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通用12篇)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通用12篇)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 1

一、落實基礎,重視糾錯。

在學科教學中,我很重視基礎的落實。具體操作是這樣的:

1、重視積累。如反覆進行默寫測試,讓學生把易錯字記在積累本上平時經常拿出來看。重視經典和名著的積累和記憶,採用課堂講故事等方式加深學生的記憶。

2、強化訓練。尤其是幾個薄弱的方塊,如詩歌鑑賞和現代文閱讀,強化專題訓練。

3、重視糾錯。練習也好,作業也好,我都以檢查爲主,而我的檢查重在學生的解題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確了多少。對一些經典題型,不厭其煩地講,當然不光是老師講,而是讓學生自己講,講得不對,其他同學補充,直到講對爲止。時間長了,學生在這方面自然不敢懈怠,習慣也就養好了。

二、面向全體,關注個體。

教育,不僅是教書,更是育人。

不管成績如何,所有的學生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我都希望看到他們各得其所。所以,我的做法是:真正面向全體。有語文天賦、成績優秀的同學,重在督促,指出不足;中等生,重在鼓勵,適當提問,調動學習積極性;對成績差的同學,我特別重視——是發自內心的那種重視,幫他們找到差距,準確定位,樹立信心,作業有針對性、多檢查。

我關心學生是全方位的,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思想動態,甚至關心他們的家庭。我與學生談心,經常是手裏一份成績單,分析語文成績,也分析其他學科成績;談學習,也談生活;談學生,也談我自己的經驗和教訓。有時,我與他們一起分析總分,尋找差距,共同探討薄弱學科成績提高的方法;有時,其他學科的問題我解決不了,就爲他們和任課老師“牽線搭橋”,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更多的時候,我鼓勵他們主動找老師特別是找我談心,學習上的,生活上的,思想上的,都可以。學生來了,我就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然後結合自己的理解和經驗,給出他們適當的指導。其實,很多時候,他們只需要傾訴,只需要宣泄,說出來了,心裏就痛快了,而我,喜歡給他們這樣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覺得跟我的關係比較近,我說的話他們也就喜歡聽了。哪怕有時我發火,他們也能理解和接受。

三、培養興趣,鼓勵爲主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種強制性訓練如果不能,則結果不是事倍功半就是適得其反。高三語文複習正是這樣一種強制性的訓練。因此,首先要喚起高三學生主動投入的興趣。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現出對象與需要之間的關係,因爲我們之所以對於一個對象發生興趣,是由於它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可見只有適合教學對象的心理需要的教學,才能激發其學習的興趣,纔是有效的;相反,不適合學生心理需要的教學,不但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會引發其牴觸情緒,自然也就談不上有什麼教學效果了。因此,要想取得複習的高效,作爲教學者首先要研究高三學生語文複習的特殊心理,要抓住“滿足需要”這個心理契機,通過教學材料的誘因化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第一,寓教於樂,培養興趣。高三總複習是一項大運動量的工作,要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必須提高學生複習、練習的興趣。例如,一節課可以穿插進行說、寫、看等多項訓練活動,這樣富有變化的設計複習安排,比單純進行一項訓練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第二,表揚爲主,鼓勵爲先。讓學生感受到點滴進步,讓他們自己被自己的行爲感動,從而增強作題信心,提高興趣。

第三,展示教師自身魅力,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談心、交流,瞭解關心學生在學習上,甚至生活上的困難,幫助學生解決,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多與學生交談,達成課上的默契!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在教學實踐中,只要用心體會總有一些收穫,總有很大的樂趣。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 2

高三,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時期。我有條不紊地重點突出地梳理六冊書的基本篇目和各個知識點,我研究考試說明和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然後逐一對照、條分縷析,以便把握各種題型的命題特點、規律和走向以及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領,最重要的是我在浩如煙海的各種複習訓練題中尋章摘句,精心挑選,剪切拼湊出一套又一套的練習題,然後讓學生做,做完以後批改,批改以後講解,講解以後再做,一輪又一輪,一天又一天……不是我一個人這樣,身處高三的老師又有哪一個不是如此呢?口乾舌燥、汗流浹背,、心力交瘁,是老師們願意這樣嗎?不,我們不得不這樣做!學生喜歡這樣嗎?不,他們在被迫的接受。

我們一直在探索高三語文教學的方法,探索語文教學的靈魂,一直在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

頻繁的考查考試是成功之舉嗎?

