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太宗謂蕭瑀曰-短文閱讀以及練習題

太宗謂蕭瑀曰-短文閱讀以及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貞現初,太宗謂蕭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謂能盡其妙。近得良弓十數,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則脈理多斜,弓雖剛勁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矢多矣,而猶不得其理;況朕有天下之日淺,得爲理之意,固未及於弓;弓猶失之,而況於理乎?”自是詔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每召見皆賜坐與語詢訪外事務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太宗謂蕭瑀曰-短文閱讀以及練習題

貞觀三年,太宗謂侍臣曰:“中書、門下,機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實重。比來惟覺阿旨順情,唯唯苟過,遂無一言諫諍者,豈是道理?若惟署詔敕、行文書而已,人誰不堪?何煩簡擇,以相委付?自今詔敕疑有不穩便,須執言,無得妄有畏懼,知而寢默。”

貞觀五年,太宗謂侍臣曰:“治國與養病無異也。病人覺愈,彌須將護,若有觸犯,必至殞命。治國亦然,天下稍安,尤須兢慎,若便驕逸,必至喪敗。今天下安危,系之於朕,故日慎一日,雖休勿休。然耳目股肱寄於卿輩,既義均一體,宜協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極言無隱。倘君臣相疑,不能備盡肝膈,實爲治國之大害也。”

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興有衰,猶朝之有暮,皆爲蔽其耳目,不知時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諂者日進,既不見過,所以至於滅亡。朕既在九重,不能盡見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爲朕之耳目。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書》雲:‘可愛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爲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魏徵對曰:“自古失國之主,皆爲居安忘危,處治忘亂,所以不能長久。今陛下富有天下,內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臨深履薄,國家歷數,自然靈長。臣又聞古語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以爲可畏,誠如聖旨。”

貞現十九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觀古來帝王,驕矜而取敗者,不可勝數。朕恐懷驕矜,恆自押折,日旰而食,坐以待晨。每思臣下有讜言直諫,可以施於政教者,當拭目以師友待之。如此,庶幾於時康道秦爾。”

(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一政體第二》)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弓雖剛勁而遣箭不直 遣:發射

B.病人覺愈,彌須將護 將:保養

C.既不見過,所以至於滅亡 過:錯誤

D.皆爲居安忘危,處治忘亂 治:治理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今天下安危,系之於朕 ②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B.①皆爲蔽其耳目 ②輿薪之不見,爲不用明焉

C.①莫以天下無事 ②不賂者以賂者喪

D.①驕矜而取敗者,不可勝數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自是詔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每召見/皆賜坐與語/詢訪外事/務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B.自是詔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每召見/皆賜坐與語/詢訪外事務/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C.自是詔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每召見/皆賜坐/與語詢訪外事務/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D.自是詔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每召見/皆賜坐/與語詢訪外事/務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宗以自以爲得“良弓”實際都不是“良材”設喻,由此領悟到自己雖然取得了天下,卻並不全都明白天下事務。

B.太宗對機要部門逢迎苟且的現狀很不滿,要求臣下大膽指出朝廷政令中的疏漏,但不能在私下裏妄議朝政。

C.太宗認爲治理國家務必小心謹慎,尤其天下剛剛安定如大病初癒,一不小心必然敗亡。 故而即使有條件休養他也不去享受。

D.太宗總結歷代興替教訓,深知君主閉塞視聽則必將因無道而遭百姓拋棄,他居安思危的做法得到了魏徵的肯定。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若惟署詔敕、行文書而已,人誰不堪?何煩簡擇,以相委付?(5分)

(2)每思臣下有讜言直諫,可以施於政教者,當拭目以師友待之。(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