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15篇)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課後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15篇)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1

今天我執教了《我們贏了》一課。本課是在學生一年級認識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來學習認識鐘面上的時、分。現談談我這節課的教學環節與課後反思:

一、設置懸念,激發學習慾望這節課我先進行復習鋪墊,出示了整時、半時、快幾時了、剛過幾時的時刻讓學生認讀,然後再向學生撥出中國北京申奧成功的時刻,問:你會讀它嗎?當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說“不會”、“不知道”或是學生讀錯時,我就藉此契機說:好,同學們,像這樣的時刻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研究的內容。設置此懸念,以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操作體驗,培養學生能力這節課我通過讓學生自已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撥一撥”“寫一寫”等操作活動,觀察認識鐘面,瞭解了“時”、“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會讀寫時間,讓學生面對數學問題能夠比較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三、合作交流,培養合作精神這節課我給學生提供了同桌及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機會,在認識鐘面,讓學生觀察發現什麼,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探討時分的關係及幾時幾分的讀法,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討論,發現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合作精神。四、應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鞏固訓練我設置了明明一天的作息安排、找朋友、“我撥你說”同桌遊戲,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就在同學們身邊,生活處處皆數學。啓發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並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對於一些問題的設置留有太大的空間,導致有些學生胡亂回答;

2、在探求時分的關係及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雖然我用了大部分的時間,但有一部分學生還掌握不好,雖然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鐘面,但有的'已經遺忘,造成教學上的困難。

3、整個課堂時間的把握也稍有點欠缺,在探討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時花得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練習環節有點匆促。

4、沒能全面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更多的是對積極舉手的學生的關注。

以上是本人在這節課後的所感所想,總之,面對新課改,我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今後,我會積極鑽研,努力探索,自我更新、加強學習,並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2

《我是什麼》是一篇科學短文。這篇課文以環境保護爲題材,寫了小作者看到生活中的污染而產生的美好願望。全詩用兒童的語言表達兒童的內心感受。根據本文的特點,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朗讀感悟上。文章用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通過擬人的手法形象的`介紹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形態、變化以及與人類生活的利害關係。課文內容貼近生活,語言生動形象,結構新穎,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文中角色(小雪花、小雨點、小冰雹、小雲朵),把自己當作是那個角色,能讓學生自然而然的走進文本,融入文本,爲更好的學習本文作好準備。讓後我把課文分爲三個版塊:生字王國、遊樂王國、故事王國。在生字王國中我帶着學生複習生字,練習組詞,回顧上節課生字詞的學習情況。第二個版塊遊樂王國中我先讓學生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然後用筆畫出描寫自己的句子。這樣學生在彙報交流時發言就有針對性。

在學習課文中,第二三段是重點段,我先讓學生找出描寫自己的句子(雨、冰雹、雪的),再讓學生自己介紹自己,讀出這些句子。學生本身帶着角色進入課文,這樣設計,學生學習起來更感興趣,更樂意學。學習語文,只有學生和老師共同走入文本,學生有興趣的去學,才能學好文本,掌握知識。理解第二段中的三個動詞:打、飄、落是掌握雨、雪、冰雹落到地面的關鍵詞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幾個詞,我把他們拿出來,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把這些詞和雨、雪、冰雹組合在一起,並講講自己爲什麼這樣組合?然後,讓學生加動作把這幾個動詞表示出來,進一步理解這三個動詞的含義。課文的第三段,是描寫水的存在的的。我讓學生先找一找水到哪裏去了,在那裏幹什麼?再展開想象體會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在文中的含義,通過動作朗讀,從而理解水在不同地方的流動速度的也是不同的。課文第四段中我讓學生聯繫實際說說溫和的水和暴躁的水在本文中的含義,在結合水作的好事和壞事中明確人們爲了管住水都採取了哪些辦法。最後,在故事王國中,通過讓學生看圖編故事,拓展延伸水的其他形態的變化,更深入的瞭解水,使所學的知識更加完整,準確。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3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認爲:“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有了興趣,就會讓智力開足馬力,讓才能閃出光輝,自覺主動地學習。因此,《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帶來了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的轉變,也帶來了教材的巨大變化。我們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爲重。突出表現在教學中提倡多認少寫的識字方法,要求會寫的字很少,也很簡單,但是識字任務卻很重,主要是識字量大。

