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精選20篇)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精選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爲自我反省。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聽課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精選20篇)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1

這一星期聽了好多教師的課,有新來的教師也有很多優秀的老教師。通過這幾次的聽課,讓我收穫了很多,我發現其實聽課能讓自己進步很快,邊聽邊學,邊學邊實踐。

聽完常老師的課,我寫了簡短的聽課反思,內容是這樣的:整節課常老師的語言乾淨利落,表揚到位。以比賽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始終都非常興奮,學生的競爭意識很強。課堂開始的聽算和口算卡的題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尤其是口算過程中,讓學生熟練掌握口算算理。在解決比大小時,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注意,多讓學生說。從上課到作業都要求嚴格,紀律性很強。

還聽了王老師的語文課,她講的`是漢語拼音,整個過程注重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心。因爲一年級的小朋友年齡太小,所以上課要時刻吸引他們的注意,不然課堂紀律是很難維持的,王老師整個教學過程以開火車、搶蘋果等遊戲深深吸引住看了小朋友,使他們真正是在快樂中學習,在遊戲的同事掌握知識。一節課下來,每一個小朋友都很高興。

聽鄭老師的課也讓我受益匪淺,不虧都是有名的優秀教師。先把學生分成組,以比賽的形式來激發起的競爭性。課的開始鄭老師以小貓釣魚的幻燈片引起一年級小朋友的興趣,顯然小朋友都很感興趣,很開心,接着引導學生髮現幻燈片中的數學信息,運用這個情境引入新課,學寫零。鄭老師先示範如何寫,讓學生認真觀察,找學生寫的時候要教導學生懂得時刻其他學生的優點。在教授如何寫零的時候,利用反例使學生更容易比較正確的寫法,加深記憶。最後根據學習了零,聯繫生活實際,想想零還有什麼用途,在哪見過等問題,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利用幻燈片引導學生想象。最後在說說這節課每組得了幾面旗,有的組沒得,就是零面。接着做一個拍手的遊戲,還是鞏固學生對零的理解。整節課的活動方式靈活多樣,語氣親切,深受小朋友的喜愛。

聽完這些老師的課,不同的年級,不同的課程,卻都上的生動,並且教學效果好,還深受學生的喜愛。看來聽課真的會學到很多東西,不僅是教學經驗,還有很多方法和師德等等,這些優秀的教師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2

連續兩天的聽課,我深深地爲各位老師優秀的個人素質和精彩的教學設計所折服。而課後的點評,無一例外地都提到了“語文意識”這個詞。對這個詞,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每天都出現在我們的教學活動和教研活動中,不經意間常常會與其有所交流;陌生的是我始終看不清它的本來面目,往往欲伸手碰觸卻所得甚少。按照我的淺薄理解,語文意識就是引導學生逐漸掌握讀語文、品語文、用語文的方法,並將之於日常教學之中實踐鞏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欣賞語文的美,並自覺地運用美的語文。

這次的觀摩課,在語文意識這方面都有比較出彩的表現。如詞語的精準及其情感的體會、朗讀的指導、寫作方法的滲透和練習,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針對這幾節課,結合我所教過的低中年級,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1、教材解讀

從一年級教到三年級,課文都是比較短的,初教學時,常常會有一種課文太簡單、不知從何下手的煩惱。而讀懂教材,又恰恰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基石,是必須做且必須做好的一個環節。

這次觀摩課,老師都十分重視教材的解讀,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六年級教材《船長》的課堂。張老師在大的方面注意到了刻畫人物時採用的兩種描寫手法: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並有意識地將之融入教學之中。先找關鍵詞句,小結出行動描寫的手法;再點出語言描寫的手法,圍繞語言描寫尋找關鍵詞句。雖然只是順序換了一下,卻使課堂很好地連貫了起來,不刻意不呆板。從小的細節來說,張老師對於課文中一些詞句的解讀十分到位。如對“吼”的理解,不僅僅是表面的聲音大而已,在當時特定的語境中,這個“吼”字除了船長要讓所有人聽到他的'聲音,還有一種“壓倒”“一切呼號和嘈雜”的力量,一種奠定自己威嚴以冷靜指揮人們逃生的作用。諸如此類,對“整個人羣”“命令”“夠了”等詞語的理解,再加上教師極爲豐富的語言描繪,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到了當時人們的慌張和船長的威嚴、冷靜,從而較好地指導了學生朗讀。

聽課後我翻看教材,發現在本課的語言描寫中,出現了多次感嘆號,可以說感嘆號佔了很大的分量。我認爲每一個感嘆號都表達了船長不同的感情、表現了船長不同的語氣,教學時不妨也藉助一下這些感嘆號讓學生理解課文、加強朗讀。關於杜老師評課時說到的省略提示語讀書的問題,由於剛教過三年級孩子習作中提示語的作用和用法,所以在聽課時我也產生了這個疑問,能夠忽略提示語嗎?(當時看不清屏幕,沒有思考太多)誠然,課文中描述的是“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所以船長和洛克機械師的對話,沒有一句提示語,只在前面提了個“威嚴”,可我覺得如果後面船長和奧克勒大副的對話繼續爲了體現“簡潔有力”而沒有提示語的話,可能船長“喊”的那一聲奧克勒大副就“聽不到”了。後面放在說話中間的“船長說”也是爲區分意思而設,前一句是針對“20分鐘”所說,後一句則是下的命令,用提示語區分一下意思更明確,而且過多的沒有提示語的對話也容易讓讀者產生混亂,甚至沒有思考的空間去體會當時船長的心情。其實,後面的提示語已經很簡潔了,完全不會影響總體上的“簡潔有力”。至於此點要不要在課堂上體現,又是另外一說,畢竟一堂課是要有所取捨,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2、朗讀的指導

