,而且在遠處更加覺得花香的純淨和清談。“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高高地潔淨地直立在水中,只可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讓人輕慢地玩弄啊。這裏寫出了蓮花的什麼品質?清純、端莊。是聖潔的象徵。

(3)以上我們總結出了蓮花的品質堅貞、質樸、豁達、正直、清純、端莊,現在我們知道作者爲什麼喜歡蓮花了吧。可是作者的題目是“愛蓮說”他也在着重寫蓮花,可是爲什麼又寫了菊花與牡丹花呢?——襯托(本段着重以襯托手法以陶淵明對菊的獨特愛好襯托我的愛好,以世人對牡丹的廣泛喜愛來襯托我的不同愛好,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等幾個方面讚揚了蓮花高潔的品質。

襯托手法顯得含蓄委婉但是在突出對象方面則更加有力。同學們可以在以後的寫作中借鑑使用。

學習第二小節

那麼作者僅僅是表明自己對花的愛好嗎?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段。大家齊聲朗讀一遍。(齊讀)然後簡單評點。“說”是一種文體,一種或議論或抒情的文體,下面請同學們思考本段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1)學生自讀第二段後回答:

議論 “謂”:以爲,認爲(解釋句子:我認爲菊,是花中的隱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 花中的君子。)

抒情 “噫”:唉,嘆詞。(解釋句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2)作者表明自己看法時,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比喻。菊——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裏,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而隱居避世)這種人的特點是志向高潔,但逃避現實,隱居起來。

牡丹——富貴者(因爲牡丹花十分濃豔,從唐朝起就成爲富貴人家的寵物。牡丹的價錢很貴,但富貴人競相購之,把它比作富貴者很恰當)。這種人的特點是追求富貴、追求名利。

蓮——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處在污濁的環境卻保持自身的高潔,不隨流俗,不受沾染。)

以花喻人,通過所愛之花的品質,看出愛花之人的性格。作者自比君子,也確實具有君子的品德。他在爲官期間,敢於直言,堅持已見,清正廉潔,博得了人民的讚揚。

(3)“噫”作者感嘆正是本文主旨之所在。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鮮: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清高的隱士太少了。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反問。像我這樣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沒有什麼人了。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感嘆。追求榮華富貴的人應當是很多的啊!

(4)“宜”應當作者真的認爲追求富貴趨炎附勢的人是應該多的嗎?

“宜”是反語。嘲諷和批判了當時的社會風氣的污濁。

總結:對當時社會愛蓮者少,愛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貴的人多啊!作者有感於社會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對他們表示了強烈的鄙視!結尾的這兩句話一問一嘆,發人深省,文章的主題多深刻啊!(齊讀“噫……”)

點撥:第二段的句子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將三種花的品格擬人化了。把蓮花比作君子,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寫法就叫做託物言志。(寄託事物來表達志向)

八、作業

1、背誦並默寫這篇文章;

2、以“…說”寫一篇小文章。(200字左右)

九、總結(本課完成之後)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掌握作者及背景,瞭解詩意並背誦全詩。

2、結合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詩歌;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語境導入

田園詩,就像一顆顆大大小小的星星,彙集在唐詩的燦爛星河裏,熠熠生輝。今天我們一同走近盛唐田園詩人孟浩然,走進他的代表作《過故人莊》(板書課題)

二、解題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人。早年隱居鹿門山,後漫遊吳越。年近四十應試不第,失意而歸,後從事小官,三年後患病卒。其詩風格詩淡自然,盛唐著名田園詩人之一,與王維齊名,並稱“王孟”,有《孟浩然集》。這首詩寫作者受朋友五邀,到鄉村做客的事,表現了朋友間親切的'感情。

三、誦讀

①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奏及韻律,學生輕聲朗讀

②指名學生朗讀(或集體朗讀)

四、研習詩歌內容

1、學生藉助註釋,疏通詩歌內容。

明確:老朋友準備的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農家去做客。小村掩映在綠色之中,青山橫臥在村外。推開小窗,面對打穀場和菜圃,端起酒杯,談起桑麻農事。酒足飯飽,臨行時,主動提出重陽節時還要來賞菊花、喝酒。

①首聯:起,交代過故人莊的原因。應邀做客。向:飯菜豐盛嗎?詩人的心情怎樣?用“雞黍”,並一請就到,說明方賓關係怎樣。

明確:飯菜豐盛,詩人心情愉快高興。說明主賓之間感情融洽,友誼極深。

②頷聯:承,承接上文,寫田莊風光。風景美嗎?美在哪裏?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明解:美,美在詩新,談遠,幽靜,色調豐富,對仗手法。

③頸聯:轉,由寫景轉入寫人事。相聚飲酒的情形,把灑閒話,氣氛融洽,深情厚意就在悠然地舉杯飲酒,閒談農事中,田園生活恬靜而閒適、和協而幸福。

④尾聯:合,收攏全詩。“就”暗含欣賞之意,再來做客,詩人分別時是什麼感情?