上《自選商場》這一課之前,我讓學生蒐集一些各種各樣的商品包裝盒、包裝紙。這在課堂中的便把識字教學置於生活的大背景中,課堂上不斷給學生展示在生活中識字的機會,學生識字的興趣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可以藉助生活中的實物、圖片等識字。教室裏也有很多現成的'實物,如門、窗、課桌、椅子、講臺、黑板、幻燈機、錄音機,學生說,我相機出示相應的詞語卡片,讓學生看到什麼就認表示該實物的字。

小學生識字的主渠道是“基於教材識字”,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利用教材,切實提高課堂識字教學效率,學生能夠認識所有教材中的認讀字,就已經很好地完成了新課程在識字教學方面所設定的戰略性目標——大量識字。但往往學生忘得也很快,這就有必要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鞏固”字,在大量閱讀中去“熟悉”字。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養成到生活中、在大量課外閱讀中識字的意識和習慣,我們老師要充分發掘語文學習的資源。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4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爲秋雨,實際上在寫秋天。課文的內容豐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全文語句優美,情感濃烈,將秋天衆多的景物巧妙地串連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課前,我讓學生觀察身邊秋天的景物,收集秋天的圖畫,增加對秋天的感性認識。課中主要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爲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感悟秋天的美好,我將收集到的資料(黃黃的銀杏樹、火紅的楓葉、金黃的田野)展示在學生面前,點燃學生學習的興趣火花,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一種“樂之者”的美好學習境界,再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細細品位。

我認爲這節課,較成功之處一是複習導入比較巧妙。如鞏固生字詞我出示三組詞一組表示顏色,一組是疊詞,一組是動詞。讓學生在讀中找到規律,並指導顏色可以讀出自己的.喜好,疊詞、動詞要根據意思讀(輕輕地就應該讀得輕一些)。這樣做既鞏固了生字詞,又爲課堂的朗讀品悟奠定了基礎。複習的第二部分出示以下句子: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引導學生讀正確,讀得有感情。同時老師告訴學生這五句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讚美秋天的小詩。然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這些句子,學生髮現這些句子都在每段的開頭,老師告訴學生課文每段都是圍繞這幾句話來寫的。初步讓學生了解總分段落,但又不落痕跡。

當然這堂課還有不少遺憾:一是在引導學生學習第三段時完全可以更放手一些,讓學生自學,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我先請一位學生讀一讀,進行評價。沒有抓住“扇哪扇哪”讓學生體會它的妙用,從而更加體會句子的優美。備課時,我曾想過,能不能讓學生也來模仿說說類似的句式呢?實際上這是對學生語言能力創造的一個舉措,但後來沒有拓展開。

總之,備課時總覺得已考慮全面,課後卻總是留下諸多遺憾, 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放開手來,相信學生能行,這樣的課堂纔是活的。只能有待於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完善。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5

本課的插圖直觀地呈現了前兩行詩的意境,也爲後兩行詩意的理解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教學時,學生提出的不懂的問題主要是第一行和第四行的詩不懂。我是這樣利用課文插圖的

師:請同學們在圖中找一找“白日”?

生:在樓的對面,離山很近的地方。

師:盡是沒有、完的意思,你們想一想,那是什麼時候的太陽?

生:是傍晚,晚上的太陽纔要落山了,纔要沒有了。

師:這是誰看到的景色,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是王之渙。因爲他在樓的.第一層。

師:王之渙和他的孩子還看到了什麼?

生:他們看到了黃河水

生:他們看到黃河水流入了大海。

生:我們在練習6學過,“百川東到海”就是這個意思。

師:你再仔細看一看插圖,想一想,他和孩子會做什麼,說什麼?

生:他們想看的遠一些,所以又開始登上了另一層樓。

師:你能看圖編個王之渙和他孩子登顴雀樓的故事嗎?