在高三,人們覺得進行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學,一舉多得:可以檢查水平,可以看出問題,可以推進複習,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樂不爲?教師的意圖很好,出發點不錯,似乎就無可非議,無庸置疑了,但這種步入誤區的做法,這種給師生加負的舉措,是成功之舉嗎?事實告訴我們:首先,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難度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係,而且無“質”的保障的“量”的疊加,並不能導致“質”的飛躍;另外,提升難度並不能穩固知識的基礎。因爲學科特點決定了語文的教學,與理科類學科有天壤之別,其內容、要求、目的、運用方式、知識結構都要求教師注目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懂、悟、聯、用——即明白原理、理解體驗、聯繫聯想、遷移運用,而語文學習中,“懂”“悟”的極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比擬的,是必須讓學生首先達到的目標,學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師可以代勞的,也不是通過考試就能辦到的。據此可見,當前高三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端在於教師將教學的'重心誤投於頻繁的無休止的也將是無益的考查考試上了。其次,師生在頻繁的考查考試中,只得窮於應付,疲於奔命,由於學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積極準備,因此效益很差,必會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憊,也讓人悲觀失望。爲什麼考試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緊迫感呢?這是很多語文教師無奈的嘆息——這恰恰表明:那種津津樂道於並孜孜不倦於考試萬能的做法,已經走進了死衚衕,而我們……

教師的教學應該而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要的原則纔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要達到這一目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降低考試難度,降低考試頻率;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總是失敗,師生的信心從哪來?

我們需要的結果是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複習、消化吸收、補充整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感覺。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

正確之舉是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和考查或訓練的頻率,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這樣我們纔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於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於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複習。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 3

進入高三,語文複習課是最難上的了,學生由於到了高三,認爲時間迫在眉睫,大都在“抓緊時間”,課堂上變得很沉悶。再加上課堂上所講的內容都是炒現飯,或者是講評練習,學生的積極性很難得到發揮。往往是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那麼,如何提高高三語文複習課的課堂活力了?本學期,我繼續教3班和四班,針對這兩個班的實際情況,我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瞭解試卷結構,突出複習重點

在複習剛開始階段,要讓學生心中明白高考語文試卷的基本結構、題型及分值,高考卷一般題型和分值是固定的,學生明白了,就會懂得複習的重點,在複習時容易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取捨資料。

二、 師生共同研討《考試說明》

高考《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和參考,深入研究《考試說明》,使學生明白考什麼、怎麼考,無疑對高三複習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一方面讓學生自己明確高考考察內容與範圍,知道學習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另一方面通過探討新舊《說明》的變化,鎖定重點突破對象,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做無用功。

三、 要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語文知識系統。

第一輪要全面複習,查漏補缺,突出重點,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語文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提高應用能力。

四、要精心的進行教學設計

高三語文複習課難上的原因之一是,課堂教學很容易留於一般性的程式。首先是教師講解高考考點,分析命題趨勢,然後講授對策,最後再來點練習,這樣一節課下來,教師講的多,學生動腦的少;教師主動,學生被動;教師兜售知識,學生接受知識。這嚴重的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

其實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教師,在於教師未能對課堂教學進行精心的設計。著名的時裝設計大師範思哲曾經說過:“時裝的美麗,不在於它的面料如何高檔,也不在於模特的表演如何的出色,而在於時裝設計師的精心的設計。”時裝如此,一節課又何嘗不是這樣? 在進行文言文的複習課,在我充分估計學生對於18個文言虛詞記起來非常費力,我就給

