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踐證明,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它是一種在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教師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審視、回顧,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強化正確認識,發現問題,及時調控,總結規律,進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教師學會教學反思、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教學。其實施的基本路徑以發現問題爲基點,以提出解說爲起點,以制訂計劃爲中介,最終以形成反思性日記或論文爲目的。並以此爲新的起點,指導和完善新一輪的教學,以此豐潤師生生命成長的歷程。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一次調查中,有位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問銀河》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教學《烏鴉喝水》時,我們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爲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爲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車的世界》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小小交通警》、《灑水車》、《讓車》等十餘首兒歌,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車、交通規則方面的知識,而且無形中又認識了許多生字。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2

【摘要」爲了加強學生獨立學習習慣的培養,可通過小學語文教學的探究性學習這一途徑來實現。通過該科學方法,學生不僅能享受學習的樂趣,還能領悟學習的真諦,在此基礎上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見聞,提升自身獨立思考的能力,本文針對探究性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展開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探究性學習;思考

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應該是自由的,開放的,而探究性學習正好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的條件,探究性學習可以有效營造語文課的良好氣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爲學生提供親身體驗的環境,以便小學生在今後的小學語文學習中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引導學生全員主動參與

探究性教學的目的在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自主探尋知識與學習方法,通過創新思維瞭解與探尋有關知識。該學習方式是基於個體研究的方式而組織的個體或集體的合作學習,能極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合作學習小組當中,學生與其他夥伴之間形成合作關係,共同發展問題,樹立需要解決問題的目標,確定研究方法,通過蒐集資料,探究答案投人到學習實踐當中,爲學生體驗有關科學研究提供條件。比如,對於《太陽的影子》一文的學習,教師必須重視將學生的參與性充分調動起來,指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積極展開預習,在此基礎上,學生將不瞭解的問題拿到課堂中來討論,比如,“科學家如何知曉太陽的溫度?”“課題名爲《太陽》,爲何使用大量文字描寫與人類之間的關係?面對這些問題,教師無需着急解決這些疑問,而必須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以四人爲一個小組組織討論。通過相互間的討論與交換意見,極大提升了課堂學習的氛圍。進而使組內學生對“水循環”“煤炭的形成”“風的形成”等知識進行解說,在此過程中,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分別發揮了各自的作用,在不斷研究的基礎上,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還提升了學生對研究太陽的興趣度,在組內,擁有豐富課外知識的學生搶先將自身所瞭解的知識介紹給大家,舉例而言,太陽風的形成,太陽黑子的含義等。通過對學生主動講解的激勵,能幫助部分落後學生集中精神,提高其學習的興趣度,激發起求知慾望。小組合作進行研究性學習,不斷能適應學生在“歸屬”與“影響力”方面的情感需要,還能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使其“好學”“樂學”。

二、結合生活且融入情感

教師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必須將學生的情感充分激發出來,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深人培養。簡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崇高的道德情操與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的培養。因此,社會教育與生活教育都必須成爲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只有將語文素養與情感薰陶、實踐應用相結合,在課堂中創設良好的遊戲情境與生活情境,和學生的實際更貼近,才能營造自由、活潑、積極、開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對語文的熱愛程度,在無形的薰陶之中獲取知識,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就一堂課而言,以一個動情的開頭引人課堂,提高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活躍學生的身心;當學生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後,再按照合理的邏輯方式指導學生學習教學內容。在此期間,由於不斷加深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感知,因而也會加深其情感體驗。就以《軍神》一文的教學來說,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蒐集與閱覽大量相關資料,還可以通過諮詢家長的方式瞭解手術的痛苦,能更真切地感受的堅強意志。指導學生體驗真實的實踐活動,能加強個性化體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其創造性。

三、有效開展課題研究

和科學研究學習方式相比,探究性學習具有特殊性,與其他學習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儘管小學生的科研的嚴謹程度與科學家的科研並不能同日而語,然而,小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存在衆多的優勢,學生能在探究過程中鞏固科學成果,獲取課本中學習不到的知識,經過自主探究與學習,紮實掌握語文學習技巧,並且在實踐過程中強化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將創新與文化元素融合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換言之,賦予小學語文教學更多的`思想性與工具性,通過探究性學習這種方式指導學生學習,必須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由教師或學生設置題目,提高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參與度,用已掌握的知識處理以前未見過的問題,通過課題研究活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激發,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激發其語文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強化學生髮展問題與處理問題的能力。例如,以如何用零花錢更有意義的調查爲課題,具體按照以下步驟組織學生進行課題研究:第一,由學生或教師提出問題;第二,學生確定課題研究意義;第三,學生蒐集課題相關的資料;第四,整理材料並總結;第五,提出意見與建議;第六,寫成小論文。在課題小研究的基礎上,活躍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促進課題教學積累與豐富內涵。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提高後,同時能提高學生認識、分析、設計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其寫作能力。尤其是幫助學生樹立探究意識,增強其團隊合作觀念。通過課題研究的開展,學生各方面能力均能得到有效提升,豐富其見聞,動手與寫作能力也相應地提高,使語文課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爲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成效的提升,探究性學習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加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注重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積極應用探究性學習,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爲有效開展其他學科的學習積累豐富的經驗。