生:……

思考:圖文並茂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幾乎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畫圖,以適合小學生“形象思維”的需要。與理解課文相結合,這是課文插圖最明顯的特點,它可以幫助學生化難爲易,化抽象爲具體,直觀形象地理解字、詞、句的意思。所以說它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課文插圖作用,尤其是在追求信息技術的今天,我們切不可爲了追趕潮流,撿起芝麻卻丟掉了懷中的西瓜。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6

一年級的教學工作轉眼就結束了,作爲一年級的數學、語文教師,我覺得很忙碌,很辛苦,但也收穫了很多,下面我就一學年來語文教學的工作做以簡要的介紹。

一年級的語文教材內容多、知識面廣,但又是打基礎和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候,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大量枯燥的練習不感興趣,容易產生厭倦心理,教學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顯得很零碎,不紮實。所以我總是想方設法帶領學生輕鬆學習,讓學生感覺學習是一種快樂。

一、我嚴格按照教學計劃上課,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課內外作業。

課前我必須要精心準備,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學中總是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做遊戲、講故事、猜謎語、開展活動等,讓學生輕鬆快樂地學習知識。還不怕麻煩,製作各種教具,課件等輔助教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爲了能更好地立足課堂搞好教學,平時注重自己業務能力的提高,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聽課評課活動,平時利用空餘時間隨時隨地進行教研,開展探討性的交流和反思。

二、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

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願。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也可以體現其文化素養。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

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爲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臨寫.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讓一年級學生學會讀書,喜歡讀書,將爲他們今後的學語文奠定牢固基礎。

我認爲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爲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另外,我還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並注重自己的示範性。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儘可能地爲學生作出很好的示範。

除了讀書本上的內容,我還在班裏開展了“親子閱讀”,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選一本好書來讀,通過讀書把家長和孩子的心拉得更近了。

通過一學期來的努力,我班學生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感到由衷地快樂,我會繼續以積極健康向上的態度在教育崗位上前行。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7

如何營造一個師生互動的課堂,使教師和學生成爲學習的夥伴,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教師研究的一個問題。今天,在這個教學片斷裏,我發現了您思考的答案。您能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向孩子暢開心扉說歉意,這既是新課程理念的實踐化,又體現了您對孩子的愛心和承認錯誤的勇氣。在您的真誠愧疚後,學生也情不自禁地暢談自己的不足,並且還談了自己的改進想法,這是觸動他們靈魂的一堂課。謝謝!

〖充分利用插圖〗

隨便拿起一本新課程的語文課本翻翻,你會發現,課本越來越精美了。不是嗎,幾乎每一課都有一兩幅細緻傳神的插圖。這無疑更符合時代特徵,也是教學新理念的一種體現。那麼,教師應如何利用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呢?

《清澈的湖水》這篇課文延續的是第7單元“保護環境”的教學主題,文章中我們跟隨着小潔的目光,能欣賞到寫藍天白雲,碧水青山,跳躍的“青蛙”、展翅的“雄鷹”、賽跑的“龜兔“等句子,這些句子把公園的景色描寫得栩栩如生,美不勝收。景色美與行爲美的和諧是本文的主題,但也正因爲如此,這些寫景的句子被分散在課文的各個段落中,穿插於小潔和小男孩的行爲中,要學生把它們找出來並不容易。

如果能把這些句子找出來好好體會,則能和後面小孩扔香蕉皮後的景色有一個明顯的對比,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我在教學時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契領,引導學生仔細看圖,首先用自己的話說說在圖上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色,再請學生自讀課文的1~3自然段,到課文中找到描寫圖上美景的句子。

學生看了圖後,有的找到了“一隻遊船在湖面上行駛……長長的波紋。”有的找到了“湖水像一面鏡子,……變幻的山巒。”還有的找到了“看,那邊的山石像一隻正要跳起的青蛙……正在賽跑呢!”在插圖的幫助下,1~3自然段中寫景的句子都被孩子們一一找了出來。

圖文結合,圍繞着圖,學生再來品析這些句子,內容相對集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其中的一句比喻句,我聯繫圖再讓學生到圖中找找哪一塊石頭像青蛙,哪一塊石頭像雄鷹,學生熱情高漲,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不用多指導,學生自己體會到了比喻句的作用。

