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5篇)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5篇)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歸納重點實詞的詞義、詞類活用和句式。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教法設想]

設計一條明確的朗讀思路,以讀代講,以讀代解,以讀代譯。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

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生通過初讀,篩選出自己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藉助工具書查明後再讀一遍。易讀錯的字有: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於齊 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在此基礎上讀出語句的停頓。可讓一學生讀,讓其他學生聽他哪些句子讀錯了,然後一起糾正。

如:

1、鄒忌/修八尺/有餘(×) 鄒忌/修/八尺有餘(√)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

4、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三、三讀課文,品味賞析。學習文言文不能僅停留於淺層次的字、詞、句的理解上,還要進一步品味語言的感情、韻味,分析人物形象,賞析行文技巧,領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品味賞析:

1、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家庭瑣事是什麼?

明確: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由於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並說明其感情色彩。

明確: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讚美,口氣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禮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讚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明確:面對讚美,鄒忌並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可見鄒忌很有自知之明。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後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正如《古文觀止》編者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於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5、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諫言,發佈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後“無可進者”,終於“戰勝於朝廷”。

四、歸納整理:

(一)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二)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3、鄒忌諷齊王納諫。 (委婉勸說)

4、能謗譏於市朝 (公開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後置句)

3、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後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四)實詞見課後練習。

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聯想

妻私我 → 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達標測試

一、基礎知識

1、句子與成語中加線字,讀音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朝令夕改 A、朝服衣冠 間不容髮 B、時時而間進

一言蔽之 C、王之蔽甚矣 罄竹難書 D、上書諫寡人者

2、省略的成分不同於其它三句的一項是()

A、與之坐談,問之 B、又弗如遠甚

C、暮寢而思之 D、於是入朝見威王

3、對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稱呼,歸類正確的一組是()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4、選出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句()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C、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D、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5、《鄒忌諷齊王納諫》文題中的“諷”字,正確的理解應是()

A、從反面諷刺批評 B、從正面說服教育

C、用含蓄的話嘲諷 D、用委婉的話勸告

6、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7、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B、朝服衣冠

C、登泰山而小天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8、與“鄒忌修八尺有餘”中的“有”字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孫權據有江東 B、蜀之鄙有二僧

C、臣之客欲有求於臣 D、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9、爲下列句中的“莫”選擇正確的解釋

①沒有誰 ②不要 ③不

A、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B、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C、朝廷大臣莫不畏王()

D、願早定大計,莫用衆人之議()

E、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10、對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準確的一項是()

A、通過城北徐公的襯托,鄒忌的妻、妾、客的讚美,極力渲染,突

出鄒忌“形貌昳麗”。

B、寫鄒忌在聽到妻、妾、客讚美後領悟到的道理。

C、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矇蔽,並從中悟出道

理。

D、反覆說明鄒忌之美,並揭示出鄒忌美的原因。

11、下面幾句話讀音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今齊/地方千里 B、今齊地/方千里

C、今齊地方/千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選出“於”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

①皆以美於徐公 ②能謗譏於市朝

③皆朝於齊 ④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下列對鄒忌的讚美,語氣由輕到重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14、下列譯文有誤的一句是()

A、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譯文:鄒忌身高八尺有餘,形體美麗,光彩照人。

B、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譯文: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就戰勝了別國。

C、忌不自信。 譯文:鄒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話。

D、吾與徐公孰美? 譯文:我和徐公誰漂亮?

15、按設喻的內在關係連接相關的項:

①妻A、宮婦左右

②妾B、四境之內

③客C、朝廷之臣

16、填空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體的史書《》。全書篇,着重記載了。該書是由時期的編訂而成的。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7~20題。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17、給下列加線字注音

時時而間進() 期年之後() 答案

18、解釋下列加線詞的意思

①能謗譏於市朝()

②羣臣進諫,門庭若市()

③期年之後,……()

④王曰:“善。”乃下令()

19、這一段是寫進諫的結果,即齊威王下令納諫及收到的效果。請按

下列要求填空

①懸賞進諫的三個等級:。

②納諫後的三大變化:;;。

20、翻譯下列句子

①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譯文: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2

《各具特色的民居》介紹了被譽爲“世紀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傣家竹樓。

我們知道,抓特點的一種方法是“將同類事物相比較,找出它們的不同點”。讀這篇課文,我們發現:作者對“同類的民居”進行了比較,發現了不同民族民居的不同點:同樣是民居,客家民居建造在偏僻、遙遠的山區;而傣家竹樓建造在鳳尾竹和油棕林內臨水的地方;客家民居是營壘式住宅,建造成圓形、依照八卦佈局排列、有防火牆的三層以上的土樓;傣家竹樓則用竹子架成成正方形、上下兩層。同樣是民居,不同的民族在選用資料、建築風格上幾乎完全不同。這是不同民族民居的外在特點。

那麼,爲什麼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會有這樣大的差別呢?文中也作了介紹:

