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1

這一星期聽了好多教師的課,有新來的教師也有很多優秀的老教師。通過這幾次的聽課,讓我收穫了很多,我發現其實聽課能讓自己進步很快,邊聽邊學,邊學邊實踐。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

聽完常老師的課,我寫了簡短的聽課反思,內容是這樣的:整節課常老師的語言乾淨利落,表揚到位。以比賽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始終都非常興奮,學生的競爭意識很強。課堂開始的聽算和口算卡的題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尤其是口算過程中,讓學生熟練掌握口算算理。在解決比大小時,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注意,多讓學生說。從上課到作業都要求嚴格,紀律性很強。

還聽了王老師的語文課,她講的是漢語拼音,整個過程注重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心。因爲一年級的小朋友年齡太小,所以上課要時刻吸引他們的注意,不然課堂紀律是很難維持的,王老師整個教學過程以開火車、搶蘋果等遊戲深深吸引住看了小朋友,使他們真正是在快樂中學習,在遊戲的同事掌握知識。一節課下來,每一個小朋友都很高興。

聽鄭老師的課也讓我受益匪淺,不虧都是有名的優秀教師。先把學生分成組,以比賽的形式來激發起的競爭性。課的開始鄭老師以小貓釣魚的幻燈片引起一年級小朋友的興趣,顯然小朋友都很感興趣,很開心,接着引導學生髮現幻燈片中的數學信息,運用這個情境引入新課,學寫零。鄭老師先示範如何寫,讓學生認真觀察,找學生寫的時候要教導學生懂得時刻其他學生的優點。在教授如何寫零的時候,利用反例使學生更容易比較正確的寫法,加深記憶。最後根據學習了零,聯繫生活實際,想想零還有什麼用途,在哪見過等問題,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利用幻燈片引導學生想象。最後在說說這節課每組得了幾面旗,有的組沒得,就是零面。接着做一個拍手的遊戲,還是鞏固學生對零的理解。整節課的活動方式靈活多樣,語氣親切,深受小朋友的喜愛。

聽完這些老師的課,不同的年級,不同的課程,卻都上的生動,並且教學效果好,還深受學生的喜愛。看來聽課真的會學到很多東西,不僅是教學經驗,還有很多方法和師德等等,這些優秀的教師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2

連續兩天的聽課,我深深地爲各位老師優秀的個人素質和精彩的教學設計所折服。而課後的點評,無一例外地都提到了“語文意識”這個詞。對這個詞,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每天都出現在我們的教學活動和教研活動中,不經意間常常會與其有所交流;陌生的是我始終看不清它的本來面目,往往欲伸手碰觸卻所得甚少。按照我的淺薄理解,語文意識就是引導學生逐漸掌握讀語文、品語文、用語文的方法,並將之於日常教學之中實踐鞏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欣賞語文的美,並自覺地運用美的語文。

這次的觀摩課,在語文意識這方面都有比較出彩的表現。如詞語的精準及其情感的體會、朗讀的指導、寫作方法的滲透和練習,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針對這幾節課,結合我所教過的低中年級,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1、教材解讀

從一年級教到三年級,課文都是比較短的,初教學時,常常會有一種課文太簡單、不知從何下手的煩惱。而讀懂教材,又恰恰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基石,是必須做且必須做好的一個環節。

這次觀摩課,老師都十分重視教材的解讀,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六年級教材《船長》的課堂。張老師在大的方面注意到了刻畫人物時採用的兩種描寫手法: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並有意識地將之融入教學之中。先找關鍵詞句,小結出行動描寫的手法;再點出語言描寫的手法,圍繞語言描寫尋找關鍵詞句。雖然只是順序換了一下,卻使課堂很好地連貫了起來,不刻意不呆板。從小的細節來說,張老師對於課文中一些詞句的解讀十分到位。如對“吼”的理解,不僅僅是表面的聲音大而已,在當時特定的語境中,這個“吼”字除了船長要讓所有人聽到他的聲音,還有一種“壓倒”“一切呼號和嘈雜”的力量,一種奠定自己威嚴以冷靜指揮人們逃生的作用。諸如此類,對“整個人羣”“命令”“夠了”等詞語的理解,再加上教師極爲豐富的語言描繪,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到了當時人們的慌張和船長的威嚴、冷靜,從而較好地指導了學生朗讀。