閱讀教學始終要以讀爲主,以講助讀,以各種教輔手段促讀,歸根結底,就是要利用一切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讀出人物的感情和個性,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本次觀摩課上,老師們運用了多種方法指導學生讀書,優美的語言描繪,特定的情境創設,字詞的情感引導,循序漸進的情感鋪墊,有許多出彩的朗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緯三路小學的孩子。還拿《船長》做例,教師通過自己豐富的語言引導學生讀出發生災難時的危急,學生的語速、語調等閱讀技巧和情感等在我看來是很不錯的。此時老師問學生“你覺得你讀得怎麼樣?”學生竟然還不滿意,認爲自己讀得還不夠“危急”,於是再次試讀。後面的對話朗讀,老師採用了體會關鍵詞表情達意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由於對課文理解比較到位,最後的朗讀學生完全讀出了對話的“簡潔有力”。

不過本次觀摩課也有一些地方讓我看到了我的困惑,在我的日常教學中,往往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我想盡辦法去引導學生,可是,讀得好的學生還是讀得好,讀得不好的也還是讀得不好,甚至無論讀得好與否,教學前後的朗讀差別都不是很大。本次觀摩課也有一些出現了跟我一樣的問題。想來,大概是平時訓練不夠,引導的方法還是不恰當吧。

3、資料拓展

不得不說,老師們爲了上好一節觀摩課,尤其是高年級的課堂,蒐集了大量的資料,且進行了恰當整合,展示給學生,以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鄭和遠航》一課,老師蒐集了相當多的視頻資料、文字資料,在教學到相應環節時出示,讓學生去體會寶船的雄偉壯觀、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和重要意義等課文內容,學生也被這些資料吸引,談出了自己的理解。不過我有一個疑問:課標要求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我們三年級的孩子也已經開始在日常教學中逐步學習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方法了,爲什麼高年級的孩子反而是直接越過過程享受成果了呢?我沒有高年級教學的經驗,不太確定究竟能不能放手一些資料讓學生自己去搜集去整理呢?

以上,是我聽完課之後的一點點反思。我的教學經驗不多,許多理解和想法都很不成熟,反思寫得也比較淺顯,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教。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3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是現階段教學所一直探討的。那什麼是真正的有效呢?說直接點即爲:教師採用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通過在課堂上的教學,學生在三維目標上均有體現,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知道得少到知道得多,能力上從不會到會,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這裏我想起湯校長的一句話:好的課是如何用少的時間教會學生。)

但現在的教學現狀不是有效是低效,學生在學習時不是被動的記,就是強行的去背。用專家的說法:這是教育的暴力(學生學了不感興趣)。更說不上喜歡。如何解決低效,從而達到真正的有效呢?

1、 確定目標

這裏的目標不僅是指知識上的目標,還有教學時的方法是什麼,教學中教到什麼程度,要學生學到什麼程度。學生的“三維”中那一方面有提高,真正定好這個目標,在教學時就會有針對、有方法的去進行。如:定好了有感情地朗讀,這就不是讀通順就行了,必須在讀通、讀熟的基礎上,對文章內容有了解,對錶達情感有理解,才能讀出感情。定好這一目標,在讀的指導上,就有針對性的進行:語氣如何?語速如何?讀出怎樣的感情?學生沒做到時,老師可以示範,還可以讓朗讀好的學生引讀。讓學生通過老師的指導,從而對課也就有興趣。是的有效的課堂是有趣的。

2、對衆多目標有取捨。

一堂課不可能把學生的方方面面都訓練到位。就如上面所說太多目標我們教者都無從下手,更何況聽課的學生如何能做到?所以一課中要對目標有取捨,以一方面爲重,在一課中或在一段時間內,以一個可行的訓練爲主。說穿了即:學生已掌握的不教;學生一讀就會的不教;而太難的,學生達不到的`,也不教。(反對一堂課拓展太多其他知識或文章,把本堂課上好都不錯了,更何況其他相關文章。)

3、教法多樣,興趣爲先。

在確定好教什麼之後,就是怎樣教的問題。我們在教的環節一定要注意圍繞“趣”做文章。

a、開課激趣:上課開始可以針對課題設疑激趣。可以講故事引入激趣;可以就文中一重點段設置懸念激趣,要一上課就把孩子吸引到課堂上來,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b、把內容轉化爲活動:學生是喜歡活動的,這無庸質疑。而活動是多種多樣的:有最簡單的小組討論;有遊戲;有片段寫生;有學生辯論;還有師生對話——————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說出真心話,這樣學生學時也興趣盎然。

c、難點教學,方法應多樣

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後,這時就面臨課堂教學的難點了,在突破難點時,應方法多樣。有我們常用的感悟法,即理解法;可以是聯繫生活實際法,把難點放在生活中,與生活對比,從而理解感悟。還可以畫一畫、寫一寫、演一演、讀一讀、唱一唱……語文,誰說只能是聽說讀寫?總之,你可以用你想到的所有方法。用專家的話說:用50個方法去教一個學生,而不能用一個方法去教50個學生或用一個方法去教所有課文!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4