客家民居造營壘式的土樓,是爲了解決“盜匪的騷擾和受當地人排擠的問題”,因此他們夯築的土牆厚一米、高15米,堅固耐用。此外,在客家人看來,圓是吉祥、幸福、安定的象徵。所以,客家土樓建築成圓形,也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徵──可以看出客家人通過建造房屋來追求幸福、安定和吉祥。房屋由客家人統一建造,然後平均分配,房屋用途也非常統一,體現出客家人的文化特徵。

而傣家用竹子建成兩層,竹樓,樓上住人,樓下關牲口放柴禾,是因爲防酷熱和潮溼。傣家人建造竹樓也有他們跟客家人不同的文化:一家建樓,全村幫助。

不同民族的民居出現不同特點的原因有文化的、習俗的,社會的、還有地理的。這些背景原因導致了不同民族民居的不同特點。

課文啓示我們:到了高年級,我們觀察事物不能僅僅停留在能夠“找出同類事物屬性之間的不同點”,還要去調查瞭解、考慮他們存在不同點的原因:看看是什麼原因是同類事物實現了各自不同的特色。把這個原因找到了,我們對事物特點的認識就會更加深刻。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3

一、課堂關注的失誤

語文課堂是教師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陣地,在課堂中應該關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情況,關注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經歷的每個思維細節,關注他們在思維中遇到的困難和不解,課堂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都應緊緊圍繞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展開。但是,大部分教師因爲上公開課而變得有些不自然,在教學過程中,不是關注學生和文本的對話,不是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和參與面,而是關注課堂是否熱鬧,關注自己在課堂中的表現,關注聽課教師的反映和評價,關注多媒體制咋是否精美、操作是否流暢等等,這違背了教學的目的,只能讓課堂呈現出表面的繁華。

其實,執教公開課的教師一方面要思考語文學科的基本價值是什麼,這一節課究竟要教什麼,要以學生爲口心,讓自己置身於學生中,努力引導學生去品悟文本,激發學生和文本、老師對話的熱情,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所以,課堂教學前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如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如何讓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躍。

黃厚江老師在執教《給我的孩子們》時,只有一支粉筆,一本書。課堂算不得花哨,整堂課設計了三個問題:

(1)你能抓住文中的詞語、句子,說說文中的孩子們有哪些特點嗎?

(2)“我”是一個什麼樣的“我”?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把描寫作者內心情感的詞語圈出來,從作者的情感人手解讀作者;

(3)嘗試補全一下題目,作者要給“我”的孩子們一些什麼?三個問題層層深入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字、詞、句來解讀文本,整節課活動開展自然,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主動,課堂生成了很多讓人難忘的智慧。整節課沒有表面的、形式的熱鬧,卻漸漸開啓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二、課堂多媒體運用的失衡

多媒體在公開課上已成爲一些老師的“必殺技”,在公開課的準備過程中,教師往往花大量的時間用於課件製作。誠然,多媒體課件在節省時間、拓展課堂容量方面有很多優勢,但若使用不好也會有弊端。

1.固定了課堂的流程,造成學生思維的唯一性教師設計的多媒體課件,往往體現的是教師已經固定了的教學思路、教學設計,在公開課上,教師往往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計,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閱讀、理解文章,一旦學生思維脫離了預定軌道,教師往往手足無措,生拖硬拽地把學生思維拉回到原來軌道上,教師不再是“主導”,更像是一個導演,讓學生按照既定的劇本演戲。

2.轉移了課堂的注意點,丟掉了文本在很多公開課上,我們都能看到,教師用一張張圖文並茂、聲色俱全的圖片吸引學生的眼光。這樣的課堂,體驗多了,積累少了;看影視多了,讀文本少了;聽錄音多了,朗讀少了;其他活動多了,語言活動少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干擾性閱讀,抑制了學生的二次創造,削弱了學生的想象力。

多媒體的使用應該簡潔而適時。簡潔纔能有變化的餘地,才能根據課堂的生成隨時調整,纔不會禁錮師生的思維;適時才能起到引導作用,讓多媒體出現在學生思維凝滯時,才能真正拓展學生思維。

三、課堂評價的失效

有很多做公開課的教師爲了體現課堂“教”與“學”的和諧,強調學生的個性彰顯,一味地表揚或肯定,不管學生答得怎樣都說“好”、“不錯”,不敢或很少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批評性評價,甚至對於錯誤的回答不做任何評價。

其實,對學生的回答,我們能否在第一時間抓住亮點,指出要害,這是課堂教學活動中最大的教學機智。教師常常要思考評價角度、評價語言、評價時機。有效評價不僅對回答問題的學生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對其他聽課的學生也有很好的提醒作用。教師只有把握好評價的契機,才能更好地保護或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大多數的學生明白道理何在,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在黃厚江老師的課堂上,我們不僅能看到他可貴的“童心”,他常常蹲下身子,從學生的角度給予他們真心的肯定,還能看到他對文本內容的有效評價,對閱讀方法的適時指導。黃老師有時用委婉的語言指出學生思維的問題;有時在肯定學生答案的基礎上加以總結;有時在評價後又把問題引向更深處。他的評價語言讓學生閱讀的目光始終聚焦文本,保證了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

