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曾國藩名言經典名言

曾國藩名言經典名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下面是小編整理了曾國藩名言經典名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曾國藩名言經典名言

1、學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繼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踐之耳。

2、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輕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脣舌。

3、日靜養,節嗜慾,慎飲食,寡思慮。

4、甜酸苦竦宜嚐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5、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6、學者能高衆也,毋以勝人,行標俗也,毋以繩人,免矣。

7、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8、賤不謀貴,外不謀內,疏不謀親。

9、學者不可不通世務。

10、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11、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12、人之精神不可無所寄。

13、儉以養廉,譽洽鄉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

14、小屈以求大伸,聖賢不爲。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後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爲兩截人,即既仕之後,又爲兩截人矣。

15、富貴家宜勸他寬,聰明人宜勸他厚。

16、人苟能自立志,則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爲?何必藉助於人?

17、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18、人之所學,不可爲人所容,爲人所容則下矣。

19、優娼輩好嗤笑人,而敢爲無禮,此自不賤本色。其趨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20、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21、女相妒於室,士相妒於朝,古今通患也。若無貪榮擅寵之心,何嫉妒之有?

22、血氣盛,則克治難。欲養心者,先治其氣。

23、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24、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德,可以遠怨。

25、人之處於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處之。

26、稱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稱人一惡,我有一惡,又何毀焉?

27、古人愛人之意多,今人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易於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惡人,故人甘於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28、人之善惡形於言,發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諸心,發於慮,鬼神已得而知之矣,君子所以貴慎獨也。

29、聖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

30、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氣,我貪必至啓人之爭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31、欲爲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見其爲小人。故曰:“終生爲善不足,一旦爲惡有餘。”

32、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33、稱人之善或過其實,不失爲君子。揚人之惡或損其真,寧免爲小人。

34、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爲人穿着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爲馬牛者幾何?哀哉!

35、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36、古之學者,知即爲行,事即是學,今之學者,離行言知,外事言學。

37、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爲主。

38、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39、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不靜則燕居閒暇,亦憧憧亦靡寧。靜在心,不在境。

40、見人有得意事,便當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皆自己真實受用處。忌成樂敗,何預人事,自壞心術耳。

41、畢竟先知後行,至於純熟,乃能合一。

42、人有一事不妥,後來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試留心觀之,知他人則知自己矣。

43、德不怕難積,只怕易累。千日之積,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44、名節之於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難保。

45、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46、傷化毀俗者,雖親雖貴,必疏而遠之。清公貞修者,雖微雖踐,必親而近之。

47、學貴有常,又貴日新。日新若異於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48、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爲樂。小人滿腹人慾,故以得欲爲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縱慾之樂,憂患隨焉。

49、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50、薦賢不可示德,除奸不可s威。

51、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保富貴之心事君,則無往而不忠。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52、凡有橫逆來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兩個人動氣,就成了一對小人,一般受禍。

53、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爲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於波流風靡之中,最爲雅操。

54、衣冠之族,以清白遺世爲本,務要恬穆省事,凡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與之相接。

55、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56、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57、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奮發於定之中耳。

58、欲心一萌,當思禮義以勝之。

59、欲爲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見小人。故曰:“終身爲善不足,一日爲惡有餘。”

60、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一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人過失,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人之旨矣。

61、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問。

62、常沉靜,則含蓄義理深,而應事有力。故厚重、靜定、寬緩,乃進德之基,亦養壽之要。

63、爲人所狎與爲人所恨,皆己過也。

64、常沉靜,則含蓄義理而應事有力。

65、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66、爲學從切實際出發,自不落空。

67、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捨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大;如有本之泉,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68、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69、好爲誑語者,不止所言不信,人並其事事皆疑之。

70、舉世惟一真字難得。

71、以德遺後者昌,以禍遺後者亡。謙柔卑退者,德之餘,強bao奸詐者,禍之始。

72、見面前之千里,不若見背後之一寸。故達觀非難,而反觀爲難。見見非難,而見不見爲難。此舉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獨覺也。

73、今人計較擺佈人,費心心思,卻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壞了心術,自損了元氣。

74、知天地萬物於一體,則能愛矣。

75、人之生,不幸不聞過,大不幸無恥。有恥則可教,聞過則可賢。

76、治心以廣大二字爲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爲藥。

77、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行一事而損終身之福,切須檢點。

78、處天下事,前面常長出一分,此之謂豫;後面常餘出一分,此之謂裕。如此則事無不濟,而心有餘樂。若盡煞分數做去,必有後悔。處人亦然,施在我有餘之恩,則可以廣聽。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好。

79、盛怒極喜時,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須一商之有識者。不然,悔隨之矣。

80、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81、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有聖賢之氣象。坐密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

82、二十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83、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爲捨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

84、怒時易激,義憤亦當裁抑;喜時易狂,即微言亦須謹慎。

85、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此是私而該底念頭,自家便是個小人。古人責人,每於有過中求無過。此是長厚心,盛德事。學者熟思,自有滋味。

86、百戰百勝,不如一忍。

87、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88、讀書不獨變人氣質,且能養人精神,蓋理義收攝故也。

89、責人者必自恕。

90、一毫善行皆可爲,勿徼福望報;一毫惡念不可萌,當知出乎爾者反乎爾。

91、居心不淨,動輒疑人。人自無心,我徒煩擾。

92、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毀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不然,善則忌之,過則揚之。

93、人之精神有限,過用則竭。

94、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爲人所笑,乃有進步也。

95、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謂之修。一語不敢苟徇,斯可謂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謂之廉。

96、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97、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願後世之譭譽,是有待於外也。

98、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忘。

99、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遠之博,仁言或失於口惠,利近或失於姑息。

100、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