“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探索至今,我們取得的些許成果,但是通過聽課,我覺得暴露的問題也是很多。比如,原來的教學方式與“先學後教”模式的整合問題就很突出。一節課下來,能體現出“先學”與“後教”,但效果卻並不理想。有把“先學後教”模式強拉進傳統模式之嫌。我覺得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努力:

首先,對學生進行先期培訓,在平時的課堂上,學生小組合作“先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手把手的教會學生“先學”的流程以及方法,當成一種程序讓學生深刻地印在腦海。不光如此,我們還應該培訓小組長,讓他們熟悉小組合作學習的流程以及自學檢查的'方法與技巧,還有就是熟記組長職責。

其次,認真研究傳統教學模式與“先學後教”模式的異同點。爭取是融合,而不是強拉硬拽。例如,兩者都有創設情境導入,也有彙報交流的環節。關鍵部分就是學生的“先學”。我們都應該清楚的是“先學後教”並不僅僅意味着有出示自學目標、學生組內“先學”的環節就是真正的“先學後教”,應該多想想:學生“先學”的深入嗎?學生都有所收穫嗎?學生體會到“先學”的樂趣了嗎?

最後,還應該注意怎樣去評價一節“先學後教”的課,我覺得應該以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成果爲主。評價老師的教學過程爲輔。既然學生是主體,就應該以主體爲主。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5

聽劉老師的課,宛若坐在小舟中順流而下,沒有驚濤駭浪,卻在知識的涓涓細流中完成了整堂課的旅行,小學語文聽課反思。以下可能條理性差一些,但確是我感觸到的一些:

1、課堂上的每一句話,每個眼神都滲透着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與鼓勵。“同學們真會學習!”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表揚了學生的學習方法、正面鼓勵了學習態度,我相信孩子會非常願意跟着老師繼續往下學習。反觀自己的課堂,正面鼓勵、側面表揚、競賽激勵是經常用的,而且效果明顯。課後自己也會經常告誡自己課堂上要多用一些激勵技巧去正面引導,而非負面,這樣孩子會樂於接受,越來越好。

雖然坐的離劉老師課堂遠一些,但能在模糊的視線中揣摩到老師與學生眼神的`交流。老師要學會用眼睛說話,“傳情達意”。這是我現在在努力做的,努力用眼神把自己的心表達出來,使自己的心與學生走得更近,去共同感受知識帶給我們的快樂,共同探索知識更廣闊的空間。

2、課堂上的一動一靜,都是優秀課堂常規的展現。回答問題時踊躍而不亂序,思考問題時積極而不躁動,朗讀課文時認真而不怠慢,這種種的種種都強烈地衝擊着我。反觀自己課堂,課堂常規着實需要進一步加強完善,上課10分鐘之後就有孩子坐不住了,我只能用小組競賽、個人競賽等方式去規整坐姿,注意力。但有幾個個別孩子坐姿、注意力持續時間不是很久,一堂課中我要經常去鼓勵,聽師傅的課,現在師傅很少費口舌去規整課堂,孩子表現的都很好。疑惑是:我的課堂正常嗎?自己給的答案是:有些不正常。這學期的課堂常規有時候覺得還沒有上學期好。原因:自己在課堂常規要求上有些放鬆。這學期過於關注知識的傳授與鞏固,在習慣和常規上有些疏忽,殊不知,習慣和常規是正常傳授與鞏固知識的前提。這一階段我在盡最大努力去彌補過失,希望能幫助孩子們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

3、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牢記在心。“請大家跟我一起看第一段,(讀第一段)我畫的詞語是‘裝飾’,因爲……。”清晰、簡明、大氣。這種方式是學生之間的互相引領,而非是僅僅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我覺得我應該有意識地把這種回答問題的方式引入我的課堂。

4、教學過程安排合理。初讀課文———詞語和生字———再讀課文,深入理解感悟。反觀自己的課堂,大體環節設計上基本上沒有問題,把握不太好的主要還是最後一個環節理解感悟。問題出現要依靠自己去解決,自己要深入研究文本,理解透徹,把握準確重點難點才能慢慢提高自己在這一方面的講授能力。多涉獵各方面知識,視野開闊,從更佳的角度去理解、審視文本。

5、使淳樸的鄉下人家與古詩對話、融合、提升。在劉老師課堂的尾聲,學生齊背了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陸游的《遊山西村》,一起欣賞了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王建的《雨過山村》,王維的《山居秋暝》,最後,劉老師又推薦了戴望舒的美文《天晴了的時候》。理解課文內容後,老師帶着孩子們去廣闊世界裏尋覓更甜蜜的知識,不僅一起尋覓咀嚼,還推薦放手,告訴孩子們課外還有更多的只是等待他們去尋覓。鼓勵孩子跳出課文,去生活中找尋知識的源泉。我想這些都會成爲孩子厚重的文化積澱。我覺得我越發重視晨讀中的古詩教學了,在不間斷的背誦和初步感悟中,孩子們的文化底蘊會越來越厚實的。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6

聽了六年級一班周老師的示範課,內容是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感受頗深,就這節課我說說我的感受想法。

首先值得我學習的是周老師的學案工整,模式正確規範,整節課的思路清晰。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供我們一起探討摸索。我就說說我自己在上這節課時怎麼處理一些環節吧。