總之,公開課是先進課堂理念和教學的展示,不是多媒體技術的演示,更不是教師自我的表演,只有深入思考學生情況,從學生出發,從文本出發,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巧妙引導學生,使教學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這樣的課纔是一節精彩的課,這樣的語文教學纔是語文教師應該守望的原點。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依照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教參提出:“教師引導同學依照閱讀提示要求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建設者們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自讀自悟,然後交流。

我本着預習檢查,整體感知課文,概括文章大致內容,瞭解風火山隧道在修建過程中遇上了哪些困難,體會寫法,這幾個環節和同學一起學習了這篇文章。通過檢查預習可以感受到,大局部同學能夠主動預習,預習程度能達到預習的硬性要求,但是,也有少局部小朋友因爲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就不能很好的完成預習任務,導致自身無法跟上課堂學習的節奏速度,收穫也相對較少。如:胡瑋瑋、李少雷、李昶利等同學就就屬於不能過好預習關的局部同學。因此課堂上生字詞的掌握都很成問題,不用說在深入理解文中含義較深刻的句子了,這局部小朋友的理解水平與一般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差得很遠,但我們又不能因爲這少數同學影響整個課堂的學習節奏,無法做到放棄全體照顧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習頂尖的小朋友不用老師做過多的囑咐,課前預習任務就完成的很好,因此這局部小朋友也是整堂課上表示最積極活躍的小朋友,他們的回答,他們在課外的積累,資料的蒐集都相對較豐厚,語言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很強,也只有靠這些同學把課堂上的氣氛帶動起來,中間局部的小朋友,就依靠挺聽取這局部小朋友的見解達到再次深入瞭解文章內容,學習語言的表達,收穫自身不曾知道的課外知識,這種帶動性學習,在我的課堂上是主流。因此,學習課文過程中,我儘量督促中間局部的小朋友能回答從課文中能找到答案的問題,不用費多少腦筋就可以用清晰的語言進行回答的問題,以激勵這局部小朋友學習的自信心、上進心和積極性。

以上是當前同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在不改變課堂學習節奏和降低同學整體學習效果的前提下,也只有分層要求,按需進退。這節課上,還是牛潤之、劉燁、張方明、朱增虎、王啓元、範俊良、慈佩霖、王子碩等近十幾個小朋友表示得很踊躍,與此同時帶動局部中間水平的小朋友把文章的重點難點問題扮演似的牽出來,成爲全班同學共享的資源。從整體學習效果看,大局部小朋友在分享中獲得了自身應學習到的知識,但也有少局部要麼因聽講跟不上節奏而走神,要麼因爲掌握不了學習語文的技巧而聽不進去,因而屬於這兩種情況的同學的都會因跟不上學習節奏而無法充沛分享課堂生成,不能收穫本應該能收穫到的知識,這一點從同學做的學習樂園裏的相關題目足以得到證實。

本節課,同學通過讀書都可以掌握這篇課文講了什麼,也能找出相關語句說明風火山隧道修建過程中遇上的困難,只是語言組織和表達的水平表示不一。這節課的明顯失誤表示在:對於文章中突出表示人物品質和困難的程度的相關語句因爲我對同學引導的不夠,所以同學理解不細緻,重點字詞的理解我與同學也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基礎的內容反而不紮實。我想,這也是同學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提高不大的原因之一,我想我將在這方面的教學下些功夫,多向在這方面見長的老師學習,以彌補自身的缺乏。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5

教材分析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質的文章,告訴我們“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這樣一個道理。 爲了說明這個道理,課文舉了三個典型事例。第一個事例來自小說《說岳全傳》,用牛皋和岳飛問路時的不同的態度和語言,說明“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第二個例子來自於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長裙主動道歉的事,說明“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樑”;第三個例子來自一個偉人小故事,用周總理安慰理髮師的事,說明“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這三個事例的選取非常合適,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而且每個事例又和隨後的議論相應,有助於作者藉助它們說明自己的觀點。

說理性文章的語言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準確、恰當,不拖泥帶水。這篇課文也是如此。不過這篇課文的語言在擁有以上特點的同時,還鮮活、生動、有趣,讀來感到親切動人,如在眼前。

從單元編排內容來看,該單元安排的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的親情和人際關係的文章。前面三篇課文都是記敘了濃濃的親情美,本課《談禮貌》則上升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美的說理性文章。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初步接觸到簡單明瞭的說理性文章,爲後面的議論文學習提供了發展。

在議論文教學中需要避免“兩個位”:

1、錯位:把教學重點放在明理、激情、導行上。說理性的課文,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稍有不慎,就會“錯位”,常常會把這類課文烙上嚴重的思想品德課的痕跡。議論文只是一種文體,它仍然屬於閱讀教學的範疇,教學目標應當仍然定位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上。在教學中,應以事代理,以事代情。忌讓學生盲目表態、憑空許諾:你打算怎麼做?(把握“度”)

2、越位:過於強調文體的教學。作爲教師,掌握必要的議論文體的相關知識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在課堂上不必說出論點、論據、論證,“提出觀點、舉出事例、總結觀點”這樣的術語點到爲止,因爲初中以後還要繼續學習。