參考文獻

1[]姜柳華。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葉時代文學(下半月),20xx(2)。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3

1、在對精彩語言的感悟進行交流時,當學生的發言觸及課文重點,處理完此重點應再讓學生散開繼續談感悟,或者是我把精彩之處提示一下讓大家一起感悟。

2、當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其他學生在解決的過程中難以到位時,教師應談談自己對那一問題的看法,否則,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難以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3、對三叔捉住太陽與否的結局的分析,因爲沒有完全放開讓學生去解答,學生沒有動腦思考的時間,教師也未及時提示回扣課本或者是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致使此環節的教學非常拖沓.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4

今天上午在四年級班裏上了《觸摸春天》第一課時,原本設計時是想先讓學生感受到美麗的東西不一定要用眼睛看還可以用心靈去觸摸,然後從說安靜是個怎樣的女孩出發,引出她熱愛大自然及那攏蝶的神奇的靈性,到後面的放蝶提升到它珍惜生命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從而感受那劃過的美麗的弧線和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的'生活態度,及到對殘疾人的尊重和讚賞的情感提升。

可是今天上完課後,實際生成的與設計的差距很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無法真正體會主人翁的切身感受,教師對教材的研究部透徹,無法正確的抓點,上課的思路不夠新穎,對課堂的整體把握不夠,需要深一度的研究和反覆的磨課。

總體來說,自己在語文學科的教授上還是需要加強學習和探討,需要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生動的課堂,才能讓學生也變得生動起來。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5

[摘要】小學階段,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但是由於現在大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以及興趣,所以學習的效率也不別民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對學生進行批評,根本沒有從自身尋找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讓學生喜歡學習語文學科,擁有學習的積極性,最終能夠取得良好的語文成績。本文將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探究,希望能夠對教師的語文教學以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探究

一、把握時機,調解課堂氣氛

小學正是愛說愛鬧的年紀,他們無憂無慮,敢想敢說,同時好奇心又特別的強。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因勢利導,不能爲了一味的追求課堂紀律,而打擊他們的求知慾望以及好奇心。在語文課上,教師儘可能的運用仰揚頓挫、風趣幽默、語調多樣、充滿誘惑、充滿懸念的語言,同時還應該配上豐富多彩的表情和手勢來共同完成整節課的教學活動,盡最大可能地爲學生們打造一個輕鬆開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們能夠在融洽的課堂氣氛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對於語文知識的學習不斷產生興趣。在新教材中,學習的內容應該更加貼近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們可以適當的把教室內學習知識變成他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場地,讓他們更加的輕鬆開放,這樣可以最大化地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

二、精心設計提問,創造一個融洽的課堂環境

問題作爲思維的嚮導,可以激發學生的思想,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的課堂提問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科學的課堂問題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在設計問題時,應該有針對性地融入思想教育的內容,設計科學的課堂問題爲了就是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所以在教材中每一篇課文描寫的事物以及交代的事件都應該是循序漸進、一步步展開來的,它們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內容。因此在設計問題時,也應該做到明確提問的目的,把所包含的思想內容一環緊扣一環,每一個環節都有所側重。第二是課堂提問應該具有啓發性。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教育因素往往都是隱藏在課文內容當中,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科學合理,難易結合,充分的把學生們的思想感情激發出來。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提問時口氣一定要做到熱情和藹,這樣可以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爲學生創造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第三是應該注意提問的效果,因爲提問的最終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師進行提問後不應急於做出結論,應該讓學生通過提出的問題盡情發表自己的思想,然後教師進行分析對比,得出最後的正確思想認識。

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纔可以減輕學生學習帶來的壓力,纔可以真正的做到事半功倍。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能夠想辦法讓學生的情緒高昂,就着急的將知識進行教授,這樣只會讓學習的人產生冷漠的學習態度,從而是不動感情的腦力來進行勞動,從而產生腦疲勞。”這一句講的就是有關教育的名言,值得每一位老師思考。學生一定有了學習的興趣,即使我們不進行督促、不激勵,學生仍然有很多力氣進行學習,這是因爲他們擁有一顆好奇的心。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上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一定要做到親和力、幽默風趣。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在一個愉快的'氛圍下進行輕鬆快樂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四、抓住關鍵詞,體會角色情感

許多優秀的作品並不是直接把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書法,而是把自己的情感蘊含在字詞句之間,讓讀者自己進行充分的想象,從不同的角度體會其中的內涵。比如,對情感、神態、語氣以及動作等的描寫,就需要抓住這些關鍵的詞語,才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不單這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上臺表演故事中的人物的動作,例如大搖大擺,這些都可以使學生的情緒高漲,加深對文中人物的理解。