學生編了一個順口溜“之乎者也焉,而乃何其且,以若則所爲,與因於”。我跟學生說後面三個字“與因於”設想是一個作者的名字,這樣學生就一下子記住了。

五、課堂要多一些喚醒,少一些告訴。

高三語文複習課“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變成“填鴨子”。因爲在上課之前教師肯定都準備了很多的“知識”,以便在課堂上傳授,這時教師就只注意“傳”了,卻忽視了我們是在教育和教學,而不是在喂肉雞,一味的填、塞。那麼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

首先,教師心中應當時刻都裝着學生,始終把學生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我是在教育,是在喚醒他們,而不是告訴他們;是在啓發引導他們,而不是灌輸他們;是在做知識的“助產婆”,而不是做知識的“傳輸器”。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當注意教學藝術,要把課堂教學當作是一門藝術。如果能把課堂教學當作是一門藝術的話,教師肯定會多方動腦去尋找傳授知識的`最佳方式,讓學生能在快樂輕鬆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我想,這樣的課堂應當會充滿着活力的。

我們在高三語文複習課的教學過程中,要運用藝術的教學手法,去喚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去啓發學生的智慧,去塑造學生的學習品格。那麼,課堂是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師也將是成功的教育者。

六、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微笑與熱情,少給學生一些刻板與冷漠。

高三學生本來學習負擔就比較重,心理壓力也比較大,“壓力山大”,整天都生活在緊張和繁忙之中。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就應當起到調節作用,讓學生從緊張的學習狀態中解放出來,讓學生體味到課堂的趣味和活力,讓學生有興趣去接受知識。而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來把學生“盤活”,而要“盤活”學生,我們教師就應當用笑臉去面對學生,用熱情去激勵學生,使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課堂上來,只有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了,這個課堂才能充滿活力,這一課纔是成功的一課。如果學生整天都生活在緊張和繁忙之中,而我們教師整天都“堅持不懈”地保持一副刻板和冷漠的面孔的話,是很難把課堂搞活的。那麼,教學效果如何,我們可想而知。學生只有在一個輕鬆和諧的氛圍裏,才能夠發揮其創造性,而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被充分的調動起來。我們教師就應當爲學生創造這樣寬鬆的環境。

七、教學語言要多一些形象與幽默,少一些抽象與說教。

如果想提高高三語文複習課的課堂活力的話,教師的語言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在課堂上語言是最活躍的因素。如果能把語言變得生動的話,無疑可以把學生牢牢吸引住。那麼,教師如何才能使課堂的語言變得生動呢?首先,語言表達要具有形象性,要善於把抽象的東西運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時就不妨使用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對比誇張等,使語言形象化。其次,教師的語言還應當幽默一些,它不但可以使教師的變得生動,還可以調節課堂氣氛。

如果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能夠使自己的語言形象幽默的話,我想,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的。

提高高三語文複習課的活力並非一件難事,只要我們教師能夠爲學生着想,能夠有意識的去搞活課堂的話,我想就一定能夠使高三語文複習課變得生動活潑,充滿着青春活力!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 4

反思以往的高三語文複習教學,我認爲要提高高三語文複習的有效性,必須認清教學的三大禁忌,卻也正是高三教師採用最多並樂此不疲的根本模式:大量講述,大量訓練,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認。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表達爲主賓倒置,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於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曠日持久,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

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中主張教師對每個學生的開展要充滿信心,併爲每個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提供均等的學習時機,爲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幫助,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想的、適合自己需要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開展。這是一種樂觀主義的、面向全體的學生觀,也是關注到了學生心靈需要的教學觀。

我認爲,學生了解了自己,明確了學習目標,纔會有奮鬥堅持的毅力,纔會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纔會感受到自己的每一點進步,併爲之而欣喜。

高三語文老師必須正視學生的差異,應該幫助學生把學習的內驅力真正化爲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分析自己在語文學習上的優勢和薄弱環節,從而制定符合實際的個性化複習方案。我們可以設計一張自我反思的表格,表格上根據高考的各個大項,從語知語用到作文,分別呈現,然後由學生自我反思總結,明確各自的優勢區域、薄弱環節,然後根據其根底、能力、開展前景、努力方向等,與學生交流、討論,共同商定,然後選擇最易達成目標,指導學生制定完成目標的方法,進行重點突破。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 5