明確:依依不捨

2、學生合作探究: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真摯的友情讓詩人依戀,農家的生活讓他嚮往,還有優美的田園風光,淳樸的民風也讓他想再來,從而表現了朋友們真摯的友情。

五、學生自由誦讀並背誦全詩

六、小結

這首詩看似平淡,平平地敘述,省淨的語言,但讀完之後,卻彷彿是一曲清幽淡雅的田園交響曲,令人嚮往,令人陶醉,令人回味不已。

七、佈置作業

改寫成現代散文

板書設計

孟浩然

過首聯:應邀做客

故頷聯:田園風光真摯友情

人頸聯:歡飲閒話嚮往田園

莊尾聯:依依惜別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9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即文言文單元的第四篇文章。本單元所選取的文章都是我國古代以自然山水爲題材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點。幾篇文章分別採用不同的寫景方法來呈現自然美景以及在其中寄寓的作者的深情。《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在本單元中所承載的任務是:以白描的手法呈現奇景,敘事與寫景結合體現作者的雅趣,抒情寓於敘事之中表達作者的一片癡情。作者張岱生活在明末清初,所以他所要表達的情感不同於一般的貶謫之士和隱逸之人,他在他的文章中執着地表達着他的故國之思,本文即是很好的體現。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七年級一年的訓練及八年級近兩個單元的文言文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礎、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本單元前四篇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基本瞭解了情景交融的文言文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初讀課文,藉助註釋、工具書,整體感知文意。

2.通過精讀課文,品味雪後西湖美景,瞭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3.通過品讀課文、合作交流,體悟作者的“癡”情。

重點:2、3 難點:3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文學家樑衡說過,有兩篇小品文就像兩幅精美的畫卷掛在中國文學歷史的長廊裏,一篇是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一篇就是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以文學家的評價突顯其文學地位和價值,激發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正字音斷句讀(落實目標1)

1.先出示需要注意的重點字讀音

毳(cuì )衣 霧凇(sōng )沆(hàng )碭(dàng ) 打更(gēng ) 鋪氈(zhān)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3.生範讀,讀準字音,試斷句讀。

4.生提出斷句讀意見,師總結。

5.師生齊讀

設計意圖:常態的誦讀訓練,是培養文言語感必不可少的一步。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

(三)再讀課文,曉文意知內容(落實目標1)

1.默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章內容,劃出解釋不通的字詞。

2.組內交流疑點,不懂的提出來全班解決。

3.帶着對課文的理解,全班齊讀。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質疑、合作交流、朗讀

設計意圖:八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文言語感,也有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本文篇幅短小,生僻字不多,所以這個部分,不要求完全的逐字逐句的翻譯,不去破壞文言的語境、意境,所以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來理解文意。

(四)精讀課文,品奇景(落實目標2)

1.“看雪”看到了__(原文)的雪景,感受了__意境。

2.由此可以看出張岱是__人。

要求:先獨立思考,再組內交流。

(1)引導學生分析描寫雪景的句子,體會作者營造的悠遠脫俗意境,由此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情懷,尤其要引導學生品味“舟中人兩三粒”體現了作者融入自然達到無我之境,癡迷於山水之樂。

(2)追問作者是運用什麼手法達到這種效果的?用資料對比分析白描的手法: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讀、表達

設計意圖:通過對雪景的分析,瞭解白描的藝術手法,體會人與自然融爲一體的美的享受,初步感受作者的遺世獨立的情懷。

(五)品讀課文,悟癡情(落實目標3)

知人論世、詞蘊“癡”情:

資料一:簡介及材料“少爲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出自《自爲墓誌銘》)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張岱在年少的時候並不是這樣清高自賞雅情雅緻的人,而是一個喜歡熱鬧,愛好繁華的紈絝子弟那麼是什麼使他在後來有了這樣一種大的變化呢?請看下面的幾則材料

資料二: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髮入山······因想餘平生,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陶庵夢憶》

資料三:明亡之後,張岱曾參加抗清鬥爭,後避居山中,生活異常苦,但他發誓不向清廷妥協

資料四: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明朝開國之初建都於此,稱金陵。清朝建立,改金陵爲江寧。

結合張岱的經歷,品讀課文,圈點勾畫,品悟文字背後的深情。

大雪獨行:大雪三日、俱絕、更定、獨往——雅趣即清高、脫俗的情懷。

(分析:空闊、蒼茫、冷寂、世俗之外故國之中)

偶遇知音:崇禎、金陵、客此、更、大喜、同飲、強飲、癡似——癡情即故國之思。(分析:明的紀念、都城、客的身份、遇知音的喜悅、告別的哀傷)

學生活動:圈點勾畫、自主分析、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文言文的特點,首先體現在“文言”上;學習文言文,實質是體認它們的言志載道,而這往往體現在章法考究處、煉字煉句處;最終的落點是文化的'傳承與反思。所以這個環節讓學生通過對詞的品味來感悟作者蘊含期中的深情。同時體現文言文教學中文言並重的理念。

(六)拓展,感悟文化情懷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實中被壓彎了腰,在現實中透不過氣來,於是,他們只有到大自然中去深深地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氣,去伸一伸他們要被壓垮了的腰桿。同學們,在歷代的文學作品中,這樣的癡人和癡文都很多啊。你們還能想起嗎?

