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海洋簡單手抄報素材

海洋簡單手抄報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對手抄報都不陌生吧,手抄報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造精神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你還在找尋好的手抄報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海洋簡單手抄報素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洋簡單手抄報素材

海洋基本知識

因爲地球海洋麪積(約爲3.6億平方公里)遠遠大於陸地面積,故有人將地球稱爲一個“大水球”。傳統上,南極海也被分爲三部分,分別隸屬三大洋。將南極海的相應部分包含在內,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別佔地球海洋總面積的46%、24%和20%。重要的邊緣海多分佈於北半球,它們部分爲大陸或島嶼包圍。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歐洲的地中海(介於澳大利亞與東南亞之間)、加勒比海及其附近水域、地中海(歐洲)、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黃海、東海和日本海。

海水溫度

海水溫度是反映海水熱狀況的一個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溫變化一般在—2℃—30℃之間,其中年平均水溫超過20℃的區域佔整個海洋麪積的一半以上。海水溫度有日、月、年、多年等週期性變化和不規則的變化,它主要取決於海洋熱收支狀況及其時間變化。一般來說,影響海 洋表層水溫的因素有潮汐、太陽輻射、沿岸地形、氣象、洋流等。經直接觀測表明:海水溫度日變化很小,變化水深範圍從0—30米處,而年變化可到達水深350米左右處。在水深350米左右處,有一個恆溫層。但隨深度增加,水溫逐漸下降(每深1000米,約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處,溫度達到2℃—1℃。海水溫度是海洋水文狀況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爲研究水團性質,描述水團運動的基本指標。研究海水溫度的時間分佈及變化規律,不僅是海洋學的重要內容,而且對氣象學、航海學、捕撈業和水聲等學科也很重要。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當地時間2013年4月26日公佈的海洋生態調查報告稱,2012年美國東北大陸架的海洋表面溫度(SST)創造了150年來的新高。其高於往年春夏兩季的平均溫度,且有逐漸升高的趨勢,達到了14攝氏度,超過了1951年的數據,而過去三十年的SST通常低於12.4攝氏度。

含鹽率

世界各大海洋的海水所含的鹽分各處不同,平均約爲3.5%,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無機鹽,最常見的是氯化鈉,即日用的食鹽。有些鹽來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來自地殼的岩石。岩石受風化而崩解,釋出鹽類,再由河水帶到海里去。在海水汽化後再凝結成水的循環過程中,海水蒸發後,鹽留下來,逐漸積聚到現有的濃度。海洋所含的鹽極多,可以在全球陸地上鋪成約厚500英尺的鹽層。

影響氣候

海洋是地球上決定氣候發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就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儲熱體。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能傳送帶。海洋與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對氣候的變化和發展有極大的影響。

海和洋的區分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佔海洋麪積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溫 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統。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很少。世界共有5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南冰洋(Southern Ocean),也叫“南極海”、“南大洋”,是世界第五個被確定的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卻沒有被大陸分割的大洋。南冰洋是圍繞南極洲的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認爲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極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視爲南極海,但因爲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其爲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爲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但在學術界依舊有人認爲依據大洋應有其對應的中洋脊。}

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佔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2~3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夏季,海水變暖,冬季水溫降低;有的海域,海水還要結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節,海水會變淡。由於受陸地影響,河流夾帶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濁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海可以分爲邊緣海、內陸海和地中海。邊緣海既是海洋的邊緣,又是臨近大陸前沿;這類海與大洋聯繫廣泛,一般由一羣海島把它與大洋分開。我國的東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邊緣海。內陸海,即位於大陸內部的海,如歐洲的波羅的海等。地中海是幾個大陸之間的海,水深一般比內陸海深些。世界主要的大海接近50個。太平洋最多,大西洋爲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南冰洋最少。

海洋形成的原因

現在的研究證明:大約在50億年前,從太陽星雲中分離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雲團塊。它們一邊繞太陽旋轉,一邊自轉。在運動過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團塊彼此結合,由小變大,逐漸成爲原始的地球。星雲團塊碰撞過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劇收縮,加之內部放射性元素蛻變,使原始地球不斷受到加熱增溫;當內部溫度達到足夠高時,地內的物質包括鐵、鎳等開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並趨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輕者上浮,形成地殼和地幔。在高溫下,內部的水分汽化與氣體一起衝出來,飛昇入空中。但是由於地心的引力,它們不會跑掉,只在地球周圍,成爲氣水合一的圈層。