《老人與海》這部偉大的作品講述了“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古巴老漁民,在海上三天兩夜捕魚的經歷”,因其故事的完整性,震撼性,寓言性,人文性,使我初讀、深讀後受到感染和感動,那蒼茫的大海、孤獨的老人、艱辛的搏鬥、不屈的靈魂、巨大的象徵意義以及似乎能從中找到的自己生活的影子,都激發也激勵着我去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和主題意蘊。任何一部偉大的作品都是一個神奇的宇宙,我想努力看到冰山下更爲豐富的世界,我想努力把感染和激勵了自己的偉大作品從更高層面上介紹給學生,看到學生心神領會的頷首,也是老師最大的欣慰。

我認爲一節有價值的課首先要達到以下幾點:一是圓滿完成預設的學習目標;二是教學節奏緊湊順暢,課堂自然天成;三是學生學有所得;四是教師有教學的成就感。

這節課我基本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從動畫朗誦的激趣導入到了解故事內容,從分析故事情節到初步把握人物性格,從深入感受人物真實而強悍的性格特徵到定性辨析人物形象,最終探究小說的象徵意義,拓展到作者海明威的人生以及帶給我們的震撼和對於人生價值、意義的思考,節奏緊湊順暢。但是課堂上對於學生的回答,由於實力不夠、經驗不足,我有時傾聽不仔細,沒有敏感地把握住學生分析的亮點,及時給予學生肯定的讚許,而失去了很好的引導契機。

學生學有所得,是老師的最大收穫。通過這節課,學生既全面瞭解了小說的主要內容、重點情節和人物性格,同時也通過深刻的心理剖析,辨析了人物形象,在大多數讀者的閱讀思維定式下有了新的認同讚詞,桑地亞哥不止是一個勇敢面對失敗的硬漢,更是一個在生活的艱辛中看到生存的意義、在戰鬥的殘酷中展現生命的價值的真實而強悍的勝利英雄。同時學生也領悟到生命旅程就像是大海,激勵了自己要如桑地亞哥一樣,在人生長河中堅守生命尊嚴,爲了理想永不言敗而且永不停息地奮鬥。

從教學的成就感來說,莫過於精心選擇的'教學內容,在課堂的層層推進下引導學生從模糊到清醒、從質疑到認同、從理解到深受感染,在課堂上我看到學生心領神會的微笑、情不自禁地挺直身背,結束時似有不捨與回味。同時通過學習這一篇課文、這一部偉大的作品,也激勵着在今後的人生長河中,永不屈服、永不放棄、永不停息堅持人生的方向,實現自身的價值。

課堂總是一們遺憾的藝術。上完之後,掩卷沉思,對於課堂內容的設計、對於與學生的交流、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都還有很多不足,需要我不停息地彌補、加強、完善。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 6

《勸學》可以說是議論文的典範了,可是教學過程中,問題不少。本文中心論點爲“學不可以已”,分論點有三,一爲學習的意義,二爲學習的作用,三爲學習的方法和態度。課堂上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老師,分論點是爲了證明中心論點。這篇文章中,學習方法和態度怎麼能證明‘學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幾年書,從沒有這麼狼狽過,我安慰好學生,回來後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後,我對議論文“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理論產生懷疑。翻閱大量資料後,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議論文一定要有一箇中心論點嗎?

《拿來主義》有中心論點嗎?細細想來,沒有!舊教材中《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該文談了三個問題:“一個是主權問題;再一個問題,是一九九七年後中國採取什麼方式來管理香港,繼續保持香港繁榮;第三個問題,是中國和英國兩國政府要妥善商談如何使香港從現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現大的波動。”對這三個問題,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中,哪一個是中心論點呢?哪一個也不是,此文沒有中心論點。《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週年大會上的講話》,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說:“全文的大體思路是,先敘述北京大學的創建和新中國成立的'艱苦歷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學一個世紀來所作出的重要貢獻,然後強調科教興國和創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學,最後對青年學生提出四點希望,勉勵他們做到四個‘統一。”在論述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了許多觀點。這些觀點中,也並沒有哪一個是作爲中心論點的,此文同樣沒有中心論點。

二、議論文一定要有論據嗎?

