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發蹤指示的典故

發蹤指示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發現野獸的蹤跡,指示獵犬追逐。語出《史記·蕭相國世家》:“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發蹤指示的典故

秦朝末年,蕭何對劉邦一直非常敬重。劉邦起義反秦,蕭何一直跟隨,爲他出謀劃策,管理軍務。劉邦攻入咸陽後,蕭何並沒有去取秦朝倉庫裏的金錢財寶,而是首先取了秦朝的圖書、檔案等資料。這對劉邦最後奪取政權和勝利後製定一系列政策、法令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滅秦後的楚漢相爭期間,蕭何極力向劉邦推薦韓信爲大將軍,自己則留守關中,爲前方輸送糧餉,支援作戰。在劉邦屢屢失利的情況下,蕭何仍然忠心耿耿,甚至把自己家族中凡能打仗的人全部送到了前方。公元前202年,劉邦論功封賞,封蕭何爲酇(zàn)侯,食邑八千戶。其他大臣不服氣,說:“我們這些人披甲持槍,不避艱險,奮戰沙場,或多或少都有攻城略地之功。而蕭何沒有上戰場,只靠舞文弄墨和口舌之勞,所得封賞卻在我們之上,是何道理?”劉邦反問道:“你們知道打獵嗎?”大家回答:“知道。”劉邦又問:“你們知道獵犬嗎?”大家又答:“知道。”劉邦說:“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獵犬,而尋找、指示野獸的住處、去向,讓獵犬去追殺的,卻是獵人。”

劉邦接着說:“在戰爭中,你們所起的作用就類似獵犬在打獵時所起的作用,而蕭何所起的'作用就類似獵人的作用。這兩者是不能相提並論的。而且,你們這些人跟隨我,大多數是獨身一人,多的也不過兩三人,而蕭何整個家族中的幾十人都跟隨我。他的大功是怎麼也不能忘記的啊!”大家聽了,纔不敢再說什麼。

現“發蹤指示”多用來比喻幕後操縱、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