一、學習生字環節,我會給學生10分鐘時間完成。步驟如下:讀、看課文-----圈出生字詞------查工具書、問同學解決生字注音組詞-------同桌互讀、互說。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又能節約時間,同時學生應該能真正掌握需要學的字詞。字詞的`檢測方式(10分鐘):

1、學生上黑板講自己理解最好的生字(讀音、組詞)

2、動筆練習生字注音組詞

3、開火車輪讀。

二、學習字詞環節(10分鐘)。步驟:先學,學生運用詞語手冊,互讀詞語解釋。後教,出示詞語解釋,學生寫出所對應詞語。書本中出現的個別難詞就隨文學習。

三、當堂檢測環節,周老師的設計已經很好,概括了這節課所要掌握的內容。唯獨就是時間把握不夠。

四、教學中老師的激勵語言要時時掛在嘴邊。課堂的激勵語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論是哪個年段的學生都應該多鼓勵,同時要建立起學生之間的競爭。我們常抱怨學生上課不動嘴,殊不知其實是老師沒有引導調動起來。只要有鼓勵有競爭,課堂便有了活力。

我們都是年輕的老師,經驗不夠,難免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周老師爲我們做了示範,供我們學習研討。爲了提高學生成績也爲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7

通過這次“以讀代講”的聽課活動,我收穫頗多。三位老師的精心展示和許睿老師的精彩點評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無疑是醍醐灌頂。

這三節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很多,三位老師的課準備的非常充分。田老師的語言很有親和力,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田老師對於低年級識字、寫字的教學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田老師在給學生板書生字、示範書寫環節講的非常細緻,突出了一年級識字、寫字、拼音是重點。從田老師的這節課不難看出,她的教學基本功非常紮實,不管是粉筆字、評價語還是範讀都非常的好,這是我應該相田老師學習的。這也提醒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書寫規範,在教學生字的過程中應該給學生講清楚字在田字格中的佔位。

第二節課給我的感覺也如桂花雨一般,充滿了詩情畫意,講課老師那充滿自信的表情、從容不迫的氣度、那娓娓動聽的語言,無不讓我銘記於心。第三節課《麋鹿》,通過許老師的點評再一次讓我意識到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教好學生的拼音、識字、教會學生規範的書寫漢字是多麼的重要,也讓我意識到老師的板書無論從內容到書寫都會深深地影響到上課的學生,不能有一絲的隨意。通過聆聽這三節課和許老師的點評,讓我知道老師上課應該以學生爲主體,關注到學生的點點滴滴。課前準備要充分、教學設計要精緻,老師上課的語言要準確,在課堂上學會與學生對話,課堂要有生成。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8

今天聽完張老師的課,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詞,那就是意猶未盡。從張老師課堂上睿智的語言,到巧妙地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入文學得有滋有味,相信給我們在座的各位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的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三年級是寫作教學的起步階段,圍繞語文組課題《小學語文不同文體“1+1”教學模式的研究》,張老師對在略讀課文中如何在閱讀中積累,以讀悟寫,以讀促寫,充分挖掘教材中讀寫結合點,展開了教學實踐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亮點1: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略讀,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閱讀材料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查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在檢查完了預習之後,引導學生學習首尾兩段,把閱讀後獲得的有價值的信息資料隨時摘抄進行積累,有利於培養學生略讀瀏覽的能力。學習過程中,教師還把製作資料卡的方法進行了介紹,並建議課外繼續運用,這是很有價值的。

亮點2:衆所周知,略讀課文教學的整體特點:“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在內容上,理解課文的要求低於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爲訓練的重點。這種教學方法的滲透主要體現在張老師對第二、三兩段的處理上,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充分體現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

亮點3: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內化的吸收;寫作是運用,是外化的表達。張老師在對課文第四自然段的處理上,充分理順了讀寫的關係,抓住了人物的一連串動作描寫,讓學生說一說、圈一圈、演一演、寫一寫,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讀寫的訓練,把很混亂的場面,通過一條線串了起來,將訓練真正落實到實處,提高學生讀寫能力。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課堂隨文練筆是“文思如泉涌”前的積蓄,是語言積累、內化、外顯的一大載體。在教學過程中,張老師將“文本拓展”、“整體回顧”、“要點提煉”、“情感激勵”融爲一體,拓寬提升又不忘整體迴歸,理性思量卻又不乏情趣共生。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們西山漾校區的老師們也在思考着這麼一個問題:如何處理第二、三自然段的文本教學,在第二自然段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共同的訓練點:有……有……有……,出現了6個有字,在第三自然段中,出現了5個有的……有的……有的,能不能把這兩種不同的語言形式進行對比教學,在這兩段中尋找一個讀寫結合的點,如何轉變讀,來促寫。希望能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進行進一步的嘗試。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9

深挖教材出內涵,學以致用更重要

李素英老師講述的是六年級語文的羣文閱讀。課程的主旨是拓展教材,深挖思想,同時讓孩子們學會獨立閱讀的'方法,本節課一開始,李老師用複習第一單元內容課文題目,印象最深、啓迪三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自然過渡到三篇課外延伸文章中,讀文之始,先教方法。

1.瀏覽 知大意,指名說說自己讀到了什麼,問題淺顯,每人都有回答的機會,及時指出簡短概況的要求。

2精讀《野草》,帶着問題去讀,提問難度加大,學生須動腦思考,師點評,鼓勵爲主,總結野草的特點,聯繫身邊有這樣品質的人,生指出留守兒童不放棄學習,有所建樹,這個例子極好,應該加以闡發。