《勸學》就沒有論據。以往有的教學參考書說這篇文章以“生動通俗的比喻爲論據”,現行的《教師教學用書》也說文中有的比喻起“進一步論證”的作用。起“論證”作用的比喻是論據,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比喻不能作爲論據起到論證即證明的作用,葉聖陶在上個世紀20年代就指出來了。他在《作文論》中說:“在這裏有一事應得說及,就是議論不很適用譬喻即比喻來做依據。明白一點說,無論應用歸納法或演繹法,決不能從譬喻裏得到判斷。”《勸學》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論證論點的論據,那麼是什麼呢?正確的解釋應該是: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體就是作者的見解本身。

三、一定要有論證嗎?

論證是對論點而言的,全文的論證過程是對中心論點而言的。這篇文章既然沒有中心論點,又何來論證中心論點的過程?

四、“闡述文”確實存在。

那些沒有中心論點、沒有論證中心論點的過程、沒有證明中心論點的論據的議論文,都是圍繞某一論題(往往就是文章的標題)闡述作者的一系列見解,其寫作目的並不是爲了證明某種觀點是真理以讓讀者信服,而是爲了闡明與某個問題有關的見解以讓讀者明白,有人稱這類議論文爲“闡明文”。《勸學》也一樣,它不過是作者圍繞着“勸學”這一論題,從與之有關的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態度來闡述自己的見解。《師說》不也一樣。

五、反思議論文寫作教學。

新教材議論文少了,可高考議論文卻越來越多。舊版教材的絕大多數議論文其實就是“闡述文”。無怪乎學生寫作很難出現“規範”的議論文。

很想大聲疾呼,“三要素”可休矣!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 7

語文高考考點細實、知識廣泛,可以說要求全面、內蘊深廣;加之,隨着《考綱》的不斷更新,幾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試內容和範圍的變動。這就要求教師切實鑽研、學習《考綱》,把握《考綱》的精神,從而從宏觀到局部,安排好高三複習的整個過程,落實好每個考點。因此,針對的特殊性,複習應該全面、系統,在橫向考試內容的面上、逐一展開;在縱向、考點的落實、拓展上,須訓練到位、滲透聯繫。因而,複習應點面結合,既考慮知識系統的完整性,又要照顧到各個知識點的落實和延伸,使考生能從容自信地應對每一次考試。所以,我覺得高三整個複習階段,教師的教學要有總體構想、具體操作要有章法,有思路、有步驟地進行;對學生,也應提出相應的要求,即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計劃,穩紮穩打,打好每一知識內容的攻堅戰。

同時,由於高三複習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講課--練習的重複性,因而也就帶來了相應的'單調乏味性,甚至在每個階段,都存在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的現象。因此,從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出發,高三複習必須貫徹"靈活性"這一原則。例如,在複習基礎知識字音、字形三四天後,就安排一、二堂課閱讀文學書籍、雜誌,這時,學生肯定興趣大增,情緒高漲,效果也比繼續按部就班地繼續基礎複習好得多,同時,又能使學生拓展知識面、增加作文素材;又比如,在進行了一個階段的古文翻譯之後,偶爾穿插古詩鑑賞,讓學生在逐字逐句的練習後,一下子馳騁在中國古代文化的最壯闊天地中,領略中國文學的最輝煌篇章,那種雄奇、壯美、深廣、博大,必定讓學生感慨不已、欲罷不能。這遠比機械的操作文言翻譯板塊和古詩賞析內容來得更好。再如,可把語言表達練習(特別是仿句、擴句)和名句默寫結合起來,穿入進行;現代文閱讀和練習相輔相成,等等。總之,靈活掌握各知識點的穿插、配合,使學生經歷一個既完整、系統,又靈動高效的複習學習過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識點互爲聯繫、綜合滲透;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潛能,從而相對避免、因過長的同一內容複習而可能產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爲教師,在把握"靈活性"原則的時候,需有高度的全局觀念,而不能打亂整個複習計劃、進程。要突出重點,並安排好穿插內容;既保證複習的完整性、系統性和每一階段的主要知識點,又能保證使各個考點都能在整個過程中時時有所體現。在這裏,"系統、靈活"集中表現爲"全面完整、有條不紊、主次得當"。作爲學生,既要能夠遵循教師的複習思路,在每個階段鞏固好複習的重點板塊,又要有自主調配、查漏補缺的能力。比如,按照教師的進度,靈活穿插知識點,及時訓練,補偏補弱,做到舉一反三,調整總結。相信,每經歷一個重要的複習階段,學生都會有進步,日積月累,某一天,可能會產生質的飛躍。