五、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最開始應該從讀圖開始,兒童通過圖畫可以對畫面進行想象,然後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所看所想,慢慢的進行閱讀。對小學生的閱讀訓練最開始應該是進行畫面的閱讀,這也表明在低年級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圖片,不單單是簡單的裝飾,還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內容。低年級進行閱讀的教學,不但要訓練學生讀圖畫,想情景,然後把畫面轉化成文字,還需要訓練學生把文字轉化成生動的圖畫,這也就是培養學生在閱讀中圖文轉化的能力。閱讀是教育的核心,培養學生喜歡閱讀,並且養成閱讀的習慣,是每一個語文老師應該盡到的職責。

六、培養學生運用普通話進行朗讀

在農村,學校的普通話已經得到了普及,但是一些偏遠的山區,普通話教學還是不能夠完全做到。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生活中以身作則,首先教師應該自己做到使用普通話進行講課,並且督促學生使用普通話進行朗讀。同時還可以利用字典來幫助學生了解生字的漢族發音。

參考文獻

1[]於雪芹。小學語文教學策略【D】。內蒙古師範大學,20xx。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6

《九色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後受到了嚴懲。課文情節生動,語言淺顯,學生比較喜歡。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採用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爲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

課文中人物語言很有特色,留下了許多可供我們去挖掘的空白點。例如,調達在被九色鹿救下之後,“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此時他心裏會想些什麼呢?站在國王的皇榜前,調達的心裏會怎樣想呢?這些正是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契機,我在朗讀的基礎上加以引導,把學生的讀書和思維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讀書和思維過程中,深刻認識善與惡、美與醜,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當學生積極舉手,踊躍發言的時候,學生與文本也進行“零距離”心靈對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獨特體驗,我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與文本、同學的交流中產生思維的碰撞。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7

“教育是一羣不完美的人帶着另一羣不完美的人一起走向完美的過程”,作爲這樣的一個不完美的人就這樣踏上了走向完美的艱難之路,開學兩週,終於親身感受到小學語文教師的苦衷,現就這兩週的教學經歷反思自己在課堂的教學行爲。希望在不斷的自我反思及老師們的共同幫助下能讓我這樣的不完美之人儘快走上語文教學的正道,讓那一羣不完美的孩子能有個更好的指向標。

第一堂課下來,自己的教學任務沒有按要求完成,前輩問我自己的感受,我只是搖頭,太糟了,感覺教學的正常進行比爬雪山過草地難多了,爲什麼沒有完成任務,收到教學效果,以後的每堂課我都在想方設法去完成任務,但是收效甚微,不聽課的大有人在,“埋頭苦幹”的、動搖西晃的、吵吵鬧鬧的,學生不按老師的路子來,很多人根本沒把老師放在眼裏,也不知道有學習這回事,爲什麼存在這樣的現象,我反思了幾點:

1、常規訓練時沒有在孩子的心中樹立威信,第一週沒有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所以以後加強常規訓練,小事簡單的事能馬上訓練好的就得立即弄好,比如:拿書、拿筆、拿本子等事情必須做到快又靜,課前準備必須把書放在左上角,筆放在筆槽裏,上課後立即進教室做好靜習等等,如果在課前和平常的訓練中不抓嚴落實在課堂的紀律是可想而知的,這點我深刻體會到了。

2、對孩子的要求不夠具體明確,比如:坐好的孩子纔是最認真的孩子,一個好字在孩子的腦中是沒有概念的,我必須說只有背打直,雙手端正放桌上,雙腳併攏,眼睛看着黑板的孩子纔是老師喜歡的孩子。翻語文書本的時候說明多少頁,必須指着書上按怎樣的方式讀,比如:書上12頁,請自己指着書,每個音節拼讀兩遍,老師還要做好示範,每個細節必須老師強調指導,只有不斷在孩子的頭腦中強化這些要求概念才能逐漸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老師才能在課堂纔會將更多的時間放在教學任務上而不是像我這樣的捉襟見肘,顧此失彼。

3、小學課堂注意符合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孩子的注意力最多15分鐘左右,在一個教學環節結束後要採取讓孩子活動的方式滿足他們好動的心理,比如課間操,我認識到讓孩子更好投入下面環節的學習必須有老師的精心設計,想方設法讓他們動一動,以靜治動或者以動治動,這點非常重要。我覺得渝校提到的讓孩子靜習回想剛剛學習的'內容,這個安靜的方式很值得借鑑。還有黃老師的就地取材,適當讓他們跟同桌之間進行互動,變着法引起注意的同時放鬆他們的身心。

4、語文教學注意多種方式的朗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要讓孩子喜歡讀書首先得讓他們愛上朗讀這個環節,採取小老師帶領,一方面滿足孩子的成就感一方面解決老師領讀的枯燥單調;開火車的方式進行朗讀,激起孩子興趣的同時也可以達到放鬆的效果;男女生比賽或是小組比賽讀讓孩子之間有一種競爭意識從