學情分析

本班共計50名學生,其中有女同學15人。全部來自於農村。些學生成績不是很理想,課堂的氛圍也不夠活躍,沒有良好的表現能力。雖然學生能夠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但是作業的質量有待加強,還有較爲嚴重的抄襲現象。其中的大部分男同學學習方法不夠靈活,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較差。還有5個同學學習基礎不夠紮實,還缺乏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學的品讀,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

2、教育學生從小學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3、理解文中的古訓、谷、俗語,積累關於禮貌的名言警句。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學的品讀,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

2、初步認識說理文章的結構方式,寫作方法。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6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爲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我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說“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我這時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爲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起初,作者把珍珠鳥掛在“異常茂盛”的“生着長長垂蔓的法國吊蘭”中間,爲它營造了“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的環境,鳥兒才傳出“笛兒”般的叫聲。接着,小鳥出生了,愛鳥的作者該是多麼好奇啊!可作者卻“決不掀開葉片往裏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眼睛”驚動它們。於是,鳥兒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的愛,體現在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

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此時引導學生想一想,寫一寫:小珍珠鳥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呢?學生的筆頭沙沙作響,不一會兒,筆頭將思維的觸角引向深處。學生寫道:小珍珠鳥只在籠子四周活動,心想:媽媽告訴過我,外面的世界很危險,我還是乖一點,別跑遠了。它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心想:我要是把這些書都讀完了,我也是個“小博士”了吧!它蹦到杯子上,心想:什麼?茶?第一次聽說,不知道好喝不好喝?這樣想着它就俯下頭來喝茶,邊喝邊想:嗯,挺好喝的,解渴,主人不會怪我吧?它又偏過臉來瞧瞧主人的反應,心想:主人面色和善,微笑着看我,他沒生氣。後來,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紅嘴,“嗒嗒”啄着主人正在寫字的筆尖,它想:這是什麼?嘴巴尖尖的,還能吐出一個個黑字。主人撫一撫它的絨毛,它友好地啄主人的手指,它想:哦,你喜歡我,我們交朋友吧!……學生入情入境,將原文中敘述性的文字進行擴展,在寫的訓練中,更深刻地體會了小珍珠鳥的內心世界,促進了對文本的理解,學生走了進去,又走了出來,在文章中走了個來回,對文章主旨的把握十分準確.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纔有了“信賴”,纔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體會、交流。從中感受到那些描寫“我”爲鳥兒做了些什麼的.語段是有層次的,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體現在他順乎了鳥的習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除了對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的理解,也有對“不言之義”的領會。

三、賞讀課文,感悟“信賴”。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培養學生對課文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獲得情感陶冶、心靈淨化。

在串讀課文引讀到第14自然段時,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音樂,在優美的旋律中,孩子們陶醉地讀着,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教師適時引導:“此時,你是否已經讀懂了作者的心聲,誰來談一談?”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談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係要靠信賴來創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創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學談到了對人生的感悟:“‘信賴’是相互的,‘信賴’是要付出的。如果我們對別人充分信賴,那麼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出很多美好的境界……”學生的感受多麼可貴,從感性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最後,我以課件播放畫面的形式結束課文,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們的生活中,信賴無處不在。

這次新秀課基本上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讀課文,看課文,圈畫相關內容,概括主題,學生真正成了課堂上的主人。可細想起來,課堂上還存在着一些遺憾:在檢查預習後緊接着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學,前半堂課大段的時間處於“靜”的狀態,因此,學生的情緒難以很快調動起來;此外,在引導學生交流彙報時,形式有點單一。雖然最終留有遺憾,但將促使我不斷反思和成長,使教學實踐逐漸走向新的里程。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7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全詩共分兩部分,分別描寫了地上的鮮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體現了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關愛和嚮往。第一節中“這裏一朵”、“那裏一朵”和第二節中“這裏一顆”、“那裏一顆”不僅描述了鮮花滿地,繁星滿天的情景,而且再現了兒童看鮮花、數星星的天真爛漫,充滿了情趣。

學情分析:這首詩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情朗讀、移情美讀課文,讓學生走進詩歌,與小詩人產生內心的共鳴,從而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藉助課文插圖,創設一貫充滿活力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在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使課文內容悄聲無息地走進學生的心田。

設計理念: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因爲只有這樣,三者之間才能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才能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努力營造一種愉悅、輕鬆的氛圍,把繪畫、唱歌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樂中學,在樂中悟。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及它們在文中組成的詞語;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旁。

2、通過讀書展開想象,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體會兒童生活的情趣,引發兒童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關注與熱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生活的情趣,引發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關注與熱愛。

2、通過藉助多媒體演示以及學生自創的情境,緊扣詞句,讓學生“身臨其境”,把觀察、想象、朗讀有機結合,感受意境之美、語言文字之美。

課時安排: 2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試背課文,教學部分生字詞。

第二課時:學習剩餘生字詞,複習鞏固。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收集有關夏天的鮮花以及星星的資料。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猜謎語:

(1)一朵朵,一簇簇,形狀多,色兒豔,綠葉中,它最美。

(2)它的家在夜空,它是夜空的小眼睛,一閃一閃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鮮花、星星,讀好詞語。)

2、小朋友喜歡鮮花和星星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於鮮花和星星的詩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讓我們先一起來靜靜地欣賞一下這首小詩吧!(播放動畫)

2、這麼美的小詩,你們想自己讀一讀嗎?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讀好輕聲。

3、檢查自讀效果。

(1)出示生字詞。

最、滿地、一朵、真、一顆(讀準字音)

喜歡、那裏、星星、花兒、睡了、數着(讀準輕聲)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去拼音開火車讀)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節。

1、看大家讀得這麼認真,老師請大家欣賞幾幅美麗的圖片。(課件出示)美嗎?美在哪裏?

