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研究透鏡教學設計

研究透鏡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研究透鏡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研究透鏡教學設計

研究透鏡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用比較法認識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不同特點

2、嘗試瞭解望遠鏡的結構原理

科學知識:

1、知道光通過兩種不同的透明體時會改變行進的方向。

2、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3、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鏡片特點。

4、初步瞭解望遠鏡的構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到人類對光學規律的認識與利用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

2、樂於用所學的知識融入生活。

3、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會給人類的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4、養成理性的探究意識,在探究和試驗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二、講授新課:

一、導入新課

1、談話:上課前老師帶來了一杯水,我們來觀察一下水中的鉛筆等有怎樣的現象發生?

2、活動:教師把鉛筆放進燒杯。

3、學生觀察

4、提問:水中的鉛筆看起來怎麼樣了(彎折了)?在什麼地方彎了?(邊緣處)爲什麼會這樣?(水的關係)

5、提問:我們用別的.水也會形成這樣的現象麼?!

6、學生猜想。

7、教師實驗(醋,醬油,牛奶,米,沙)

8、學生總結:只有透明的才能看到彎折。

二、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形狀特點

1、談話:透鏡是光的折射現象的典型代表,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透鏡,現在老師不告訴你們方法,請你們給這些透鏡分類,然後請幾位同學告訴我你們用的什麼方法來分類的。

2、學生分組觀察並記錄。

3、教師小結:凸透鏡的鏡片中間厚,邊緣薄;凹透鏡的鏡片中間薄,邊緣厚。它們的共同點是透明。

三、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

1、提問:我們知道了兩種透鏡的外部特徵,那麼它們還有什麼作用呢?我們用實驗來看看。

2、學生討論。彙報。

3、學生分組實驗,並畫圖記錄。實驗1:用透鏡觀察物體。

實驗2:嘗試用透鏡在紙屏上成像。(並嘗試用紙矇住再試一次)實驗3:嘗試用透鏡聚光。

提醒學生:千萬不能用凸透鏡對着太陽看,以防灼傷眼睛導致失明。

4、學生交流實驗結果。

5、討論:爲什麼透鏡會產生這些奇妙的現象?(注意認知:由於光線經過透鏡時發生了偏折的緣故)

四、瞭解望遠鏡的結構

1、我們知道透鏡的特徵,你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透鏡嗎?

2、學生交流回答:眼睛,放大鏡、望遠鏡。

3、引導提問:猜猜看如果將兩種不同的透鏡方在一起會出現什麼情況呢?自己動手試試看?

4、總結:望遠鏡就是利用凸透鏡在前凹透鏡在後的原理製作出來的。三:總結理論:

我們今天看到的水,醋,透鏡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透明!那麼當光從一種透明物體進入到另一種透明物體時,傳播的方向會在交界面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我們今天研究的透鏡就是光的折射現象的典型代表。所以今天我們的課題就是——光的折射。出示課題。

研究透鏡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2.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二、方法過程目標

1.觀察凸透鏡的成像過程,能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

2.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現象的主要特徵。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領悟:初步形成愛科學的態度、願意探究的精神、與他人協作的意識、勇於創新的精神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玩小水珠:把透明膠片放到課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膠片上滴一個水珠,觀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祕“小水珠”並進行設問:你玩過這個遊戲嗎?能介紹一下你以前是怎麼玩的嗎?還有別的玩法嗎?

教師:我們現在用筆在紙上畫一個箭頭,就用我們的小水珠先離得近一些來觀察箭頭,然後逐漸離開,注意你在移動過程中,你看到的像發生怎樣的變化?

學生:一開始我看到正立的、放大的箭頭,後來我把凸透鏡向上移,看到箭頭變小了,而且是倒像。

教師:其實小水珠相當於一個放大鏡,也就是凸透鏡,成放大的像,但凸透鏡總能成放大的像嗎?

學生:不是的。

教師:的確通過上節的學習和我們剛纔的小遊戲知道凸透鏡能成不同的像。有時成放大的像,有時成縮小的像,有時成倒立的像,有時成正立的像。那麼凸透鏡的成像的不同和什麼有關係呢?凸透鏡成像有什麼特點呢?

二、新課:

(一)提出問題

教師:同一凸透鏡爲什麼會成大小、虛實、正倒不同的像?猜猜看:這些結果與什麼因素有關?

