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中語文《漸》優秀教案2篇

高中語文《漸》優秀教案2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W 次

  《漸》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漸》優秀教案2篇

1、 能結合上下文,瞻前顧後,説出某一句子的意思。

2、 理解作者對時間的感懷和對讀者的勸誡情懷。

3、 把握文章的深層次內涵,作出帶有哲理的個性化理解。

  教學過程:

 【導入語】

古人有一句話叫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它的意思就是説因為憂患而生,因為安樂而死,這是一個著名的論斷。那麼,請同學們給這個論點尋找論據,並要採用合理的論證方法來證明這個觀點。比如當你把青蛙放進沸騰的水裏,它能一下子就跳出來從而逃避了死亡;然而把青蛙放進冷水裏,當你慢慢地給水加熱,使其温度緩慢上升,到達沸騰時,青蛙無力掙扎,只有走向死亡。它是不是因為憂患而生,因為安樂而死呢?那麼,請同學們思考,為什麼當給水慢慢加熱使其沸騰時,青蛙不能跳出水面而趨向死亡呢?因為水是慢慢升温的,它感覺不到。當它感覺到時,青蛙已接近死亡,想反抗都反抗不了。這説明青蛙在水慢慢升温的過程中,放鬆了警惕並且麻痺了自己。為什麼會麻痺,因為變化太緩慢了,緩慢得覺察不到。這種事例僅僅存在於動物身上嗎?人有沒有這種情況?人類也有這麼傻的時候。現在,請同學們看看豐子愷先生是怎樣看待人在時間過程中的麻痺性的。

 【總體把握】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並思考:“漸”在文中指什麼?課文從哪三個方面寫了“漸”,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各是什麼?

“漸”指時間緩慢過去而人不能察覺。本文從漸的特徵、作用和本質三個方面寫了漸。漸的特徵指“變更漸進,沒有顯著的痕跡可尋”,漸的作用指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藏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恆久不變。漸的本質是時間。

 【研讀第一部分】

1、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中,“圓滑進行”是什麼意思?“於是人生就被確實肯定,而圓滑進行了”,“人生被確實肯定”是什麼意思?

“圓滑進行”指“緩慢變化”,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沒有大起大落,沒有劇烈的變更。“人生就被確實肯定”指人們在緩慢變化的過程中,似乎覺得在同樣的地位,恆久不變,從而有了生的意趣與價值,並貪戀着生的歡喜。

2、課文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來説明“漸”的特徵?﹙舉例子﹚舉了哪些例子?這些例子對於説明“漸”的特徵有什麼好處?

例子a 人由孩子變為青年,再變為成人,最後變為老頭子的例子

例子b 紈絝弟子變為貧者,再變為傭工,然後變為奴隸,接着變為無賴,無賴變為乞丐,乞丐變為偷兒的例子。

例子c 傍晚看書的例子,父母不覺得兒女已長大的例子,水仙花開的例子。

好處:作者用形象生動的例子來説明道理,這種寫法具體通俗,如拉家常,以淺顯的事例説明深奧的道理,使漸的特徵--變更漸進,沒有顯著的痕跡可尋,通過這些事例而變得明白易懂。

 【研讀第二部分】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二部分﹙1分鐘時間﹚,“漸”的作用這句話用20秒,舉的例子用10秒,用時辰鍾比喻人生一部分用30秒,在以後的閲讀中,當遇到關於概念、性質、特徵、結果等等需認真讀,有時還要反覆咀嚼,當關鍵部分弄懂了,其餘部分便可快速閲讀。思考課後練習二。《漸》中列舉了農夫抱犢跳溝一事來證明事物已漸變而人們仍不知不覺的事實,這種用形象生動的故事説明深刻道理的寫作手法具體通俗,使“漸”這種無形的時間變化方式,通過牛的不斷長大--這一有形的事實而變得可以把握,讓人們明白“漸”的背後所藴含的時間概念。

  【研讀第三部分】

請同學們研讀第三部分,思考:

1、對於空間,我們總可以把握其一端,認定其一點,時間則全然無從把握,不可挽留,只有過去與未來在渺茫之中不絕地相追逐而已。如何理解這句話?

