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怎樣輔導小學二年級語文閱讀與寫作?

怎樣輔導小學二年級語文閱讀與寫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在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就是讓孩子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爲習慣,重要的是習慣的養成教育.對於孩子來講,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非常的重要,但在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着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詞彙、說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麼,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怎樣輔導小學二年級語文閱讀與寫作?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

1、提升自主閱讀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問,是思維的開始,是打開知識的金鑰匙,而好奇好問正是孩子們的天性.帶着問題去學習,就會有探索的動力,收穫的喜悅.

如教《掌聲》時問:“爲什麼掌聲讓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呢?這兩次掌聲分別代表着什麼呢?”學生用他們在課外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對比,就會逐漸得領悟到了掌聲的真正含義.這樣就會激發他們思考.又如在教學《小露珠》的理解課文階段,我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出幾點目標,各種程度的學生都有了努力方向.然後按目標系統中子目標的要求問:“課文裏爲什麼說青蛙是“蹦”到大荷葉上,而不說它“來”到大荷葉上呢?”學生一邊看圖和讀課文裏的有關句子,一邊想,並準備回答老師提問.討論時,學生髮現,有時候一個動詞就可以把一個動物寫活了.又如在課文《我應該感到自豪纔對》中,由於生活環境不同的關係,學生對於沙漠、駱駝的情況知道得很少,如何讓學生理解呢?教師可放投影一副一匹駱駝站在沙漠裏的圖,通過圖來理解沙漠是什麼樣,駱駝的駝峯、腳掌、和眼皮又是什麼,然後再讓從課文中充分的理解,它們在沙漠中,對於駱駝生活得重要性.教師要大膽相信學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們通過讀、練、議能掌握相當部分的內容,教師的精力集中到學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上述學生的回答說明,學生爲了準備回答老師的提問,必須集中注意力思考,並聯想他們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去加深對於文本的理解.同時,認真閱讀課文裏的有關句子,判斷在青蛙動作時時用“蹦”好,孩子用“來”好.這樣爲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情境,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

2、啓發主動質疑能力

培養閱讀能力要善於啓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啓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儘可能啓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學生一經起啓發,積極性就高起來,認真讀書,主動發現的問題也多起來了.學生的求知慾強了學習興趣也深了.如教學《石頭書》一課時,學生紛紛提出問題:“什麼樣的書被人們成爲石頭書?”“什麼是化石,它有什麼作用呢?”“石頭書上都寫了些什麼內容呢?”……所以,善於啓發學生質疑,學生主動學習,的確能逐步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

二、激發興趣,提供自主閱讀的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休閒活動,將可養成閱讀的習慣,將可獲得各種知識,對於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提高文化素養,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培養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點.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纔會減輕疲勞感,才能把閱讀當成是一種享受,才能感受閱讀的.樂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閱讀的興趣呢?

1、閱讀的內容要層次化

(1)根據學生實際推薦讀物.低年級學生具有天真、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對新奇的事物他們總想看一看、試一試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喚起學生的注意,從他們感興趣的彩繪版的童話故事入手,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閱讀時他們可以藉助書中的拼音識字,結合精美的彩圖,走進美妙絕倫的童話世界.教師還可以利用適當的時間爲孩子們開設有關的繪本課程,和孩子們一起來品讀繪本故事中的精彩內容,並且還可以讓孩子們依據繪本故事的模式自己去畫一畫,編一編有趣的繪本故事.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孩子讀書的熱情,還可以讓孩子們更加充分地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並且訓練了孩子的思維能力.例如:父親節快到了,我們就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去讀一讀繪本故事《我爸爸》,畫面中爸爸那搞笑的外形極大的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再配上風趣的語言,孩子們讀得樂在其中.圖中畫中畫的形式,還讓提升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通過整個繪本故事的學習,孩子們不僅深切地體悟到了爸爸愛我這個永恆的主題,而且孩子一片濃濃的深情中,親手爲自己爸爸畫起了肖像,編起了故事,孩子們也在老師的引領下,逐漸得掌握了閱讀繪本故事的方法;中年級的學生喜歡情節曲折、生動的故事,可推薦他們看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幻小說等引人入勝的讀物,如《中外歷史故事》、《民間故事薈萃》、《海底兩萬裏》、《第七條獵狗》、《愛的教育》.如果僅僅還是放手讓學生去閱讀,已經遠遠不能夠激發學生對於閱讀的興趣,他們更渴望將自己所讀的東西,能夠以讀書會的形式和老師、同學們探討、分享.所以到了中年級,在讓學生閱讀的同時,一定要抽出時間開設班級讀書會.讓學生們能夠圍繞具有探討性的問題,展開討論,提高他們對於閱讀方向的引領;高年級的學生喜歡文質兼美、富有情趣的內容,可推薦他們讀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範的讀物,如《魯賓遜漂流記》、《西遊記》等世界名著.