(二)猜想

教師:問題提出來了,我們想想看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呢?學生:物體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

教師:凸透鏡到箭頭的距離在變,結果看到的像就不一樣。

教師:同學把焦距不同的兩個凸透鏡並排放着,分別通過兩個凸透鏡來看箭頭,你會看到什麼樣的現象?

學生:一開始我移動凸透鏡看到兩個箭頭一起放大,再移動,小口徑的凸透鏡裏的像是放大、倒立的,而大口徑的凸透鏡裏的像仍然是放大、正立的。

教師:你認爲這是什麼原因使你看到這樣的現象?

學生:這可能與凸透鏡的焦距有關。

教師:凸透鏡成大小、虛實、正倒不同的像?原因可能是與凸透鏡的焦距有關,還可能與凸透鏡到物體的距離有關。有了這些猜想之後你應該怎麼辦?

(三)制定計劃

學生:制定計劃,怎樣實驗研究。

教師:在制定計劃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實驗室常用來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儀器——光具座。介紹光具座,物體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簡稱物距(u),像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簡稱像距(v),在使用光具座時,像的位置和光屏的位置具有不同含義。光屏上得到特別清晰的像,這時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教師:希望同學們在制定計劃時不要受光具座的限制,可以不用它,自己選擇實驗器材,制定實驗計劃。

教師: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請同學們在小組內積極地討論,研究方案。

教師:請同學們彙報自己設計的方案計劃。

學生1:先選用器材,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再讓物體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等大的像,量出物距和像距;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鏡重複實驗,分析焦距與成像的關係。

學生2:把凸透鏡固定,把物體放在不同的位置,量出物距,試試看得到的像是怎樣的情況(大小、位置、正倒)也要記錄像距;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鏡做。

學生3:固定物體和光屏,移動凸透鏡看能不能得到像,測u、v,改變物體和光屏之間的距離,再重複實驗。

(四)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教師:這些方案都是同學們設計出來的,用哪種方案?大家都可以試試,不管你們組使用哪種方案都要做好記錄——像的大小(與原來物體比)、像的`正倒、物距(u)、像距(v)、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係。想辦法得到放大、縮小、等大的三種情況的像。接下來大家按計劃自由實驗。把實驗過程數據記錄下來。

教師:你認爲你組同學有哪些與探究活動無關的活動?大家互相監督。

教師:你組同學所成的像是否得到了蠟燭的像?有的組得不到像,或在光屏的邊緣,怎麼辦?學生:把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蠟燭調在同一高度。

教師:對,最好是燭焰中心。

教師:你組同學光具座上物體排列的順序,記錄下來。

教師:你組同學在活動中,爲了得到清晰的像,移動了哪些器件?有哪些沒移動?你認爲他們如此移動可行嗎?如果移動顯得混亂,不益於研究問題,你認爲該怎麼固定、移動?教師:有小組反映沒得到正立的像,哪組同學能幫助他們一下。

學生:演示用f=10cm的凸透鏡,物距u=4。0cm時成虛像,光屏上有模糊的像,是虛像。

教師:模糊的像就是虛像?

學生:虛像、實像都能看到,但實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虛像不能成像在光屏上。上面的同學在光屏上的模糊的像不是虛像。

教師:很好!那怎樣才能得正立的像?

學生:我們有時叫凸透鏡爲放大鏡,凸透鏡距離物體不太遠,透過凸透鏡看到的蠟焰的就是放大、正立的虛像。

教師:(指導實驗)將蠟燭放在距凸透鏡爲兩倍焦距(2f)時,你猜會觀察到什麼?試試看。

把凸透鏡恰好放在距物體一倍焦距(f)時,又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先猜,後試試)教師:請學生彙報實驗數據。

(五)分析論證:

教師:大家實驗做得很好,得到了許多有用的數據。科學家也是這樣經過實驗探究、分析數據從而找出規律的。哪個小組能完整地總結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六)交流評估:教師:思考你在實驗中有哪些步驟沒有做好,需要改進?你是不是參與到了整個探究活動中來了?