聽課後我翻看教材,發現在本課的語言描寫中,出現了多次感嘆號,可以說感嘆號佔了很大的分量。我認爲每一個感嘆號都表達了船長不同的感情、表現了船長不同的語氣,教學時不妨也藉助一下這些感嘆號讓學生理解課文、加強朗讀。關於杜老師評課時說到的省略提示語讀書的問題,由於剛教過三年級孩子習作中提示語的作用和用法,所以在聽課時我也產生了這個疑問,能夠忽略提示語嗎?(當時看不清屏幕,沒有思考太多)誠然,課文中描述的是“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所以船長和洛克機械師的對話,沒有一句提示語,只在前面提了個“威嚴”,可我覺得如果後面船長和奧克勒大副的對話繼續爲了體現“簡潔有力”而沒有提示語的話,可能船長“喊”的那一聲奧克勒大副就“聽不到”了。後面放在說話中間的“船長說”也是爲區分意思而設,前一句是針對“20分鐘”所說,後一句則是下的命令,用提示語區分一下意思更明確,而且過多的沒有提示語的對話也容易讓讀者產生混亂,甚至沒有思考的空間去體會當時船長的心情。其實,後面的提示語已經很簡潔了,完全不會影響總體上的“簡潔有力”。至於此點要不要在課堂上體現,又是另外一說,畢竟一堂課是要有所取捨,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2、朗讀的指導

閱讀教學始終要以讀爲主,以講助讀,以各種教輔手段促讀,歸根結底,就是要利用一切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讀出人物的感情和個性,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本次觀摩課上,老師們運用了多種方法指導學生讀書,優美的語言描繪,特定的情境創設,字詞的情感引導,循序漸進的情感鋪墊,有許多出彩的朗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緯三路小學的孩子。還拿《船長》做例,教師通過自己豐富的語言引導學生讀出發生災難時的危急,學生的語速、語調等閱讀技巧和情感等在我看來是很不錯的。此時老師問學生“你覺得你讀得怎麼樣?”學生竟然還不滿意,認爲自己讀得還不夠“危急”,於是再次試讀。後面的對話朗讀,老師採用了體會關鍵詞表情達意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由於對課文理解比較到位,最後的朗讀學生完全讀出了對話的“簡潔有力”。

不過本次觀摩課也有一些地方讓我看到了我的困惑,在我的日常教學中,往往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我想盡辦法去引導學生,可是,讀得好的學生還是讀得好,讀得不好的也還是讀得不好,甚至無論讀得好與否,教學前後的朗讀差別都不是很大。本次觀摩課也有一些出現了跟我一樣的問題。想來,大概是平時訓練不夠,引導的方法還是不恰當吧。

3、資料拓展

不得不說,老師們爲了上好一節觀摩課,尤其是高年級的課堂,蒐集了大量的資料,且進行了恰當整合,展示給學生,以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鄭和遠航》一課,老師蒐集了相當多的視頻資料、文字資料,在教學到相應環節時出示,讓學生去體會寶船的雄偉壯觀、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和重要意義等課文內容,學生也被這些資料吸引,談出了自己的理解。不過我有一個疑問:課標要求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我們三年級的'孩子也已經開始在日常教學中逐步學習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方法了,爲什麼高年級的孩子反而是直接越過過程享受成果了呢?我沒有高年級教學的經驗,不太確定究竟能不能放手一些資料讓學生自己去搜集去整理呢?

以上,是我聽完課之後的一點點反思。我的教學經驗不多,許多理解和想法都很不成熟,反思寫得也比較淺顯,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教。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3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是現階段教學所一直探討的。那什麼是真正的有效呢?說直接點即爲:教師採用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通過在課堂上的教學,學生在三維目標上均有體現,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知道得少到知道得多,能力上從不會到會,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這裏我想起湯校長的一句話:好的課是如何用少的時間教會學生。)

但現在的教學現狀不是有效是低效,學生在學習時不是被動的記,就是強行的去背。用專家的說法:這是教育的暴力(學生學了不感興趣)。更說不上喜歡。如何解決低效,從而達到真正的有效呢?