預設:柳宗元的《江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曹雪芹寫《紅樓夢》……

他們寧願自己是山是水是花是草是一朵雲是一片冰。他們在這片山水中來尋找心靈的歸依和心智的獨立。因爲凝寒獨立是其人格,所以蒼茫天地就成爲了他們必然的心靈歸宿。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

設計意圖:學習文言文最終的落點是文化的傳承與反思。而學習語文最終的落點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所以本課最終的落點在文化上。希望由此能激發學生對這一類文章的興趣,引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關注。

(七)作業

1.比較閱讀:柳宗元的《江雪》

問題:同是寫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兩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情感上的異同。

2.如果經歷時空隧道,張岱、柳宗元、陶淵明、蘇軾等這些癡人們相遇了,張岱最可能以誰爲知己呢?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下來探討吧。

設計意圖:作業1主要鞏固對語文知識的掌握,作業2主要引導學生對同類文章及作家的文學上的分析思考,進而更深刻的體認中國文化。

五、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奇景 山水之樂

雅趣 世俗之外

癡情 故國之思

天人合一

 設計意圖: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提煉文字背後的意蘊。思路清晰,簡潔明瞭。希望學生們能學以致用。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0

【文本研讀】

細讀《生物入侵者》,掘其文本特質以下:

一,詞語如“移民”“生物入侵者”“天堂”若干,披引號於身,齊聚一文,構成“華麗陣容”。“服飾"標明,這些詞語在句段中並非用其本義,表其本身,而是用其比喻義,身份是客(喻)體,是把別的事物比作了它們。這種帶引號標識的打比方,除了兼有“生動形象”的說明效果外,更凸顯表達的趣味性,簡言之:有趣。

二,幾個中心自然段,每每用核心句陳述說明要點後,立即舉上例子給予支撐,一例二例三例,不一而足,讓人信服十分半點無疑義。全文運用舉例子十多處,其效果亦可簡言之:有力。

三,本文雖爲說明,但推出成語方陣,組成一道語言典雅的風景線。且看異國他鄉安家落戶爲所欲爲物競天擇……在語文課上賞玩美的語言風景是幹自己的本分。語文課姓語,說明文概莫能外。

四,生物入侵系大話題,科學原理(知識)既有現實針對性,又有普及緊迫性。課文全舉外國例,說外國情,不涉中國一言,不免有隔岸現火或遠水不解近渴之疏離。有此缺口亦妙,我來補之,補之以本國我土入侵狀貌 ,將課文內容簡縮例子化,與鮮近新材料相併有機整合,由遠而近,由人而我,激發虞思,培養科學精神,涵養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設計】

一、導入——咄咄怪事(PPT展示)

老師現在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看到的一則新聞:一個老人到一家診所就診,講了一件咄咄怪事,他在自家魚塘捧水洗手,冷不防從魚塘裏跳起一條魚咬到他的中指,並且死死咬住不放,他嚇壞了,把魚弄死,死魚才鬆了口,就立馬來診所診治。醫生聽了十分驚奇,一邊給老人治傷一邊問老人,這條魚顏色鮮豔,非常好看,是不是?老人說是;你最近在魚塘除了看到這種魚,你養的其它魚種很少看到了是不是,老人說是;這種魚過去養在魚缸裏的,是老外魚對不對,老人很驚奇說你怎麼知道的,這是我兒子旅遊時從國外帶回來的,先是養在魚缸裏,我看它好看,想養在魚塘裏讓它繁殖賺錢。醫生說你魚塘是死水還是活水,老頭說是死水,與外界是隔離的,醫生說還好,總算沒釀成大災禍。你的魚塘保不住了,得趕緊上報漁業部門。老人問爲什麼?同學們也一定在心裏問爲什麼?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重要的知識,而後化解我們心中的疑問。

二、整體感知,體會成語之美,讀懂課文(自然段)內容,理清說明順序。

1、回答導入中設置疑問:假如你是醫生,你來回答老人所問“爲什麼?”

