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航空航天手抄報資料:航天英雄楊利偉的故事

航空航天手抄報資料:航天英雄楊利偉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導語:航天員出征太空代表的是國家,是13億中國人。下面分享一些關於航天英雄的手抄報設計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航空航天手抄報資料:航天英雄楊利偉的故事

  【關於航天英雄的手抄報設計內容】

楊利偉和妻子張玉梅都是遼寧綏中人。1965年6月21日楊利偉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楊德元是建國初期中文系畢業的大學生,母親魏桂蘭是中學語文老師,家中書香墨染使楊利偉從小就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濃厚的求知慾使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當然也有一些調皮的冒險事件讓父母急出一腦門子冷汗來。後來,楊利偉考上航校當上飛行員,成爲綏中縣的小名人寫進了縣誌,張玉梅對他也就略有所聞。

“那你們是怎麼走到一起的呢?”我問。玉梅爽朗一笑:“是婆婆先給我提的。我姐姐和姐夫都在軍用機場工作,我是天天看着飛機起飛,伴着轟鳴聲長大的。我從小就崇拜解放軍,就想當兵,可眼睛不好,沒當上兵就工作了。我和婆婆都是遼寧綏中中學的教員,她主動給我提起這件事,也給我講了楊利偉當飛行員職業的危險性。”

“那麼說,這是婆婆一眼相中你的。”

“我自己沒當上軍人,給軍人當媳婦也行。”玉梅爽快地說,“我們一見面,雙方感覺都很好,書信來往感情加深,1990年底結婚了。我比利偉小一歲,今年37歲。我29歲時生的兒子,是我給兒子起名叫楊寧康的。”

發射任務前夕的國慶節,航天員們有3天的假期。楊利偉的父母從遼寧綏中老家來到北京,假期過後,部隊政委挽留二老:“多留幾天,不管是不是利偉首飛,兩位老人來一次不容易,正趕上這次發射,讓他們到指揮大廳看發射吧。”

2003年12月14日晚上7點多,利偉從發射場打來電話說,今晚他要早早睡覺了。也沒說他是不是去首飛。其實,當天下午指揮部已經作出由楊利偉擔任首飛航天員的決定。他幾次排名都是第一,作爲航天員他是榮幸的。

21小時的離別

玉梅看着大屏幕上,一邊聳立着整裝待發的火箭,另一邊就是楊利偉,穿着航天服坐在飛船裏,眼中透出自信的目光和百倍的勇氣。“我默默地爲他祝福,心裏全是成功的信念,我們一家人誰也沒哭”,玉梅回憶道,“倒計時開始:10、9、8、7、6……我看見他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身邊響起了掌聲,接着火箭點火起飛,我的心比火箭飛得還快!我知道大家都和我一樣激動,我只想他順利完成任務,快點安全歸來。”

21小時的離別既短暫又漫長。玉梅的眼睛緊緊地盯着大屏幕。16日凌晨,降落傘打開的瞬間,指揮大廳裏的航天員們異口同聲響亮地“噢”了一嗓子。與此同時,大家把目光轉向了張玉梅,發現楊利偉打開降落傘的時候,她笑了,她知道利偉要回來了。我問她:“楊利偉現在是航天英雄,你怎麼想?”

玉梅說:“在我眼裏他還是他,大家都關注他,我覺得榮譽屬於祖國,是祖國送他上太空。航天員出征太空代表的是國家,是13億中國人。當然,我會繼續支持他再次出征太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