  1、 確定目標

這裏的目標不僅是指知識上的目標,還有教學時的方法是什麼,教學中教到什麼程度,要學生學到什麼程度。學生的“三維”中那一方面有提高,真正定好這個目標,在教學時就會有針對、有方法的去進行。如:定好了有感情地朗讀,這就不是讀通順就行了,必須在讀通、讀熟的基礎上,對文章內容有了解,對錶達情感有理解,才能讀出感情。定好這一目標,在讀的指導上,就有針對性的進行:語氣如何?語速如何?讀出怎樣的感情?學生沒做到時,老師可以示範,還可以讓朗讀好的學生引讀。讓學生通過老師的指導,從而對課也就有興趣。是的有效的課堂是有趣的。

  2、對衆多目標有取捨。

一堂課不可能把學生的方方面面都訓練到位。就如上面所說太多目標我們教者都無從下手,更何況聽課的學生如何能做到?所以一課中要對目標有取捨,以一方面爲重,在一課中或在一段時間內,以一個可行的訓練爲主。說穿了即:學生已掌握的不教;學生一讀就會的不教;而太難的,學生達不到的,也不教。(反對一堂課拓展太多其他知識或文章,把本堂課上好都不錯了,更何況其他相關文章。)

  3、教法多樣,興趣爲先。

在確定好教什麼之後,就是怎樣教的問題。我們在教的環節一定要注意圍繞“趣”做文章。

a、開課激趣:上課開始可以針對課題設疑激趣。可以講故事引入激趣;可以就文中一重點段設置懸念激趣,要一上課就把孩子吸引到課堂上來,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b、把內容轉化爲活動:學生是喜歡活動的,這無庸質疑。而活動是多種多樣的:有最簡單的小組討論;有遊戲;有片段寫生;有學生辯論;還有師生對話——————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說出真心話,這樣學生學時也興趣盎然。

c、難點教學,方法應多樣

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後,這時就面臨課堂教學的難點了,在突破難點時,應方法多樣。有我們常用的感悟法,即理解法;可以是聯繫生活實際法,把難點放在生活中,與生活對比,從而理解感悟。還可以畫一畫、寫一寫、演一演、讀一讀、唱一唱……語文,誰說只能是聽說讀寫?總之,你可以用你想到的所有方法。用專家的話說:用50個方法去教一個學生,而不能用一個方法去教50個學生或用一個方法去教所有課文!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4

10月13日下午,在學校領導的安排下,我有幸參加了在沂南雙語會場舉辦的20xx年臨沂市小學語文優質課評選活動。整個下午4節課,學生在詩性的課堂裏浸潤,收穫的是人格修養的薰陶、語文素養的發展、豐厚語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開發,更獲得了生命發展的動力。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同樣,聽過此課,更是一次視覺與聽覺的享受,我的思想彷彿也跟着參賽教師在狹小的講臺上一次次碰撞、交流,在爲選手們的精彩課堂瞬間鼓掌叫好的同時,感覺自己也彷彿一下子學到了很多,成熟了很多,的確受益匪淺。

印象一:講課別具一格

昨日的課堂有的形象生動,激情飛揚;有的詼諧幽默,氣氛活躍;有的嚴肅認真,條理清晰,以及選手們對文本進行適當的、必要的潤色,真正爲參賽教師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

印象二:教師魅力四射

這次優質課評選活動選手中,有的教學中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蘊,有的言談舉止流淌着文雅的氣質,有的老師溫柔親切,有的老師爽朗幹練。課上,他們的語言充滿了激情,富有感染力,教學方法設計新穎合理,學生思維活躍,主動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使我不由得爲老師們求實創新的精神喝彩,爲他們靈活的教育機智喝彩,爲他們新穎實用的教學設計喝彩,爲學生興趣盎然而又紮紮實實地學語文喝彩。教師們表現出了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讓人感到這纔是真實的高水平的課堂!讓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詩: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少了幾分脂粉氣,倒更顯出誘人的魅力!

