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成語答非所問的典故

成語答非所問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成語】答非所問

成語答非所問的典故

【讀音】da fēi suǒ wen

【解釋】回答的不是所問的答案。

【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老爺正覺得他答非所問,程相公那裏就打聽說:什麼叫作稀罕兒?

【近義詞】文不對題

反義詞】對答如流

【佛典故事】從前有兩個孩子在河裏游泳。一個說:喂!我們來個賭好不好?如何賭法?我們鑽到水底,在河裏最低處,抓一把沙或泥土上來,先上來的人就是贏。好吧,就這樣一言爲定!二人先游到河的最中央,叫一聲開始,二人都鑽到水中去,等一會二人都一起游上來,可以說二人的遊技都旗鼓相當。二人都抓一把東西回來。一個抓的是泥巴,一個抓的白色的毛髮。可能是仙人的鬍鬚。怎麼知道是仙人的鬍鬚?因爲仙人都是在河邊修行的,仙人剔除鬍鬚扔到河裏,給我抓住的。聽說仙人身上的一毛一發,都是世間稀有的珍寶,我們已然得到仙人的鬍鬚也是運氣好。是不是仙人的鬍鬚現在還不能確定,必須有一位仙人給我們證實。於是二人緣河邊上游走,欲尋一位仙人給他們證明確是仙人的鬍鬚。走了不久便遇著一位全身毛髮都白的仙人。他們兩個人恭恭敬敬的向仙人行禮,然後問:請問大仙這個東西是不是仙人的鬍鬚?仙人仔細的端詳了一番,沒有直接答他們所問,只拿了一把米和麥,放到口裏嚼了一會,才吐出來說:這是孔雀糞。仙人說完了,就閉目不再說話了,兩個孩子聽得莫名其妙,究竟仙人講的`是什麼意思。佛教的禪師往往答非所問,譬如說人問:佛法的大意是什麼?他答:麻三斤。人問:什麼是祖師西來意。

他答:牛糞。這是爲什麼呢?禪的意義是要自參自悟,經他人的解說,是他人的與你的自性無關,故不用語言文字解說也不直接解答你的問題。一般人都是同業才能相應mdash;mdash;智識思想差不多,才能互相瞭解。若是智識思想懸殊,亦會答非所問或會錯了意。達摩初來東土見梁武帝,帝問:朕建寺度僧不知有何功德?答並無功德。帝問:對朕者誰?答:不識。話不投機,達摩於是到小林寺面壁九年,遇神光才傳法給他。爲什麼會話不投機呢?因爲每個人的智識高下不同、思想、個性,對事事物物的瞭解不同,對佛法的瞭解程度也不相同,所以話不能投機。佛是最高智慧者,說法應機,所以經典也有權說實說深說淺說,方便說,究竟說。各人研究經典,所瞭解不同,所以各有所見地,正知正見各有所見,邪知邪見也各有所見,如何分別是與非呢?那就佛經典作印證了*經典譬如照妖鏡,邪知邪見的人慾投機取巧即無所遁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