2、自然段標序讀課文。

3、把課文中的成語找出來,說說在文中的意思,用其中兩個或三個說一段話。

異國他鄉 安家落戶 爲所欲爲 與日俱減 在劫難逃

嘯聚山林 五彩斑斕 束手無策 物競天擇 無動於衷

4、讀懂課文(自然段)內容,理清說明順序。

讀文填空:

第一部分(1):引出 ,並解說涵義。第二部分(2、3、4) :介紹生物入侵者之特徵,重點說明生物入侵者_______ ____ _ 。第三部分(5):明確生物入侵者增多的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6、7)生物學家、生物學生態學界學者___ _ 。 第五部分 (8):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_________________ 。

讀懂說明金鑰匙:倒讀課文一兩遍,課後題目來考參。核心語句劃劃劃,關鍵詞語圈圈圈。(何謂核心句?指文章中的首括句、承上啓下過渡句、結尾句、提問句和概念定義句等。)

根據上面理解明確說明順序: 。

三體會重要說明方法的效果與作用。

1、對於作者的一些說法,比如第8段中“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採取措施”,你認可不認可?信不信?爲什麼?

明確:舉例子的效果:具體有力 ,使人信服。

追問舉例子的作用:運用的舉例子說明方法,舉 的例子,具體有力地說明了 ,使人信服。

2,第3段和第8段放一起比較,加雙引號的詞語比較多。你更喜歡哪一段的說明的語言?爲什麼?

明確:加雙引號的詞語是打比方的新長相。其效果:生動形象,增加趣味。

追問打比方的作用: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 比着 ,生動形象地說明了 ,增加說明的趣味。

3、同桌合作,尋找並體會課文中若干舉例子、若干打比方,說明其作用。

四,迴應導入,興趣閱讀:瞭解食人鯧及我國生物入侵的相關信息。

1、前面我們學習情緒高漲,效果顯著。現在,我們繼續關切並深入瞭解有關 《生物入侵者》的 信息。讀下面材料。

材料一:這魚到底是什麼來頭?在網絡上,記者查到了和這條魚一模一樣的食人魚的資料。這種食人魚(英文名:Piranha)俗名水虎魚、食人鯧,是南美洲食肉的淡水魚。它們通常有15~25釐米長,最長的可達40釐米。食人魚具有尖利的牙齒,據說能夠輕易咬斷鋼造的魚鉤或是一個人的手指,非常兇猛。一旦發現獵物,往往羣起而攻之。食人魚羣可以在10分鐘內將一頭活牛吃得只剩一排白骨。當地人用它們的牙齒來做工具和武器。亞馬遜河、圭亞那河、巴拉圭河等河流是食人魚經常出沒的場所。

材料二:隨着電子商務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外來物種通過郵包進入我國。有數據顯示,今年1月~9月,我國各郵路口岸共截獲禁止進境物品1.17萬批次,其中檢測出的有害生物達到1127批次……外來入侵物種的日益增多,使得我國外來物種入侵防控面臨更大的壓力。在日前于山東青島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生物入侵大會”上,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主任萬方浩研究員指出,目前我國確認的外來入侵物種已達544種。我國已經成爲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由此造成的損失更是達上千億元……目前入侵我國各類生態系統的外來有害物種已達544種,其中大面積發生、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中,入侵中國的就有50餘種。

讀了課文與上面閱讀材料,你有怎樣的觸動與思考?生物入侵動物兇猛,作爲中學生的你,你能身體力行做些什麼?

板書設計

生物入侵者

說明內容 金鑰匙

引出話題生物入侵者並解釋 找自然段中心句

明晰例舉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途徑 找承上啓下過渡句

專家對生物入侵者所持不同態度 找關鍵句與關鍵詞

世界各國生物入侵者採取措施

說明方法

舉例子 具體有力 使人信服

打比方 生動形象 增加趣味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言文。

2.瞭解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彙,正確理解課文意思,學會質疑問難。

3.認識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培養學生知人論世的解讀經典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辨析一詞多義,提高學生文言閱讀能力。

2.反覆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涵,理解本文的時代意義。

(三)教學難點:

探究文章的內涵,理解本文的時代意義,培養學生知人論世的解讀經典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文本

現在我讓同學們欣賞一幅油畫,哪位同學知道這幅油畫的作者是誰?

這幅油畫是著名畫家徐悲鴻與1940年爲了宣傳抗日而創作的一份不朽藝術作品,油畫取材於中國古代一則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文言文《愚公移山》,瞭解油畫講述的故事。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朗誦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提示句子停頓。

示例:懲/山北之塞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3.互動學習:你敢挑戰嗎?

