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攻心爲上的典故

攻心爲上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本義指瓦解對方的鬥志,這是戰勝對方的上策。語出《三國志·蜀志·馬謖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

攻心爲上的典故

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對馬謖十分賞識,任命他爲參軍,並常把他叫到自己的住處,談論用兵之計、治兵之道。蜀後主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到南方征討反叛的少數民族,馬謖一直相送到幾十裏外。兩人邊走邊談,諸葛亮說:“這次我去打仗,你怎麼看?”馬謖回答說:“南方少數民族首領,自恃地勢險要,地處偏遠,早就不服從我們了。即使你今天打敗了他們,他們投降了;可是我們一走,他們仍然很快就會反叛。解決這樣的問題,萬萬不可操之過急。與他們作戰,我的意見是‘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馬謖認爲從思想上瓦解對方的'鬥志是取得勝利的上策。

諸葛亮採納了馬謖的建議,對南方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七擒七縱,使孟獲心悅誠服。一直到諸葛亮逝世,這些少數民族始終沒有反叛。

後來,人們以“攻心爲上”作爲成語,比喻要真正征服敵人或取得對方的信任,必須要使敵人或對方從心底裏佩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