顏色這麼多,這麼美,用一個成語怎麼說?(出示卡片,讀詞: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2、如果你就站在這樣美麗的花叢中,你最想幹什麼?(出示句式:看着這些美麗的花朵,我真想)

3、小朋友想象力真豐富,也很喜歡這夏天滿地的鮮花。看,這位小姑娘也被那美麗的花兒陶醉了。(出示圖片)看,她說了什麼?(出示第一節)

4、自由讀,邊讀邊想想你知道了什麼?(結合板書:多、美)

5、指導朗讀,抓住“滿地”、“這裏……那裏……”、“比……還多”等詞讀出鮮花的多。

6、加上動作、表情讀。(配樂練讀、指名錶演、想表演的一起來。)

四、學習第二節。

1、過渡:夜晚悄悄地來臨了,各種各樣的花兒都睡了,這時候,天空中最美的就是那閃閃爍爍的星星了。(出示圖片)

2、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呀?看到這麼美這麼多的星星,你又想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出示句式:看着天上的星星,我覺得。看着天上的星星,我真想。)

3、那這個小姑娘在幹什麼呀?(出示圖片和第二節課文。)

4、指名讀,結合指導朗讀。(“花兒睡了”要輕一點,抓住“滿天”等詞讀出星星的多。

5、配樂加動作讀。(練讀,同桌讀得好的,你就誇誇他,有點不好的,就幫幫他。指名錶演,想讀的一起讀。)

6、配樂朗讀全文。

五、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1、老師這裏還有一幅秋天菊花盛開的圖片,老師很喜歡這幅畫,所以就仿照着課文寫了一段小詩。我只寫了一半,你們能幫我寫完嗎?

模仿課文中的句式,口頭填空:

我喜歡,

秋天滿地的菊花:

這裏 ,

那裏 ,

真比 。

2、再請大家欣賞幾幅圖片(出示:滿池的魚兒、滿天飛翔的小鳥、落葉、蝴蝶、草地上的牛羊、金黃的麥子、掛滿枝頭的橘子、圖片。)

你最喜歡哪一幅呢?也像剛纔一樣仿照着課文寫一首兒童詩嗎?(出示:我最喜歡,這裏,那裏,真比還多。)

六、指導寫字:

“那”、“滿”。

1、教師講解、示範。

2、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七、佈置作業。

把剛纔仿寫的小詩寫在你的積累本上。

板書設計:

(星星貼圖)

鮮花和星星

(草地、鮮花貼圖)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8

完成了第一次公開課。課後,幾位老師耐心的對我,對這節課做出了點評。其中,他們都提到了我對課堂細節的關注不夠,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致使整個課堂的氣氛不夠活躍。

對此,課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一年級的孩子處於好動,易走神的學習階段。他們給予課堂的關注只有十分鐘。而教師如何把握這寶貴的十分鐘,接着再把孩子們的注意力拉回這剩餘的三十分鐘裏,我想最重要的就是關注細節。

關注細節,首先作爲一個老師,尤其是低年級的老師,應該放下老師‘架子’,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當老師講的投入時,發現學生或者說話,或者手放在抽屜裏翻東西,或者東張西望,這個時候老師應該通過小小的暗示,比如走到學生旁邊咳嗽,或者輕輕敲一下他的課桌,這時孩子自然‘心領神會’,把注意力重新放回課堂裏。所以,作爲一個教師要 “ 多用情,少用氣 ” ,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這樣既能避免了與學生的正面衝突,又不會破壞課堂氣氛。

關注細節,再者就是要及時抓住教育的契機。譬如,在學生回答問題出現錯漏的時候,老師不要着急評價這個學生的答案,或者重新抽另一個學生回答,這樣會打擊這個學生上課發言的積極性。這個時候,老師應該想到這裏也許就是學生汲取知識的難點,應該對這個知識點再次進行講解,鞏固,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以獲取正確的答案。

關注細節,就應該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朗讀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如果只是單一的讓他們自己讀,跟老師讀或者一起讀,這樣幾次過後,他們便會對課堂產生乏味,孩子們的聲音也不再洪亮,節奏也不夠整齊。這個時候老師就應該採取其他朗讀的方式,比如男女生對比讀,老師來評一評誰讀得好,讓孩子們產生成就感。比如搶讀,看誰讀得快又好。比如加上動作讀、開火車讀,既提高孩子們的積極性,又加深了對知識的鞏固。

