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語文《程門立雪》公開課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程門立雪》公開課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篇一:二年級語文《程門立雪》公開課教學反思

《程門立雪》是一則成語故事,主要內容是宋朝著名學者楊時和同學去向程頤老師請教問題時,不願意打擾老師午睡,寧願在風雪中等待這一故事,使學生體會他尊敬老師的情感和愛學習的好品質,同時知道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培養尊敬師長的情感。

二年級語文《程門立雪》公開課教學反思?

本課是成語故事,比較短小,上課時有更多的拓展學習的機會,這節課的閃光點主要由以下幾方面:

(1) 通過質疑課題,揭示課題。由學生頗感興趣的成語故事入手,引出課題,然後讀題、看圖,提問。(2)學生讀課文的時間比較充分,理解課文就更加深刻,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課文,學生回答課前問題時更加準確,對文章中心和成語意思的把握更加正確了。(3)課外拓展得當,在理解課文時,爲學生播放了《程門立雪》視頻影片,促進學生更好更直觀地瞭解課文內容。(4)學生概括成語意思時很到位,老師適時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深刻。

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借鑑這課的教學方法,適時運用多媒體、網上資源等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收穫更多,課堂更加生動、有效。

  篇二:二年級語文《程門立雪》公開課教學反思

今天,幾位老師坐聽了我的講授課文《程門立雪》。

相比之前,這節課我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好的多。首先,我的緊張度大大的降低了,沒有像以前那麼戰戰兢兢的感覺了,也不像之前那般疲倦和辛苦。一節課下來,我還是挺輕鬆愉快的。這也算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吧。

其次,我不再是背教案,溜課件,完任務的講課,而是能融入其中,和學生一起思考,一起討論,一起完成課堂上的任務。所以,這也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進步。 但是,一節課下來,我還是覺得有太多的不足之處。

《程門立雪》是一篇成語故事,講的是宋朝著名學者楊時尊敬師長,虛心求教的故事。通過課文學習,教育學生愛學習,同時也教育學生懂得尊重老師長輩。 課後,我認真聽了幾位老師的點評,頗多受益,也當頭棒喝,茅塞頓開的感覺。

在這一節課的講授中,我忽視了語文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忽視了語文工具性的重要性,而只是取捨於課文內容本身之間的教育意義,實在有失。

例如評課老師所言:如果能將課本內“楊時是如何尊重老師的?”這一內容拓展到課外,拓展到我們現實的課堂學習生活中,讓學生探探自己平時是怎麼尊重老師和長 輩的。這樣便能更好的體現語文的工具性,也能將語文的文本教育性和生活實際的教育性緊密聯繫起來,更能體現現代教育的優端。

通過這節課,我又忽然悟到了許多語文教學有意義的可做之事,不僅僅是教學生認字,寫字,不僅僅侷限於課本的純文本的`教學,而錯失了教育學生爲人之道的大好機遇。

通過教學,要教育學生學習楊時熱愛學習,虛心求教,尊敬老師,尊敬他人的優良品質。

教學時,我從“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入手,逐漸進入“楊時他很愛學習,也非常尊敬老師。”這句話,通過這句話,讓學生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這一點,由這一個問題貫穿全文,品詞品句,通過各種朗讀讓學生理解課文,從讀中感悟課文。

在課文的結尾處,我又接納了其他版本的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動腦筋思考,並拓展學生的思維,想一想課文的結尾會是什麼,並佈置了一個隨堂練習,寫寫程老師如果說話了,會說些什麼呢?但是由於對課堂時間掌握不到位,從而草草了結。

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當更加認真細緻的備課,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備課,認真對待每一節課,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篇三:二年級語文《程門立雪》公開課教學反思

《程門立雪》是一篇成語故事。本課通過描述宋朝著名學者楊時和同學去向程頤老師請教問題時,不願意打擾老師午睡,寧願在風雪中等待這一故事,使學生體會他尊敬老師的情感和愛學習的好品質,同時知道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培養尊敬師長的情感。課文情節生動、感情真摯,易引起學生共鳴。

上課時,我的課堂設計主要圍繞以下四個環節進行實施的:

(1)揭示課題,進行質疑。由學生頗感興趣的成語故事入手,引出課題,然後讀題、看圖,提問。

(2)整體感知,學習生字。帶着提出的問題聽錄音,然後自由交流,由老師根據交流情況作一個小結,把課文主要內容和文中生字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概括成一段話並出示,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進一步感知課文。

(3)再讀課文,感悟內容。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老師佈置一個大問題“楊時真是一位愛學習、尊敬老師的人,請小朋友輕聲讀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詞或句可以看出?說說理由。”整個過程完全圍繞這一問題展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尋找、去討論、去爭辯,去感悟,真正做到全體總動員,人人蔘與,個個有收穫。

(4)課外拓展,完成練習。由課文學習延伸到學生自己身上,聯繫實際,讓他們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進行了一次實踐活動,也經歷了一次思想上的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