活動規則:①以沒有任何標點符號的文言原文爲誦讀對象。

②其他學生從“音準、停頓、節奏、語氣、語調”等方面作出評價。

4.學習小組之間就課前預習中圈點勾畫的難詞難句互相質疑解惑,教師適時點撥補充。

5.互動學習:智勇大闖關

闖關規則:每個學習小組推薦一名闖關者;一共有八道題目,由闖關者自選其中一道題目作爲闖關內容;闖關過程中,如遇困難,可以求助本組其他學習成員,但同時意味着闖關失敗;隻身闖關成功者獲“闖關小勇士”稱號,獎勵一顆五角星,計入平時成績。

附:闖關題

【第一道題:解釋加點詞語。】

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

③以殘年餘力④河曲智叟亡以應

⑤始一反焉⑥汝之不惠

⑦亡以應⑧一厝朔東

⑨無隴斷焉

【第二道題:解釋加點詞語。】

①始一反焉②且焉置土石

③無隴斷焉④謹食之,時而獻焉

⑤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⑥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⑦懲山北之塞⑧出入之迂也

⑨指通豫南⑩雜然相許

【第三道題:解釋加點詞語。】

①其妻獻疑曰②其如土石何

③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④面山而居

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第四道題:解釋加點詞語。】

①何苦而不平②面山而居

③而山不加增④黑質而白章

⑤先天下之憂而憂⑥既而,兒醒

⑦河陽之北⑧達於漢陰

⑨投諸渤海之尾⑩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

【第五道題:解釋加點詞語。】

①以君之力②跳往助之

③隱土之北④甚矣,汝之不惠

⑤雖我之死⑥輟耕之壟上

⑦故爲之說⑧悵恨久之

【第六道題:翻譯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第七道題:這則寓言一共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對移山各持怎樣的態度?】

【第八道題:愚公爲什麼要移山?移山有哪些現實困難?】

6.教師播放教學圖片,每顯示一幅,學生根據畫面和畫面標題朗讀課文相關片斷;或者根據畫面和課文相關片斷用自己的語言擬寫畫面標題。

第一幅:二山雄立圖(朗讀相關片段)

第二幅:舉家獻策圖(擬寫畫面標題)

第三幅:畢力平險圖(朗讀相關片段)

第四幅:公叟辯難圖(擬寫畫面標題)

第五幅:神靈移山圖(朗讀相關片段)

(三)研讀課文,文本昇華

1.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過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呢?

學生討論交流。

示例: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只要堅持不懈,成功終會屬於我們。

做任何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要有恆心和毅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2.這篇寓言故事的作者在構思本文時,對愚公和智叟的感情傾向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褒揚愚公貶損智叟。

現在我們改寫一下其中的一個細節,弱化一下這篇課文的主觀色彩。

將“河曲智叟亡以應”改爲“河曲智叟復笑而對曰:‘……’”。請同學們補寫省略號部分。

(四)思辨爭論,主題拓展

1.課堂辯論:學生分男生和女生兩組,展開辯論。

⑴辯題:愚公、智叟到底誰愚?

⑵正方:愚公實愚

反方:智叟不智

⑶辯論說明:①先有正方一學生髮言,接着反方一學生髮言,依此反覆,直至辯論結束。②辯論時不能搶話、插話。③對本方觀點提出有力論據者,獎勵一顆五角星;對對方學生髮言能針鋒相對駁斥者,獎勵兩顆五角星。④根據正反雙方所得五角星數目評定辯論勝利方,勝利方每人獎勵一顆五角星。⑤所有五角星計入個人平時成績。

學生辯論。

教師總結陳詞:經過一番脣槍舌劍的辯駁,我們班的同學在激烈的思維碰撞中盡顯辯論之才華。愚公智叟到底孰智孰愚現在大家是各持己見,如果從學習這篇古老的寓言故事所傳達的意義上說,老師認爲無需一定要得出個單向的答案。一方面,愚公“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實幹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另一方面,智叟“對現狀冷靜分析”的審時度勢務實態度也值得我們借鑑。

2.拓展延伸:在當今高科技、信息化的時代,愚公和智叟兩位古人誰應該是我們的學習榜樣?

學生爭相發言。

教師總結。

(五)佈置作業,課後鞏固

有人說,愚公精神就是苦幹精神,僅有苦幹是遠遠不夠的,苦幹加巧幹纔等於成功。你如何評價這種觀點,寫一段話闡明你的觀點。(不少於300字)

三、總結提升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案中,筆者通過諸如“你敢挑戰嗎”“智勇大闖關”“改寫文本”“課堂辯論”等一系列精心預設的語文活動,把課堂的.時間完全交給學生,將質疑討論,交流評價的空間儘量歸還學生。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合作交流的互動性,探究未知的開拓性得到有效展現和發展。

然而教學中也發現,這種學習方式生成的有效性要求學習主體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和個性品質。優生具備這一條件,自主質疑時他們是發現者、合作討論時他們是組織者,發言交流時他們是代表者,他們的潛能在課堂上得到良好發揮和發展。而學困生基礎薄弱,參與性、主動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後優生半步,參與過程中,參與的機會常常被別人搶走,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這些學生的學習權利被變相剝奪。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認識、研究這一現象,格外關注、呵護學困生,通過教學預設的調整和教學生成的調控,想法設法爲其提供機會,以使語文課堂成爲全體學生學習的天地。