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單個讀可以進行教學反饋看看孩子是否掌握知識。但是朗讀時不管採用那種方式都得對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別人在讀時請其他人認真聽,待會兒就請聽得最認真的小組或是個人來當小老師。

5、教師必須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儘量採用正面鼓勵的方法,不要輕易發火,因爲生氣是於事無補的。當學生開始走神或者是竊竊私語的時候,採用眼神或是聲音的高低來提醒也可以表揚的方式提醒不認真的孩子要做好自己。讓學生學會看老師眼神或是姿體語言非常重要這點需要平時的強化練習。

兩週過去了,對於我這個新人來說第一週就是一個痛苦煎熬的過程,第二週就是適應加應變課堂的學習過程,什麼都不懂的自己走上了這樣神聖的道路,深感責任重大和艱鉅。路漫漫其修遠兮,只希望每天有進步,在不斷思考中成長自己成長孩子。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8

《凡卡》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分三課時進行這課的學習: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是學生自己設計預習題目,要求抓住重點字詞,形式多樣,有思考價值;第二課時交流預習成果,檢查預習效果;第三課時圍繞課後思考題進行研究學習,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在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發現有的學生設計的預習題很全面,很有創意,能夠抓住重點,聯繫舊知識,聯繫課外的知識,題量也很大;而有個別學生(有的屬於學困生,有的則屬於習慣差的學生)則相反,一堂課下來,這兩種類型的學生的`收穫真是天壤之別。面對這種現狀,我開始想對策:對,在其他學生設計的同時,請一位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到黑板上完成,建議(或要求)後者模仿這位同伴的題目去設計自己的預習題,這樣,他們有了壓力,也有了動力,提高了他們的預習效果。另外,在進行預習成果交流是,要做到人人蔘與,採用兵教兵的策略,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收穫知識,提高能力。

二、在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我通過“明確目標-自學自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總結評價”的五步教學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主人公悲慘的生活,內心的痛苦,美好的嚮往。首先,我向學生提出學習目標:默讀課文,思考課後題,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註。接着,學生進行自學,與此同時,我進行行間巡視,及時發現有價值的批註及時進行交流,激活其他學生的思維。

之後,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要求在組長的帶領下,將小組成員的理解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統一的認識,並選出代表準備進行全班交流。最後,我組織進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多數學生能夠抓住關鍵性語句進行分析理解,尤其是抓住了課文的第8、10、15自然段,感受到了凡卡悽慘的學徒生活,有很多學生進行了動情地朗讀,更增加了感染力。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9

核心提示:《冬夜讀書示子聿》是一首寓理詩,整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讀起來朗朗上口,語言通俗易懂。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一節課應該可以達到熟讀背誦,理解感悟的目標,所以上課前我並沒有讓孩子們預習,因此課堂內容較豐富...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一首寓理詩,整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讀起來朗朗上口,語言通俗易懂。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一節課應該可以達到熟讀背誦,理解感悟的目標,所以上課前我並沒有讓孩子們預習,因此課堂內容較豐富,節奏較緊湊。

首先緊扣“無遺力”,放大詞境。在理解“無遺力”就是“不遺餘力”的意思之後,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其實古人學習是十分刻苦的,歷史上記載古人學習勤奮的故事有許多,請大家想想,有哪些是描寫古人學習勤奮的成語?”學生聯繫舊知,很快就想到了學過的成語故事: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借光、聞雞起舞等,在簡要講述故事的同時,詩歌的形象立體起來,豐滿起來,隨之學生的體驗也就深刻起來。然後比較“工夫”與“功夫”,加深感悟。課件出示“我選擇,我快樂”,在對兩個詞語選擇理解後,學生更深刻地明白了古人做學問的艱難,明白了詩人教育兒子學習一定要“持之以恆”。最後利用故事,遷移語境。

學生對“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是否深刻理解於心了呢?我引導學生聯繫《紙上談兵》的故事,讓大家談談看法,學生就很快明白了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的關係,對“躬行”的印象很深刻,對詩的主旨也理解透徹。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0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開始關注語文教學中生命關懷理念的探究,尤其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生命關懷的教育理念的融入實踐活動。而且,生命關懷教育理念對小學生一生的發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本文對小學語文課堂滲入生命教育理念的作用和策略進行了探究和研討,希望和廣大同仁共同學習。

關鍵詞:小學課堂;生命教育理念;探究措施

我國的新課改進程逐步深入,更加突出提倡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生命教學的理念。生命關懷教育理念提倡:教師在教學時要把學生看成具有生命靈動性的個體,開展個性化的教學活動。然而現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與此理念相去甚遠,甚至產生背離的現象。比如:教師過於注重教學程序化、教學形式過於呆板、內容枯燥等。筆者就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基礎上,開展生命關懷教育理念的探究分析。

