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有關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精選21篇)

有關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精選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35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精選21篇)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1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很早就出門去買菜了。但是爸爸打算先去公園逛逛。

公園裏面不像其他時間那麼多人,我們來到橋上。一朵朵荷花開放在湖面上,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呢。我們走過橋,在路上一陣陣青蛙和蟋蟀聲像一個交響樂團在奏樂。走到一個台階旁,一陣較大的青蛙聲響了起來,我疑惑的走到台階蹲下來看一看是什麼?“是青蛙,有青蛙!”我對爸爸説到,便把爸爸按了下來。“你看,他們在產卵!”爸爸對我説,“你看那兒,不是卵嗎?”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青蛙產卵,真興奮啊。我們走着走着,來到了河邊。“你看,那兒有隻白鷺!”爸爸興奮的對我説,“你看,他正在抓魚呢”我們希望能看到他抓住了一條魚。可白鷺不久後就飛走了,我們就這樣帶着遺憾離去了。

接着,我們來到了一個仿古代的碼頭邊。我們登上碼頭,不遠處有一條船停在那兒。“你看這是什麼,爸爸。”我指着一塊石碑問,“那是一首詩”爸爸回答到。上面的詩是唐朝詩人韋應物寫的,上面寫着:“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彷彿把我們帶回了盛唐如詩如畫的滁州西澗。回家時,我們踏着詩路,欣賞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余光中《鄉愁》……突然一塊石碑出現在我眼前,上面寫着:“境由心生”,我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我們的感受嗎?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2

天藍、雲白、風吹草舞,湖面上波光粼粼。

初次來校無疑是入學考試。學長學姐們帶我們去考場。我望着這龐大的校園內心波濤起伏,多美的校園,可是過一會兒迎接我們的便是死之般的考試。我的內心十分緊張,全身每一個地方都警惕起來,這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我的心中是分緊張、期待,而身上則是全家人的責任,我怎能有心情欣賞美景,我低頭不語跟着學姐去考場,這條路對我來説很長很長……我不斷的問:“怎麼還沒到?這學校也太大了吧!”“不要緊張,快到了。”同樣的答覆我聽了好幾遍,一棵又一棵樹從我身邊過去,一隻又一隻鳥飛走,我記得當時還過了一條河,不,是湖。總之,對於當時緊張的我,這路太長了……一切都是未知。

後來我如願以償考上了那所學校。每天,和我的學長學姐和同學們一樣奔波於學習之中。漸漸熟悉了新校園後,我終於明白了學姐的話:“其實校園不大。”每天三點一線,教學樓,食堂,宿舍。現在我也常走那條通往考試考場的路,但我覺得它很短,很短。不是和朋友談着天,嬉笑着快速走過這條路,就是一個人抱着書,欣賞着藍天白雲、小草以及湖面,面帶着淺淺的微笑,默默的蹦跳着穿過這條小徑,一切都帶着熟悉的味道。

同一條路帶給我們的是不同的感受,境由心生,心境在我們的生活中影響非凡。

天空還是如此藍雲,雲還是如此白,草依舊迎風而舞,湖面也是那麼美,但這一切中多了幾分熟悉。

這條路,是長、是短,取決於我的心境。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3

智慧決定境界,境界決定品質,境由心生。

一個人的心境好壞與否,和他的心態有着直接的關係,一個人生活的品質則直接決定於他的心態,智慧的人無論出於何種處境都能夠保持超人一籌的心態。

也許不是每一個生命都“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也許並不是每一個生命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但也許,生命可以是“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的恣意與淡泊,決定這些的,正是智慧。

民國課本中有這樣一段話;“三隻牛吃草,一隻羊也吃草,一隻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看花的羊便是智慧的,茫茫綠原,芳草千千萬,無論何時都是吃不完,但那花開的美麗芬芳不是隨時隨地可以欣賞得到的。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説,人生的意義不是吃飯這麼簡單,還應有更高的追求。

誠然,智慧對人類是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拋開物質層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華的物質遮住雙眼的人,才是最有資格稱作智慧的人。再進一步的説,一個擁有智慧的人有的不僅是精神上的追求,更要有特立獨行,超然物外的膽氣。

通往智慧得的道路是沒有捷徑的,是需要全身心的領悟的。悟人生沉浮,悟草木榮華,悟生命輪迴,修行本身,融於自然,領略無盡天地之意,放眼蒼穹,展望九天之上的那一抹繁華。

生命本就是一場競賽,智慧便是你先人一步的法寶,修一顆智慧之心,昇華靈魂,成就智慧之境,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榮華,心中有智慧,處處皆是一片鳥語花香,春和景明。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4

那天,雨紛紛而下,天,如為開闢一般混沌。屋檐下,滴滴答答的沾濕了我的衣襟,涼透了我的心。

那,是一幕一幕蕭瑟的悲境,灰濛濛的天,蒼茫茫的地,若有若無的陰風與雨滴破裂時心碎的聲音,交匯成了淒涼的合唱,悠長而悽慘,久久迴盪在我心頭。路過那條小巷,幾隻小貓悽慘的嘶啞都被我拋之腦後,我只是走着,無心的走着……

我可以接受在考場的慘敗,也能忍受老師的責備,但我絕不能忍氣吞聲的是同伴的嘲笑,無論是有意或無意還是善意的和惡意,都是令我無法想象的,於是我失控了,我憤怒了,平時那個脾氣隨和的我爆發了……之後一切都變了,所有人都想避開我。在我身後竊竊私語。我頓時就成了一頭隨時有可能會爆發的野獸一般,虎視眈眈的盯着每個人。

然後上天就“慷慨”的送了我一盆傾盆大雨,任由我在這悲境中頹廢、沉迷,我感覺自己要被憤怒吞噬了。不久,一場雨後初晴之境打斷了我的思緒,温暖的陽光懶洋洋打在了我的身上,彩色的彩虹不知被誰偷偷抹上了天空。藍天、白雲也露了面,羞澀的衝我微笑。

轉念一想,我又覺得這事錯在我身上,道個歉不就完事了?頓時,我豁然開朗,沒有什麼可擔憂的了,不是嗎?

