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關於名人的作文素材示例

關於名人的作文素材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1、“爲了中華之崛起”

關於名人的作文素材

奉天(今瀋陽)東關模範學校魏校長在課堂上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讀書是爲了什麼?

在種種回答中,坐在後排的周恩來回答:“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未厭居

葉聖陶早期擅長描寫“灰色卑瑣”的人生,對黑暗社會採取“諷它一下”的態度。有人說他的作品有厭世思想,葉即反其道而行之,爲書齋取名“未厭居”,散文集出版時題名《未厭居習作》,以表白自己的心跡。

3、髀肉復生

劉備一次赴劉表之宴,席間去廁所時,見大腿肌肉滾圓,感嘆光陰如箭,功業未建,心中傷嘆流淚。

4、曹操招賢

曹操強調用人唯才,而不問出身、資歷和所謂的德行,甚至“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他都兼收幷蓄,委以重任。

5、劉備起兵

三國志》載,劉備是個“織蓆販履”的窮漢,他的起兵,靠的`是兩個馬販子,一個叫張世平,一個叫蘇奴。兩人見劉備有大志,“多與之金財”,劉備據財“用合徒從”。

6、曹操“捉刀”

三國時劉邵《人物誌》:“夫草之精秀者爲英,獸之特羣者爲雄,故人之文武茂異,取名於此,是故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此其大體之別名也。……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與雄,故能成大業也。”

曹操使崔琰代己會見胡使,自作衛士,在交椅旁提刀警衛,使“捉刀”與“代筆”相對,爲後人留下冒名頂替的典故。胡使別有慧眼,認爲坐上的“曹公”美則美矣,“然牀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7、童年李漁的問號

幼年唸書,李漁在《孟子》中讀到“雖褐寬博”一句時,老師解釋說:“朱熹說,褐,即貧穿的衣服,寬博,即又肥又長。”

李漁認爲既然是窮人,就該把衣服做得短瘦一點,也好省些布料,爲何卻不呢?老師也解答不出來。

成年後,他遊歷到孟子說的塞外穿褐衣的地方,向居民請教,才知道之所以寬大爲衣,是白天當衣,夜晚當被。李漁終於明白了幼時的疑問,也知道朱熹的解釋是對的。

8、錢學森回國

1947年,年僅36歲的錢學森已成爲加州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新中國成立的第六天,他和夫人錢英就計劃返回祖國。1950年7月,錢學森正式通知美國政府決定回國,美國海軍次長丹·金格爾說:“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無論到哪裏,他都值五個師。”到了1955年,經過周恩來等人的外交努力,錢學森才得以回國。

9、慈禧之嘆

清末張之洞獻給“老佛爺”慈禧一雙碧玉耳環,青翠欲滴。慈禧先是愛不釋手,繼又長嘆一聲,將耳環收起。宮女問之,她說:如果數十年前我得到這雙耳環,它一定能爲我增色,現在年事已高,青春的翠綠恐怕只能反襯出我的衰老。

10、孔融爭擔兄過

東漢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漢獻帝時曾做過北海相。孔融從小就與家中兄弟十分友愛,“融四歲,能讓梨”可說是婦孺皆知。在他十六歲時又發生一件令世人讚歎不已的事情。

孔融的哥哥孔褒有個朋友叫張儉,爲官清正,敢於仗義執言。他揭露皇帝的寵臣侯覽結黨營私,貪贓枉法,結果反遭侯覽迫害。張儉被迫逃離京城,侯覽倚仗權勢,下令追捕。這一天,張儉逃到孔褒家中,想在好友處暫躲一躲。湊巧孔褒不在家。孔融知他是兄長的好友,又受了奸邪迫害,便把張儉留了下來。後來,官兵來抓張儉,在孔融的幫助下,張儉得以逃脫,但孔融、孔褒兄弟二人卻被抓入獄。在衙門裏,兄弟二人都爭着把罪名攬在自己身上,弄得縣官反倒不知如何判案。孔融說:“收留張儉的是我,幫助張儉逃脫的也是我,我哥哥不在家,一切罪責都由我承擔。”而孔褒卻說:“張儉是我的朋友,他是因爲我纔來投奔我家的,這不關我弟弟的事。”兩兄弟互不相讓,明知認罪以後要受處罰,可是都爭着把罪名往自己身上攬,縣令只好向上司稟報。最後,爲了討好侯覽,判了孔褒的罪。

