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坐榻無氈的典故

坐榻無氈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典源出處梁書 ·江革傳》:“ (謝)朓嘗宿衛,還過候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襦(ru),並手割半氈與革充臥具而去。” 《南史 ·江革傳》 亦載,同。

坐榻無氈的典故

釋義用法南朝梁江革少時孤貧,大雪天只坐在單席子破棉絮上,仍刻苦用功,謝眺去看他,爲之嗟嘆,並脫下自己的棉襖,又割下半塊氈子送給他。後以此典形容士人貧寒。

用典形式

【半氈】 清·黃景仁:“半氈分謝朓,一榻下陳蕃。”

【客無氈】 宋 ·黃庭堅:“學子已佔秋食麥,廣文何憾客無氈。”

【割半氈】 清·王士禛:“何人解似宣城守,手爲江郎割半氈。”

【坐客無氈】 宋·蘇轍:“公田種秫全拋卻,坐客無氈誰與錢。”

【坐榻無氈】 金·元好問:“長門有賦人誰買,坐榻無氈客益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