關注細節,就應該把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學習‘d’和‘eng’相拼時,孩子們很容易就想到‘電燈’這個詞。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咱們教室裏的電燈在哪裏。孩子們肯定馬上就會七嘴八舌說起來,可能還會用手指着“在那裏!在那裏!”課堂的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讓孩子們從生活中學習某個知識,從生活中去獲取某個知識,也許比老師重複講三,四次這個知識來的更輕鬆,更容易。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狀況,但是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我們從課堂細節去關注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體貼學生,那我們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與朝氣。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9

教學《新型玻璃》這一課時,我設計整個教學過程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積極主動地探究,生動活潑地發展,思維能力能得到提高,使學生真正享受到自主合作學習的成功樂趣。整個教學過程的突出特點是精心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小組合作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新型玻璃》五個自然段結構基本相同,都是先點出這種新型玻璃的名稱,後寫特點,再講用途。

教學時,我採用如下步驟進行教學:

① 讀課題,你發現了什麼問題,或者是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從自己的角度提出了我在這節課想重點介紹的所有問題。接着,再讀課文,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解決生字詞,將課文讀流利。師生共同解決問題。此環節激勵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質疑。

② 教師出示“新型玻璃名稱、特點、用途”的表格,讓學生分小組讀課文,邊讀邊展開討論,在書上劃下相關詞句。引導學生用“讀課文——找出描寫第一種玻璃特點和用途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語——歸納總結”的方法進行學習。

③請學生逐段讀課文,讀一段說一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小組合作填好表格後再請學生上臺填表。整體概括髮現作者的寫作特點。

④ 佈置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後選擇某種新型玻璃用自己的話以第一人稱向大家介紹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師生評議。設計小小發明家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課後反思:上完這一節課後,我認識到,要想處理好班級教學、個人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係,要想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去,必須做到:

1、話題生活化,創設和諧的空間

現代教學論認爲,民主、和諧、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關鍵所在。上述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的民主合作性,整個課堂洋溢着民主、和諧、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張揚自己個性的機會。學生們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輕鬆愉快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當然,只有學生對話題本身感興趣才願意說,纔有話可說,纔有可能說好。玻璃隨處可見,爲學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不尋常的功能與特點,很容易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引起學生興趣,讓他們熱情地參與話題。

2、形式多樣化,調動全員互動的交流參與

⑴ 師生互動。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更是參與者。在本節課中教師應該蹲下去與孩子平等對話,賞識孩子的閃光點,正面評價鼓勵。這樣有利於和諧氣氛的營造,並有助於引導學生學會表達,積極參與。

⑵ 生生互動。這是一種更爲廣泛的互動方式,便於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具體說來有:小組內成員互相交流,但是在處理時只是讓學生同桌之間進行交流,沒有及時反饋學生的情況,所以給人的感覺好像是隻是流於形式。同時,我也認識到,當課堂時間變爲35分鐘時,對於時間的把握還待進一步的精心設計,由於對於時間把握不當,所以在處理後面的教學環節時明顯的不透,顯得過於倉促。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0

一、本單元的學習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在前幾冊學習時也接觸過開放單元,因此本單元的學習對學生難度不是很大。但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集市和超市的生活體驗。

二、學情分析:教材分析:

《集市和超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本單元爲開放單元,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社會,瞭解經常發生在生活中的貿易行爲;同時增長一些生活經驗,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親身觀察、參觀集市和超市,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認真觀察,培養學生勤於觀察思考的習慣以及全面認識事物的能力;

2、在單元學習時,理解並積累有關商業用語,培養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3、通過學習與活動,使學生懂得購物應該有計劃,有方法;

4、閱讀《第一次買東西》,聯繫自己第一次購物的經歷,進行交流;

5、學會購買東西,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注意語言的訓練及積累,從而調動起學生表達的積極性;

6、創設情景,進行口語交際的練習,使學生在學習和社會交往中養成合作的良好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認識社會,瞭解經常發生在生活中的貿易行爲;同時增長一些生活經驗,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五、教學準備:

1、教師: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集市和超市;

2、學生:課前利用休息時間,深入集市和超市進行觀察,並做好有關資料的蒐集和整理工作;

六、教學過程:

(一)、揭示單元主題,引導質疑:

組織、引導學生親身觀察、參觀集市和超市;

全班交流自己在集市和超市的所見所聞,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

【點評】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單元主題質疑,通過質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歸類練習,積累提高:

1、交流心得,練習對商品進行簡單的歸類:

(1)學生在親身參觀、感受集市和超市的景象後,在4人或6人小組裏進行參觀心得的交流;

(2)在認識集市和超市中的商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商品進行歸類的練習,從而讓學生更廣泛地積累、瞭解與學生自己實際生活聯繫緊密的一些日常商品,如“糧食類”、“副食類”、“文具類”等等;

2、開展“量詞寶寶找媽媽”活動:

(1)學生在認識、介紹各種商品時,會接觸大量的、與物品名稱密不可分的量詞。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地廣泛地接觸、積累量詞;

(2)開展“量詞寶寶找媽媽”活動。幫助學生在遊戲中,積極主動地充滿情趣的進行量詞與相關詞語的搭配練習;

