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李沆字太閱讀題

李沆字太閱讀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19分)

李沆字太閱讀題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鄉人。沆少好學,器度宏遠,太平興國五年,舉進士甲科。相府召試約束邊將詔書,既奏御,太宗甚悅,命直史館。雍熙三年,太宗謂宰相日:“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即命中書召試,併除右補闕、知制誥。沆位最下,特升於上。四年,與翰林學士宋白同知貢舉。謗議雖衆,而不歸咎於沆。入翰林爲學士。

會契丹犯邊,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師肅然。真宗還,沆迎於郊,命坐置酒,慰勞久之。真宗問治道所宜先,沆日:“不用浮薄新進喜事之人,此最爲先。”問其人,日:“如梅詢、曾致堯等是矣。”帝嘗語及唐人樹黨難制,遂使王室微弱,蓋奸邪難辨爾。沆對日:“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盧杞矇蔽德宗,李勉以爲真奸邪是也。”真宗日:“奸邪之跡,雖曰難辨,然久之自敗。”

一夕,遣使持手詔欲以劉氏爲貴妃,沆對使者引燭焚詔,附奏日:“但道臣沆以爲不可。”其議遂寢。帝以沆無密奏,謂之日:“人皆有密啓,卿獨無,何也?”對日:“臣待罪宰相,公事則公言之,何用密啓?夫人臣有密啓者,非讒即佞,臣常惡之,豈可效尤?”

沆爲相,王旦參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嘆曰:“我輩安能坐致太平,得優遊無事耶?”沆日:“少有憂勤,足爲警戒。他日四方寧謐,朝廷未必無事。”後契丹和親,旦問何如,沆日:“善則善矣,然邊患既息,恐人主漸生侈心耳。”旦未以爲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盜賊奏之,旦以爲細事不足煩上聽。沆曰:“人主少年,當使知四方艱難。不然,血氣方剛,不留意聲色犬馬,則土木、甲兵、禱祠之事作矣。”沆沒後,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納款,遂封岱祠汾①,大營宮觀,蒐②講墜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識之遠,嘆日:“李文靖真聖人也。”遂謂之“聖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將朝,疾作而歸,詔太醫診視,撫問之使相望於道。明日,駕往臨問,賜白金五千兩。方還宮而沆薨,年五十八。上聞之驚歎,趣駕再往,臨哭之慟,謂左右曰:“沆爲大臣,忠良純厚,始終如一,豈意不享遐壽!”言終又泣下。廢朝五日,贈太尉、中書令,諡文靖。

沆沒後,或薦梅詢可用,真宗曰:“李沆嘗言其非君子。”其爲信倚如此。

(節選自《宋史卷二八二列傳第四十一》有刪節)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陰。②蒐:(sǒu),同“搜”。③墜典:指已廢亡的典章制度。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同知貢舉 知:執掌 B.然久之自敗 敗:失敗

C.沆待漏將朝 漏:計時工具,引申爲時間 D.趣駕再往 趣:急忙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組是( ) (3分)

①沆位最下,特升於上 ②謗議雖衆,而不歸咎於沆

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 ④其議遂寢

⑤李文靖真聖人也 ⑥李沆嘗言其非君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李沆忠良純厚,始終如一,爲理政事,經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B.李沆有先識之遠,他當初預言之事後來大都出現,王旦驚歎其爲聖人,稱其爲“聖相”。

C.李沆襟懷坦蕩,公事公辦,素來看不起那些常進密奏的奸佞之人。

D.李沆擔心真宗正值年輕,血氣方剛,不讓他知道天下諸事艱難,就會縱情聲色犬馬, 或者勞民傷財

7. 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10分)

(1)帝嘗語及唐人樹黨難制,遂使王室微弱,蓋奸邪難辨爾。(5分)

答:

(2)夫人臣有密啓者,非讒即佞,臣常惡之,豈可效尤? (5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