一切似乎都變得明朗了,身後,可以聽見幾只小貓輕柔的呼喚。遠方,似乎可以隱隱約約聞見家中飯菜的香味,我的步伐變得輕盈起來,走着,笑着……

境由心生,境隨情變,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主人,每個人的心情往往決定着自己所能感受的境意。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5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我喜歡的《陋室銘》中的一段話,我並不是喜歡它的文字意義,而是喜歡劉禹錫筆下陋室這種安逸的生活,所謂安逸,應該是幸福快樂温暖和樂的,所謂安逸,應該是體會感受融為一體的交匯交織。

所謂境由心生,我覺得安逸這種東西不是別人給你自己的,就像《陋室銘》中的話:“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我們可以和鴻儒一樣的學者交談,從他們的身上學到文雅的氣質,時常用音樂來緩解身心,用歌曲的魅力還完善自己的不足,而安逸的這種境界,我覺得除了別人所謂的安全感,那就是自己就自己的一種心態,這種心態不是説我要把安逸這兩個字掛在嘴邊,而是把這兩個字刻在心裏,境由心生,每當我們想要發火生氣的時候,我們有些衝動無奈的時候,是否可以多多想想這兩個字,多多感受那些古代文人墨客,安逸把酒合歡的美好與恬靜。

安逸的生活也一直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覺得在繁雜的社會中,我們總是看到喧囂的城市和車水馬龍,總是奔走在生活的邊緣努力的奮鬥,為了生活,為了理想,為了拼搏,等到老了的那一天才會感受些許的安逸卻又因為家裏的瑣事而不得逍遙,所以我們可以從現在就把安逸放在心裏,做到境由心生。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6

今天,在外出學習的路上,在車上和同事天南地北的聊着天,下了高速路進入一個縣城,同事説車裏悶,開車窗透透氣吧,我坐在窗邊打開窗户,一股帶着濃濃秋意的新鮮空氣撲面而來,讓人精神為之一震,心情頓時舒適極了。也深深地體會到什麼叫做秋高氣爽。

我不禁向窗外望去,秋天特有的絢爛景緻撲天蓋地映入眼簾,紅的、綠的、黃的、黃綠相間,在這特有的時期內變幻着它的色彩;路邊不知名的小野花,或黃或紫或片或星點的點綴着路兩旁的山崖,雖然沒有人駐足欣賞,它也用盡全力在開放着,為秋天的景緻增添着一抹抹淡雅的色彩;路邊不時時閃過幾株柿子樹,落光了葉子的柿子樹上,紅彤彤的柿子倔強地掛在上面,用它鮮豔的顏色向路人行注目禮,似乎在等待着發現它,欣賞它,摘取它的伯樂;一片片蘋果園從我眼前掠過,一個個鮮紅的蘋果,露出它可愛的笑臉,不停地向我召喚;不時還有黃橙橙的顏色閃過,仔細看過,才發現是農家小院裏,或掛或晾在地上的玉米棒子,散發着特有的芳香氣味,好個多姿多彩的秋!

以前,從未發現秋天是如此的別緻,可能是因為沒有用心的去看,也許是人生的閲歷不夠,只知道春天的鮮翠欲滴,夏天的自由灑脱,冬天的寧靜安逸,從未發現秋天的藴味深遠。

是啊,想想自己,已然心境已脱離了少女的青澀、青年的痴狂,不知不覺中在人生路上已經慢慢成熟、內斂,有了如此心境,才會體會到秋的涵義,這便是人常説的境由心生吧!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7

智慧是一種心鏡,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永無涯畔;心若有慧,則宛若長空旭日終至至靈之境。

民國課本中有這樣一段話:“三隻牛吃草,一隻羊也吃草,一隻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茫茫綠原上看花的那隻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獨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説,人生的意義不是吃飯這麼簡單,還應有更高的追求。

誠然,智慧對人類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拋開物質層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華物質遮住雙眼的人,才是有資格稱做智慧的人。

再進一步講,擁有大智的人,不僅有精神追求的,更有特立獨行、超然物外的膽氣。

我曾驚歎於朱耷的《墨魚圖》。那隻翻着白眼的魚訴説了怎樣的智慧心語?不言而喻!我十分敬胃這位明朝遺老,高蹈乎八荒之表,亢心乎千秋之間……

如果説朱耷的智慧是一種氣象,那麼,莊子“超乎象外,得其環中”的智慧便是一種至鏡。超脱於生命本相的空靈之境,乃是禪與道的完美契合。

李叔同青天白日以映事,明鏡止水歎澄心,霽月光風以待人,便禪一般地詮釋了朱耷的氣象和莊周的至境;超乎生命本身,肇乎天地萬物,故能在圓寂之前,歎一句“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通往智慧的空靈之境,是沒有捷徑的,需要全身心地領悟。悟人生沉浮,悟涅磐境界。必要時,可學一學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於大自然中,領略融身於天地之間、放眼於銀粧世界的寥廊與凝重。

