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曾國藩名人警句說說(通用50句)

曾國藩名人警句說說(通用5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既不俗爲小人,即不勉爲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曾國藩本文是小編爲各位讀者準備的曾國藩名人警句說說,歡迎大家分享。

曾國藩名人警句說說(通用50句)

1、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

2、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雖不與謀,若從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處此有三道,以至誠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於其間,又其次也。

3、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4、盛世創業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爲第一義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5、君子大爲超過常人之處,只是在虛心這一點上。

6、事業上的成與不成,人力佔其中的三成,天命佔其中的七成。

7、我身在軍營中,頗爲有以詩文而荒廢正務的現象,以後當切爲警戒。

8、人才何常,褒之則若甘雨之興苗,貶之則若嚴霜之凋物。——《曾國藩書信》。

9、治民之才,不外公、明、勤三字。——《曾國藩書信》。

10、真美人不甚爭珠翠,真書家不甚爭筆墨。——《曾國藩書信》。

11、攻城最忌蠻攻。兵法日:"將不勝其忿而蚊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罪也。"以蠻攻爲戒。——《曾國藩書信》。

12、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爲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國藩家書》

13、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古人絕好文字,大約於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長。——《曾國藩家書》

14、凡居官不可有清名,若名清而實不清,尤爲造物所怒。——《曾國藩家書》

15、兄弟之間,一言欺詐,終不可久。盡行揭破,雖目前嫌其太直,而日久終能相諒。——《曾國藩家書》

16、居家之道,推崇儉可以長久,處亂世尤以戒奢侈爲要義。——《曾國藩家書》

17、以"懦弱無剛"四字爲大恥。——《曾國藩家書》。

18、堅忍支撐,可建非常之業。——《曾國藩日記》。

19、賢者敬而貴之,不肖者敬而遠之。——《曾國藩家書》。

20、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忘。 ——曾國藩

21、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曾國藩

22、凡有用之物,不宜拋散也。——曾國藩

23、畢竟先知後行,至於純熟,乃能合一。——曾國藩

24、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25、農果力耕,雖有饑饉,必有豐年;商果積貨,雖有壅滯,必有通時。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26、凡辦大事,以識爲主,以才爲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曾國藩

27、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餒也。 ——曾國藩

28、凡仁心之發,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爲。稍有轉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則輕重乖發。 ——曾國藩

29、且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淨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30、無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31、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一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人過失,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人之旨矣。

32、取人爲善,與人爲善;樂以終身,憂以終身。

33、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那有空閒的光陰。

34、一心履薄臨深,畏天之鑑畏神之格;兩眼沐日浴月,由靜而明由敬而強。

35、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最滑,爬起來站穩都難。

36、不怕羣衆罵你,就怕羣衆不找你。

37、天下事當於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38、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曾國藩《曾文正公家訓》

39、"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曾國藩"

40、久利之事勿爲,衆爭之地勿往。物極則反,害將及矣。 ——曾國藩

41、智從學問聰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強爲,強爲之智便成愚詐。 ——曾國藩

42、讀經要就情事參理道,讀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曾國藩

43、雅量由於性生,然亦恃學力以養之唯以聖賢律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度量閎深矣。

44、他此時尚有三種選擇:一是起兵反叛清朝, 二是儘量示弱維持現狀,三是裁撤湘軍以明心志。曾國藩思來想去,最終選擇了第三條路,他本想將湘軍全部裁撤掉,後經人勸諫提醒,才保留了約兩萬嫡系精英。自古擁重兵之人,要麼問鼎皇權,要麼被打敗擊潰,像曾國藩這樣主動裁剪、自行解散的並不多。

45、覓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視之而不見,他日無事於覓也,乃得之,非物有趨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於從容,而失之急遽。——曾國藩

46、君子有高世獨立之志,而不與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嘗輕於一發。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長進之時,其功在於胸懷坦夷,其效在於身體康健。聖賢之所以爲聖賢,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經皆在大難摩難之日,將此心放得實,養得靈,有活潑之胸襟,有坦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於內傷。

47、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48、久視則熟字不識,凝望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

49、米已成飯,米已成炊,只好聽之罷了。

50、凡世家後輩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溝通,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繁華氣習,則難望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