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有關古代傑出人物的故事

有關古代傑出人物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古代有很多傑出的人物,他們的事蹟是最好用的作文素材。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古代傑出人物的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古代傑出人物的故事

中國古代著名歷史人物的故事1: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後,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遊,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於階下,直到亮醒後,方纔相見

中國古代著名歷史人物的故事2:五丈原

五丈原位於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高20餘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爲河流衝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後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於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後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並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裏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歎道:“天下奇才也。”後人爲了紀念諸葛亮,在這裏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牆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羣衆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裏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遊客來這裏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蹟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於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獻殿內兩側牆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着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讚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

中國古代著名歷史人物的故事3:吃瓜留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麼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諸葛亮學種瓜的經驗,諸葛亮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諸葛亮要西瓜種子,因爲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淨、曬乾,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古代廉潔人物故事

1、羊續:“懸魚太守”

東漢時,羊續曾多次任廬江太守,從不請託受賄、以權謀私。其府丞焦儉爲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見羊續生活太清苦,便給他送了一條活鯉魚來。面對這條“禮魚”,羊續左右爲難。無奈之下只好暫且收下。但等焦儉一走,他就讓下人把魚掛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這件事傳開之後,府吏們爲羊續的高風亮節所折服,也都不敢禮賄他了。因此當地老百姓都敬稱其爲“懸魚太守”。

2、劉寵:“一錢太守”

東漢劉寵曾任會稽(今浙江紹興)太守,爲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且清廉儉樸。在他離任時,當地百姓湊了一批金銀相贈。劉寵雖堅拒不收,卻又不忍令父老鄉親過於失望,只好拿一文錢作爲紀念,故被時人譽爲“一錢太守”。百姓還修了“一錢太守廟”來紀念這位清官。後人有詩讚道:“劉寵清名舉世佳,至今遺廟在江邊。近來仕官多能者,世學先生揀大錢”。

3、山濤:“懸絲尚書”、“璞玉渾金”

西晉時期的山濤既是大文學家,又是著名清官。陳郡人袁毅曾做鬲縣令,送給山濤100斤上等蠶絲。山濤不願獨自違抗當時的風氣,就收下來藏在閣子上。後來袁毅惡跡敗露,被送到廷尉治罪。山濤把絲拿出來交給官吏,上面積有多年灰塵,但印封卻完好如初。衆人不禁欽佩山濤爲官清廉,因而人尊稱其爲“懸絲尚書”。文學家王戎曾這樣評價山濤:“他就像未經雕琢的玉石、未經提煉的礦石(即‘璞玉渾金’),人們都喜愛它的珍貴,卻不能估量它的真實價值。”

4、徐勉:“風月尚書”

南朝蕭樑時期,徐勉被任命爲吏部尚書,主管全國組織人事工作。這下他家可熱鬧了,有事沒事來套近乎的人不曉得有多少。某天晚上,徐勉邀請友人相聚。席間有個叫虞暠的人,仗着和徐勉關係比較好,竟獅子大開口“求詹事五官”。徐勉正色道:“今夕只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虞暠討了個沒趣,只得訕訕告辭。故時人贊其爲“風月尚書”,“止談風月”也成了歷史典故。

5、袁律修:“五代清郎”

隋朝袁律修一生經歷了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5個朝代,官至尚書郎、太常少卿。爲官50餘載,卻兩袖清風,連升酒薄禮也不收,人們皆呼他爲“五代清郎”。

6、範景文:“二不尚書”

明代的範景文歷任兵部侍郎、工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等職。他位高權重,很多人來求他辦事。爲杜絕紛至沓來的親朋好友求他,範景文特地在府門上寫下6個大字:“不受囑,不受饋”,故被百姓美稱爲“二不尚書”。

7、于成龍:“半鴨知縣”、“於青菜”、“天下第一廉吏”

清康熙初年,原廣西羅城縣令于成龍,被兩廣總督金光祖舉薦爲全省唯一“卓異”,升任合州知州。其子從山西老家來看他,他僅有一隻還捨不得吃的鹹鴨,乃割下一半作爲讓兒子帶回老家的禮品,因此人稱“半鴨知縣”。離開羅城時,堂堂一位縣令,竟然連赴任的路資也沒有。當地百姓聽到于成龍離去的消息,一片哭號,依依不捨,相送數十里。後來他出任堂堂兩江總督,赴任途中只住旅館不住公館。在總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時人稱之“於青菜”。當他逝世後,南京“士民男女無少長,皆巷哭罷市。持香楮至者,日數萬人”。康熙帝破例親爲撰寫碑文,稱他是“天下第一廉吏”。

8、陳濱:“苦行老僧”

清代古田縣人陳濱,居官清廉,政績顯着。他常對人說:“貪不在多,一二非分錢,便如千百萬。”後來巡撫湖南、福建。當官20餘載,獨身在外,沒有攜帶過家眷。兒子想去探望他,竟苦於缺路費。在衙門裏,他吃的是瓜果素菜,安於清貧,終生不變,受到百姓稱讚。康熙皇帝稱他爲“苦行老僧”,此名不脛而走。

9、湯斌:“三湯道臺”

清代嶺北道道臺湯斌,爲官多年,竟毫無苟取,堅持以清貧爲本,每日以豆腐湯爲餚,許多百姓便敬稱他爲“三湯道臺”。意思是說他:爲政像豆腐湯那樣清廉,生活像黃連湯那樣苦澀,對世道人心像人蔘湯那樣滋補。

10、曾國藩:“第一裸官”

清道光年間,曾國藩正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有一次受到政敵的惡言,逼上梁山,別無選擇,老曾爲表清白,堵住敵人之嘴,竟當着衆人的面,挺身而出,把自己脫得精光,露出瘦削、文弱、矮小的身子,光着屁股走進銀庫清點現銀,從而查清了國庫虧空的真相,揪出了真正的國家蠹蟲。堪稱古往今來真正的第一“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