在學生全體參與的積極性調動方面,筆者感覺課堂教學過程中形成性評價方式的運用彰顯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教學設計中,學生朗讀時的生生互評,“探究文意”和“課堂辯論”過程中五角星的表揚記錄,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慾望和表現的潛能。當然,形成性評價的操作需要教師進行周密和整體的規劃,要注意數據和材料及時積累和整理,這需要語文老師有堅守的意志和毅力。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2

(一)課堂教學要求:

【教材分析】文章通過對一隻八隻腿的蟲子、蜣螂、螞蟻的描寫,得出不要自以爲是、盲目估算一切的結論,運用幽默的寫作手法讓我們在思考人類弱點的同時激發我們尤其是青少年走向自然、感悟自然。

【教學目標】1.把握文章內容,瞭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運用。2.感悟文中作者對人類弱點的思考。3.激發學生走向自然,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教學重點】把握文章行文思路,讀懂文章。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作者對人類弱點的思考,學會反思。

【教學建議】

1.激情導入。前面我們學習了南帆先生的《螞蟻》和馬克·吐溫先生的《辛勞的螞蟻》,知道了他們其實是通過螞蟻來寫我們人類,今天我們要走近更多的小蟲子,看看作者是不是也通過小蟲子來寫我們自己。我們今天一起——走向蟲子。

2.作者簡介。劉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沙灣縣一個小村莊裏,在那裏度過童年和少年時期。長大後種過地、放過羊,當過十幾年鄉農機管理員。勞動之餘寫點文字,大多寫自己生活多年的一個村子。在這個人畜共居的村莊裏,房子被風吹舊,太陽將人和牲畜曬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葉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敘述着一種人類久違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該書在1999年引起巨大反響,被譽爲20世紀最後的文學景觀。還著有詩集《曬曬黃沙樑的太陽》,散文《風中的院門》《庫車》等。曾獲“馮牧文學獎·文學新人獎”。現爲《中國西部文學》編輯。批評家們對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劉亮程是中國20世紀的最後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陽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筆下的塔希提島,但是又沒有那種原始的浪漫情調,在那裏夾雜地生長着的,是一種困苦,一種危機,一種天命中的孤獨無助,快樂和幸福。

3.檢查並鞏固重點字詞的音形。讓學生自己找出生僻或認爲重點的字詞,通過標音、註釋來解決疑難、重點字詞。蜣螂(qiāng)鏟(chǎn)喘(chuǎn)土坷拉(kē)

4.整體把握。指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疏理文章脈絡。第1—3自然段:八條腿的蟲子“慢慢悠悠地爬”。第4—6自然段:蜣螂“滾土塊”。第7—13自然段:螞蟻“搬幹蟲”。

5.具體研習。

(1)組討論:這三隻小蟲子的行爲是否如作者一開始說的“可笑”呢?明確:不是。對於第一隻蟲子,作者說到“這下該我爲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沒有看見指頭底下還有路”。對於蜣螂,作者寫道“……還是少管閒事。我已經有過教訓”。對於螞蟻,作者的感慨是“我這顆大腦袋,壓根不知道螞蟻那隻小腦袋裏的事情”。可見,剛開始是“看得可笑”,但到最後我們可以感受到真正可笑的是我們人類。

(2)文中的三隻蟲子身上,大家能否找出我們“人”的可笑之處呢?明確:從第一隻蟲子身上,可笑“人的自以爲是”;從蜣螂身上,可笑人類智慧的有限;從螞蟻身上,可笑人類能力的有限。小結:至此我們可以說,課文內容雖寫的是“走向蟲子”,其實是透過蟲子看清自己。作者感悟出:人的侷限性如此之明顯,在某些方面連一隻小蟲子都不如,卻常常盲目地爲優越感所矇蔽。

(3)討論:我們學過南帆先生的《螞蟻》,大家比較一下二者的異同。(對“人”的思考)明確:相同——都是通過小動物來思考人類。不同點——《螞蟻》反思的是人的命運,人在何種意義上能夠駕馭自己的命運,它突出的是人類生存的困惑問題,而本文作者反思的則是人性的弱點。在某些方面,人其實不如蟲,但人類對此卻不自知,它突出的是對人類缺乏自審意識的剖析。

6.結合習題四,品味作品幽默的語言

7.課堂小結這篇文章讓人類看見自己身上的弱點,那麼我們就應盡力去克服它,時時注意自我反省。孔子有云:“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我想,我們不僅要向他人學習,還得向大自然中萬千生靈學習,畢竟我們人類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員。那麼,希望同學們今後能夠走近自然,關注自然,保護自然,做個真正的有心人。

