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三年刻楮的典故

三年刻楮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典源出處《韓非子·喻老》:“宋人有爲其君以象爲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此人遂以功食祿於宋邦。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 有葉者寡矣。’”《列子·說符》亦載,作“宋人有爲其君以玉爲 楮葉者”。

三年刻楮的典故

釋義用法宋人有用象牙 (一作玉) 雕刻楮樹葉的,三年才刻成一葉,大小莖葉,極其相象,放在楮葉之中難以分辨。後用此典形容技藝之巧; 也用以指無益費 功之事。

用典形式

【刻楮】 宋·陸游:“薄枝徒勞真刻楮,浮生隨處是飛蓬。”

【楮葉】 清·錢謙益:“少將楮葉供遊戲,晚向蓮花結淨因。”

【三年刻楮】 宋·陳與義:“六日取蟾乖世用,三年刻楮費天機。”清·黃遵憲:“雕鏤出手總玲瓏,頗費三年刻楮功。”

【刻楮三年】 宋·陸游:“畫石或十日,刻楮有三年。”

【楮葉工夫】 宋·王安石:“蓮花世界何關汝,楮葉工夫浪費年。”

【三年一楮葉】 宋·王安石:“三年一楮葉,世事真期費。”

【楮葉不直錢】 唐·李商隱:“良工巧費真爲累,楮葉成來不直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