三、教學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就暫時到這兒,我們從實驗到分析數據得到規律,有問題、感興趣的或者想再實驗的同學可以用課外活動時間到實驗室,我們共同探究。

四、鞏固與延展

問:思考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分別是利用凸透鏡成像的哪個規律工作的。

研究透鏡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水中吸管的彎折現象,初步瞭解光的折射現象。

2、通過觀察、實驗、探究透鏡對光的彎折現象,瞭解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不同特點和不同作用,

3、使學生體驗到人類對光學規律的認識與利用會對我們帶來許多方便。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2、探究透鏡的成像規律。

教學準備:

教師:滴管

學生:每組實驗桌上準備凸透鏡、凹透鏡、近視眼鏡、老花眼鏡、燒杯(盛水)、塑料片、蠟燭、火柴、紙屏、實驗報告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喜歡玩水嗎?今天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玩玩水,好嗎?

2、引導學生做活動:

活動(一):把吸管放入水杯中,觀察現象。

活動(二):(教師用滴管在每組塑料片上滴一滴水)把塑料片放在書本上透過水滴看字。

活動(三):把書放在盛水的燒杯後透過燒杯看字。

3、彙報現象、交流。

4、小結:光線從一種透明物體進入另一種透明物體時,傳播方向會在交界面上發生彎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5、談話:你知道什麼工具會像剛纔的水滴一樣把物體放大嗎?(引導出放大鏡)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像放大鏡一樣透明的鏡子。(板書課題:研究透鏡)

二、研究透鏡

1、認識凸透鏡和凹透鏡

?、談話:同學們都知道放大鏡有放大的作用,那麼,放大鏡的鏡片有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觀察桌面上的'幾種鏡片。

?、學生通過看、摸等方法進行感知交流。

?、小結:像放大鏡那樣,中間厚,邊緣薄的鏡片叫凸透鏡。

像老花鏡那樣,中間薄,邊緣厚的鏡片叫凹透鏡。

2、探究透鏡的作用:

⑴、提問:大家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各有什麼作用嗎?

⑵、學生猜想、討論、彙報。

⑶、分組實驗驗證,填寫實驗報告單。

實驗(一):用透鏡觀察物體。

實驗(二):嘗試用透鏡聚光。(安全提醒:千萬不要用凸透鏡對着太陽看,以防灼傷眼睛)

實驗(三):嘗試用透鏡在紙屏上成像。

⑷、學生彙報、交流實驗結果。

⑸、小結並板書:

有放大作用

凸透鏡可以聚光

使物體在紙屏上成倒立的像

有縮小作用

凹透鏡 使光發散

不能成像

3、介紹望遠鏡

三、鞏固總結

提問:今天你們有什麼收穫?

四、佈置作業。

研究透鏡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光與色彩》單元的第三課,重點是認識光的折射現象。也就是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鏡片的不同特點和作用,加深對光的折射現象的認識。五年級的學生對近視鏡和放大鏡有一定的瞭解,但很少知道近視鏡和放大鏡對光的偏折現象,更不瞭解望遠鏡的工作原理。

預期教學效果:

1、知道光線從一種透明物體進入另一種透明物體時,傳播的方向會在交界面發生彎折。

2、能通過研究,概括出凸透鏡和凹透鏡鏡片的不同特點和不同作用。

3、通過製作簡易望遠鏡,能提出更多可以自己研究的有關透鏡的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無色透明杯子、放大鏡、水。

學生準備:直的長彩條吸管、花鏡、近視鏡、玻璃片、餐巾紙、透明直尺。(注意:千萬不要用花鏡看太陽,以免灼傷眼睛,導致失明。)(學生好奇心強,拿着透鏡一定會看這看那,一定在佈置課前準備時強調注意事項。)教學重點: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教學難點:自制簡易望遠鏡。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1、導入:把吸管插入水中,觀察水面處吸管,有什麼發現?是什麼原因呢?

教師建議:

a、水要放大半杯。

b、把吸管斜插入水中。也可再選一些細長並直的物體反覆實驗觀察。

c、要從多角度觀察。(對學生提出建議,提示學生觀察要細,要邊觀察邊思考。防止學生只看熱鬧。)

2、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觀察探究。

(1)把看到的吸管樣子用簡單的線條畫出來。

(2)試着解釋看到的現象。

(3)自學教材第23頁上半部內容,解釋看到的.現象。

(4)說說什麼是光的折射?(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學生對摺射現象有了印象,通過自學可以上升到對理論的理解。)

二、研究不同透鏡的特點與作用。

1、教師引導探究,提出問題:

