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孩子不喜歡做作業怎麼辦?

孩子不喜歡做作業怎麼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看看美國是怎樣教孩子的.

孩子不喜歡做作業怎麼辦?

其實作業只是在於檢查與鞏固當天學到的知識。現在的小學生負擔太重了。建議你先了解一下你孩子作業的分量,要是太重了,就跟老師聊聊。因爲孩子不喜歡做作業,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分量太重了,不要跟老師一樣,盲目的追求作業的分量,而忽略了質量,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最終累了孩子,也沒好處。如果作業分量適中,你可以嘗試跟你的孩子聊聊天,瞭解內在原因。跟孩子關係打好,很多事情都能解決。要是一味的強迫,到頭來,會招孩子討厭。

不做作業”是中小學生中較常見的一種不良行爲。在辦公室裏,我們經常看見科任老師、班主任對不交作業的學生進行批評,尤其是週一或者假期後,經常看到老師們用談話、說教的方式去改變這種不良行爲。仔細觀察,每班經常不交作業的就那麼幾個,他們都消耗了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大量精力,我想我們有必要團結起來,利用年級集體力量,對這個現象進行綜合研究,跟蹤調查,共同對症下藥,這樣既可以減少初中階段學生的兩級分化,又能爲班主任提供一點理論上的幫助。

一、下面從一個實例來分析:

(一)行爲現象與觀察

熊汴是初一(1)班的一個男生,性情溫和,待人接物有禮貌,不似躁動型學生那樣毛毛糙糙、吵吵鬧鬧。這樣一位看似溫順的男孩,在學習上卻有着深固的不良行爲,即不做作業。每當老師發現並追究其原因時,他總是低着頭,輕聲輕氣地說:“我忘了”。一幅幡然醒悟、深刻反省的模樣,使老師難以上火。然而,看起來真心檢討的熊汴,卻成爲不做作業的“慣犯”,曾在一段時間內頻繁見不到他的作業,即使做了也是粗劃幾筆潦草了事,班主任平日裏也沒少跟他談心講道理,每次談心,熊汴無不“情真意切”,大有痛改前非之意,容不得老師不信下次他一定會做作業。可是,每次近乎真實的“保證”都無法實現,班主任幾次通知家長都不來,即使家長來後也沒有多少改進。

(二)診斷與分析:

“不做作業”這種行爲,在學生中並不少見,然而在熊汴身上的表現卻明顯與衆不同。其一,這種行爲一般發生在學習態度消極,缺乏自信心或性情頑皮的學生身上,像熊汴那樣上課肯動腦筋,積極回答問題,而且自信溫順的孩子也染上此習慣,比較少見;其二,與其他不做作業的學生相比,熊汴在交談中非常明白老師的意圖,在認識上能充分理解此行爲的不良性,然而“不做作業”或“作業馬虎了事”已成爲熊汴的習慣,而且根深蒂固,一般的說服、勸導甚至懲罰對他不起作用;其三,我們通常對不交作業者都採取學校、家長配合制,可是熊汴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與學校配合程度之難卻超乎人的想象,無法達到校內校外共管的目的。

熊汴身上所體現的這些特點,無疑大大增加了輔導的難度。對學生不良行爲的矯治,從技術取向看,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對於學生外部行爲的強制性矯正,這是一種外科手術式的“療法”。二是把握學生行爲的心理根源,即關注人性的發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使人的自我完善。根據這個技術取向,我們應該一邊從外部不良行爲的直接矯正,一邊干預內部心理、態度系統,即從內源上轉變行爲機制。從這兩方面出發,循序漸進地改變熊汴這個不做作業的不良行爲,可能是更爲有效的。怎麼樣進行“內源性”矯正呢?在此我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整理出專家認爲可行有效的幾種方式方法與熊汴的個體因素結合談談:

(三)理論與對策

1.發現長處,引發自信,肯定個體

熊汴同學平時上課肯動腦筋,發言有見地,教師要肯定他是一個聰明的學生,智力水平高,這是他的優點,同時,上課遵守紀律,對人有禮貌……告訴他在老師印象裏他的定位應該是較高的層次,可是,他的作業表現沒有達到預想層次,這是一個落差。

2.針對個體心理特點,開展內化工作

既然是一個聰明的學生,爲什麼作業能力這麼差,這就得從個體做作業的態度、目的找原因,從平時觀察不難看出,熊汴對活動型的作業很感興趣,他是班上的小品高手,爲了演好小品甚至可以犧牲個人的時間,他對做作業的態度是不明確的,認爲上課聽講,多讀書就行了,做作業速度慢,太費時間。聽講,讀書和做作業,究竟用哪種方式更好?老師在實踐中不管用哪種實踐方式都應該讓他明確:聽講屬於聽覺記憶,讀書屬於視覺記憶,做作業屬於一種運動記憶,比如教師與他做一個小實驗,聽一節課,第二天,第三天讓他複述,讓他發現時間長了容易忘記,而他曾經學會騎自行車,即使不騎的時間很長,這種本領也不會遺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眼過三遍不如手過一遍”。可見運動記憶是形成運動性熟練技巧的基礎,其優勢在於“一旦掌握,終身受益”。讓他自己從內心裏認同——做作業其實是一種高質量的“健腦”運動。要想在學習中能獲得最好的效果,就得認認真真地對待作業,高質高量的完成作業,以此來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達到成績向優等方向轉化。

