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2017下鄉駐村工作日記

2017下鄉駐村工作日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日記是指用來記錄其內容的載體,作爲一種文體,小編收集了2017下鄉駐村工作日記,歡迎閱讀。

2017下鄉駐村工作日記

  2017下鄉駐村工作日記【一】

今天把沖洗好的三十多張照片送到了一社羣衆的手中。在走訪農戶的過程中,我發現,雖然近幾年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但在偏遠農村,照相對老年人來說仍然是一件稀罕的事情。於是我便把數碼相機帶在身邊,見有需要的,就照上兩張,免費送給他們。看着照片中的自己,老人、小孩們一個個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我心裏也感到特別高興。

啓示:“勿以善小而不爲”。爲羣衆辦實事、做好事,只要量力而行,盡力而爲,哪怕是極小的事情,也是值得的!  裴有文告訴記者,省上組織萬名幹部下鄉時,互助縣人社局10名幹部接到了下鄉開展“兩講兩促”活動的任務,併成立3個駐村工作組分別進駐東和鄉李家莊村、克麻村和柳樹溝村。

1個月來,駐村幹部深入一線與羣衆同吃、同住、同勞動,把基層一線作爲錘鍊作風和提高能力的生動課堂,以實際行動詮釋“把羣衆放在心上,把羣衆當做親人”的深刻內涵。他們用“民情日記”的方式,收集羣衆意願,真實記錄了活動開展情況和服務羣衆的感悟,將幹部直接聯繫羣衆制度落到了實處。

其實,像裴有文一樣,一本本民情日記,記錄的是每一位下鄉幹部爲羣衆服務的點點滴滴,記錄着村子裏的大事小事民生事,讓幹部和羣衆關係越來越緊密,從而更好地爲老百姓服務,爲基層羣衆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

  2017下鄉駐村工作日記【二】

20xx年4月30日 星期三 天氣:晴

前幾次,我們到塔灣村走訪,瞭解到村裏有不少貧困戶,大部分是因病致貧。我同機關幾位領導商量,到他們家看一看。村委會劉主任領着我們先到了劉敬玉家。老劉不在家,到地裏揪蒜薹了。劉主任讓村會計把劉敬玉找了回來。我看到劉敬玉赤腳,身穿背心、短褲,滿頭大汗。瞬間產生一絲同情,一絲憐憫。我說,我們是市外僑辦駐村幹部,來看看你。他面帶感激地說:“也沒啥,就是一個傻兒子把我拖累得不輕”。我順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一個年輕小夥子躺在豬圈邊。劉主任給我們介紹,那是敬玉的大兒子,今年29歲了,幾個月大時,因煤氣中毒造成腦殘。村裏看孩子沒救,動員他把孩子扔掉算了,可他捨不得。劉敬玉的老婆是從陝西那邊討來的,智力也不是很好。近三十年來,劉敬玉一口一口把兒子餵養大,卻成了家裏沉重的包袱。二兒子已24歲了,在外打工,也討不上媳婦。聽着劉主任的介紹,看着那如死人一樣的孩子,我感到一陣心酸和無耐。敬玉一個勁兒地說,看看政府能不能要,把他捐給政府算了。我明白敬

玉的意思,也感受到他所承受的常人無法承受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2017年駐村工作民情日記2017年駐村工作民情日記。我安慰他:孩子的病時間太長,按現在的醫療水平可能無法治癒,但我很佩服你的毅力與對親人不離不棄的精神,我們幫你想辦法度過難關。我把帶來的慰問品交給敬玉時,他眼含淚花……

走訪劉敬玉家,我內心十分不平靜,甚至感到酸楚,我腦子一直在想,我們如何幫助他走出困境,讓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2017下鄉駐村工作日記【三】

自從擔任駐村幹部後,我發現在的農村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許多人都不可能有整塊時間參加座談、接受調查,在剛開始那一段時間,我幾乎逢人就問,有空就去走訪,甚至連三輪車工和小商小販也要有目的地聊上幾句,時間不長就大體做到“三個基本熟悉”,即:一是對所在村的村容村貌基本熟悉;二是對所在村的黨務、村務、財務等現實狀況基本熟悉;三是對社情民意,尤其是對當前農村幹部羣衆在幹什麼、盼什麼、缺什麼、怕什麼、想什麼等,也都基本熟悉。每當閒下來時,注重認真寫好《民情日記》,有許多都是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後的深刻體會,受到大家的好評。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感到通過全方位調研,全方位瞭解掌握村裏的情況,對於當好一名稱職的農村工作指導員起到許多幫助作用。駐村期間,我始終注重把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對農村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當成駐村工作的“重頭戲”。截止目前,已先後走訪各類家庭戶、145戶,召開各類小型座談會、調查會50次,結識各類羣衆朋友多達200餘人。

排正村是經濟比較強的村,各項工作齊頭並進,村“兩委”幹部和其它行政人員工作積極、自覺,都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如果僅憑一般聽聽彙報,聽聽介紹,滿足於面上情況的瞭解,很難發現這個村有什麼大的缺點和不足。然而,通過全過程參與村裏大大小小會議和活動,我很快就發覺一些需要糾正和克服的問題。比如,村“兩委”成員爭先創優意識不夠強,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存在自我感覺良好和孤芳自賞的心理傾向;農村黨員隊伍先鋒模範作用難發揮,村幹部普遍認爲,只要不給村裏添麻煩就謝天謝地了,對於如何加強教育和管理缺少過硬招數,組織開展活動甚至存在怕惹事、怕花錢等思想想法。針對類似問題,我注重通過村“兩委”聯席會議、平時與村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等談心交心,開誠佈公地說出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建議,及時提醒他們要引起足夠重視,均能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採納。

我在平時走訪座談中了發現,儘管村民羣衆對村幹部總體滿意,但也時不時聽到一些議論,對村級財務、村級工程發包等說這說那。究其原因,儘管村幹部兩袖清風,人人清清白白,但羣衆對村幹部有意見,我認爲大多與村幹部落實相關制度不到位、不規範有關,特別是在處理涉及羣衆切身利益問題上,該發揚民主的沒有充分發揚民主,該向羣衆作出宣傳解釋的,因存在這樣那樣擔心,沒有很好地向羣衆進行宣傳解釋,以至羣衆對許多事情若明若暗,甚至一頭霧水,難免胡亂猜疑,動輒發表不滿言論。爲了幫助村幹部強化規範意識,以民爲本意識,去年5月份和6月份,我在幾次會議上都反覆復強調落實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極端重要性;我又從網上直接下載一系列有關資料供村“兩委”成員學習參考。在多數情況下,我則把主要精力放在跟蹤督導上,並注重隨時隨地聽取村民羣衆的意見,當好“傳聲筒”,在村幹部和羣衆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原先,村裏《村務公開欄》年久失修,破破爛爛,有礙觀瞻,羣衆有反映,在我的建議和督促下,村裏及時投入經費進行修繕加固和粉刷裝點,欄目內容也比以前更加具體、實在了,羣衆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