8.作業佈置。完成課後習題。

(二)教學課件(積件)

要求:

1.課文中提及過的圖片:比如螞蟻等蟲子場景的影像等。課件使用目的: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後談感悟引入對課文的.理解。2.配樂朗誦課文中描寫蟲子的精彩片段。課件使用目的:讓學生初步感受文章生動形象的描寫,體會作者的感慨。

3.作者劉亮程的簡介課件使用目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教學資料要求:

1.螞蟻等蟲子場景的影像等。

2.作者簡介。劉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沙灣縣一個小村莊裏,在那裏度過童年和少年時期。長大後種過地、放過羊,當過十幾年鄉農機管理員。勞動之餘寫點文字,大多寫自己生活多年的一個村子。在這個人畜共居的村莊裏,房子被風吹舊,太陽將人和牲畜曬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葉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敘述着一種人類久違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該書在1999年引起巨大反響,被譽爲20世紀最後的文學景觀。還著有詩集《曬曬黃沙樑的太陽》,散文《風中的院門》《庫車》等。曾獲“馮牧文學獎·文學新人獎”。現爲《中國西部文學》編輯。批評家們對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劉亮程是中國20世紀的最後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陽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筆下的塔希提島,但是又沒有那種原始的浪漫情調,在那裏夾雜地生長着的,是一種困苦,一種危機,一種天命中的孤獨無助,快樂和幸福。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3

本學年我擔任了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八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八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爲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爲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瓶頸,創造一片新天地。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4

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測試是必不可少的,其目的是反饋教學情況,讓學生了解自已知識,能力水平,彌補缺陷,糾正錯誤,完善知識體系和思維體系,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測試又是繁多的,尤其是到了初三,各種摸擬考,階段測試應接不暇,試卷評講便是家常便飯,講評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如何上講評課才能讓學生獲得最大收穫呢?什麼樣的講評課纔是高效而務實的呢?經過多年的摸索,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總結了幾點講評試卷的經驗:

一、試卷講評應遵循以下原則:

1、試卷講評要及時講評及時是上好講評課的基礎。

平時試卷的改閱一定要及時完成,最好是第二天就能拿出來。及時評講、及時反饋,效果纔會顯著。

2、試卷講評要有針對性。

如果教師在講評試卷時面面俱到,逐題講評,這樣既造成時間上的浪費,又會使課堂平淡乏味。因此,教師在試卷分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普遍性錯誤及原因做到心中有數,選取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問題進行重點備課和講評,並以此爲突破口,進行舉一反三,從多個側面,多個角度進行合理發散,這樣纔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錯誤率較低的題則只需蜻蜓點水或課後個別指導,真正體現“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原則,這樣講評的時間也得到了保證,效果也更明顯。

3、試卷講評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講評過程中,必須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解題指導,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並儘可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重點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

4、試卷講評要重視對知識的鞏固

講評試卷是查漏補缺、鞏固復現所學知識的大好時機。在試卷講評中,教師應就所講試題,針對學生知識薄弱點,聯繫課本進行總結歸納和深化,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二、認真做好試卷講評課的準備

科學的講評要求教師在課前精心準備,一是對試題本身進行分析;二是對學生答題情況、錯誤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這樣做能夠加強試卷講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1、教師要提前做好試卷分析

教師必須提前做到對試題的知識點和分佈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判斷試題的難易度;分析試題的命題的思路、考查角度和意圖以及答題思路和技巧。

2、教師要具體瞭解學生答題情況,並對其進行分析

①統計了考試成績。各個分數段的學生人數,一個近乎正態分佈反應了學生實際水平和試題本身難易情況;

②統計得分率。每一道試題均有得分率,並與我事先估計的情況相比較,以此反映我對學生是否瞭解;

③統計了試題答案的錯誤情況。這是直接掌握學生知識、思維和教學狀況的必要手段。

④統計有創見的解法及相應的學生。從而比較全面的瞭解了學生的.考試情況。

三、試卷講評要重視技巧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講評課切忌教師一言堂,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引導、點撥、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大膽假設猜測、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敢想、敢說。敢做、敢於標新立異的思想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爲講評課的主人。讓學生在動腦、動手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2、注意分析歸類,注重減負高效

教師在講評課時不能只按照題號順序講評,而是要善於引導學生對試卷上涉及到的問題情景,進行分析歸類,讓學生對試卷上的同一類問題有一個整體感。這樣有利於學生總結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具體可按三種方式歸類:

①按知識點歸類:就是把試卷上同一知識點的題,歸在一起進行分析、講評,這種歸類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教師可選擇重點知識的典型題目進行分析講評。