印象三:課堂紮實高效

“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爲學生,紮紮實實促發展,以簡化的教學環節,簡單的教學方法,實現省時高效的教學效果。”這樣的教學理念在本次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中得以體現。這些教師沒有刻意去運用多媒體,沒有過度追求課堂氣氛的熱烈,而是帶領着孩子們靜下心來認真閱讀,和文本進行對話,並通過品詞讀句表達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爲了讓學生通過朗讀再現這樣的美景,選手們耐心地進行指導,語言親切、到位:當學生讀得有些匆忙時,他說:“我們是來慢慢欣賞的,不是忙着找人。”當學生的朗讀還沒有入情入境時,他說:“你的聲音洪亮,但你還沒有走出來欣賞。”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有滋味,學生彷彿真的走進了文本中……

我感覺大多數的課有個共同的特點:紮實、高效。與其他公開課、觀摩課相比,少了一些形式主義,少了一些表面的熱鬧和浮躁,從文本的解讀到教學目標的確立,從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運用到教學氛圍的營造、教學目標的達成,都是依據課標、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的,都是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基本能力和素養而設計的,讓人有一種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感覺,追求的是一種紮實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1、字詞教學

低年級識字教學環節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如郯城二小的司國棟老師執教的《秋天的雨》(三年級),在處理識字教學這個環節時,司老師讓學生在自讀預習的基礎上,首先出示生詞,讓學生認讀,再歸類讓學生認讀,指導讀準字音;然後出示疊詞讀中滲透讀書方法。讀不同顏色的此時,採用加快速度來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的讀法,感覺會不一樣”的讀書方法。

沂南雙語實驗小學的潘樂樂老師執教《去年的樹》(四年級)在字詞教學中“伐”字的教法由古道今,體會漢字的演變,感受中國文字的形體美,傳授的方法我感覺非常不錯。

2、語言表達訓練

本次優質課評選活動選手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重視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更重視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徵,解讀文本過程中注重從文本內容尋找聽說讀寫的訓練點,特別是注重了尋找進行說寫訓練的結合點,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堅持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基本能力和語文基本素養,語言表達訓練比較紮實。

3、朗讀指導

課標中對學生提出的讀書要求是能通順、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順、流利是朗讀課文的最基本的要求,而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就是比較高的要求了。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有些老師往往注重了對課文內容的分析講解,以老師的理解代替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理解,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把語文閱讀教學變成了灌輸式的教學。而本次優質課評選活動中,參賽教師大多數都非常注重朗讀指導,通過多種形式、有層次、有梯度地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並抓住重點語段指導學生進行細細品讀感悟,切實做到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如郯城二小的司國棟老師執教的《秋天的雨》(三年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寫“你擠我碰,睜着讓人們去摘呢!”時體會爭的熱鬧場面,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整堂課幽默風趣,生動活潑,在輕鬆愉悅、形如流水的課堂流程中滲透着經典的讀書方法,再加上朗讀的指導方法“節奏”、“重音”、“停頓”、“圖文結合”等方法,使朗讀的指導名副其實。

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感情的薰陶和哲理的神悟,大部分參賽教師能夠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選擇與之朗讀基調相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教室裏時而高亢激昂,時而舒緩低沉,時而清新悠揚,學生的情感隨着課文內容與音樂節奏互動,如同沉浸在一種如詩如畫的境界中,聲中融景,景隨聲出,美麗的音樂總會勾起人的某些思緒,動聽和諧的節奏對文章的朗讀也將起到渲染情緒的作用。學生在美中享受,在享受中爆發情感,感染他人。《秋天的雨》都爲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供了條件。