生命本就是一場鍛鍊,智慧便是那最終的昇華。修一顆智慧之心,成一番智慧之境,於生命無悔,於本心無愧。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8

每次回鄉,總會經過那條盤山小路。這路,十幾年不變。

路是上世紀末流行的路;泥沙路,時代日新月異。這種路在大城市早已絕跡,但卻由於地勢險峻,別説泊油路,就連換成水泥路,也可能是數年後的事了。因此每次走過這路時,車便顛的和最老式的拖拉機差不多。你換啥車都無濟於事。

這段路每次要走十多分鐘,但對於不同時期的我來説,我的感受是不同的。“境由心生”嘛,不同時“心”不同,“意境”也就不同了。

最小時,不知幾歲,反正那時父親抱我十分輕鬆,一隻手就能把我提起來,那時我們沒有車,便搭了輛便車。用母親的話説,一開進小路就像過山車一樣,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一下子四胎騰空,年幼的我不像表妹,一點兒都不暈車,還高興的“哇哇”大叫,可憐了小表妹,臉上不是汗和淚就是哇出的飯。

小時的我沒啥意境,“好玩”唄!那時覺得路很短。“飛”幾下就到鄉下老家了。

八歲時,我的一位太婆病種。山裏基本無信號,智能手機“報了廢”,沒辦法,父親只能自己開車送醫院。

時近黃昏,父親的車飛速的飛馳着,和死神做時間賽跑,我滿頭大汗,一邊照顧着呻吟的太婆,一邊讓父親快點,小時候認為很短的路,一下子變得似乎永遠到不了頭,只見樹葉繁密,遮住了陽光,路上十分陰暗,父親左突右搶,一會兒左拐,一會兒右拐,在這似乎永恆的左右拐中,時間在流逝,終於拐完了彎,車終於行駛在了大道上。我長呼一口氣。

兩年前,老家突發泥石流。山洪爆發,山上不時落下石塊,路一邊突扎入泥石流中,接着斷了。另一邊落滿了石塊。

災後回鄉上觸目驚心的。不是因為路被沖塌了一半,而是路實在太窄了。

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感覺。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9

煩惱由自己而生,慾望由自己而長,你的人,你的身,你的心,甚至你的所有都由你自己主宰,你想讓你自己怎樣,你自己就怎樣。

心境,往往決定處境。樂時,風雨亦樂;愁時,甜蜜也愁。常樂之人,他所處的環境必定歡樂多於憂傷。所謂天堂與地獄,都在一念之間。同樣的事情,不同的心境,就會有不同的應對方法,自然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局。

人啊!都想平安喜樂。身處塵世,世事繁雜無序,有時候必須得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不懼怕凡塵喧囂,也不必過於擔憂世事的紛擾。仔細想來,誰不曾有過肆意飛揚的青春,不曾有過幾次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經歷?

同樣的故事,在不同的年紀讀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同樣一首歌,在心情不同的時候聽起來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同樣一件事,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然而,歌還是原來的歌,故事還是原來的故事,我們還是原來的我們,只是歲月如斯,那份曾經的純粹與天真早已蕩然無存,再回首,只剩惘然與悲涼。

有時候,人真的是在一瞬間就變老的。那些始料未及的災難一旦降臨,即便你的內心如何堅不可摧,也會在瞬間被摧殘得支離破粹。打敗我們的,是那些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是無法預料到的災難,但同時,摧毀我們身心的,也只是生活裏一地的雞零狗碎。

流水匆匆,一些故事來不及真正開始,就被寫成了昨天;一些人還沒有好好相愛,就成了過客。聚散本無常,來來去去都不曾有過絲毫停歇。在塵世間奔走不停的我們,其實輸贏沒有錯,一切都是命定的緣分,來的時候無法躲避,走的時候也無需挽留。

所以想盡辦法將一顆煩躁的心,放得寬廣一些,修得安靜一些,不必把得失看得太重,有得必有失,這是自然規律。人生本無常,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包括我們每一個人。不奢望,不依賴,看淡浮華,看清虛偽,務實平常,以一顆寧靜的心面對世界,才會真正的心安吧。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10

也許不是每一個生命都“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也許不是每一個生命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但也許,生命可以是“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的恣意與淡泊。

不必在意走過的路是否有花香沁人;也不必在意你表演的舞台下是否有掌聲震耳。無人欣賞,無人歡唱,或許會有最初的傷心與無奈,但在隨後的適應與感知中,你會發現因為沒有欣喜,所以不會有失落與痛苦;因為沒有開始,所以不會結束。

不必在意別人曾擁有過曇花一現的幸福;也不必在意別人曾經歷過轟轟烈烈的生活。夜深人靜,月明風清,也許會有孤寂與淒冷,但註定摻有雜質的一切都不能長久的保存,短暫或看似長久的牽掛終究抵不過歲月的風化,平靜而純潔的生活才是永恆的命題。

因為心靜,所以即使草盛豆苗稀,王摩詰依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因為淡泊,所以陶元亮將夢想寄託於文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書”。

因為恣意,所以李白寧願棄官長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也不願身在官場,隨波逐流。

我是極羨慕水的品性的。“水利萬物而不爭”,一路行走,一路奉獻,它看透風景,用如明鏡般透明的心,看夢迴鶯囀,流年似錦;看青山隱隱,綠水迢迢。任自己身處何處,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任自己棲於何時,一草一天堂,一沙一極樂。

行走於塵世,請踮起腳尖,小心拿捏行走的步伐,畢竟腳上的泥易除去,而心上的你卻難以清除。若境由心生,那麼心有污點的人的世界定不會是煙柳畫橋;而心有明鏡者的世界定會是鳥語花香,春和景明。