由於結合圖賞析了這些寫景的句子,第二課時中再讓學生體會香蕉皮扔下去後環境變得不美,學生的感受也就格外分明。再如《秋天的圖畫》一課,語句優美,我們也可以結合插圖來展開教學,通過看圖更容易體會文中比喻的'精妙。

總之,課文插圖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小視。合理地利用這些美麗的圖畫會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美麗。二年級語文課堂《要好好學字》教學反思

要好好學字教學反思:《要好好學字》講述了毛主席教育兩位小八路要好學習寫字這樣一件普普通通而又平凡的小事,但其蘊含的意義卻是深遠了,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年輕一代的關心。

本課的難點就是理解:“參加革命了,要好好學字啊!”在理解這句話時,我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有的說:參加革命爲什麼要好好學字啊?有的說:他們打仗哪有時間寫字啊!這時我不急着讓學生回答這些問題。而是問:你覺得這2個小八路會寫字嗎?聯繫課文第一段想一想。從而理解第一層含義,參加革命給窮苦的孩子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接着我讓學生說一說認識字的好處有哪些?聯繫自己,再想一想小八路識字又有哪些用處呢?從而理解認識字,學好文化可以更好地參加革命。這樣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毛主席對小八路的關心。最後聯繫現在,毛主席不僅對兩個小八路提出了希望,對全國的少年兒童也提出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殷切希望。進一步進行思想教育。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8

在前兩週的組內教研課上,我講了一節語文課,題目是《好日子》。《好日子》這一課以三隻老鼠春天播種,秋天收穫爲線索,寫出了它們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在勞動過程中體會到了勞動的幸福和創造的快樂,告訴我們只有靠勞動才能過上好日子,只有靠智慧生活纔會更美好。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探究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要求,愛護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進取精神。在教學時,通過設問“三隻老鼠的好日子是什麼樣的?它們是怎樣過上好日子的?”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結合圖片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促進雙向互動。

本節課是我這學期以來上的.比較舒服的一節課,也是學生們感到非常輕鬆樂學的一節課。課雖然結束了,但留給我的思考還沒有結束。認真反思本課的教學,我個人認爲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成功之處

( 一)運用多種方法識字,突出了識字教學的重點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在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結合課文引出生字。在識字的過程中,運用了多種識字方法,不僅關注了漢字的音和形,更關注了字義的教學,更好的突出了識字教學的重點。學生們識字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輕鬆愉悅。

(二)、注重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字詞訓練紮實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理解課文時始終給學生以層層推進,引人入勝之感,讓學生不斷探索,從而體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找一找、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等語文實踐活動,理解課文內容。學生通過這些活動,體會到了小老鼠的辛勤勞動,感受到了只有勞動才能過上好日子。我也通過這些活動,滲透了閱讀方法的教學。在教學中我還出示了實物的花和各種瓜的圖片激發學生讀文的興趣。從看圖到讀文,從中讓學生理解、體會小老鼠的勤勞。他們由此深深地感悟到只有辛勤地付出與勞動才能創造出這樣的“好日子”。學習課文之後,我又進行了及時的字詞檢測和訓練,在檢測的過程中適時點撥,有效地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二、不足之處

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雖然在備課時想的挺全面,但是課堂上的實施總會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本節課課堂上學生都比較活躍,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我的評價形式比較單一,激勵性的語言用的也比較少,所以沒有充分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努力改變這種狀況,讓我的評價更有針對性和激勵性,也讓我的課堂教學更富有活力。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9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與學生情意溝通,如何引導學生體悟課文語言文字的藝術,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這些都是語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現以我教蘇教版第三冊《鄉下孩子》片段爲例反思如下:  

[教例]

過渡:是的,鄉下孩子的生活可真豐富多彩呀,書上是怎麼寫的呢?想讀嗎?請小朋友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自由讀

互動評讀:誰讀得最好,好在哪裏?你從他的讀書中聽出鄉下孩子的生活快樂在哪兒呀?

引導體驗:

1、“捉一隻蝴蝶,能編織美麗的故事。

含一片草葉,能吹出動聽的歌曲。“

(1)想象體驗:鄉下孩子捉一隻蝴蝶就能編織美麗的故事。小朋友,如果你就是這位鄉下孩子,在草地上跑着、玩着,捉住一隻蝴蝶,你會編織什麼故事啊?