高三複習,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非常必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極爲關鍵。同時,必須對學生作出嚴格的規定,明確包括作業在內的各項要求,防止學生出現鬆懈、拖沓現象。要把課堂作爲基本陣營,而把課後的積累、總結作爲提高成績的大後方。如果這兩方面結合有效、操作得法,學生的成績是大有可爲的。還有,教師要與每個學生溝通、交流切實瞭解每個階段、每個學生的學情,尤其是他們的心理狀況,作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在師生互爲理解、配合的基礎上收到奇效。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 8

本人從事語文教學七年,從事高三語文教學也已經有三年。長期以來,高三語文教學往往圍繞各個複習專題,各個考點、各自爲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個專題、考點缺少聯繫,像一條條平行線永久不能相交。但效果甚微、學生學了後面,忘了前面,有些考點、專題時間一長,又得返工。去年的期末考試就是這樣,很多在考點複習中已經解決的問題,在考試中,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顯現出來。高三語文教學往往會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下面就結合今年高考,談談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從去年的期末考試試卷看,語音和成語題都是大家比較熟悉,在教材中出現的資料,只是稍微作一點延伸,而從歷年江蘇高考考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試題迴歸課本越來越突出,越來越明顯,從字音、字形、成語到語言表達,甚至作文,都回到同學熟悉的大背景中。應對高考試題命題方向的改變,我們打出了迴歸課本的旗幟。於是,理清教學思路,如何重新調整和確定教學目標和任務,如何尋求教學突破,尋找各個專題,考點的契合點、連結點,使高三語文教學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是擺在我們高三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個嚴峻的課題。也是我們提高複習效率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去年期末考試總體沒有到達預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絕大多數同學得分都在50分以下,當然有試題的因素,但學生寫作潛力不強,素材積累不多,語言不夠生動也是重要原因。作文是高三語文教學的主線,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作文分數重,是天下第一題,大意不得。作文的成敗直接決定了語文學科的成績,真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教師、學生都能認識到這一點,課外收集積累超多的作文素材,作文專項訓練常抓不懈,這雖然重要,但這是否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是否有更切實有效的途徑通過紛繁複雜的專題、考點,我找到了這個契合點、連結點,它就是作文,在夯實各專題、考點基礎,強化各專題訓練的同時,實際上都在爲作文作準備。我們是否有必要捨近求遠,另起爐竈,花超多時間來抓作文專項訓練呢我認爲很有必要。

首先,學習“虛詞、實詞、熟語的正確使用”等專題,爲作文儲備充足的詞彙。在期末考試批閱學生的作文中,許多教師和我一樣都感嘆學生作文裏詞彙的貧乏,要麼辭不達義、望文生義,要麼就出現很多生造詞。一篇作文難得見到幾個用得貼切、鮮活的詞。在複習這些專題考點時,有意識地引導我們的學生,從作文的角度多積累一些詞彙,然後學以致用,在寫作過程中,有意識運用一些詞彙。這樣就能豐富自己的詞彙,增加文章的文采,贏得老師的親睞。

其次,學習“字形的識記、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專題,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以往教學出現的情形是,做這類專題訓練的時候,改錯別字、改標點符號、辨析和修改病句,都完成得較好,準確率挺高,但一到自已寫作文,就不當一回事了,無所顧忌,錯別字連篇,標點“一逗到底”,“創造”了形形色色的病句。爲什麼會出現這類咄咄怪事原因就出在“學”與“用”嚴重脫節了,學習這些專題的時候,沒有和作文連在一塊了,未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期末考試中就有不少同學在這些方面做的不好,最後影響了作文的得分。