位於地表的一層地殼,在冷卻凝結過程中,不斷地受到地球內部劇烈運動的衝擊和擠壓,因而變得褶皺不平,有時還會被擠破,形成地震與火山爆發,噴出岩漿與熱氣。開始,這種情況發生頻繁,後來漸漸變少,慢慢穩定下來。這種輕重物質分化,產生大動盪、大改組的過程,大概是在45億年前完成了。

地殼經過冷卻定形之後,地球就像個久放而風乾了的蘋果,表面皺紋密佈,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牀、海盆,各種地形一應俱全了。

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天空中水氣與大氣共存於一體;濃雲密佈。天昏地暗,隨着地殼逐漸冷卻,大氣的溫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氣以塵埃與火山灰爲凝結核,變成水滴,越積越多。由於冷卻不均,空氣對流劇烈,形成雷電狂風,暴雨濁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過千川萬壑,彙集成巨大的水體,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鹹的,而是帶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斷蒸發,反覆地形雲致雨,重新落回地面,把陸地和海底岩石中的鹽分溶解,不斷地彙集於海水中。經過億萬年的積累融合,才變成了大體勻的鹹水。同時,由於大氣中當時沒有氧氣,也沒有臭氧層,紫外線可以直達地面,靠海水的保護,生物首先在海洋裏誕生。大約在38億年前,即在海洋裏產生了有機物,先有低等的單細胞生物。在6億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類,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慢慢積累的結果,形成了臭氧層。此時,生物纔開始登上陸地。

關於海洋動物的冷知識

海豚真是一種非常可愛、友好、甚至一直保持着微笑的一種動物,那麼讓我們來多瞭解它們一點吧。

1、海豚受到嚴重的外傷(甚至是被鯊魚咬傷)後能夠很快的癒合,並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想一想如果人類也擁有這種能力。

2、一隻名爲Pelorus Jack的海豚經常會在新西蘭一片變幻莫測的海域引導船隻前行,直到它自1912年不再出現。這隻海豚是受到法律保護的。

3、海豚也會玩動物,它們有時會把小鳥拖到水下,但並不會吃了它們。對於海豚來說這可能只是一種遊戲。

4、海豚會救助受傷或是溺水的人們,它們樂意幫助人類,並且能和人類靠得很近。

5、海豚睡覺時一隻眼睛會睜着,它們從不停止觀察和聆聽周圍環境的變化。

6、鯨豚的確是存在的,他們是半鯨魚半海豚,在野外非常罕見。

7、虎鯨、海豚和白鯨睡覺時只有半個大腦在休息,因此他們在休息時也能夠呼吸。這對於它們來說是極其必要的,它們必須時刻保持活躍,例如浮上水面呼吸和防止捕食者。

8、一些專家說,海豚能通過回聲定位能力判斷一個女人是否懷孕了,但是海豚並不知道清楚自己在女性體內發現的是什麼。

9、海豚有能力識別和欣賞鏡子中的自己,只有很少的哺乳動物能做到這一點。

關於海洋生物冷知識

巨型鰻魚

這種特殊的鰻魚經有兩個品種,這些慢魚曾經被發現過。但是,它們都僅僅是幼體。它們生活在南非海岸,有六英尺長。據說成年的鰻魚可以達到70英尺。

帶飾邊的鯊魚

這種鯊魚由於保留了遠古時代的特徵,而被稱爲活化石。它很少出現,如果被人發現成爲被捕獲的獵物,它就會皺起它的身體像蛇一樣攻擊。

馬裏亞納海溝神祕的鯊魚

一次在駿河灣海底—很深很深的海域,探尋水生生物,日本科學家備好一些誘餌。這些人從來沒想到能夠發現這個品種的鯊魚,它至少有30英尺長。一些人認爲巨齒鯊生活在深海中。

水下漩渦

科學家們只能拿颱風和水下漩渦對比。它們被發現在一些海底的深海口,甚至能夠像茶碟狀移動。熱量,化學物質,有機物帶向了各處。

巨型烏賊

你很熱衷北海巨妖,它確實是一種海洋生物。巨型烏賊可達43英尺長,重量接近1000英鎊。首個巨型烏賊在2012年7月被拍到,儘管它們曾經很少見。

龐大的槍烏賊

在龐大的槍烏賊面前,巨型烏賊都顯的小了點。單單一隻眼睛就有人的手那麼大,在每個觸角的末端都有25個掛鉤。關於這個大傢伙我們知道的還很少。

小口鰭魚

它是一種極其罕見很少被人們知道的品種。它全身通透,頭頂充滿了液體,因此可以看到它裏面的器官。槍管型的眼睛能夠通過旋轉來增大可視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