3學以致用,梳理閱讀方法,指名說一說步驟,學生用自己的話提醒自己該怎麼做,以學生學習爲主題的課堂主人公顯現的很成功。略感不足之處是讀的太少,應該讀中悟,悟中讀,讓沒有明白其中道理的同學在讀中理解文意。

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10

整節課,老師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爲指導思想,讓學生讀詩的同時想象畫面,感受詩中的意境。課的一開始,老師出示幾幅圖,讓學生說說能夠聯想到什麼詩句。接着以“如果你讀到一首詩,是否也能想到美麗的畫面?”自然過渡到《江雪》的學習。讓學生想象讀了這首詩,你的腦海中浮現出哪些畫面。明確自主學習的要求:默讀全詩,思考,如果以“江雪”爲題做一幅畫,你會畫上哪些內容,在詩句中圈畫出來。在小組中交流你圈畫的詞語和自己的感受。老師事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張畫紙,接下來,老師請學生上黑板,在這張畫紙上將詩中的景物寫上去。並且提醒學生,寫時如果能夠考慮一下位置就更好了。如果是我來上,我可能只會讓學生將詩中的景物圈畫下來,不會想到讓他們板書到畫紙上。這一設計看似不經意,但其實也是在努力讓學生融入詩中去,融入畫中去。讓學生始終沉浸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好意境中。

接着,在指導學生理解詩中的生字詞時,老師同樣圍繞那個話題提出問題,你準備畫什麼樣的山(或詩中其他景物)?通過這一巧妙的問題,加上老師不斷地追問,學生非常輕鬆地解讀了這些生字詞的意思。

比如在理解“千山、萬徑”時,老師問,你準備畫什麼樣的山?一千座山?學生立即回答,不是,是許多座山。那麼“萬徑”呢?一萬條小路?學生同樣明白了“萬徑”不是一萬條路,而是指許多條路。

“蓑笠翁”,學生剛開始說要畫一位垂釣的老者,老師追問,僅僅畫個老漁翁就行了?咱們把鏡頭拉近一點再看看,還要畫什麼?學生很快意識到“蓑笠翁”的豐富內涵,這位老漁翁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老師接下來又引導學生觀察“蓑”和“笠”的偏旁,讓學生猜一猜,這兩樣東西是什麼做的?最後出示“蓑衣”和“斗笠”的圖片,讓學生對這兩樣東西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很多時候,到了中、高年級,上課時老師就不進行生字的指導了,認爲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寫字指導是低年級老師應該做的事。這話是不假,但我覺得語文課最應該做的事就是教孩子讀書、寫字。連最基本,最應該教給孩子的都不教,還談得上是什麼語文課呢?寫字教學雖不是中、高年級的教學重點,但在課堂上也不能完全就沒有這部分的內容。應該讓這一部分內容精簡,挑選一課當中最容易出錯的或是對理解課文或是詞語有幫助的。有時甚至可以讓這一部分內容成爲教學的關鍵點甚至是點睛之筆。駱老師的這一設計,不僅指導孩子正確把握了字形、還理解了字、詞的意思。是一次非常有效的隨文識字教學。

老師接下來繼續剛纔的話題,“寒江雪”怎麼畫?學生說山上、江面上到處都是雪,雪很大。老師追問道:從哪兒能夠看出這雪很大?學生立刻回答道: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鳥也飛走了,路上也沒有人的蹤跡了。老師這時又指着板書畫紙上的“鳥飛絕”問學生,那這“鳥飛絕”該怎麼畫?學生立刻意識到,根本就不應該寫上“鳥飛絕”,應該擦掉。這時老師將詩的前兩行出示,引導學生去感受詩的'精妙之處,這兩行詩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雪大,但讀了之後,我們能夠深刻地感受到雪大。

在理解完詩句中的關鍵字詞之後,老師讓學生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幅畫面,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不成問題。接着老師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畫面,學生說的也很好,孤寂、寂靜、死寂等等。老師又問,這短短的20幾個字爲什麼會給你這種感覺呢?詩中的哪幾個字最能讓你有這種感受?引導學生回到詩句,抓詩中的關鍵詞。學生很快說出“絕、滅、孤、獨”。接着老師給學生補充了課外資料,讓學生明白這幾個字在古詩中經常出現,對詩人表情達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師又給學生羅列了這幾個字在其他詩句中的運用。最後再回到《江雪》這首詩,一首詩中有一個這樣的字就已經能夠讓人感受到詩人想表達的情感了,而這首詩裏出現了四個表達意思相近的字,可見作者當時心境的孤寂至極。而原本生動的景物也被這些字披上了孤獨的外衣。這些景物再放在這首詩中,立刻讓這首詩有了獨特的氣質。接着師生在音樂聲中用朗讀表達出了自己對這首詩的感悟和理解。並想象畫面,想象作者當時的心境,試着背一背。這一環節從字到詞,再從詞到句,步步深入,環環相扣,如此設計體現出了老師對文本的深入解讀,更體現出了老師自身深厚的文學功底。着實喜歡。