心。

菩提,明鏡。

賞摩詰,羨元亮。

行思流水,頓步生花。

境是由心生,魂為夢牽縈。

浮游塵埃之外,踮步泥塵之上。

蓮出污泥而不染,心離塵世而不亂。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11

陸九淵曾説:“心是世界萬物的淵源。”,心之所向,境之所在。每個人面對着同一個世界,卻會得到不同的感悟。每當我們靜立窗前,展現在人們心中的卻是紛繁各異的景象,此便是境由心生。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千百年來,不同的文學作品被不同的人所閲讀。而當人們同時閲讀一部文學作品時,人們對作品的理解與感悟不同。這種差異便是取決於當時他們的心境。當他們心情好的時候,便會更注重看作品中開心的場景,而心情不好時,便只會看到作品的陰暗面。

同理當你心情愉悦時,就覺得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當你感到是失落時,便覺得世上的一切都背叛了你,世間的一切都充斥着虛偽和欺騙。

李叔同出身優渥,年少便留學歐洲,精通音律,雕刻,古漢語。然而,世上太多醜惡血腥的事擾其內心,使他不斷地在自己的世界中徘徊,但他最終還是聽從自己內心深處的召喚,放棄了塵世的一切,遁入空門,潛心向佛。而他圓寂時的那一句“華枝春滿,天心月圓”,便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李叔同為了自身不被外世侵擾,從而選擇追求一顆真摯純潔的內心。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我們的心就如同一座明亮的鏡台,我們要不斷地將它撣拂擦拭,不讓它被污垢障蔽了光明的本性。我們不應被污穢與殘暴所掩蓋內心的善良和真誠,我們應以一種積極心態來看待人生和世界,那世界將會被光明所籠罩。

史鐵生打開人生這扇窗望向地壇時,才真正發現生命中需要的淡定和從容。因此他説過:“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樣想過之後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麼可怕。”此時的他找到了內心的方向,從而看到了世界的美好之處。

在現今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周圍都充斥着金錢所帶來的競爭和壓力,每個人的內心都被忙碌和浮躁所填滿。正是如此,他們無法看到窗外世界的美好。而若心中保有一絲純淨和真摯,你將會看到紛繁世界中閃爍的亮眼明珠,從而得到內心的平靜。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12

我想,一個人總要經歷幾件事,才能真真切切體會到那些哲理的深邃內涵,就像不久前的我所經歷的一樣。

那天,我獨自一人在學校後園的池邊散步。時間已是深冬,那不怎麼深的池水早已經結上了一層厚厚的冰,光禿禿的灰黑的枝椏在砭骨的朔風瑟瑟發抖;陰沉灰暗的天空低垂着,沒有一絲的生氣,直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見到此情此景,我心中那片本就不怎麼晴朗的天空又平添了幾分憂鬱的陰霾。“這鬼天氣!”我裹緊了身上的羽絨服,暗暗咒罵道,“本來想出來散散心的,反倒弄得人一點興致也沒有,真是討厭!”

又過了幾日,我和朋友下課後出去散步,不經意間又轉到了那池邊。天氣仍舊如那天般冷得厲害,但今天我的心情卻很是輕鬆。當我再一次向那片水池望去的時候,不料想竟一下子被觸動到了——一縷陽光通過樹梢灑在冰面上,泛着閃閃的粼光;垂柳柔軟的梢頭,綴着小小的綠苞。剎那間,一種奇妙的感覺從我心底油然而生,我自己好似置身於陽春三月一般。看吶,不是嗎?眼前那冰封的水面好似將要解凍一般流動着燦燦的波光,柳梢在風中招展着,不久就要被和風裁出細葉。天空是那樣的明朗清麗,好一派融融春光!我沉醉着,耳畔彷彿聽見了悦耳清脆的鳥鳴,眼前似乎看見了天上招展飛翔的風箏,鼻尖好似嗅到了撲鼻的花香……直到朋友的一句話,才把我拽回到現實中來:“傻了嗎你,對着上凍的水面瞎看,這不還是那池子嗎!”我眨眨眼,周圍依舊是來來去去的人流,依然是十二月的寒冬。我心頭的思緒不禁被什麼牽動了一下。

這不由得讓我聯想起幾天前的經歷。就像朋友説的:“這不還是那池子嗎!”也許,從別人的視線裏來看,甚至用幾天前的我的眼睛來觀察,這地方和之前的那片池水似乎也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或許還有些死氣沉沉得讓人討厭。可今天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景象,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究竟是為什麼?或許,正是我心情不同的緣故吧。我真切的體悟到了古人所説的那句“境由心生”。一點兒不錯,境由心生,擁有什麼樣的心情心境,就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色景緻,從而就會得到不同的體悟與感觸。

或許,我們無法改變周圍的嚴冬,但我們可以擁有一顆如春天般生氣洋溢的內心。這樣,我們看到的,將會永遠是生機盎然的春天!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13

一直都認為,作家筆下的世界都是內心的寫照。近來重讀張愛玲,我更堅定了這種想法。

張愛玲是著名的才女,其名聲之響亮比之同時代的陸小曼、林徽因也是不遑多讓的,其才情也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她的那句“出名要趁早”更是被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少年們奉為經典,經久流傳。

《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小團圓》,她筆下的感情總是淡薄而又濃烈,那些愛刻骨銘心,那些恨驚天動地。主人公們在她筆下的世界裏艱難地活,執着地愛,痛並快樂着。

