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2017年“第一書記”駐村民情日記範文

2017年“第一書記”駐村民情日記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導語:駐村幹部要傾聽羣衆呼聲,關心羣衆疾苦,切實幫助困難羣衆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密切黨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以下是2017年“第一書記”駐村民情日記範文,歡迎各位的閱讀和借鑑。

2017年“第一書記”駐村民情日記範文

  “第一書記”駐村民情日記:xx村舊貌換新顏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今天上午,我放下手上的工作,到村裏走走,放鬆下心情。在村委路口旁邊,一字排開的是近年來村民新建或加建的小洋樓;一條通到波塘鎮的公路,在這裏延綿伸向遠方;公路兩旁是大果山楂示範基地,山上種植着大果山楂樹苗等,好一幅風景優美的鄉村圖畫。

xx村是岑溪市波塘鎮的一個貧困村,人口有3055人。這個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貧困村,羣衆對於改善農村道路等公共設施的願望非常強烈,但靠自身集資又難以完成,迫切希望政府能加大公共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我擔任該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後,積極爭取後盾單位的支持,並積極發動村民捐資、投工投勞,加快農村道路等公共設施的建設步伐,盡心盡力地爲掛點村多做好事、實事。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xx村有了新的變化,舊貌換新顏:環村、村通鎮、村通村等道路實現了硬化,村民出行、到波塘鎮非常方便;加上其他一項又一項的扶貧項目落戶龍田,可以說龍田村民已擺脫困境,告別貧窮,步入致富之路。隨着去年我們成功引進150畝的大果山楂示範基地,帶動村民種植大果山楂400多畝;今年還將擴大種植,給村民增收添加後勁;2014年的到來,可謂辭舊迎新,新的一年新的期望,龍田村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也將得到加快,龍田明天會更加美好!

  “第一書記”駐村民情日記:駐村扶貧 任重道遠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駐村一個多月來,雖然有點勞累,但心情還是比較好,思緒更顯活躍,回到宿舍,心中想的還是白天那一件件的小事;躺在牀上,腦海中浮現的還是那一張張淳樸的臉。既然睡不着,就把今天的.活動和心得記錄下來!

現在農村條件改善了,很多人都富裕起來了,但還是有部分家庭很貧困。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居住條件惡劣,家中鮮有像樣的電器,而家庭成員上有老下有小,缺乏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徑和實力,抗風險能力極其脆弱。

今天,也許是經過雨水的滋潤與洗滌,村民言語裏少了點顧忌;也許是對我們冒雨前來做工作的作風表示認可,無論是在村民家中或是屋檐下,我們講政策、送信息,村民們表現出極大的理解和熱情;我們訪民情、收集民意,村民們也很主動。雖然今天入戶數量不多,但感受頗深。他們談到了家園建設、談到了救災救濟、談到了發展種養,談到了惠農政策的宣傳……

這些都是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樸的表情、質樸的語言、簡樸的方式,都是以往我們聽彙報、看介紹、讀材料所無法得知的情況,這些問題都是現實問題。下一步,我要想方設法去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提高村委班子自身素質,增強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提高爲民服務的能力。其次要從道路和水利項目建設上多渠道爭取上級資金、政策的支持,爭取早日硬化村道、解決村民飲水難問題。第三是要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動,爲村民創造一個舒適、衛生的居住環境。第四是要發動羣衆共同努力,利用本地資源優勢,通過規模種植砂糖橘、軟枝油茶、高脂鬆和養豬養雞,使農民羣衆早日致富起來。

  “第一書記”駐村民情日記:做好村民的貼心人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時間如同白駒過隙,轉眼間,我來到這裏――肇源縣大興鄉支前村任“第一書記”已經有6個月的時間了。這半年的時間裏,我付出了辛勞和汗水,努力把自己歷練成爲村民的貼心人。

做好村民的貼心人,腦子要認得上去。記得剛剛接受這個任務時,部領導就要求我,努力當羣衆的貼心人,爲羣衆辦好事。在我駐村不到一個月時間,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徐向國同志就來到我們村,聽取我們的彙報,指出下步工作重點。他還在百忙之中多次給我指方向、出招法、謀舉措,並鼓勵我背靠市委宣傳部這個集體,做出實事、做出實績。領導和組織的殷殷教誨讓我更加明白,必須只有思想上真正重視起來了,纔有可能把工作“幹明白”了,纔有可能被村民真正認同,不再視自己爲“城裏人”,成爲村民的“自己人”。

做好村民的貼心人,身子要沉得下去。怎麼帶領村民共同發展?我未做“教員”先做“學員”和“調研員”。上任伊始,我就開展入戶調查。經深入瞭解,我們村總人口338戶1510人;旱田面積5351畝,林地1513畝,水面2200畝,草原30100畝,其他用途土地1333畝;全村共有黨員23名,積極分子16名,村民代表35名;農戶中種植大戶5戶,養殖大戶3戶,外出務工45戶;在本村居住的五保戶有12人,低保戶55戶,優撫家庭3戶,殘疾人口54人,家中無勞動力的老年人220人。瞭解之後,心中沉甸甸的,因我們村離肇源縣城較遠,沒有發展第三產業的地緣優勢,加之人多地少,所以很多青壯年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村中老人多、病弱多、貧困人員比例大。以明志臣爲例,今年74歲的他,2011年患上胃癌,而他的老伴更是於7年前查出肺癌,治病的開銷讓這個本算是富裕的家庭陷入了窘境。村裏像他們這樣因病致貧的不在少數。我在走訪過程中,對特別困難的家庭,除了向上爭取低保之外,還給了他們幾百元錢,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助他們暫度難關。作爲“第一書記”,解決村民民生問題,我要盡我的最大努力。

徐向國部長曾對我說過,要和村民穿同樣的衣、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才能和村民打成一片。在去年冬天,全縣土地確權工作開始了,我穿上笨重的“靰鞡”,裹着軍大衣,和大家一起到村地頭,在雪地裏數壠數、明確各戶位置。戶外的溫度降到零下二十幾度,因爲需要記數、記名,只好光着手握筆寫字。到了後來,握筆的右手凍“木”了,無法寫字了,就用左手把右手掰直、反覆搓揉。還好有村委會幾人輪流執筆,纔算順利地完成了這項工作。

做好村民的貼心人,實事要做得過去。有幸成長於市委宣傳部這個大家庭,部裏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常務副部長羅靜濤同志帶着我跑市發改委、市林業局、市扶貧辦,其他的領導和同志們也想方設法幫助我。

扶貧首要扶智。我爭取來價值38000多元的農用科技書籍、兒童教育圖書、電腦等,武裝了我們村的農家書屋。

健身勝於治療。經協調,省財政將下撥專項資金,爲我們村建設文化體育廣場,村民體育健身、文化活動有了可靠平臺。

嘉源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是我們村重點項目,扶持其順利進行,我責無旁貸;鹽鹼地改造開發項目是我們村的富民工程,爲投資者創造寬鬆環境,我應當積極爭取;藏香豬養殖項目是村民脫貧的可靠抓手,利用我的優勢,幫助宣傳推介,我一定鼎力而行。

做村民的貼心人,是我的信念,我當盡心竭力,完成好組織交付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