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墨家經典名言

墨家經典名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並使用名言吧,名言是我國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的具體體現。還苦於找不到優秀的名言?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墨家經典名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墨家經典名言

墨家經典名言1

剛天下者兵也(墨子)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

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墨子)

食者,聖人之所寶也。(墨子)

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良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見尊(墨子)

不以文章害辭,不以辭害志(墨子)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墨子》)

萬事莫貴於義。(《墨子》)

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擇舉之。(《墨子尚賢上》)

聽其言,跡其形,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謂事能。(《墨子尚賢中》)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仁人之所以壞事,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

歸國寶,水若獻賢而進士(墨子)

不勝其任,而處其位,非此位之人也(墨子)

天下有利則治,無義則亂(墨子)

墨家與儒家的根本不同,在於兩家的哲學方法和邏輯。儒家只注意行爲的動機,不注意行爲的效果,墨子的方法卻恰與此相反,處處要問一個爲什麼。比如,造一所房子,墨子先要問爲什麼要造房子。知道了爲什麼,才能知道怎樣做。知道房子的用處是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爲男女之別,纔會知道該怎樣佈置構造,使其能避風雨寒暑、分別男女內外。

或許是因爲出身的關係,墨子的思想總體而言,可以看成一種平民哲學。墨子在他的體系中,始終以下層的普通民衆作爲原點,進而衍生出其他。墨子以耳目之實的直接感覺經驗作爲認識的唯一來源,他認爲,人的知識來源可分爲三個方面,即聞知、說知和親知。

在墨子看來,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聽到的爲依據。對於學習得到的知識,不應當是簡單地接受,而必須消化並融會貫通,使之成爲自己的知識。因此,他強調要循所聞而得其義。這種把知識來源的`三個方面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方法,使得墨子的認識論在我國古代哲學領域裏獨樹一幟。

墨子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公輸班(俗稱魯班)相比,墨子擅長防守城池,據說他製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公輸班還要高明。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爲布衣之士。《史記》記載說墨子曾做過宋國大夫,墨子很可能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知識,又比較接近工農小生產者的士。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經從師於儒者,學習孔子之術,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後來逐漸對儒家繁瑣禮樂感到厭煩,最終舍掉了儒學,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列顯學。《韓非子顯學》記載: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家經典名言2

1. 勇,志之所以敢也。

2.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偏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遊。

3.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爲天子。

4.分享到微信

5.法不仁,不可以爲法。

6.志不強者智不達。

7.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老殿賞,量功而分祿。

8.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之中。

9.兼相愛,交相利。

10.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衆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

11.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

12.無不讓也,不可,說在殆。

13.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14.力,形之所以奮也。圓,一中同長也。

15.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6.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17.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

18.萬事莫貴於義。

19.以攻戰亡者,可勝數。

20.無言而不信,不德而不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21.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

22.備者,國之重也。

23.人不分幼長貴賤,皆天只臣也。

24.重不爲不義攻國。

25.原文: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26.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

27.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兇。

28.仁人之所以爲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家經典名言3

1、慧者心辯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

2、人之於就兼相愛、交相利也,譬之猶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於天下。

3、愛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

4、民有三息: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

5、雖天亦不辨貧富、貴賤、遠邇、親疏,賢者舉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廢之。

6、勇,志之所以敢也。

7、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

8、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9、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

10、原濁着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11、商之道我有利,客無利,則客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則客不久;客有利,我無利,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客我利相當,則客久存,我則久利!然雙贏!

12、而天下皆曰其力也,必不能曰我見命焉。

13、不勝其任,而處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14、人不分幼長貴賤,皆天只臣也。

15、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兇。

16、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猶尚有節。

17、江河不惡小谷之滿己也,故能大。聖人者,事無辭也,物無違也,故能爲天下器。

18、言則稱於湯文,行則譬於狗豨。

19、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兇飢。

20、吏不治則亂,農事緩則貧。

21、染千蒼則蒼,染於黃剛黃。

22、其友皆好矜奮,創作比周,則家日損,身日危,名日辱。

23、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偏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遊。

24、心無備慮,不可以應卒。

25、民力盡於無用,財寶虛以待客。

26、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27、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28、釣者之恭,非爲魚賜也;餌鼠以蟲,非愛之也。

29、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衆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

30、夫尚賢者,政之本也。

31、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即此言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32、誠信者,天下之結也。

33、節儉則昌,淫佚則亡。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34、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

35、賢者舉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廢之。

36、繁飾有命,以教衆愚樸之人。

37、力,形之所以奮也。

38、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辯矣;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爲不知甘苦之辯矣。

39、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

40、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41、義人在上,天下必治。

42、利人乎即爲,不利人乎即止。

43、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徵無義。

44、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

45、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

46、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47、甘井近竭,招木近伐,靈龜近灼,神蛇近暴。

48、治於神者,衆人不知其功;爭於明者,衆人知之。

49、謅諛在側,善議障塞,則國危矣。

50、無言而不信,不德而不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51、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

52、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擇舉之。

53、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54、古之聖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貴,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也。

55、士雖有學,而行爲本焉。

56、雖天亦不辨貧富貴賤遠邇親疏,賢者舉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廢之。

57、夫知者,必尊天事鬼,愛人節用,合焉爲知矣。

58、視人之身,若視其身。

59、爲其所難者,必得其所欲焉;未聞爲其所欲,而免其所惡者也。

60、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良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見尊。

61、君子戰雖有陣,而勇爲本焉。

62、歸國寶,水若獻賢而進士。

63、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64、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

65、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66、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67、力,形之所以奮也。圓,一中同長也。

68、聽其言,跡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69、仁人之所以爲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70、故大人之務,將在於衆賢而已。

71、兼相愛,交相利。

72、善無主於心者不留,行莫辯於身者不立。

73、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爲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74、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75、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闢私怨,此若言之謂也。

76、法不仁,不可以爲法。

77、無不讓也,不可,說在殆。

78、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

79、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

80、意志不堅強的,智慧一定不高;說話不講信用的,行動一定不果敢

81、會讓你印象深刻的'!

82、官無常貴,民無終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