對於空間,我們看得見,摸得着,而對於時間則是渺茫的,不知所措的,無法抓住的,正如朱自清在《匆匆》裏所説:“洗手的時候,日子從盆子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裏過去。我覺察他去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

2、時間既然不可挽留,那麼,豐子愷為什麼又説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呢?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

不是,時間的不可挽留,匆匆而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人如何把握時間則是主觀上的意願,一般人對於時間的敏感度僅僅在搭船乘車時才注意到。他們平時不節約時間,而在乘船時則又爭取一點點的時間,迷於局部而不顧及全體。即便是有明達之人,也僅僅是在短期的旅途中,而在茫茫人生中卻無法做到大度,所以時間在分量上對於他們而言似乎是太多。與其讓他們在“較多”的時間中擁擠爭奪,還不如讓時間少給予他們一點。

3、 他們能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並空間於方寸的心中。

他們不會像其他人一樣認為自己常在同樣的地位,恆久不變,他們能居安思危,能把握

時間,節約時間,將“漫漫”的人生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應付得遊刃有餘,所以説他們收縮無限的時間並空間於方寸的心中。如《水手》裏“人心其實比天高,比海更遙遠”:心靈的實際空間很小,但一定要有無限的容量,心要無限大,要把時間的整體性放在心中。

4、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將人一生的時間比喻為石火光,意欲人生的短暫,蝸牛角比喻事情的卑微、渺小。既然

人生相石火光般的短暫,那麼我們又何必將不多的時間浪費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呢?我們應該在石火光般的短暫人生中珍惜時間,奮發有為,做出一番可歌可泣的事業。

5、 一粒沙裏見世界,一朵花裏見天國;手掌裏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

“一粒沙”、“一朵花”都是細微渺小的東西,而“世界”與“天國”則是廣大宏闊的東

西,“手掌”、“一剎那”是短暫微小的,而“無限”、“永劫”是長遠永久的。前部分從空間的角度説明了以小見大,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比喻從觀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測全貌。後部分從時間的角度説明了把握住生命的每一分鐘,節約時間便延長了生命,掌握了永恆。

 【總結綜合】

請同學們再閲讀一遍課文,思考本文的寫作目的是什麼?

喚醒人們的時間意識,激勵人們要把握好時間,把握好生命,做一個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漸》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

2、理解作者的人生態度,並從中獲得人生啟示

3、掌握本文所用的方法

4、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及寫作目的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好好的打量一下自己,今年的你和去年的你有什麼不同,相信大家都很容易就發現了;這個月的你和上個月的你有何不一樣,也有些人還能發現;但是,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甚至這一秒的你和上一秒的你,兩者之間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大概就沒幾個人能説出一個所以然來了。然而,兩者確實是有不同的,只是用我們的肉眼,看不見這些細微的不同。我們之所以察覺不到,是因為時間對我們每一個人都用了一種圓滑的手段,它就叫­­­--“漸”。回首自己的生命歷程,有一種彈指一揮間的感覺,在不知不覺中,生命漸漸流逝,我們該如何對待時間的漸變,生命的漸變?讀豐子愷的《漸》,是否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二、作者簡介

豐子愷:原名豐潤、豐仁,號子愷。浙江桐鄉人。1921 年留學日本,學習西畫和音樂。歸國後從事美術和音樂。 1924 年開始發表漫畫,成為進步文學研究會會員。豐子愷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著有《子愷漫畫》、《子愷畫集》、《緣緣堂隨筆》、《率真集》、《藝術概論》、《音樂入門》、《西洋名畫巡禮》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達一百八十多部。豐子愷既長於美術音樂,又工散文。他皈依佛教,一生淡泊,潔身自好。散文多為關於藝術、兒童和人生的感懷與穎悟。可分為三類:(1)探究人生和自然奧祕 (2)寫兒童情趣(3)寫本人生活經歷和社會的炎涼世態。本文《漸》便屬於第一種。

 三、議論性散文閲讀要求

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此類散文的閲讀,注重理解、體味和推敲,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就是要解決“寫什麼”的問題;體味作者的寫作意圖即文章中要表達的情、理和觀點,也就是弄清楚“為什麼寫”;推敲作者的行文思路,既要知道是“怎麼寫”的。最後能對作品的感情傾向作出評價,讀完作品後能説出自己的體驗。要完成這些目標,必須要通讀全文,理清思路,在通讀過程中,能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及時進行交流。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這篇課文。

