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老子的名言警句

老子的名言警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易於留傳,是濃縮的精華。還苦於找不到優秀的名言警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子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子的名言警句

老子的名言警句1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爲心。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爲天下正。

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爲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無爲而無不爲。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爲,而民自;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智不自智,而後人莫與爭智。

老子的.名言警句2

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爲天下正。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清靜克服擾動,賽冷克服暑熱。清靜無爲才能統治天下。——老子《道德經》

2、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老子《道德經》

3、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子《道德經》

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經》

5、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慾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衆眇之門。——老子《老子》

6、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老子《道德經》

7、慎始如終,則無敗事。——老子《道德經》

8、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是以聖人居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9、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老子

10、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道德經》

11、“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老子

12、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老子《道德經》

13、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爲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老子《道德經》

1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經》

15、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儉欲第四十六》

16、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老子《道德經》

17、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經》

18、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爲也。爲無爲,則無不治——老子《道德經》

19、江海所以能成爲百穀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20、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爲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譯文:一切要順應自然。所以狂風颳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長久,何況人的那點力量。所以,從事於道的人得到道;從事於德的人得到德;從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樂於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樂於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樂於得到他。爲人誠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經》

21、"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老子《老子》"

22、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經》

23、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解讀:我有三件法寶,執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愛,第二件叫做節儉,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愛所以能勇武;有了節儉,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愛戴。——老子

24、大道至簡——老子《道德經》

25、大道自然,何須強自靜。行無求而自鬆,飲無奢而自清,臥無慾而自寧。——老子

26、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老子《道德經》

27、故常無慾,以觀其妙。——老子《道德經》

28、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經》

29、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李耳《道德經》

30、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老子第五十八章》

31、天下神器,不可爲也,不可執也。爲者敗之,執者失之。——老子《道德經》

32、征服別人的人是強人,征服自己的人是偉人。——老子

33、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

34、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老子《道德經》

35、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經》

36、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老子《道德經》

37、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聃

38、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經》

39、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爲心——老子

40、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老子》

41、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老子《老子第八章》

42、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老子》

43、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道德經》

44、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經》

45、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老子《道德經》

老子的名言警句3

1、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2、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4、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道德經》第二章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6、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爲利,無之以爲用。

7、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11、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2、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1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道德經》第十八章

15、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16、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德經》第七章

17、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18、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19、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20、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道德經》第五章

2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2、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2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4、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爲而成。

25、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經》第九章

26、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27、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28、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29、希言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3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1、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3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33、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34、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道德經》第十九章

35、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

3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37、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38、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41、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