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典籍中的“天”意解析

典籍中的“天”意解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在中國傳統文化裏,“天”是一個基本的文化概念,涉及到了人與自然關係的方方面面。在我國文化典籍裏,有許多相關的論述,十分精彩,影響深遠。

典籍中的“天”意解析

《說文解字》道:“天,顛也”。其註釋巍:“顛者,人之頂也。以爲凡高之稱”。我國古代常用《千字文》的字爲事物編號,該書的第一個字是“天”,就用“天字第一號”表示該物是第一的,最高的天縱。

《荀子》中有一《天論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荀子的'唯物觀。他認爲,所謂“天”並非神人合一的造物主,而完全是自然、機械的自我運轉過程:“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舜(桀?)亡??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同時,他還認爲“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表現了一種對於天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然而,老子卻嘆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杜甫還有哀詩云:“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