課的最後一個環節,老師安排的是指導學生把詩工工整整地寫好。這樣的設計也非常出乎意料。正如前面所說,一般大家都覺得讀書寫字是低年級課堂要做的事,但其實不然,《課標》也強調寫字教學應貫穿始終,每天的語文課應該保證學生10分鐘的寫字時間。可現實的教學中,這短短的十分鐘卻很難保證。由此導致的就是學生在低年級時書寫還說得過去,越往上,學生的字寫得越不能看。我想這跟老師不願將寫字指導放在課堂上有很大關係。言傳身教,老師重視了,並給孩子一個很好的師範,學生的字一定能夠寫好。

總而言之,這堂課上我學到了許多,也讓我反思自己的課堂,自己思考的夠不夠,該做的,該教給學生的有沒有做到位。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吧。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11

前段時間,參加了本校舉行的“全校課堂達標優質課教學”的聽課活動,最大的感受是:一節課的成功與否,與老師處理教材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關係。幾節課裏,老師們精彩的課堂風采讓我受益匪淺而且呈現的'課堂模式是精彩紛呈、各不相同。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絕招》這一課,老師的教學方法和目標都很清晰明瞭,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了主題能動性。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細緻地刻畫了小柱子這個人物的鮮活性,充分體現了孩子天真活潑,好動、自尊心強、不服輸個性。因此學生在閱讀時容易產生情感共鳴。課文蘊含着這樣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出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發展有用的本領,這是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的一種價值,對學生有啓發作用。因此老師抓住這一線索把課文穿插到生活當中去,讓學生都躍躍欲試的想把自己生活中所學的所謂絕招也展示出來,特別是學生一段精彩的“街舞”再加上老師幽默風趣的採訪使課文達到了高潮,並也很好的把本文的中心所表達出來,完美的結束了本節課。也讓學生充分享受了教學中的“美味佳餚”。

想起一年級我教孩子們學習漢語拼音。漢語拼音的學習本身就比較枯燥,教材提供給我們的授課模式又是基本固定的:複習舊知識。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12

當星期四聽到李豔老師說要用我們班孩子上一篇小古文時,我不禁擔心起來:孩子本來就沒接觸過古文,而且這又是六年級的內容,明天就上,我們班的孩子理解能力又不好,萬一上砸了怎麼辦?還是李豔老師給我打了氣:“沒事,相信你們班一定能上得很好,就你們班了!”沒辦法,只能這樣了。當我讓她到班級了和孩子溝通一下,她只是要求把內容發下去讓孩子自己讀讀,查查資料,我不禁佩服她的自信。

第二天下午終於到了,我的內心十分緊張,真怕上課時孩子不舉手,怕上課時會冷場,這比自己上公開課還緊張啊!一節課上下來,才知道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雖然沒有李老師在市裏面上課時的'效果好,但我覺得我班孩子思維也是蠻活躍的,比我平時上課時活躍多了。

聽完課,我深刻反思:其實,每個班裏的每個孩子孩子都是優秀的,只是平時上課時我自己的引導不到位,沒有看到他們的閃光點,誤以爲是孩子不好。如果能像李老師那樣一步步地循循善誘,多給他們鼓勵,多給他們自信,孩子會有很出色的表現的。細想起來,終歸究底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現了問題,是我把孩子逼得太緊了,爲了應付考試而死教書,他們又怎麼能學好呢?是應該改改自己的教學方法了,雖然這樣做在成績上不會有提高,但我覺得孩子的一生是會受益的,他們可能會在若干年以後回憶自己快樂的小學生活,而不是慶幸終於熬過了小學這六年。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13

我有幸參加進修學校組織的小學語文科目聽課活動,聆聽不同學校不同年級的語文老師的課,收穫很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常態長效

各位老師的課堂教學呈現,可以用一個形象的詞語來概括:樸實無華、課如其人,這也正是對各位老師人品與課堂作品的概括和總結。樸實更顯典雅和莊重,無華更增添了教學藝術返樸歸真的魅力。他們的課堂教學形式就是一堂常態課、家常課,沒有更多的修飾和虛華的成分,沒有臨場作秀的氛圍,自然、得體、和諧,這是我應該努力去學習的。

二、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老師們的課時,老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溫校園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孫靈梅老師在教學《īe üe er》這一課時,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介紹,激情的配樂詩朗讀,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

三、自學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楊成金老師在教學《聽聽秋的聲音》這一課時,精心的課前準備爲本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整節課教師能圍繞學生身邊的秋天進行學習加上教師聲形並茂的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知識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四、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變。

幾位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有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的義務,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權利。方應萍老師的《新型玻璃》整節課學生在看、說、做中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只是起到引領作用,學生在歡快中進行設計,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教學效果。

五、這些課教育學生做真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爲素質教育之首。這些課能關注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 。

聽了以上老師的精品課,我反思自己,何不放手讓孩子當課堂的主人。

以後教學中我會更加認真鑽研教材,細化每一節課。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14

今天,聽了兩位優秀老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有魅力

當我聽着這些教師的課時,她們的語言親切和藹,它能帶領學生欣賞中國地圖,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在教學小學三年級蘇教版《北大荒的秋天》這一課時,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欣賞,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愛國的思緒。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再者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激發了學生對自己生命的珍惜與熱愛,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二、積極倡導“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你把魚放掉》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

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三、評價語言的收穫

兩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適時、到位,老師評價語言豐富,適時、到位,我記下了這些美麗的語言:沒關係,學習就是從不會到會;通過看看,聽聽,生活中就會學習;你最聰明,會聽就是會學習;會發現就是會學習……這些激勵的語言沒有任何浮誇之氣,聽起來順耳、自然,連我都覺得內心深受鼓舞、激勵,別說孩子了,在以後自己的課堂上,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語言。