平淡無奇的字眼在她的筆下排列着,透出濃濃的滄桑來,我好奇,那樣不起眼的小小身板下是有着一顆怎樣的七竅玲瓏心,用幾十年短短的光陰看穿幾百世紀裏輪迴的悲歡愛恨。她看世情那麼的冷靜而清晰,她對愛情的解釋一針見血,她的文字彷彿一根根細小的銀針,批進你的心臟,表面不會留下顯眼的疤痕印記,卻能讓人骨子裏疼得死去活來。每每看她的文字,我見到那樣一個穿着旗袍、神情冷漠倨傲的女子盯着鏡頭,洞悉人心的目光讓人膽戰心驚。嘴角噙着一絲譏諷的笑容,一邊殘忍地告訴你:天長地久是謊言,至死不渝是幻想,山盟海誓、海枯石爛是傳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蜃樓。可即便她給人們以無盡的絕望,這個冷漠的女子自己還是想要相信真愛的。因此,她總想要在完全黑暗的世界裏給你一點點光明,於是有了白流蘇,有了花柳原,有了《傾城之戀》。

她當眾將那些古老的誓言擲在腳下,譏諷、嘲笑、踐踏給我們看,而轉過身去卻又慌亂地撿起擁在胸口失聲痛哭。她比誰都愛這個世界的真、善、美,卻又比誰都痛恨這個世界的冷漠與欺騙。在愛恨之間茫然無措的心,在紙面上幻化為另外一個世界。

“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裏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裏開出一朵花來。”這是怎樣細膩而執着的感情,再沒有比這樣的表白打動人心,這些文字,是那顆玲瓏心對冷漠的世界的抗議,對真愛的深切的呼喚。翻閲書頁,細細審視張愛玲筆下的世界,毫無疑問,這是她的內心,是她坦露的靈魂。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14

一個英國殘疾人,他只有一隻左手,可是他説:“我不用擔心另一隻手和它搶東西了。”他全身癱瘓,可是他説:“我整天躺在牀上,我想我的前世一定是個懶惰無比的人,為他的來生許下了這個連屋子都不用出去的心願。”他只有右眼能見到一絲光,可是他沒有拿它來哭泣,也沒靠它來憂傷,他用它來讀書看報。比起那些整天只知道怨天尤人的殘疾人,這位英國殘疾人的生活一定要輕鬆、明快得多。所謂“境由心生”,一個人的生活處境很多時候由自己的心態決定。

初看《醜女無敵》,着實被林無敵的水桶腰和鋼牙套雷倒,她臃腫的的身材,平凡的相貌確實符合醜女這一形象。然而她卻不顧別人異樣的眼光,憑着自己的努力進入了概念公司,並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當概念面臨危機時,是她和公司裏的一羣不被重視的姐妹一起想辦法,舉辦時裝秀解救公司,她在劇集裏用自己的努力和善良獲得了事業與愛情的雙豐收,同時也向觀眾證明了“醜女不醜”。實際上,支撐林無敵克服一切困難,最終走向成功的是她“永不放棄”的心態。林無敵的扮演者李欣汝説:“我覺得作為一個不漂亮的女孩,需要加倍努力,永遠不要説放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無敵並非不愛美,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裏,大多數人都是更願意接受美女的。然而,他無法改變命運為她安排的相貌,可她又不願自卑的活着,於是她便加倍努力,使自己在工作方面更具優勢,培養自己永不放棄的心態,不斷的改善自己的處境。事實證明,無敵永不放棄,不畏困難的態度最終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嘲笑他的吳庸,針對她的裴娜,還有排斥他的安茜最終都被她的精神打動,並且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了林無敵這個醜女,對她給與了肯定的評價。

不可否認,無敵由一個人見人笑的醜女到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才的轉變過程中,她的心態是起了決定作用的。擁有一顆永不放棄的心,他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處境,讓自己的存在彰顯價值。

無論是那位英國殘疾人,還是醜女林無敵,他們都沒有埋怨命運的不公,反而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以自己的方式改善生活,境由心生,便如他們這樣罷!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15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有悲有喜;在每一本書中,我也享受活在作者筆下蒼穹的過程,因為這使我獲益匪淺,就如王小波所言,讀書能讓你活在過去、現在和未來。

自從上了高三,就很少像以前一樣放下時間狠狠地讀萬卷書,再爽爽地抒發心中萬千感慨。由於讀書節奏的減慢,讓我用了兩個月才把《解憂雜貨店》這本書讀完。

讀這本書,首先是對這本書早有耳聞,對於它的作者也是較為欽羨。書的開篇,裏面豐富的故事情節也對我有極大的吸引力,一個連接現在與未來的解憂雜貨店,就像一個連接現在與未來的人生十字路口,由此引出了各段小故事。飽覽作者的構思之精巧,用筆之老練之餘,也讓我有很大的感觸。

“現代人內心流失的東西,這家雜貨店能幫你找回”書本封面如是説。是的,這家雜貨店確實幫很多人找回了信念,找回了自我,誤入歧途的小偷,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無從選擇的克郎,為披頭士着迷又遭遇家庭不幸的和久浩介,想用陪酒和當有錢人的情人來幫助自己完成人生抱負的晴雪。每個人都帶着各種煩惱而來,最後,每個人都過上了相對滿意的生活。

但是,這卻不僅僅是雜貨店回信的力量,而是每個人靠自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其實。很多時候,雜貨店的回信並不是都給出了最好的解決方案,甚至與好的方案截然相反,但來諮詢的人自己內心都理解成了對自己有利的一面。這讓我想起一句話:境由心生,成敗由內心決定。