(2)嘗試體驗:鄉下孩子含一片草葉,還能吹出動聽的歌曲。你們想試一試嗎?(動手錶演)

(3)欣賞體驗:你們想聽一聽那動聽的歌曲嗎?(放音樂)

(4)誦讀體驗:誰能像鄉下孩子一樣把這一自然段也讀得非常動聽,讓大家都感受到鄉下孩子的生活真快樂、幸福!(個別讀、賽讀、齊讀)

2、“割一籃野菜,撐圓了小豬的肚皮。

逮一串小魚,樂壞了攙嘴的貓咪。”

看圖理解:撐圓

表演朗讀:讀出小豬的快樂

換詞理解:逮(捉)

樂壞了(快樂極了、高興極了)

演示理解:一串小魚

(4)感情朗讀:指導讀出小魚的多、,貓咪的快樂,體現鄉下生活的豐富多彩!(個別讀、同桌互讀、男女賽讀、齊讀)

過渡:如果你是鄉下孩子,在生活中你還會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大家來當小詩人:誰能照着書上的樣子來說一說:

拾一把稻穗,。割一籃青草,。採一束鮮花,。……

感情朗讀或表演背誦第二、三自然段

[反思]

一、以人爲本  

本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相信學生的能力,開發學生學習的潛能。從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到點撥引導學生體驗情感,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運用,一直到最後鼓勵學生朗讀背誦,整個教學環節都突出“以人爲本”,學生個個要讀、願讀、搶說、樂背。讓學生去自讀自悟,讓學生獨自走進文中,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對話中各自構建自己獨特的閱讀表象,產生了富有個性的閱讀體驗。學生是閱讀的主人,閱讀是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應該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體驗與理解。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開放學生,學生纔會有自讀自悟的機會,課上纔會產生多姿多彩的獨特感受與體驗。

二、以讀爲主  

以讀生趣,以讀生情,是本課教學特色。這首詩語言洗練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讀來令人如沐陽光,如嗅青草野花氣息,如聞童聲笑語,悅目賞心。《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在低年級的詩歌教學中,特別要注重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情境中體驗。在教學中,我不但在誦讀中“放飛”學生的心靈,而且在濃烈的朗讀氛圍(自由選讀、品讀、評議讀、表演讀、男女賽讀)和多種方式的情感體驗(如編故事、吹草葉、聽音樂、表演等)中讓學生充分去思、去想、去創造,讓他們真切的體會到了鄉下孩子生活的樂趣,領略到了詩文獨有的意境美。

三、以培養創新能力爲目標  

過去的課堂,學生的思維是教師牽着走,現在我們提倡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感悟和見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創造性思維。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在教學中,我在學生領悟詩文的基礎上,積極地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換位體驗,創造想象,也來當小詩人。此時,“情動而辭發”,學生個個處於一種躍躍欲試、呼之欲出的狀態。於是,智慧的火花不斷在課堂上迸發,“捉幾隻螞蚱,樂壞了可愛的公雞。挖一籃蘿蔔,撐圓了小兔的肚皮。採一束鮮花,喜壞了年邁的奶奶。……”此時,學生固有的靈性得以顯現,原始的詩情得以生長,潛在的悟性得以喚醒,一個個稚嫩而富有靈氣的小詩人誕生了。他們擁有了歡樂、興趣,也擁有了自信、動力和成功。課堂真正充滿了活潑的生機。 總之,以讀書爲主線,以感悟的培養爲重點,給孩子留下機會,真正賞識孩子,就能看到孩子洞開的心靈之窗,就能聽到孩子發自心靈深處的聲音。孩子,語文,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10

我們一(3)班的學生表現能力強、朗讀很有特色,因此在一年級家長開放活動中,我挑選了這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用處。課文較爲簡單、易懂,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使學生在較輕鬆的課堂氣氛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讓他們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學生通過充分地、饒有興趣地讀文,理解了課文,培養了語感。

另外識字教學也是本堂課的`特色。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生字的能力。課堂中,他們一個個登臺亮相,做小老師,聲音響亮,語句連貫,滿是自信,家長們紛紛向孩子翹起了大拇指