4、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情景想象感悟。

想象是感悟的翅膀。黑格爾說“最傑出的藝術本體就是想象”。感悟時要引導學生體物入微,充分發揮想象,敏銳地捕捉字裏行間閃動的靈性的氣息,使詞句與具體形象相結。

●自我思考

本次語文優質課評選活動中,參賽老師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語文綜合素養、課堂上自然生成的那些打動人心的濃濃的情感、通過補充有價值的資料開發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等許多方面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怎樣才能正確的解讀文本,我認爲心中要有課標,只有對課標讀懂、讀透,對於文本的解讀才能算得上爲正確解讀。“只有深入解讀了教材,才能準確把握教材的內容與情感,而博覽羣書則爲我們更好地解讀教材打下堅實的基礎。”讀書是一個老師的必修功課,博覽羣書是一個優秀老師的必備條件,提高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歷史的書,讀文學的書,讀教育的書,讀科學的書,讀經濟的書……只有讀書,纔會讓我們教學更加精彩,讓我們的文化底蘊更加地深厚,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

記得有位名人曾說過:“把熱愛自己的專業和熱愛自己的學生結合起來纔是一個好教師。”通過這次學習,我會努力把吸取到的“活水”注入我的教學中去,讓課堂去釋放自己勤奮的“精彩”,讓可愛的孩子們和我一起享受課堂的美妙,一起沐浴語文的洗禮!培養良好的語感,形成優秀的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讓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多一點語文意識,多留心,多揣摩,多感悟,我們的語文課就一定會越來越精彩!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5

深挖教材出內涵,學以致用更重要

李素英老師講述的是六年級語文的羣文閱讀。課程的主旨是拓展教材,深挖思想,同時讓孩子們學會獨立閱讀的方法,本節課一開始,李老師用複習第一單元內容課文題目,印象最深、啓迪三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自然過渡到三篇課外延伸文章中,讀文之始,先教方法。

1.瀏覽 知大意,指名說說自己讀到了什麼,問題淺顯,每人都有回答的機會,及時指出簡短概況的要求。

2精讀《野草》,帶着問題去讀,提問難度加大,學生須動腦思考,師點評,鼓勵爲主,總結野草的特點,聯繫身邊有這樣品質的人,生指出留守兒童不放棄學習,有所建樹,這個例子極好,應該加以闡發。

3學以致用,梳理閱讀方法,指名說一說步驟,學生用自己的話提醒自己該怎麼做,以學生學習爲主題的課堂主人公顯現的很成功。略感不足之處是讀的太少,應該讀中悟,悟中讀,讓沒有明白其中道理的同學在讀中理解文意。

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6

“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探索至今,我們取得的些許成果,但是通過聽課,我覺得暴露的問題也是很多。比如,原來的教學方式與“先學後教”模式的整合問題就很突出。一節課下來,能體現出“先學”與“後教”,但效果卻並不理想。有把“先學後教”模式強拉進傳統模式之嫌。我覺得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努力:

首先,對學生進行先期培訓,在平時的課堂上,學生小組合作“先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手把手的教會學生“先學”的流程以及方法,當成一種程序讓學生深刻地印在腦海。不光如此,我們還應該培訓小組長,讓他們熟悉小組合作學習的流程以及自學檢查的方法與技巧,還有就是熟記組長職責。

其次,認真研究傳統教學模式與“先學後教”模式的異同點。爭取是融合,而不是強拉硬拽。例如,兩者都有創設情境導入,也有彙報交流的環節。關鍵部分就是學生的“先學”。我們都應該清楚的是“先學後教”並不僅僅意味着有出示自學目標、學生組內“先學”的環節就是真正的“先學後教”,應該多想想:學生“先學”的深入嗎?學生都有所收穫嗎?學生體會到“先學”的樂趣了嗎?

最後,還應該注意怎樣去評價一節“先學後教”的課,我覺得應該以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成果爲主。評價老師的教學過程爲輔。既然學生是主體,就應該以主體爲主。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7

聽劉老師的課,宛若坐在小舟中順流而下,沒有驚濤駭浪,卻在知識的涓涓細流中完成了整堂課的旅行,小學語文聽課反思。以下可能條理性差一些,但確是我感觸到的一些:

1。課堂上的每一句話,每個眼神都滲透着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與鼓勵。“同學們真會學習!”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表揚了學生的學習方法、正面鼓勵了學習態度,我相信孩子會非常願意跟着老師繼續往下學習。反觀自己的課堂,正面鼓勵、側面表揚、競賽激勵是經常用的,而且效果明顯。課後自己也會經常告誡自己課堂上要多用一些激勵技巧去正面引導,而非負面,這樣孩子會樂於接受,越來越好。