(2)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僅靠課堂是不夠的,需要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讀書積累的多了,理解能力就增強了.我們語文教師要儘量多的向學生推薦一些中外優美的文學名著,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感受到文章所創設的情境的美及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覺得閱讀

是一種美的享受根據教學需要推薦讀物.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文章,不僅有助於理解課文,也有助於語言的積累,更重要的是養成了閱讀習慣、培養了閱讀興趣.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於解答.可是,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如在教《西湖》時,有個學生提出問題:“爲什麼白堤和蘇堤要以兩個詩人的名字姓命名呢?”這時,就可以讓學生把這作爲一個課外拓展的知識點,讓孩子們在課下進行自主閱讀,去追尋答案.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地用上許多是在教材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地介紹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閱讀.教師還要啓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如學習《赤壁之戰》,可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薦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

2、閱讀的形式要多樣化

(1)讀一讀、畫一畫

學生讀書後,總有一種想表達的衝動,根據小學生喜歡“塗鴉”的特點,可要求學生畫出所讀的故事情節,並配有文字說明,然後不定期地舉辦畫展,讓學生互相欣賞畫作,從而感受閱讀的成功和創作的樂趣.

(2)讀一讀、演一演

小學生有着很強的表演的潛能和表現慾望,這就要求學生把所讀改編成課本劇、童話劇等,並且要利用班隊會進行課本劇、童話劇等的表演,創造一切機會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3)讀一讀、講一講

講故事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可經常要求學生開“故事會”,給學生提供講說的機會,爲了激勵學生,每次還應評出“故事大王”.

(4)讀一讀、比一比

朗讀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所以要經常開展詩文朗誦會,比一比,誰朗讀得最棒,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感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良好語感.

3、閱讀的方法要具體化

我們應當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發展多種思維.除了重視教給學生利用工具書理解詞語、句子的方法以外,還應力求使教路、學路、文路和諧統一起來,做到以學路帶教路、以語言帶內容,並抓住契機引導學生領悟.千萬不能把自學侷限於讀讀、背背、抄抄.要打破框框,放手讓學生自己從多種角度去預習,能嘗試多少是多少,不求一樣,但求一試.這樣,學生會盡自己的能力去預習,長此以往,逐漸養成自學的習慣.我們還應當努力創設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要以讀爲中心,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學的題目應當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應當根據學生之上的高低、基礎的優劣、能力的強弱等差異,提出不同要求;應當結合學生的特點、興趣提出不同要求.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機會,分享成功的喜悅,既發展了個性,又激發了學習興趣.

不同類型的文章,其閱讀理解是各有側重,有的重在獲取信息,有的重在啓迪思維,有的重在激勵人生.提高閱讀理解力,應在閱讀教學中循序漸進進行訓練.

總之,語文教學只有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想結合,課內得法,課外得益,課內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收穫閱讀的成功.