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生命關懷教學理念的意義

小學教學的任務是一方面讓學生增長知識,另一方面使其生命更有靈動性、懂得生命的真諦,在這個過程中使師生的生命價值凸顯。然而假設小學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生命熱情,那麼這樣的教學其實就是失敗的。語文作爲基礎教學最重要的學科,更加註重對學生的精神教育和生命關懷,尤其對學生的個性生命特徵應當認真塑造。而且,語文教學就藉着語言文字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和認知能力,並藉此培育學生的'生命特質和個性特徵。所以,開展語文教學要和生命教育緊密結合,在教學中讓學生清晰領悟生命的真諦和意義,對生命產生崇高的敬畏之情,更加願意探索生命的意義,進而提升自身的生命價值和發展前景,這樣語文教學纔算完成最根本的任務。其實,每一堂語文課中都有生命內涵的體現,都有生命智慧的彰顯和對生命之美的注視。因此,小學語文這門課自身就有生命教育的關注,這既是現代教育對語文教學的要求,又是小學語文這門課的特性。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關懷生命教育的理念顯得尤爲必要。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關懷生命教育理念的開展措施

1。激發學生熱愛生命和珍視生命的精神。開展生命關懷教學理念就要注重培養他們的生命意識。所謂生命意識就是使學生藉助對生命的感知等活動產生一定的認知觀點和見解。那麼生命意識涵蓋了生命存在的認知和生命逆境的認知,既有珍愛自身的生命,又有關愛別人的生命。激發孩子們的生命意識一方面使他們體驗生命的意義,形成愛護生命的精神和尊重他人生命的精神。認識到現代社會是每個人、每個物都有自身的生命體徵。生命不能重來,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同時,生命又極其弱小和短促。所以,對孩子們開展生命關懷教育,對他們產生珍愛生命的意識格外重要。然而,生命是獨一無二、不得複製的,歷史偉人都是個性鮮明的個體,如謙虛禮讓的孔融和機靈聰明的司馬光,這些都是需要讓學生慢慢體會生命個體的不同,進而學會理解包容他人,正視自己的生命的同時也珍視別人生命的存在。另外,教師可以根據個人的生命的體驗和感悟引導孩子們領悟生命意義。在語文教學時當注重生命關懷理念,注重學生個體特性,在語文學習和閱讀中激發和領悟生命的意識。筆者在講解《司馬光》一課時,就巧妙地融入生命關懷教學教育孩子們珍愛生命,遠離危險地帶,若遇到危險,則一定要冷靜使自己或者幫助他人擺脫生命危險。另外,諸如《蒲公英》《小鷹學飛》等閱讀課文教學中也藉機滲入生命教育理念,引導學生熱愛生命,自強不息。

2。注重教育學生學會欣賞生命之美。除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生命意識和生命精神外,還要注重教育學生學會欣賞生命之美,使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觀察發掘生命之美,感悟生命的魅力和價值,既有對自然之美的欣賞,又有對人類之美的認知,既能領悟人間真愛,又能覺察人性之光,發現人類的智慧之美和創造之魅。在這個過程中使孩子們感受了生命的存在,看見了生命的活力靈動,形成了對生命欣賞的視角和思想,進而更加珍愛生命和熱愛生活。然而,生命固然美好,生活有時候卻很殘酷,每一個人在生命歷程中都要面對諸多困難和艱險,但這正是生命的歷練真諦,既要敢於接受生活中的挫折打擊,又要坦然面對生命的榮耀之輝。沒有重來的生命,珍視生命,從這一刻做起,無論生命前方的路是怎樣,享受生命的旅程才能活出生命的價值。

3。師生對話互動,點燃生命火焰。開展課堂上互動活動對調節課堂氣氛有助推作用,語文課堂開展平等的對話互動有助於師生之間互相理解和尊重。互動活動要求師生平等,孩子們也能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要細心聽取,即使孩子們的見解是稚嫩空洞的,也不可以直接打斷和批評,站在學生的主體地位上,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指導,不可以打擊和潑冷水,這樣會擊退他們的參與熱情。而且,學生髮表見解有錯誤也是很正常的,教師要多理解包容,並藉機委婉地指正錯誤之處,引導他們產生積極正確的認識和見解。這種糾錯教學法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沒有錯誤和片繆的襯托,那麼會有真知和正確的體現,一味地追求統一口徑的說法和見解,只能扼殺孩子們的天性,磨滅他們幼小的心靈,澆滅他們對生命探索的火焰。所以,師生之間開展平等的互動對話很關鍵,在平等的課堂氣氛中使學生感悟生命個體的價值,認識和接受來自每一個個人的生命體悟和經驗,教師或者是其他學生的。這樣,學生得到的對生命的認知纔是正確的、鮮活的、靈動的。