不同種類的透鏡分別有什麼特點?形狀相同嗎?作用一樣嗎?(調動學生探究慾望,引領學生探究要深入思考。)教師提示:a、透鏡是光學儀器,不能直接用手觸摸,可以隔着餐巾紙摸一摸。

b、注意不要把透鏡弄壞,以免劃傷手指。

2、學生自主探究

(1)參考教材第23頁下半部和第24頁的研究方法,小組合作完成探究。(不用擔心學生不能完成探究,因爲課前準備中有“花鏡、近視鏡、玻璃片、透明直尺”,學生看到物品自然會按書中提示去嘗試探究,就會發現問題,得出結論。)

(2)把研究結果填寫到教材第71頁表格中。

(3)以小組爲單位展示研究成果。提出小組沒有解決的問題。小組間互相校正、補充。(相信學生的能力,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使自主探究落到實處。)

3、小結。教師提出問題:凸透鏡的特點和作用:____________。凹透鏡的特點和作用:____________。學生組內小結並完成板書。(讓學生認識到:探究重過程,更要重結論,不能只看表面現象。)

4、教師提問:通過以上實驗研究,解釋爲什麼不要用放大鏡看太陽?學生解釋原因。(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三、製作簡易望遠鏡。

1、教師引導:把兩個透鏡組合起來使用會出現什麼現象?

2、學生個人獨立完成教材第25頁中

1、2兩項的操作。

3、小組內交流,說說兩個透鏡組合起來使用看遠處的物體有什麼效果?

4、小結:_____就是簡易的_____。

5、參考教材第25頁的製作方法。製作一個簡易的望遠鏡。(課後完成)(給學生創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製作的過程中,體會搞科學的艱辛和創造的樂趣,提高動手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讓學生意識到探究並不是只在課堂。)教師建議:製作望遠鏡時,筒的頂端捲回,做成雙層筒,用捲回部分固定一個透鏡。用兩個雙層筒分別固定兩個透鏡,完成製作。

四、達標反饋

1、透鏡會產生許多奇妙的現象,是由於光線經過透鏡時發生______的緣故。

2、下列鏡片中()屬於凸透鏡,()屬於凹透鏡。

研究透鏡教學設計5

《研究透鏡》是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教材第二單元《光與色彩》中的第三課。本課是在學生已瞭解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反射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光的折射現象,認識透鏡對光的折射。它的核心概念是光的折射,而透鏡是光的折射現象的典型代表,所以教材設計意圖是通過研究透鏡來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本課在認識兩種透鏡的基本特點及作用的基礎上,通過研究透鏡的聚焦和成像特點及製作望遠鏡等活動,讓學生領略神奇的光的折射現象。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一系列既貼近生活,又引人入勝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接觸奇景般迷人的光學世界,感受光的奧祕,對光有一個較深層次的認識,從而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生活中的現象,激發學生探索自然世界的興趣,開展科學研究活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我把教學活動分爲四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觀察水中鉛筆的彎折現象,初步瞭解光的折射現象,從而爲下面的.探究埋好伏筆。

第二部分:研究透鏡的形狀特點及種類。通過觀察、觸摸透鏡,瞭解它們構造的不同,由此區別認識什麼是凸透鏡,什麼是凹透鏡。

第三部分:研究透鏡對光的偏折現象。包括三個活動:

1、用透鏡觀察物體。比較凸透鏡和凹透鏡下物體的放大和縮小情況。目的是使學生認識到凸透鏡有放大作用,而凹透鏡則有縮小作用。

2、讓陽光穿過透鏡。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實驗瞭解到:凸透鏡可以聚光,而凹透鏡則不能。

3、觀察透鏡成像特點。凸透鏡可以使物體在屏上成倒立的像,而凹透鏡則不能。

第四部分:拓展應用,自制望遠鏡。

一、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

1、學生利用凸透鏡做放大、成像、聚光等實驗。

2、用比較的方法認識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不同特點。

3、嘗試製作望遠鏡。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光線從一種透明物體進入另一種透明物體時,傳播的方向會在交界面上發生彎折。

2、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3、認識凸透鏡和凹透鏡鏡片的不同特點和不同作用。

4、瞭解透鏡的應用。

5、初步瞭解望遠鏡的構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到人類對光學規律的認識與利用會爲我們帶來許多方便,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會給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2、樂於用所學的知識改善生活。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2、製作簡易望遠鏡。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燒杯、鉛筆、凸透鏡、凹透鏡、紙板學生準備:老花鏡、近視鏡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光是怎樣行進的?光在行進的過程中,遇到物體會怎麼樣呢?可是同學們有沒有想過,生活中有些物體是透明的,比如水,玻璃。光在行進的過程中遇到的物體是透明的,又會怎樣呢?