這也讓我想起我近來心中的浮躁,我老是覺得自己周圍環境不好。我也總是覺得自己從雲端跌入大地,又從大地跌入地獄,我可以給自己多些時間來緩解,來調節,可以放鬆。是的,對於曾經的我來説,差班就是地獄。然而,看完這本書,我認真思考,自己也沒那麼可悲,只不過自己內心無形地放大了外來的影響,最可悲的是自己內心的墮弱。

看完這本書我才明白,自己渾渾噩噩,其實是自己放不下過去,承擔不起過去,讓過去在自己的生活裏興風作浪,自己內心又放大這些風和浪。

作者東野圭吾説:“如今回顧寫作過程,我發現自己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一個人究竟應該怎麼做?我希望讀者能在掩卷時喃喃自語:我從沒讀過這樣的小説。”的確,我現在也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也從解憂雜貨店裏認識到自己丟失了什麼。

我已掩卷沉思片刻,我告訴自己:境由心生,勿忘初心,即使在你並不喜歡的差班。從現在開始,對渾渾噩噩的自己説再見。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16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題記

泠泠的細雨,濕潤了流年,模糊了看向過去的眼。匆匆的那些年,不知何時,卻已成了永遠的回憶。

我行走在江南的雨巷,執一柄素傘,細雨沾濕了眼簾,斜斜地潤濕了雨天的屋瓦,四下散落,飄飄然。雨打落花,洗褪了鉛華,落英繽紛,一如兒時的情形……

彼時,三月的桃花盛開,重重疊疊的花瓣,恰是一片絢爛的嫣紅,綴滿了枝頭。一院的桃花,交相輝映,恰如天邊的一縷晚霞,隱隱流動着暗香。桃花灼灼,成了我兒時深深的回憶。

彼時,祖母的身子骨尚還健朗,雖已年過花甲,卻也僅是幾縷銀髮,照舊每日拿了鋤頭下地勞作。雖是辛勞,祖母卻樂在其中。閒時,祖母便帶了我去玩耍,每每天色向晚時分,一老一少披着斜陽的餘暉而歸,滿院的桃花,春意正濃,煞是一片奼紫嫣紅。看到那一片的桃花,心中便多了一份安然,因為我知道,那片桃花處,便是我的家。

晚霞褪盡,繁星滿天的時候,祖母常常帶了我在院中看滿天的星星,閒話家常。滿枝的桃花,飄飄搖搖地落下,旋落,落地無聲,同時也落了坐在樹下的我們一身,拂了一身還滿。抬頭仰望,通過層層的樹隙,是那深邃的夜空,繁星點點。

而今,度過了幾度春秋,我重回故園,在落花的時節。

如今,花仍在,只是祖母的花卻永遠得落了。獨自一人站在冷冷清清的院中,看着殘花敗落,落花滿盈,不免有些悽傷。桃花已不再灼灼,它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只剩下枯萎的花瓣,一點一點地凋落,最終葉落歸根。兒時那麼美的桃花,現在卻一點兒也不美了。

我試着獨自在院中乘涼,卻只有涼颼颼的冷風,以及暗無邊際的黑夜,零星的幾點星火,全然不似兒時的美好。兒時清澈的天空,如今卻已被污染籠罩,矇住了繁星點點,也矇住了過往的美好。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都會隨着流年而改變,並沒有什麼可以達到永恆。一切的悲喜交雜,都只是源於自己的內心深處,是所謂境由心造。

輕輕地,一陣清風吹來,卷落了花瓣,我佇立在桃花樹下,靜靜地伸出手來,孜孜,待默,花瓣靜靜地落於掌心。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17

閲讀的世界,是“鳥在飛,雲在走,天地自悠悠”的閒適,閲讀的意境,是“風在吹,人在走,彼岸響風鈴”的恬靜。

當迷惘於生活禁錮的焦慮與壓力的幻境時,何不返身,至書籍中修身養性,給心靈沐浴薰香?

是哪本書告訴我們“我若不努力,誰替我堅強”?是哪篇文教會我們“得亦淡然,失亦坦然”?是哪個人曾寫下“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努力的自己”?一個個散發墨香的文字,展現着智慧的結晶,孕育着生命的啟迪。

閲我心之所悦,讀我心之所向。

有言道:“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對曰:“覽書則心融於書。”文字輕敲小小的心房,伴着秋日的晚風,攜着喜怒哀懼,與皎潔的月光一同飛往不知名的遠方。

而在皎潔的月光與室內的暖光中,總有人的淚珠,滴落在書籤卡住的書頁,總有人的笑容,飛翔在文字的海洋。就這樣,時間從翻頁的間隙中悄聲溜走,唯留數不盡的笑容與淚滴印在那一頁頁泛黃的紙上……

“濃墨追逐着情緒流淌,染我素衣白裳……”

在這墨與紙的世界,我們穿梭時空,跨過地域,拂去年齡,與名人交心,與主角同行,體驗人世的冷暖,感悟人生的真諦,將愚昧無知灑脱地拋棄在某個角落。

文字的魅力盡藏於那一本本裝訂成冊的紙頁中。可惜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睿智的“伯樂”,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的體會文字的魅力與價值。

這個繁華時代的人們,有太多隻重視物質享受而輕視精神糧食。見了珠寶錢財,如飢似渴,而當談起閲讀一類的精神糧食時,卻如同得了厭食症一般避而遠之。我想,這樣的人無疑是愚昧而無知的。