4。改進傳統預設教學,採用動態化的教學模式。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於注重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內容的設定,導致教學的每一個步都是教案預設的,出現課堂枯燥乏味,教師照本宣科地講課,學生做“乖巧的孩子”聽課,被動地吸收已經成型的知識和價值觀。然而,正確的語文教學提倡注重學生的個體特性,倡導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輕鬆地學習知識,在課堂活動參與中形成個人生命觀念,進而達到知識的構建和消化,逐步樹立積極的生命意識形態和正確的生命價值觀。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生命關懷教學理念大有裨益,對學生的生命價值的形成和將來的生命質量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因材施教,積極探索生命教育的實施策略,多關懷學生的生命個性,引導學生自重自愛,珍愛生命,敬畏生命。

參考文獻:

[1]楊雄。生命教育與青少年發展[J]。當代青年研究,20xx(1)。

[2]曹忠華。語文,應溫暖學生的生命[J]。現代語文,20xx(10)。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1

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如果我們給學生一個高效的課堂,學生也就會有一個高效的語文學習生活。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具高效性,我們已經在學校課題組的引領下進行了不斷地探索,並在不斷地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我不斷學習,不斷摸索,不斷成長。深感自己的語文課堂也越來越充滿着智慧的火花。越來越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越來越感覺到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精彩。下面是我有關小語高效課堂教學的一點反思。

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具有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比如,我在教學古詩《乞巧》時,爲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首先讓學生背誦第二課古詩兩首,學生背誦的很熟練,學習由舊知入手,很有成就感,因此,我適時激發學生的興趣,你們喜歡古詩嗎?是呀,古詩就像祖國文學寶庫中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輝。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9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乞巧》。此時,學生迫不及待地要轉入新的古詩的學習,積極性自然很高。在比如,在古詩理解完後,爲了激發學生背會古詩的積極性,我又播放了《乞巧》歌曲的視頻,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音樂中會唱了歌曲,會背了古詩。

二、重視課堂評價與課堂生成

課堂評價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也是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營造一種健康和諧的教學氛圍,要讓學生敢問,敢說,敢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氣氛。當然,要到這樣的理想狀態,教師首先要巧妙地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比如,當學生回答不夠到位時,老師要巧妙地肯定學生的優點,並委婉地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更重要的是,老師要用引領、啓發性的語言,點撥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也不要一竿子打死,要巧妙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我們可以這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你的思考很有見地,相信會給其他同學帶來更深刻的思考”。老師這樣的評價,不但保護了起來回答問題的同學的自尊心,也更增強了其他同學的思考。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2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感悟爲主”。在閱讀中,無論是情感體驗,還是個性感悟,都應該以讀爲憑藉,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讀中揣摩,讀中品味,在讀中撥動學生的心絃。讓學生在讀中傾聽文本,質疑文本,解讀文本,讓自己的心靈與文本撞擊,這撞擊是觸動,真正讀出自己的心得體會

教學《雪猴》,我能很好地體會到這一點。師:大家剛纔都把《雪猴》這篇文章認認真真地讀了一篇,而且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相信大家都有所收穫,現在請你們來談一談。生:這篇文章主要通過雪猴的熱情好客,關心體貼邊防戰士,有靈性、好模仿,會進行天氣預報等事例,表現了雪猴與戰士們之間的深情厚意。(我稱讚他概括得簡練、完整,而且語言表達得也很有條理。)生:老師,我概括得比他還簡練(不服氣),我只要用兩個字就可以。(臉上寫滿自信)師:哪兩個字呀?(我有點兒不相信。)生:猴情! 師:哦……能說說理由嗎?生: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雪猴同戰士們之間的密切關係,雪猴關切戰士的安危,體貼戰士的生活,爲戰士們預報天氣;所以用“猴情”兩個字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理由充分,敘述完整,全體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掌聲過後,又傳來許多一樣的聲音:老師,我也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我讓他們到黑板前板書,只見他們認認真真地寫着:密切、友情、情誼……透過他們稚嫩的字我明白他們都讀懂了。生:老師,我只要用一個字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師:什麼字啊?(此時我對學生充滿信心。)這位學生不急不慢地走上講臺,拿起粉筆在黑板的.中心寫了一個大大的“愛”字。師:說說理由!(我止住了他的腳步。)生:文章雖然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雪猴對戰士們的深情厚誼,但我覺得,這個情誼是雙向的,也有戰士們對雪猴的情誼。因爲只有戰士愛雪猴,雪猴纔會那麼深愛着戰士。剎時班上掌聲雷動。

短短的話語卻道出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相處的最大好處——人愛動物,動物將回報於人,更加地去愛人,“依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從大家發自肺腑的掌聲中也讓我體會到了,學生都讀懂了,都聽懂了那位學生話裏更深層次的含義。我想:我們的教育是培養有個性的人,我們的放棄也是培養有創造力的人。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3