3、瞭解商業專用語和符號,積累詞語,拓展提高:

(1)引導學生查閱有關商業道德的故事,通過演一演、說一說、講一講等形式讓學生明白其含義及道理;

(2)瞭解商業專用語和符號,積累相關的詞語,如:“信用卡”是指銀行發給儲戶的一種代替現款的消費憑證等。

【點評】這個環節,先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查找的有關內容,生生互動,相互幫助,合作學習。

(三)、制定購物計劃,設計購物清單。

學生與自己的父母商量制定自己的一次購物計劃。通過讓學生參與此項開放式的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知道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購物應該有計劃,明白只有和家人商量購物才能使計劃更經濟實效;另一方面又可以加深學生與父母的交流,體現親情與合作,可謂“一舉兩得”。

【點評】此環節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在與父母的交流合作中,進一步理解本單元的相關內容。

(四)、妙筆生花,感悟昇華:

在仔細閱讀《第一次買東西》後,學生仿照作者寫到的內容,把自己的購物經歷試着記敘下來。

【點評】教師引領學生走入本單元后,放手把空間還給學生,學生盡情地發揮,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提問、理解、表達。

(五)、親身參與,拓展延伸:

介紹自己購買的一種商品,引導學生注意應按一定的順序,如由上到下、從裏到外等來介紹。學生親身參與其中,不斷昇華,層層提高,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這種開放性學習,改變的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瞭解社會、體驗人生、完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1

嘗試從理念上轉變,評價一堂語文課,不是看老師自己是否出色,而是看同學動起來了沒有,動得怎麼樣,動得好不好。教學中國的尋找和確定要從同學動身,要考慮到同學的實際需求。

同學課前提了170多個問題,這些問題啓發了我,也協助我更加理解了課文。同學提問當然有不到位的情況,偏激的也不少,甚至錯誤的也有。但至少可以讓我知道同學的興奮點在哪裏,他們認爲的難點又在哪裏。

一堂課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只要能解決同學最困惑的即可。

我不是事先準備好框架,而是充沛吃透課文後,上課隨同學情況而定。而原先的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等環節可以略去。

先研究,再帶領同學一起在課堂上研究。教師的研究要先於同學的研究,深於同學的研究。

課堂上要放開,讓同學放開講,同學很多時候能成爲你的老師。讓同學大膽講,就有可能迸發出思維的火花。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2

豐子愷先生漫畫作品我很熟悉,今天帶着我的學生學習了一篇他筆下的文學作品《白鵝》,學生欽佩先生的藝術。此文幽默風趣,使人百讀不厭。他筆下鵝的形象活靈活現,意蘊更是深刻。文中,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大量運用了對比等手段從叫聲、步態、吃相中表現鵝的高傲。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先讓同學們在課外進行預習,以便能更好地在課上理解和學習。本節課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和地域特點,設計了《白鵝》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現在靜下心來反思這一節課:

上課開始的課堂導入還是比較順利的,我先出示了一個老字“鵝”,考查學生讀課文的細心程度。在第一、二段的學習中,同學們也能很快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句,以及整篇課文都是圍繞“高傲”這個詞語展開描寫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不僅連接了第一段的內容,還爲我們引出了:鵝的高傲是從“叫聲”、“步態”、“吃相”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的,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也能很快地體會、理解中心句及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三自然段的過程中,讓我比較滿意的是,學生理解白鵝叫聲特點的詞語時,他們能夠體會出白鵝的叫聲,不僅聲音大,很兇,而且還很嚴肅,說明他們能夠理解“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等詞語的意思了,從白鵝叫聲的特點中也感受到了鵝的高傲,在我們進一步地學習交流中,學生們還能夠自己分析出:從“養鵝等於養狗”看出鵝很忠誠;從“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等句子看出鵝對陌生人敢於厲聲呵斥,非常地勇敢和盡職,本段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明貶實褒的寫作方法,作者表面寫鵝很高傲,叫聲很大很兇,實際上是在讚揚它的勇敢和盡職,要告訴學生不能只從字面上去理解課文,要體會到作者非常喜愛白鵝,讚揚它的思想感情。

本課安排學生實踐活動時間多、形式多,功能多,訓練密度大,每項活動目的明確,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積參與,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掘,課堂因此而充滿了生命活力。

在教學中,也感到因學生較多,沒有使每一位同學都有表現的機會。課文讀的少一些。在指導讀中還有所不夠。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3

在第一課時中通過閱讀,自學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共同釋疑,然後學生再讀,達到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再給全文分段。學生閱讀中,邊讀邊思考,養成閱讀中思考、思考中能讀的良好習慣。蘇霍姆林斯基說:“不動腦筋、沒有思考的閱讀,只能使兒童的頭腦變得遲鈍。”所以一直以來都想通過問題閱讀來培養學生思考的學習。

第二課時接上課時內容,分析各段內容,感受,理解有深刻含義的句子意思,學習法布爾對待學習的自學態度,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以至於他纔有輝煌成就。教學的主要方法是學生閱讀(自主閱讀)來解決問題,問題主要由老師設計,在此基礎上學生提出問題,再釋疑。

首先,第1-6自然段是本文第一段,讓學生在讀中思考:

爲什麼說法布爾從小就是一個昆蟲迷?

