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關於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作業佈置

關於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作業佈置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一、設計多元化作業,讓學生多感官得到體驗

關於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作業佈置

作業不應當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複合體,它是一種憑藉,由此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並積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經歷。作業練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卻往往忽視了指導學生充分運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認識事物,也很少想起鼓勵學生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其學習、思考的結果,最終導致作業只是師生之間淺薄的文本符號的往來。學生不僅個性沒有得到發揮,而且思維潛力也得不到挖掘,難以由此獲得可持續性發展的學習能力。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應該通過設計真實、複雜和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環境或問題情境,誘發、驅動並支撐學習者的探索、思考與問題解決這種積極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習者成爲學習活動的主體。所以,教師要尋求作業創新,要設計形式多樣、多元化的作業。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性,佈置實踐型的作業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複、單調封閉的誤區。教師佈置作業總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認爲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就越高。但是,小學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因此,這種單一的書寫作業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單調的書寫工作也常常會成爲一些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做或不完成作業的原因之一。爲了改變這一現狀,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爭取使作業富有創造性,聽、說、讀、寫、做、玩、觀都可能成爲語文作業,讓學生總保持一種新鮮感,使學生不覺得是爲完成老師留的作業而被動做作業。我曾嘗試過下列語文實踐性作業,學生興趣盎然,樂做喜學。

在學完課文以後,爲了加強思想教育,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順着作者的思路把課文再寫下去。學生通過豐富的聯想和內心體驗,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發展了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達能力。

學生們邊帶着這些問題,有的通過書籍翻閱、有的網上瀏覽、有的向人詢問……自主的探究奧運的由來、意義和我國參加奧運的情況。通過預習的深入瞭解,學生們感受到了一個國家舉辦奧運的不易。通過課前任務的完成,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了,從而很快的進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來。

三、通過親身表演來體驗,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對於一些情景完整、人物形象鮮明,適合表演的課文,可以讓學生調動全部的情感演一演課本劇,以身題之,以心驗之,演出自己對文本的感悟。比如在教《矛與盾》一文時,我讓學生自由結組,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還自己製作了道具,演得惟妙惟肖。學生置身於課本劇表演中,以各種感官去觸摸、品味、體驗作品的角色時,他們的獨特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在自己飾演的角色上打下了鮮明的印痕,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動腦動手能力。

四、設計多層次作業,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我們的教育對象具有極大的差異性。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發展也各有不同,應使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不同起點上,得到最優發展。因此,作業的設計和佈置必須多層次,有差異。我對某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或適當的降低作業的難度,讓他們做一些抄寫、簡單動手、有趣味的作業,一方面使這些"差生"易學、樂學,另一方面也解決了他們“吃不了”的問題。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適當拔高要求,設計一些積累語言文字、擴展課外閱讀、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業。這樣,學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鍛鍊,滿足了他們渴求知識的心理,而且也解決了“吃不飽”的問題。

辦小報是考查學生綜合能力很好的辦法,也是學生才藝展示的一個大舞臺。如學習了《黃山奇鬆》一文後,我要求學生收集有關黃山各種風景名勝的圖片、文章、詩歌,舉辦一次“黃山知識知多少”的小報展覽。既延伸了課堂訓練目標,激發了學生探索慾望,又擴大了視野。課外閱讀。其一,指導學生閱讀與所學課文相關的文章。其二,指導學生閱讀其他各類書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詩歌等等,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學生實踐性作業形式很多,這要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鞏固完善與創新,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的自己的作業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鬆愉快和滿足的心理體驗。

適量、適當的作業和要求,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樹立信心。對優生是如此,對後進生更是如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難度的作業,讓好、中、差的學生在不同層次的作業上得到相應的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的收穫,使得事半功倍。

作業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激發學生認真思考與積極探索的過程,是一個充滿合作情趣與競爭色彩的過程,是一個積累愉快體驗與成功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有待於進一步建設與持續發展的過程。教師應該用新理念引導每一個學生做作業。讓每一次作業都賦予無限的情趣,賦予其充實的內涵,讓作業不再是強加給學生的負擔,而是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行動,是學生學習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人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