本節課,教學目標合理,教學方法得當,學生參與廣泛、積極,有較好的達成度。

一、感悟積累,綜合訓練

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也是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本質區別。本課其實就是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不是別人講給我們的,不是從電視中的圖像聲音中獲得的,而是以一個個的文字、詞語、句子描述的,少年的美好品質是蘊涵在豐富的語言文字中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了“栩栩如生”、“琳琅滿目”、“愛不釋手”等詞語,學生能夠了解詞語本身的意思,但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又是什麼意思呢?我讓學生通過抓“遺憾”,結合上下文、前後詞語,反覆朗讀感受,並通過多媒體出示木雕圖片,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加以運用,真正地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學生感悟了語言,更重要的是還逐步體會到如何正確的運用語言。這樣做,不僅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本文語言樸實但蘊含深意。因此我注意引導學生對相同的語言文字進行反覆揣摩、咀嚼,在比較中領悟其中豐富的內涵,感受到故事發生時的情景,體會少年的美好心靈。如:在引導學生感受“我”和“少年”的遺憾心情,兩個人物都感到“遺憾”,但這絕不僅僅是相同的心情。透過這一對相同的詞語,能感受到兩個人物不同的心理,“我”的放棄木雕的'無可奈何,沒有辦法;“少年”的不能賣掉木雕、不能讓“我”這個中國朋友如願以償的惋惜與失望。相同的詞語,學生通過比較,深入人物去體會,嚼出了不同的滋味兒。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巨大表現力和生命力,還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情感薰陶。

二、重視朗讀,培養語感

培養語感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本文的人物語言描寫很多,這些語言不僅豐富,更重要是在這些語言描寫中蘊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質。因此在教學中,每個教學過程都體現了“以讀促問,以問導讀,以讀導悟,以悟促讀”的教學策略。在讀的訓練中,我不僅充分讓學生朗讀,還讓學生轉換角色去讀,切身體會課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獨特的體驗、讀出語感,也是我在這節課上所要追求的。在學完送木雕部分,配樂、分角色朗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中感受到了非洲少年的樸實、善良,感受到了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三、補充資料,深刻理解

課文講的是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旨在讓學生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這是一篇向學生進行關愛教育的極好教材,但由於文中內容距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涉及的文字材料較多,爲學生的閱讀帶來一定困難。在本課設計中,課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需求查找相關的資料進行閱讀,如中非友好往來、中國援助非洲等相關歷史資料,以此豐富學生的積累,擴大學生的視野,使資料與課文相呼應,相補充,相促進,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礎。

四、滲透寫法,掌握技能

在現在學生的習作中經常會出現“重點不突出,條理不清”等不足現象,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學生缺少作文表達的技巧。小學生寫的作文,一般是記事寫人、寫景狀物等,寫這類文章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寫這類文章的方法。

《賣木雕的少年》是一篇典型的寫人的文章,教學中讓學生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到了賣木雕少年的品質,這樣,學生潛移默化地從不自覺到自覺地獲取了寫作的知識與技能。最後,我對寫作方法進行了整理與歸納,便於學生記憶。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4

一、利用好課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我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帶着問題來閱讀文章,最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感悟中釋疑,再次領會課題的含義。這樣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閱讀過程。教學中我這樣設計:

1、第一課時讀課題,說說通過預習你對"永遠的白衣戰士"這個題目,有了哪些瞭解?

師:我們以前都稱護士們爲白衣天使,爲什麼這裏卻稱爲白衣戰士呢?

這裏我沒有急着讓學生回答問題,而是帶着問題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一起來研讀和體會這篇感人的文章,這樣激起了學生閱讀探究的強烈慾望。

2、第二課時從人物入手,深化課題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普普通通的醫護人員——葉欣,她在2003年春季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抗擊非典的戰爭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這位平凡的人物去感受她不平凡的事蹟。從這個導入語中既回顧了葉欣的事蹟又引出了新的探索問題。

3、第三課時結束時又迴歸課題

平常我們都把醫護人員稱爲"白衣天使",那課題可不可以改成"永遠的白衣天使"呢?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組織學生小組討論。這時的學生對課題的理解是深刻的,他們懂得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課題,此時他們明白了:葉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戰士,因爲她是在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犧牲的。課題用"永遠的白衣戰士"比用"永遠的白衣天使"好,這樣更能突出"戰爭"的殘酷和葉欣的英勇精神。再次齊讀課題。

二、抓重點句段突破難點

課文的`(4-7自然段)詳細描寫了護士長葉欣的英雄事蹟。爲了使學生體會感受"白衣戰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學中,我直接進入主題:課文哪個自然段直接描述了葉欣的英雄事蹟的?什麼地方最讓你感動?讓學生再讀課文,找找受感動的地方,把有關的詞語和句子劃出來,然後說說爲什麼感動,再好好把受感動的地方讀一讀,讓別的同學也能受到感動。這個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學生的自學、小組討論、集體交流,抓住重點句段以及其中的重點詞來研讀、體會、感悟,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中去咀嚼和品味語言文字,同時,在交流和評價中指導感情朗讀,情感得以昇華。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在教學中沒能突破難點,就是“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着"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本來目的是讓學生結合前面劃出的一些受感動的句子連起來說話的,但是學生好像在討論的過程中沒能很準確的找出體現葉欣高強度、高效率的句子來,也由於時間的關係,沒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說話練習,致使學生對這個問題不是很明瞭,我對這個過程處理的很倉促,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15

