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朗讀是學好語文的最佳方法

朗讀是學好語文的最佳方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很多同行認爲朗讀是小學課堂的一種主要學習方式,進入初中後學生就不需要進行朗讀訓練了。真是如此嗎?回答是否定的。文章不是無情物,優秀的文章不但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幫助他們腹中藏書一萬卷,下筆如有神。這種積累的主要途徑,就是感情朗讀。

朗讀是學好語文的最佳方法

朱熹說過: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幾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這兒所說不忘正是語言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那麼,如何牢牢抓住朗讀這個根本,讓學生感知、感悟,從而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呢?筆者認爲,應從以下幾方面手。

一、多種方式讀追求教學的形式美

俗話說:話有三說,巧者爲妙。現套用一句讀有多法,適者而用。讀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自由讀、指名讀、比讀、評讀、賽讀、分角色讀等。如何讓學生讀得有趣味、有滋味,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作爲教師,首先應鑽研教材,就文本特點,選擇最佳的朗讀方式。以文言文《愛蓮說》教學爲例。剛剛接觸文言文,學生常會感到陌生艱澀,不易入其情境。另外文中又有許多古今音異、義不同的詞語,學生難以把握。因此,教學之始,教師應採用範讀的方式,要求學生標註易讀錯的字,劃出朗讀節奏。也可以初步感受其風格,大體瞭解文章內容。之後,由學生自由放聲朗讀,念準字,斷好句,深入體會文章的語氣和表達的情感。接着,再採用比讀法。男女生比讀,或單個學生比讀,大家品評,評出最佳朗讀者。再以星新一的小小說《保修》爲例,因全文運用了對話描寫手法,因此,教學中採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語氣,揣摩人物的心理。從而理解文意,凸現文章主題。

教無定法,讀無定式。不論採用何種方式,教師都應準確指導,達到點燃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情感,促進朗讀訓練的目的。切忌走過場,這樣才能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

二、有的放矢地讀──明確教學的目的

正確的朗讀方法,不但能愉悅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能讓文本與讀者之間達到一種物我互贈、物我交融、物我同一的境地,使其心靈受到震撼。所以說,朗讀不是要求學生一遍遍地苦讀,那很盲目;也不是讓學生一次次地解剖讀法,那顯得生硬。讀,應是學生心靈的一次領悟和積蓄,是一個美好動人的過程。因此,指導學生朗讀,應做到有的放矢。以朱自清的《春》的教學爲例。文中的春風圖,寫出了春風溫暖柔和的特點。春風這些特點,又是通過視覺、觸覺、嗅覺的不同感受表現出來的.。指導朗讀時,教師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調動各種感官進行描寫的句子。再讀課文時,提醒學生不僅要注意停頓、速度、節奏,還應注意朗讀的語調與語氣。第三遍讀,邊讀邊展開想象,讓自己耳畔響起一支充滿青春活力的春之交響曲,腦海中浮現一幅奼紫嫣紅的春風圖。這樣,雖短小的一段文字,因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標,學生每次都會讀有所獲,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有層次地讀──注重教學的生動過程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讀是一個循序漸進、步步深入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很多教師只顧教學目標,逼着學生拼命地讀,這是不明智的。真正的讀,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傾吐。是一個對語言文字的體驗和感悟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精細的、生動的、細膩的。

再以《愛蓮說》的教學爲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安排不同形式的讀法,層層深入。在初步感知課文的環節中,首先,請學生聽範讀課文,要求注意朗讀課文的語氣。其次,跟讀課文,體會一下怎樣讀好文言文。第三遍,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在此基礎上,齊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精神飽滿。最後,教師總結文言文的讀法:較舒緩、有韻味。並同時提出希望,要想讀得更好,就必須充分理解課文內容。

做好以上朗讀鋪墊後,繼續深入挖掘課文主題,再次以讀貫穿。第五遍讀課文要求自由朗讀,參照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最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帶着愛蓮的感情來讀。如此讀法,層層深入,水到渠成。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僅感知了課文內容,以領悟了文章的內涵。同時也產生了無窮的美感,並達到了熟讀成誦的目的。

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大力提倡朗讀這種訓練方式,牢牢抓住讀這個根本,讓其成爲一種目標,一種手段。通過這個手段使文章的音樂美和建築美滲透到學生心靈中去,真正實現耳醉於音,心同其情。讓曾經在校園裏銷聲匿跡了的琅琅書聲,重新迴歸課堂,成爲校園裏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