2、教師演示:把一支鉛筆(筷子也行),放入裝了大半杯水的燒杯中,觀察鉛筆的變化,鉛筆在什麼地方彎曲了你能試着解釋原因嗎?推測一下。

3、學生嘗試解釋其中的原因,瞭解學生關於折射知識的已有水平。

4、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直線傳播的,但當光通過兩種不同的透明物體時(這裏就是空氣和水),傳播的方向會在交界面即這裏的水面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就叫光的折射。在這裏,光的行進路線改變了,也就是發生光的折射現象,所以水中鉛筆看着象變彎了。

5、透鏡是光的折射現象的典型代表,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研究透鏡。(板書:研究透鏡)【評析】由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入手,通過觀察和提問,讓學生回憶光的行進和光的反射,自然地提出當光遇到透明的物體時會發生怎樣的現象,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初步認識光的折射現象,爲下面的探究埋下伏筆。學生的猜測,有利於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

(二)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形狀特點。

1、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鏡片。

2、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兩塊不同的透鏡,再加上你們自己準備的放大鏡、老花鏡和近視鏡,現在請同學們通過目測和手摸,仔細觀察比較它們的鏡片在外形上有什麼特點?你能給它們分一分類嗎?並試着畫出它們的側面圖。

3、學生分組實驗、交流、記錄。

4、學生彙報,小結:透鏡分爲兩大類,一種鏡片中間厚、邊緣薄,叫凸透鏡;一種鏡片中間薄、邊緣厚,叫凹透鏡。

5、教師總結:一般我們把中間厚、邊緣薄的鏡片叫凸透鏡:把中間薄、邊緣厚鏡片叫凹透鏡。根據生活的需要,透鏡會做成不同的樣子,只要是中間厚邊緣薄的都是凸透鏡,只要中間薄、邊緣厚的都是凹透鏡。(師板書:凸透鏡,凹透鏡)【評析】通過學生觀察、觸摸透鏡,瞭解其構造,認識其區別,準確區分不同透鏡類別,爲學生進一步研究透鏡做好鋪墊。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比較緊密的內容進行學習,使學生明白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三、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

1、提問:你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各有什麼作用嗎?

2、學生討論、彙報。

3、學生分組實驗,觀察並記錄。

4、出示表格:研究現象凸透鏡凹透鏡鏡片形狀是否放大能否聚光成像特點實驗1:用透鏡觀察物體。實驗2:嘗試用透鏡聚光。

實驗3:嘗試用透鏡在紙屏上成像。提醒學生:千萬不要用凸透鏡對着太陽看,以防灼傷眼睛。

5、學生交流實驗結果。

6、提問:現在,你知道透鏡有哪些作用?大家想一想,爲什麼透鏡會產生這些奇妙的現象呢?

7、師生共同總結:是由於光線經過透鏡時發生了偏折的緣故。

8、師:通過以上實驗,你能解釋老師爲什麼不讓你們用放大鏡看太陽嗎?戴老花鏡呢?【評析】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是科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蘊含科學道理,要學以致用。

四、拓展活動:製作望遠鏡

1、談話:大家見過望遠鏡嗎?它爲什麼能夠看到遠處的物體?(引發學生思考)現在把凹透鏡和凸透鏡放在一起看遠處的物體會有什麼效果?由此你知道了什麼?

2、學生操作實驗,交流。

3、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如何製作望遠鏡。

4、學生製作望遠鏡。

5、學生作品交流。

【評析】望遠鏡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如果學生能夠親自制作一個望遠鏡,對它的工作原理可能會有更深刻的印象,這也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鞏固應用,使他們切身體驗到人類對光學規律的認識與利用給我們自己所帶來的好處。另外,老師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使用望遠鏡時切忌朝着太陽看,以免灼傷眼睛!板書設計:

研究透鏡

特點作用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放大聚光成像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縮小散光不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