課堂的不足:由於識字教學用時過多,導致後面的內容明顯縮水,沒有時間進行寫字指導,看來如何提高新教材的課堂效率,還得繼續研究。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11

教學目標: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6個字。

2、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文插圖、鳥蛋實物、錄音機和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聽音樂。放音樂《百鳥朝鳳》:你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指名說。

師:在大自然中,鳥類是個大家族,無論是陸地、海洋還是天空,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鳥媽媽是怎樣把它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呢?(板書課題)

2、出示實物。教師讓學生摸盒子裏的實物:猜猜這是什麼?(鳥蛋)你們對小鳥和鳥蛋有哪些瞭解?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有關鳥蛋的詩。

對話平臺

自學(合作學習互相取長補短,利於提高自學效果。)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字或句子作上標記。

2、學生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小節讀一讀,其他人認真評議:發現他哪個字音讀得準,你就向他學:他哪個字音讀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識字(多種形式復現生字,促使學生多種感官參加活動。)

1、合作識字。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讓學生先進行小組學習,會讀的讀給小夥伴聽,不會讀的互相幫助,然後請小夥伴合作讀。

2、交流識字。哪些字你已經認識了?你是怎樣認識的?同座交流,看誰的辦法最好。

3、競賽識字。出示詞語大轉盤,讓學生自己轉動,轉到哪個詞就領讀三遍,看誰讀得準,認得多。

朗讀(讀說思議練結合,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1、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回憶剛纔摸鳥蛋的感覺(小小的、涼涼的)體會着讀一讀。

(2)比較“鳥蛋涼涼的”和“涼涼的鳥蛋”: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髮現這類詞語的特點:詞序不同,但表達的意思相同。)除了涼涼的鳥蛋還有什麼是涼涼的?

(3)你還能像這樣再說幾個嗎?

(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教師可進行指導,把寫有“花兒、小草、柳枝、大海,紅紅的、綠綠的、軟軟的、藍藍的”的詞語卡分給學生,讓擁有不同詞語的學生去找朋友,再讓兩個朋友變換左右順序。)

2、學習第二小節:

(1)輕聲讀文,思考:你怎麼知道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

(2)出示小鳥破殼的圖片或課件,引導學生說一說。

(3)啓發想象:鳥媽媽焦急不安是什麼樣?你能表演一下嗎?

表演後試着把媽媽的語氣讀出來。

(4)你還能用焦急不安說句話嗎?看誰說得和別人不一樣?

背誦(採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背誦積極性,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語言。)

練習有感情的背誦前兩個小節。

寫字(在自主發現中引導學生體會漢字之美。)

1、認讀“聽、唱、連、遠”,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2、教師重點指導口字旁和走之旁,學生練習書寫。

3、展示學生的優秀作業。

教學反思:在課文開始,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百鳥朝鳳》的音樂,學生聽到了許許多多的鳥叫聲,這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是一件很值得興奮的事情,我就順勢講了一些關於鳥類的知識給學生聽,學生對這些知識格外有興趣,當我問他們鳥是怎樣來到世界上的?學生因爲預習過,所以異口同聲地回答:從鳥蛋裏出來的。於是我捧出一個盒子,讓學生摸一摸裏面的東西,學生都覺得非常驚奇,有幸摸到鳥蛋的學生驚呼:鳥蛋。當我問他們:你覺得這個鳥蛋給你的感覺怎麼樣?有的學生說小小的,有的又說是涼涼的。氣氛特別好,於是很自然地引到了《兩隻鳥蛋》這篇課文,我覺得這樣的導入是十分有趣的,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吸引力,只是在時間上彷彿多了些,感覺有些花裏胡哨,若在每節課上使用,卻是不實際的。

第二課時

朗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理解讀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感受能力。)

1、學習第三小節:

(1)自由讀,邊讀邊畫出描寫我的神情動作的`詞語。

(2)學生做動作理解“小心、連忙、捧着、輕鬆”等詞語。

(3)小組練習演讀課文,體會我送還鳥蛋時小心翼翼的樣子。

2、學習第四小節:

(1)組內讀文,討論:我爲什麼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結合插圖理解“投向”)

(2)想象讀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聽到嘰嘰喳喳的鳥叫聲,當你擡頭仰望藍天時會看見什麼?體會着讀讀這小節。

(3)彷彿一詞怎樣理解?(可以和好像互換)你還能用它說句話嗎?

