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育好人專題研修日誌

育好人專題研修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一、什麼是職業生涯發展計劃

育好人專題研修日誌

我認爲簡單的講:

就是結合自己性格愛好的特點以及自己從業經歷的優勢來理性的規劃自己接下幾年或十幾年做什麼怎麼做而確立一個職業發展計劃(計劃中包含目標部分),最終根據目標努力發展自己。不至於迷茫、鬱悶“我將來做什麼呀”。 主要包括:第一步:瞭解自己;第二步:瞭解職業;第三步:做決定;第四步:進行評估。

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五個層次

按馬斯洛的理論,個體成長髮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要所組成,各種需要之間,有先後順序與高低層次之分;每一層次的需要與滿足,將決定個體人格發展的境界或程度。馬斯洛認爲,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它們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

 1、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飯、穿衣、住宅、醫療等等。若不滿足,則有生命危險。這就是說,它是最強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層需要,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

2、安全需求

安全的需要要求勞動安全、職業安全、生活穩定、希望免於災難、希望未來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較高一級,當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以後就要保障這種需要。每一個在現實中生活的人,都會產生安全感的慾望、自由的慾望、防禦的實力的慾望。

 3、社交需求

社交的需要也叫歸屬與愛的.需要,是指個人渴望得到家庭、團體、朋友、同事的關懷愛護理解,是對友情、信任、溫暖、愛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細微、更難捉摸。它與個人性格、經歷、生活區域、民族、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都有關係,這種需要是難以察悟,無法度量的。

 4、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要可分爲自尊、他尊和權力慾三類,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評價以及尊重別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夠得到完全的滿足,但基本上的滿足就可產生推動力。

5、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等級的需要。滿足這種需要就要求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工作,最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成爲所期望的人物。這是一種創造的需要。有自我實現需要的人,似乎在竭盡所能,使自己趨於完美。自我實現意味着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

 三、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徵求意見稿)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師法》等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和義務。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敬業奉獻。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對工作高度負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甘爲人梯,樂於奉獻。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對工作敷衍塞責。

三、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維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啓發學生創新精神。不違規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不以分數作爲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五、爲人師表。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着整潔得體,語言規範健康,舉止文明禮貌。謙虛謹慎,團結協作。平等對待學生家長,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不以粗魯言行對待家長。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遵守教師培訓制度,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自覺更新教育觀念,完善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教育教學業務,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水平。

四、陶行知先生四顆糖的故事

如何批評學生?(1)先肯定積極方面;(2)就事論事;(3)傾聽申訴;(4)不當衆批評;(5)不諷刺挖苦;(6)提出希望。

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校長時,一天他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班上的同學,當即制止了他,並要他放學後到校長室去。放學後,王友已經等在校長室準備挨訓了,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果遞給他,並說:“這是獎給你的,因你按時到了。”王友驚異地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給他,說:“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驚異了,眼睛睜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給他,說:“據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爲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王友感動極了,他流着淚後悔地說道:“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該打他。”陶行知滿意地笑了,又掏出第四塊糖果給他,說:“你能勇於認錯,再獎你一塊,我就四塊糖,都獎給你了,我們的談話也就到這吧!”懷揣着糖果離開校長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難想象。

所以說管教孩子並不是只有指責和打罵,這樣的話孩子即使聽話了,但他心裏不一定真正的承認自己的錯誤,那只是因爲他怕你。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真正教育孩子應該是心靈的教育,我們要用一顆真誠、理解、寬容的心去原諒他們、感化他們。其實孩子是很容易哄的,也許一顆糖、一個理解的眼神他都會記在心裏一輩子。同樣的都是因爲愛孩子,但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產生兩種不同的效果,一種會讓他對你畏而遠之,在你面前做一個你心目中的“乖孩子”。一種是讓他從心底裏尊重你,在你面前做一個儘管不夠完美但很真實的孩子。

五、拿破崙希爾十七項成功原則的內容

1、設定明確目標;

2、組織智囊團;

3、培養具有吸引力的個性;

4、展現應有的信心;

5、多付出一點點;

6、培養個人進取心;

7、培養積極心態;

8、控制的熱忱;

9、強化自律;

10、正確的思考;

11、控制你的注意力;

12、激發團隊合作精神;

13、從逆境和挫敗中學習經驗;

14、培養創造力;

15、保持健康;

16、預算時間和金錢;

17、運用宇宙習慣力量。

 六、幸福是什麼?

肖川,如是說:

幸福到底是什麼。母親的關懷、豐收的喜悅、平靜的溫馨、神祕的巧克力、林間的小路、遠離塵囂的靜土、自由的跳躍、溫柔的撫摸、安祥、不經易間的感動、重溫聽潮的時刻、開滿的鮮花、一生的信仰、更多的時間、美妙的夢、豐富的想象、寄託在紙上的希望、自己的感覺、勇於攀登、獨立的夢想、下一步的願望、朋友的關懷......幸福無處不在。

身爲心理諮詢師和作家的畢淑敏09年5月在杭州做了一場都市快報讀書會。來之前,畢淑敏先給讀者出了一道題目: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選出裏面最幸福的三條。最終,以下三條入選:

1.“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我認爲當一位常年在外的兒子回家時,喊着:媽媽,我回來了,這個時候,母親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年老的時候,能和所愛的人一起背靠背地賞星看月,同讀一首詩,同聽一首歌是最幸福的人。”

3.“在晚霞下,執子之手。”

畢淑敏動情地說:“這些勝出的答案,甚至包括所有的答案,都無關金錢,沒有說,中了500萬最幸福,也沒有人說,住進了200平方米的房子最幸福。因爲沒有一樣物質的東西直接等於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