再次,學習“名句名篇、詩歌鑑賞、文言文閱讀”等專題,豐富作文素材的.儲備。翻閱學生上次期末考試的作文,明顯感覺到學生沒什麼資料寫。考場作文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快速成篇,學生平時若沒有充足的素材儲備,即使有較好的寫作技巧,較強寫作潛力,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高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詩歌鑑賞、文言閱讀”無疑是學生作文素材的聚寶盆。在教學這些專題的時候,我就明確告訴學生,這些專題的高考分值是“X+70”分(“X”是該專題分值,“70”就是作文的分值)以引起學生重視,在寫作訓練中、能現學現用、活學活用,起到良好的效果。

最後,學習“語言應用題”專題,改造並錘鍊學生作文的語言。語言應用題歷來被稱作是高考的“實驗田”,題型新,短小精悍,靈活多變,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則語言應用題,從某種好處上說,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據必須的句式、必須的修辭手法,重點考查語言表達潛力,多用整句、對稱句。很多學生很喜歡做這類題目,可謂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可一寫起作文就愁眉苦臉、根本找不到感覺了。在講評語言應用題的時候,我時常會這樣感慨:“要是在作文裏能出現這樣精美的文字,那就太棒了”。把語言應用題和作文訓練結合起來,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講究語言的改造和錘鍊,每一句、每一段語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語言自然就好起來。

此外,還有其他專題訓練,也能夠和作文串起來,譬如:現代文閱讀訓練,我們閱讀文本,不單單就爲了解決那些題目,還就應把它們當作美文、範文來品讀、來學習、借鑑。爲自己的作文的提高帶給範本。因爲對中學生來說,學習寫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借鑑模仿的過程。

總之,通過對去年期末考試的總結和思考,我明確了一個認識,即在整個高三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穿一條主線,那就是作文。讓我們心中有作文,更要讓學生心中有作文,在夯實各專題、考點基礎的同時,不忘彰顯作文的特殊地位。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 9

每到期末,枯燥無味的複習課往往令老師頭痛,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複習內容簡單重複,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複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三是天天作題,學生機械麻木。如何上好複習課,就成了語文老師關注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我的設計理念是:

1、複習教學要給予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發展的天空,讓他們願學、會學、樂學,從中真正體味到沒有考試壓力下的複習樂趣。

2、複習教學在發展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要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讓學生徹底從考試的束縛中擺脫出來,品嚐到創造的樂趣,成功的樂趣。

3、複習教學要聯繫實際,走向生活,要致力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4、複習要着眼於各類知識的.整體性,使之系統化、綜合化。

5、複習要有針對性,抓住考點。

擬公益廣告是近幾年新出現的一個考點,內容不多,考分所佔的比重不大,但學生得滿分的不是很多。原因在於學生平時所練不多,對寫作技巧掌握甚少,細節部分處理不到位,更有甚者,少部分學生弄不清“公益廣告”的概念。

我設計這節課,解決的重點有三:一是廣告知識,二是什麼是公益廣告,三是創作技巧。而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公益廣告的創作技巧,以便學生在高考中多拿分。

過去的這一節,留給我的思考是永久的。我認爲,複習課也可以進行探究性學習,複習課也可以生活化教學,語文複習的領域無邊無際。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 10

面對全國卷,作爲高三語文教師,我們得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向與教學策略;新學期的高三教學我不能不做及時的調整,而我的學生經過了一個暑假的磨礪,好像在新學期絕大部分人似乎都有一個顯著的變化。

從九月一日到今天頭尾上了四天的課,都是複習課,主要是複習文言文,上課的重點自然與平時的新課教學是有區別的,而且這樣的複習課主要還是要幫助學生找出複習過程中還可能存在的不足與缺憾,同時針對學生的這些薄弱點進一步深入細緻地講解指點,能夠讓學生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學習狀態,並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較好地完成複習任務。教師的教學點還是着重選擇那些學生在自己複習的過程中暫時無法弄通弄明白的知識點進行較爲到位的'講解與拓展,爭取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能夠取得較爲滿意的學習效果。