②按解題方法歸類:即把試卷中涉及同一解題方法、技巧的題目,歸到一起進行分析、如把一份綜合測試卷分爲:

a、一題多解類;

b、多題一解類;

c、用方程思想解題;

d、用函數思想解題等類型。

③按答卷中出現的錯誤類型進行歸類,一般可分爲:

a對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錯誤;

b、讀題時對題中的關鍵字、詞、句的理解有誤;

c、思維定勢的負遷移;

d、語文模型建立失當;

e、運算錯誤等類型。

以上三種歸類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的,是相互交叉滲透的。通過歸類思想的練習,學生就會逐漸養成思考的習慣,避免“題海戰術”,從而達到減負高效的目的。

3、重視啓發學生

講評課教師應重在解題思路的分析和點撥,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題中的關鍵字、詞、句,挖掘題中的隱含條件;或引導學生回憶題目設計的相關語文知識,挖掘語文概念、語文規律的內涵和外延;或探尋題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繫,再現正確的語文模型,建立方程等,讓學生對要解決的問題建立清晰的語文情景、切忌滿堂灌輸式的面面俱到、蜻蜓點水式的簡單膚淺,要針對重點知識、重要解題方法,對具有典型錯誤的代表題,要精心設疑,耐心點撥啓發,並留給學生必要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悟深、悟透。

4、試題的變式或延伸

講評課上,教師不要就題論題、孤立地逐題講解,要透過題中的表面現象,善於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徵進行開放、發散式講解、一般可從3個方面進行發散引導:“一題多解”、“一題多聯”、“一題多變”、進行“一題多變”,可將原題中的已知條件、結論等進行改動,然後再重新分析、求解、此訓練宜由淺入深、步步推進,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所收穫。

四、重視講評後的內容的消化,問題的復現和個別輔導

1、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消化講評內容

爲了鞏固講評結果,教師應採取必要手段促使學生消化講評內容。講評後,要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個別消化講評內容。要求學生在講評的基礎上再認真閱讀一遍,清理自己的失分點,教師可進行個別指導,最後讓學生把自己的典型錯題建到自己的錯題集中,以便隨時查閱反思,避免下次再犯累似的錯誤,從而提高了認知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要重視講評後的普遍問題的復現

教師還要重視學生試卷中普遍問題的復現工作,教師應把這些問題加以整理,做好筆記,爲下次考試命題做好準備。在整理過程中,最好變換角度,重新設計題目,以達到徹底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目的

3、教師要重視課後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

多數情況下,課堂上師生主要是對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共性的問題進行研究,個別學生在解題中的特殊問題,在課堂上往往無法得到關注。這就需要課後老師與學生個別交換意見,進行個別輔導。當然要有效進行這樣的個別輔導,首先取決於老師在批改試卷和對試卷統計分析時是否注意對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個別問題進行了記錄。其次,要求老師能夠與學生真誠平等對話而不是訓斥,才能理解到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爲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再次,在個別輔導時,不僅要幫助學生分析存在的問題,更不要忘了對學生的欣賞,要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在解題中的成功之處,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信心。

總之,講評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在講評過程中要力求精講精析,抓住典型的錯例,選擇要點加以點撥,充分啓發學生思考,對重要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行有效的指導和歸納。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和應變能力,講評課的課堂教學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另外,一次考試,不僅能檢測出學生學習的成績,還能檢測出教師教學的得失。教師在分析試卷的時候,除了瞭解學生的弱點,幫助學生糾正錯誤這外,還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思想等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的反思,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剖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採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推動教學,力爭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5

面對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已經差不多有兩年了,這段時間來,從當初對學生的情況把握不準到基本瞭解這地區這階段的學生情況了。在教學中我逐漸發現了一些問題,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是我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

1、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①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發音不準,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我在教學中比較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現階段,生字拼音教學仍然是必須的,它不僅體現的書面表達上,還表現在口頭交流中,語文教學作爲一種書面和口頭的教學,這方面顯得重要,如果單單是爲了考試而教學,那麼語文教學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適當講解。

②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顯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存儲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③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閱讀速度慢。一篇課文他們閱讀完了後,沒有深入地思考文章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缺少概括文章的能力,閱讀速度比較慢,往往耗費很多時間。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只有速度提高了,學習效率就明顯提高,在閱讀速度的基礎上做到快、準、狠,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校效率,不然學生的基礎仍然原有階段,絲毫沒感到自己在進步,讀過了哪些書?取得了哪些效果?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不僅注重課內的文章,更重視課外閱讀的能力,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在教材方面:

①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八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教師這時要適當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於一些難的地方,教師也不必挖掘得太深,問題要設計得淺顯些,儘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於學生的理解。

②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教師也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

③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④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爲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語文的教學是一項重要工作,它注重培養人的基礎知識,培養人的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當會重視基礎教育,挖掘學生的潛力,達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