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 篇1

在本次語文園地的“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中,比賽和排火車的形式都有效的調動起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了學習興趣。朗讀《我愛祖國》這首短詩時,讓學生擴大了閱讀量,積累了語言,同時受到思想品德和情感的薰陶感染。師生合作板繪的圖畫,有助於學生記憶詩歌內容,提高朗讀背誦的積極性。

最成功的還要數“展示臺”和“口語交際”。在“展示臺”中,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讓他們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各盡其能,收集資料、學習新字、發揮特長,爲他們形成富有個性、開放活潑、大膽有創意的性格和態度創造了一個良機。“口語交際”教學,創設“小小旅遊團”的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蒐集、交流、幻想、表演、提問、回答等過程,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培養了他們蒐集資料的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 篇2

語文園地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我的發現”“讀讀記記”,一是“讀讀背背”,還有一個是“成語故事”的教學。“讀讀記記”選取的是課文裏的一些富有表現力的句子,這些句子採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是描寫更加生動、形象。積累這樣的詞句,可以使學生多瞭解一些語言現象,使學生領悟語言更多的表達方式,因此,我遵循教師用書中的教學要求,通過讓學生讀句子、說句子,讓學生認識比喻句、擬人句;通過反覆讀句子,讓學生理解這些句子在文中的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通過合作學習我再讓學生在書中找一找學過類似的句子,進行交流,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的多種表達方式。教參要求不講解修辭知識,因此,我沒有去強調修辭知識。在學“讀讀背背”的內容時,我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悟出諺語含義同時,使學生受到思想方面的教育,積累語言,感受漢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

成語故事的教學我採取的是讓學生自學完成,先出示一些自學要求,根據要求在小組內互助學習故事內容,理解寓意,然後結合實際說說自己對這個成語的體會,這樣做既達到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達到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 篇3

本課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法進行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和諧、安全的情境,學生在自主的空間裏,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維和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本課設計有梯度性,先課本上,再課外和生活中。如在完成第一題時,老師追問一句:你還想在這些花瓶中插花嗎?在完成第二課時,老師就要同學們找一找教室裏的東西,聯繫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一比誰量詞用得準確。“遊戲”對口令是本課設計較成功之處:先老師跟學生對口令,後由學生模仿自編題目對口令。這樣不僅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實施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培養學會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善於發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 篇4

三年級《語文園地三》中的口語交際要求學生介紹家鄉的景物。

上課之前,我就已經佈置了學生先在家裏好好想一想,也可以寫一寫要說的內容,準備第二天上課時好和同學一起交流。

第二天上課時,我滿懷信心的走進教室,告訴學生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口語交際,介紹家鄉的景物。說完我叫學生翻開書,瞭解了本次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後,先讓他們在小組裏進行交流。然後選出代表在班上進行交流。我就依次對每個小組巡視,瞭解學生在小組交際的情況。我在每個小組裏聽了一下,發現學生介紹的家鄉的景物非常有限,好多學生幾乎是簡單的幾句話就算是介紹了家鄉的景物了。

在每個小組說完後,我又聽了聽小組代表的交流內容,發現他們所介紹的家鄉景物不僅非常普通而且也沒有什麼值得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和特點。在學生都說完後,我對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了總結,肯定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我也指出了他們這次口語交際的不足,那就是他們口中的家鄉景物特點不明顯,而且沒有值得讓人留念的地方。

然後我又向學生列舉了我們周圍的許多風景,並告訴學生這些景物代表了家鄉的特點,值得向他人介紹。接着我問學生,爲什麼家鄉有這麼多好的風景,大家不好好的介紹呢?說完後,就有學生地我說:“周老師,您剛纔說的這些景物,我們不知道在哪裏?也沒有去過,根本不知道怎麼說?”聽了學生的這番話,我停了一會問他們,那你們的爸爸媽媽休息時就不帶你們出去走走看看嗎?有學生說:“爸爸媽媽從來就不帶我們去玩,有時我們要他們帶我們出去玩,他們就說忙,要不就是不去。”我問學生:“你們想去玩嗎?喜歡看風景嗎?”學生都說想去,也喜歡看風景。

下課後,我在想,記得我在教學生學習《黃山奇石》和《爬天都峯》時,我象導遊一樣向學生介紹了我旅遊時看到的黃山奇石和我爬天都峯時的感受,學生聽得非常入迷,而且他們在我的介紹下受到啓發,學習起來很感興趣,課上完後我要他們以導遊的身份介紹課文時,他們說得非常清楚有序。那是因爲他們把課文內容理解深深得記在了腦海,所以有話可說。

而這節口語交際課上學生無話可說,是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有去看過家鄉的這些景物,要他們拿什麼來說呢?這不是閉門造車嗎?同時我也在想,我們的家長是不是應該多抽一點時間帶自己的孩子出去走走,去了解一下家鄉的風土人情呢?那樣,我們的孩子對家鄉的瞭解會多一點,孩子的視野也會開闊些,他們描繪家鄉的語言就會更豐富。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 篇5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游泳的過程中學會游泳的基本理念。因此,對於《語文園地》的學習內容,更應該注重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本設計重點運用了先學後教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先自己嘗試,在嘗試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自我建構。經歷曲折是爲了豐富經驗,使學生能夠在反覆嘗試中收穫探究的樂趣,收穫成功的快樂。

另外,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同於其他學科,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目,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心理學指出,能力的形成需要的是規律性的知識和循序地訓練,小學生要想真正獲取語文學習的方法,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那首先就要經歷一個“舉三反一”的過程,即通過反覆地訓練,歸納掌握其中的規律。這些規律要通過學生自己反覆地練習而獲得,且熟記於心,以形成自己的素養。然而,再經歷一個“舉一反三”的過程,總結規律,然後自己去發現或在老師引導下去拓展,最終形成學生的綜合能力,把語文的學習過程系統地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