《沒有快樂的波斯貓》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波斯貓不知道快樂是什麼,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詢問,最後還是不明自快樂是什麼。而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從燕子、蜜蜂、青蛙的話去懂得“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教學了這篇課文,我覺得以下的幾點是我在教學中做得比較成功的:

1.以讀爲主,以學生爲本。《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我就讓學生通過有目的性的自讀、小組合作讀、個人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來理解燕子造窩、蜜蜂釀蜜、青蛙捉害蟲的辛苦。體會他們快樂,明白波斯貓爲何不快樂及值得“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並且我在教學中注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熟讀的基礎上說自己對“燕子、蜜蜂、青蛙爲什麼覺得快樂。而波斯貓卻不覺得快樂”的理解。學生因爲對課文熟悉了,有的學生就說:“燕子一口一口地銜泥來造窩,創造窩的過程很辛苦,所以他很快樂。有有的學生就說一“燕子的窩是自己造的,是通過自己的勞動纔得到的,所以它很快樂。”有的學生說:“蜜蜂通過千千萬萬朵花中才來花粉,纔可以釀成蜂蜜,他勞動得很辛苦,並且它的勞動創造出了成果,所以它特別快樂。“有的學生就說:“青蛙一天到晚蹦來蹦去捉害蟲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想到能幫助人們保衛莊稼,知道勞動有了回報,就覺得是它最大的快樂。”有的說:“波斯貓不勞動,總依賴主人給它東西吃,所以它不會覺得快樂的。”……這樣,通過讀、說,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2.讓學生精讀課文有關段落,學會品詞品句,讀有所悟。“抓住關鍵詞語讀好句子”是語文課上最常用的教學方法。老師先出示句子問學生:句中哪些詞語寫出了……機械性的教學令學生索然無昧。所以我教學《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時,我就讓學生按要求找到句子並劃出,然後讓學生讀通句子,讀好句子,在讀句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學生讀得好,說得更好,一位女生說,她從“一口一口”體會到燕子銜泥造窩的辛苦;另一男生從“千千萬萬”感悟到蜜蜂採蜜釀蜜的辛勞,讀時聲情並茂。老師再用資料補充:一隻蜜蜂往返飛行10次,採集1500多朵花才釀成一滴蜂蜜。此時,學生的情感油然而生,飽含激情的朗讀至今另我難忘。有了以上兩句句子教學基礎,學生自然而然讀出青蛙整天蹦來蹦去捉害蟲的快樂情感,學生讀好了句子,也懂得“付出勞動獲得成果”的道理。

3.讓學生在歌聲中體會情感,受到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深入鑽研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徜徉其中,放飛心靈與文本對話,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人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就在第一課時讓學生從文字上懂得“勞動創造快樂”的基礎上唱《勞動最光榮》,讓他們在從文字中感悟昇華到在情景中感悟“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在他們意味未盡的時刻,讓他們說說自己的勞動是什麼,打算怎樣去創造快樂。讓他們在說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的教育。

4.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我們的教學離不開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起源於口頭表達能力,因此我除了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中去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外,還在上第二課時時讓學生編故事。說說找到快樂的`波斯貓是怎樣的。當學生的思維閘門一打開,他們就會想象奇特,豐富多彩。有的說波斯帽貓後來認真思考了燕子、蜜蜂、青蛙的話,知道了自己不勞動是找不到快樂的,所以它開始去捉老鼠了。每捉到一隻老鼠,它的心情就特別高興,還感覺到了主人給他的蜂蜜特甜、炸魚特香。有的說波斯貓知道了勞動能創造快樂,所以他天天去捉老鼠,幫助主人把家裏的老鼠都捉完了,他還去鄰居家捉,他從此就過上了快樂的日子,知道了快樂是什麼之味了……這樣,學生就把讀書、說話、情感陶冶三結合起來,對文本有了一個更深的感悟:勞動能創造快樂。

5.學以致用。在寫字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識記生字的基礎上,運用生字來組詞,並用所組的詞說一句話。學生就來勁了,有的說:“決(決定)我決定認真把我的字寫好。”有的說:“決(決心)我想把知識學好的決心已定,誰也不能改變。”有的說:“波(波紋)我往潮水裏扔石子,水面上就出現了波紋。”……雖然這些句子還很簡單,但他們會用這些字來組詞,造句,說明他們對這些字的字義已經掌握了,在有限的時間裏運用,這就足夠了,把句子說具體,我們可以慢慢再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