雖然坐的離劉老師課堂遠一些,但能在模糊的視線中揣摩到老師與學生眼神的交流。老師要學會用眼睛說話,“傳情達意”。這是我現在在努力做的,努力用眼神把自己的心表達出來,使自己的心與學生走得更近,去共同感受知識帶給我們的快樂,共同探索知識更廣闊的空間。

2。課堂上的一動一靜,都是優秀課堂常規的展現。回答問題時踊躍而不亂序,思考問題時積極而不躁動,朗讀課文時認真而不怠慢,這種種的種種都強烈地衝擊着我。反觀自己課堂,課堂常規着實需要進一步加強完善,上課10分鐘之後就有孩子坐不住了,我只能用小組競賽、個人競賽等方式去規整坐姿,注意力。但有幾個個別孩子坐姿、注意力持續時間不是很久,一堂課中我要經常去鼓勵,聽師傅的課,現在師傅很少費口舌去規整課堂,孩子表現的都很好。疑惑是:我的課堂正常嗎?自己給的答案是:有些不正常。這學期的課堂常規有時候覺得還沒有上學期好。原因:自己在課堂常規要求上有些放鬆。這學期過於關注知識的傳授與鞏固,在習慣和常規上有些疏忽,殊不知,習慣和常規是正常傳授與鞏固知識的前提。這一階段我在盡最大努力去彌補過失,希望能幫助孩子們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

3。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牢記在心。“請大家跟我一起看第一段,(讀第一段)我畫的詞語是‘裝飾’,因爲……。”清晰、簡明、大氣。這種方式是學生之間的互相引領,而非是僅僅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我覺得我應該有意識地把這種回答問題的方式引入我的課堂。

4。教學過程安排合理。初讀課文———詞語和生字———再讀課文,深入理解感悟。反觀自己的課堂,大體環節設計上基本上沒有問題,把握不太好的主要還是最後一個環節理解感悟。問題出現要依靠自己去解決,自己要深入研究文本,理解透徹,把握準確重點難點才能慢慢提高自己在這一方面的講授能力。多涉獵各方面知識,視野開闊,從更佳的角度去理解、審視文本。

5。使淳樸的鄉下人家與古詩對話、融合、提升。在劉老師課堂的尾聲,學生齊背了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陸游的《遊山西村》,一起欣賞了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王建的《雨過山村》,王維的《山居秋暝》,最後,劉老師又推薦了戴望舒的美文《天晴了的時候》。理解課文內容後,老師帶着孩子們去廣闊世界裏尋覓更甜蜜的知識,不僅一起尋覓咀嚼,還推薦放手,告訴孩子們課外還有更多的只是等待他們去尋覓。鼓勵孩子跳出課文,去生活中找尋知識的源泉。我想這些都會成爲孩子厚重的文化積澱。我覺得我越發重視晨讀中的古詩教學了,在不間斷的背誦和初步感悟中,孩子們的文化底蘊會越來越厚實的。········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8

聽了六年級一班周老師的示範課,內容是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感受頗深,就這節課我說說我的感受想法。

首先值得我學習的是周老師的學案工整,模式正確規範,整節課的思路清晰。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供我們一起探討摸索。我就說說我自己在上這節課時怎麼處理一些環節吧。

一、學習生字環節,我會給學生10分鐘時間完成。步驟如下:讀、看課文-----圈出生字詞------查工具書、問同學解決生字注音組詞-------同桌互讀、互說。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又能節約時間,同時學生應該能真正掌握需要學的字詞。字詞的檢測方式(10分鐘):1、學生上黑板講自己理解最好的生字(讀音、組詞),2、動筆練習生字注音組詞,3、開火車輪讀。

二、學習字詞環節(10分鐘)。步驟:先學,學生運用詞語手冊,互讀詞語解釋。後教,出示詞語解釋,學生寫出所對應詞語。書本中出現的個別難詞就隨文學習。

三、當堂檢測環節,周老師的設計已經很好,概括了這節課所要掌握的內容。唯獨就是時間把握不夠。

四、教學中老師的激勵語言要時時掛在嘴邊。課堂的激勵語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論是哪個年段的學生都應該多鼓勵,同時要建立起學生之間的競爭。我們常抱怨學生上課不動嘴,殊不知其實是老師沒有引導調動起來。只要有鼓勵有競爭,課堂便有了活力。