11、譚嗣同

變法失敗後,譚嗣同不逃也不躲,反而準備劫獄救出光緒帝,由於看守太嚴,才未動手。

日本使館派人和他聯繫,對他說“可以設法保護”,譚說:“大丈夫不作則已,作事則磊磊落落,一死何足惜!且外國變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國變法流血者,請自譚嗣同始。”

臨刑時,他慷慨陳詞:“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2、書生楊銳

光緒帝預感到事情不妙,密召楊銳入宮,說明太后舉動,要楊銳設法。楊銳驚惶失措,冒了一句書生氣十足的話:“這是陛下家事,應當同你家裏人商量。”正是“下筆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13、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曾說中國是他的第二故鄉。司徒雷登在回國後不到四個月便中風病倒了。在與疾病搏鬥十三年後於一九六二年九月十九日逝世。臨終前,他留下遺願,希望將自己的骨灰安葬在他創辦的燕京大學。

14、司馬光論德才

“賢就是德,才就是能。”“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是故德才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之,謂之君子。德勝才,謂之愚人;才勝德,謂之小人。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挾才以爲善,小人挾才以爲惡。”“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爲,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自少至老,語未嘗妄。”

15、皇太極收攏洪承疇

皇太極派范文程勸洪承疇投降。房上塵土偶然落下,沾在了洪的衣服上,洪即撣掉塵土。范文程回報皇太極:洪承疇肯定不會求死,連衣服尚那麼珍惜,更何況性命?

皇太極親自接見洪承疇,解下貂皮大衣爲洪穿上:“先生是否覺得不那麼冷了?”洪承疇瞠目許久,嘆曰:“這真是老天選定的明主啊!”於是叩頭求降。

皇太極極喜,大爲賞賜。將領們或有不滿者,皇太極問:我們戰鬥爲什麼?將領答:入主中原。皇太極說:我們都是盲人,如行路,今得一向導,怎能不高興!

范文程、洪承疇等爲清人入關,尤其在制訂統治方略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16、李斯與韓非

韓非是韓國人,但他的文章在韓國未被君主重視,傳到秦國,秦王見而驚呼:我如得此人,和他交遊,死而無憾。秦攻打韓國,韓王只得讓韓非出使秦國,如此,韓非便來到了秦國。

李斯對秦王說:秦打韓,韓非不會同意,放之歸韓,他又會爲韓出謀,應殺了他。秦王答應了。李斯就送毒藥給韓非,韓非知道李斯的爲人,竟飲而亡。

就這樣,同學李斯害死了同學韓非。

17、郭沫若救人

1962年,郭沫若遊普陀山時拾到一首絕命詩,他馬上派人找到了那位因三次高考落榜而決意“魂歸普陀”的姑娘。郭老當即書贈了“蒲松齡落第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並耐心地開導她,使姑娘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她當即作詩感謝郭老:“梵音洞前幾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筆竟藏回春力,感謝恩師救迷航。”

郭老的回春妙筆仍然是通過促使姑娘的思想發生變化,使生欲戰勝死念而起作用。

18、郭沫若的一字之師

一次,郭沫若在臺下看《屈原》,第五幕第一場嬋娟怒罵宋玉:“宋玉,我特別的恨你,你辜負了先生的教訓,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郭老聽後,感到罵得不夠份量,就到後臺找“嬋娟”商量。郭老說:“你看,在‘沒有骨氣的’後面加上‘無恥的’三個字,是不是份量會加重些?”旁邊一個演員靈機一動說:“不如把‘你是’改成‘你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這多夠味,多麼有力。”郭老連聲稱好。後來,他還爲此寫了一篇《一字之師》的文章。

19、《草葉集》引來的愛

英國女子安妮讀《草葉集》,愛上了52歲的惠特曼。一封封信寄往大西洋彼岸,又遠涉重洋來美國,耽了八年。但詩人並不愛安妮,安妮只得重返英國,給詩人信中說:“我心中始終愛你,即使天老地荒也不會改變。”14年過去了,安妮在無望的等待中死去。

20、惠特曼收到的退稿信

作品:《草葉集》。退稿時間:1855年。退稿信:竊以爲出版大作當屬不甚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