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朴子內篇》卷三 對俗 或人難曰:"人中之有老彭,猶木中之有松柏,稟之自然,何可學得乎?"抱朴子曰:"夫陶冶造化,莫靈於人。故達其淺者,則能役用萬物,得其深者,則能長生久視。知上藥之延年,故服其藥以求仙。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且夫松柏枝葉,與......

  • 《文子》守無 老子〔文子〕曰:輕天下即神無累,細萬物即心不惑,齊生死則意不懾,同變化則明不眩。夫至人倚不撓之柱,行無關之途,稟不竭之府,學不死之師,無往而不遂,無之而不通,屈伸俯仰,抱命不惑,而宛轉禍福,利害不足以患心。夫為義者,可迫以仁,而不......

  • 《老子帛書》帛書乙本復原大綱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德上德?為而?以為也上仁為之而?以為也上德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句仁失仁而句義失義而句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

  • 《文子》下德 老子〔文子〕曰:治身,太上養神,其次養形。神清意平,百節皆寧,養生之本也;肥肌膚,充腹腸,養生之末也。治國,太上養化,其次正法。民交讓爭處卑,財利爭受少,事力爭就勞,日化上而遷善,不知其所以然,治之本也;利賞而勸善,畏刑而不敢為非,法......

  • 《老子校釋》第七章大綱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嚴可均曰:長久者,河上、王弼長下有且字。謙之案:傅、範本同。遂州碑作天地長久。又天長地久,蓋古有此語,此引而釋之耳。故能長久。謙之案:故字碑本磨滅不明。長久,各本作長生。嚴可均曰......

  • 《莊子》莊子?雜篇?盜跖第二十九 孔子與柳下季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盜跖。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户,驅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萬民苦之。孔子謂柳下季曰:夫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

  • 《文子》守樸大綱 老子〔文子〕曰:所謂真人者,性合乎道也。故有而若無,實而若虛;治其內,不治其外。明白太素,無為而復樸。體本抱神,以遊天地之根,芒然仿佯塵垢之外,逍遙無事之業。機械智巧,不載於心,審於無假,不與物遷,見事之化,而守其宗。心意專於......

  • 《列子集釋》卷第四 仲尼篇大綱 〔注〕智者不知而自知者也。忘智故無所知,用智則無所能。知體神而獨運,忘情而任理,則寂然玄照者也。〔解〕此篇言證無為之道者,方可無所不為。世人但見聖人之跡,而不知所證之本也。學者徒知絕情之始,而不知皆濟之用。皆失其......

  • 《莊子》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

  • 《莊子》莊子•外篇•馬蹄第九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台路寢,無所用之。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縶,編之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

  • 《莊子》莊子?雜篇?列禦寇第三十二 列禦寇之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驚焉。曰:惡乎驚?曰:吾嘗食於十漿而五漿先饋。伯昏瞀人曰:若是則汝何為驚已?曰:夫內誠不解,形諜成光,以外鎮人心,使人輕乎貴老,而齎其所患。夫漿人特為食羹之貨,無多餘......

  • 《莊子集解》外篇第二十一田子方大綱 田子方侍坐於魏文侯,數稱溪工。釋文:李雲:‘田子方,魏文侯師,名無擇。溪工。賢人。'司馬本作雞。文侯曰:溪工,子之師邪?子方曰:非也。無擇之裏人也,稱道數當,成雲:稱説言道,頻當於理。故無擇稱之。文侯曰:然則子無師邪?子......

  • 《抱朴子內篇》抱朴子內篇序大綱 洪體乏超逸晉書作進趣。之才,偶好無為之業。假令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猶故晉書無此字。欲戢勁翮於鷦鷯晉書作鷃。之羣,藏逸跡於跛驢之伍,豈況大塊稟我以尋常之短羽,造化假我於晉書作以。至駑之蹇足,以晉書無此......

  • 《抱朴子內篇》卷四 金丹大綱 抱朴子曰:餘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為大要者焉。然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往者上國喪亂,莫不奔播四出。餘周旋徐豫荊襄江廣數州之間,閲見流移俗道士數百......

  • 《文子》守真大綱 老子〔文子〕曰:夫所謂聖人者,適情而已,量腹而食,度形而衣,節乎己而貪污之心無由生也,故能有天下者,必無以天下為也;能有名譽者,不以越行求之,誠達性命之情仁義因附也。若夫神無所掩,心無所載,通洞條達,澹然無事,勢利不能誘,聲色不......

  • 《老子校釋》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俞樾曰:河上公注曰:謂得道之君也。則善為士者,當作善為上者,故以得道之君釋之。上與士形似而誤耳。謙之案:俞説非也。依河上公注,善為士者,當作善為道者。傅奕本士作道,即其證。畢沅曰:‘道',河上公、王弼......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三天道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釋文:積,謂積滯不通。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宣雲:神與化俱。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宣雲:至誠無息。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釋文:六通,陰、陽、風、雨、晦、......

  • 《莊子》莊子•外篇•駢拇第八 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附贅縣疣出乎形哉,而侈於性;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於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駢於足者,連無用之肉也;枝於手者,樹無用之指也;多方駢枝於五藏之情者,淫僻於仁義之行,而多方於聰明之用也。是故駢......

  • 《抱朴子內篇》卷七 塞難大綱 或曰:"皇穹至神,賦命宜均,何為使喬松凡人受不死之壽,而周孔大聖無久視之祚哉?"抱朴子曰:"命之脩短,實由所值,受氣結胎,各有星宿。天道無為,任物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命屬生星,則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屬死......

  • 《老子校釋》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嚴可均曰:□□,別體字。羅振玉曰:景龍、廣明二本作□,敦煌本作□,均芻之別構。謙之案:河上、王弼、傅、範並作芻狗。釋文、羣書治要及遂州本芻作?。李文仲字鑑曰:‘芻&rsqu......

  • 《列子》楊朱第七大綱 楊朱遊於魯,舍於孟氏。孟氏問曰:人而已矣,奚以名為?曰:以名者為富。既富矣,奚不已焉?曰:為貴。既貴矣,奚不已焉?曰:為死。既死矣,奚為焉?曰:為子孫。名奚益於子孫?曰:名乃苦其身,燋其心。乘其名者,澤及宗族,利兼鄉黨;況子孫乎?凡為......

  • 《莊子》莊子•外篇•天道第十三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聖人之靜也,非曰靜也善,故靜也。萬物無足以撓心者,故靜也。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準,大......

  • 《文子》微明大綱 老子〔文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強;可以柔,可以剛;可以陰,可以陽;可以幽,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可以應待無方。知之淺,不知之深;知之外,不知之內;知之粗,不知之精。知之乃不知,不知乃知之,孰知知之為不知,不知之為知乎!夫道不可聞,聞......

  • 《列子集釋》卷第五 湯問篇大綱 〔注〕夫智之所限知,莫若其所不知;而世齊所見以限物,是以大聖發問,窮理者對也。〔解〕夫萬物之情,各貴其生,不知養其所注生,而愛身以喪其生。故此篇去形全生以通其情,情通性達以契其道也。秦恩復曰:盧解注生之注字疑誤。釋文......

  • 《莊子》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大綱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