課堂氣氛還是比較輕鬆活潑,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講解,不是刻板的訓練,儘可能在講解的過程中,能夠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事例,選擇學生喜歡聽的那些語氣、語調來表達,選擇學生需要的內容來講解。客觀上說,這種方式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畢竟作爲語文教師的我還是有教學激情的,懂得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此的教學學生還是能夠接受的。

除了課內的複習,最近的教學還是突出了時事評論帶入課堂,讓學生課前做好準備,並上臺點評,採用就事論事的方式,其實也就是讓學生進行課堂演講,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以內。剛開始的效果並不是很好,第二三天慢慢地發現學生其實很聰明,每個人都是一個相當優秀的時事評論家。

但是回顧這幾天的教學,我還是發現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學生的量多,要做到人人落實還是有一定的難處;課堂的複習課還是無法完全做到人人滿意,人人接受。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 11

草長鶯飛,煙花三月,正是農村裏辛勤耕耘的季節,莆田八中高三年段的語文教師也開始了新學期“春耕”的工作。

本月初,迎來了省第一次質檢,考試結果出來後,多少仁人志士爲之嘆惋,原來呀,我們考生的基礎是這麼的薄弱,同時,也暴露了我們師生在教與學中存在的“投機”意識。

比如:文言文閱讀(選擇題與主觀題)都存在明顯的基本功不紮實現象;文化名著考題出自《莊子》;文學名著出題較細;語用題得分明顯不高;作文文體意識淡薄。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教學的不足及急功近利,甚至是“投機”的行爲。

鑑於此,我們高三語文備課組經過多層次的教研,決定在第二輪複習中,充分地補缺補漏,爲此,我們讓學生訂購了《學海導航》作爲第二輪的復綱。

近段時間,雖然正式的考綱尚未出來,但有消息靈通人士透露了某些變化,如略去科技文客觀選擇題,轉入“語言運用題”作爲主觀題。這些變化更體現了語文教改的'注重實用的精神。綜上所述,語文教改的方向,也是語文改革的方向,兩者並不矛盾。

本月,高三語文備課組還進行了互相聽課,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尤其是複習教學的經驗,此外爲了彌補作文教學的不足,我們還特地邀請老校長祁明規老師作專題作文講座,面向整個高三年段開放。獲得了極高的讚譽。

王國雄說,讀書有三種境界,其實何嘗不是教書的三個境界。如今,我們正進行在“爲伊消得人憔悴”的階段,相信再過兩三個月,我們莆田八中的師生必將迎來“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的美好時刻!

春種夏收,一分鐘耕耘必將一分收穫!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 12

反思以往的高三語文複習教學,我認爲要提高高三語文複習的有效性,必須認清教學的三大禁忌,卻也正是高三教師採用最多並樂此不疲的根本模式:大量講述,大量訓練,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認。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表達爲主賓倒置,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於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曠日持久,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

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中主張教師對每個學生的開展要充滿信心,併爲每個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提供均等的學習時機,爲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幫助,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想的、適合自己個性需要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開展。這是一種樂觀主義的、面向全體的學生觀,也是關注到了學生心靈需要的教學觀。

我認爲,學生了解了自己,明確了學習目標,纔會有奮鬥堅持的毅力,纔會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纔會感受到自己的每一點進步,併爲之而欣喜。

高三語文老師必須正視學生的差異,應該幫助學生把學習的內驅力真正化爲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分析自己在語文學習上的優勢和薄弱環節,從而制定符合實際的個性化複習方案。我們可以設計一張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表格,表格上根據高考的各個大項,從語知語用到作文,分別呈現,然後由學生自我反思總結,明確各自的優勢區域、薄弱環節,然後根據其根底、能力、開展前景、努力方向等,與學生交流、討論,共同商定,然後選擇最易達成目標,指導學生制定完成目標的方法,進行重點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