如:鳥兒彷彿

彷彿

3、配樂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配樂渲染氣氛,情景交融,使學生情感和課文語言合二爲一,進入物我同一的審美境界。)

背誦(競賽更易於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積極性。)

分小組以挑戰冠軍的形式背誦全文。

練習(延伸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1、讀文抄寫文中你喜歡的詞語,爭取記住它。

(這是積累語言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讀、寫、記好的詞語,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運用語言的能力。如文中“涼涼的、焦急不安、連忙”等詞語。)

2、學生想象最後一節詩所描繪的畫面,並畫一幅畫。

3、尋找有關鳥的圖片、文字資料,想想我們應該怎樣保護他們。

寫字(自主練習書寫更易於培養學生寫字興趣)

學生自己描紅,練寫“定、向”兩個字,並說說怎樣才能寫好這兩個字,教師相機指導。

教學反思:

在課文開始,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百鳥朝鳳》的音樂,學生聽到了許許多多的鳥叫聲,這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是一件很值得興奮的事情,我就順勢講了一些關於鳥類的知識給學生聽,學生對這些知識格外有興趣,當我問他們鳥是怎樣來到世界上的?學生因爲預習過,所以異口同聲地回答:從鳥蛋裏出來的。於是我捧出一個盒子,讓學生摸一摸裏面的東西,學生都覺得非常驚奇,有幸摸到鳥蛋的學生驚呼:鳥蛋。當我問他們:你覺得這個鳥蛋給你的感覺怎麼樣?有的學生說小小的,有的又說是涼涼的。氣氛特別好,於是很自然地引到了《兩隻鳥蛋》這篇課文,我覺得這樣的導入是十分有趣的,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吸引力,只是在時間上彷彿多了些,感覺有些花裏胡哨,若在每節課上使用,卻是不實際的。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12

一直都很欣賞蘇軾。喜歡他那猶如東北大漢敲鐵板的豪邁詞風,更喜歡他豁達超然的初事態度。愛讀他《赤壁懷古》中那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似乎見到一個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來。

《但願人長久》這篇課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的創作經過。文章情節生動,語言通俗。故事是詞意的具體展現,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既思念親人,篤於情誼,又通情達理,熱愛生活,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抒發誠摯祝願的情懷。轉化爲人間美好生活的祝願。語言精練,意蘊深遠。

課前預習時,我佈置學生回去查找蘇軾的有關資料和抄錄《水調歌頭》。 教學時,我首先以《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開課,引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回憶佳節中的度過的情景,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由此引入“獨在異鄉爲異客”的蘇軾,介紹蘇軾以及其家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學生讀課文,而後,默讀中找到蘇軾情感變化的詞:心緒不寧----埋怨-----寬慰,想想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然後欣賞配樂的《水調歌頭》全詞,指導朗讀。

一節課上下來,我也有一些遺憾:

一、對“心緒不寧”體會還不深。

體會蘇軾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我雖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家是如何過中秋的,談談自己和親人的分別感受,以這些比較來凸顯蘇軾的惆悵和傷感,但是對蘇軾的內心還探尋的.不夠。原來教案上有一個環節,讓學生想象,蘇軾會回憶起什麼?結果自己在上課時疏忽了,課後我想,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想象蘇軾會在心裏默默地對遠方的弟弟說什麼?這樣就把蘇軾那複雜紛亂的內心世界變得可感可知了。

二、對詩句的吟詠運用還比較粗略。

對於這篇課文來說,要多讓學生反覆吟誦詩句,在吟誦中體味情感,積累名句。這一點,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在最後如果再細膩一些,效果會更好。我設想可以聯繫生活讓學生想想,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了,你有沒有遠在他鄉的親人朋友?你想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美好的祝福送給他(她)嗎?然後再讓學生一個一個反覆深情誦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句,把這美好的祝福送給自己遠方的親人。然後我再說:“讓我們把這美好的祝福送給全天下所有離別的人們吧!”把語文和生活聯繫起來,我相信,一定會有孩子在中秋節對親人送上這美好的祝福的!