身體的疾病,有藥材醫治,那麼思想的缺陷又用什麼來彌補呢?閲讀。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閲讀?”那麼就讓我用某某人説過的話來回答吧--不讀書,不成人。

書中不一定有黃金屋,知識也並非絕對能改變命運。但閲讀一定能開闊你的視野;充實你的生活;打開你的世界,從而帶給你各方面的收穫。

文字將時光和情感銘刻於淡黃色的書頁,定格成永恆。

在這個充斥着各種電子設備的喧囂世界,我卻偏愛那散發墨香的書籍。也許就是“不喜玫瑰過妖豔,唯愛山茶之清香”吧。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18

人生在世,猶如身處空谷,老子曰:“境隨心轉。”心的戾氣橫生或淡定祥和,決定這你在空谷中是倍感險象環生,還是能信步安享空谷之美。何妨擺正心態穩步向前,便能收穫一捧安然賞景之心。

正如薩特曾借《間隔》中主人公之口感歎:“他人即是地獄。”許多人都在抱怨世界的冷漠,指責他人的無情。然而,當下人心似乎已逐漸忘卻“仁者愛人”之古訓,讓整個空谷逐漸墜入以暴制暴的荒誕怪圈。生活中一些難免的磕碰摩擦便着了爭端的導火線,繼而上演轟轟烈烈的全武行。人們親手斬斷了彼此間溝通對話的橋樑棧道,進而把自己逼至進退維谷的懸崖。殊不知此刻驚懼於“他人即地獄”的你,也早已成為了他人眼中的地獄。究其原因,是被己之私慾矇住雙眼,失了善之本心,失包容的度量,失溝通的耐心。

誠然,我們需捍衞自己的權利,方能在這空谷中生存,但比起偏激極端的方式,何不嘗試更和平的道路?從飛機上拳腳相向迫使飛機返航,到居民高價購買高音炮炮轟走廣場舞大媽,人心如隔天塹,對峙於空谷兩邊,而矛盾卻愈難化解。如此解決,甚至不如一句輕聲的勸告,一個大度的微笑。反思之後,或許該學習馬爾克斯筆下所言:“將仇恨寫在冰上,然後期待太陽的升起。”不易怒,平戾氣,方能在和諧坦途上走得從容坦然。

如何真正架起人與人之間的棧道橋樑?便是要以道義為標尺,以包容為基石,讓溝通成為化干戈為玉帛的首要途徑。這便意味着擺脱自私狂妄,看問題的角度從“自我本位”轉移至“眾生本位”,擺脱此岸之束縛,進而能賞彼岸之風光,讓每一次對話成為對對方價值觀的認知,進而包容對方的立場,尋得雙全法,百鍊鋼也能化繞指柔。

正如法國作家約瑟夫·儒貝爾所言:“凡是能解開的繩子,就不要用刀隔斷。”摒棄迷失善性的憤怒和暴力,迴歸寬闊體諒的胸懷。想我們古有儒家存養善心的教義,將相和之美談,今有“求同存異”的呼告,周總理與尼克松握手泯恩仇之佳話……須知每個人的嘉言善行,都能激起他人心中善的漣漪,擺正心態溝通,必能創造融洽的社會氛圍,感受到空谷之美。所以,智者説:“你即是他人的環境。”

境隨心轉,心由道安。秉包容理解之心相互溝通,必能如詩所言“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19

閲讀是一種人生境界,而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形式決定着一個人心境的高低。有學者説,人生需讀的三本大書分別為有字、無字與“心靈之書”。而我認為,“有字之書”代表着知識和學問,“無字之書”意味着生活與體驗,此兩者人人易讀,也人人必讀。唯有“心靈之書”方是超越世俗的高境,可求卻不易求。

誠然,有字與“無字之書”能給予心靈某種觸動,或喜或悲,或感同身受。然而,此種觸動僅僅只是短暫的在某一具體場合由心而發的,一旦跳脱某一情節,便逐漸淡化。

而我所謂的“心靈之書”,不侷限於外界的酸甜苦辣的刺激,具體而言,是一種信仰,是對內心自己的喚醒和認知,並以此為前提擔着作為一個人的使命。其可貴之處正是在於對心靈的把握。

我們不可否認,即使對於信仰的閲讀與對話依舊離不開“有字”“無字”之書的引導和豐富,然而,正如馮友蘭所提出的人生四大境界般,達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必將脱離功利與自然境界中所存在的世俗氣息。同樣,追求信仰,必然需捨棄部分有字與“無字之書”中功利的內容。

“心靈之書”的閲讀離不開前兩者的滋養,卻能脱離功利世俗的氣息出淤泥而不染。此又為一高境。

雖然説心書——信仰為一高境,但並不意味着它是一個絕境,無人可達,更確切地説,它不需要具體的行為來獲得認可,一旦心靈得到洗禮,明確心中的信仰並勇敢追逐,“心靈之書”早已銘刻於心。

《瓦爾登湖》曾用這麼一句話表達了作者的心聲:“我願我行我素,不願搽脂抹粉、招搖過市,我也不願生活在這個不安的、神經質的、忙亂的、瑣細的世紀生活中……”與其説隱居於與世隔絕的自然天地中時一種消極無為的行為,倒不如説作者在瓦爾登湖水的洗禮中認清了自己,追求一種自然、不拘泥於世俗的信仰,每天與自己的心靈對話,不正是在讀一本名為信仰的“心靈之書”?

所以,在我看來,心靈的閲讀、信仰的交流並不是單純的自己禁閉,更是對於自身的反省與對自己處於這天地之間位置的一種判斷。

馮友蘭先生曾説,達到天地境界的人方為聖人。而我認為,又何必達到天地境界?能夠閲讀“心靈之書”,明心,養性,不也聖哉!