有專家認爲:只有當個體以積極態度對待一件事情的時候,他的熱情便會提高,自覺性也會更高,持續效果也會更久更好,並且能夠經常保持並形成習慣,這也是我們教師所希望的。

3.創設成功的條件,使個體本人提起作業興趣

當個體做作業的態度、習慣稍有轉機時,哪怕是做得好的只有那麼一個閃光點,我們也要及時給予表揚,表揚之際也指出他的不足,使他樹立信心,正確對待自身的不足,同時針對個體,老師也可以爲他設計一些既動手又動腦的作業。讓他體驗到做作業也是在解決問題中求發展、求進步的無窮快樂,不斷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4.賦予他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讓他用意志克服自身的不足

陶宏開曾說過:每個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願望,熊汴同學要克服“腦高手低”的習慣,恐怕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老師應該給他是一個可預見的目標,不斷地用愛心、耐心幫助他培養堅強的意識,克服困難,達到定期目標,還是那句老俗話——反覆抓,抓反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附表:對照熊汴不做作業行爲的矯治策略與操作

矯治技術 運用目的 時間長度* 操作內容

認知-行爲矯正 達致“按時完成作業”在認識-情感-行爲這一心理過程的契合 2周 通過提問、啓發,使熊汴對於做作業這一學習規範的思考趨於理性化,用做實驗、角色互換扮演,激起他對完成作業的成功感和快樂,以及不完成作業的焦慮和內疚,誘導熊汴以自己的理性思考和積極情感主導行爲,並給予刺激強化。

強化與懲罰矯正(鑑於倫理道德上的考慮,懲罰以不損害學生的人格尊嚴、不違反道德要求爲底線) 利用趨利避害的心理傾向,以帶有評價意義的外部刺激,激勵熊汴作出做作業的行爲,減弱甚至消退其不做作業的行爲。 3周 正性強化:凡按時做完作業,便於工作誇獎他自覺、懂事、有進步。

負性強化:與其他老師協調,當熊汴作業出現錯誤時,不再指責,而是促使他滿懷信心完成作業。

正性懲罰:將沒按時完成的作業做兩遍。

負性懲罰:如沒做作業,上午第一節課先反省10分鐘,然後才能進教室上課。

家庭系統矯正 構建團結、和諧的家庭整體氛圍,激勵熊汴與家庭成員的相互作用,引導家長監督、鼓勵熊汴的做作業行爲 4周 針對家長及其不配合的態度,登門家訪並建立長期電話訪談,瞭解家長態度,共同達成協議,幫助熊汴建立和諧的家庭作業氛圍;明確家庭監督機制,教師在備忘錄中寫明作業要示,家長督促熊汴完成作業,並做好家長檢查記錄。

訂立行爲契約 通過教師和熊汴訂立雙方契約,並確定強化與懲罰的偶聯,促發熊汴的責任意識,增加其做作業的行爲。 4周 契約中規定,在4周內,一旦出現不完成作業情況,使取消其與同學一起參加集體活動的機會,以寫作業取而代之(熊汴是一個樂於參加集體活動,害怕孤獨動孩子);如果1周內沒有不做作業的脫胎換骨,則增加他所喜好的業餘活動的機會。

二、對不交作業行爲矯正,提供以下一些具體措施(提供參考)

(一)找癥結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學生也是如此。對於學生不交作業的這種現象,教師的教育和轉化需要對症下藥,這“症”有兩方面含義:

一是“症”的表現特徵,表現特徵雖然是明顯的,不難抓住,但有經驗的老師會把它做得更好。比如說在《中學教學研究》雜誌上刊登的一名化學老師的文章,他在通過自己的教學反饋筆記反現學生在緒言和第一章的學習過程中不交作業的現象很少,到第二章學生出現化學概念以及元素符號、化學式等需要識化和準確運用時出現了不交作業的個別現象,到第三章需要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時不交作業的增多,於是他根據作業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科學統計調查出不交作業與學生心理素質,與學生學習習慣的關係,將“及早防備”,“持續防備”和“重點防備相結合”,認真處理好教學進程與作業之間的關係,這種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二是形成這種“症”的原因,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形成“不交作業”的根源是各有千秋的,同樣的“不交作業”可能是思想問題,可能有心理障礙,也可能有學生方法問題,日本一專家認爲,厭學學生的歸因可以分爲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也可以用於分析學生不交作業的情況。(見下面表格2)因此正確分析每個個體的根本原因,是改變學生不交作業現象的重要前提,這就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辯證分析,他們到底是哪一個層級的原因。

表格2

第一層次: 學習活動的失敗

基礎學習的欠缺

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欠缺等。

第二層次: 性格上的問題

智能結構上的缺陷

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的喪失等

第三層次: 對學校、班級的不適應

對教師的消極態度

家庭關係上的失敗

交友關係上的失敗

(二)具體措施

學生作業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所存在的問題應引起廣大教師的足夠重視。怎樣有效糾正學生不交作業或作業質量不高的問題,在此提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教師自身就注意的問題:

(1)提高自身素質,優化教學過程,把課堂教學作爲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把課餘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養成複習、預習的好習慣。應該知道,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單純留大量的作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高作業質量。一是教師留作業要符合教學大綱要求,不“偏”不“怪”,且具有目的性、針對性、代表性、典型性,這樣既能使學生消化鞏固課堂知識,又能培養其綜合能力。二是要求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要高。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做作業的時間與效果,並及時批改,針對問題有的放矢。

(3).作業形式要多樣化。減少機械的抄寫作業,增加培養興趣體現能力的作業;適當壓縮選擇、判斷等客觀性練習題,增加主觀性的、適合學生充分發展個體的訓練題。既要有當堂或當天完成的短期作業,又要有幾天甚至一學期通過長期觀察思考完成的長期作業。各種作業相互結合,互爲補充,提高作業質量,使作業的佈置從盲目無序型轉向科學有序型,使學生通過作業既消化鞏固知識,又培養綜合能力的問題。

2.指導作業偏差學生應把握的問題:

(1).教師佈置作業時,對作業偏差的學生要單獨主動關心。如問一下:“今天的.作業記住了嗎?有困難嗎?”可適當檢查他們的記錄情況,特別交待清楚目的和要求,必要的時候讓他們先陳述該怎麼做,培養他們先開動腦筋,積極參與。

(2).教給學生做作業的方法。

作業是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做作業前老師可以適當瞭解作業偏差學生與課堂教學內容是否脫節,學習是否付出了一定的心智努力,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附:完成作業基本方法:

①複習。複習是做好作業的知識準備。通過複習對所學知識認真回顧思考,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

②感知性解題意。這一步包括弄清題意,聯想與課題的類化三個環節。

A、弄清題意就是要正確領會題目要求。

B、聯想就是對習題聯繫所學知識的思考,找到正確解題思路。

C、課題的類化是把當前的新知識點納入同類的知識系統中去。

③做題。它是將做題思路表達出來的過程,基本要求是:準確、規範、快速。

④檢查。這一環節的任務是獨立判斷作業做得對不對,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徑。

⑤改錯。錯的地方往往是自己知識能力薄弱的地方,發現並改正後能彌補自己知識上不足。一般有這幾種方法,A、逐步檢查法;B、重做法;C、代入法;D、逆算法

⑥提高。一是通過“一題多解”提高自己的求異思維水平。多尋求幾種解題途徑,加深對題目的瞭解,拓寬思路。二是“多題一解”求同思維水平,達到舉一反三效果。

(3).對特殊學生可少佈置或佈置特殊的作業,後逐漸加量

對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或學習方法還沒有掌握的學生,老師可以精心篩選,設計彈性作業,讓他們做專項性、模仿性作業,讓他們先體驗作業成功的樂趣,提起學習的興趣。在保證作業質量後,逐漸加速,逐漸與其他學生作業同步同量。

(4).優先批改作業,及時反饋作業的結果

對作業偏生學生的作業儘可能當堂批改,當面批改、隨到隨改,優先批改,鼓勵爲主,打“√”爲主,做錯的地方只畫上槓,打個問號,讓學生當面及時糾正,教師應積極捕捉作業閃光點,取得進步時及時肯定和表揚,培養其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適時給予偏差學生適當的懲罰

對於不認真學習又經常不完成作業任務的學生,也要給予必要的批評以致“懲罰”,但懲罰一定要有度,錯一罰十或罰百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行爲。那麼這個“度”到底如何掌握呢?《美式課堂》給我們提供的國外做法是:

①、不接受學生不做作業的任何理由,家庭作業完成後才離開學校,否則不能回家或者去參加課外活動。

②、選定一天補做家庭作業。如設星期四是“補作業日”。在這一天,凡是那些拖欠作業的學生都必須在放學後留下來和老師一起完成作業。經過逐漸分化,這位老師說:“第一個星期時,班上大多數學生留下來了。幾個星期後減少,再幾個星期後只有幾個學生留下來,到最後沒有了。”

③、家庭作業小測驗,一個星期將有2~3次小測驗,是直接與家庭作業有關的,這樣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有了顯著的提高。

④、國內也有經驗的老師提出的做法,我認爲也比較好,他提出:凡不交作業者,過後做兩遍,一遍獨立完成,另一遍是一邊做給老師看一邊講其作題思路,後者有一定的難度,既達到懲罰的目的,又提高了學生的作業能力,一些怕麻煩的學生會逐步減少不交作業的次數。

當然,糾正作業偏差的方法還有多種多樣,我們只是將自己查到的一點知識歸納起來,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各位老師,尤其是班主任都來充當“專家型”教師,把自己的有效方法賦予實踐後記錄下來,以便有效地指導我們的工作。

家長應該努力陪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不能讓孩子厭倦 討厭學習,適當的時候應該與孩子一起娛樂,與老師溝通,別給孩子施加太多壓力,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竟 這些應該是最主要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