兩位教師的語文教學真正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體現了“一切爲了孩子的發展”。她們的課不但具有“靈”性,很紮實,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文化素養很重要,需多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吧,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15

本學期學校組織了好多聽課活動,廣大教師受益頗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節課是我們辦公室王慧敏老師的《香港,璀燦的明珠》,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爲?課堂上老師先進的教學風格、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啓迪。讚歎之餘,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從中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

一、對新課程的思考

王老師爲我們上了精彩的課,使我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詮釋,對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反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健康持久發展的空間。

二、對教師角色的思考

教師應該是課程改革的推動者、課程的實施者,通過教師的推動和實施,課程才能更好地爲學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師在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現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思考和改進,提出看法,提煉方法,不斷地拓展和完善我們的教學資源。

三、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爲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聽課活動中,我認真聆聽了老師的示範課例,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爲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展現。另外,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16

近期,我十分榮幸到育才學校參加了國培計劃活動,聆聽了餘國卿老師的課,內心非常激動,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大有收穫。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語文的魅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更好,誰就能震撼學生的心靈。當我聽餘教授講課時,他的語言親切、自然、簡潔、準確,也不失幽默,使學生能帶着愉快的.心情去學習。

二、教學藝術。

1、餘老師的語文功底非常紮實,語文素養很高,給學生評講作文時,以學生的練習爲本,結合實際生活以及學生的觀察能力,來修改作文中所犯的錯誤,這樣使學生能夠清楚知道,自己作文中的弊端。

2、駕馭課堂教學能力提高。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他根據自身特點,形成自己穩定的教學風格。

3、活潑的課堂氣氛。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說”,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餘老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衆,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

4、多媒體的使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體現了富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17

近期,我們學校組織了小學語文教師集體聽評課活動,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吟,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教學就應是源於教材但又要高於教材,尤其在當今社會顯得更重要。教材只是一個範文或者例子,老師在教學時要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並且終身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逐步領會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竅門。幾位老師都能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陳鵬敏老師通過編字謎讓學生記憶字形,李茹老師主要是教給學生抓住關鍵詞來理解句子的方法,讓學生透過讀句子找出關鍵詞,由理解關鍵詞的含義進而來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其他幾位老師都能讓學生抓重點句來理解課文,透過反覆讀,邊讀邊做批註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徐老師所講《一封信》,褚老師所執教的《一個蘋果》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褚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將一羣戰士們的形象完整地展現給大家。

三、尊重學生的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這種新理念,已成爲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話題,爲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可。幾位老師在講課中也能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思考、體會,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讓學生交流各自的體驗,來領悟文章的資料與中心思想。

四、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其中王峯,李金靜老師的.教學——嚴謹、科學。李老師的課環環相套,絲絲入扣。一步步引導學生弄懂了驚弓之鳥的原因。情景導入,教學設計是那麼合理,流暢。 “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彰顯出多麼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

當然,幾位老師還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的,如在指導學生朗讀等方面還有待大家共同討論,研究,因爲這也是我自我做不好,也不知該如何去做好的問題,請多多指導。

聽了幾位老師的課,我深刻地反思自我的教學過程,感慨萬千,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我雖然也認真投入,但跟她們比,實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沒有到達必須的高度,很多教學環節設置沒有深度,在點撥功夫上還有所欠缺,尤其是課堂評價語言,我更是單調,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語文教學沒能到達預想的效果。聽了她們的課,我學到了很多,今後自我必須將所學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自我的教學中去,儘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學潛力,不辜負領導和學生的期望。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18

最近,我校組織了小學語文教師集體聽評課活動,我聽了東關小學五三班的《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收穫良多……下面我說一下聽課後的感受。

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瞭解,每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感受到了教師們對改進課堂教學的願望,看到了課程改革的新氣象,課堂上師生關係的和諧,課堂民主氣氛的形成,正是我們研究學習語文方式的真正改進,促使學生語言素質的全面提升。

一、課堂洋溢着生命的涌動,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語文教學讓學生領略到了祖國文化的絢麗與中文的無限魅力,並能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語言的無窮樂趣。課堂充滿着平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重視,鮮活的生命在歡唱,在愉悅。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學生感受到了漢字的形體美,語句的韻律美及表達的豐富多彩。執教老師規範的漢字書寫,簡明的板書,聲情並茂地示範朗讀,流暢地分析講解,充滿期待與真誠善意的微笑,無不凸現出愛的真諦。鍾斌老師的`課有四個方面的優點:

1、重視了識字新詞,用多種形式識字讀詞,幫助學生掌握生字新詞。

2、以識字寫字爲重點,是貫穿於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這是一篇詩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課件理解詞語的意思。

3、啓發學生展開想象讀課文,適合低年級詩歌的朗讀,課文讀的非常充分,藉助課件、板書讓學生試着背誦。

紀曉菲老師的課思路清楚,先用小標題的方法概括了全文講了4件事,然後逐一分析。教學重點突出,處理非常到位。用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趙曉蕾老師的課用情育人,教學立足於整體感受及創設情景,表現出一位優秀教師在改革中的勇氣與思考,奉獻出一堂出色的語文課。而且紮實的教學基本功,給大家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二、將先進理念與學科特色結合起來