以心為書,雖為高境,我欲求之!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20

心境!是心靈居住的環境,是感知一切的氛圍。簡單點兒説,就是以什麼樣的情緒活着。慾望、情感、責任、境界、物質……無處不在地左右我們的情緒!豁達、明朗、淡泊也好;浮躁、陰暗、狹隘也罷。外在和內存的各種因素,把我們心靈裝扮得異彩紛呈……擁有純淨平和的心境是仁者,能保持坦然寧靜的心態是智者,把自己的心境塗抹得面目全非,則是人生最大的敗筆!身外之物可以拋開,心靈的環境只能靠自己來營造。

慾望是無止盡的,把能實現多少,來衡量人生,只能成為慾望永遠的奴隸;心靈的純潔,思想的高尚,心態的健康,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

人活着,不是僅僅滿足於對物質的佔有和索取。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需求、感悟、感知、感動。人生因感悟而認識,因感知而聰明,因感動而生情……心境決定生活的方式和目標,是否擁有一個良好的心境,就奠定了人生活質量的好與壞。無論是優秀的或是平凡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生活的方式,區別在於有什麼樣的心境……良好的心境,是身處悽風苦雨,也能懷揣信念,視生活為温暖;放眼黑夜,也能點燃心中燈火為光明;即使折斷翅膀,也能放飛思緒為翱翔;哪怕心中已是秋風狂掃落葉,還能笑對人生為智者……人生苦短,做到以苦為樂很難。追求,是人的本能。發生過的遺憾太多,學會遺忘更難!總生活在回憶裏是很痛苦的事兒,把心態調整好,擁有一個良好的心境很不容易,如果能做到,就是內心真正的快樂!

還心境一片淨土,給靈魂一片晴空。追求一種空靈的境界,營造一個自由的空間。功名與利祿只是過眼雲煙,只求得心安理得,不在乎蜚語流言。人生因此精彩,生命為之靈動,人格更加高尚。

滋養心境是一種淨化。剔除掉那些腐蝕靈魂、積累負擔的雜質,就不會為獲得小利而竊喜,為貪點髒錢而後怕,為落井下石而懼報應,更不會為人生沉浮而患得患失……滋養心境,不僅僅是放棄,更多的是欣賞。會為朔風中搖曳舞蹈的小草而感動,會為孤獨寂寥中綻放的花朵而傷情,會為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輝煌而喝彩,會為峭立懸崖餐風飲露的虯枝而讚歎。

一路走來,和我們相依相偎的依舊是心境的感受,是不離不棄的精神寄託。所以要倍加珍惜,更要百般呵護。對心境的滋養才是最值得的投入。超越物質,冷眼紅塵,豐富而深刻,精彩而飄逸,坦蕩而寧靜,倘能收穫如此之心境,何樂不為?

境由心生的高二作文 篇21

境由心造,是以過程的美麗取代為目的而存在的;境由心造,要把握住自己,才能從容不迫;境由心造,取到關鍵作用的終究是自己。

我還記得我以前的一個國畫老師,他畫的畫總是給人一種奇特的感覺,那種感覺彷彿是身處在畫中,不管是高山還是流水,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那時候就有困惑了:“為什麼老師的畫總是有這種感覺,而我畫的畫不管是模仿老師還是自己創作總是畫不出那種感覺。”我曾多次詢問老師,而老師總是説一句話:“靜下來用心畫,只有這樣畫才能畫得好。”

這句話讓我感覺對國畫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我試着靜下心來,並且認真地畫着畫,不再畫着畫着就那裏玩一下這裏玩一下。那一次我感覺我的手和筆彷彿是一對默契的團隊,我想怎麼畫,筆就跟着我的思路畫了起來。周圍的任何事物都影響不了我,好像進入了一個新的空間,周圍的事物好像跟我沒有什麼關係,任何聲響都打擾不了我。我畫着一座座山,那線條是那麼的柔美,一座座宏偉的山出現在我的面前。畫着湖水,我彷彿發現水在流動,彷彿聽到流水的聲音……當我把畫完成之後,拿起它,感覺這畫裏的每一個場景都真實的出現在我的周圍,讓我身臨其境,這應該是我靜下心來時作畫的感覺。

對待任何事都要靜心並且用心,讓自己進入一種新的境界。這也是境由心造。

我在書法上也有靜下心來過,我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心根本靜不下來。但在一次書法比賽中,我終於在這方面靜下心過。以前我每次練習的時候總想着快點寫好去玩,在那次書法比賽中我想盡快寫完,這樣就可以走了,但我卻一直寫不好,我的心越來越急燥了。我想起了老師對我的教導:“寫字要靜下心來,只有靜下才能寫好字。”於是我深吸了一下,開始認真寫字。那一次我終於靜下了心,

那時我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境界,我寫的每一個字的結構都按照我的意思描繪在紙上,我終於寫出了一張令我滿意的作品。這幅作品是我靜下心來時創作的一張不錯的作品。跟前幾張的對比一下,前面的幾張都有讓人看了有一中十分草率的感覺,而這一張卻有一種讓人看了感覺彷彿是進入了一個寧靜的世界,這些字就像一個個小精靈一樣一個個跳入你的視線。

在那次比賽中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成績是由靜的境界成就的,也是因為心靜成就了這個境界。

境由心造,心是自己活動的天地,我們可以隨意控制它,我們可以通過營造心境,讓自己面對生活中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