就像蘇軾所說:這世上哪會有十全十美呢!課堂,是時間的藝術,也是遺憾的藝術。這堂課還有其他的不足,有的我心了了,但是有的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過,只要思考,就會更好。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13

一、運用古代小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小學生們都生活在科技社會中,接觸到的都是動漫、電腦等等,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體會詩歌蘊藏的情感更難。因此,創設情景,奠定情感基調顯得尤爲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通過網絡去查閱了有關這首詩的資料,在課前給學生介紹。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知道李白嗎?學生都知道他是唐朝人,寫了《靜夜思》這首古詩。然後我又問孩子們知道汪倫和他是什麼關係嗎?他們都不知道。接下來,我馬上告訴他們,老師從網上查閱了李白和汪倫成爲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們想聽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都認真地聽老師講故事。(師講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遊歷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爲朋友。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託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遊覽嗎?這裏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裏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麼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裏,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並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後的幾天裏,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並帶他遊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

通過資源共享,使學生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併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有人認爲“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於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樑,就能讓多媒體成爲“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飽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怎樣用朗讀的'加以體現?帶着這樣的思考,我播放古樂,創設情境,飽含深情地朗讀了詩句,學生讀出了李白爲意想不到的相送而“驚喜”,從而體驗到了這份“比桃花潭水還深”的友情。

三、課外延伸,拓展學習。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教師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合古詩詞誦讀的活動,穿插表示離情別緒的詩句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提供了古詩學習方法和六首送別詩,學生任選一首自學:《送元二使安西》、《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別董大》。當學生遇到難點時,讓學生質疑,教師適度地加以指導,對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拓寬。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14

《秋遊》這篇課文敘寫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秋遊的活動,描繪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現了孩子們沉浸在大自然動人秋色中的愉悅感受和歡樂心情。

本課的`課文教學,通過引導學生邊誦讀邊想象畫面,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走進文本,再讓文本走進學生。

有兩個自感覺較好的片段:

讓學生在把握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時,讓他們學着用學過的詞語概括,如:第一自然段:金風送爽;藍天,除了用“一望無邊”,還可以用“無邊無際”;雲朵:千姿百態、變幻無窮;農田裏,碩果累累;同學們盡情玩耍的場景,歡天喜地、興高采烈、欣喜若狂。讓學生學着運用已經掌握的詞語,真正理解所學的詞語。

第三自然段把三個顏色的詞“黃、紅、白”用作動詞描寫了農田裏莊稼成熟的一派豐收的景象,我讓學生結合《秋天到》這首兒歌裏描寫果園的句子自創一個小節:果園裏,葡萄紫,梨子黃,棗兒紅,柿子高高掛,像一個個紅燈籠。學生讀着自己寫的內容就別提有多興奮與自豪了!

語文教學課後反思15

教學反思:

本案例中,教師從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到點撥學生想像畫面,再到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一直到最後鼓勵學生朗讀背誦,在整個教學環節之中,教師沒有一點師“牽”生的痕跡。教學自始自終處在一種學生要讀、願想、搶說、樂背的良好氛圍之中。教師大膽放手讓二年級學生去自讀自悟這段話,讓學生獨自走進文中,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各自構建起自己獨特的閱讀表象,產生了富有個性的閱讀體驗。教師始終遵循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學生是閱讀的主人,閱讀是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的體驗與理解。正是有了上述的認識,教師才能放的開;也正是有了教師充分的放,學生纔會有自讀自悟的機會,課上纔會產生多姿多彩的獨特感受與體驗。設想一下,學生若是在老師問題的牽引下,還會有機會嘗一口河水的味道嗎?閱讀教學中教師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老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同時也是閱讀課堂上學生的另一個主要對話對象與合作伙伴。課堂上,教師只放不收,學生便會放任自流;只收不放,學生便會亦步亦趨;能放能收,學生才能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閱讀教學中,我們教師若是能做到“盡職而不越位,出手而不牽手”,學生就會有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間與空間,在與教師、文本之間不斷的對話過程之中,掌握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形成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