要改變枯燥、乏味的教學是要付出艱苦的勞動與探索。必須提倡多樣化,在遵循語文教學的前提下,敢於突破,敢於嘗試,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思想,體現了不同的特點,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誦讀、討論、圈劃、設疑等語文學習的方式,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與語文學習方式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教師和學生的一起感悟。鼓勵學生在讀懂全文的前提下,發表自己的見解,但要先理清作者思路和文本的價值取向,有根據的說話,有條理的發散。樹立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使之成爲學習的主人,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三、鑽研教材,遵循規律

語文教學要有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學習過程。教學時,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交流初步感受,並提出問題,困惑,再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把握文章生字,感悟做人之道,再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啓發,揣摩文章的寫作方法,最後適度拓展。

鑽研教材,下功夫把握教材,多鑽研,多思考,多研討,多積累。 本次聽課讓我感受到了語文課堂上應有的活力!我們既要大膽創新,又要繼承和發揚多年來積累的成功經驗。在實踐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19

昨天,聽組內王士傑老師的語文課,現在聯繫我自己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說一說我的心得體會。

士傑是一個十分虛心認真的新教師,前一天試講效果一般,聽了馬老師的建議之後,又重新修改自己的設計思路,反覆琢磨才又形成了最後的教學設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說:課堂上缺少激情與感染力,在指導朗讀時對學生的評價較少,較單一,在理解詩意時教的過於細緻等。我所說的這些也是她課後自己反思的不足。

同時課堂上的優點也有不少,設計思路很清晰能抓住重難點進行指導。克服了自己從前的一些不足進步非常大。這也是我們大家有目共睹的。

聽了她這節課我也有許多感觸。作爲新教師我們該如何深度挖掘教材,已達到最佳效果呢?作爲新教師,我們要在課前充分備課、認真鑽研教材,這是保證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的重要前提。但是有些時候我們對教材的把握還不夠,知識還沒有真正的落實。只有對教材相當熟悉,對所教的知識做到了然於心,才能在課堂上達到應有的'目標,只有認真鑽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鑽研教材,那麼就要理解課文上的每段文字、每個例題的意圖,根據學生的情況確定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確立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正因爲這樣,我們應該在備課時多問問自己:教材編排的意圖是什麼?需要達到哪些目的?學生會出現哪些情況?這樣提問,學生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樣講解,學生容易理解嗎?才能彌補自己經驗上的不足。

同時也要不斷改進教態、錘鍊語言。我們所面對的是小學生,讓他們聽講,那麼我們的教態、我們的語言就要吸引他們,這就要求我要不斷改進教態、錘鍊語言,用簡潔、準確、清晰的話語把問題講清楚。

以人爲鏡,能夠體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聽課已經結束了,但是我的工作還在繼續,我的努力不能停止,通過聽課,學習別人的長處,通過聽課,反思自己,才能不斷進步。相信這也是學校組織活動的初衷。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20

20XX年11月1日,我有幸參加了株洲市天元區20XX年第三批白鶴基地的培訓,期間我聆聽了3位年輕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爲?課堂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啓迪。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從中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本次活動,使我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詮釋,對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爲一名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健康持久發展的空間。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聽課體會: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聽莫老師的優質課後,我認爲她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劉老師在教學之前,都會朗讀一些課外詩歌增加同學的知識面,這樣不僅引導學生積累了詩句,又使學生在詩句中感受到了不同的特點,爲學生的知識面打好了紮實的基礎。課中,她充分抓住了活力課堂的特點,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教學和討論,在小組討論後抓住疑難和重點,最後,她從疑難點的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擴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無限樂趣。整節課學生在莫老師優美生動的語言中,和老師默契配合,隨着老師由淺及深,在小組時一起把握好基本的內容的同時,又有效得節約時間把握好了疑難重點,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啓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

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莫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莫老師在上練習課時,通過一個很簡單的字的組詞,引發學生想象力;由此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從而組出了一般同學不會想到的好詞,這樣避免了千篇一律,爲以後的`寫作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

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爲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我的學生在讀書的時候有幾個不成熟的特點,比如說聲音大並且有些拖沓,特別突出表達感情的地方纔會帶有感情的朗讀,停頓也不是很規範,這些問題我都是在聽了莫老師的課後才發現的,莫老師班級的同學在讀書的時候聲音不是很大,但是讓人聽了很舒服,很有感情,不論是感情描寫明顯的地方還是不明顯的地方,都一樣很富有感情。單獨朗讀的時候就更能體會到了,這肯定跟莫老師平時的要求和教導很有關係,只有在老師嚴格要求言傳身教的情況下,學生纔會養成一個這麼良好的讀書習慣。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

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我翻看了同學們的書,發現莫老師很注重預習的養成。例如莫老師就要求在正文學習前爲每段標上序號,便於在學習課文時迅速找到所講的內容。她還要求在讀文章時對有生字或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這樣就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第五、親切的評價語言。

劉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運用“你最聰明、很不錯但你一定能想到更好的,你這個想法太絕了,老師都想不到呢,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第六、莫老師跟她學生之間的那種默契是我非常非常羨慕的

老師培養和學生之間的默契很重要,這不光能節省很多不必要的時間去溝通,而且,只有在學生和老師之間有了足夠的默契,學生才能更好的跟着老師的思維走,對老師的思想和上課方式才能更有效的接受進去。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