"作文真難!"這是小學生的普遍反映。作文到底難在哪裏?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筆者發現,小學生作文之所以這麼"難",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小學生缺乏寫作興趣;二是寫作素材平時積累不足。爲此,本人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對作文教學進行了改進。

一、培養興趣,加強平時訓練。

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 "可以說,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的內動力。在平時的教學中,生動有趣的素材積累也是影響學生作文的一個極爲重要的因素。筆者以爲,教師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教給學生觀察和寫作的方法,培養學生興趣,加強平時訓練。

1.複述故事寫作文

小學生都愛聽故事,爲了讓他們興趣盎然地進入寫作狀態,形成輕鬆的寫作氛圍,筆者告訴學生,作文就是把聽到的主要內容記錄下來,讓別人看了清楚明白。接着再給學生講一個故事,學生聽得聚精會神。之後,請兩名同學上臺複述,臺下同學可以提示補充,最後讓學生把故事寫下來。同學們都滿懷信心地完成了本次作文,文章大都通順流暢、具體,筆者不失時機地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心情愉快,既有了成功的體驗,又減輕了對作文的畏懼心理,也提高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創設情景寫作文

三、四年級學生最怕作文,因爲一、二年級訓練的是看圖說話,現在面對題目要學生寫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學生自然感到無從下筆。鑑於這種情況,教師必須爲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寫出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從具體到抽象,從易到難,減輕作文的難度。

我爲學生創設的情景:觀察一幅有意義的畫、幽默故事、表演小品等,指導學生觀察後自由發言,按要求寫下來。創設情景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使學生能獨立思考,寫出自己獨特的心理感受,在輕鬆愉快中學作文。

3.搞活動訓練寫作文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教師可以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將作文教學巧妙地寓於有趣味的活動之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平時,我經常組織班內朗誦會、寫字比賽、書畫展、詞語接龍等活動,和同年級其他班級組織拔河比賽、接力賽、作文競賽等。趁着學生興致高昂的時候,不失時機地教給他們寫作的方法和觀察重點等,幫助他們有目的、有重點地觀察、體驗,寫出來的文章大都清楚、完整、有條理,往往能寫出真情實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讀寫結合,從課文中學作文。

作文教學和課文教學是密不可分的,讀寫結合必須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之中。對於低年級學生,每學一個字,不僅要會讀能寫,更重要的是會用。在課堂上多進行句子訓練,多種形式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爲日後寫作文打好基礎。對於中年級學生,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課文中圈、點、標、畫,讓學生體會文章"寫什麼?怎麼寫?爲何寫?"通過閱讀,理解作者是怎樣謀篇佈局的,從而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寫作方法,之後,選取相似的題目讓學生摹仿寫作。這樣不僅減輕了作文難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再次回顧文章寫法,體會課文之精、之美、之妙,更易於接受寫作文,並通過學語文提高作文興趣和寫作水平。

三、滴水成河,重視知識積累。

寫好作文非一日之功,要想寫出具體生動有特色的文章,學生不僅要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生活積累和寫作知識的積累。然而,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個善於觀察的"有心人",許多有用的材料就會從自己筆尖下溜走,寫起文章來必然筆重千斤。因而,要指導學生處處留心周圍的事物。如寫一個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確定觀察的對象,然後設法接近他,觀察人物的肖像、衣着、舉止、言談、內心活動等。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感覺器官去細緻深入地觀察,提高觀察質量。如指導學生觀察菊花,通過視覺,瞭解菊花的形狀、顏色、姿態;通過嗅覺,聞到它的花香;通過觸覺,摸到它的實體;通過味覺,嚐到它的滋味。這樣,通過大量的對生活的觀察和積累,學生自己的素材庫必然日漸充實,寫作文時,所需材料自然可以信手拈來了。

我以爲,喜歡範文、熟悉範文正是學生寫作文的起始,讓學生在作文園地裏精心採擷,把自己喜歡的、可借鑑的作文編成集子,變爲自己的"作文集"。這個階段是學生"尋覓珍寶"的過程,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多讀課外書籍,特別是作文方面的書,並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隨時摘錄優美的詞語、好的句子或段落,記下自己的感想見聞,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讀書、摘記習慣。長期堅持,學生的作文水平就會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事實證明,只有激發起小學生的寫作興趣,並使其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作文難"這一痼疾才能手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