我們都是年輕的老師,經驗不夠,難免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周老師爲我們做了示範,供我們學習研討。爲了提高學生成績也爲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小學語文聽課反思9

聽劉老師的課,宛若坐在小舟中順流而下,沒有驚濤駭浪,卻在知識的涓涓細流中完成了整堂課的旅行,小學語文聽課反思。以下可能條理性差一些,但確是我感觸到的一些:

1.課堂上的每一句話,每個眼神都滲透着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與鼓勵。“同學們真會學習!”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表揚了學生的學習方法、正面鼓勵了學習態度,我相信孩子會非常願意跟着老師繼續往下學習。反觀自己的課堂,正面鼓勵、側面表揚、競賽激勵是經常用的,而且效果明顯。課後自己也會經常告誡自己課堂上要多用一些激勵技巧去正面引導,而非負面,這樣孩子會樂於接受,越來越好。

雖然坐的離劉老師課堂遠一些,但能在模糊的視線中揣摩到老師與學生眼神的交流。老師要學會用眼睛說話,“傳情達意”。這是我現在在努力做的,努力用眼神把自己的心表達出來,使自己的心與學生走得更近,去共同感受知識帶給我們的快樂,共同探索知識更廣闊的空間。

2.課堂上的一動一靜,都是優秀課堂常規的展現。回答問題時踊躍而不亂序,思考問題時積極而不躁動,朗讀課文時認真而不怠慢,這種種的種種都強烈地衝擊着我。反觀自己課堂,課堂常規着實需要進一步加強完善,上課10分鐘之後就有孩子坐不住了,我只能用小組競賽、個人競賽等方式去規整坐姿,注意力。但有幾個個別孩子坐姿、注意力持續時間不是很久,一堂課中我要經常去鼓勵。聽師傅的課,現在師傅很少費口舌去規整課堂,孩子表現的都很好。疑惑是:我的課堂正常嗎?自己給的答案是:有些不正常。這學期的課堂常規有時候覺得還沒有上學期好。原因:自己在課堂常規要求上有些放鬆。這學期過於關注知識的傳授與鞏固,在習慣和常規上有些疏忽,殊不知,習慣和常規是正常傳授與鞏固知識的前提。這一階段我在盡最大努力去彌補過失,希望能幫助孩子們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

3.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牢記在心。“請大家跟我一起看第一段,(讀第一段)我畫的詞語是‘裝飾’,因爲…….”清晰、簡明、大氣。這種方式是學生之間的互相引領,而非是僅僅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我覺得我應該有意識地把這種回答問題的方式引入我的課堂。

4.教學過程安排合理。初讀課文---詞語和生字---再讀課文,深入理解感悟。反觀自己的課堂,大體環節設計上基本上沒有問題,把握不太好的主要還是最後一個環節理解感悟。問題出現要依靠自己去解決,自己要深入研究文本,理解透徹,把握準確重點難點才能慢慢提高自己在這一方面的講授能力。多涉獵各方面知識,視野開闊,從更佳的角度去理解、審視文本。

5.使淳樸的鄉下人家與古詩對話、融合、提升。在劉老師課堂的尾聲,學生齊背了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陸游的《遊山西村》,一起欣賞了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王建的《雨過山村》,王維的《山居秋暝》,最後,劉老師又推薦了戴望舒的美文《天晴了的時候》。理解課文內容後,老師帶着孩子們去廣闊世界裏尋覓更甜蜜的知識,不僅一起尋覓咀嚼,還推薦放手,告訴孩子們課外還有更多的只是等待他們去尋覓。鼓勵孩子跳出課文,去生活中找尋知識的源泉。我想這些都會成爲孩子厚重的文化積澱。我覺得我越發重視晨讀中的古詩教學了,在不間斷的背誦和初步感悟中,孩子們的文化底蘊會越來越厚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