 四、課文解讀,整體感知,把握思路

(一) 通讀課文

(二) 生字詞學習

紈絝(wán kù)――富貴人家子弟穿的細絹做成的褲子,泛指有錢人家子弟穿的華美衣着,借指富貴人家的子弟。

傭工 yōng

圍爐擁衾qīn――在寒冷的日子裏圍着火爐,擁着暖和的被子,形容很温暖很舒適。

刑笞 chī――一種用鞭、杖或竹板子打的刑罰。

牛犢dú

軋 gá――(1)擠(2)結交(3)核算,查對。本文中用第(1)種意思。

(三) 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內容

1、題目解讀。“漸”有兩個讀音,可讀第一聲也可讀第四聲,讀第四聲時意思是“逐步、逐漸”,讀第一聲時意思是“浸”或“流入”。很明顯,文章中的“漸”是逐漸的意思,那麼,這個“漸”在文中到底指什麼?作者認為這個“漸”有什麼作用?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這些問題相信在我們分析完整篇課文之後,就會得到解答。

2、剛剛通讀全文後,我們可以知道,文章圍繞“漸”分別寫了四部分的內容。(請同學概括,之後老師再作總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列舉生活中的種種現象,説明人生是由“漸”去維持的,為下文作鋪墊。

分析:

(1)“使人生圓滑……也莫如‘漸’。”這裏用了“圓滑”和“微妙”兩個詞,應該如何理解?(同學討論後老師總結)“圓滑”在這裏指像圓圈一樣滑動;“微妙”則表現了“漸”變化的無聲無息。這兩個詞都能很好的表現了“漸”的特點。

(2)第二句,用了排比手法,可以概説了人一生的整體變化,歷經了歲月的洗禮,逐漸改變本質。

(3)第三句中“一年一年地……一秒一秒的漸進”,形象地突出了“漸”變過程,進一步説明時間的漫漫流逝。

(4)接下來幾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喻在這裏有何作用?(能把抽象的事物寫得生動形象,也能讓讀者更直觀的看到“漸”的進程。)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人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是靠“漸”的助力,大自然也遵循這個神祕的原則。

分析:人生總會有一些出乎自己意料的事情發生,有時候甚至會突然得讓人措手不及,但是,到最後人也總能適應這些變衰,這就是“漸”的力量。在這一部分中,作者也是用例子來説明問題。首先舉了人的例子,再舉大自然的例子,通過這種種例子,直觀地向我們展示了“漸”這個原則。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告訴我們“漸”的作用,另外用了一個“時辰鍾”的例子來説明“漸”是造物騙人的一個手段,表明“漸”的本質就是時間。

分析:

(1)在第4自然段引用了一個“抱犢跳溝”的故事,該怎樣理解這個故事的深層含義呢?(證明事物已漸變而人們仍不知不覺的事實,説明“人們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溝,不準停止。自己誤以為是不變的,其實每日在增加其苦勞”的道理。這種手法具體通俗,如拉家常,以淺顯的事例説明深奧的道理。使“漸”這種無形的時間變化方式,通過牛的不斷長大--這一有形的事實而變得可以把握,讓人們明白“漸”的背後所藴含的時間概念。)

(2)“時辰鍾”其實是時間的一個代表,進一步揭開了“漸”的問題其實是時間的問題這一真相,指出人常常受“漸”的矇騙的原因,在於人無從把握一直在流逝着的時間,不明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所處的位置,因而難以成為明達之人。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發出呼籲:人不要為“漸”所迷惑,不要為造物主所欺騙,應“收縮無限的時間並空間於方寸的心中”,也即把握好時間的生命線,讓自己擁有“大人格”、 “大人生”。

分析:

(1)“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人世間就像生活在小小的蝸牛角中,又何必為些微的小利害爭論不休呢?人的一生就像石火一樣,火光瞬間閃過,連一絲的痕跡也沒有啊!

(2)“一粒沙裏見世界,一朵花裏見天國;手掌裏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一粒沙子可以反映整個世界,一個局部可以看出全部短暫的一瞬間也可以説是永恆。

(四)思考討論

作者説:“然人類中也有幾個能勝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壽命的人。”結合課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可以找出一兩個你熟悉的歷史人物來説明自己的觀點。

 五、課後作業

1、學完這篇文章後,談談你們從中得到了什麼樣的人生啟示。

2、我們以前學過的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也是一篇描寫時間流逝的美文,那麼,它跟今天學習的《漸》有什麼異同的地方?課後回去思考,明天我們找個時間探討一下。