讀後討論:

1、“怪人”爲什麼要加上引號?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法布爾是實足的昆蟲迷?

3、第六自然段通過什麼來說清?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學生髮言時並沒有像往常那樣,一窩蜂的說,他們舉手,逐個解答,雖然站起來的人中有的答案不沾邊,但在爭論中自然而然的明瞭。老教師也就用不着肯定這呀那的。

第二段是本文重點,從7-18自然段,上節課時有的同時認爲可以分爲兩段:法布爾的經歷(7-13)和他的輝煌成就(14-18),其時這也是可以的,但由於這兩處關係緊密,放一處更容易理解,而且分析前後相互映襯,便於理解。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4

“愛國情感”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愛國之情,體會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而愛國情感不是感性的說教,它務必在教學中有個實實在在的載體,那就是語言實踐。沒有紮實的語言實踐,熱愛祖國的說教自然成了“空中樓閣”。而語言實踐就是要帶領學生研讀文本,反覆品味,深切體會,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來。課剛開始,通過唱國歌,看升國旗的錄象和自己在這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紅旗,你會想到些什麼?通過心靈對話:學生初步明白五星紅旗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尊重和愛護它。在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研讀重點詞句,感悟愛國情,體驗愛國情。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點句子時,呈現典型的三個層次:讀出理解──說出感受──再讀體驗情感。首先學生自由讀重點段落,勾畫出表示“我”動作的詞句,自讀、自悟、自得;再讓學生默讀體會,說說自己對句中哪些詞有特別的感受?交流中,我相機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從中品出了留學生身上沉甸甸的愛國情意,爲維護國家的尊嚴,決不向飢餓低頭;接着,再給予學生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帶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讀重點語句,讀出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來,切實地體驗到留學生身上濃厚的愛國情思。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點語句中每個字詞裏所蘊含的“愛國情”;也得到“意”, “我”的愛國情與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愛國情融爲了一體,使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得到淨化與昇華。

在調控課堂教學發展中,語言機智似乎也有待錘鍊,不僅抓不住學生問題的實質進行有效的課堂生成,而且問題瑣碎,如“哪裏體現他很餓?”“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沒有人給他吃東西?”“他來到麪包店吃到麪包了嗎?”……這一個個毫無思考價值的“以教定學”問題扼制了學生的發展。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5

這次的公開課,安排的內容是蘇軾的散文《記承天寺夜遊》。對我來說,蘇軾一直是心中的偶像。而這篇散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一句,也一直在心頭縈繞。

文章很短,只有85個字,這一篇短文要教些什麼呢?翻閱了課程綱要,查看了整個單元的設計說明,初步確定爲:一把握重點文言詞彙,二欣賞寫景佳句,三感悟作者情感。本着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的原則,字詞和句子的翻譯主要讓學生通過預習完成,課上交流重點句和疑難句。感悟作者情感我初步打算從“月”字入手,順便也欣賞寫景佳句。

就這樣設計出初稿進行了試講,同事們紛紛給出了意見。尤其是欣賞寫景佳句和感悟作者情感處,過於單薄。因爲在準備時,看到許多教學設計都抓了“閒人”一詞,我便想跳出這一藩籬,結果沒有把握到更有效的突破口,失於淺薄。在深入思考了同仁提出的意見後,我把“月”與“閒”緊密結合在一起,寫月景,抒閒情,因月生閒情,因閒情而賞月,兩者本就緊密相關。

在具體設計中,“閒”字的領悟讓學生自主質疑,合作探究。這一環節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得到證實,學生普遍對“閒人”的含義存在疑惑。預設就在課堂上得以體現,而且學生通過背景的瞭解,已有了較深層次的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補充“東坡”別號的來歷,可以深化學生的理解,感悟“閒情”的真正含義所在。同時,藉助《臨江仙》一詞中“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一句,進一步深入體會到,作者那種因月釋懷,卻終難放下的複雜心緒。

而在“月”景的賞析中,一是緊扣了文本,通過修辭等方面感悟妙處。二是利用音樂,展開想象,在想象中豐富感知。這裏,先是利用《春江花月夜》一曲的藝術特徵引發出文章的藝術特徵,接着,在樂曲中閉上眼睛,展開想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老師利用聲情並茂的語言進行描述,在澄澈透明的湖水中,似乎空無一物,卻又蘊含一切,包容一切。這一切,包括作者被陷害的憤懣,被貶謫的悽苦,被冷落的落寞……什麼功名、才華、抱負、歡喜、憂愁……都被如水的月色悄然融化,化作虛無。此時,此景,我已與東坡產生了深刻的共鳴,心中默唸“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思緒也在月光下無聲灑落……只是一個“蓋”是把人從夢幻中喚醒,回到紛擾的現實,發出“但少閒人如無兩人者耳”的感嘆。

在學生反覆誦讀之後,我板書下“長夜兩閒人,月洗一片心”兩句。這正是我對本文的一點總結,一絲感觸。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感謝這“月”洗滌我一片凡心,給予我這一課時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